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满井游记.doc_第1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满井游记.doc_第2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满井游记.doc_第3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满井游记.doc_第4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满井游记.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满井游记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知人论世,便于理解作者丰富而微妙的思想感情。2.感受北方初春景象,理解作者寄情山水的意趣。(二)能力目标:1. 重视诵读,在朗读中把握文意,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2.理解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体味作者个性化的写景抒情风格。3.体会本文拟人、比喻等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引导学生把握形象生动的写景技巧。(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北方早春景色,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1.读课文,体会本文写景的技巧,学习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点生动传神地进行描写的方法。2.理解“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的丰富意蕴。教学方法:讨论点拨法、诵读感悟法。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国的南方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前面我们在柳宗元的带领下,游览了小石潭;与范仲淹相伴,登临了岳阳楼;在欧阳修的指引下又观赏了醉翁亭,今天我们就挥师北上,看看北京的东直门到底有着怎样的美景。好,我们踏青去!(音乐:春天在哪里) 板书标题:满井游记(课件出示幻灯片1)二、复习旧知:1. 字的读音(课件出示幻灯片2-读准字的读音。) 燕(yn) 廿(nin) 偕( xi ) 砾( l ) 鹄( h) 靧( hu ) 髻( j ) 鬟( j ) 鬣( li ) 茗( mng) 罍( li ) 蹇(jin ) 浃( ji ) 曝( p ) 呷( xi ) 恶( w ) 抽生读,集体读。师纠正错误。2. 作者信息。(课件出示幻灯片3)袁宏道,字中郎,号石公,明代文学家,湖北公安人。万历年间进士,官至吏部中郎,与兄宗道、弟中道并称“三袁”,为文学史上“公安派”的创始者。3. 朗读课文。(课件出示幻灯片4)抽生朗读。(检查课下阅读情况)抽生点评。(优点与缺点)抽生读自己认为美句。三、正课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学习这篇课文。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音乐:渔舟唱晚)在理解课文之后,老师想给大家朗读一下这篇美文。但有一个小问题,那就是想请同学们作评委,最终来给老师的朗读进行点评。会听的是好听众,既会听又会评的就是好评委了。(学生边听、边做评委,听完点评)2.学生配乐放声朗读课文。(师点评,提出读的要求)3.归纳每段的大意。(课件出示幻灯片5) 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请同学们思考问题。本文的结构(抽生,师引导) 第一部分(1):城中“余寒犹厉”的景象。第二部分(2):“满井春色”。第三部分(3):抒发自己的感受和情怀。板书4. 赏析第一段(课件出示幻灯片6)(1) 燕地初春的特点是什么?(用一个字概括) 寒 (2)燕地初春恶劣的天气还体现在那里? “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 (不说“寒风”“冷风”而说“冻风”,意在说明寒冷 的程度。) (3)作者的心情如何? 苦恼、郁闷:“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寒冷,多少阻住了他的游兴,欲游不能。 无奈: “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不知做过多少次尝试,都无奈而归。 5. 如此的美景让人流连忘返,可作者为什么要在开篇写燕地的寒呢?(课件出示幻灯片7)明确:这是欲扬先抑的写法。极写燕地之寒、渲染被拘束的苦闷,为下文写天暖出游作了铺垫,两相比较之下,更突出出游时的快乐、舒畅。6.赏析第二段:课文主要写了哪些春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主要用什么手法来写? (课件出示幻灯片8)主要写了水光山色,柳条麦田,以及游人的欢欣,鱼鸟的“悠然自得”。(重点写水写山。)按由景及人,再由人及物的顺序来写。作者先用白描的手法刻画,“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绘出初春水光;“娟然如拭,鲜妍明媚”画出春山之态。然后,分别用两个长句比喻,水如新开之镜,山如髻鬟始梳,新奇而生动。写柳条突出其“将舒未舒”的姿态,写麦田说其“浅鬣寸许”,都是典型的早春景致。写人虽寥寥数语,却颇为传神。“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排比),将品茶、饮酒、骑驴观赏诸画面合为一组镜头,虽曰“未盛”,已是热闹非凡。写鱼鸟,说它们洋溢着喜气,都是用了拟人的写法。它们的快乐不亚于游人,仿佛羽毛鳞鳍之间“皆有喜气”。7. 本文的主旨句是哪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课件出示幻灯片9)“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主旨句)回应首段, 对自己冒寒出游的肯定,并对“城居者”困坐京城不知大好春光表示惋惜。8. 作者给我们描绘了满井醉人的春色之后似乎应该结束全文,好给人留下回味。但作者却又生发了些议论,这是否有些多此一举?为什么? 明确:并非多此一举。这正体现了作者厌恶官场生活,热爱大自然、寄情山水之间的思想感情,也是作者作此记的缘由。9. 小结(主题)(课件出示幻灯片10) 本文以游览行踪为线索,以清新的笔调,记叙了作者游历满井所看到的早春景色,抒发了作者喜悦的心情,表达了作者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希望在公事之余能够继续出游的美好愿望,也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对官场生活的厌弃。 结合写作背景:万历27年(1599),袁宏道再次作官,任顺天府教授,终日又得和拜谒酬答打交道了,这使他颇为苦闷;更使他苦闷的是有政见却得不到申诉。好在袁宏道所担任的职务比较清闲,有空暇就游览北京附近的名胜古迹。满井游记就作于此时。10. 布置作业: 在作者笔下,一句话就能给我们展示一幅美丽的画面,让我们也来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