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2单元 科学小品 4 说数教学案 粤教版必修3.doc_第1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2单元 科学小品 4 说数教学案 粤教版必修3.doc_第2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2单元 科学小品 4 说数教学案 粤教版必修3.doc_第3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2单元 科学小品 4 说数教学案 粤教版必修3.doc_第4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2单元 科学小品 4 说数教学案 粤教版必修3.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4说数语言建构一、读准字音(一)单音字衍生(yn)沧海一粟(s)缥缈(mio)一粲(cn) 言简意赅(i) 永葆(bo)孜孜(z) 拭目以待(sh)(二)多音字1组词辨析法轴率提2语境辨析法(1)我真舍(sh)不得离开住了这么多年的宿舍(sh)。(2)老林家境殷(yn)实,那清一色殷(yn)红的实木家具令人赞叹不已。二、写对字形三、积累词语1理解辨析(1)原形原型原形:原来的形状;本来面目(贬义)。 原型:原来的类型或模型,特指叙事性文学作品中塑造人物形象所依据的现实生活中的人。(2)界线界限界线:两个地区分界的线。不同事物的分界。某些事物的边缘。界限:不同事物的分界。尽头处;限度。2明确词义(1)非同小可: _(2)浩如烟海: _(3)沧海一粟: _(4)迎刃而解: _(5)孜孜以求: _(6)众星捧月:_答案(1)形容事情重要或情况严重,不能轻视。(2)形容文献、资料等非常丰富。(3)大海里的一粒谷子。形容非常渺小。(4)比喻主要的问题解决了,其他有关的问题就可以很容易地得到解决。(5)不知疲倦地探求。多用作对知识。(6)许多星星衬托着月亮。比喻众人拥护着一个他们所尊敬爱戴的人。 语言运用1判断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写法和成语运用的正误,并改正。但比起“此率绵绵(min)无绝期”来,连沧海一栗也不如。就算用最快的超级电脑不停地算下去,一直算到山穷水尽,也无法穷尽!改正:_答案栗粟山穷水尽地老天荒2下面一段文字的语序被打乱,请重新为之排序。你看!负数和正数分列左右如雁翅般排开,零居中央,颇有王者气象。每个整数对应于数轴上的一个点,这些点以等距离互相分开。0,1,2,3以及1,2,3统称为整数。以零为中心,将所有的整数从左到右依次等距排列,然后再用一根水平直线将它们连起来,这就是“数轴”。_解析中的“所有的整数”承接,中的“数轴”承接。答案3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语病并改正。数轴上相邻两个整数之间可以填入无限多个分数以填充数轴上的空白,数学家一度认为这下子总算把整个数轴填满了。换句话说,所有的数都已被发现了。其实不然!_答案搭配不当,将“填入”改为“插入”。 资料链接提倡科学文艺的物理学家沈致远沈致远,江苏溧阳人,物理学家,1990年受聘于美国杜邦公司中心研究院。先后担任研究员、院士等职务,现任资深院士,从事高温导体应用方面的研究工作。近年来沈致远致力于提倡科学文艺,1998年应邀在文汇报副刊笔会上开辟“天趣园”专栏,发表科学散文及随笔,题材涉及数学、物理、生物、环保、天文、信息、电脑、网络、经济等方面。1998年,本文作者沈致远应邀在文汇报副刊笔会上开辟了天趣园专栏,专门发表他的科学散文及科学随笔。其中文艺作品集结成书的有体验美国和科学是美丽的,后者由上海教育出版社于2002年出版,本文出自其中,发表于1999年8月8日。 文本鉴赏本文主要叙述了数的发展史,从最简单的自然数到复数,数的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人类科学的发展史。课文通过对数的介绍,赞颂了人类的智慧和对宇宙规律永不停息的探索精神。说数_答案有理数展望数的未来 文本深读一、阅读第14段,回答下面的问题。1文中第3段说“零是数学史上的一大发明,其意义非同小可”,请归纳“零”的意义。_答案零是一切数的基础。零是进位制的前提。零具有运算功能。2第4段中,“负数和正数分列左右如雁翅般排开,零居中央,颇有王者气象”这句话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_答案采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把零、负数和正数的关系和地位生动地表现了出来。二、阅读第58段,回答下面的问题。3这一部分对圆周率的介绍有什么作用?_答案作者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了无理数“既不循环,也无终结”的特点,让读者充分感受到数字中包含的无穷奥秘和蕴含的诗情画意。三、阅读第912段,回答下面的问题。4“从实数轴上的雁翅排开,发展到复平面上的众星捧月”中“众星捧月”这个成语说明了什么?_答案“众星捧月”这一成语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虽然数的王国不断扩大,但是零的王者地位始终不变的状态。5第9段中的“科学的创新精神”在文中具体指什么?_答案指数学家创造了本不存在的“虚数”,并用符号“i”来表示,规定i的平方为1,从而解决了负数开平方的难题。四、阅读全文,回答问题。6有人说文学来源于生活,是最美的,数学则太抽象、太理性,很难有美感。德国著名数学家高斯却说:“数学是科学之女王。”本文作者也饱含感情地说:“数学天地充满了诗情画意。”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_答案(观点一)文学比数学美。文学语言生动形象,有具体的语言文字之美、意境之美、情感之美,这些是数学所不具有的,因此,相比较而言,文学更美些。(观点二)现实生活中,文学和数学同等重要,二者结合起来会产生一种特殊的魅力。如诗歌“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每句都有数字,既写出了两个黄鹂鸣啼的欢快小景,又表现出了一行白鹭、千秋雪、万里船的阔大壮丽的景色。再如,熟语中的“不管三七二十一”、“二一添作五”、“二八佳丽”、“九九八十一难”等,都很形象生动。 写法借鉴1写作特色合理的说明顺序本文是说明数的发展过程的一篇科学小品,采用了以发展过程为序的说明顺序来说明事物。从数学的起点自然数谈起,依次谈了负数、零、分数、无理数、虚数、复数的产生,它们的出现是有生活原型的,解决了生产、生活中的一个个的难题。采用这种顺序便于读者理解本文的说明内容和说明对象的特征。定义:合理的说明顺序,是指能充分表现事物或事理本身特征的顺序,也是符合人们认识事物、事物规律的顺序。选择合理的说明顺序,做到条理清楚地说明事物,是说明文写作的关键。作用:客观事物或按时间发展变化,或按一定的空间位置构成,或有某种内在的联系。要想条理清楚地说明事物,就必须按事物固有的顺序来介绍;要让读者对说明对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也必须按一定的顺序来介绍。比如要说明生产技术、产品制作、工作方法、历史发展、文字演变、人物成长、动植物生长等等情况,可以以时间为序。说明某一静态实体(如建筑物等),解说事物的方位、形貌特征,就应以空间为序。如果说明的目的是阐释事理,就要按照事物、事理的内在逻辑关系,或由个别到一般,或由具体到抽象,或由主要到次要,或由现象到本质,或由原因到结果等一一介绍说明。2写法指导说明文的写作顺序主要有三种:(1)时间顺序。时间顺序或用以介绍事物的发展变化进程,突出事物的阶段性特征;或划分若干操作步骤,体现为先后承继关系,借以表现事物演变发展的历程及趋势。(2)空间顺序。空间顺序用以解说事物的方位、形貌特征,按观察点的转换设计说明路线,进而介绍事物的空间布局。(3)逻辑顺序。逻辑顺序多用于解说事物的性质、内涵,或选择因果、主次、内外等关系展示事物内外因素的相互作用。3迁移运用选取你所熟悉的一种事物,按照恰当的说明顺序,写一段说明性的文字。_【参考示例】我家在窗前的葡萄架下栽了一些草莓。每年春天揭去盖在越冬葡萄藤上的干草时,草莓便开始破土抽芽了。刚刚长出的草莓秧,全株密布细细的茸毛,叶子和叶柄都是嫩娇娇的绿色,毛茸茸的,十分惹人喜爱。随着时间的推移,小小的草莓幼苗一天天地长大,变绿。大约一个多月的时间,草莓能长到半尺多高。这时候,它就不再向高处长,而开始结骨朵了。草莓的花大多是白色的,也有的是粉白色的,直径一般在三厘米左右。草莓的花有五片花瓣儿,中央是短而密的花蕊。虽然草莓不如菊花那样高雅,也不如茉莉那样芬芳,但它却有菊花和茉莉所无法相比的累累果实。草莓的花期约为一周,花期一过,花瓣儿便片片脱落,只剩下一个残留着花蕊的塔形花朵。再过一个月左右,这花朵便是诱人的草莓果啦。 素材采撷1素材积累有人说文学来源于生活,是最美的,数学则太抽象、太理性,很难有美感。德国著名数学家高斯却说:“数学是科学之女王。”本文作者也饱含感情地说:“数学天地充满了诗情画意。”专家指出,与数学最接近的学科很可能是音乐与诗歌。爱因斯坦说过,这个世界可以由诗组成,也可以由数学公式组成。他自己就是一位小提琴演奏家。电磁学泰斗麦克斯韦就喜欢写诗,他的方程组就是一组伟大的诗篇。华罗庚、苏步青等数学家都是写诗的好手。数学是美丽的,因为数学家们有一颗能感受美、创造美的心。【应用角度】“数学之美”、“创造”、“执着”、“善于发现”等。2素材应用“美丽的大自然常以数学的语言讲话,这个语言的字母是:三角形以及其他各种形体”(伽利略语)。耸立的原始森林是直的,满月是圆的,蜂巢结构是极精巧规则的多面体,向日葵的种子是按对数螺线排列的,有些植物绕竿攀援形成螺旋线,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更神奇的是数学的美在科学创造中的威力,最典型的案例莫过于电磁波的发现,麦克斯韦在建立电磁理论的过程中依据法拉第的实验研究成果,推得两个方程,但两个方程的右边是不对称的,麦克斯韦从数学美考虑出发,把第二个方程改写成和第一个方程对称的形式,他这样做,当时并没有任何实验依据,正是根据这个改写的方程,麦克斯韦推断出:在宇宙间存在电磁波。对于麦克斯韦的理论,当时人们难以相信,有人说“深不可测”,有人说是“天书”,直到过了20多年,物理学家赫兹才证明电磁波的确存在。这正如理论物理学家狄拉克所言:“如果物理方程在数学上不美,那就标志着一种不足,意味着理论有缺陷,需要改进,有时候,数学美要比与实验相符更重要。” 群文阅读导读:人要生存,就要不断探索,获取未知的美好。因为人的生命有限,而美好的事物无限,生活的乐趣就在于对未知的事物进行探寻的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一切事物都会被世人挖掘和利用,一切不可能都会变成可能,这是时代进步、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结果。人,是要有点探索精神的时下,选秀的节目,充斥着荧屏,让观众的眼球有些疲惫,有些麻木。“梦想中国”、“星光大道”、“超级女声”等等。当超级女声红遍大江南北,成为人们闲聊神侃的对象时,一批模仿的节目,就赶趟儿似的应运而生。女人有了,咱就来个男人的;懵懂小孩有了,咱就来个白发老人的。对于这些热热闹闹的、换汤不换药的节目,多数人依然热衷守候在电视机前,乐此不疲地动着大拇指,在自己得到一点快乐的同时,也更多地为电信部门和电视台做着惊人的经济贡献。有个别头脑清醒者,抱怨节目拖沓,以此求得更多的短信,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我倒觉得,发短信者,自会发短信。不发短信者,自然是旁观者心态,事不关己,一乐即可,权当紧张压力之外的释放心情,管它是三小时还是五小时的直播,想看就注目几分钟,不想看就换个台。谁都没逼着谁。而正因为有那些大量忠实的拥趸,那些喜欢参与的人们这些选秀节目,才会如此红火,也才会有更多的电视人去模仿。他们是适应形势并紧跟的一群人,也许他们并不是善于开拓和发掘的一群人。为什么喜欢跟风?为什么喜欢模仿?鲁迅先生的关于路的这句话,堪称经典:路是走出来的。可你要知道,那些开天辟地寻找途径的人们,那些白手起家的人,经历了多少艰难与迷茫,多少泪水和汗水,有过荆棘,有过沟坎,有攀山时的危险,有黑夜里的无助,包括有过若干次的折回再出发,才可能觅到一条成功的道路,一条充满阳光、铺满鲜花、引人注目的康庄大道。他们的成功背后,可能是几天几夜也说不完的辛酸啊。这还不包括许多付出后得不到回报、徒劳无功、只有满身伤痕的情况。如此,走出自己的路,绝非易事。于是,一些人,就模仿他人的成功之作,使自己的成功更加迅捷,少走弯路,少一点盲目的求索。这应该也是无可厚非的。毕竟连牛顿都说过,他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取得如此成就的。利用前人已经归结的知识,借鉴他人成功的经验,为自己所用,也是聪明人所为。说到这里,你可别误会我赞同那些人云亦云、没有自己思想和特点的做法。我坚决反对木偶似的被动的抄袭。全盘的仿制,无异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只会引起他人的反感,别说走路,连立足之地都不会有。从这个角度看,原本一条不错的路,的确会被更多的人越走越窄,乃至尽头。我上面说,要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既然是借鉴,就有扬弃,就有自己的新思想新思路,有自己的尝试与探索。而且我相信,这样的探索越大,创新越大,生命力也定会越强。我佩服那些走出路来的人。他们探索的勇气,精神,胆略,都是值得学习的。我也佩服那些在他人的成功之上,学习总结,最终走出自己一片天地的人。他们同样是值得赞扬的。至于那些只能跟在别人后面一路吆喝的,等待他们的,只能是被抛弃。所以,不管世上原本有没有路,也不管走的人是多还是少,走的人是你还是我,多一点求新,多一点探索,多一点发掘,就能走出属于自己的一条光明之路。“科学家精神”让最后 一课“意味深长”又是一个毕业的季节,国内高校的校园里正充斥着离别的苦涩味道,美好的大学时代正在和风华正茂的学子告别。对于即将走向四面八方,开始新生活的大学生而言,大学生活的“最后一课”具有启迪人生的重要意义,也是他们一生中不可多得的宝贵精神财富。栀子花开,青春不散场。为推动科学家精神进校园、进课堂,中国科协近来组建“科学家精神报告团”,带着科技界民族英雄爱国、奉献、奋斗的故事,走进全国各地的学校用这样的“最后一课”,给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毕业生们加满油,再送一程。用这样的方式给毕业的大学生们上“最后一课”,不仅是对科学家精神的一种传承,更是对开启另一段人生的大学生们精神上的激励,而且也是形式上的创新。“科学家精神”让最后一课“意味深长”。“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无论是地质学家李四光,还是物理学家钱学森;无论是两弹元勋邓稼先,还是导弹事业的开拓者黄纬禄老一辈科学家都是赤心报家国,铁肩担道义,他们在千难万险中,探索追求,以个人智慧和能量推动中国向前发展。他们矢志不渝爱着自己的祖国,“舍小家,为国家”,用精忠报国之志,合力勾勒了一幅璀璨、锦绣的中国的蓝图。家国情怀、崇高品德、高尚情操在他们身上一一展现;而昂扬拼搏的奋斗跋涉,献身事业的不懈努力,勇于创新的孜孜以求,他们的精神是国家财富,“科学家精神报告团”走进高校,为大学生们上“最后一课”,无疑就是一种传承和接力。真正不辜负青春岁月,就需要以自己的知识和才华去面对前进路上的一系列未知数,去承受那些风霜雨雪,去融入这个时代,书写自己的壮丽人生。走出象牙塔的莘莘学子,终究要面对一道道难题,面对一道道沟沟坎坎,在走出校门的前夕,正需要精神上的激励。而由李四光、钱学森、邓稼先、黄纬禄等著名科学家后人组成的“科学家精神报告团”,通过讲解父辈科学家爱国情、报国行,阐述他们面对人生的重大抉择,再现他们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态度,为毕业的大学生们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思政课,而老一辈科学家身上闪耀的光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