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好作文起步关.doc_第1页
把好作文起步关.doc_第2页
把好作文起步关.doc_第3页
把好作文起步关.doc_第4页
把好作文起步关.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把好作文起步关三年级作文教学之我见 城关二小 安月琴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字形词句篇、听说读写诸能力的训练。然而当前,作文教学却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题,不少学生一听写作文就头疼。有的小学毕业班学生为了应付考试背习作;有的为了完成任务,胡编乱造,假话套话一大堆;有的甚至到作文书上一抄了事学生对作文没有兴趣,作文质量更无从谈起。究其原因,主要还是教师忽视了三年级作文起步教学,而三年级是学生习作的起步阶段,也是决定学生走稳习作之路的关键一步,对以后的发展起到至观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搞好三年级作文起步教学呢?我在教学中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做起,切实把好学生习作起步关:一、激发兴趣因为是起步,所以必须让学生愿意走,喜欢走。作文不是“九九乘法口诀表”,能通过机械重复而变成一种本能。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 因为作文是一种情感性极强的活动,是作者感情自然而真实的流露。因此,可以说兴趣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内动力,当学生对作文产生了兴趣,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去写作。如果在作文的起步阶段就无视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情感体验,急于求成,作一些枯燥刻板的所谓“指导”与“训练”,那么只会适得其反,不但训练不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反而会让学生对作文产生恐惧感。刚起步就害怕了,以后的路怎么走?所以,作文起步的首要任务是激活情感因素,培养作文兴趣。小学生的学习目的并不十分明确,开发其情商比智商更为重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信心多一分,成功多十分。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与自信心呢?在教学中,我是从这几方面去做的。1、提供展示机会,激励成功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语文老师都成了文学批评家,用挑剔的眼光看着学生稚嫩的习作,用放大镜看着那些所谓的毛病,不考虑自己教的怎样,不考虑学生的作文应该怎么会写,好像学生天生就应该会写作文,而且应该写出高水平的“作品”,所以,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时,一律是横挑鼻子竖挑眼,从错字到病句,从段落到篇章,都要挑剔,我们不反对指出学生的错误、毛病,但是难道学生除了这些毛病就没有值得你去夸奖的地方吗?,作为老师我们批改学生作文时应该少批评、少挑毛病,多鼓励学生的进步,鼓励学生的闪光点。这样批改,学生会喜欢,会觉得作文不难,每次看老师的批语就是在和老师交流,久而久之喜欢上作文。反之严重威胁着作文教学的发展,学生刚刚出现的一些写作的兴趣萌芽,还没等露出地面,就被无情的斩首了,这不是我们语文教学的悲哀吗?和培养学生写作文的兴趣相比,那些毛病不挑又何妨?此外学生的习作一旦被认可,就会对练笔产生兴趣,而且希望自己的习作更多地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赞许。因此教师应该把奖励当作培养学生作文兴趣的催化剂,更多地为学生提供展示习作的时空。每次写完小练笔,我总要挤出时间让同学们在班上读一读、评一评。写得好的,有进步的,老师就进行表扬、加以赞许,然后贴在学习园地上展览。这样做既表扬了个人又让大家得以交流,创设了氛围,提高了同学们的作文兴趣。对好作文还可以积极推荐上刊。这样,同学们大都能享受到成功的乐趣,从而激励学生乐于习作、练好习作。 2、讲究命题艺术,激发兴趣 我每次布置日记时,每当自由命题,自选内容时,学生则喜形于色,跃跃欲试。当由老师命题时,学生则唉声叹气,叫苦不迭。这足以看出作文教学要求改革,作文要从师授题、授意、授材、授改的束缚下解放出来,培养学生自命、自作、自改、自评的能力。当然这不是废除命题,而是要求我们命题要讲究艺术。目前教学序列缺少系统性,往往课题相同或相似,如写家乡景物。三年级上学期写、下学期也写,学生一看题目就生厌。因此,在命题时特别注意题目的新颖性和趣味性。如在三年级下学期刚开学时,中山公园举办了冰灯展和恐龙彩灯展,借此机会我把写家乡景物的作文改为写灯展,布置学生先去观灯展,然后再写作文,由于小孩子都喜欢新鲜事物,对此很感兴趣,又实景观察了,所以此次作文写的很成功。因此习作练习最好结合游戏、实验、参观游览、调查采访等特意安排的活动进行,让学生在玩乐中积极主动地获取写作素材,激发对生活的热爱和写作的兴趣。3、目标要适中,以防挫伤热情小学生习作的性质是练笔,重在培养练笔的兴趣。可是有些教师为了追求“近期效益”,不顾学生的知识和生活实际,随意拔高要求,常以成人的眼光和标准来指导和审视学生的习作,没有顾及学生的个性差异和独特感受,严重挫伤了学生的习作热情。所以习作目标要适中,让学生跳一跳可以摘到苹果。目标太高易使学生几经折腾丧失兴趣与信心,目标太低易使学生求知欲下降,上进的惰性滋生。二、教给方法每到写作课时,学生就怕写作文,不知道该写什么,从何写起。有的学生作文也交上来了,但仔细一看,敷衍几句,草草收场。内容空泛笼统,或波澜不惊,或鸡毛蒜皮的小事,缺乏典型性,看了半天,不知所云。针对这些情况,我常常在想,应用什么方法使学生有话可写,有兴趣写,不受拘束,写出自己的性灵。通过实践现总结了以下方法:1、读中学写读中学写,历来被语文教学所认可,没有读就没有写,尤其我们语文课本中所选编的一些文章都是很好的范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阅读的课堂也是学习写的课堂。在阅读教学中,要把课文当作范本渗透给孩子们,在读中要让孩子们体会到精彩语言的妙处,在读中要学会如何表达,经典的语言范例要记在脑子里成为自己的文学素养的养分。读和写是不可分割的孪生兄弟,读要读出兴趣,要读出品味,要读出收获,要读出思考,这样的读才能形成真正的语文素养,才能为写打下良好的基础。此外,一些小学生作文选、杂志、少儿读物等一些书刊上的优秀文章都是学生学习的对象。所以老师要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2、鼓励多说 叶圣陶先生指出:“作文就是用笔来记话”。教师应引导学生从语到文,从说到写,从练口到练手,从出口成章到下笔成文。提高说的方式很多,在阅读课上,尽可能地组织学生复述课文内容,在作文课上,主要口述作文,我将图片展示给学生,启发他们观察、联想。学生日常接触的社会生活和自然环境也可以作为口述作文的题材,每节语文课之前,组织轮流让学生进行课前两分钟演讲。事实证明,为孩子们创设口头表达的情境,加强了口语训练,同学们的语言逐步的就成为自然、活泼、生动的语言。 在提高口头表达能力的同时,我还十分注重学生由口头向书面转化,用口头语言带动书面语言的训练,使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因此,要尽快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必须明确从记到写,加强口语训练的重要性。三、养成习惯 就像第一次写字就要教学生正确地握笔一样,作文起步阶段就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因为起步阶段不养成好习惯,就会养成“坏习惯”,而习惯一旦养成,不管好坏,都有很强的稳定性与持久性,因此,在作文起步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就尤为重要了。 1、 养成说真话诉真情的习惯 奥地利著名小说家卡夫卡说:“什么叫写作?写作就是把自己心中的一切都敞开,直到不能再敞开为止。写作也就是绝对的坦白,没有丝毫的隐瞒,也就是把整个身心都贯注在里面。”目前,在学生的作文中,存在着比较普遍的虚假现象,写进作文中的人是虚的,事是假的,观点是强加的,感情是浮泛的,失去了生活的真实性,因此难以打动人。这是因为他们没有养成说真话的习惯。学生的作文是否有发自内心的真情,是衡量创作的一个重要尺度。真诚是一切文学之本,尤其是初学写作者小学生所必须遵从的。对于如在某年高考作文战胜脆弱中,有不少学生臆造父母去世的悲痛来作文的现象,应该予以深思,尤其应引起我们这些学生作文领路人的深思。 2、养成多观察、勤积累的习惯 观察是学生获得作文材料的主要来源,也是写好作文的基础和前提。观察练笔范围广,形式多,它对学生认识事物、增长知识、发展智力有着深远的意义。常有一些同学害怕写作文,说是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其原因大都是对生活缺乏观察,或是不习惯于思考。殊不知,大至世界和社会,小至学校和家庭,叩击我们心弦,引起我们关注和兴奋的事时有发生。同时,我们每一个活生生的“人”,其中就有很多可取作写作的材料。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写作的源泉一定是汩汩滔滔,长流不息。“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察就是汲取生活源泉、获得作文素材的重要手段之一。对生活观察得越细致,则描写的事物越生动形象。因此,必须培养学生观察感知的习惯。此外还要在教学中重视学生动眼、动脑、动口、动手能力的培养。结合教材,课后指导学生在家养乌龟、养金鱼、养蝌蚪等小动物;或种花、种菜、种向日葵等,认真观察这些动植物的生长过程,边观察,边记录。这样不仅加深了对教材的理解,而且提高了学生“我手写我口,我口说我心”的习作兴致。 3、养成多阅读多思考多练习多修改的习惯 我们每一个人,凭直接经验,对社会的了解总是有限,要积累素材,也不可能样样亲历,这就必须学会多积累间接经验。而获取间接经验的最有效途径便是阅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获取写作范例的唯一途径。读书是吸收、积累的过程,思想、素材、感受以至语言的表达方法都在不知不觉中储存起来。一旦需要,这些储存就会蜂拥而至,跳出来供你应用;你可以很自然地随手拈来,不费思索而顺理成章,进而推陈出新,把自己的情意表达得生动、完美。 多读还要多写,任何技能技巧,都需要反复历练,写作也一样,训练达不到一定强度或熟练程度,就难奏效。写作更是一种创新,必须在反复实践中体味、揣摩才能悟出其中的规律。初学写作者应勤练笔,只有坚持练笔,才能以“量”来促进“质”的飞跃。持之以恒,写作习惯也就养成了。 多思考,除了指平时对所见所闻要多思考,对周围的点点滴滴要有自己的看法或独到的见解之外,在写作时,也要养成构思、列提纲的习惯。没有思考就没有深邃隽永的文章。动笔之前,要思考选什么样的材料,定什么样的主题,以及对材料要如何组织等等。最好养成列提纲、打腹稿的习惯,这样,下笔才能一挥而就,不至于一句一句像挤牙膏似的硬挤出来。 好文章一半在起草,一半在修改。修改是写作不可缺少的重要步骤,是提高文章质量的有效方法。 3-6年级阶段目标中也特别提出了要练习修改习作的语句、行款、书写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