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长3.1公里双向四车道路基宽度26m(计算书70页,答辩PPT22页,CAD图30多张)
收藏
资源目录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20页/共70页)
编号:567824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70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16-01-10
上传人:小***
认证信息
个人认证
林**(实名认证)
福建
IP属地:福建
30
积分
- 关 键 词:
-
全长
公里
千米
双向
车道
路基
宽度
26
计算
70
答辩
ppt22
cad
30
- 资源描述:
-
全长3.1公里双向四车道路基宽度26m(计算书70页,答辩PPT22页,CAD图30多张),全长,公里,千米,双向,车道,路基,宽度,26,计算,70,答辩,ppt22,cad,30
- 内容简介:
-
1 摘要 : 于 于 于规划的 接。本设计选取第一合同段 00 00段,全长 根据施工图设计路线方案,全线采用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速度 100km/h,路基宽度 涵设计荷载为公路 1级,桥路同宽。主要设计内容包括: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防护工程设计(重力式挡土墙)、路面设计(沥青混凝土柔性路面)及桥梁设计。 其中,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防护工程设计采用手工计算、绘图;路面结 构设计 、 路面厚度计算和面层拉应力验算采用公路路面结构设计系统 梁工程采用桥梁结构分析软件 关键字 : 高速公路 路线 路基 路面 挡土墙 桥梁 of 00 4+700 is to .1 to of of of 00 km/h, 6.0 m, of of is as of of , of by of of of of of to 2 目 录 1 绪论 3 程概况 3 质概况 3 术资料 7 2 路线设计 8 线设计方案及比选 8 面设计 14 断面设计 22 断面设计 31 3 挡土墙设计 37 土墙的布置 37 力式挡土墙设计 39 4 路面设计 46 面 设计 资料 46 面 结构设计 46 5 公路 桥涵 结构计算 54 案简介 55 桥主要材料 56 梁设计荷载 56 梁 结构计算 56 6 结束语 63 7 参考文献 64 3 程概况 速公路起于 镇 长堤,起点设 互通与 目顺接,向东北跨三排渠、四排渠、万米长河,在 设 道, 设 通,在 湾跨 路 络线和规划的 速铁路;在 级公路,设分离式立交桥,止于 X 高速公路 荐全线全长 里。 根据施工图设计路线方案,全线采用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速度 100km/h,路基宽度 涵设计荷载为公路 1级,桥路同宽。沿线设有 第一合同段起于 00,止于 00,全长 里,本设计选取 00 00, 质概况 地形、地貌 拟建公路第一合同段路基所处地貌单元主要为冲湖积平原、冲积平原、垄岗波状平原及剥蚀垄岗地貌,属多元地貌。微地貌单元有河渠、鱼塘、田间、洼地等,平原路段区地面标高一般在17 21岗剥蚀地貌地面标高约在 30 38m。 地表水和 地下水 (1)地表水 沿线 00 以前河渠、鱼塘较多,主要跨三排渠四排渠万米 长 河等,水位基本与武湖水 位一致,勘察期间河水深约 (2)地下水 根据本次勘察情况沿线冲湖平原或岗间湖积洼区地地下水位一般为 岗地带地下水位一般为 地下水主要分为上层滞水、孔隙潜水和基岩裂隙水两类。上层滞水赋存于砂砾石层中,具微略承压性,受侧向迳流补给,水量较大。基岩裂隙水赋存于下部风化泥质砂岩中,受迳流补给,水量 4 与裂隙发育程度有关。 (3)水质分析结果 根据本次取水样分 析结果: 子含量为 , 子含量为 ,,侵蚀性 , 6082 土工程勘察规范( 定,路线沿途地表水均对砼无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弱腐蚀生。 路基工程地质分区 (1)路基工程地质分区的原则 以区域地貌作为工程分区的主要依据将本区路 段分为冲湖积平原区、冲洪积波状平原和垄岗剥蚀区。 依据岩土体特征,结合水文地质条件、地质构造、不良地质现象、典型地貌和路基稳定性等,进一步在工程地质分区的基础上划分工程地质亚区。 (2)路基工程地质分区 根据以上分区原则,将路线经过的地段划分为如下工程地质区、亚区。 冲湖积平原区( I):分布于路线起点 50、 00 20 路段。 软土路基区( 一般路基区( 一般夹软土路基区( 冲洪积波状垄岗及剥蚀垄岗区( 分布于 50 00、 20 00路段。 老土路基区( 残积土路基区( 路基地层条件 根据地质调绘、钻探和静力触控,沿线路基地层比较简单,按成因及年代划分有第 四系全新冲湖积层,第四系更新统冲、洪积层、第四系残积层,以及白垩元古界风化岩层。从路线起点到终点 (自南向北)地层相对由新到老,变化不大,冲湖平原区多为中软土,龙岗区多为中硬土;沿线龙岗上部冲洪积老黏土具弱膨胀趋势。 各路段地层条件如下: (1) 00 70 为一般粘性区( 长 70m。属冲湖积平原,地形平坦,地势开阔,沿途一般为水田和旱地,经过一水沟和四排渠。勘察期间地下水埋深 部为第四系全新统可塑一般粘性土,中部为全新统稍密粉状、细 砂土和更新统中密密实状砾砂;下部为白垩 5 系风化泥质砂岩。 该路段未发现明显影响路基稳定性的不良地质层。 (2) 70 50 为软土路基区( 长 780m。属冲湖积平原,地形平坦,地势开阔,沿途经过大片藕塘、鱼塘。勘察期间地下水埋深 塑状淤泥或淤泥质土,其下为可塑状一般粘性土;中部为全新统稍密状砂土和更新统中密密实状砂砾石土;下部为白垩系风化泥质砂岩。 该路段浅表层发育有 深 为软流塑状淤泥或淤泥质土,属影响路基稳定的不良地质层。 (3) 50 00 为老黏土土路基区( 长 650m。属冲冲积垄岗平原,地形较平坦,地势开阔,沿途经过大片藕塘、鱼塘。勘察期间地下水埋深 部为第四系更新新统硬塑状老粘土,中部为稍密状砾砂和中密状砾石,局部为白垩系风化泥质砂岩。该路段上部老黏土具有弱膨胀潜势,属影响路基稳定性的不良地质层。 (4) 00 20 为一 般粘性土夹软黏土路基区( 长 720m。属冲积平原,地形较平坦,地势开阔,沿途一般为水田,局部跨鱼塘和水沟。勘察期间地下水埋深 部为第四系全新统可塑状一般粘性土和松散 部表层为淤泥;中部为更新统硬塑状粘性土夹中密状粗砾砂层;下部为白垩系风化泥质砂岩。该路段表层发育有 为流塑状淤泥,属影响路基稳定的不良地质层。 (5) 20 00 为老黏土路基区 ( 长 450m。属冲积垄岗平原,地形较平坦,地势开阔,沿途为水田。勘察期间地下水埋深 上部为第四系更新统硬塑状老粘土,中部为稍密状砾或中密状砾石,下部为白垩系风化泥质砂岩。该路段上部老黏土具有弱膨胀潜势,属影响路基稳定的不良地质层。 勘察期间地下水埋深约 部为 3 7前为白垩系风化泥质砂岩,之后为元古界风化片岩。该路段未发现影响路基稳定的不良地质层,但一般残积土遇水后特性易变差。详细情况见该合同段工程地质平 面图、工程地质纵断面图及勘探孔柱状图。 软土工程地质评价 (1)软土特征 本线路多为灰色、深灰色夹灰黑色等,由淤泥或淤泥质土组成,与 互通区相比较软土分布范围明显变少,软土取样较少,但从成因、年代、试验结果等方面看具有和 互通软土相同 6 的特点,故在此借用 (2)软土分布路段 沿线软土分布路段较为多,软土其厚度变化较大局部地段很厚,且发育有双层软土。沿线软土分布情况详见下表二。 表 1 软土分布情况表 路段 长度 软土特征 70 50 780 深 厚约 80 00 120 深 厚约 流塑状。 累计长 900 (3)软土路基稳定性评价 上表中显示路段均浅表层发育有软土,物理力学性质差,会引起路堤不均匀沉降等。 膨胀土工程地质评价 (1)膨胀土特征 沿线膨胀土主要是指 黄褐、褐黄、紫红、灰褐、棕红等颜色,含铁锰质结核和高岭土团块,局部含少量矿石,一般具有弱 的膨胀潜势。从初勘对沿线 15 个取土场的试验资料可以看出,地基土的自由膨胀率试验值为 32 64%,多具弱膨胀性。本次详勘针对其土层分布特点结合路线走向进行重点调查,得出结果如下: 00 00路段冲洪积垄岗地段老粘土层较厚,属弱膨胀土,具弱膨胀潜势;膨缩总率为 1%左右。 (2)大气影响深度 根据 降水量、蒸发量与大气影响深度的关系式计划,大气影响深度为 3m,急剧影响深度为 (3)膨胀土路基稳定性评价 膨胀土易产生周期性膨胀与收缩易导致地基强度变化,造成路基和构造物基 础的变形、开裂或边坡失稳。 7 路基处理方案建议 沿线公路软土路段较多,且厚度一般较大易产生路基不均匀沉降等;其次局部路段老粘土具膨胀性,易发生周期性胀缩变形,两者对路基稳定性影响都比较大,均必须进行改良处理。 (1)软土路基 软土路基区工程地质条件较差,在这些地段,建议对局部浅部 薄层软土采用清淤换填、抛填土石挤密等方法进行处理;对于局部较厚 软土路段可采用粉喷桩、碎石桩、 等方法进行复合地基加固处理。 (2)一般粘性土路基 一般粘性路基区工程地质条件较好,仅需清表、压实。 (3)膨胀 土路基 膨胀土路基区工程地质条件较差,需进行以下处理: 根据承载比试验结果,可采用晾晒、掺灰方法先进处理。 做好路基防水、排水、保温、防风化等工作,严防路堤浸水,并可采用预制网格植草或从字骨架网格植方式进行防护,地基土要切实做好夯实工作。 (4)残积土路基 残积土路基区工程地质条件一般,但需注意做好路基防 水 、排水、保温、防风化等工作,严防路堤浸水,并对边坡进行适当支护。 (5)路堤 沿线填方路堤,根据本次勘察结果,建议填方路段两边土体的边坡率可 设为 1: 路基填土应做晾晒、压实工作处理,坡面采取人字骨架植草型式护坡,同时做好防排水工作。 术资料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规准, 路工程技术标准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规准, 86公路自然区划标准 3.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规准, 路路线设计规范 4.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 5.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标准, 94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6. 中华 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标准, 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8 7.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标准, 路排水设计规范 8.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60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9.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标准, 60路 圬工 桥涵设计规范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标准, 85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标准, 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 标准, 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标准, 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 2 路线设计 线方案选择的原则: 路线基本走向的选择是道路设计中最基本问题,它不但影响公路本身,而且还影响国家的政治、经济,国防的要求。具体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 1) 在路线设计的各个阶段,应运用各种先进的手段对路线方案做深入、细致的研究,在多方案 论证、比选的基础上,选定最优路线方案。 ( 2) 路线设计应在保证行车安全、舒适、快捷的前提下,是工 程数量小,造价低,营运费用省,效益好,并有利于施工和养护。在工程量增加不大时,应尽量采用较高技术指标。 ( 3) 选线应同农田基本建设相配和,少占田地,并尽量不占高产田、经济作物或经济林园等。 ( 4) 通过名胜、风景、古迹地区的公路,应与周围环境、景观相协调,并适当照顾美观。注意保护原有自然状态和重要历史文化遗址。 ( 5) 选线时应对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进行深入的勘测,查清其对公路工程的影响。对于滑坡、崩塌、泥石流、软土、泥沼等严重不良地质地段和沙漠、多年冻土等特殊地区,应慎重对待。路线应设法绕避。当必须穿过时,应小 组合适的位置,缩小穿越范围,并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 ( 6) 选线应重视环境保护,注意由于公路修筑以及汽车运行所产生的影响和污染等问题,具体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路线对自然景观与资源可能产生的影响; 占地、拆迁房屋所带来的影响; 路线对城镇布局、行政区划、农业耕作区、水利排灌体系等有设施造成分割而产生的影响; 9 噪音对局民的影响; 汽车尾气对大气、水源、农田所造成的污染和影响; 对自然环境、资源的影响和污染的防治措施及其对策实施的可能性。 线方案评价 路线方案比选的评价指标较多,主要有技术、经济、政策及国防上的意义、交通网系中的作用及联系城镇的多少等指标。 其中: ( 1)技术指标:路线长度及其增长系数。路线的增长系数按下式计算: 100% 式中 : 路线增长系数 L 路线实际长度 P 路线起终点间的距离 初步比选时,有时可只计算路线方案各主要控制点间直线距离之和。而不计算路线实际长度,这时计算出的系数叫做路线技术延长系数,其值一般在 地形条件而异。 转角数。可分为全线的转角数和每公里的转角数。转向角是反映路线曲折变化的一项指标。 转角总和与转角平均度数。转角值是体现路线顺直程度的一种技术指标。转角平均度数按下式计算: 1 式中: 转角平均度数。 i_任一转角的度数。 n 转角的个数。 最小平曲线半径及个数。 回头曲线个数。 与原有公路及铁路交叉数目(包括平面交叉和立体交叉)。 限制设计速度的路段长度(指居住区、小半径转弯处、交叉点及陡坡路段) ( 2)经济指标: 桥涵工程数量(分为大桥、中桥、小桥涵的座数、类型和长度)。 路面工程数量。 特殊工程构造物数量(包括挡土墙、隧道、护坡和地质不良地段的加固工程等)。 10 工程总造价。 投资回收期。 效益费用比。 净现值。 内部收益率。 线方案比选 响路线控制点的因素 选取本路线各控制点主要考虑的因素有: (1)起终点位置的确定。本路线属于 起于 点与第二合同段连接,位置由此大致已确定。 (2)地形地貌的影响。本路线 所处地貌单元主要为冲湖积平原、冲积平原、垄岗波状平原及剥蚀垄岗地貌,属多元地貌。微地貌单元有河渠、鱼塘、田间、洼地等。所以在选择路线控制点时主要考虑 避开农田,鱼塘等,既考虑到经济因素,又考虑到不良路基的影响。 (3)地下水位的影响。本地段地下水丰富,上层滞水赋存于砂砾石层中,具微略承压性,受侧向迳流补给,水量较大。基岩裂隙水赋存于下部风化泥质砂岩中,受迳流补给,水量与裂隙发育程度有关。所以路线选择时,尽可能沿接近分水岭的地势较高处布线,以使路基具有较好的水文条件。 (4)沿路居民点的影响。本段路线沿路经过蔡家冲,协家咀,庙湾,罗家巷,肖家湾,肖李湾等几个小村落。考虑到本路属高等级公路,对这些地区不具有服务性,且考虑到将来公路运营后所带来的噪音和空气污染 ,所以应采取绕避的方式远离村落。 选方案的选择 共有 A, 体走向可参见图纸。 611米, 699米, 长度基本相同。 路线方案比较表见下表 2 1所示 : 两条路线走向大致也相同,现只对几处不同段分别进行比较: 此段经过蔡家冲,两线路均经过此镇,但 线经过的房屋较多,即拆迁的房屋较多,且 者经济上相比, 线。 00段附近 此段经过三排渠,两路 线与其交角大致相同, 8, 5。渠道左右边是大片农田,无法避绕,两路线均选择直接穿过。但 线大,所以路线比 用农田更多。另外, 线,从线形上考虑 11 00段附近 个鱼塘, 了 2个鱼塘,但传过了 小块农田,两者相比, 线。 00段附近 此处接连分布有肖家下湾、肖家中湾、肖家上湾, 要拆除多处房屋,影响村民正常生活。 也有影响,但比之 家上湾过去会经过大片农田, 线稍大,但 于排水, 定路线方案 经上述可以看出 路线相比,平面线形更好,农田、鱼塘占用少、避免房屋拆迁,有表 2路线方案比较表 指标 单位 方案 A 方案 B 通过村庄 个 6 6 路线长度 m 9234 9354 路线增长系数 曲线个数 个 10 10 最小平曲线半径 m/个 992/1 837/1 总转角数 个 5 5 转角总和 度 140 153 转角平均度数 度 28 原、微丘区 611 8699 用地 亩 工 程 数 量 中、小桥 m/座 382/6 382/6 隧道 m/座 鱼塘填埋 个 12 16 房屋拆迁 间 12 30 劳动力 万工日 总造价 万元 比较结果 推荐 12 利于排水,路线总长也稍短。所以最后决定选用 定路线的效果评价 济评价 高速公路的经济评价分为国民经济评价和财务评价两部分,国民经济评价是在合理配置国家资源的前提下,从国家整体的角度研究项目对国民经济的净贡献,以判断项目的经济合理性。财务评价是在国家现行财税制度和价格体系下,从财务的角度,分析和测算项目的财务盈利能 力和清偿能力,对项目的财物可行性进行评价。 (1) 国民经济评价 国民经济评价是从国民经济全局出发,估算其投入产出对国民经济和全社会的作用与贡献,分析项目的宏观可行性。 评价期为项目建设期和项目建成后 20年使用期。评价基年为项目开工第一年。对项目各方案国民经济及财务盈利能力进行比较,以及对三个方案进行费用、收益分析,得出三方案的具体国民经济评价指标 (2) 财务评价 财务评价是根据国家现行财税制度和价格体系,分析计算公路直接发生的财务效益和费用,编制报表,计算评价指标,考察公路建设的盈利能力、清偿 能力等财务状况,据此判别其财务可行性。财务评价的指标有: 财务净现值 ( 财务净现值是按财务基准折现率,将各年收费收入折现到建设期初的现值总和减去各年费用的 现值总和,其计算式为: 01 ( ) (1 )n P V R B C i 式中: (万元); (万元): i 一财务基准折现率; (建设期加预测年限)。 财务净现值大于或等于零是可以采纳的。 财务内部收益率 ( 13 财务内部收益率是各年收费收入现值总和等于各年费用现值总和时的折现率,由下式求出: 0101(1 )(1 ) C 1( ) (1 ) 0 P V R B C F I R R 式中有关符号意义同前。 当财务内部收益率大于或等于财务基准折现率时,在财务上是可行的。 财务效益成本比 ( 财务效益成本比是各年收费收入现值总和与各年费和现值总和之比,其计算公式为: 0101(1 )(1 ) C 式中有关符号意义相同。 财务效益成本比大于 1时,是可行的。 财务投资回收期 ( 财务投资回收期是指 以各年净收益(收费收入减去相应费用)抵偿建设投资所需的时间,以年表示。投资回收期一般从建设开始年算起,其计算式为: 01 ( ) (1 )FN C i =0 式中有关符号的意义同前。 投资回收期小于或等于部门或行业的基准投资回收期时,表明公路建设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收回投资,是可行的。 境评价 公路建设项目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自然环境的破坏。由于公路项目的开发,在一定程度上对其沿线周围的自然地理环境和资源的 破坏,引起一系列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生态平衡的失调,气候变异等等。另一类是环境污染。主要是汽车交通噪声、废气和尘埃注入环境,使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质量下降,以致危害人体健康,损害生物资源,影响工农业的生产。因此,公路建设项目环境的影响评价主要是针对路线方案的选定、设计及施工各环节对环境的影响及公路上行驶的车辆污染进行的。 14 (1)建设期对环境的影响 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路基工程、桥梁工程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及施工期的大气噪声污染四项。高速公路路基工程线长面广,需要大量的土石方,特别是部分地区取 土困难,线路两侧局部范围已有的植被容易遭到破坏,使土圾疏松,这种微地貌的改变,降雨集中季节在雨水冲刷作用下,不可避免地造成一定程度的水土流失。同时,由于工程施工土地征用,使路线经过地区耕地及植被面积有所减少,机械碾压、人员踩踏,使土壤结构发生改变,从而导制临时占地在施工结束后较长时间不能恢复其肥力,非耕地的植被自然恢复也在比较长的时期内才能恢复。施工期间的大气、噪声污染主要是对施工人员及 200米内区域居民有影响,通过对施工方案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使施工造成的环境污染降低到最小程度。 (2)运营期对环境的影响 公路建成交付运营后,随着各项防护工程及环境保护措施的日益完善,沿线自然生态环境得到新的平衡,交通噪声、振动、废气排放带来的环境 污染,成为运营后的主要环境问题。 曲线几何要素设计 直线 ( 1)直线的最大长度 国家标准规定:直线的最大长度(单位为 m)为 20V( V 设计速度, km/h) 此路段设计速度为 100km/h,故最大直线长度为 2000m ( 2)为了保证行车安全,相邻曲线之间应具有一定的直线长度。这个直线的长度是指前一曲线的终点到后一曲线的起点之间的长 度。 对于同向曲线间的最小直线长度: 11 94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以下简称规范)规定同向曲线之间的直线最小长度不宜小于 6V。即此路段同向曲线之间的直线最短长度为 600m。 对于反向曲线间的最小直线长度:规范规定反向曲线间的最小直线长度以不小于 2V 为宜。即此路段反向曲线间的最短直线长度为 200m。 15 圆曲线 ( 1)圆曲线最小半径 一般最小半径是指通常情况下各级公路对按设计速度行驶的车 辆,能保证其安全性和舒适性的推荐采用的最小半径。此路段设计行车速度为 100km/h, 查现行规范,得出其横向力系数 =大超高横坡度 , 根据汽车行驶在曲线上力的平衡式得到 21 2 7 ( ) 式中 R 圆曲线半径, m; V 行车速度, km/h; 横向力系数; 超高横坡度,。 代入相关数据,得出圆曲线一般最小半径 R=716m,取计算值为 720m。 ( 2)圆曲线的最大半径 选用圆曲线半径时,在地形、地物等条件允许时,应尽量采用较大曲线半径。但是,当半径大到一定程度时,其几何性质与直线区别不大,而且容易给驾驶员造成判断上的失误,带来不良后果。因此,规范规定圆曲线的最大半径不宜超过 10 000m。 缓和曲线 为了车辆在缓和曲线上平稳地完成曲率的过渡与变化,保证线性顺适美观,同时为 在圆曲线上设置的超高和加宽提供过渡段,规范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来确定缓和曲线的最小长度。 (1) 按离心加速度的变化率计算 由标准表 =100km/h,则 33, m i 0 3 6 0 . 0 3 6 5 0720m 按驾驶员的操作和反应时间计算 16 , m i n 100 8 3 . 3 31 . 2 1 . 2m VL m m 按超高渐变率计算 由标准表 2 3 . 7 5 7 . 5 0B m m 由规范表 0 。 由规范表 p=1/150,则 , m i 5 0 0 . 0 6 6 7 . 5 01 1 5 0m 按视觉条件计算 , m i n 720 8099m RL m m 综合以上各项得:, m i n 8 3 最终取 5 的整数倍得到,5为使线形流畅取, m 00按照回旋线 圆曲线 回旋线的长度比 1: 1: 1设计,圆曲线长度 L=200m。 (2) 同 3) 按离心加速度的变化里率计算 由标准表 =100km/h,则 33, m i 0 3 6 0 . 0 3 6 3 61000m 按驾驶员的操作和反应时间计算 , m i n 100 8 3 . 3 31 . 2 1 . 2s VL m m 按超高渐变率计算 由标准表 2 3 . 7 5 7 . 5 0B m m 由规范表 0 。 由规范表 p=1/175,则 , m i 5 0 0 . 0 6 7 8 . 7 51 1 7 5m 按视觉条件计算 17 , m i n 1000 1 1 1 . 1 199s RL m m 综合以上各项得:, m 1 1 最终取 5 的整数倍得到,m 15为使线形流畅取, m 70按照回旋线 圆曲线 回旋线的长度比 1: 1: 1设计,圆曲线长度 L=270m。 (4) 按离心加速度的变化 率计算 由标准表 =100km/h,则 33, m i 0 3 6 0 . 0 3 6 3 01200m 按驾驶员的操作和反应时间计算 , m i n 100 8 3 . 3 31 . 2 1 . 2s VL m m 按超高渐变率计算 由标准表 2 3 . 7 5 7 . 5 0B m m 由规范表 0 。 由规范表 p=1/175,则 , m i 5 0 0 . 0 6 7 8 . 7 51 1 7 5m 按视觉条件计算 , m i n 1200 1 3 3 . 3 399s RL m m 综合以上各项得:, m 3 3 最终取 5 的整数倍 得到,m 35为使线形流畅取, m 00按照回旋线 圆曲线 回旋线的长度比 1: 1: 1设计,圆曲线长度 L=200m。 (5) 按离心加速度的变化里率计算 由标准表 =100km/h,则 33, m i 0 3 6 0 . 0 3 6 4 5800m 按驾驶员的操作和反应时间计算 18 , m i n 100 8 3 . 3 31 . 2 1 . 2s VL m m 按超高渐变率计算 由标准表 2 3 . 7 5 7 . 5 0B m m 由规范表 0 。 由规范表 p=1/175,则 , m i 5 0 0 . 0 6 7 8 . 7 51 1 7 5m 按视觉条件计算 , m i n 800 8 8 . 8 999s RL m m 综合以上各项得:, m 8 最终取 5 的整数倍得到,0为使线形流畅取, m 00按照回旋线 圆曲线 回旋线的长度比 1: 1: 1设计,圆曲线长度 L=200m。 点里程桩计算 ( 1) 根据公式:2 1 8 0 推出 转角 2 1 8 0 2 2 0 0 1 8 0 3 0 3 4 2 4750 曲线要素的计算: 24 24332 0 0 2 0 0 2 . 2 2 22 4 2 3 8 4 2 4 7 5 0 2 3 8 4 7 5 0m 3 3222 0 0 2 0 0 9 9 . 9 4 12 2 4 0 2 2 4 0 7 5 0m 3 0 3 4 2 4( ) t a n ( 7 5 0 2 . 2 2 2 ) t a n 9 9 . 9 4 1 3 0 5 . 5 422 p q m m 3 0 3 4 2 4 7 5 0 2 0 0 6 0 0 . 0 01 8 0 1 8 0 L m m 3 0 3 4 2 4( ) s e c ( 7 5 0 2 . 2 2 2 ) s e c 7 5 0 2 9 . 8 122 p R m m 19 2 2 3 0 5 . 5 4 6 0 0 . 0 0 1 1 . 0 9h h L m m 主点桩号计算 0 6 8 3 . 3 2 3 0 5 . 5 4 0 3 7 7 . 7 8 J D T K K 0 3 7 7 . 7 8 2 0 0 0 5 7 7 . 7 8 Z H L K K ( 2 ) 0 5 7 7 . 7 8 ( 6 0 0 . 0 0 2 2 0 0 ) 0 7 7 7 . 7 8 H Y L L K K 0 7 7 7 . 7 8 2 0 0 0 9 7 7 . 7 8 Y H L K K 6 0 0 . 0 00 9 7 7 . 7 8 0 6 7 7 . 7 822 H Z K K 1 1 . 0 90 6 7 7 . 7 8 0 6 8 3 . 3 222 Q Z K K 计 算 无 误( 2) 转角与曲线要素同 主点桩号计算 1 5 7 7 . 7 8 3 0 5 . 5 4 1 2 7 2 . 2 4 J D T K K 1 2 7 2 . 2 4 2 0 0 1 4 7 2 . 2 4 Z H L K K ( 2 ) 1 4 7 2 . 2 4 ( 6 0 0 . 0 0 2 2 0 0 ) 1 6 7 2 . 2 4 H Y L L K K 1 6 7 2 . 2 4 2 0 0 1 8 7 2 . 2 4 Y H L K K 6 0 0 . 0 01 8 7 2 . 2 4 1 5 7 2 . 2 422 H Z K K 1 1 . 0 91 5 7 2 . 2 4 1 5 7 7 . 7 822 Q Z K K 计 算 无 误(3) 根据公式: 2 1 8 0 推出 转角 2 1 8 0 2 2 7 0 1 8 0 3 0 5 7 2 01000 曲线要素的计算: 24 24332 7 0 2 7 0 3 . 0 3 52 4 2 3 8 4 2 4 1 0 0 0 2 3 8 4 1 0 0 0m 20 3 3222 7 0 2 7 0 1 3 4 . 9 2 02 2 4 0 2 2 4 0 1 0 0 0m 3 0 5 7 2 0( ) t a n ( 1 0 0 0 3 . 0 3 5 ) t a n 1 3 4 . 9 2 0 4 1 2 . 4 222 p q m m 3 0 5 7 2 0 1 0 0 0 2 7 0 8 1 0 . 0 01 8 0 1 8 0 L m m 3 0 5 7 2 0( ) s e c ( 1 0 0 0 3 . 0 3 5 ) s e c 1 0 0 0 4 0 . 7 722 p R m m 2 2 4 1 2 . 4 2 8 1 0 . 0 0 1 4 . 8 8h h L m m 主点桩号计算 3 7 6 7 . 6 0 4 1 2 . 4 2 3 3 5 5 . 1 8 J D T K K 3 3 5 5 . 1 8 2 7 0 3 6 2 5 . 1 8 Z H L K K ( 2 ) 3 6 2 5 . 1 8 ( 8 1 0 2 2 7 0 ) 3 8 9 5 . 1 8 H Y L L K K 3 8 9 5 . 1 8 2 7 0 4 1 6 5 . 1 8 Y H L K K 8 1 0 . 0 04 1 6 5 . 1 8 3 7 6 0 . 1 822 H Z K K 1 4 . 8 83 7 6 0 . 1 8 3 7 6 7 . 6 022 Q Z K K 计 算 无 误(4) 根据公式: 2 1 8 0 推出 转角 2 1 8 0 2 2 0 0 1 8 0 1 9 0 6 3 01200 曲线要素的计算: 24 24332 0 0 2 0 0 1 . 3 8 52 4 2 3 8 4 2 4 1 2 0 0 2 3 8 4 1 2 0 0m 3 3222 0 0 2 0 0 9 9 . 9 7 72 2 4 0 2 2 4 0 1 2 0 0m 21 1 9 0 6 3 0( ) t a n ( 1 2 0 0 3 . 0 3 5 ) t a n 1 3 4 . 9 2 0 3 0 2 . 1 822 p q m m 1 9 0 6 3 0 1 2 0 0 2 0 0 6 0 0 . 0 01 8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