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需要最新版本的Flash Player支持。
您尚未安装或版本过低,建议您
《 v 形块的绘制》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地位和作用: V 形 块于完整外圆柱面和非完整外圆柱面的定位,它是外圆定位最常用的定位元件。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以及以后的职业岗位中非常常见,主要起到定位作用。 同时在学生对原有机械制图画法的基础上讲解 v 形块的剖视图画法,难度相对较小。但首先要掌握 v 形块的外形轮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将重点放在v 形块主剖视图画法上。 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徒手进行 v 形块主剖视图的画法。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为自己以后的工作能力做铺垫。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知道 v 形块的作用及适用场合 (2)、能力目标: 能在实物参照中徒手画出 V 形块的主剖视图。 (3)、情感目标: 提高学生与同伴合作交流意识和能力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重点: 掌握 v 形块的作用及适用场合 绘制出的三视图。 (2)、难点: 理解并掌握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 “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 二、分析学生和环境 1、 教学背景分析 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制图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 机械加工图纸一般是用三视图的形式来表达,掌握好此部分内容需要了解投影特性方面相关的知识,不仅仅让学生懂得绘制三视图,应该让他们知道怎样正确地绘制三视图。 2、 学习者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职校学生大都是学习欠缺主动; 基于学生的特点和已有的知识,学生在前面已经接触到了制图基本知识,但学生对于 复杂的 v 形块 的理解仍然较为肤浅,需要引导学生“被主动”地对机械制图所需的正投影法的基本原理知识进行全面的学习。 3、 学习环境分析 本课时要求学生能够掌握三视图成图原理和规律;绘制出的三视图。 三、说教法与学法 1、教学方法和手段: 课堂中采用四阶段教学法为主,讲授法和演示法为辅的教学方法。 2、学法分析: 根据本节课特点及学生的认知心理,我把重点放在如何让学生“会学习”这一方面,学生在教师营造的“可探索”环境里,积极参与、生动活泼地获取知识、掌握规律、主动发现、积极探索,从而培养学生在画图时既要想像物体形状,又要思考作图的投影规律能力。 3、 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在教学过程中,为支持教师的教,我将板书和 入视频)相结合,增强直观性,趣味性; 为 支持学生的学,老师课前需准备实物模型,学生需准备绘图工具及所需 品(橡皮泥、小刀)。 需准备工具: 物,直尺,橡皮泥、小刀。 四、教学设计 (1 课时 ) 1) 、 教学引入 1、视频、 入 2、提出本节教学重点、难点及学习任务 开场《非诚勿扰》歌曲进行手势的模拟及谈谈个人的感受,引出 v 形块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轻松快乐的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当中。 2) 、 授 课 1、 v 形块的形状及其作用的手势演示及与同学进行互动讨论其作用 请两位同学上讲台进行演示 v 形块的作用,如用手家住一支短笔,进行体会夹紧的作用,两个同学进行合作进行夹住比较长的笔,感受两个 v 形块的作用,定 位与夹紧。最后同学总结 v 形块的两个作用:定位、夹紧 有利于学生亲身感受 v 形块的作用,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记忆尤深 2、 v 形块的三视图绘制 ( 1)三视图的形成 提问:物体(模具)由那三个尺寸组成(用课件和实物同时展示) 回答:长、宽、高 通过提供可探索性问题,激起学生对问题的解决产生兴趣。 提问:物体向一个投影面时所得视图有多少个尺寸 回答:只有两个(平面图形) 小结:要反映物体的三个尺寸就要增加投影面。 思考:怎么来增加投影面 提问:人站在教室里看黑板时:正面是( );水平面是( );侧面是( ) ( 2)长方体三视图的画法 请一位同学回顾初中学的三视图画法,并且给一个长方体实物,进行简单的三视图画法,总结三视图护法的特征及口诀。 ( 3) v 形块的三视图画法 通过长方体三视图画法的口诀,过渡到 v 形块的三视图画法 ; 老师给出一个 v 形块的实物,与学生共同绘制 v 形块的三视图 ; 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 。 3、小结 画图时既要想像物体形状,又要思考作图的投影规律 使学生“会学”还要“会用” 4、布置作业 引导学生,联系所学知识和技能, 作业内容为本节相关的一个 v 形块的三视图,并说出其作用。 5、拓展 拓展《筷子哲理》使学生体会到合作团结的力量是巨大的 拓展人生哲理,体会合作的好处,激发同学的合作交流意识。 五、教学思考 本课时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不要受制于教材的内容,应由书本知识加以充分发挥, 适当降低教学难度,以达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此外,本课时教学内容较多,教学过程中容易脱离重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