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前測 應試者 任教學校 擔任職務 簽到編號 請學員6 17日10點前填答完畢交承辦人 得分 X X 3 4 3 2 2 X 2 3 4 4 1 X X X 1 2 3 4 1 X X X B X X X X X X X X 災災後後心心理理輔輔導導 王王明明智智諮諮商商師師 1 災後不停地作惡夢 不由自主地反覆想起災情 這是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症狀 2 當災後失去親人的受害者陷入哀傷時 我們最好的安慰方法就是請他們別多想 3 喪偶者可以走出哀痛 重新接納新的感情 這代表他不夠愛逝去的配偶 4 親人的死亡也會激起我們對自身死亡的焦慮 但小孩來說談論死亡還太早 我們輕 輕帶過 5 電影 狗臉的歲月 中 英瑪一連串在夏屋中的獨白 反映 他正在思考自身所經 歷的創傷事件 6 當我們面對孩子因為創傷所產生的症狀以及焦慮悲傷的情緒時 護持 holding 是一 個很基本而重要的輔導技巧 7 公開的追悼會 會激起太多難以承受的感受 所以最好避免在校園內舉辦 8 繪畫以及遊戲是孩子最好的表達性媒材 9 長期受虐的小孩所累積的無助感對心理健康是很大的扭曲及傷害 10 本著善惡及好惡分明的眼光看待世界是有助於心理健康的思考方式 災災害害防防救救科科技技之之運運用用 謝謝龍龍生生博博士士 1 台灣是屬於天然災害發生頻繁之區域 全國國土受到兩災災害侵襲之區域達到73以 上 2 天然災害各種衝擊性彼此間具有關聯性 因此流域治理應從整體性進 3 工程保護程度有一定之限度 需靠非工程措施才能降低災害損失 4 建置良好之監測系統 有助於災害預警之研判 5 最有效的防災措施是 避災 這需要透過教育宣導方式讓全民 解 6 預警技術的運用 讓國內應變作業的思惟 由過去被動搶救災方式 提升為主動預 警方式 讓災害損失減少許多 7 運用災害防救科技 已使各層級減災規劃更具體 讓減災執 成效大幅提升 8 遙測技術可協助災害規模之研判 9 地震發生以目前之科技能力是無法預測的 10 利用 P波 與 S波 的時間差 幾秒到幾十秒之間 來自救與減災 稱之為 緊急地震速報 防防災災計計畫畫規規劃劃 蘇蘇光光偉偉教教授授 1 台灣有73 的人口同時受到3種天然災害之威脅 2 校園災害防救計畫書應考量法規要求及審視校內風險較高之區域 3 不論教職員人數多寡 學校緊急應變編組組別及組數皆相同 4 防災計畫之編修應遵照P 計畫 D 執 C 稽核 A 改善 之流程來進 5 應變分組人員之任務職掌宜隨災害類型之不同而加以調整 6 防災計畫之內容應依照減災 整備 應變 復原等四個階段來考量學校所需執 之 事項 7 蒐集統計學校歷年災害資料 將有助於進 校園災害潛勢分析與風險評估 前測 應試者 任教學校 擔任職務 簽到編號 請學員6 17日10點前填答完畢交承辦人 得分 8 人員教育訓練及應變器材之設置是屬於減災階段之工作項目之一 9 未確認管線安全無虞之前 不可隨意恢復校園水 電之供應 10 災害發生後 學校應針對受災師生安排適當之心靈輔導 使其能有穩定之情緒恢復 上課 防防災災演演練練規規劃劃 蘇蘇光光偉偉教教授授 1 校園防災演練每一年只要作一次消防演練即可 2 校園防災演練之災害情境應以校內風險較高者為主 3 不論學校緊急應變編組如何分配 應變小組成員皆應向指揮官 校長 回報任務執 情形 4 防災演練之安排應以校內自救為主 外來救助為輔 5 防災演練之後 考量演習人員之辛勞 演練檢討會可以不必召開 6 所有應變小組之成員應造冊 提供緊急聯絡電話 並應註明其職務代理人 7 正式演練前 應與警消單位先 協調支援事項 並安排預演 8 為求動作逼真 參與演習之師生不需要事先知悉演習之內容或情節 9 進 滅火示範演練時 應考量當天之風向 以免觀摩之師生受到傷害 10 師生從建築物疏散之後 應於集結處清點人數 若無誤即可放學 防防災災地地圖圖製製作作 蘇蘇光光偉偉教教授授 1 疏散路線之規劃 不宜讓師生再度穿越或緊鄰建築物 2 校園內之高風險區域可以特定標示供學生辨識 3 校園逃生路線圖應隨發生之災害類型而有所差異 4 供作疏散後之師生收容場所應考量建築物之安全性與進出之方便性 5 低年級班級之教室宜安排於高樓層 以避免建築物倒塌時壓傷學生 6 防災地圖上宜標示救災應變器材所放置之位置 7 規劃之疏散路線不可交織 並應考量所能容納之人數 8 學校應於校園入口處張貼一張防災地圖即可 不需於其他樓層張貼 9 未確認疏散路線安全無虞之前 不應招呼學生立即疏散 10 急救站之設立地點 不需考量救護車輛進出之方便性 只要能讓傷患收容具有隱密 性即可 校校園園防防災災地地圖圖製製作作 謝謝弘弘哲哲教教授授 1 防災地圖製作為提供災害應變時之資訊 2 Google Earth軟體提供衛星地圖資料 3 校園防災地圖僅需列出天然災害資訊 4 網路上可查詢台灣活斷層資訊 5 校園防災地圖製作只有專業人士方可製作 6 校園防災地圖無法提供下列何者資訊 1 防災避難設備位置 2 防災避難路線 3 交通車路線 4 潛勢災害位置地點 7 防災地圖繪製 下列何者資料 需要 1 基本地圖 2 災害潛勢圖資 3 疏散避難 圖資 4 公車站圖資 8 土石流資訊可由政府那個單位網站取得 1 水利署 2 營建署 3 水保局 4 教育部 9 基本地圖可由下列網站提供 1 PC Home 2 Google Map 3 中央氣象局 4 教 育部 10 淹水潛勢地圖可以提供那些資訊 1 抽水機位置 2 淹水深度與位置 3 堤 防位置 4 河川水深 災災害害防防救救教教育育實實施施與與師師資資培培訓訓問問題題 李李文文正正博博士士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國際減災戰略秘書處於西元2006年6月15日共同發起名為 防 災從學校開始 的全球防災教育活動 以促進世界各國推廣學校的防災教育 臺灣同時暴露於三項以上天然災害之土地面積為與面臨災害威脅之人口均為73 高居世界第一 由知識的學習成為生活的態度與實踐 由學校擴及家庭 社區以至於社會 乃為防 災教育長期推動的目標 4 防災素養內涵包含 防災認知 防災教育與防災態度 5 目前國內推動的防災教育種子師資區分為在校級 縣市級及中央級三級 6 防災素養內涵不包含 1 防災認知 2 防災教育 3 防災技能 4 防災態度 7 民國92 99年間國內防災科技教育推動主要由教育部下那個單位負責 1 國教司 2 中 教司 3 顧問室 4 高教司 8 民國100年起國內防災科技教育推動將由教育部下那個單位負責 1 國教司 2 軍訓 處 3 顧問室 4 環保小組 9 目前國內防災科技教育推動不易的原因包括 1 防災教育內容並未納入課程綱要 亦非教育部六大議題之一 2 高中職以下學校 並無專責人員負責災害防救相關推動 3 業務 分散在各相關司處 推動需要有強勢整合力量及適切可 機制 4 以上皆是 10 臺灣同時暴露於兩項以上天然災害之土地面積與面臨災害威脅之人口均為 1 90 2 80 3 70 4 60 災災害害防防救救體體系系及及法法令令介介紹紹 李李文文正正博博士士 1 災害防救法 是民國89年7月19日公布全文 共八章50條 2 風災及震災之中央業務主管機關是內政部 3 災害防救基本計畫是指由中央災害防救會報核定之地方性災害防救計畫 4 震災中央災害應變中心開設時機為 氣象局發布之地震強度達五級以上者 或估計 有十五人以上傷亡 失蹤 且災情嚴重 亟待救助 5 目前災情查報之通報複式佈建措施 包括消防 警政及民政三種 6 災害防救法 之中央主管機關是 1 內政部 2 經濟部 3 農委會 4 環保署 7 水災之中央業務主管機關是 1 內政部 2 經濟部 3 農委會 4 環保署 8 風災中央災害應變中心一級開設是指中央氣象局發布海上陸上颱風警報後 預測颱 風暴風圈將於幾小時後接觸陸地者 1 十八 2 十二 3 六 4 三 9 中央災害應變中心之南部備援中心 位於 1 台南市 2 高雄市 3 高雄縣 4 屏東縣 10 當風災 水災及土石流等互有因果關係之災害伴隨發生時 原則上由 政院院長指 定那個部會首長擔任指揮官 1 內政部 2 經濟部 3 農委會 4 環保署 防防災災教教育育如如何何融融入入課課程程 林林素素華華教教授授 1 防災教育之學習應為國民教育次要的基本課程 2 落實推動災害防救工作 可使人民因天然災害死亡的機率可減低40倍 3 防災教育學習應該重視培養國民的救災 及素養 4 防災教育的對象除 中小學學生之外 教師與學校 政人員亦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5 防災從學校開始 的全球防災教育活動 突顯出保護我們的兒童安全的必要性及 讓兒童直接參與我們增強防災意識的工作的必要性 6 能時時刻刻持有 少一分防備多一分災害 的警覺性 7 防災教育的目標可以明確指出防災的知識 態度與技能對應之目標 8 下列哪項為威脅台灣地區最嚴重的自然災害 a 土石流 b 颱風 c 落石 9 聯合國大會指定每年10月第二個星期三定為 a 世界地球日 b 世界熄燈日 c 減少自然災害國際日 10 下列哪向非非防災教育白皮書的基本理念 a 深植 治療重於預防 之觀念 b 防災教育導向永續發展 c 邁向 零災害 的願景 災災害害防防治治措措施施 何何興興亞亞教教授授 1 人類持續大量排放溫室氣體 全球暖化趨勢已無法避免 將導致極端氣候及海水位 上升 必須做好防災準備 2 台灣是寶島 發生天然災害的機率很低 3 台灣降雨多 水資源豐沛 不容易發生缺水現象 4 大自然的力量十分可怕 人力無法與之對抗 面對天然災害 只好認命與接受 5 防救災是政府無可推卸的工作 人民應要求政府擔負起所有的責任 6 做好防災工作的關鍵在於掌握致災因子 擬訂有效的消減對策 長期投入 7 土地利用規劃管理是重要的減災措施 8 只要做好救災應變工作 就可避免災害所造成的損失 9 生活環境的安全與否 端賴工程防護設施是否堅固有效 10 規劃災害避難場所時 必須以容易開放供大眾使用的公共空間為首要考量 故學校 是最適合的場所 前測 應試者 任教學校 擔任職務 簽到編號 請學員6 17日10點前填答完畢交承辦人 得分 X X 3 4 3 2 2 X 2 3 4 4 1 X X X 1 2 3 4 1 X X X B X X X X X X X X 災災後後心心理理輔輔導導 王王明明智智諮諮商商師師 1 災後不停地作惡夢 不由自主地反覆想起災情 這是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症狀 2 當災後失去親人的受害者陷入哀傷時 我們最好的安慰方法就是請他們別多想 3 喪偶者可以走出哀痛 重新接納新的感情 這代表他不夠愛逝去的配偶 4 親人的死亡也會激起我們對自身死亡的焦慮 但小孩來說談論死亡還太早 我們輕輕帶 過 5 電影 狗臉的歲月 中 英瑪一連串在夏屋中的獨白 反映 他正在思考自身所經歷的 創傷事件 6 當我們面對孩子因為創傷所產生的症狀以及焦慮悲傷的情緒時 護持 holding 是一個 很基本而重要的輔導技巧 7 公開的追悼會 會激起太多難以承受的感受 所以最好避免在校園內舉辦 8 繪畫以及遊戲是孩子最好的表達性媒材 9 長期受虐的小孩所累積的無助感對心理健康是很大的扭曲及傷害 10 本著善惡及好惡分明的眼光看待世界是有助於心理健康的思考方式 災災害害防防救救科科技技之之運運用用 之之題題目目 1 台灣是屬於天然災害發生頻繁之區域 全國國土受到兩災災害侵襲之區域達到73以上 2 天然災害各種衝擊性彼此間具有關聯性 因此流域治理應從整體性進 3 工程保護程度有一定之限度 需靠非工程措施才能降低災害損失 4 建置良好之監測系統 有助於災害預警之研判 5 最有效的防災措施是 避災 這需要透過教育宣導方式讓全民 解 6 預警技術的運用 讓國內應變作業的思惟 由過去被動搶救災方式 提升為主動預警方 式 讓災害損失減少許多 7 運用災害防救科技 已使各層級減災規劃更具體 讓減災執 成效大幅提升 8 遙測技術可協助災害規模之研判 9 地震發生以目前之科技能力是無法預測的 10 利用 P波 與 S波 的時間差 幾秒到幾十秒之間 來自救與減災 稱之為 緊急 地震速報 防防災災計計畫畫規規劃劃 蘇蘇光光偉偉教教授授 1 台灣有73 的人口同時受到3種天然災害之威脅 2 校園災害防救計畫書應考量法規要求及審視校內風險較高之區域 3 不論教職員人數多寡 學校緊急應變編組組別及組數皆相同 4 防災計畫之編修應遵照P 計畫 D 執 C 稽核 A 改善 之流程來進 5 應變分組人員之任務職掌宜隨災害類型之不同而加以調整 6 防災計畫之內容應依照減災 整備 應變 復原等四個階段來考量學校所需執 之事項 7 蒐集統計學校歷年災害資料 將有助於進 校園災害潛勢分析與風險評估 8 人員教育訓練及應變器材之設置是屬於減災階段之工作項目之一 9 未確認管線安全無虞之前 不可隨意恢復校園水 電之供應 10 災害發生後 學校應針對受災師生安排適當之心靈輔導 使其能有穩定之情緒恢復上 課 防防災災演演練練規規劃劃 蘇蘇光光偉偉教教授授 1 校園防災演練每一年只要作一次消防演練即可 前測 應試者 任教學校 擔任職務 簽到編號 請學員6 17日10點前填答完畢交承辦人 得分 2 校園防災演練之災害情境應以校內風險較高者為主 3 不論學校緊急應變編組如何分配 應變小組成員皆應向指揮官 校長 回報任務執 情 形 4 防災演練之安排應以校內自救為主 外來救助為輔 5 防災演練之後 考量演習人員之辛勞 演練檢討會可以不必召開 6 所有應變小組之成員應造冊 提供緊急聯絡電話 並應註明其職務代理人 7 正式演練前 應與警消單位先 協調支援事項 並安排預演 8 為求動作逼真 參與演習之師生不需要事先知悉演習之內容或情節 9 進 滅火示範演練時 應考量當天之風向 以免觀摩之師生受到傷害 10 師生從建築物疏散之後 應於集結處清點人數 若無誤即可放學 防防災災地地圖圖製製作作 蘇蘇光光偉偉教教授授 1 疏散路線之規劃 不宜讓師生再度穿越或緊鄰建築物 2 校園內之高風險區域可以特定標示供學生辨識 3 校園逃生路線圖應隨發生之災害類型而有所差異 4 供作疏散後之師生收容場所應考量建築物之安全性與進出之方便性 5 低年級班級之教室宜安排於高樓層 以避免建築物倒塌時壓傷學生 6 防災地圖上宜標示救災應變器材所放置之位置 7 規劃之疏散路線不可交織 並應考量所能容納之人數 8 學校應於校園入口處張貼一張防災地圖即可 不需於其他樓層張貼 9 未確認疏散路線安全無虞之前 不應招呼學生立即疏散 10 急救站之設立地點 不需考量救護車輛進出之方便性 只要能讓傷患收容具有隱密性 即可 校校園園防防災災地地圖圖製製作作 謝謝弘弘哲哲教教授授 1 防災地圖製作為提供災害應變時之資訊 2 Google Earth軟體提供衛星地圖資料 3 校園防災地圖僅需列出天然災害資訊 4 網路上可查詢台灣活斷層資訊 5 校園防災地圖製作只有專業人士方可製作 6 校園防災地圖無法提供下列何者資訊 1 防災避難設備位置 2 防災避難路線 3 交通 車路線 4 潛勢災害位置地點 7 防災地圖繪製 下列何者資料 需要 1 基本地圖 2 災害潛勢圖資 3 疏散避難圖 資 4 公車站圖資 8 土石流資訊可由政府那個單位網站取得 1 水利署 2 營建署 3 水保局 4 教育部 9 基本地圖可由下列網站提供 1 PC Home 2 Google Map 3 中央氣象局 4 教育部 10 淹水潛勢地圖可以提供那些資訊 1 抽水機位置 2 淹水深度與位置 3 堤防位 置 4 河川水深 災災害害防防救救教教育育實實施施與與師師資資培培訓訓問問題題 李李文文正正博博士士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國際減災戰略秘書處於西元2006年6月15日共同發起名為 防災從 學校開始 的全球防災教育活動 以促進世界各國推廣學校的防災教育 臺灣同時暴露於三項以上天然災害之土地面積為與面臨災害威脅之人口均為73 高居 世界第一 由知識的學習成為生活的態度與實踐 由學校擴及家庭 社區以至於社會 乃為防災 教育長期推動的目標 4 防災素養內涵包含 防災認知 防災教育與防災態度 5 目前國內推動的防災教育種子師資區分為在校級 縣市級及中央級三級 6 防災素養內涵不包含 1 防災認知 2 防災教育 3 防災技能 4 防災態度 7 民國92 99年間國內防災科技教育推動主要由教育部下那個單位負責 1 國教司 2 中 教司 3 顧問室 4 高教司 8 民國100年起國內防災科技教育推動將由教育部下那個單位負責 1 國教司 2 軍訓處 3 顧 問室 4 環保小組 9 目前國內防災科技教育推動不易的原因包括 1 防災教育內容並未納入課程綱要 亦 非教育部六大議題之一 2 高中職以下學校 並無專責人員負責災害防救相關推動 3 業務分散 在各相關司處 推動需要有強勢整合力量及適切可 機制 4 以上皆是 10 臺灣同時暴露於兩項以上天然災害之土地面積與面臨災害威脅之人口均為 1 90 2 80 3 70 4 60 災災害害防防救救體體系系及及法法令令介介紹紹 李李文文正正博博士士 1 災害防救法 是民國89年7月19日公布全文 共八章50條 2 風災及震災之中央業務主管機關是內政部 3 災害防救基本計畫是指由中央災害防救會報核定之地方性災害防救計畫 4 震災中央災害應變中心開設時機為 氣象局發布之地震強度達五級以上者 或估計有十 五人以上傷亡 失蹤 且災情嚴重 亟待救助 5 目前災情查報之通報複式佈建措施 包括消防 警政及民政三種 6 災害防救法 之中央主管機關是 1 內政部 2 經濟部 3 農委會 4 環保署 7 水災之中央業務主管機關是 1 內政部 2 經濟部 3 農委會 4 環保署 8 風災中央災害應變中心一級開設是指中央氣象局發布海上陸上颱風警報後 預測颱風暴 風圈將於幾小時後接觸陸地者 1 十八 2 十二 3 六 4 三 9 中央災害應變中心之南部備援中心 位於 1 台南市 2 高雄市 3 高雄縣 4 屏東縣 10 當風災 水災及土石流等互有因果關係之災害伴隨發生時 原則上由 政院院長指定 那個部會首長擔任指揮官 1 內政部 2 經濟部 3 農委會 4 環保署 防防災災教教育育如如何何融融入入課課程程 林林素素華華教教授授 1 防災教育之學習應為國民教育次要的基本課程 2 落實推動災害防救工作 可使人民因天然災害死亡的機率可減低40倍 3 防災教育學習應該重視培養國民的救災 及素養 4 防災教育的對象除 中小學學生之外 教師與學校 政人員亦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5 防災從學校開始 的全球防災教育活動 突顯出保護我們的兒童安全的必要性及讓兒 童直接參與我們增強防災意識的工作的必要性 6 能時時刻刻持有 少一分防備多一分災害 的警覺性 7 防災教育的目標可以明確指出防災的知識 態度與技能對應之目標 8 下列哪項為威脅台灣地區最嚴重的自然災害 a 土石流 b 颱風 c 落石 9 聯合國大會指定每年10月第二個星期三定為 a 世界地球日 b 世界熄燈日 c 減 少自然災害國際日 10 下列哪向非非防災教育白皮書的基本理念 a 深植 治療重於預防 之觀念 b 防 災教育導向永續發展 c 邁向 零災害 的願景 災災害害防防治治措措施施 何何興興亞亞教教授授 1 人類持續大量排放溫室氣體 全球暖化趨勢已無法避免 將導致極端氣候及海水位上升 必須做好防災準備 2 台灣是寶島 發生天然災害的機率很低 3 台灣降雨多 水資源豐沛 不容易發生缺水現象 4 大自然的力量十分可怕 人力無法與之對抗 面對天然災害 只好認命與接受 5 防救災是政府無可推卸的工作 人民應要求政府擔負起所有的責任 6 做好防災工作的關鍵在於掌握致災因子 擬訂有效的消減對策 長期投入 7 土地利用規劃管理是重要的減災措施 8 只要做好救災應變工作 就可避免災害所造成的損失 9 生活環境的安全與否 端賴工程防護設施是否堅固有效 10 規劃災害避難場所時 必須以容易開放供大眾使用的公共空間為首要考量 故學校是 最適合的場所 後測 應試者 任教學校 擔任職務 每題10分 請於6 17 上午10點前繳回承辦人 得分 X X 3 4 3 2 2 X 2 3 4 4 1 X X X 1 2 3 4 1 X X X B X X X X X X X X 災災後後心心理理輔輔導導 王王明明智智諮諮商商師師 1 災後不停地作惡夢 不由自主地反覆想起災情 這是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症狀 2 當災後失去親人的受害者陷入哀傷時 我們最好的安慰方法就是請他們別多想 3 喪偶者可以走出哀痛 重新接納新的感情 這代表他不夠愛逝去的配偶 4 親人的死亡也會激起我們對自身死亡的焦慮 但小孩來說談論死亡還太早 我們輕 輕帶過 5 電影 狗臉的歲月 中 英瑪一連串在夏屋中的獨白 反映 他正在思考自身所經 歷的創傷事件 6 當我們面對孩子因為創傷所產生的症狀以及焦慮悲傷的情緒時 護持 holding 是一 個很基本而重要的輔導技巧 7 公開的追悼會 會激起太多難以承受的感受 所以最好避免在校園內舉辦 8 繪畫以及遊戲是孩子最好的表達性媒材 9 長期受虐的小孩所累積的無助感對心理健康是很大的扭曲及傷害 10 本著善惡及好惡分明的眼光看待世界是有助於心理健康的思考方式 災災害害防防救救科科技技之之運運用用 之之題題目目 1 台灣是屬於天然災害發生頻繁之區域 全國國土受到兩災災害侵襲之區域達到73以 上 2 天然災害各種衝擊性彼此間具有關聯性 因此流域治理應從整體性進 3 工程保護程度有一定之限度 需靠非工程措施才能降低災害損失 4 建置良好之監測系統 有助於災害預警之研判 5 最有效的防災措施是 避災 這需要透過教育宣導方式讓全民 解 6 預警技術的運用 讓國內應變作業的思惟 由過去被動搶救災方式 提升為主動預 警方式 讓災害損失減少許多 7 運用災害防救科技 已使各層級減災規劃更具體 讓減災執 成效大幅提升 8 遙測技術可協助災害規模之研判 9 地震發生以目前之科技能力是無法預測的 10 利用 P波 與 S波 的時間差 幾秒到幾十秒之間 來自救與減災 稱之為 緊急地震速報 防防災災計計畫畫規規劃劃 蘇蘇光光偉偉教教授授 1 台灣有73 的人口同時受到3種天然災害之威脅 2 校園災害防救計畫書應考量法規要求及審視校內風險較高之區域 3 不論教職員人數多寡 學校緊急應變編組組別及組數皆相同 4 防災計畫之編修應遵照P 計畫 D 執 C 稽核 A 改善 之流程來進 5 應變分組人員之任務職掌宜隨災害類型之不同而加以調整 6 防災計畫之內容應依照減災 整備 應變 復原等四個階段來考量學校所需執 之 事項 7 蒐集統計學校歷年災害資料 將有助於進 校園災害潛勢分析與風險評估 8 人員教育訓練及應變器材之設置是屬於減災階段之工作項目之一 9 未確認管線安全無虞之前 不可隨意恢復校園水 電之供應 10 災害發生後 學校應針對受災師生安排適當之心靈輔導 使其能有穩定之情緒恢復 上課 防防災災演演練練規規劃劃 蘇蘇光光偉偉教教授授 後測 應試者 任教學校 擔任職務 每題10分 請於6 17 上午10點前繳回承辦人 得分 1 校園防災演練每一年只要作一次消防演練即可 2 校園防災演練之災害情境應以校內風險較高者為主 3 不論學校緊急應變編組如何分配 應變小組成員皆應向指揮官 校長 回報任務執 情形 4 防災演練之安排應以校內自救為主 外來救助為輔 5 防災演練之後 考量演習人員之辛勞 演練檢討會可以不必召開 6 所有應變小組之成員應造冊 提供緊急聯絡電話 並應註明其職務代理人 7 正式演練前 應與警消單位先 協調支援事項 並安排預演 8 為求動作逼真 參與演習之師生不需要事先知悉演習之內容或情節 9 進 滅火示範演練時 應考量當天之風向 以免觀摩之師生受到傷害 10 師生從建築物疏散之後 應於集結處清點人數 若無誤即可放學 防防災災地地圖圖製製作作 蘇蘇光光偉偉教教授授 1 疏散路線之規劃 不宜讓師生再度穿越或緊鄰建築物 2 校園內之高風險區域可以特定標示供學生辨識 3 校園逃生路線圖應隨發生之災害類型而有所差異 4 供作疏散後之師生收容場所應考量建築物之安全性與進出之方便性 5 低年級班級之教室宜安排於高樓層 以避免建築物倒塌時壓傷學生 6 防災地圖上宜標示救災應變器材所放置之位置 7 規劃之疏散路線不可交織 並應考量所能容納之人數 8 學校應於校園入口處張貼一張防災地圖即可 不需於其他樓層張貼 9 未確認疏散路線安全無虞之前 不應招呼學生立即疏散 10 急救站之設立地點 不需考量救護車輛進出之方便性 只要能讓傷患收容具有隱密 性即可 校校園園防防災災地地圖圖製製作作 謝謝弘弘哲哲教教授授 1 防災地圖製作為提供災害應變時之資訊 2 Google Earth軟體提供衛星地圖資料 3 校園防災地圖僅需列出天然災害資訊 4 網路上可查詢台灣活斷層資訊 5 校園防災地圖製作只有專業人士方可製作 6 校園防災地圖無法提供下列何者資訊 1 防災避難設備位置 2 防災避難路線 3 交通車路線 4 潛勢災害位置地點 7 防災地圖繪製 下列何者資料 需要 1 基本地圖 2 災害潛勢圖資 3 疏散避難 圖資 4 公車站圖資 8 土石流資訊可由政府那個單位網站取得 1 水利署 2 營建署 3 水保局 4 教育部 9 基本地圖可由下列網站提供 1 PC Home 2 Google Map 3 中央氣象局 4 教 育部 10 淹水潛勢地圖可以提供那些資訊 1 抽水機位置 2 淹水深度與位置 3 堤 防位置 4 河川水深 災災害害防防救救教教育育實實施施與與師師資資培培訓訓問問題題 李李文文正正博博士士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國際減災戰略秘書處於西元2006年6月15日共同發起名為 防 災從學校開始 的全球防災教育活動 以促進世界各國推廣學校的防災教育 臺灣同時暴露於三項以上天然災害之土地面積為與面臨災害威脅之人口均為73 高居世界第一 由知識的學習成為生活的態度與實踐 由學校擴及家庭 社區以至於社會 乃為防 災教育長期推動的目標 4 防災素養內涵包含 防災認知 防災教育與防災態度 5 目前國內推動的防災教育種子師資區分為在校級 縣市級及中央級三級 6 防災素養內涵不包含 1 防災認知 2 防災教育 3 防災技能 4 防災態度 7 民國92 99年間國內防災科技教育推動主要由教育部下那個單位負責 1 國教司 2 中 教司 3 顧問室 4 高教司 8 民國100年起國內防災科技教育推動將由教育部下那個單位負責 1 國教司 2 軍訓 處 3 顧問室 4 環保小組 9 目前國內防災科技教育推動不易的原因包括 1 防災教育內容並未納入課程綱要 亦非教育部六大議題之一 2 高中職以下學校 並無專責人員負責災害防救相關推動 3 業務 分散在各相關司處 推動需要有強勢整合力量及適切可 機制 4 以上皆是 10 臺灣同時暴露於兩項以上天然災害之土地面積與面臨災害威脅之人口均為 1 90 2 80 3 70 4 60 災災害害防防救救體體系系及及法法令令介介紹紹 李李文文正正博博士士 1 災害防救法 是民國89年7月19日公布全文 共八章50條 2 風災及震災之中央業務主管機關是內政部 3 災害防救基本計畫是指由中央災害防救會報核定之地方性災害防救計畫 4 震災中央災害應變中心開設時機為 氣象局發布之地震強度達五級以上者 或估計 有十五人以上傷亡 失蹤 且災情嚴重 亟待救助 5 目前災情查報之通報複式佈建措施 包括消防 警政及民政三種 6 災害防救法 之中央主管機關是 1 內政部 2 經濟部 3 農委會 4 環保署 7 水災之中央業務主管機關是 1 內政部 2 經濟部 3 農委會 4 環保署 8 風災中央災害應變中心一級開設是指中央氣象局發布海上陸上颱風警報後 預測颱 風暴風圈將於幾小時後接觸陸地者 1 十八 2 十二 3 六 4 三 9 中央災害應變中心之南部備援中心 位於 1 台南市 2 高雄市 3 高雄縣 4 屏東縣 10 當風災 水災及土石流等互有因果關係之災害伴隨發生時 原則上由 政院院長指 定那個部會首長擔任指揮官 1 內政部 2 經濟部 3 農委會 4 環保署 防防災災教教育育如如何何融融入入課課程程 林林素素華華教教授授 1 防災教育之學習應為國民教育次要的基本課程 2 落實推動災害防救工作 可使人民因天然災害死亡的機率可減低40倍 3 防災教育學習應該重視培養國民的救災 及素養 4 防災教育的對象除 中小學學生之外 教師與學校 政人員亦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5 防災從學校開始 的全球防災教育活動 突顯出保護我們的兒童安全的必要性及 讓兒童直接參與我們增強防災意識的工作的必要性 6 能時時刻刻持有 少一分防備多一分災害 的警覺性 7 防災教育的目標可以明確指出防災的知識 態度與技能對應之目標 8 下列哪項為威脅台灣地區最嚴重的自然災害 a 土石流 b 颱風 c 落石 9 聯合國大會指定每年10月第二個星期三定為 a 世界地球日 b 世界熄燈日 c 減少自然災害國際日 10 下列哪向非非防災教育白皮書的基本理念 a 深植 治療重於預防 之觀念 b 防災教育導向永續發展 c 邁向 零災害 的願景 災災害害防防治治措措施施 何何興興亞亞教教授授 1 人類持續大量排放溫室氣體 全球暖化趨勢已無法避免 將導致極端氣候及海水位 上升 必須做好防災準備 2 台灣是寶島 發生天然災害的機率很低 3 台灣降雨多 水資源豐沛 不容易發生缺水現象 4 大自然的力量十分可怕 人力無法與之對抗 面對天然災害 只好認命與接受 5 防救災是政府無可推卸的工作 人民應要求政府擔負起所有的責任 6 做好防災工作的關鍵在於掌握致災因子 擬訂有效的消減對策 長期投入 7 土地利用規劃管理是重要的減災措施 8 只要做好救災應變工作 就可避免災害所造成的損失 9 生活環境的安全與否 端賴工程防護設施是否堅固有效 10 規劃災害避難場所時 必須以容易開放供大眾使用的公共空間為首要考量 故學校 是最適合的場所 後後測測 應試者 任教學校 擔任職務 簽到編號 請學員6 18日研習結束填答完畢交承辦人 得分 災災後後心心理理輔輔導導 王王明明智智諮諮商商師師 1 災後不停地作惡夢 不由自主地反覆想起災情 這是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症狀 2 當災後失去親人的受害者陷入哀傷時 我們最好的安慰方法就是請他們別多想 3 喪偶者可以走出哀痛 重新接納新的感情 這代表他不夠愛逝去的配偶 4 親人的死亡也會激起我們對自身死亡的焦慮 但小孩來說談論死亡還太早 我們輕輕帶過 5 電影 狗臉的歲月 中 英瑪一連串在夏屋中的獨白 反映 他正在思考自身所經歷的創傷 事件 6 當我們面對孩子因為創傷所產生的症狀以及焦慮悲傷的情緒時 護持 holding 是一個很基本 而重要的輔導技巧 7 公開的追悼會 會激起太多難以承受的感受 所以最好避免在校園內舉辦 8 繪畫以及遊戲是孩子最好的表達性媒材 9 長期受虐的小孩所累積的無助感對心理健康是很大的扭曲及傷害 10 本著善惡及好惡分明的眼光看待世界是有助於心理健康的思考方式 災災害害防防救救科科技技之之運運用用 謝謝龍龍生生博博士士 1 台灣是屬於天然災害發生頻繁之區域 全國國土受到兩災災害侵襲之區域達到73以上 2 天然災害各種衝擊性彼此間具有關聯性 因此流域治理應從整體性進 3 工程保護程度有一定之限度 需靠非工程措施才能降低災害損失 4 建置良好之監測系統 有助於災害預警之研判 5 最有效的防災措施是 避災 這需要透過教育宣導方式讓全民 解 6 預警技術的運用 讓國內應變作業的思惟 由過去被動搶救災方式 提升為主動預警方式 讓災害損失減少許多 7 運用災害防救科技 已使各層級減災規劃更具體 讓減災執 成效大幅提升 8 遙測技術可協助災害規模之研判 9 地震發生以目前之科技能力是無法預測的 10 利用 P波 與 S波 的時間差 幾秒到幾十秒之間 來自救與減災 稱之為 緊急地震 速報 防防災災計計畫畫規規劃劃 蘇蘇光光偉偉教教授授 1 台灣有73 的人口同時受到3種天然災害之威脅 2 校園災害防救計畫書應考量法規要求及審視校內風險較高之區域 3 不論教職員人數多寡 學校緊急應變編組組別及組數皆相同 4 防災計畫之編修應遵照P 計畫 D 執 C 稽核 A 改善 之流程來進 5 應變分組人員之任務職掌宜隨災害類型之不同而加以調整 6 防災計畫之內容應依照減災 整備 應變 復原等四個階段來考量學校所需執 之事項 7 蒐集統計學校歷年災害資料 將有助於進 校園災害潛勢分析與風險評估 8 人員教育訓練及應變器材之設置是屬於減災階段之工作項目之一 9 未確認管線安全無虞之前 不可隨意恢復校園水 電之供應 10 災害發生後 學校應針對受災師生安排適當之心靈輔導 使其能有穩定之情緒恢復上課 防防災災演演練練規規劃劃 蘇蘇光光偉偉教教授授 1 校園防災演練每一年只要作一次消防演練即可 2 校園防災演練之災害情境應以校內風險較高者為主 3 不論學校緊急應變編組如何分配 應變小組成員皆應向指揮官 校長 回報任務執 情形 4 防災演練之安排應以校內自救為主 外來救助為輔 5 防災演練之後 考量演習人員之辛勞 演練檢討會可以不必召開 6 所有應變小組之成員應造冊 提供緊急聯絡電話 並應註明其職務代理人 7 正式演練前 應與警消單位先 協調支援事項 並安排預演 8 為求動作逼真 參與演習之師生不需要事先知悉演習之內容或情節 9 進 滅火示範演練時 應考量當天之風向 以免觀摩之師生受到傷害 10 師生從建築物疏散之後 應於集結處清點人數 若無誤即可放學 防防災災地地圖圖製製作作 蘇蘇光光偉偉教教授授 1 疏散路線之規劃 不宜讓師生再度穿越或緊鄰建築物 2 校園內之高風險區域可以特定標示供學生辨識 3 校園逃生路線圖應隨發生之災害類型而有所差異 4 供作疏散後之師生收容場所應考量建築物之安全性與進出之方便性 5 低年級班級之教室宜安排於高樓層 以避免建築物倒塌時壓傷學生 6 防災地圖上宜標示救災應變器材所放置之位置 7 規劃之疏散路線不可交織 並應考量所能容納之人數 8 學校應於校園入口處張貼一張防災地圖即可 不需於其他樓層張貼 9 未確認疏散路線安全無虞之前 不應招呼學生立即疏散 10 急救站之設立地點 不需考量救護車輛進出之方便性 只要能讓傷患收容具有隱密性即可 校校園園防防災災地地圖圖製製作作 謝謝弘弘哲哲教教授授 1 防災地圖製作為提供災害應變時之資訊 2 Google Earth軟體提供衛星地圖資料 3 校園防災地圖僅需列出天然災害資訊 4 網路上可查詢台灣活斷層資訊 5 校園防災地圖製作只有專業人士方可製作 6 校園防災地圖無法提供下列何者資訊 1 防災避難設備位置 2 防災避難路線 3 交通車路 線 4 潛勢災害位置地點 7 防災地圖繪製 下列何者資料 需要 1 基本地圖 2 災害潛勢圖資 3 疏散避難圖資 4 公車站圖資 8 土石流資訊可由政府那個單位網站取得 1 水利署 2 營建署 3 水保局 4 教育部 9 基本地圖可由下列網站提供 1 PC Home 2 Google Map 3 中央氣象局 4 教育部 10 淹水潛勢地圖可以提供那些資訊 1 抽水機位置 2 淹水深度與位置 3 堤防位置 4 河川水深 災災害害防防救救教教育育實實施施與與師師資資培培訓訓問問題題 李李文文正正博博士士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國際減災戰略秘書處於西元2006年6月15日共同發起名為 防災從學校 開始 的全球防災教育活動 以促進世界各國推廣學校的防災教育 臺灣同時暴露於三項以上天然災害之土地面積為與面臨災害威脅之人口均為73 高居世界 第一 由知識的學習成為生活的態度與實踐 由學校擴及家庭 社區以至於社會 乃為防災教育長 期推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基坑监测题库及答案
- ESD患者护理抢救车分布及常见药理作用试题(附答案)
- 2025年护理三基考试题库附答案
- 工厂钢结构喷涂知识培训课件
- 数据结构最短路径课件
- 单词动画讲解课件
- 工厂自动化设备知识培训课件
- 自动扶梯改造施工方案
- 全校德育活动方案策划
- 办公楼综合布线施工方案
- 2025年药品知识科普试题(附答案)
- 2025《煤矿安全规程》新旧对照专题培训
- 甲乳外科护士进修汇报
- 2025年摄影测量竞赛题库及答案
- 中国现代国防教学课件
- 食堂工人培训课件
-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说课标说教材
- 【艾瑞咨询】2024年中国健康管理行业研究报告494mb
- 《文殊真实名经》
- 二年级上册口算表内乘法练习50道x20份
- 调试作业安全技术交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