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聿怀初级中学备考攻略之阅读专题训练议论文阅读训练之四:论证思路(一)道德的理想高度据某报报道,一位小学生冒着生命危险,从飞驰的火车车轮前捡起一分硬币,是因为硬币上有庄严的国徽,不忍其被车轮碾碎。南方都市报上有一篇评论,对这种乱加概念人为拔高的做法表示了极大的反感,并辛辣地嘲讽道:如果一个人不小心将硬币掉进了阴沟里,是否就是对国徽的玷污并据此判其有罪呢?我心有戚戚焉。长期以来,我们对待道德范畴的问题缺乏足够的理性,总是无节制地将其提升到一般人难以企及的高度。我们在稍稍留意那些先进人物的典型事迹时,常常能从中发现刻意为之的神化的痕迹。先进人物当然需要宣传,值得报道,但是,整个社会自有其一套相应的道德评判标准与价值尺度,如果一种道德超越了其历史局限让一般人远远望尘莫及,那就是一种虚伪的道德。我们在宣传某人大公无私的精神时,常常会罗列一些细节加以佐证,如某某身患重病仍坚持工作,昏倒在岗位上;如某某家乡拍来电报,父亲或母亲病危,希望其从速赶回,我们的先进人物犹豫再三,最后还是决定以工作为重留下来,自古忠孝难两全不知为何,每每看到这样的报道我的心里就很不是滋味,不知道作者到底要向我们灌输些什么?健康无价,生命可贵,这一份工作真的重要到连身体也不顾了吗?连请假上医院检查的时间都没有了吗?主人公的这种献身精神值得钦佩,却不宜提倡。至于为了工作,连亲人见其最后一面的愿望都不能满足,则令人不止是不解,更近乎于恐怖了。一个人来到世界上,首先面对的就是亲情,它是爱之源,是我们走向世界的出发点,又是我们与强大世界对抗时,身后那只温暖的巢。一个置亲情于不顾的人是可怕的,不爱亲人,很难指望他去真正爱别人,这样的人眼里往往只有利益。记得一则典故:古代一位皇上得了头疼病,太医说要服食少女脑髓方可痊愈。于是,一位佞臣将自己的女儿杀死取出脑髓放在盘中,进献给皇上。结果当然是佞臣失宠了,一个如此残忍的人,留在身边是不是令人害怕?也许有人会觉得我这样的比方太过言重了,那么我只就事论事简单提一个问题吧:这份工作是否真的他人无法替代,而使其不能分身回家尽人子之情?我们努力工作,当然是希望得到更多的快乐,然而当其与人伦发生了如此严重的冲突,无论如何也是悲哀的。我们并不排除因岗位特殊性等因素使上述设问成为可能,事实上这种现象在现实中也并非罕见,但问题是不要宣扬和拔高到刻意表现主人公舍小家、顾大家之英雄气概的层面上来,因为那似乎有悖人道。我们需要反省的其实还有许多。我们还没有完全从那个造神时代的阴影中走出。我们应拒绝政治图腾崇拜,而更多地回到对生命、自由、尊严的关注,回归爱的本身。金庸的小说里屡有关于名教杀人的描写,我们的现实中何尝没有道德杀人的例证?请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简洁列出文章的论证提纲:提出问题:我们总是无节制地将道德范畴的问题其提升到一般人难以企及的高度。分析问题:如果一种超越了其历史局限让一般人远远望尘莫及的道德,那就是一种虚伪的道德。宣扬和拔高到刻意表现主人公舍小家、顾大家之英雄气概的层面上来,因为那似乎有悖人道。解决问题:我们应拒绝政治图腾崇拜,而更多地回到对生命、自由、尊严的关注,回归爱的本身。(二)魏晋风度 骆玉明魏晋风度是个不易捉摸的概念,因而也是个纷扰不已的话题。说简单点,是这个时代的士人们在自觉地追求活得更漂亮些。 所谓漂亮,显然不仅仅指外在的仪表容颜,还有内在的精神情韵,表现在行事中,第一:不可太紧张。尤其是在突然而至的变故前惶然失措,这说明缺乏坚定的自我认同能力,而容易受到外在压力的干扰,以致一挤则垮,尊严尽丧,于此当然说不上什么风度了。因此,彼时的舆论特别看重人在生死、荣辱等关口的表现,把此境之下所流露出的从容不迫、镇定自如视为优雅和高贵之举,称之为“雅量”。世说新语这部“名士教科书”专列“雅量”一门,收罗了不少此类逸事。譬如嵇康安然弹琴,无视死亡的迫近;谢安接到淝水一役的捷报,默然无动于衷,都足以展现斯人的翩然风姿。唯有高贵才是美的,这是魏晋名士们的共识。 所谓漂亮,第二点:不可太窘迫。美妙的生活姿态应该是自在、舒缓、闲适、雅致、随心、任情,而不必刻意自我约束与激励以趋附某种外在价值,尽管后者可能引人崇仰。这与东汉士人讲气节、重然诺、忽生死、轻富贵、慕大义、护纲常的作风显然两样。人生除了道德,还有艺术,或许艺术更为重要。魏晋名士们把生活艺术化了,他们热衷清谈,但不为寻求理论的成果而是享受智慧的隽永精妙;他们耽玩山水,但不为排遣失意的落寞而是体验情感的清雅高致总之,唯有自然才是美的,这也是魏晋名士们的共识。 所谓漂亮,还有第三点:不可太乏趣。适度的诙谐不但可以化解因生活的过于严肃所造成的拘谨、沉闷和尴尬,还可调度起沉酣中的想象力去呼应学识以作创造性发挥,散发生命的活力。世说新语中记载有许多名士相互调侃机辩的事迹,这构成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对谐趣的欣赏实质上是对生活情趣的推崇,这样的人显然有风度。唯有生趣才是美的,这同样是魏晋名士们的共识。 高贵、自然、生趣这些构成了魏晋风度的内涵,它最终指向的是名士们对自由境界的向往。 1.本文采用并列式结构,语言标志有:第一点、第二点、第三点。2.请概括本文的论证思路。答:作者首先提出“魏晋风度是这个时代的士人们在自觉地追求活得更漂亮些”这一观点,然后从“不可太紧张”“不可太窘迫”“不可太乏趣”三个方面分析论述魏晋风度的“漂亮”的内涵,最后总结归纳出“魏晋风度最终指向的是名士们对自由境界的向往”这一结论。 (三)学会拒绝在我们人生的道路上,有希望之光的照耀,也会遇到藏在海底的暗礁。触礁并不可怕,关键在于我们要学会拒绝失望的心理。诗仙李白官场失意后并没有心灰意冷、怨天尤人,而是积极地调整情绪。一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潇洒地让自己脱离了许多仕途失意者无法脱离的苦海。然而,世上许许多多诱惑人心的东西,都有着华丽的外衣,也有许许多多的人走向了诱惑,坠入了深渊。这是因为他们不会拒绝。清代大贪官和坤便是一例。和砷一生贪赃枉法,家中累积的财富不可胜数。正因为他对钱财来者不拒,换未了他人生的悲哀嘉庆赐死,家产查抄,他一生费尽心机,换来的不过是一卷破席,更多的则是后世的唾弃。他不是愚昧之人,却做了让自己身败名裂的愚昧之事。在钱财的诱惑面前,他没有学会拒绝。在这个物质文明高速发展的时代里,学会拒绝是我们每个人必备的良药。学会拒绝不义之财,学会拒绝非法利益,学会拒绝贪图享乐,学会拒绝嗟来之食让我们用拒绝换来良知,换来无私,换来正直,换来尊严,换来我们每一个人的无愧之心!学会拒绝吧!让我们给自己的航程点亮明灯,带上我们快乐的心情,还有明天的希望,顺利远航。(节选自学会拒绝)本文采用 对照 式结构,文章第二段文字在全文中的作用是:过渡,从正面论述转向反面论述。(四)三思而行 季羡林 “三思而行”,是我们现在常说的一句话,是劝人做事不要鲁莽,要仔细考虑,然后行动,则成功的可能性会大一些,碰壁的可能性会小一些。 要数典而不忘祖,也并不难。这个典故就出在论语 公冶长第五:“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日:再,斯可矣。”这说明,孔老夫子是持反对意见的。吾家老祖宗文子的三思而后行的举动,二千六七百年以来,几乎得到了历代天下人的赞扬,包括许多大学者在内。查一查十三经注疏,就能一目了然。论语正义说:“三思者,言思之多,能审慎也。”许多书上还表扬了季文子,说他是“忠而有贤行者”。甚至有人认为三思还不够。三国志 吴志 诸葛恪传注中说:有人劝恪“每事必十思”。可是我们的孔圣人却冒天下之大不韪,批评了季文子三思过多,说只思二次(再)就够了。 这怎么解释呢?究竞谁是谁非呢? 我们必须先弄明白,什么叫“三思”。总起来说,对此有两个解释。一个是“言思之多”,这在上面已经引过。另一个是文子自己说的,君子无论谋划什么事,开头、中间、结局都要考虑到。(见左传?哀公二十七年)然而孔子以及上万上亿的众人却不这样理解,他们理解,一直到今天,仍然是“多思”。 多思有什么坏处呢?又有什么好处呢? 根据我个人几十年来的体会,除了下围棋、象棋等等以外,多思有时候能使人昏昏,容易误事。平常骂人说是“不肖子孙”,意思是与先人的行动不一样的人。我是季文子的最“肖”子孙。我平常做事不仅三思,而且超过三思,是否达到了人们要求诸葛恪做的“十思”,没做统计,不敢乱说。反正是思过来,思过去,越恩越糊涂,终而至于头昏昏然,而仍不见行动,不敢行动。我这样一个过于细思的人,有时会误大事的。我觉得,碰到一件事,决不能不思而行,鲁莽行动。记得当年在德国时,法西斯统治正如火如茶。一些盲目崇拜希特勒的人,常常使用一个词儿Darauf_galngertum,意思是“说干就干,不必思考”。这是法西斯的做法,我们必须坚决扬弃。遇事必须深思熟虑。先考虑可行性,考虑的方面越广越好。然后再考虑不可行性,也是考虑的方面越广越好。正反两面仔细考虑完以后,就必须加以比较,做出决定,立即行动。如果你考虑正面,又考虑反面之后,再回头来考虑正面,又再考虑反面,那么,如此循环往复,终无宁日,最终成为考虑的巨人,行动的侏儒。所以,我赞成孔子的“再,斯可矣”。1.第段和第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答:用设问句引起读者思考,引出下一层意思的论述。2.请分析第段的论证思路。答:第段首先现身说法,以自身经历论证“过于细思的人,有时会误大事”。接着以法西斯“说干就干,不必思考”为反面事例,论证“遇事必须深思熟虑”。最后指出考虑之后要立即行动,否则会成为“考虑的巨人,行动的侏儒”。(五)谈骨气 吴晗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战国时代的孟子,有几句很好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意思是说,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这就是所谓大丈夫。大丈夫的这种种行为,表现出了英雄气概,我们今天就叫做有骨气。 南宋末年,首都临安被元军攻入,丞相文天祥组织武装力量坚决抵抗,失败被俘后,元朝劝他投降,他写了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就看怎样死法,是屈辱而死呢,还是为民族利益而死?他选取了后者,要把这片忠心纪录在历史上。文天祥被拘囚在北京一个阴湿的地牢里,受尽了折磨,元朝多次派人劝他,只要投降,便可以做大官,但他坚决拒绝,终于在公元1283年被杀害了。 孟子说的几句话,在文天祥身上都表现出来了。他写的有名的正气歌,歌颂了古代有骨气的人的英雄气概,并且以自己的生命来抗拒压迫,号召人民继续起来反抗。 另一个故事是古代有一个穷人,饿得快死了,有人丢给他一碗饭,说:“嗟,来食!”(喂,来吃!)饿人拒绝了“嗟来”的施舍,不吃这碗饭,后来就饿死了。不食嗟来之食这个故事很有名,传说了千百年,也是有积极意义的。那人摆着一副慈善家的面孔,吆喝一声“喂,来吃!”这个味道是不好受的。吃了这碗饭,第二步怎样呢?显然,他不会白白施舍,吃他的饭就要替他办事。那位穷人是有骨气的:看你那副脸孔、那个神气,宁可饿死,也不吃你的饭。 不食嗟来之食,表现了中国人民的骨气。 还有个例子。民主战士闻一多是在1946年7月15日被国民党枪杀的。在这之前,朋友们得到要暗杀他的消息,劝告他暂时隐蔽,他毫不在乎,照常工作,而且更加努力。明知敌人要杀他,在被害前几分钟还大声疾呼,痛斥国民党特务,指出他们的日子不会很长久了,人民民主一定得到胜利。毛主席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指出:“许多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个人商铺租赁合同15篇
- 专技人员公共知识培训课件
- 企业劳动合同
- 二手挖掘机买卖合同集合15篇
- 人行法律知识专题培训课件
- 2025标准写字楼租赁合同模板下载
- 2025金属冲压设备制造企业劳务派遣合作协议
- 中国银行吉安市峡江县2025秋招笔试计算机基础专练及答案
- 邮储银行长春市朝阳区2025秋招笔试金融学专练及答案
- 中国银行濮阳市清丰县2025秋招笔试计算机基础专练及答案
- 淮北矿业安全管理办法
- ECMO护理进修汇报
- 建筑施工职业健康与安全防护指南
- 跨境电商股权分配协议范文
- 2025年深圳中考化学试卷真题(含答案)
- 三甲医院影像科管理制度
- T/CCAS 015-2020水泥助磨剂应用技术规范
- 江苏省南京市2024-2025学年高二物理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
- GB/T 320-2025工业用合成盐酸
- 2024年公路水运工程助理试验检测师《水运结构与地基》考前必刷必练题库500题(含真题、必会题)
- 2025年社工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