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型滤池运行方式调整解析.ppt_第1页
V型滤池运行方式调整解析.ppt_第2页
V型滤池运行方式调整解析.ppt_第3页
V型滤池运行方式调整解析.ppt_第4页
V型滤池运行方式调整解析.ppt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V型滤池运行方式调整 荆门市供水总公司QC小组 一 小组概况 本QC小组成立于2007年10月10日 由5人组成 平均年龄38岁 小组成员均参加QC知识培训 考试成绩优秀并取得结业证书 小组成员 二 选题理由和目标 一 选题理由 荆门市供水总公司三水厂规模为10万m3 d 于1997年7月1日开工 1999年7月30日试运行 水源为漳河总干渠 净水工艺为过滤 消毒 其中过滤工艺采用的是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V型滤池 它具有出水水质好 滤速高 运行周期长 反冲洗效果好 节能和便于自动化管理等特点 该滤池出水水质能很好满足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5749 1985 的要求 但新国标 GB5749 2006 发布实施后 出厂水的浑浊度从 3 0NTU提高到 1 0NTU 保障供水水质的难度加大 如何在现有的生产工艺条件下改善水质 同时获得经济运行效果 成为了急需解决的问题 V型滤池实景 V型滤池状况简介 三水厂V型滤池共8格 单格有效过滤面积72m2 滤料为均质石英砂 有效粒径0 95 1 35mm K60 1 21 滤层厚度0 8m 设计滤速7m h 为恒水位恒速过滤方式 最大滤层水头差2 4m 原设计的滤池反冲洗时间为 运行48小时或水头损失 2 0m 方式为气水混合反冲洗 其步骤为先单独气洗2min 再气水混合冲洗3min 然后单独水漂洗6min 整个反冲洗过程中均利用滤前水进行表面扫洗 气洗强度14L s m2 水洗强度6L s m2 二 课题目标 通过QC小组活动 分析影响出厂水浊度各因素 探索降低浊度的途径 将出厂水合格率提高到99 以上 三 基本做法 为了保证小组活动的有效性 我们小组采用了PDCA循环工作法 按攻关型QC小组进行活动 1 P阶段 现状调查 分析原因 找出主因 制定对策 从10月7日开始至11月6日对三水厂的原水 滤前水 滤后水 吸水井水 出厂水实施了连续监测 在监测中我们共得到1080个数据 这些数据显示出以下几点 2 滤池的平均去浊率34 83 远低于它所应达到的80 以上水平 且当滤后水浊度大于1 00NTU时 其去浊率只有24 19 这意味着只要原水浊度大于1 30NTU时 三水厂出厂水浊度就会超标 3 滤池在正常工作状态下 48小时反冲洗 其去浊率为34 64 10月17日至10月20日 滤池停止反冲洗后 滤后水浊度有所降低 去浊率达到36 49 说明在一定时间范围内 反冲洗对解决浊度问题无贡献 因果分析 据此我们得出 影响浊度的主要原因是滤池的去浊率不高 制定对策 针对主要原因 在广泛收集有关资料 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 小组深入讨论研究 制订了对策 1 滤池补砂 2 调整反冲洗方式 周期 2 D阶段 实施对策 1 滤池加砂 滤料为均质石英砂 控制有效粒径0 95 1 35mm 加砂至滤层厚度达1 2m 2 过滤周期及冲洗时间试验 1过滤周期的控制选取1 2 滤池进行了相关试验 滤前水浊度稳定在1 0 1 8NTU 滤层成熟期后 过滤时间 出水浊度及滤层水头损失如表1 当过滤时间达56h 水头损失接近2m时 对不同深度的滤料层进行了含泥量化验 结果如下 滤层深度和滤料层含泥量的关系 均质滤料孔隙率高 截污容纳量大 过滤周期长 出水水质稳定 为确保较好的出水水质 而且为防止周期过长在滤层形成泥球 我们确定以滤层损失为2 0m水头控制过滤周期 同时 为防止监测滤层水头损失的差压变送器故障 而造成滤池继续过滤发生 泄漏 现象使出水水质劣化 我们确定最大过滤周期为56h 因此 我们确定开始反冲洗自动化控制工艺条件如下 任何一个条件达到即进行反冲洗 1 滤层水头损失2 0m 程序可调 2 超过滤池内控制最高水位延时30min 程序可调 3 累计连续运行56h 2 冲洗时间的确定 冲洗效果的好坏是影响滤池运行的关键因素 冲洗主要是使沉积在滤料颗粒上的悬浮固体脱落并清除掉 使滤料保持清洁 冲洗效果以冲洗后滤料的含泥量及冲洗的均匀性来衡量 滤料含泥量在0 0 2 属于从优到佳的范围 在0 5 2 5 属于尚可到差的范围 当大于5 时属于极差 用气洗 气水混合洗和水洗的顺序进行冲洗的方式 采用不致引起砂层膨胀的反冲洗流速 同时利用空气搅动剪切滤层的作用 这种方式可保持砂层稳定 表面壳层可被空气完全破碎 不会形成泥球 在滤层内 由于气泡运动的变化造成滤料的剧烈搅动 使所附着的悬浮固体剥离脱落 我们通过不同的时间组合进行了多次反冲洗试验 结果详见表2 表2反冲洗试验结果 从表2看出 既可达到满意的冲洗效果 又没有滤料的流失 而且节约反冲水量 结合我们的实际情况确定我厂V型滤池的气洗强度为14L s m2 水洗强度为6L s m2 单独气洗2min 气水混合4min 清水漂洗5min 由此 确定了该滤池反冲洗整个过程自动化控制程序的工艺参数 它包括4个阶段 1 关闭部分进水 继续过滤将滤池内水位降至排水槽堰顶 减少排水量 2 单独气洗2min 打碎表面泥壳层 将杂质从滤料颗粒上剥离脱落 同时表面扫洗 可扫除上浮的部分浮泥 3 进行气水混合冲洗4min 进一步剥离滤料上附着的固体悬浮物并及时将部分脱落物冲出滤层 同时进行表面扫洗 加强冲洗水的横向流动 及时排除悬浮固体 4 单独进行清水漂洗5min 同时进行表面扫洗 3 C阶段 效果检查 一 水质明显改善 经过3个月的运行证明 所确定的该工艺参数合理 运行效果良好 滤池去浊率达到65 配合完善的消毒工艺 出水水质稳定地满足新国标的要求 于2009年4月24日 再次反冲后对滤层的清洁度进行检验 尚未发现滤料上有积泥增长的趋势 二 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水量 电耗对比 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