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理学总结范文 第一章绪论1.稳态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状态。 2.负反馈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控制部分的活动,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反的方向改变。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1.兴奋性使活组织或细胞对外界刺激发生兴奋即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 2.动作电位细胞在静息电位基础上接受有效刺激后产生的一个迅速的可向远处传播的膜电位波动。 3.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 (1)去极化上升支,Na+内向电流 (2)复极化下降支,K+外向电流4.比较局部兴奋与动作电位局部兴奋动作电位刺激强度阈下刺激等于、大于与刺激钠通道开放少多电位变化小于阈电位等于、大于阈电位不应期无有总和有无,呈脉冲式发放全或无现象无,电位幅度随刺激强度增大而增大有传播电紧张式扩布,衰减性局部电流形式传导,非衰减性远传不可以可以5.细胞兴奋后兴奋性的变化兴奋性阈值引起兴奋的条件绝对不应期为0不能引发兴奋相对不应期低于正常增大阈上刺激方可超常期高于正常减小小于与刺激也可低常期低于正常增大阈上刺激方可6.阈电位能触发动作电位的膜电位临界值。 7.阈强度能使细胞产生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 8.终板电位Ach释放引起终板膜Na+内流和K+外流,Na+净内流使终板膜发生去极化。 9.兴奋收缩耦联将横纹肌细胞产生动作电位的电兴奋过程与肌丝滑行的机械收缩联系起来的过程。 10.单纯扩散物质从质膜的高浓度一侧通过脂质分子间隙向低浓度一侧进行的跨膜扩散。 11.继发性主动转运利用原发性主动转运形成的离子浓度梯度,这些离子顺浓度梯度扩散时使其他物质逆浓度梯度和(或)电位梯度跨膜转运,间接利用ATP能量。 第三章血液1.血细胞比容血细胞占全血容积的百分比。 2.红细胞渗透脆性红细胞在低渗盐溶液中发生膨胀破裂的特性。 3.生理性止血小血管受损后引起的出血在几分钟内自行停止。 4.血液凝固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成不流动的凝胶状态,实质是血浆中的可溶性纤维蛋白原转变成不溶性的纤维蛋。 5.血型通常指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 6.血液凝固的三个基本过程 (1)凝血酶原酶复合物的形成 (2)凝血酶原凝血酶 (3)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7.输血原则 (1)同型输血ABO血型、Rh血型 (2)输血前进行交叉配血试验供血者红细胞受血者血清;受血者红细胞供体者血清第四章血液循环1.心动周期心房或心室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 2.心音心肌收缩、瓣膜启闭和血液流速改变引起的声音。 3.心输出量即每分输出量。 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液量。 4.心指数以单位体表面积计算的心输出量。 5.期前收缩心室肌的有效不应期后,下一次窦房结兴奋到达前,心室收到一次外来刺激产生的收缩。 6.代偿间歇期前收缩有自身的有效不应期,期前收缩后会出现一段较长的心室舒张期。 7.射血分数搏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的容积的百分比。 8.心力储备心输出量随机体代谢需要而增加的能力。 9.平均动脉压一个心动周期中每一瞬间动脉血压的平均值。 10.中心静脉压右心房和胸腔内大静脉血压。 11.简述影响心肌兴奋性的因素 (1)静息电位水平或最大复极电位的水平 (2)阈电位水平阈电位水平上移 (3)引起0期去极化的离子通道性状Na+通道快反应心肌细胞,Ca2+通道慢反应细胞9.影响心肌自律性的因素 (1)最大舒张电位与阈电位之间的差距 (2)4期自动除极的速度10.微循环及其通路 (1)微循环是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问的血液循环。 由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真毛细血管、通血毛细血管、动静脉吻合支和微静脉等部分组成 (2)它的血流通路有迂回通路;直捷通路;动静脉短路11.组织液的生成及其影响因素 (1)组织液是血浆滤过毛细血管壁而形成的,其生成量主要取决于有效滤过压 (2)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前 (3)影响因素毛细血管压;血浆胶体渗透压;淋巴回流;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4.心室肌动作电位的形成机制 (1)0期(快速去极期)是指心肌细胞去极化达阈电位,快钠通道激活,Na+内流。 (2)1期(快速复极初期)K+电流 (3)2期(平台期)主要是Ca2+内流 (4)3期(快速复极末期)K+电流 (5)4期(静息期)Na+、Ca2+内流、K+外流5.试述评价心脏功能的指标及其生理意义 (1)心输出量和心指数 (2)每搏输出量和射血分数 (3)心脏做功量心脏做功量比单纯的心输出量更为全面6.心脏本身控制心输出量的方式心输出量的大小取决于心率和每搏输出量。 机体通过对心率和搏出量的调节来改变心输出量 (1)搏出量的调节心室肌收缩的强度和速度;心室肌后负荷(动脉血压); (2)心率适宜范围60170次/min,低于40次/min,高于180次/min时心输出量会减少7.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1)每搏输出量 (2)心率 (3)外周阻力 (4)主动脉和大动脉的顺应性 (5)循环血量和血管系统容量的比例8.影响静脉回心血量的因素 (1)体循环平均充盈压 (2)心脏收缩力量 (3)体位改变 (4)骨骼肌的挤压作用 (5)呼吸运动9.正常情况下,机体主要通过何种调节方式维持动脉血压相对稳定的?压力感受性反射(降压反射)机体主要通过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的调节方式维持动脉血压的相对稳定。 当动脉血压升高时,动脉管壁扩张,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兴奋,经窦神经和主动脉神经向延髓孤束核传入冲动,再到延髓腹外侧等部位的心血管中枢,使交感神经紧张性活动减弱、迷走神经活动加强,导致心率减慢,心输出量减少,血管阻力下降,回心血量减少,血压下降当心输出量、外周血管阻力、血量等发生突然变化的情况下,通过压力感受性反射发挥即时调节作用,使动脉血压不致发生过大的波动。 因此,说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在动脉血压进行快速调节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因而使动脉血压保持相对稳定第五章呼吸1.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及其作用 (1)由肺泡型上皮细胞合成分泌的含脂质和蛋白质的混合物,主要成分是二软脂酰卵磷脂 (2)主要作用降低肺泡表面张力,减少回缩力,增大肺顺应性降低吸气阻力,减少吸气做功维持肺泡的稳定性防止肺水肿,早产儿的透明膜疾病就是缺乏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所致2.用力呼气量(时间肺活量)一次最大吸气之后尽力尽快呼气,在第 1、 2、3秒未呼出的气量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数3.通气/血流比值每分钟肺泡通气量和每分钟肺血流量的比值4.血氧饱和度血氧含量占血氧容量的百分数。 5.氧离曲线及其影响因素 (1)氧离曲线是表示血液PO2与Hb氧饱和度关系的曲线 (2)氧离曲线的S形非常有利于氧的交换和运输曲线上段平坦,氧分压变化很大时,血红蛋白饱和度变化不大,使人在高原上,大气压降低,血红蛋白氧饱和度无大变化。 有利于在肺泡处氧的交换曲线中段较陡,反映安静状态下机体的供氧情况曲线下段陡峭,反映血液供O2的储备能力 (3)影响因素PCO 2、pH、2,3DPG和温度。 PCO2、pH、2,3DPG和温度,使曲线右移;PC02,pH,2,3DPG和温度,使曲线左移。 6.P50是使Hb氧饱和度达50%时的P02,正常为26.5mmHg。 P50增大,表明Hb对O2的亲和力降低,曲线右移;P50减低,表明Hb对O2的亲和力增加,曲线左移7.波尔效应血液酸度和PCO2对Hb与O2的亲和力的影响8.何尔登效应O2与血红蛋白结合可促使CO2释放,释放O2之后的Hb容易与CO2结合9.缺O2和CO2增多及H+增高对呼吸影响的主要机制 (1)缺O2作用于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使呼吸中枢兴奋,呼吸增强。 中枢化学感受器不接受缺O2刺激,呼吸中枢神经元在缺O2时轻度抑制 (2)CO2增多刺激中枢和外周化学感受器,中枢化学感受器敏感性更高 (3)H+增高主要作用于外周化学感受器,使呼吸中枢兴奋,呼吸增强第六章消化和呼吸1.基本电节律(慢波频率)消化道平滑肌细胞在静息电位基础,自发地产生周期性的轻度去极化和复极化,频率较慢。 2.胃肠激素消化道黏膜的内分泌细胞合成和释放的激素。 3.胃的容受性舒张进食时食物刺激口腔、咽、食管等处的感受器,反射性引起胃底和胃体(以头区为主)舒张.4.分节运动是指被食糜所诱发的以环行肌为主的节律性收缩和舒张运动。 5.胃黏液碳酸氢盐屏障及其作用 (1)胃液中的黏液由胃黏膜表面上皮细胞、颈黏液细胞及贲门腺和幽门腺共同分泌,主要成分为糖蛋白,它与胃黏膜分泌的HCO3构成黏液-碳酸氢盐屏障 (2)作用润滑食物作用,保护胃黏膜免受机械损伤中和H+,保护胃黏膜免受H+的侵蚀6.盐酸及其主要作用 (1)由胃腺的壁细胞分泌 (2)作用激活胃蛋白酶原,并为胃蛋白酶提供适宜的酸性环境使蛋白质变性,易于消化杀菌作用入小肠后,能促进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促进钙和铁的吸收。 第七章能量代谢与体温1.食物的氧热价某种食物氧化时消耗1L氧所产生的热量。 2.呼吸商(RQ)一定时间内,机体的呼出的CO2与吸入的O2量的比值。 3.非蛋白呼吸商(NPRQ)由糖和脂肪氧化时产生的CO2量和消耗的O2量的比值。 4.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食物刺激机体产生额外热量消耗的作用。 5.基础代谢率(BMR)指在基础状态下单位时间内的能量代谢。 6.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 (1)肌肉活动 (2)精神活动 (3)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 (4)环境温度7.人体的散热方式 (1)辐射散热机体以红外线的形式将体热传给外界 (2)传导散热机体的热量直接传给与其接触的温度较低的物体 (3)对流散热是指通过气体流动来交换热量 (4)蒸发散热水分从体表汽化时吸收热量而散发体热第八章尿的生成和排出1.肾小球率过滤单位时间内两肾生成的超滤液量。 2.滤过分数肾小球滤过率和肾血浆流量的比值。 3.有效滤过压促进超滤的动力与对抗超滤的阻力之间的差值。 4.肾糖阈尿中出现葡萄糖时的血浆葡萄糖浓度。 5.球管平衡近端小管中Na+和水的重吸收率总是占肾小球滤过率的65%70%。 保持尿量和尿钠的相对稳定。 6.渗透性利尿当小管溶质浓度升高,渗透压高,妨碍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使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和NaCl排出增加。 7.尿生成的基本过程 (1)血浆在肾小球毛细血管处的滤过,形成超滤液 (2)超滤液在流经肾小管和集合管的过程中被选择性吸收 (3)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16.尿液的浓缩和稀释过程 (1)尿液的稀释小管液流经远曲小管和集合管时,其中溶质被重吸收而水未被重吸收,最终形成的尿液就是低渗的 (2)尿液的浓缩小管液内的水被重吸收而溶质仍留在小管液中、尿液渗透压升高的过程17.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 (1)滤过膜的通透性和滤过面积 (2)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 (3)囊内压 (4)血浆胶体渗透压 (5)肾血浆流量20.大量失血对尿量的影响大量失血导致动脉血压下降和血容量明显不足,肾自身调节机制已不足以维持肾血流量的稳定。 机体将通过调节使全身血液重新分配,减少肾血流量、减少尿的排出,使血液分配到脑、心脏等重要器官。 交感神经兴奋、支配肾动脉、肾小管和释放肾素的颗粒细胞,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增加,减少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肾小管的重吸收和肾素释放。 血容量下降减少了对心肺感受器的刺激,增加下丘脑垂体后叶系统释放ADH,从而减少尿的排出。 21.次口服、静脉快速注射大量0.9%NaCl溶液对尿量的影响 (1)口服大量0.9%NaCl溶液尿量不会明显增加,由于胃肠道吸收的缓冲,血容量不会明显增加,且0.9%NaCl溶液是等渗液,吸收后不改变血浆渗透压,ADH的释放不明显 (2)大量注射生理盐水,引起循环血量改变,刺激容量感受器,抑制ADH释放,尿量增加;且稀释了血液,血浆蛋白质浓度下降,导致肾小球滤过率升高,也使尿量增加22.大量饮清水、大量出汗对尿量的影响 (1)大量饮入消水,血液被稀释,血浆晶体渗透压下降,引起ADH分泌减少,肾脏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液稀释,尿量增加 (3)大量出汗,水的丢失多于盐的丢失,引起血浆渗透压升高,刺激渗透压感受器,使ADH的释放增加,肾脏对水的重吸收增加,尿液浓缩,尿量减少第九章神经系统的功能1.一种感受器只对某种特定形式的刺激最敏感,这种形式的刺激称为该感受器的适宜刺激。 2.暗适应人从明亮环境中进入暗处时,最初看不清任何东西,经过一定时间后,视觉敏感度逐渐增高,能逐渐看见在暗处的物体。 3.视敏度眼对物体细小结构的分辨能力。 4.耳蜗微音器电位当耳蜗受到声音刺激时,在耳蜗及其附近结构记录到的一种与声波的频率和幅度完全一致的电位变化。 5.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1)适宜刺激 (2)换能作用 (3)编码功能 (4)适应现象6.人眼视近物的调节人眼的调节即折光能力的改变,主要是靠改变晶状体的折光力来实现的。 (1)晶状体的调节晶状体变凸,眼的折光能力变大,使近物的辐射光线聚焦成像在视网膜上。 晶状体的最大调节能力可用眼能看清物体的最近距离,即近点。 (2)瞳孔的调节双侧瞳孔缩小 (3)双眼球会聚两眼视轴向鼻侧会聚的现象7.视锥细胞与视杆细胞系统的差别视杆细胞视锥细胞外段结构圆柱状圆锥状感光色素只含有一种感光色素即视紫红素含有三种不同感光色素视网膜分布分布在中央凹以外的周边部分,中央凹无中央凹的中央只有视锥细胞神经连接方式会聚,即多个视锥细胞与同一个双极细胞联系,而多个双极细胞又与同一个神经节细胞联系低程度会聚,单线联系,即一个视锥细胞只有一个双极细胞联系,而该双极细胞也只同一个神经节细胞联系色觉无有功能感受弱光,对光的敏感度高,对被视物体细节的分辨力差,为晚(暗)光觉系统感受强光,对光的敏感度低,对被视物体细节的分辨力强,为昼(明)光觉系统8.基底膜的行波学说 (1)不同频率的声波引起的行波都从基底膜底部开始,向耳蜗的顶部方向传播。 (2)声音频率越高,行波传播越近,最大振幅出现的部位靠近卵圆窗(蜗底);声音频率越低,行波传播越远,最大振幅出现的部位靠近蜗顶部。 这是行波理论的主要论点。 (3)对于每一个振动频率来说,在基底膜上都有一个特定的行波传播范围和最大振幅区,位于该区域的毛细胞受到的刺激最强,与这部分毛细胞相联系的听神经纤维的传入冲动也最多。 耳蜗底部受损时主要影响对高频声音的听力,而耳蜗顶部受损时主要影响对低频声音的听力。 第十章内分泌1.激素由内分泌腺或器官组织的内分泌细胞所合成与分泌,以体液为媒介,在细胞之间递送调解信息的高效能生物活性物质。 2.旁分泌某些激素可不经血液运输,仅由组织液扩散而作用于邻近细胞.3.神经分泌神经激素沿神经细胞轴突借轴浆流动运送至末梢而释放的方式。 4.允许作用有的激素本身不能直接对某些组织细胞产生生理效应,但其存在是另一种激素发挥生物效应的必备基础。 5.激素作用的一般特性 (1)特异作用 (2)信使作用 (3)高效作用 (4)相互作用6.下丘脑调节肽 (1)是由下丘脑促垂体区小细胞神经元分泌,能调节腺垂体活动的肽类物质 (2)包括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生长激素释放抑制激素、生长激素释放激素、促黑激素释放因子、促黑激素释放抑制因子、催乳素释放因子、催乳素释放抑制因子7.生长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调节 (1)生理作用促进生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烘焙店投资加盟合同范本
- 混凝土配料劳务合同范本
- 消防检测合同的补充协议
- 洗车店急需转让合同范本
- 漂流项目运营协议书范本
- 煤气管道转让协议书模板
- 泉州串串香加盟合同范本
- 物业顾问合同协议书范本
- 砂滤池清洗回填合同范本
- 铺面场地出租协议书模板
- 职业病200道题题库 第4版
- DB3205T 1174-2025学龄儿童青少年视力筛查及建档规范
- 公考宪法知识试题及答案
- 宝马购车合同协议
- 安全培训合同协议
- 七年级下科学 第二章 第5节 用化学式表示物质 易错点培优练习(含答案)
- 2025年银行从业资格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必考题库及答案(共五套)
- 2025-2030胶原酶产业发展分析及发展趋势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 合同管理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社区工作者必考试题库及答案
- 纯电动汽车构造与检修-任务2-比亚迪E5整车控制系统构造与检修-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