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文库网 > 教育资料 > 中学教育 > 2020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四章 自然地理实践的基本方法课件+教学案+练习(打包8套)中图版必修第一册.zip
2020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四章自然地理实践的基本方法阶段质量测评五课件中图版必修第一册201912300453.ppt
2020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四章 自然地理实践的基本方法课件+教学案+练习(打包8套)中图版必修第一册.zip
收藏
资源目录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10页/共58页)
编号:56373602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65.59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20-03-12
上传人:扣***
认证信息
机构认证
宁夏凯米世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宁夏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640100MA774ECW4K
IP属地:宁夏
15
积分
- 关 键 词:
-
2020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四章
自然地理实践的基本方法课件+教学案+练习打包8套中图版必修第一册
2020
新教材
高中地理
第四
自然地理
实践
基本
方法
课件
教学
练习
打包
图版
必修
一册
- 资源描述:
-
2020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四章 自然地理实践的基本方法课件+教学案+练习(打包8套)中图版必修第一册.zip,2020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四章,自然地理实践的基本方法课件+教学案+练习打包8套中图版必修第一册,2020,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四,自然地理,实践,基本,方法,课件,教学,练习,打包,图版,必修,一册
- 内容简介:
-
第一节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方法课程标准学业质量标准核心素养通过野外观察,增强对自然地理现象的识别、描述、解释、欣赏的意识与能力。水平1:能够运用地理手段,观察、识别、描述自然地理现象。水平2:具备一定的运用考察、实验、调查等方式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水平3:能够运用地球科学的基础知识,说明一些自然地理现象之间的关系和变化过程。水平4: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合理解释特定区域的自然地理现象,并说明其对人类的影响。人地协调观:说明自然地理现象对人类的影响。综合思维:说明一些地理现象之间的关系和变化过程。区域认知:在一定程度上合理描述和解释特定区域的自然地理现象。地理实践力:运用考察、实验、调查等方式进行科学探究。一、野外实习的前期准备1资料准备(1)搜集或查阅与实习区域有关的自然地理要素方面的历史和现状文献资料或图片。(2)准备一套实习底图。其比例尺依据实习区域范围大小、自然环境的复杂程度来选择。2装备准备(1)实习工具类:望远镜、罗盘仪、地质锤、气压计、放大镜、照相机和样本袋等。(2)生活用品类:适宜实习季节和实习区域的帽子、雨衣、防晒用品等。3观察点和观察线路的选择(1)观察点选取:最具典型性和代表性的自然地理现象、或能反映自然地理要素相互关系的地点。(2)观察线路选取的原则能穿过实习区所有的自然地理单元;能观察到尽量多的自然地理要素;能穿过典型的剖面、植被类型等;能到达实习区中自然地理结构最有意义的地点,如山顶、谷底等;注意沿地貌走向进行线路的选择,如横越河谷、冲沟、海岸;进行路线调查,尽可能不走重复路;野外情况复杂,要时刻互帮互助,注意安全。1判断正误。(1)野外调查的最基本方法是进行调查区路线调查和地表点观测。()(2)观察点和观察线路选择的最基本思路是从单个观察点入手,将数个相关的观察点连成一条观察线路。()2观察线路的选择应当()a能观察到实习区域内所有的地点b尽可能沿经纬线方向进行考察c尽可能沿着等高线或接近村庄d尽可能不走重复路答案d解析观察线路应当选择最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地点;尽可能不走重复路,以减少工作量、劳动强度。3我们学习中使用的教材插图、教室内张贴的挂图,哪一个作为实习底图最为合适?提示都不合适。实习区域一般都很小,应选择大比例尺地图。而教材插图、教室挂图大都是小比例尺地图,反映区域内容过于简略,不能表示出实习区域的详细信息。二、野外实习的方法1实地观察: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所学知识和科学工具,需要调动手、腿、眼、口、脑等一起参与。2综合分析:是在对各自然地理要素或不同自然综合体观察的基础上,分析归纳各自然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的过程、方向和发展规律等。3野外方向的识别(1)利于罗盘仪定方向:先将罗盘仪水平放置,使指北针指向表盘上的“北”,而后再观察目标物的方位角。(2)利用太阳定方向利用日出、日落及正午太阳定方向: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正东日出、正西日落,其他日期都是偏东日出、偏西日落。北回归线以北,全年正午太阳总是在正南方天空。利用其他时刻的太阳位置定方向:白天将手表表面放平,使时针指向太阳,则时针与表盘上“12”时的夹角的平分线指向正南。1判断正误。(1)野外实习观察中不需要“听”。()(2)野外观察只需要获取一个个观察点的信息,不必进行综合分析。()2下列地点中,全年正午太阳都位于正南方向天空上的是()a云南省 b台湾省c北京市 d海南省答案c解析北京市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全年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向的天空上。3野外观察中,怎样辨识风向?提示风向需要借助其他物体显示。如轻柔的丝巾、缕缕炊烟,或者细小纸条等,都可以随风飘动,其飘动的反方向即风向。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种观察风向的方法需要在地势较高的开阔地上进行,以避免地形地势等因素对风向的影响。三、野外实习数据的收集记录手段1野外工作笔记(1)内容:观察时间、观察点编号、位置、天气状况、观察点描述、剖面描述和剖面图绘制等。(2)要求:及时、真实。(3)记录笔选择:铅笔,以防止雨水浸湿。2野外地图的绘制和填图(1)一幅完整的地图至少包括图名、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等。(2)野外地图填图是指在地理底图上填绘专题内容。1判断正误。(1)观察点的观察和描述是获得野外资料的重要手段。()(2)记录实习数据要使用钢笔。()2野外实习观察点内容的描述,应当()a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观察点简述b综合同一观察线路的多点概述c每个观察点选取一个特殊侧面描述d逐一观察点全面、详细、有重点的描述答案d解析观察记录要对以前选择的观察点逐一全面、详细、有重点描述。3探究山地沟口地貌成因的野外实习,选择怎样的考察范围、记录哪些内容?提示考察范围:该沟口所在流域的沟口以上流域范围内。内容:地形、植被、流水、表土等。四、野外实习报告的撰写野外实习报告主要包括:项目说明名称实习的区域和所研究的地理要素类型是单一的自然地理要素,还是自然地理综合体目的野外实习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仪器野外实习所需物品观察线路和观察点记录野外实习的观察线路和观察点,还可说明选择观察线路和观察点的原因实习内容研究地貌、气候、水文、土壤和植被等自然地理要素及要素间相互作用形成的自然综合体方法和手段调查、观察、测量、采样、分析和鉴定等实习成果对实习内容的分析和总结,以实物、文字、地图和图表等形式呈现,1判断正误。(1)野外实习报告中,不必说明所需的物品。()(2)野外实习成果,均以书面文字的形式呈现。()2一份实习报告的名称是“嵩山地区的地貌实习”,这可以表示()是嵩山附近学生的实习活动实习地点在嵩山考察的是专项地貌特征说明实习手段是观察abcd答案d解析“嵩山地区的地貌实习”表示了实习地点是嵩山,实习内容是地貌。3模拟对当地一座小山气温日变化的实习,撰写一份简洁的实习报告。提示(无统一答案,格式符合即可)名称:山气温日变化测量实习报告仪器:温度计观察线路和观察点:自山脚下到山顶方向选择观察点方法和手段:测量实习成果:山脚下温度较高,气温日变化小;山顶气温较低,气温日变化大任务探究野外实习的前期准备和方法安徽省沿江一城市的某中学暑假游学活动中,安排有观察最近一座1 000多米高山的气温垂直变化实习任务。据此探究下列问题:(1)这次实习前预备哪种着装?(2)为验证“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需要做哪些测量的准备?(3)除了测量之外,还可以从哪些方面说明气温的垂直变化特征?成果展示(1)运动鞋或雨鞋,防晒服或雨衣,长衫。(2)观察线路和观察点选择:一条人们常走的登山路线,有明显标志物;查询这些标志物的海拔。仪器准备:温度计。(3)不同海拔人们的衣着穿戴;不同海拔位置主要植被特征等。1地理野外实习准备(1)思想准备:实习的总体安排、实习目的、内容、方法、组织和实习纪律等。(2)相关图件准备:地质构造图、等高线地形图、地形剖面图、卫星或航空遥感图、交通图等。(3)仪器设备和实习用品:仪器用途地质罗盘仪测量地质锤敲打样本放大镜观察岩石、土壤、植物等气压高度表或海拔仪测量高度测尺样方划定、测量剖面、测量距离铅笔和记录笔记录、填图、素描纸张透明纸、聚酯薄膜、坐标纸及其他类型的纸标本袋根据实际需要,准备布袋、塑料袋或纸袋、小塑料盒(暗盒)等(4)生活上准备:手电筒、雨具、水壶、食品袋、保健药品(感冒、中暑、蛇咬、痢疾、外伤药品、晕车船药品)。(5)身心准备:野外调查是一项艰苦的工作,跋山涉水、风吹日晒,需要在精神上和身体健康上的充分准备才能胜任野外实习的完成。2观察点和观察线路的选择(1)基本要求:自然地理野外实习要尽可能多地观察自然地理要素的典型地段、现象和剖面,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野外实习最基本的方法是进行调查区的路线调查和代表点的观察。实习路线布置可以为线状、网格状、环状、放射状等。(2)基本原则:尽可能不走重复路;能穿越实习地区所有的自然地理单元;能尽量多地观察到自然地理要素的多种类型;能穿过典型的剖面、类型、地点或露头;穿过实习地区自然地理结构最有意义的地点,如界线、山顶、谷底等;注意地貌走向的路线选择,如横越河谷、冲沟、海岸,进行剖面或路线调查。(3)意义:观测点的选择在野外实习中十分重要。一个好的观测点,特别是那些能观察到实习地区具有代表性自然地理要素和结构的观测点最有意义。因此,观测点的选择要典型和具有代表性。通过这些观测点的观察,能印证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的大部分,并能启发学生思考和发现新的问题。例如能说明实习地区发育历史的关键地点,能观察大范围景观的制高点以及能说明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的转折点等,如山顶、分水岭、河谷、湖岸等。前人实习用过的剖面或地点。各地区自然地理结构复杂程度差异较大,相应的观察点的分布也应作适当调整,如在高差变化较大的地区、湖泊河流频繁交替的地区等结构复杂的区域要加密观察点,以便做好准备,随时注意观察沿途周围的情况,捕捉有意义的自然地理现象。3自然地理野外实习基本方法实地观察、勘测法;访谈、抽样、问卷调查法;地图法;野外定点观测法;比较、因果分析法;以及现代的“地理信息技术”科技法等。一地理野外实习小组对河谷地貌进行实地考察。据此完成(1)(2)题。(1)下列对河流谷地考察方案的地点、线路选择中,最不合适的是()a沿河道步行上溯或顺流而下考察b自河流一侧横跨河道,垂直于河流方向选择若干点考察c反复跨越河道、沿着迂回线路考察d在一侧考察若干点后到对岸再选点考察(2)考察河谷地貌要获取的信息有()河道长度河流宽度河流深度河岸坡度河网密度a bc d科学思维地理实习方法的分析思路第(1)题,反复跨越河道、沿着迂回线路考察多为重复路,考察意义不大。第(2)题,河谷地貌主要在形态上,需要考察河流宽度、深度及河岸坡度等信息。答案(1)c(2)b 提升运用能力我国陕北地区一中学地理兴趣小组于暑假对当地土壤、水分进行野外考察,绘制出下列曲线图。据此完成12题。1该小组观察到的植被生长最好的地点是()a阳坡缓坡 b阳坡陡坡c阴坡陡坡 d阴坡缓坡答案d解析阴坡、缓坡的水分条件最好,对植被生长最有优势。2植被生长最好的地点主要的成因是()a利于光合作用 b保水保土保肥c不会发生水涝 d山体遮蔽强光答案b解析缓坡径流速度慢,利于保水保土保肥,阴坡蒸发较弱、水分条件较好。任务探究野外实习成果的研究不整合接触是指上、下地层间的层序发生间断,即先后沉积的地层之间缺失了一部分地层。这种间断的时期可能代表没有发生作用的时期,也可能代表以前地层被侵蚀的时期。这种接触关系称为不整合。某地理实习小组一成员绘制了如上的素描图。据此探究下列问题:(1)该实习的主要方向是哪类地理要素?(2)该队员对地理要素作出正确判断,他应该重点记录哪些内容?(3)该实习队绘制素描图,还可以增加哪些图形信息?成果展示(1)地质构造(类型)。(2)岩石的地质年代(或化石特征),与地质年代表对应确定地层形成的地质年代。(3)图名;绘制时间;图示景观所在地理位置(观察点编号);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等。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撰写实习报告的撰写要求内容充实,文字简明扼要,分析透彻,提出的建议合理又有价值。在报告撰写过程中,要有明确的思想性、科学性、综合性和逻辑性。完整的实习报告包括文字报告、图件数据、表格、照片、标本、样品鉴定结果等。自然地理综合实习报告的题目通常为“地区实习报告”。先拟出详细的编写提纲;而后再撰写实习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地区实习报告序言:包括实习区的地理位置、行政区、面积、社会经济和交通状况,实习时间、目的、要求、任务和任务完成情况及取得的主要成果等内容。区域地质:包括实习区的地层、岩石、构造、地质发展简史、矿产等内容。区域地貌:包括地貌营力、现代地貌过程、地貌形态、形态成因、第四纪沉积物、地貌分区等内容。区域气候:包括气候的时空特点、变化过程、演变规律、与环境的关系等内容。区域水文:包括水系、流域、地表水和地下水特征,水文与环境关系等内容。区域土壤:包括土壤形成的环境条件、土壤类型及其分布规律、土壤质量评价等内容。区域生物:包括动、植物的种类、动物的种群、植物群落特征及与环境关系等内容。区域自然地理系统:包括自然带的性质、分异规律、自然区划、土地类型划分,以及评价自然地理要素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结束语:简述野外实习的收获和体会、存在问题和建议。由于报告涉及内容很多,所以在撰写报告时,切忌资料堆积,篇幅过长、文字拉杂。报告重点应放在区域自然地理特征、自然地理要素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以及自然地理各要素对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的影响等方面。要求文字简明扼要,分析有理有据,提出的建议有价值。完整的实习报告包括文字报告、相关的图件、照片、表格等。 下表为某学校一次野外实习获得数据。据此完成(1)(2)题。(1)该实习报告的名称最可能是()a森林覆盖率调查b森林蓄积量研究c植物群落结构分析d自然带分布规律探究(2)该实习者为了这次实习项目,还应当记录()a天气状况 b水温特征c草本植物构成 d土壤发育程度科学思维实习报告撰写的基本方法第(1)题,记录中都是高大乔木的状况,所以实习内容最可能是植被组成方面的内容。第(2)题,除了记录乔木外,还应当记录藤本植被、草本植物等。答案(1)c(2)c提升运用能力下表为野外实习调查所得信息处理后的数据(单位:g/m3)。据此完成12题。月份1212345含沙量0.871.181.021.030.600.52月份67891011含沙量0.490.380.350.310.520.741表格数据最可能来自()a气象站 b植物园c水文站 d地质所答案c解析表格中数据表示水体中含沙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最可能来自水文站。2这次实习报告中还可以延伸到的内容是()a中国气候和植被的分布和变化b自然带垂直分布规律变化趋势c气候、植被、地形对水土流失的影响d河道形态对泥沙径流的拦截作用答案c解析水体含沙量大小与水流速度有关,径流速度与地形关系最大;植被、气候则是影响水土流失的重要因素,所以该实习报告还可以延伸到水土流失原因的分析,故c项正确。图表问题巧点拨教材第110页“思考”点拨地理野外观察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开展,实施过程中积极参与活动,并做好记录、注意安全等。地理野外观察,先选择针对实习目的、最合适的观察点和观察线路,及时、真实、详细有重点的记录观察结果,综合分析得出观察结论、规范撰写实习报告。答案略。教材第112页“思考”点拨按照要求观察、记录,再综合分析特征。特征表达时最为合适的是表格形式。答案(1)观察结论观察对象河岸河水河堤莱茵河(德国波恩附近)缓清澈无黄河(中国郑州附近)陡浑浊高(2)分析结论分析对象水文气候流域地形莱茵河(德国波恩附近)含沙量小,流速平缓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小平原地形黄河(中国郑州附近)含沙量大,流速平缓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平原地形教材第114页“思考”点拨可以根据树木特征定方向,如树桩年轮间距较宽的为向阳一侧,树冠较为繁茂的一侧为向阳一侧,根部蚁穴较多的为向阳一侧,树皮龟裂脱落严重的为迎着冷空气一侧等。可以根据传统民居的门窗朝向定方向,如我国北方传统民居多坐北朝南,门朝向南方,北侧窗户一般很小等。答案略。教材第120页“思考”点拨本题具有开放性,因地区、季节及时刻变化的天气影响,天空中云变化莫测。只要记录内容格式符合地理野外实习规范要求即可。答案略。教材第121页“作业题”点拨1.只要是可以反映云与天气关系的谚语即可。2此处云的高度很大,不具备层状,不规则块状,从下向上发展,成群、成行出现,所以为高积云。3因实习目的不同,考察点、考察线路有着区别。具有典型性、代表性,能够观察出全貌、突出地理事物特征即可。答案1.(有关云的谚语,参考:云行东,雨无终;云行西,雨凄凄。早上朵朵云,下午晒死人。天上勾勾云,地上雨淋淋。日落云里走,雨在半夜后等)。2高积云。3(参考线路选择)地貌:考察峡谷、河谷地貌,在不同直道、弯道等位置处,自谷底向上至山顶垂直等高线上行,尤其在坡度变化处、岩石出露或堆积层变化处选点。水文:沿河道为考察线路,逆流向上或顺流而下,注意观察河道曲直、宽窄变化等位置处水文特征。植被:在阴坡、阳坡、陡坡、缓坡等处,自谷底向两岸山顶选择几个观察点植被分布、种类及变化特征。土壤:在河道曲直不同位置选观察点,再自谷底垂直向上的不同高度、坡度、坡面和植被覆盖差异变化处选点观察。地理实践深探索方向与建议1调查学校附近某河流地貌,说明地貌的分布特点及成因。2调查学校附近某林地或草地,说明植被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3调查学校附近某农田,判断土壤类型,说明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展示与评价略。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探究点题号野外实习的前期准备和方法1、2、3、4、5、10、13、14(1)(2)(3)野外实习成果的研究6、7、8、9、11、12、14(4)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某地理野外实习在实习底图上,预设可供选择的线路方案如下图,准备用于图示区域地形类型的考察。据此完成12题。1最为合适的线路是()a线路1 b线路2c线路3 d线路4答案a解析线路1沿线跨越地形类型最全面。2观察中需要()a腿要勤,可以多次往返几次考察b口要勤,沿途在村落问询老农民c眼要勤,仔细观察地形单元类别d手要勤,收集沿途各种岩石样本答案c解析在实习底图上确定线路后,沿着线路1就可以完成区域所有地形单元的观察,不必往返;老农民对地形类型的专业语言知道较少;观察地形类型不必采集岩石样本。某地理实习小组解读大鹏半岛地理位置及海岸地貌类型分布图(下图),设计暑假野外实习线路。据此完成34题。3观测最为丰富的海岸地貌,最为理想的线路是()a沿西部海岸线路b沿东南部海岸线路c沿东北部海岸线路d大澳湾大鹏澳湾线路答案b解析图示东南海岸地貌类型最为丰富。4实习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包括()海潮起落午间太阳暴晒夜间寒冷海陆风洋流方向a bc d答案a解析野外实习一般在白天进行,早晚有潮汐、午间太阳辐射强烈;低纬度地区盛夏季节的夜间温度也不太低;海陆风、洋流不是要注意的问题。河流流速一般用铅鱼测定,在水中央位置将铅鱼置于水下即可测得流速(如下图)。一般水下0.10.3米流速最大。可以单取水下0.6米流速的一点法,可以取水下0.2米、0.8米的二点法,可以取水下0.2米、0.6米、0.8米的三点法。据此完成56题。5测定流速最为精准做法是()a曲流河段的凸岸一侧 b曲流河段的凹岸一侧c直流河中部的三点法 d不同河段上的三点法答案c解析曲流河段凸岸或凹岸受水流偏转的影响,水流速度异常;直流河中部的三点法求得平均值更为准确。6影响河水流速的因素可能是()a铅鱼大小 b铅鱼重量c摩擦力 d河冰答案c解析读图可知,河面水流速度慢、更深的河底水流速度也慢,所以受摩擦力影响较大。白鹿塬位于西安市东南部,是当地最大的黄土台塬。2018年3月份某野外考察者拍摄的白鹿塬自然状况下土壤剖面照片如图。据此完成78题。7观察土壤剖面选择3月份的原因最可能是()a无冻土影响 b少有降水影响c无植被覆盖 d表土没有发生流失答案c解析3月份我国北方地区植被刚刚萌发,不足以覆盖地表,不影响自然土壤剖面的观察。8照片中黄土崖顶部土壤中有腐殖质,底部土壤中有根孔、气孔。中上部明显泛灰发白的层次最可能成因是()a化工厂废水污染 b季节性土壤返盐c史前干旱期盐尘 d人类增施草木灰答案d解析底部土壤中有根孔说明形成该层时已经有人类的农业生产,所以其后形成的土壤中最可能有人为施用的草木灰。下图为某野外实习报告中的一个图表。据此完成910题。9该次实习报告的名称最可能是()a“某地褶皱山实习”b“某地自然地理综合实习”c“某地河谷地形实习”d“某地断块山实习”答案c解析图示为阶地式河谷地形。10该次观察线路上选点特征是()a沿线均匀分布b阶地上较多、陡坎附近少c阶地上较少、陡坎附近多d高处多、水位面附近少答案c解析阶地上地形一致,可以少设置观察点;陡坎附近地形变化大,需要设置较多的观察点。下图为某小组根据同一次实习活动采集的四组土壤样本绘制的简图。据此完成1112题。11该实习记录可以简略的地理要素是()a自然带类型 b植被覆盖率c农业生产方式 d土壤改良状况答案a解析地理野外实习区域较小,一般实习范围内的自然带相同,不必作过细的说明。12该实习可以()a说明自然带类型对土壤形成的影响b证实植树造林对水土保持的意义c农业生产对土壤发育的影响作用d说明地理实习影响土壤类型及发育答案c解析四组土壤样本显示:除农业耕作的土层深厚,自然土壤很浅,所以可以说明农业生产对土壤发育的影响作用。二、综合题(共2小题,共52分)1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6分)庐山是野外地理实习开展较早的地区,是地理学科知识实践理想验证场所。多数人在夏季到此游学、考察。一地理实习小组12人在暑假中考察三叠泉,请你参与其中、并主导该次考察实习活动。三叠泉风景区位于江西省著名风景区庐山风景区中,总面积16.5平方千米,山峰高峻,峡谷幽深。三叠泉又名三级泉、水帘泉,古人称“匡庐瀑布,首推三叠”,誉为“庐山第一奇观”,由大月山、五老峰的涧水汇合,从大月山流出,经过五老峰背,由北崖悬口依次梯级跌下而故名。古人描绘曰:“上级如飘云拖练,中级如碎石摧冰,下级如玉龙走潭。”(1)野外实地近距离考察三叠泉瀑布,需要做好哪些准备?(8分)(2)考察线路怎样安排?途中怎样做记录?(6分)(3)考察活动中需要考虑的安全问题有哪些?(6分)(4)对瀑布的考察特别注意哪些内容?(6分)答案(1)考察地区的资料准备:三叠泉的有关资料,包括其地理位置、所在地自然地理环境等,考察时间的天气情况。考察用品准备:岩石锤、罗盘、望远镜、登山绳、安全带、升降器等;衣物生活用品准备:(防湿)长衣长裤、登山手套、登山鞋(靴)、创可贴、防虫蚊药品等。(2)考察线路沿三叠泉的上下方向。途中以拍照记录为主;部分可以用铅笔记录;不采集岩石样本。(3)登山时防止跌落;接近瀑布防水淋;攀爬途中防止蚊虫叮咬等。(4)水量大小;跌落高差;山势陡缓(坡度);岩石性质(软硬)等。解析第(1)题,从资料收集、考察用品的准备、生活用品的准备三方面回答。第(2)题,根据目的地选择路线,从影像和文字两方面记录考察内容。第(3)题,从气候、生物、自然灾害等方面考虑。第(4)题,从水量、落差、岩石性质等方面分析。1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6分)国家地质公园、国家aaaa级风景区龙鳞石海,位于重庆市万隆区石林镇境内,是一个集旅游、科考、避暑和赏雪的绝好去处。若你在暑假参加一中学生游学团到此地活动,请你注意考察该地。一线天是万隆石海著名景观之一,为典型的地缝溶洞地貌。三条中最长的一条从起点至终点约300米,宽则在12米之间,最深50米左右。人行其中,两边巨石堆砌、悬崖绝壁,仰望长空,蓝天仅存一线。“云里石头开锦缝,从来不许嵌斜阳。何人仰见通霄路,一尺青天万丈长”。(1)在一线天内怎样测定行走的方向?(8分)(2)如何根据岩石特征判断岩石类别?(6分)(3)观察一线天过程中,应当注意哪些安全问题?(6分)(4)草拟一份地质实习考察报告。(6分)答案(1)可以使用罗盘定方向:罗盘指北针与表盘上“北”一致时,即可观察所走路段与罗盘上主方向的夹角,即行走的方向;若能看到自己影子(太阳位置)和北京时间,可以将时针对着太阳,则时针与12时夹角的平分线指向南。(2)沿着一线天观察岩石层状分明,其间可能含有化石等,即为沉积岩。(3)尽快有序前行,不要停滞不前,防止拥挤、互相踩踏事件的发生;防止高空坠物或脚下湿滑等。(4)从报告名称,报告内容等方面总结。(答案具有开放性)解析第(1)题,根据罗盘仪或太阳等来定方向。第(2)题,图中岩石为沉积岩,具有层理构造、含有化石是沉积岩的两大特征。第(3)题,结合景观特征分析。第(4)题,答案具有开放性,只要针对地质方面的考察说明,在常规内容上包括3项以上即可。 - 19 - 01预习准备区 精心准备夯实基础 02主题探究区 思维探究实践运用 03综合活动区 释疑教材拓展视野 04课后检测区 夯基固本练速提能 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课程标准学业质量标准核心素养通过探究有关自然地理问题,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1:地理信息技术的含义及组成。水平2:主要地理信息技术的组成。水平3:地理信息技术在自然灾害监测、预报中的应用。水平4:能够利用地理信息技术设计防灾、救灾方案。人地协调观:充分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减轻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综合思维:能够对比分析不同类型的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差异。地理实践力:能够使用信息技术获取自然灾害信息,分析处理地理信息。一、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及其应用1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是能在地球表面或近地空间的任何地点,提供全天候的三维坐标、速度、时间信息的导航定位系统。2世界范围内已有美国、俄罗斯、欧盟和中国等建成导航卫星定位系统。其中中国北斗导航卫星系统为全球第三个成熟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3应用(1)林业调查:能够有效提高森林资源的管理效率。广泛应用于测定森林面积、道路位置等。(2)海洋观测:能够实现对地壳运动、海平面变化、海洋气象等方面的有效监测。(3)气象观测:我国应用北斗导航卫星系统进行区域自动气象站建设,弥补原有气象站的不足。1判断正误。(1)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可以测定森林火灾地区的位置。()(2)引入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技术建立全球导航卫星系统连续运行观测站,是目前国际上对地观测的重要手段。()2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可以用于()调查植被种类测定森林火灾地区位置寻找森林失踪人员估算林木含量abcd答案d解析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广泛应用于测定森林面积、道路位置、森林火灾地区位置、界定边界线、估算林木含量等。3自驾游因对目的地不熟悉可能找不到确切位置,出现错过高速出口等现象。此时怎样运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解决这类问题?提示按预设线路行驶发生错误时后,启动汽车或手机导航系统,此时全球导航卫星系统会根据所在位置,重新显示出一条新的到达目的地的线路。二、遥感及其应用1概念: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近距离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目标的特征和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2遥感影像(1)是各种传感器所获信息的产物,是遥感探测目标的信息载体,主要包括航空像片和卫星影像。(2)用像元表示分辨率,像元越小,其分辨率越高。(3)影像颜色的含义黑白影像彩色影像真彩色影像假彩色影像建筑物颜色较浅,草地和森林颜色较深真实反映实际地物的颜色自行设定1判断正误。(1)遥感技术不要求与目标物直接接触。()(2)遥感技术可以识别不同的地貌类型。()2遥感技术可以用于()观测全球气候变化测定和估算木材含量识别植被类型与分布结构监测地壳运动abcd答案c解析遥感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自然地理研究的诸多领域,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和植被的调查和监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识别不同的地貌类型,观测全球气候变化,监测海水运动与变化,识别植被类型与分布结构,监测灾害并预警等。3应用(1)广泛应用于自然地理研究的诸多领域,如地貌、气候、水文、土壤和植被的调查和监测。(2)在环境和灾害监测方面,能够快速准确获取区域的环境和灾害信息,及时发现其变化,并作出预测等。3.对华北平原小麦种植面积调查估算和某集市花坛等绿化占地监测中,应当如何选择不同的遥感影像分辨率?提示华北平原为大范围区域,估算小麦种植面积可以简略一些,可以选择低分辨率的遥感影像;某集市为小型面状事物,其绿化用地占用比例小,对其占地的监测要求更加详细,所以需要选择高分辨率的遥感影像。三、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1地理信息系统是依靠计算机实现地理信息的收集、处理、储存、分析和应用的系统。2应用(1)位置分析:解决与“位置”有关的问题。(2)趋势研究:包括空间趋势和随时间的演变趋势。(3)模式研究:用于揭示各种地物之间的空间关系。(4)模拟分析:建立模型,模拟某种因素变化及产生的结果。1判断正误(1)地理信息系统主要是对信息的管理和应用。()(2)地理信息系统可以解决与“位置”有关的问题,如分析地理事物的经纬度等。()2地理信息系统中的“位置”含义是()a经纬度位置 b宇宙中的位置c地球大气层或更高空间 d空间分布特征答案d解析地理信息系统解决与“位置”有关的问题,其“位置”是指地理空间分布及变化特征。3车载导航仪语音提示“前方300米转至建设路”。导航仪上显示的线路主要利用了哪些地理信息技术?提示将获得的位置信息、空间分布信息制作成为空间分布模型;在输入目标地之后,计算机系统模拟分析后给出最为理想的线路,主要借助地理信息系统。任务探究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及其应用材料一浓雾协助英法联军创造了“九日奇迹”。1940年5月24日,德军以“闪电战”攻破马奇诺防线,把40万英法联军包围在敦刻尔克海滩上。这时德军离海港仅10英里。但在5月24日中午,希特勒却下令部队停止前进,直到5月26日下午才取消命令又继续前进。利用这两天时间,联军在沙滩上布置好环形防线,掩护撤退。5月26日晚到6月4日上午撤退共进行了9天。在这9天中,德军不仅从地面进攻,同时还飞临多佛尔海峡上空进行轰炸。这时天气状况有利于联军撤退,从26日到31日都是大雾天气,浓厚的云雾笼罩在海峡上空,加上油库燃烧形成的黑烟,使德军战斗机找不到轰炸目标。到4日上午,联军共撤退出34.6万人,他们就是来诺曼底登陆时作战的主力。有人说是浓雾创造了奇迹,因为这不是一次普通的撤退,撤出的是整个英国的未来!材料二第二次海湾战争中,伊拉克军方点燃巴格达周围浇灌石油的战壕来阻碍美军使用的卫星制导导弹,但却没有任何作用。材料三在第二次海湾战争中,许多美国飞行员在被击落后能得以生还,人们常常惊羡于美国人的神奇。据此探究下列问题:(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同样是烟雾,为什么能阻滞德军的袭击,而不能对美军的轰炸产生影响?(2)材料三中美军是如何确定飞行员的位置并进行组织救援的?成果展示(1)二战时的德军飞行员依靠的是人眼的视力发现目标,一旦有低层云雾出现,人会看不清地面的物体。而第二次海湾战争中,因为美军采用了全球导航卫星系统,能提供准确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并且具有全能性、全球性、连续性和实时性的特点,不受烟雾的影响。(2)美国人用的是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技术。手持型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接收机在军事领域的应用历史可以追溯到第一次海湾战争,当时的美国士兵中已有相当一部分配带有手持型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接收机,因为当时多国部队跨国界、跨地区作战,对地理环境相当陌生,仅依靠地图作用是有限的,正是因为有了手持型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帮助,才能使许多美国士兵得以生还。1994年我国正式开始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的研制,2003年完成了组建。2012年完成了对亚太大部分地区的覆盖并开始正式提供卫星导航服务。2020年将实现全球的卫星导航功能。据此回答(1)(2)题。(1)有关北斗导航卫星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北斗导航卫星系统的关键装置是传感器b是一种专门处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c具有全能性、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实时性的特点d广泛应用于资源、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等(2)下列不属于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应用范畴的是()a野外考察时用以空间定位b为行驶的汽车提供精密的速度、时间信息c为飞行的民航客机提供三维坐标d为无线移动电话用户提供实时的通信业务科学思维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应用第(1)题,传感器是遥感技术的关键装置;地理信息系统是专门处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资源、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等是遥感技术的应用。第(2)题,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可为用户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时间、速度。答案(1)c(2)d 提升运用能力读车载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导航监控原理示意图,据此回答12题。1图中m表示()a制作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接收机b分析交通状况c生成电子地图d计算三维坐标答案c解析纸质地图信息数字化后录入地名、坐标信息,即生成电子地图,将该电子地图输入车载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则可进行路线规划和导航。2车载全球导航卫星系统通过公共电信网络传给交通监控中心的信息是()a车载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所在道路的拥堵状况b车载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所在的地理坐标c车载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所在车辆的违章信息d车载全球导航卫星系统规划的导航路线答案b解析车载全球导航卫星系统通过公共电信网络传给交通监控中心的信息反映其所在位置,即当地地理坐标。任务探究遥感及其应用在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大地震的影响下,四川汶川地区地形地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下为该地区同一地方2006年5月14日和2008年5月14日的“福卫2号”多光谱卫星影像(分辨率为8米)地震前、后对比图。据此探究下列问题:(1)遥感在地震救灾中具有的优势和作用有哪些?(2)2017年盛夏我国九寨沟发生地震时,利用卫星影像的分辨率为1米。比较2008年卫星影像和2017年九寨沟卫星影像的清晰度差异。(3)在图示黑白影像图上,建筑物颜色较_(深或浅)。如何在前后两幅图上比较得出滑坡体信息的?成果展示(1)受地形、交通条件限制少,可获取大范围数据资料;获取信息速度快、周期短、手段多、信息量大;同时对可能诱发的洪涝、泥石流等次生灾害进行实时监测,为有效开展救援提供决策依据。(2)2008年汶川卫星影像分辨率较低,图像不清晰;2017年九寨沟地震的卫星影像分辨率较高,更加清晰。(3)浅2006年卫星影像上为浅颜色在2008年影像上颜色变深区域,说明发生了滑坡。因为裸露的岩石在卫星影像上颜色较浅,而草地、林地等有植被覆盖的地表颜色较深。遥感的三大应用应用领域具体应用资源普查分析遥感图像可以划定蕴藏矿产的大致区域;通过遥感,提取植被的分布、类型、结构、健康状况、产量等信息,为农业、林业、城市绿化、环境保护等部门服务环境监测通过遥感图像分析,监测荒漠化、土壤盐碱化、冰川的融化、植被的变化及水体的污染等,利于人们了解环境变化,使环境得到保护和改善灾害监测对旱涝灾害、地质灾害、农林病虫害及森林火灾等各类自然灾害的发生、发展进行实时监测,利于防灾减灾2018年9月7日晚,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山竹”形成。15日凌晨,“山竹”登陆菲律宾北部吕宋岛,山泥倾泻,屋顶被掀,电缆受损,甚至机场被损毁,矿山隧道塌方等。下图为卫星影像图。据此完成(1)(2)题。(1)获得该图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b遥感c雷达扫描 d地理信息系统(2)该地理信息技术在这次台风中的应用是()a评估此次台风登陆造成的经济损失b实时监测台风的动态c确定台风中心所在的具体位置d确定受灾人口的分布范围科学思维遥感的应用第(1)题,卫星云图由遥感获得。第(2)题,评估灾害造成的损失,确定受灾人口的分布,都是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实时监测台风的动态,主要是利用遥感;确定台风中心的具体位置,则需要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答案(1)b(2)b提升运用能力2019年3月30日18时许,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雅砻江镇立尔村发生森林火灾,着火点在海拔3 800余米左右,地形复杂、坡陡谷深,交通、通讯不便。4月2日火灾得到控制;而在4月7日再度复燃,再次被彻底扑灭。据此回答12题。1如果想快速及时地掌握此次火灾的过火面积,最好借助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地理信息系统 b遥感c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d雷达扫描答案b解析遥感的特点是探测范围大、获得信息速度快、周期短、受地面限制少、手段多、用途广,可以及时掌握过火面积。2在最近着火点附近寻找水源地,最好借助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地理信息系统 b遥感c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d无人机航拍答案c解析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广泛用于测定森林面积、道路位置、森林火灾地区位置、界定边界线、估算林木含量、寻找水源等林业测量领域。任务探究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中国天气网讯:2015年春季海南干旱已持续一段时间,人民生活、农业生产均受到很大影响。尤其是农作物受灾严重,橡胶减产超万吨,甘蔗大批枯萎死亡。预计,未来几天海南天气炎热,降水仍偏少,大部地区气象干旱维持,东、中部地区将有所发展。每日经济新闻6月16日报道,2015年春季海南全省受干旱影响的胶林面积约为80万亩,其中海南农垦集团有将近40万亩胶林受影响。5月下旬以来,旱灾致使海南全省干胶产量减少超过1万吨。部分基地分公司甚至已经休割。琼中有10%20%的胶林因胶价低迷遭弃割。与橡胶相伴遭殃的还有甘蔗,昌江(海南甘蔗主要产区)甘蔗已开始大批枯萎死亡。下图为2015年6月14日海南岛气象干旱等级分布图,昌江为特旱区。据此探究下列问题:(1)干枯农作物与正常农作物的辐射波长不同。可以借助_快速、动态获得受旱农作物面积的大小。(2)该气象干旱监测图的制作依靠的地理信息技术是_。(3)海南岛在春季开始往往就有少量台风登陆,也会给受旱地区带来福音。监测台风的地理信息技术是_、预测台风前进线路的技术是_。成果展示(1)遥感(2)地理信息系统(3)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1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2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中的典型应用应用领域主要功能城市信息管理与服务主要向城市居民提供日常工作与生活所需的各种信息城市的规划和管理主要是进行城市规划设计、工程选址等,也可以进行城市管理和辅助决策城市基础设施管理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能够完成工程设计、应急抢修、日常维护等工作,可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土地利用与管理土地利用涉及土地利用性质变化、地块轮廓变化、土地权属关系变更等内容。地理信息系统可以有效完成对土地利用状况的监控和管理,提高工作质量与效率城市生态环境管理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实现城市生态规划、环境评价、环境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决策分析、环保设施的管理等 从南海、东海、黄海到渤海,我国18 000 km的大陆海岸线上,每天都在上演“填海大戏”。读图,完成(1)(2)题。(1)图示gis应用的领域是()a环境评估 b国土管理c城市规划 d灾害预测(2)通过图示gis空间分析,能得到近年来我国()a填海区人口迁入数量b填海区植被类型c填海区土地利用类型d填海区面积科学思维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第(1)题,根据材料,该分析是对填海造陆情况的分析,填海影响的是陆地面积,属于国土管理。第(2)题,通过图示gis空间分析,可知“填海大戏”结果是扩大陆地面积,也就是通过图示gis空间分析,能得到近年来我国填海区面积的变化情况。答案(1)b(2)d 提升运用能力叠图分析是科学选址最常用的方法。结合下图完成12题。1叠图分析最常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遥感b全球导航卫星系统c地理信息系统d野外实习答案c解析叠图分析主要是利用地理信息系统。2增加或减少某一地理要素,可能成为另外一种活动的理想区位。这种分析方法是()a位置分析 b趋势研究c模式研究 d模拟分析答案d解析在图示分析的模式中,变化其一要素得出新的结论,即衍生出符合新条件下的某种活动理想区位,属于地理信息系统的模拟分析。图表问题巧点拨教材第122页“思考”点拨1.从两个方面思考:一是影响油污扩散的因素,如溢油点、洋流、盛行风等;二是油污会对所在地哪些地理要素产生影响,如湿地、水资源、鸟类等。2石油污染的变化是动态的,在严重污染的时间段内需要实时监测,所以利用遥感最为快捷。答案1.溢油点、溢油量、洋流、盛行风、河流等影响溢油扩散的信息;湿地分布、水资源利用、生产生活现状等会受油污的影响。2应用遥感。教材第124页“思考”点拨利用导航卫星和遥感技术对台风的实时位置和移动路径进行信息收集,再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模拟并预测台风的位置和移动方向。答案利用卫星收集信息,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分析预测。教材第130页“思考”点拨可以在教材第129130页“案例研究”中获得有关地理信息技术在这次地震中的应用。答案全球导航卫星系统获得装有车载定位仪汽车的位置信息;有效调度救灾车辆、减轻交通负担等;遥感技术及时提供居民点不同分辨率的影像资料,准确确定水系和河道的阻塞状况、监测预报滑坡、堰塞湖等次生灾害;地理信息系统可以进行地震的监测、预报;应急指挥与管理,移动和车载制图,以地图的方式保证公众信息通畅,资源跟踪和管理等。教材第131132页“作业题”点拨1.传统方法显得力不从心,利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可以进行信号跟踪。如给滇金丝猴佩带全球导航芯片,即可获得滇金丝猴样本的活动空间位置。2(1)地球上的物体都在不停地吸收、发射和反射电磁波,并且不同物体的电磁波特性是不同的,对比后可以发现监测地物的变化等特征。所以遥感可以用于监测环境和灾害等方面。(2)遥感可以快速准确地获取森林火灾发生的地点和范围,并可分析预测大火蔓延的方向,为制定灭火计划、做出灭火部署提供科学依据。3地理信息技术中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可以用于地质灾害的监测与救援领域;遥感能够快速准确地获取区域灾害信息,及时发现灾害的变化;再通过地理信息系统的快速分析和处理,预测将要出现的问题,能够为决策部门提供科学依据等。答案1.给样本滇金丝猴佩带定位芯片,利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进行持续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信号追踪,掌握它们的活动范围,从而为设立保护范围提供参考。2(1)快速准确地获取区域的环境和灾害信息,及时发现环境和灾害的变化,预测可能发生的问题等。(2)遥感可以及时探知森林火灾发生的地点和范围、大火蔓延的方向,为制定灭火计划、做出灭火部署提供科学依据。3全球导航卫星系统获得精准监测地点的位置变化;结合遥感影像图片,获得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位置、范围等信息,再结合地理信息系统的趋势分析、模式研究、模拟分析等,为救援减灾和救灾提供依据。地理实践深探索方向与建议1下载专业软件(推荐locaspace viewer),打开遥感图层和政区图层,查询所在地的遥感地图。2对比历史地图,指出所在城市的变化。3读出学校的精确地理位置。4从地理的角度对城市的发展规划提出自己的看法。展示与评价略。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探究点题号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及其应用1、2、13遥感及其应用3、4、5、6、7、8、14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9、10、11、12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北京时间2018年11月19日02时7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42、43颗北斗导航卫星。据此完成12题。1可以利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监测的是()a山体位移 b台风移动c洪涝灾害 d地震强度答案a解析利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可以监测山体高度和精准定位,因而能测量山体的微小移动。2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用途有()为用户提供实时的空间位置为交通运输的调度指挥提供移动数据服务于资源勘查、动态监测和有关部门的规划决策为用户提供各种分类信息的查询a bc d答案a解析可利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实现,需要用到地理信息系统。读钓鱼岛三维效果图和航空遥感影像图,回答35题。3获取和制作钓鱼岛三维效果图主要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rs和gis bgis和gpscgps和gis drs和gps答案a解析获取钓鱼岛三维效果图主要利用了rs技术,制作钓鱼岛三维效果图主要利用了gis技术。4如果利用航空遥感技术对不同时期的钓鱼岛进行监测,通过分析多幅钓鱼岛图片,可以获得()钓鱼岛面积的变化钓鱼岛上植被的变化钓鱼岛的地理坐标钓鱼岛地形的变化a bc d答案d解析钓鱼岛地理坐标的获得应采用gps技术。5卫星遥感的优点有()探测范围广信息量大投资少,成本低速度快,周期短a bc d答案c解析卫星遥感投资大,成本高。目前遥感已被广泛应用于资源普查、灾害和环境监测等领域。据此回答68题。6不同地物在同一光谱波段上的反射率差异越大,越容易区分。下图反映了甲、乙两类植物在生长期内两个波段上的反射率。在遥感影像上区分这两类植物,应该选择生长期内哪一天的影像最合适()a第30天 b第75天c第100天 d第130天答案a解析由图可知,甲、乙两类植物的反射率在波段1和波段2中差异最大的均是处(即纵坐标差最大),因此要在遥感影像上区分这两类植物,应选择生长期第30天的时候,故a项正确。7如果用遥感来监测火灾,可以()a用来预测引起火灾的原因b预测森林火灾的发生地点c预测森林火灾所造成的后果d及时探知火灾地点和范围答案d解析遥感只能对存在的具体地理事物进行监测,但不能分析、处理问题,预测、分析、处理问题是地理信息系统的功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