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重点字词,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2.通过分析重点语句了解第一本书的深刻含义。【过程与方法】1.诵读课文,培养表达、概括能力。2.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文中的父子之情、同学的友情,教育学生珍惜现在的生活。【教学重点】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第一本书的深刻含义。【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对苦难生活的深刻体察和独特感悟。教学课时 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书是人们的精神食粮。在难以得到精神食粮的年代,书的珍贵我们可以想象得到。“第一本书”在作者的记忆里是非常珍贵的。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感受感受吧!二、整体把握(一)、走进牛汉牛汉,现代著名诗人、作家,原名史成汉。1923年生,2013年去世,山西人,蒙古族。20世纪40年代开始诗歌创作,是“七月诗派”的重要成员。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华南虎悼念一棵枫树半棵树等。(二)、整体感知1.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提示朗读技巧:读音准确,口齿清楚,声音洪亮,要尽量读出感情)。要求:标出段序,圈画生字词;梳理出故事主要涉及了哪些人物;2.检查听读课文的效果(1)字词 注意下列字词的读音掺和 脊背 枉读 翻来覆去 奥秘 凄惨(2)学生思考回答:“我的第一本书”是一本什么书?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故事主要涉及了哪些人物?三、研读赏析通过分析关键语句,体会与第一本书有关或由书引发的各种情感。(一)品析写“第一本书”的原因。1.作者为什么写“第一本书”,请从第一段中找出相关语句.(学生找出并齐读:可是这一本很难笑起来。)2.概括文章中写了哪些让“我”难以忘怀的事?(板书:“难以忘怀”)(学生讨论、发言)教师总结: 父:藏书问书考书灯下补书携子读书 我:翻书裁书要书真诚送书带狗念书3.由父与子入手,品析文中浓浓的父子之情。(1)文中哪些段落表现了这种情感?(明确:第3、4、8段)读3、4段,圈点勾画,体会这对父子哪些方面让你感动?(学生交流、发言后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情感)第8段中,父亲的哪些行为让你感动?(学生讨论交流、发言后齐读)教师总结:这种浓浓的父子之情加上我和元贞的友情以及上学的乐趣,共同构成了让作者难以忘怀的“人间温情”。(板书:人间温情)4.为什么这本书让人看起来“很难笑起来”?(学生讨论交流、发言)教师小结: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辛酸的,“童年没有幽默可言”,不仅自己家的生活是困难的,几乎所有同学都在生存的底线上挣扎,哪有幽默可言?(板书:“苦难生活” )(二)分析写“第一本书”的目的。读第14段,品析“人不能忘本”的含义。(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总结: “枉”字可以理解为:白白地,无价值地,无意义地。作者的第一本书,意味深长。它不仅表明第一次走进了知识的世界,更重要的是,那第一本书里镶嵌着父亲的深情、同学的友情、童年的乐趣和生活的苦难以及在苦难生活中抗争的一段心路历程。它既是求知的第一本书,更是人生的第一本书。如果这第一本书不写出来,那么这几十年的读书和写书(诗)则失去了意义,变得毫无价值,因为你忘记了知识的源头和人生的起点,你忘记了过去,即忘本。作者最后说“人不能忘本”,巧妙地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本”这里指课本,那第一本国语教材,也指人生成长历程中最初的最有价值的奠基性的东西。作者所指主要是后者。四、总结阅读散文,要抓住关键语句,梳理文章内容,体会人物情感。五、作业:练习三 说课稿学情任务分析:散文我的第一本书位于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这一单元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人生。我的第一本书是诗人牛汉的作品,文章记叙了作者少年时代的一段经历,抒发了对人间温情的赞美,表达了对人生起点与人生发展的深刻思考。文章写的趣味盎然的,内涵丰富,不仅能极大的激发学生兴趣,还能引导他们关注并思考社会人生。对欣赏散文小说之类的文学作品,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根据文章的特点,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我确定了本堂课的教学任务:在预习中掌握生字词,熟悉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从“文眼”入手,整合文章内容,深刻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充分发掘人文素材。学生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思维能力大为提高,对自我和社会的思考能力提高了,对文学作品中关注社会人生的主题感悟更深刻了。因此这样的文章对他们来说,在阅读和理解方面存在的障碍并不多。不过他们的自主阅读往往停留在表面,对社会人生的思考盲目而肤浅。因此课堂教学要导向正确的方向并要求深刻一些,从而激发学生关注和参与社会生活的热情。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重点字词,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2.通过分析重点语句了解第一本书的深刻含义。【过程与方法】1.诵读课文,培养表达、概括能力。2.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文中的父子之情、同学的友情,教育学生珍惜现在的生活。【教学重点】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第一本书的深刻含义。【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对苦难生活的深刻体察和独特感悟。教学课时 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书是人们的精神食粮。在难以得到精神食粮的年代,书的珍贵我们可以想象得到。“第一本书”在作者的记忆里是非常珍贵的。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感受感受吧!二、整体把握(一)、走进牛汉牛汉,现代著名诗人、作家,原名史成汉。1923年生,2013年去世,山西人,蒙古族。20世纪40年代开始诗歌创作,是“七月诗派”的重要成员。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华南虎悼念一棵枫树半棵树等。已出版诗集彩色的生活祖国爰与歌等。(二)、整体感知1.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提示朗读技巧:读音准确,口齿清楚,声音洪亮,要尽量读出感情)。要求:标出段序,圈画生字词;梳理出故事主要涉及了哪些人物;2.检查听读课文的效果(1)字词 注意下列字词的读音掺和 脊背 枉读 翻来覆去 奥秘 凄惨(2)学生思考回答:“我的第一本书”是一本什么书?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故事主要涉及了哪些人物?三、研读赏析通过分析关键语句,体会与第一本书有关或由书引发的各种情感。(一)品析写“第一本书”的原因。1.作者为什么写“第一本书”,请从第一段中找出相关语句.(学生找出并齐读:可是这一本很难笑起来。)2.概括文章中写了哪些让“我”难以忘怀的事?(板书:“难以忘怀”)(学生讨论、发言)教师总结: 父:藏书问书考书灯下补书携子读书 我:翻书裁书要书真诚送书带狗念书3.由父与子入手,品析文中浓浓的父子之情。(1)文中哪些段落表现了这种情感?(明确:第3、4、8段)读3、4段,圈点勾画,体会这对父子哪些方面让你感动?(学生交流、发言后分角色朗读第3、4段,体会人物情感)第8段中,父亲的哪些行为让你感动?(学生讨论交流、发言后齐读本段)教师总结:这种浓浓的父子之情加上我和元贞的友情以及上学的乐趣,共同构成了让作者难以忘怀的“人间温情”。(板书:人间温情)4.为什么这本书让人看起来“很难笑起来”?(学生讨论交流、发言)教师小结: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辛酸的,“童年没有幽默可言”,不仅自己家的生活是困难的,几乎所有同学都在生存的底线上挣扎,哪有幽默可言?(板书:“苦难生活” )(二)分析写“第一本书”的目的。读第14段,品析“人不能忘本”的含义。(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总结: “枉”字可以理解为:白白地,无价值地,无意义地。作者的第一本书,意味深长。它不仅表明第一次走进了知识的世界,更重要的是,那第一本书里镶嵌着父亲的深情、同学的友情、童年的乐趣和生活的苦难以及在苦难生活中抗争的一段心路历程。它既是求知的第一本书,更是人生的第一本书。如果这第一本书不写出来,那么这几十年的读书和写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3年度计算机一级考前冲刺练习题完美版附答案详解
- 2025年期货从业资格之《期货法律法规》模拟题库附参考答案详解【考试直接用】
- 互联网企业融资策略研究-以京东集团为例
- 沥青混合料性能测试标准化操作规程
- 面向人工智能应用的语料数据生态构建与治理研究
- 教育工作者代表讲话稿范例
- 保险业务管理岗位绩效考核体系研究
- 社区协同治理机制下城市公共空间活化利用模式探究
- 给水泵房工程实施管理与施工流程优化
- 供应链系统优化与教学标准研究
- 公司兼职人员劳务合同4篇
- 2025年能源行业新能源产业风险管理可行性研究报告
- 第一单元-第2课-《国色之韵》课件人教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
- 临床成人床旁心电监测护理规程
- 小学硬笔书法课教案(1-30节)
- 周口市医疗保障门诊特定药品保险申请表
- 校园物业考评表
-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工程完整版课件
- 爆破作业人员培训考核题库
- 构造地质学03章-地质构造分析的力学基础
- 墙体喷射混凝土加固工程方案一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