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义教版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II )卷.doc_第1页
北京义教版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II )卷.doc_第2页
北京义教版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II )卷.doc_第3页
北京义教版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II )卷.doc_第4页
北京义教版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II )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义教版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II )卷一、 选择题 (共14题;共29分)1. (3分)下列过程中不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 . 氯化钠溶液导电性实验 B . 铜片放入稀盐酸中 C . 酸或碱溶液能 改变花的颜色 D . 自制汽水 2. (2分)化学对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下列有关主题知识与应用不正确的是( )选项主题知识与应用A化学与生活防治骨质疏松-服用钙片B化学与能源改善能源结构-开发太阳能、氢能C化学与环境减少白色污染-禁止使用塑料制品D化学与安全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先做灯火试验A . AB . BC . CD . D3. (2分)下列有关铝的知识叙述正确的是( )A . 铝是硬度最高的金属B . 使用铝锅能补充人体所需要的元素C . 常用水冲洗铝制品会使其生锈D . 在铁管上涂铝粉既美观又耐腐蚀4. (2分)(2017西宁)根据如图实验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浓盐酸有挥发性B . 分子在不断运动C . B烧杯溶液的颜色会改变D . B烧杯内发生了置换反应5. (2分)在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丙一定是化合物B . 在该反应中丁可能是催化剂C . 该反应是化合反应D . X的值为146. (2分)(2013沈阳)为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正确的是( )物质杂质所用试剂ACaOCaCO3稀盐酸BN2O2灼热CuOCFeCl2溶液CuCl2铁粉DCO2H2ONaOHA . AB . BC . CD . D7. (2分)下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依据图中的信息得到的下列认识错误的是( )A . 该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14B . 该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C . 该元素一个原子的原子核外有14个电子D . 该元素的核电荷数为28.098. (2分)下列除去混合物中少量杂质的方法或加入试剂合理的是( ) 选项物质所含杂质除去杂质的方法或加入试剂AKClK2SO4Ba(NO3)2BCuOCu空气中灼烧CCO2N2澄清石灰水DCa(OH)2CaCO3盐酸A . AB . BC . CD . D9. (2分)某无色溶液由CaCl2、BaCl2、NaCl和Na2CO3四种化合物中的两种组成向此溶液中加入稀硫酸,生成一种气体则此溶液中溶质的组成为( ) A . BaCl2和Na2CO3B . CaCl2和Na2CO3C . BaCl2和NaClD . NaCl和Na2CO310. (2分)某黑色固体粉末可能是Fe、FeO,CuO,C中一种或几种为了探究其成分,小明同学按照如图所示流程进行了实验 关于该实验有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 若溶液甲呈浅绿色,则原黑色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FeB . 若步骤中无明显现象,则固体乙中最多有五种物质C . 若步骤中有红色固体析出,则固体乙中一定无CuOD . 若固体乙呈红色,则原固体中一定含有Fe和CuO11. (2分)将m 克10%的NaOH溶液与m 克10%的硫酸溶液混合后,再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显( ) A . 紫色B . 红色C . 蓝色D . 无色12. (2分)在化学方程式:A+3B2=2C +2D中 ,若参加反应的A的质量为7克,参加反应的B2的质量为24克,生成D的质量为9克,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则B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A . 16B . 20C . 32D . 3613. (2分)甲和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和丁结合微观示意图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 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4B . 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2:1C . 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D . 发生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22:314. (2分)(2015安徽)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B .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C . 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D . t2时,甲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50%二、 填空题 (共3题;共16分)15. (8分)小红家从农贸市场买回一包化肥,化肥包装上的标签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化肥是由_种元素组成的(2)NH4HCO3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3)该化肥中N、H两种元素的质量比是_(4)请通过计算该化肥的含氮量应该是多少,判断此标签是否有错误?16. (5分)请用化学用语表示加点部分:蓝宝石的主要成分为氧化铝_,因含微量元素亚铁离子_而呈蓝色;红宝石的主要化学成分也是氧化铝,并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如铬、钛、硅_、钠等,其中主要以硅酸钠( )的形式存在,则硅酸钠中硅的化合价表示为+4价_,硅酸钠中硅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是_。(最简比)17. (3分)根据要求填空: (1)稀盐酸常用来除铁锈,请写出用盐酸清除铁锈的化学方程式_ (2)实验室模拟炼铁厂常以焦炭、赤铁矿石(主要成分是Fe2O3)、空气等为主要原料炼铁,实验前“通入CO”与“开始加热”的顺序是;实验后“停止通入CO”与“停止加热”的顺序是_请写出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三、 推断与实验题 (共2题;共15分)18. (7分)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在学完碱的化学性质后,做了澄清石灰水和稀盐酸反应的实验,并将废液倒入一洁净的废液缸中,进行了如下探究: (1)探究:甲同学在做实验时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于是对澄清石灰水和稀盐酸能否发生反应表示怀疑,乙同学认为,甲同学实验时应先向澄淸石灰水中滴几滴酚酞试液,再滴加适量的稀盐酸,当观察到_时,就可以说明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 (2)探宄:废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做出猜想】猜想一:CaCl2 猜想二:CaCl2、HCl猜想三:CaCl2、HCl、Ca(OH)2 你的猜想:_丙同学认为猜想三是不符合题意的,理由是_(用化学方程式解释)(3)【实验设计】设计者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丁同学取少量废液于一支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碳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猜想一符合题意戊同学取几粒锌粒于一支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少量废液_猜想二符合题意(4)【评价与反思】请判断以上设计的两个方案中,_同学的方案合理,请分析另一个方案不合理的理由:_ (5)【表达与交流】若实验证明猜想二是符合题意的,你认为该废液来经处理直接倒入下水道,可能造成的危害是_(填一点) 19. (8分)碳酸钡广泛应用于显像管(CRT)、陶瓷、光学玻璃等行业有一种碳酸盐矿石其主要成分为碳酸钡和碳酸钙,以此矿石为原料生产碳酸钡的流程如图所示已知:碳酸钡和碳酸钙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高温下能分解成两种氧化物;氧化钡和氧化钙都能与水反应生成对应的氢氧化物,这两种氢氧化物均可以和二氧化碳反应但氢氧化物溶解度有一定的差异,下表所示的是两种氢氧化物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温度/04080Ca(OH)2溶解度/g0.1870.1410.094Ba(OH)2溶解度/g1.678.22101.4(1)写出焙烧炉中含钡元素物质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2)除了水之外,进入分离池中的物质是_和_,请你推测分离池中操作的方法是_(选填“A”或“B”)A降温,过滤;B加热,过滤(3)写出由溶液B制取产品的化学方程式:_;(4)以下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 . 对矿石进行预处理“研磨成粉状”有利于充分反应B . 焙烧炉中添加焦炭粉和热空气是为了维持炉内的高温状态C . 焙烧炉内只涉及分解反应D . 废渣需要经过洗涤才能弃渣,是为了保护环境,同时充分利用原料四、 计算题 (共1题;共5分)20. (5分)不仅很多化学反应是在溶液中进行的,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也和溶液息息相关。(1)根据下图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回答: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是_;800C时,140g NaNO3溶于100g水中形成的溶液是_。(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2)将5g某固体物质加入到装有一定量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后的现象如下图A所示。当继续往A烧杯加水,或把A烧杯放在石棉网加热一会儿,其现象如图B所示。回答下列问题:图中能示意该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的是_(填“甲”或“乙”)根据图曲线,若分别将50g甲、乙饱和溶液从t20C降温到t10C,所得溶液质量:甲_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甲_乙,(填“”或“”或“”)第 13 页 共 13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14题;共29分)1-1、2-1、3-1、4-1、5-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