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doc_第1页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doc_第2页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doc_第3页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doc_第4页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寡人之于国也 教学目标:一、方法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孟子“知人论世”的方法,解读孟子的文章2、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和论辩艺术二、知识目标:1、掌握重点词语、特殊句式,能正确理解文意2、理解文中“仁政”的内涵,以及现实意义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感受孟子伟大崇高的人格2、感受儒家传统仁政思想的价值教学重难点:1、积累文言知识,读通文章2、朗读与解读并重,读出言外之味3、感悟孟子的伟大精神,理解儒家的仁政思想教辅手段:自制多媒体课件、多媒体投影设备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今天这么多老师来听课,大家高兴吗?愿意和我交流吗?公元前320年,52岁的孟子不远千里来拜见梁惠王,他们会交流什么呢?)今天我们来学习寡人之于国也,请同学简要说说孟子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孟子是一位什么样的人明确:1、孟子是记载战国时期思想家孟轲言行的书,由孟轲及其弟子编成全书共7篇,内容涉及政治活动、政治学说以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2、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山东邹城人,汉族名轲,字子舆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性善论、仁政思想、民本思想、人格独立等等(这篇文章记录了战国时期著名儒家代表人物孟子同梁惠王的一次对话孟子主张读书要知人论世,就是说:只有了解作者的生活思想和时代背景,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今天,我们就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来解读这篇文章)二、检查预习,补充背景检查同学的预习情况,请同学朗读课文,并就某些疑难字词句提问孟子散文情感变化丰富,我们要在深入了解思想内容的基础上,慢慢品味三、解读文本(一)品读第1段,老师范读1、第一段,请同学说说听出了哪些语气,梁惠王请教什么问题明确:自满、疑惑2、自夸自满的情绪,表现在那些词句上?明确:尽心、无如寡人之用心者3、梁惠王的尽心具体表现在那一句话上?明确:救灾4、他的疑惑是什么呢?明确:人口不增加人口增加意味着军力强盛、国力强盛梁惠王列出了三个前提,可是居然得不出理想的结论5、梁惠王希望通过武力和战争来称霸可是孟子主张什么样的治国思想呢?明确:孟子主张仁政,坚决反对称霸,这样的对话有点像赤道和南极对话,像黑夜和白天对话同时,中国古代这么多知识分子面对地位显贵的王侯,绝大多数为了乞讨一点残羹冷炙而取悦、谄媚、奴颜婢膝,或者心惊胆战,唯恐触怒君王,孟子面对这样的君王,这样的难题,会怎么解决?(二)品读第2、3、4段,教师范读1、面对这些问题,孟子有没有直接回答?明确:没有,“请以战喻”,就是比喻论证2、孟子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明确:五十步笑百步3、你认为五十步能不能笑百步?明确:不能,因为本质一样4、你认为这个比喻的言外之意是什么?针对梁惠王的那一条前提?包含着什么样的情感态度?明确:梁惠王和邻国君主,本质一样,半斤八两针对第三条前提孟子用这个比喻对梁惠王进行批评讽刺5、梁惠王听出来了吗?明确:没有,看出有点愚昧6、孟子期望梁惠王这样回答吗?这说明什么?明确:梁惠王完全钻进了孟子的圈套里孟子一向善辩,用锐利的词锋剥去统治者刚愎自用的思想外衣,再适机引导(三)品读第57段,教师范读1、在梁惠王进入孟子的圈套之后,孟子开始大段论述前面孟子批评了梁惠王自我感觉比邻国好,现在他针对梁惠王自诩的前两个前提,有没有提出批评呢?如果有,在哪一段呢?明确:第7段2、孟子看到什么样的悲惨现实?说明什么?明确:狗彘食人食、涂有饿殍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贫富分化,民不聊生3、政府做了什么?明确:什么也不做,渎职4、梁惠王承认自己的错误吗?明确:不承认,“王无罪岁”5、孟子怎样论述梁惠王的责任是无可推卸的呢?明确:还是比喻论证,或者类比论证6、这里表现什么态度呢?明确:批评,更加尖锐的批评除了批评失职,还批评推卸责任7、为什么孟子这么牛呢?敢于批评梁惠王?明确:孟子还说过:说大人,则藐之(孟子尽心下)彼以其富,我以吾仁;彼以其爵,我以吾义(孟子公孙丑下)望之(注:梁惠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孟子梁惠王上小结:孟子出于对自身才华的自信,对理想的追求,对仁义的坚持,使他敢于批评君主,成为中国古代腰杆挺得最直的知识分子之一,所以,明代的朱元璋就很不喜欢孟子,要把孟子中间所谓触犯君主的言论删掉,可是,我们偏偏读出孟子的可敬(四)品读5、6两段1、孟子千里迢迢来到魏国,仅仅是来批评梁惠王的暴政吗?明确:引导梁惠王实行仁政2、实行仁政的措施体现在那些段落呢?明确:5、6两段3、我们集体朗诵,体会句式、语气上有什么特征?明确:排比气势充沛,理足气盛4、为什么一定选用排比局势来表现气势?明确:这写的是他的理想,面对自己的信念,孟子一下子就激情澎湃了,而且希望用这样的热情感化君主这两段不再是批评,而是“引导”请两位同学分角色朗读全文四、探讨仁政思想请同学们集体回答:(一) 仁政究竟包括哪两个基本阶段?明确:王道之始,王道之成(二) 两个阶段分别有哪些措施,会有什么样的社会功效呢?1、重民时、节物用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2、制恒产、行教化实现温饱,尊老养老王道之成(三)孟子的仁政措施,你们觉得美好不美好?梁惠王接受了吗?明确:实际上没有任何一个君主接受(四)没有人接受,可是孟子颠沛流离,坚守理想,这是为什么呢?你学到什么?联系孟子的思想,请讨论司马迁说:读其书,想见其为人请大家联系课文内容,讨论一下教师小结:为了天下苍生,孟子选择了知其不可而为之的道路以全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