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水调歌头教学设计学习内容:人教版八下第五单元第25课。教学设想:语文课程标准提到“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本文教学设想以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以“诵读-质疑-讨论”的方式展开教学,并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诗情、诗理和诗味,引起学生的共鸣,激起学生热爱古典诗词的热情,让课堂成为学生尽情表情达意的理想场所,达到让学生初步学会鉴赏古典诗词的目的。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 通过反复朗读,感受词的内容,熟读成诵。 2、 学会在品读重要词句中,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在想象与拓展中,感受词作的意境。 3、 体会作品表达的人生哲理,获得乐观、豁达的人生思考。.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树立积极、进取、健康、乐观的人生态度,激发学生对我国古典诗词的热爱之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学习重点:1、学会通过想象感悟古代诗词的意境。 2、联想力和想象力的训练。学习难点: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及其旷达胸襟在词中的体现。课前预习:学生结合书下注释,也可以利用工具书,疏通字词的音、形、义,并理解句子的意思以便课堂讨论。不懂的作上记号 ,并设置成问题准备课堂交流。查找有关苏轼的资料或与本词有关的经历。课堂学习:一、 情景导入播放邓丽君演唱的歌曲但愿人长久。 同学们,大家对刚才欣赏的歌曲熟悉吗?(生:熟悉,是邓丽君演唱的歌曲但愿人长久)对。那么就让我们在这首歌词的引领下学习宋词水调歌头,走近文学大师苏东坡。(板书课题、作者)设计意图:通过但愿人长久的歌曲导入,创设课堂古典的情境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二、走近苏轼。1、简介作者、作品。 水调歌头是中秋词中最著名的一首,向来脍炙人口。清代胡仔曾这样评价:“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他是北宋时一位伟大的文豪,你对他了解多少呢?谁能介绍一下苏轼?(幻灯显示苏轼图片) 学生自由发言。之后归纳明确:(幻灯显示)。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才华横溢,散文、诗、词、书、画等都有很高成就,在词的发展史上创立了豪放派。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但苏轼在仕途上却几经浮沉,不能得志,多次被贬。然而此人生性豁达、乐观,不论处于何种逆境总能以积极的态度勉励自己,只这一点便足以令人敬服。2、简介背景,并理解词的序。 同学们刚刚介绍了,苏轼的文学造诣很高,但是他的仕途坎坷,政治上很失意,曾多次被贬官。我们今天学习的这首水调歌头就是他在贬官期间所作,当时,苏轼正被贬为密州太守(今山东诸城县),他的弟弟苏辙(子由)也因与变法派意见不合,远在山东济南,此时兄弟二人已有六、七年没有相见了。词中有没有交代写作背景?(学生齐读出词的序)对。(显示“序”的幻灯片)这首词是作者中秋醉后抒情,生发感想的文章。当时,苏轼开怀畅饮直到天明,怀念亲人弟弟,禁不住思绪万千,乘着酒兴,写下了这千古名篇。三、感知内容。 (一)放朗读。(多媒体放映动画朗读)设计意图: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加上动感画面,增强直观性和感染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以此激发学生的想象和创造。 (二)正音正字。丙辰(bng chn ) 阙(qu) 琼(qing) 绮(q) 胜(shng)眠(mian) 婵(chan) (三)美读意境。1、听配乐范读,学生小声跟读,感受意境。(教师指导朗读:注意语气、重音,速度要慢,边读边体味,使作品中的形象在脑中浮现。要有节奏,韵脚读出延长音。有感情。)2、学生自由朗读,体会诗歌的情感。(选配乐古筝琵琶春江花月夜)3、展示朗读技巧:全班在古韵悠扬的配乐中朗读,读出感情。 4、学生单人配乐朗读,教师点拔。 5、男生配乐朗读上阙,女生配乐朗读下阙。设计意图:朗读是诗词教学的关键。设计了几种朗诵的教学方法,体现了诗词教学的特点。通过多次朗读,读的琅琅上口、读出情韵,让学生熟悉文本、理解作品。还通过古典音乐的烘托,使学生更能体会诗歌所表达的强烈真挚的情感。(四)、发挥想象描绘词的意境。1、教师点拨难解的字词(学生回答)然后放映出来。把:持;端着。 宫阙:宫殿 不胜:经受不住。 归去:回到天上去。 琼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仙宫。 朱阁:朱红的楼阁。 绮户:雕花的窗户。 无眠:难以成眠的人,这里指作者。 何似:哪里比得上。 何事:为什么。 婵娟:月宫里的嫦娥,这里指明月。2、(结合注释)学生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词的意境。 学生回答后幻灯显示:明月什么时候才有呢?我端着酒杯仰问青天。不知天宫中今晚又是哪一年?我真想驾乘着长风回到月宫,又怕那美玉砌成的宫殿,太高太寒冷了,让人经受不住。在月光下起舞,影子也随人摇动,清冷的月宫怎比得上人间好呢? 月亮照过朱红色的楼阁,又低低照进了雕花的窗户,照着失眠的人。月亮对人世该没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总是在人们离别、孤独的时候变圆呢?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种事自古以来就很难周全。只希望亲人能健康长寿,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赏这美好月色。4、 学生自由背诵。设计意图:重视字词句理解的同时,通过散文描述法是为初步培养学生发挥想象去感受诗的意境,诗歌所表达的强烈真挚的情感。以此突出了本文的重点。 (五)、初步感知内容。 (提示:中国古代的诗词,大都先写景,后抒情,我们来看看这首词是否也具有此特点。)1、学生同桌讨论:词的上下两阕主要写什么?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2、学生回答后明确;上阕-望月(写景)下阕-怀人(抒情)3、学生小组讨论:上阕写景运用了什么写法?再问: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 学生回答后明确,并要求学生在文中分别用不同符号作标志。实景:明月、酒、青天、清影虚景:宫阙、琼楼玉宇四、质疑品味,领会诗情。 (提示:熟读至背诵,就对词的理解,请同学们把对须理解的语句设计成问题或把自己喜欢的语句找出来谈谈理由,与同学们一起交流。)1、学生自由讨论。(配乐:古筝曲但愿人长久)2、学生质疑,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疑问(并预测有的学生在谈喜欢句子理由时,有时不能很好的欣赏出句子的内涵),把问题整理之后用幻灯片呈现出来,交由大家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教师的点拨和学生的合作学习相结合。整理后的问题: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欲语,高处不胜寒。”一句中“欲、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理?结合背景,你又是如何理解这句词?“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一句表达作者怎样的心情?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表现出作者的什么情怀?“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如何理解?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胸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句该如何去领会?明确: 词人自比神仙,“归”字看出“我”本来是神仙境界中来的。“欲、恐”表明他想随风回到月中宫殿,但又害怕经受不住那儿的寒舍,终于打消念头,所以“欲、恐”二字表现作者想去又害怕的矛盾心理。这几句也是指政治遭遇而言,表明自己想回到朝廷中去,但是又怕党争激烈,难以容身。 两句是说,既然天上回不去,还不如在人间好,这里所谓“人间”,即指被贬做地方官而言,词人认为只要奋发有为,做地方官同样可以为国家出力。这样想通了,虽有寂寞、惆怅之感的他仰望明月,不禁婆娑起舞,“对月起舞”表现出积极的乐观的情怀。词人飞天探月,出尘之思,终于让位于对人间生活的热爱。“不应有恨,何事常向别时圆?” 这一问,转入了抒发怀人之情。以反诘的语气、埋怨的口吻向月亮发问:为什么在人们分离时圆呢?问得无理,可是有情,反映出与弟弟天各一方不能团聚的无奈、惆怅与遗憾。然而苏轼毕竟是苏轼,以其高度的智慧终于领悟到一个人生哲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词人将人与月、古与今纳入视野与胸怀,用悲欢离合、阴晴圆缺这一自然规律来自我安慰、释怀。既然“此事古难全”,对于人事自然也就达观了。词句表现了词人由心中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作达观之想的心理变化。整句表达词人旷达、乐观的胸襟。这是词人放达宽慰之语。“隔千里兮共明月”(谢庄月赋),月圆人难圆,但要是能健康长久地生活着,即使远隔千里之人,也因能共赏明月而得到一丝安慰了。 这句话是反映对弟弟的思念之情,也是作者的一种美好祝愿:祝愿兄弟的情谊天长地久,也是对天下人的祝愿。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通过学生提出问题,回答问题或师生问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丰富学生表达能力和鉴赏能力,学会在品读重要词句中,深入探究作者的意图,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情感。以此突破了本文难点。3、小结:通过讨论探究,大家对这首词定有更深的理解,也能感受到上下两阙的内容。思考:两阙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明确: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请一学生归纳文章的主题?明确: 主题:表达了诗人旷达的胸怀和对亲人的思念。 配乐再品读。(配乐:古筝曲但愿人长久) 词是苏轼在足球夜思念弟弟,把兄弟之情升到哲理的高度,对人世间的悲欢离合进行了深层次的思考,值得我们再品读。设计意图:通过讨论学习,学生已能体会诗歌所表达的强烈真挚的情感,再读及有古典音乐的烘托,更能使学生发挥想象,再现情景,体会词人豁达胸襟的同时也陶冶了美好的情操。五、拓展延伸。 1、练习: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乃写景之句,“转、低”是从人的视角看月,这使我们联想起李白的静夜思中的“ , ”诗句,他写的是思乡之人,抒发的是思乡之情。在苏轼这首词中“无眠”之人特指的是 。 看全词,上阙问天:“ ”,下阕问月:“ , ”实际是问“人生”,结果大词人探得的人生哲理是“ ”,虽然月圆人难“圆”,但是豁达的诗人还祝愿道:“ ,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句让你想起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 “ , ” 诗句;张九龄望月怀远中的“ , ” 诗句。学生回答后明确答案: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思念远方亲人的作者自己明月几时有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设计意图:既检查课堂掌握情况,又积累有关“月”的诗句。又以此引出下问。2、文中哪些地方用到了联想和想象?(以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帮助学生回顾:什么是联想?什么是想象? 幻灯显示。) 学生回答后明确:(幻灯显示)联想:月圆(天上)人圆(人间)想象:明月宫阙琼楼玉宇 设计意图:让学生懂得欣赏品味诗词要运用联想和想象,才能更好地深入诗词的意境,了解诗词所要表达的情感。(联想和想象是我们这节课的重点之一,下面,让我们通过训练来加深对它们的理解。)3、练习: 任选下面一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普法考试题库及答案2024
- 森林防灭火综合知识培训课件
- 森林火灾培训知识课件
- 森林图书馆绘本课件
- 2025年知名电商企业运营主管招聘笔试预测题
- 2025年智能制造领域资深工程师考试模拟题及答案
- 2025年弱电维修工招聘笔试备考指南与答案详解
- 2025护士资格证考试题库及答案参考68
- 2025年人力资源管理师中级模拟题集与答案解析
- 2025年陪诊师考试成功备考经验与试题及答案
- 2026高考英语 写作-倡议信 复习课件
- 2025广东广州市从化区社区专职人员招聘33人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建材买卖(橱柜订购类)合同协议书范本
- 2025年小学英语教师业务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内河船员考试(主推进动力装置2103·一类三管轮)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5套)
- 中小学基孔肯雅热应急防控预案
- 感染性腹主动脉瘤护理
- 公司不交社保合作协议书
-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
- 港口无人驾驶行业深度报告:奇点已至蓝海启航
- 纪法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