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下册第9章化学与社会发展第1节能源的综合利用作业设计新版沪教版20200221176.docx

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9章 化学与社会发展教案+课件+作业(打包10套)(新版)沪教版.zip

收藏

资源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56406600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3.20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20-03-12 上传人:扣*** IP属地:宁夏
15
积分
关 键 词:
九年级化学下册 化学与社会发展教案+课件+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9章化学与社会发展 章章化学与社会发展化学与社会发展 教案新版沪教版 化学与社会发展教案 化学与社会发展 章章化学与社会发展 九年级下册化学
资源描述:
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9章 化学与社会发展教案+课件+作业(打包10套)(新版)沪教版.zip,九年级化学下册,化学与社会发展教案+课件+,九年级化学下册第9章化学与社会发展,章章化学与社会发展化学与社会发展,教案新版沪教版,化学与社会发展教案,化学与社会发展,章章化学与社会发展,九年级下册化学
内容简介:
第1节 能源的综合利用 一、单选题(共7题;共14分)1.日益严峻的能源危机促进了可再生能源的研究。下列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 a.太阳能 b.煤 c.石油d.天然气2.当今人类使用的三大化石燃料为() a.煤、石油、氢气b.汽油、柴油、液化石油气c.甲烷、天然气、乙醇 d.煤、石油、天然气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化石燃料主要是指煤、石油、天然气b.实验室不能用 caco3和稀h2so4反应制取co2c.so2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d.催化剂就是在化学反应中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物质4.随着国际油价的不断攀升,能源问题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发展离不开能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既然油价上涨,应该禁止所有机动车辆上路行驶b.随着油气价格上涨,“西气东输”工程将显得毫无意义c.在农村,建议农民将农作物秸秆收好以作为生产沼气的原料d.天然气、可燃冰、氢能必将成为人类日后的新型能源5.下列观点中,你不赞成的是() a.煤在为人类提供能源和化工原料的同时,也埋下祸根b.氢气让人欢喜让人忧c.“煤气化”能提高市民的生产质量,同时也隐伏着无形杀手d.石油是可再生能源6.日本地震引起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核泄漏引起人们对能源安全重视,下列能源使用安全环保的是( ) a.煤b.天然气c.石油d.太阳能7.(2016黄石)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 a.煤b.石油c.天然气 d.乙醇二、填空题(共5题;共13分)8.石油是古代海洋生物、动植物的遗骸埋在土里经过长期复杂的变化形成的,是一种黏稠状的液体,是复杂的混合物,主要含_元素。 9.能源与环境问题是当今社会备受关注的热点。(1)化石燃料是现今社会的最主要能源,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_。(2)“雾霾”天气与大气中含有大量pm2.5(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有关下列做法有助于减少雾霾天气的是_(填字母序号)。a校园内垃圾就地焚烧 b机动车采取限行措施c节日里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d调整上下班时间,各单位错峰出行(3)煤气化提高煤的利用率,降低环境污染的方法。煤与水蒸气在高温下反应得到水煤气(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关于水煤气,下列叙述合理的是_。a具有可燃性 b可用于冶炼某些金属c点燃前应先验纯 d完全燃烧无污染,属于清洁燃料(4)被称之为“软电池”的纸质电池,采用薄层纸片作为传导体,在其一边镀锌,另一边镀二氧化锰,避免了传统电池所带来的金属、锂及碱性化合物的污染问题,因而可作为一般的家庭废物加以处理。电池总反应为zn+2mno2+h2o=zno+2mno(oh)。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填字母序号)。a开发利用该电池可以节约金属资源b开发利用该电池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c该电池反应中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d该电池反应中,锌元素化合价升高 10.下列属于化石燃料的是(_)。a.天然气 b.沼气 c木材 d._ 11.目前汽车的主要燃料是汽油和柴油。(1)汽油和柴油都是用_加工的产品;(2)汽油和柴油不完全燃烧会产生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它是_。 12.当今世界的三大化石燃料是_、_和_。 三、综合题(共2题;共14分)13.能源的开发、储存和综合利用是世界各国科学家关注的重大课题。 (1)现用的汽油、航空煤油、柴油等是根据沸点不同从石油中分馏出来,石油分馏的过程属_(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化石燃料中主要含有碳、氢元素,还含有少量硫、氮等元素,燃烧时,这些元素常常转化为_等气体污染物。 (2)燃烧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常见形式,图a、b是关于燃烧条件探究的实验。图a铜片上的白磷能燃烧,红磷不能燃烧,由此现象能得出的结论是_。图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式程为_。 (3)破坏燃烧条件可以灭火,避免火灾。图c所示的“火立熄”接触到火焰35秒后炸开,释放的粉末覆盖在可燃物上,同时放出不可燃气体,使火焰熄灭。“火立熄”的灭火原理是_(填序号)。a清除可燃物 b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 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co2用于扑灭一般可燃物引起的火灾,利用了它的_和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 14.在当今社会,人类需要的大部分能量都是由化学反应产生的。 (1)下列物质属于化石燃料的是(填写字母编号)_。a乙醇 b石油 c氢气 d煤 (2)氢气是一种清洁能源,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在实验室里可以通过置换反应来制取氢气,写出其中一个化学方程式_ _。 (3)煤中含有的硫在燃烧时会以so2的形式排放,污染大气,某工厂有含硫0.8%的煤5 000 t,回答下列问题:5000 t含硫0.8%的煤中,所含硫的质量是_t;s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上述煤如果不经过处理直接完全燃烧,产生co2的质量是_t;so2可用于生产硫酸,化学方程式为2so2+o2+2h2o=2h2so4 。参加反应的so2与生成的h2so4的质量比是_,如果将上述so2全部转化,可得到h2so4的质量比为_t(精确到0.1)。 四、实验探究题(共1题;共12分)15.(1)天然气作为燃料已进入千家万户,天然气属于_(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天然气主要成分甲烷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如果它不完全燃烧会生成什么物质呢?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此展开探究: (2)【提出猜想】生成物中一定有_(填化学式),可能有co2和co。(3)【实验探究】该小组同学将燃烧生成的混合气体依次通过如图所示装置,验证猜想。【现象与结论】观察到a中_,证明混合气体中有co2 。c中浓硫酸的作用是_。观察到d中粉末由黑色变成_色,证明混合气体中有co,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4)【交流与讨论】(4)小武认为:从e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也能推断出混合气体中有一氧化碳,那么b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_,发生反应的方程式是_。为了得到更可靠的结论,同学们建议在b、c之间连接一个与a相同的装置,则该装置的作用是_。 (5)小文则提出:从环保的角度看,此装置有一个不足之处,你认为是_。 (6)【解释与应用】日常生活中厨房里的燃气不完全燃烧也会产生co,人吸入较多co会发生中毒,中毒的原理是co与人体血液中_结合使它失去输氧功能,因此厨房里要注意经常开窗通风透气,防止发生中毒事故。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 a 2. d 3. d 4. c 5. d 6. d 7. d 二、填空题8.碳、氢 9.天然气 bcd c+h2oco+h2 abcd c 10.a 煤或石油 11.石油 一氧化碳 12.煤 石油 天然气 三、综合题13.(1)物理 so2、no2(或氮氧化合物)(2)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温度必须达到着火点 4p+5o22p2o5(3)b 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 14.(1)bd(2)2h2+o22h2o zn+h2so4znso4+h2(3)40 64 80 32:49 122.5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9章 化学与社会发展教案+课件+作业(打包10套)(新版)沪教版.zip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56406600.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