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文库网 > 教育资料 > 中学教育 > 七年级科学下册 第3章 运动和力教学课件+教案+作业(打包25套)(新版)浙教版.zip
七年级科学下册第3章运动和力第7节压强教案新版浙教版20200222257.docx
七年级科学下册 第3章 运动和力教学课件+教案+作业(打包25套)(新版)浙教版.zip
收藏
资源目录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10页/共13页)
编号:56401830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27.22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20-03-12
上传人:扣***
认证信息
机构认证
宁夏凯米世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宁夏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640100MA774ECW4K
IP属地:宁夏
15
积分
- 关 键 词:
-
七年级科学下册
第3章
运动和力教学课件+教案+作业打包25套新版浙教版
年级
科学
下册
运动
教学
课件
教案
作业
打包
25
新版
浙教版
- 资源描述:
-
七年级科学下册 第3章 运动和力教学课件+教案+作业(打包25套)(新版)浙教版.zip,七年级科学下册,第3章,运动和力教学课件+教案+作业打包25套新版浙教版,年级,科学,下册,运动,教学,课件,教案,作业,打包,25,新版,浙教版
- 内容简介:
-
第3章检测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如图所示的四个实例中,为了减小压强的是()2以下各例能够减小摩擦的是()3 如图所示,用手指压圆珠笔芯使它弯曲,同时手指感到疼痛,这个实验不能说明()第3题图a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b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c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d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4下列哪幅图中的箭头能正确表示球受到的重力的方向()5 如图所示,教室里的天花板下面装有多档位吊扇,当吊扇正常工作时,关于吊扇对天花板的拉力与其重力大小的判断正确的是()第5题图a吊扇在高档位工作时,拉力等于重力b吊扇在低档位工作时,拉力大于重力c吊扇在任意档位工作时,拉力等于重力d吊扇在任意档位工作时,拉力小于重力6老师正在讲台上讲课,小明和同学们正在老师的指导下边学习边实验,这是物理课堂常见的情景。让你想象一下,如果教室里的摩擦力突然消失,对可能出现的现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同学们稍微活动就会从椅子上纷纷滑到地面上b固定吊灯的螺丝从天花板上滑出,致使吊灯落到地上c写字时铅笔从手中滑出漂在空中d由于太滑,稍一用力桌椅就会在地面上不停滑动7垫排球是我市一项体育测试项目,下列对排球离开手后继续上升过程分析正确的是()a速度越来越小 b受到的重力越来越大c到达最高点时受力平衡 d球受到惯性作用8下述哪个运动物体的运动状态没有发生变化()a火车匀速通过弯道 b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c人造卫星环绕地球匀速运转 d小孩在荡秋千9 指尖陀螺是目前很流行的一种玩具,该玩具中间是轴承,内有滚珠,边上有三个用密度较大的金属制作的飞叶,拨动飞叶后,飞叶可以绕轴在指尖上长时间转动(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第9题图a飞叶转速变慢,惯性不变b轴承内有滚珠,利于减小摩擦c飞叶被拨动后旋转是因为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d陀螺对指尖的压力和指尖对陀螺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10 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于2017年4月22日完成对接,并于4月27日完成首次推进剂“在轨补加”试验,标志着天舟一号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第10题图a完成对接后,以天宫二号为参照物,天舟一号是运动的b天宫二号在绕地球匀速飞行时,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c在天舟一号给天宫二号补加推进剂后,天宫二号惯性不变d天宫二号上物体有“失重”现象,是由于物体受到的重力变为零11如图所示,甲、乙两容器里面有一斜管相连,容器内盛有水,且水面相平,问:打开闸门k以后()aa处压强大于b处,水由甲流向乙 bb处压强大于a处,水由乙流向甲c水不流动 d以上说法都不对第11题图12 如图所示,用水平力f50牛将m1千克的物体压在竖直墙面上静止,则墙面给物体的摩擦力和物体自身受到的重力分别为()第12题图a50牛、竖直向上,9.8牛、竖直向下 b1千克、竖直向上,9.8牛、竖直向下c9.8牛、竖直向上,9.8牛、竖直向下 d59.8牛、竖直向上,50牛、竖直向下13 如图所示,将几颗相同的象棋子叠加放在水平桌面上,然后用钢尺沿桌面迅速击打最下面一颗棋子,可看到该棋子被打出去了。下面关于此情景说法正确的是()第13题图a最下面棋子动而其他棋子没跟着出去,因为其他棋子有惯性而最下面棋子没惯性b敲打的力越大,棋子出去的速度越大,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c棋子被打出去可以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d随着棋子一颗颗被打出去,剩下的棋子堆对桌面的压强变大14 如图,图钉尖的面积是5108m2,图钉帽的面积是1104m2,松木能承受的最大压强是5106pa。以下说法正确的是()第14题图a手指至少要用500n的力,图钉尖才能进入松木b手指至少要用0.25n的力,图钉尖才能进入松木c图钉静止时,它受到水平向左的力大于水平向右的力d图钉静止时,它受到水平向左的力小于水平向右的力15 一科学兴趣小组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将小车放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两边分别用细线通过定滑轮与重物a、b相连,小车两边的细线在同一直线上且与水平桌面平行,如图所示。当小车静止在桌面上时,a、b的物重ga和gb的关系为()第15题图agagb bgagb cgagb d以上三种说法都有可能16如图所示,对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矿泉水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第16题图a桌面对瓶子的支持力与瓶子所受重力是相互作用力b瓶子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瓶子的支持力是平衡力c瓶子正放与倒放时,对桌面的压力是不同的d如果瓶子所受的力同时全部消失,它将仍留在原位置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17 如图,质量为10千克的物体在水平力的作用下,静止在竖直的墙上,当力f逐渐减小的过程中,物体静止一段时间后,向下运动,则在这个过程中,摩擦力f与时间t的关系可能符合下列图线中的()第17题图18 如图所示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质量相等的圆柱形容器和底大口小的容器乙,分别倒入适量的同种液体,液面高度和液体上表面积都相等。设两容器内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分别为f甲、f乙,桌面受到的压强分别为p甲、p乙,则()第18题图af甲f乙 bf甲f乙 cp甲p乙 dp甲p乙19如图所示,放在粗糙水平面上的木箱,受到两个水平拉力f1、f2的作用,f1的方向向左,f2的方向向右,下列分析正确的是()第19题图a若木箱保持静止状态,则f1一定等于f2b若木箱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则f1一定大于f2c若木箱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则f1一定等于f2d若木箱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则f1一定小于f220 用隔板将玻璃容器均分为两部分,隔板中有一小孔用薄橡皮膜封闭(如图)。下列问题中可以用该装置探究的是()第20题图液体压强是否与液体的深度有关液体压强是否与液体的密度有关液体是否对容器的底部产生压强液体是否对容器的侧壁产生压强a b c d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8分)21一个足球运动员带球面对扑过来的守门员,巧妙地将球向上一踢,足球在空中划过一条曲线飞进了球门,这说明_。足球在飞行过程中,若忽略空气的阻力,其所受力的施力物体是_。22杭州湾跨海大桥于2008年5月1日通车,大桥全长36km,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如图)。爸爸驾车带小明去感受大桥的风采,如果小车以72km/h的速度匀速通过大桥,所需的时间是_h。爸爸问小明:“为什么我看到桥两边的路灯都往后退呢?”小明说:“这是因为你选择了_为参照物。”第22题图23 木块与小车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遇到一障碍物时,小车停下,木块从车上的a点滑至b点(如图甲),是因为木块具有_;木块能停在b点,说明木块在滑动过程中受到向_(填“左”或“右”)的摩擦力作用。为测量摩擦力的大小,小明在障碍物上固定了弹簧测力计拉住木块,用手拉着小车向左运动(如图乙)。则木块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_(填“左”或“右”),大小是_n。第23题图24“嫦娥一号”实现变轨需要加速。“嫦娥一号”收到地面工作人员发出的指令,发动机点火工作,喷射高温燃气实现加速。此时,“嫦娥一号”获得的作用力方向与其运动方向_(填“相同”或“相反”)。25 2017年4月22日,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成功对接(如图),天舟一号的任务之一是将储箱内的推进剂(液态燃料和液态氧)分别输送给天宫二号。第25题图(1)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成功对接后一起运动,若以天宫二号为参照物,天舟一号飞船是_的。(2)液态氧可由气态氧气经过_而形成(填物态变化名称)。(3)要完成本次推进剂补给任务,天舟一号储箱内的压强比天宫二号储箱内的压强_。26如图所示,水平桌面的右端固定一定滑轮,轻质小盘通过一根绕过定滑轮的细绳与桌面上质量为0.4kg的木块相连。当小盘内放有重力为0.5n的砝码时,木块未被拉动,这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_n;当小盘内放有重为0.6n的砝码时,木块正好做匀速运动,当小盘内放上重为0.7n的砝码时,小盘拖动木块运动,当小盘落在地面上后,木块继续运动,此时木块所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_n。第26题图三、科学探究题(每空2分,共18分)27如图甲所示,a是木块,b是长木板,c是弹簧测力计,另有砝码、棉布、毛巾等物。若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可测出木块受到的摩擦力。第27题图(1)在做“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时,应拉动弹簧测力计使木块做_运动。此时,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与木块受到的摩擦力是一对_力。(2)在图乙中,d是一个电动装置,可带动木板匀速运动。该装置相对图甲所示装置更具优势,请指出其中一点:_。(3)小双实验小组四位同学想利用图甲的方案来探究长木板面与课本间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关系。将一个同学的科学课本代替木块a放在水平木板上,通过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课本,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2n,课本与木板面间的摩擦力大小为_n。在原来的课本上又放了另一个同学同样的课本,以改变课本与木板间的压力,这种方法_(填“可行”或“不可行”)。通过多次实验,她们得到下表所示的实验数据:课本册数1234弹簧测力计示数/n2468分析表格中数据可以得出结论: 。28 探究“水平抛出物体飞行的距离s与物体质量m、抛出高度h、抛出时的速度v的关系”时,设计并进行了如图甲实验。实验一:质量不同的a、b球在斜面同一高度处由静止滑下,下落到不同高度的地面。实验二:质量不同的a、b球在斜面不同高度处由静止滑下,下落到同一高度的地面。实验得到表一、表二两组数据:表一ma100克,mb50克,h0.2米次数球桌面离地高度h/米落地点与抛出点水平距离s/米1a0.5_2a1.00.743a1.50.904b0.50.535b1.00.746b1.50.91表二ma100克,mb50克,h1.2米次数球小球在斜面高度h/米落地点与抛出点水平距离s/米1a0.10.592a0.20.813a0.30.994b0.10.585b0.20.816b0.31.00第28题图(1)如图乙是a球从斜面高h0.2米处下落时,测量球落地点与抛出点水平距离的示意图,该距离是_米。(2)实验一,球在斜面的同一高度静止释放,是为了保持小球离开桌面时的_相同。(3)根据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四、分析计算题(每题7分,共14分)29质量为6103kg的四轮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以10m/s的速度匀速行驶,在行驶过程中受到的阻力等于车重的0.08倍,每个轮胎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0.05m2,g取10n/kg,求:(1)汽车所受重力的大小。(2)汽车在1min内通过的路程。(3)汽车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强。30 小金对太空中的星球比较感兴趣,他从网上查得:甲、乙两个星球表面上物体的重力(g)与其质量(m)的关系如图。从图中信息可知,相同质量的物体在甲星球表面上的重力_其在乙星球表面上的重力(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据图可得甲星球表面上物体的重力g与其质量m的关系式是_。第30题图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d 2.c 3.d 4.c 5.d 6.c 7.a 8.b 9.d 10.b 11.c 12.c 13.b 14.b 15.c 16.d 17.b 18.c 19.d 20.b二、填空题21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地球220.5车23惯性左左2.624相同25(1)静止(2)液化(3)大260.50.6三、科学探究题27(1)匀速直线平衡(2)弹簧测力计读数较稳定,且a所受滑动摩擦力与b的运动速度无关(3)2可行(4)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一定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28(1)0.510.54(2)水平速度(3)水平抛出物体飞行的距离与抛出点的水平速度和抛出高度有关,与质量大小无关。水平抛出速度越大、抛出高度越高,水平飞行距离越远四、分析计算题29(1)6104n(2)600m(3)3105pa30(1)大于(2)gm15n/kg第一节 机械运动 第1课时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知道运动的绝对性及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会根据物体的 运动判断所选的参照物及根据所选的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 能够根据运动路线的形状将机械运动划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能根据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否相同,将直线运动划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2过程、方法目标: 通过实例概括出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的概括能力。 通过参照物的判别及物体运动状态的判别,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介绍地球同步卫星及其使用和我国航天技术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及民族自豪感。 通过学习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教学重点:1机械运动的分类2参照物的概念和参照物的选择教学难点:参照物的判断和选择教学设计:一、引入:提问: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一个法国飞行员在高空飞行时发现脸部附近浮动着一个小物体,飞行员认为是一只虫子,抓过来一看却是一颗德国子弹,这名法国飞行员怎么会有这么大的本事呢?二、参照物:回顾:教师在讲台上走动 汽车在公路上奔跑 水在小河里流动 ;它们都属于机械运动,它们的位置都发生了变化。讨论:这些位置变化,必须经过比较以后才能得知,在上述三例中,是将她们分别与谁比较后得知的?平时我们总认为房子是静止的,这其中有无比较物?比较物是哪一个?讲解:讲述并板书参照物的定义讨论:如果没有参照物,能不能判断物体是否运动?总结:1.举例说明判断物体动、静必须有参照物2.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为了研究问题方便,根据具体情况应该选择最方便、最合适的物体作参照物,通常把地球或相对于地球不动的物体作参照物。三、运动获得静止的相对性:演示:幻灯片演示一辆运动着的汽车,车内有一货物和一个乘客。讨论:1.你看货物,认为它是静止还是运动。 2. 车内的乘客看货物,认为它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 3.你两次用的参照物是什么?这一事例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举例:让学生举出同一物体以某一物体作参照物是运动的,但以另一物体作参照物时是静止的例子。概括:由各例概括出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讨论:1.“一切物体时刻都在运动着”和“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两句话是否矛盾? 2.法国飞行员为什么能抓住飞行中的子弹? 3.黑板刷在黑板上向右擦时,若以黑板为参照物,刷子怎样运动?若以刷子作参照物,黑板是否运动,向何方向运动? 4.有没有这样的情况,有人认为某物体在前进,但同时有人则认为此物是向后退的?举例说明。为什么人们的说法会不同呢?介绍:介绍地球同步卫星,适当介绍其作用及我国航天技术情况以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并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四、机械运动的分类:举例说明:以打篮球时一个运动员的跑动为例,说明一般情况下运动是复杂的。对于运动员来说,他运动的快慢不断变化,运动方向也不断变化,若把运动员在一场球赛中走过的路线画出来,则极为杂乱。读图比较:比较汽车的运动和过山车的运动,发现两者运动路线的形状不同,一个是直线,一个是曲线。得出结论:根据运动路线形状的不同,机械运动可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读图比较:比较甲、乙两辆汽车的运动情况,发现两者运动路线的形状相同,但是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变化情况不同,一个是相等,一个是不相等。得出结论:根据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否相同,将直线运动分为匀速直线运动。说明:通过对机械运动的分类,我们知道分类是一种基本的科学方法,在学习科学及其他课程中经常要用到。分类是建立在比较的基础之上的,只有揭示出事物之间的差异性,才能将它们划分为不同的类;只有揭示事物之间的共用性,才能将他们划分为不同的类。六、巩固小结:本节课的知识点:1.运动和静止:1 运动: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简称运动2 自然界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静止的物体是不存在的。2.参照物: 具体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假设为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3 参照物的选择可以任意选择,同一物体选择的参照物不同,运动情况可能不同。通常把地球或相对于地球不动的物体作参照物。3.机械运动的分类:1 曲线运动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第一节 机械运动 第2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 1确认速度可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2叙述速度的定义3写出速度的单位和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2.过程、方法目标:1通过对机械以内的的分类学会分类的方法。2在给定器材的条件下,能够通过探究,得出比较物体快慢的两种方法。3能够利用运动速度公式计算物体运动的速度,能够对速度的不同单位进行换算。4会使用简单的器材测量平均速度,能够利用平均速度公式计算变速直线运动的平 均速度。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合作探究,使学生形成愿意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1匀速直线运动的意义,公式,单位及单位的换算关系。2根据速度公式的计算及其解题注意事项。教学难点: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引出。教学设计:1、 引入:复习机械运动和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物体的运动有快有慢,知道用什么方法可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吗?二、探究:怎样比较物体运动快慢分组:每2人一组,每小组给两辆快慢不同的玩具车a和b。 小组讨论:怎样比较两辆小车运动的快慢?可用哪几种方法?方法一:比较相同的时间内两辆小车通过的路程长短,通过路程较长的小车运动快,反之较慢。方法二:比较通过相同的路程两小车所用时间的多少。所用时间多的小车运动快慢,反之则运动较快。结论:根据你所提出的方案进行实验,运动较快的是_车(填a或b)问题:用上述方法只能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但无法确定是物体运动究竟有多快。为了定量地反映物体运动的快慢,你认为在实验中应当测量哪些数据?用什么测量工具? 讨论:测量工具用钢卷尺、秒表;测量的数据是长度和时间。 实验:在同一路面上,用a、b小车行驶分别测量,并记录有关测量数据。交流:你是怎样比较不同小车的运动快慢的?对各组的比较方法进行评论。三、速度和平均速度:能不能借助我们已熟悉的某些测量工具想出合适所有情况的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来? 讨论评价:学生讨论,并对学生设计的方法进行评价,并引出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定义。根据上面的讨论,要计算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只有先测出运动时间和路程,当知道这两个量后,怎样计算出速度?板书:速度的文字表达式介绍:介绍速度、路程、时间的字母,并让学生写出速度公式。 介绍:速度的单位,并说明.速度单位是根据速度公式得到的,是初中科学中碰到的第一个复合单位 .“米秒”的意思 .单位的写法、读法 .常用单位“千米小时 .换算关系“1米秒=3.6千米小时” 例题:讲解课本中的例子后并强调:.解科学计算题的一般步骤.单位要统一.过渡量的计算,结果最好用分数表示,以提高结果的精确度 讨论: 对于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我们可以利用速度公式v=st 计算出它的运动速度,以反映物体运动的快慢;但实际的运动多数是变速的,在不需要精确描述时,可用什么办法对整个运动的快慢进行粗略描述?讲解:平均速度的定义、公式及平均速度的意义讨论: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st和平均速度v=st有哪些相同之处?差别是什么?举例并强调:举具体例子,说明求平均速度时应注意的地方及怎样计算平均速度。四、巩固练习:本节知识点: 1.比较两个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2.匀速直线运动的意义、定义、公式、单位及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3.解题要求4.平均速度的意义、计算、作用第1节 机械运动一、选择题(每题2分,计30分)1.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公式v=s/t,可知 ( ) a. 时间不变,速度跟路程成反比b. 路程不变,速度跟时间成正比c. 速度不变,路程跟时间成正比d. 以上说法都不对2.我国大型隐身无人攻击机“利剑”的首飞成功,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大型隐身无人攻击机的国家。下列有关“利剑”说法正确的是 ( ) a. 飞机在加速上升过程中,一定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b. 飞机在加速上升过程中,以大地为参照物飞机是静止的c. 飞机静止时时,飞机队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飞机的支持力彼此平衡d. 飞机在匀速上升过程中,只受到重力的作用3.宁波距杭州220km,一轿车从宁波出发行驶2h后,进服务区休息30min继续出发,又过3h到达杭州,则轿车从宁波到杭州的平均速度是 ( ) a. 110km/h b. 48.89km/h c. 40km/h d. 44km/h4.甲车的速度是乙车的2倍,乙车行驶的时间与甲车行驶的时间之比为3:1,则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之比是 ( ) a. 3:2b. 2:3c. 1:6d. 6:15.战斗机水平飞行时,飞行员从右侧舷窗看到如图甲所示的“天地分界线”,当飞行员从右侧舷窗看到的“天地分界线”如图乙所示时,飞机可能在 ( ) a. 斜向上爬升b. 斜向下俯冲c. 竖直向上爬升d. 竖直向下俯冲 第5题图 第6题图6.如图是甲、乙两辆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的小车的st图像,由图像可知 ( ) a. 720秒钟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b. 在05秒时间内,乙车的速度比甲车的速度大c. 第10秒钟时,甲、乙两车速度相同d. 经过5秒钟,甲车通过的路程比乙车大7.短跑运动员在某次百米赛跑中测得5秒末的速度为9.0m/s,10秒末到达终点的速度为10.2m/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在前5秒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4.5m/sb. 在后5秒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9.6m/sc. 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10.0m/sd. 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9.1m/s8.下列有关运动的描述中,参照物的选取符合描述的是 ( ) a. 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以“飞流”作为参照物的b. “钱塘观潮时,观众只觉得潮水扑面而来”,是以“潮水”为参照物的c.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是以“万重山”为参照物的d. 升国旗时,观察到国旗冉冉升起,观察者是以“国旗”为参照物的9.两只轮船沿河岸顺流而下,甲船在前,乙船在后,甲船的速度大于乙船的速度,甲船上的人感到乙船在后退,甲船上的人所选择的参照物为 ( ) a. 甲船b. 乙船c. 一定运动d. 都有可能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在平直的铁轨上行驶的火车做匀速直线运动b. 在平直的铁轨上从车站开出的火车做变速直线运动c. 射出枪口的子弹在空中飞行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d. 在轨道上运行的人造地球卫星做匀速直线运动11.在全运会开幕式上,有人观察到会场主旗杆上的旗帜和两位火炬手刚结束传递时手中火炬火焰的状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甲、乙两火炬手一定向左运动b. 甲、乙两火炬手一定向右运动c. 甲火炬手可能静止,乙火炬手向右运动d. 乙火炬手可能静止,甲火炬手向右运动 第11题图 第12题图 第13题图12.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华均在操场上沿直线进行跑步训练。在某次训练中,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 两人都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c. 前2s内,小明跑得较快d. 全程中,两人跑步的平均速度相同13.运输机参加抗震救灾,在沿水平向右作匀速直线运动过程中,间隔相同时间从飞机上静止释放四个相同的物资。下图能正确表示物资着地位置的是(地面水平,空气阻力不计) ( ) a. b. c. d. 14.下列运动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 a. 电梯上升b. 树木的生长c. 月球绕地球转d. 空气的流动15.甲、乙二人各乘一台升降机,甲看见楼房在匀速上升,乙也在匀速上升。乙看见楼房在匀速上升,甲在匀速下降。则他们相对于地面 ( ) a. 甲上升,乙下降b. 甲下降,乙上升c. 甲、乙都下降,但甲比乙慢d. 甲、乙都下降,且甲比乙快二、填空题(每空2分,计24分)16.2015年3月30日,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17颗北斗导航卫星。在释放卫星入轨之前,相对于火箭卫星是_(选填“静止”、“运动”)的;卫星入轨后相比发射前机械能_(选填“变大”、“不变”、“变小”或者“不确定”)。17.小明站在匀速直线行驶的汽车上,以车厢为参照物,小明是_的;若汽车突然加速,小明将向_倾(选填“前”或“后”)。18.如图是一足球离开脚沿着客厅砖面水平向前滚动的频闪照片(俯视图),已知铺客厅的正方形瓷砖边长为1m,a. b两点为足球运滚动过程中经过的两个点,由图可以判断出:这两点约为_m,且小球向_滚动(选填“左”或“右”)。19. 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如图),选择较小坡度的斜面,是为了便于测量_。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测出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为1.6s。则ab段的路程sab=_cm(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小车在ab段的平均速度为_cm/s。20.如图所示是一汽车在l0s内的速度图像,由图可知,汽车在第4s时的速度为_m/s;从第2s到第4s的过程中,汽车的速度_(选填“增加”、“减小”或“不变”)。 第20题图 第题图21.超声测速仪向障碍物发生时间极短的脉冲超声波,根据接收到的反射信号时间关系可以测量物体速度。如图所示,测速仪b向迎面匀速行驶的汽车a发生两次脉冲波的时间间隔为4.5s。发射第一个脉冲后1.4s收到反射信号,发射第二个脉冲后0.4s收到反射信号,则汽车行驶的速度_m/s。(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计30分)22.小明以一定的速度将石子向斜上方抛出,石子所做的运动叫斜抛运动,如图甲所示。他想:怎样才能将石子抛得更远呢?于是他找来小李一起做了如下探究实验:他们用如图乙所示的装置来做实验:保持容器水平,让喷水嘴的位置不变,用开关控制水喷出的速度。(1)让喷水嘴的方向不变(即抛射角不变)做了三次实验,如图乙所示,第一次让水的喷出速度较小,这时水喷出后落在容器的a点;第二次让水的喷出速度稍大,水喷出后落在容器的b点;第三次让水的喷出速度最大,水喷出后落在容器的c点。小明和小李经过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在_一定时,当物体抛出的_越大,抛出的距离就越远。小李回忆起上体育课时的情景,想起了几个运用上述结论的例子,其中之一就是_。(2)控制开关让水喷出的速度不变,让水沿不同方向喷出,又做了几个实验,如图丙所示,得到如下数据:喷嘴与水平方向的夹角1530456075落点到喷嘴的水平距离/厘米50861008650小明与小李对上述数据进行了归纳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在_一定时,当夹角为_时,抛出距离最大。(3)小明和小李总结了上述探究过程,他们明白了斜抛物体在水平方向上的飞行距离与_和_有关系,他们感到这次实验探究的成功得益于在探究过程中两次较好地运用了_法。23.某汽车公司组织了一次新车型节油大赛,比赛分两组:第一组使用a型车(排量16升)。第二组使用b型车(排量20升)。a. b型车外观和体积相同,属于同一产品系列。(1)你认为下列哪些评价方式可以作为比赛评价标准? (填序号)消耗相同体积的汽油,比谁行驶的路程长;行驶相同的路程,比谁消耗的汽油体积少;行驶相同的路程,比谁用的时间短;用“”的比值大小作比较。(2)下表是三位车手的比赛成绩,第一组比赛中最节油的选手是 。(3)从本次比赛数据看, 型车比较节油。(4)近年来,政府鼓励小排量、限制大排量汽车有什么意义? _。 24.物体下落时受到的空气阻力与速度和横截面积有关,已探究出在横截面积不变时空气阻力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为探究空气阻力与横截面积的关系,取质量相同,半径分别为r、2r和3r的甲、乙、丙三个小球,让它们从不同高度分别竖直落下,并以砖墙为背景,当进入砖墙的区域时,用照相机通过每隔相等时间曝光一次的方法记录小球的运动过程,如图是其中一段的示意图。(1)在图示运动过程中,甲、乙、丙三个小球的速度之比是_。(2)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在阻力相同时,小球的速度与半径的关系是_。(3)实验结论是:在速度不变时,小球受到的空气阻力_。四、解答题(25、26题每题6分,27题4分,计16分)25.汽车追尾是高速公路上常发生的交通事故,其重要原因是遇到意外情况时不能立即停车。研究发现,司机从看到情况到踩刹车需要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叫反应时间;在反应时间内汽车要保持原速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反应距离;从踩刹车到车停止,汽车还要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制动距离。如图所示。下表是一个机警的司机驾驶一辆保养得很好的汽车。在于燥的水平公路上以不同的速度行驶时。测得的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原行驶速度v/kmh-1反应距离s1/m制动距离s2/m6011208015341001954(1)利用上表数据,算出该司机的反应时间大约是_秒。(保留两位小数)(2)由这个测试可见,_是影响汽车制动距离的主要因素。(3)请在图中画出从司机看到情况开始汁时,到汽车停止的这段时间内,汽车运动的v-t图像。(不需准确描点)26.一门反坦克炮瞄准一辆坦克,开炮后经过0.5s看到炮弹在坦克上爆炸,再经过2s听到爆炸的声音,求:(1)大炮距坦克多远?(2)炮弹的飞行速度多大?(声音每秒传播340米)27.根据回声定位的原理,科学家发明了声呐。利用声呐系统,人们可以探知海洋的深度,绘出水下数千米处的地形图。若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如图所示,经过4s后收到回声波。求此处海底有多深?(已知声音在海水中传播速度是1500m/s)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计30分)1.c 2.a 3.c 4.b 5.b 6.b 7.c 8.c 9.a 10.b 11.d 12.d 13.c 14.b 15.d二、填空题(每空2分,计12分)16.静止 变大17.静止 后18.3.8 左19. 时间 40.0 25.020.30 增加21.42.5三、探究题(每空2分,计30分)22.(1)抛射角 速度 掷铁饼(或投掷标枪)(2)水喷出的速度 45(3)水喷出的速度 抛射角 控制变量23.(1)(2)陈超(3)a(4)节约能源,降低污染(合理均可)24.(1)6:3:2(2)成反比(3)与横截面积成正比四、计算解答题(25、26题每题6分,27题4分,计16分)25.(1)0.660.68(2)车速(3)26.解:(1)炮弹爆炸发出声音传到反坦克炮的时间:t=2s,根据v=s/t可得,反坦克炮与坦克的距离:s=vt=340m/s2s=680m;(2)炮弹飞行的距离s=s=680m;炮弹的速度:v=s/t=680m/0.5s=1360m/s27.解:声波从海面传到海底的时间为,那么此处海底的深度为s=vt=2s1500m/s=3000m,答:此处海底的深度为3000m第2节 力的存在 一、填空题 1.大量事实表明,力是物体对 的 。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作用时,也同样受到另一个物体对它的力的作用。也就是说,物体之间力的作用是 的。 2.大量事实表明,力能改变物体的 。力还能改变物体的 。使物体的速度发生改变,还能改变物体运动的 。 3.弹簧受到手的拉力会发生 ,不受力时又会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弹簧的这种性质叫做 。手拉弹簧时也会感受到弹簧反抗拉伸的作用,这种力叫做 。 4.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 ,简称牛,符号为 。手托2只鸡蛋的力约为 牛。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 。弹簧测力计是一种常用的测力计。它的原理是:弹簧受到的拉力 ,弹簧的伸长长度也 。 5.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 、 、 有关。人们通常叫做力的 。 6.科学上通常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来直观地表示力: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 ,在箭头边上标上 ,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 。这种表示力的图形叫做力的 。 二、选择题 7.下列物体的运动状态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 ) a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小球 b在盘山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 c腾空而起的火箭 d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运动的小车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物体间发生力的作用时,一定存在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b两个物体没有直接接触不能产生力的作用 c力的产生离不开施力物体,但可以没有受力物体 d用手推墙壁,人先推墙,墙再对人施力 9.“鸡蛋碰石头”,鸡蛋被碰破而石头却完好无损,下列对该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鸡蛋受到力的作用,而石头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b鸡蛋受到的力更大,石头受到的力较小 c它们之间的作用力一样大,只是石头比鸡蛋硬 d鸡蛋是受力物体而石头是施力物体 10.端午节赛龙舟是传统习俗,小明和他的同学一起在湖边观看比赛,看到参赛选手 奋力划船桨,奋勇争先。小明产生了一个疑问,使龙舟向前行驶的力的施力物体是( ) a船桨 b湖水 c参赛选手 d龙舟 11.下列物体中物重最接近1牛的是 ( ) a一位中学生 b一枚大头针 c一袋方便面 d一块砖 12.使用弹簧测力计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所测量的力的大小不能超过量程 b使用前要调零 c使用弹簧测力计时,必须竖直拉 d读数时,视线应与指针所对的刻度相平 13.如图所示,一根弹簧一端固定在竖直墙上,在弹性限度内用手水平向右拉伸弹簧另一端,下列有关“弹簧形变产生的力”描述正确的是 ( ) a手对弹簧的拉力 b弹簧对手的拉力 c墙对弹簧的拉力 d以上说法都正确 14.“南辕北辙”这个成语的本义是某人要去南方办事,却赶着马车往北方跑,结果离 目的地越来越远。它说明了 ( ) a力的大小不同,作用效果不同 b力的方向不同,作用效果不同 c力的作用点不同,作用效果不同 d以上三个方面均有 15.小明在欣赏茶艺表演的时候发现,表演者在改变茶水流出的方向时要不停地改变 手拿茶壶的位置,这体现出 ( ) a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 b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 c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d力的作用效果与以上三者都有关 16.几个同学用弹簧拉力器比试臂力,各人都用同一个拉力器,拉力器上有3根弹簧, 结果几个人都能把手臂撑直,比较这几个同学所用的拉力 () a手臂粗的同学所用的拉力大 b手臂长的同学所用的拉力大 c体重大的同学所用的拉力大 d几个同学所用的拉力一样大 17.在以“力”为主题的辩论赛中,正方和反方提出了许多观点,小明把他们的观点归纳整理如下表。 你认为正确的观点有 (只填序号)。 观 点正方反方1.两个物体相接触,就一定有力的作用2.两个物体接触,但不一定有力的作用3.两个物体不接触,一定没有力的作用4.两个物体不接触,也可能有力的作用5.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6.力可以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7.力的产生总涉及两个物体8.一个物体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9.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10.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18.物体a放在如图所示的斜面上,受到80牛的竖直向下的 重力g、垂直于斜面向上的支持力n60牛、平行于斜面向上 的摩擦力f40牛的作用。请在图中画出这三个力的示意图。参考答案1.物体 作用 相互2.形状 运动状态 方向3.形变 弹性 弹力 4.牛顿 n 1测力计 越大 越大 越长5.力的大小 方向 作用点 三要素6.力的方向 力的大小 力的作用点 示意图7.d 8.a 9.c 10.b 11.c 12.c 13.b 14.b 15.c 16.b 17.2、4、5、7、1018. 第2节 力的存在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从力作用所产生的现象概括出力作用的两个效果,即改变物体的形状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2能根据力的作用效果来确认力的存在。3能根据实验现象和生活事实,确认力的相互性。并能用力的相互性解释有关现象。技能目标1通过实验现象和生活经历或者是所展示的图片,培养学生获取、处理信息,得到正确结论的能力。2进一步培养学生制定计划、进行简单的实验设计的能力。情感目标1通过“确认力的存在”的各种亲身感受充分认识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喜欢科学,亲近科学。2“力能使物体发生微小形变”和“气球实验”体验探究,小组讨论,培养自主合作的精神。3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二、教学重点1感知力的作用效果;2感知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三、教学难点理解和感知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四、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举例法、合作交流五、教学准备课件、2只不同颜色的气球、橡皮筋、磁铁、铁球、小车、直尺、橡皮、溜冰鞋、气球火箭。六、教学设想本课时主要学习力的作用效果以及力作用的相互性。通过大量的生活现象体验力的作用效果让学生感受力的存在,进而学习力作用的相互性。初一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辨识能力和抽象思维能能力,但有的是不确切甚至是不科学的。学生对于力的学习存在着较多的先入为主的错误认识,例如:学生认为有些力能产生作用效果,有些力不能产生作用效果:学生可能认为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才有力的作用。这些已有的“经验”在教学中会干扰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再加上初中学生学生的辨识能力及抽象细微能力相对薄弱,也给力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本节课通过充分的实验操作和举例,让学生感知力,体验力,认识力,利用力,解释力。学习力的作用效果,学生学会应用这些理论知识科学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从而不断提高对科学的兴趣。在学习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过程中,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在压气球活动中感受、体验、关注科学,培养了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在活动后的讨论中,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听取和分析不同的见解,初步养成善于与人交流、分享与协作的习惯。整节课中,学生对力的作用效果和力作用的相互性保持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尊重科学原理,关心科学技术的发展。七、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播放录像:神八升空师:对于火箭升空提出一个你想探究的问题?生:是什么推动火箭上天的?【设计意图】:由录像画面引入课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科学与现代科技接轨。(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