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吹填工程施工方案XX经理部2011年12月63 吹填施工组织设计目 录第一章 工程概况11.1 编制依据11.2 工程概况21.3 自然条件51.4 施工工况141.5 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141.6 临时设施的布置14第二章 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162.1 工程重难点及对策162.2 主要施工机械设备投入计划和施工能力测算182.3 施工总体安排212.4 施工总体布置212.5 施工方法252.6 施工测量34第三章 施工进度计划和保证措施373.1 施工进度计划373.2 施工进度保证措施37第四章 施工组织管理414.1 工程管理414.2 工程管理组织体系414.3 劳动力投入计划和保证措施43第五章 工程质量管理及保证措施455.1 施工质量控制依据455.2 质量目标455.3 质量保证体系455.4 质量控制点455.5 施工质量控制方法465.6 质量控制措施46第六章 安全、环保及文明施工措施536.1 安全施工措施536.2 环保措施596.3 文明施工措施59第一章 工程概况1.1 编制依据1、施工合同2、设计文件3、疏浚工程技术规范(JTJ319-99);4、水运工程质量检验标准(JTS257-2008);5、水运工程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JTJ T239-2005);6、疏浚岩土分类标准(1997)(JTJ/T320-96);7、疏浚工程土石方计量标准(JTJ/T321-96);8、水运工程测量规范(JTJ203-2001);9、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 50326-2006);10、现场踏勘资料;11、山东龙信达监理咨询有限公司:设计交底会会议纪要;12、国家和地方政府颁布的有关技术法规和经业主及质检部门确认的施工企业标准、规范和规定;1.2 工程概况1.2.1 工程名称1.2.2 工程地理位置1.3.3 工程规模本工程拟吹填形成4.0km陆域。设计吹填高程+2.0m(珠江基准面,下同),吹填料取自新津片区南堤外侧海域砂料场。原新津河改道,经新津片区东侧入海,河道轴线与治导线中心线重合,改道疏浚工程自新津河金叶岛下游200m处开始,向外延伸与外海-4.0m等深线连接,设计疏浚段全长2156.7m。1.2.4 施工范围和工程量1.2.4.1 疏浚工程范围和工程量本工程疏浚范围为新开新津河,详细范围见图1-2A。设计主河道底高程为-4.0m,底宽160m,0m高程面宽240m,边坡1:10,两侧超宽3.0m,超深0.3m。疏浚工程量125万m3。1.2.4.2 吹填工程范围和工程量本工程吹填范围为新津片区回填区1(业主拟纳入新津片区一起吹填,吹填量以工前测量为准)、回填区2、回填区3、回填区4,回填总面积398.20万m2,(详细范围见图1-2)。吹填高程+2.0+2.8m(已包括设计吹填预留超高),平整度要求-0.2+0.3m,吹填平均高程0.15m,根据原始滩面设计预留超高为00.8m(详见表1-2)。吹填容积总量为1596.28万m3,各回填区工程量明细见表1-1;考虑吹填施工中的流失量和固结,总吹填工程量约1758.73万m3,各分区工程量明细见表1-1。实际吹填工程量以施工前原始滩面高程测图计算为准。回填区工程量明细表 表1-1回填区回填区1回填区2回填区3回填区4合计面积(万m2)95.08(拟回填)107.74152.1043.28398.20回填土方(万m)-649.26655.69291.331596.28吹填标高(m)-+2.0+2.55+2.0+2.60+2.0+2.80-设计吹填预留超高表 表1-2原始滩面高程(m)吹填预留超高(m)+2.0000.1-1.00.4-2.00.5-3.00.55-4.00.6-5.00.81.2.4.3 隔堤工程范围和工程量本工程隔堤项目:隔堤1(是否取消视回填区1的吹填标高而定)、隔堤4;结构均为袋装砂棱体。隔堤1:全长为2568m,堤顶设计标高为+3.0m,堤顶宽度为3.0m,总填筑方量约为151934m3。隔堤4:全长为5800m,堤顶设计标高为+1.0m,堤顶宽度为3.0m,总填筑方量约为328294m。隔堤断面见图1-1。吹填区与隔堤平面位置见图1-2。1.2.5 取砂区位置吹填取砂区位于新津片区南堤外侧海域砂料场,距离南堤1700 3000m。隔堤取砂区位于新津片区南堤前沿砂料场,距离南堤3001700m。回填区1取砂区位于新津片区拦砂堤内侧砂料场,东距拦砂堤300,北距海湾大桥1000m,西邻汕头港主航道。各取砂区平面位置见图1-2A、图1-2B。图1-1 隔堤断面图1.2.6 施工工期本工程合同要求2013年4月17日竣工,根据施工总进度计划安排,现调整为2013年9月底竣工,节点工期要求:1、2012年4月30日前完成新开新津河疏浚。其中L0+000L1+100由联营体牵头人三航负责疏浚。2、2012年9月30日前完成隔堤4。3、2013年9月15日前完成回填区2、回填区3、回填区4。4、回填区1工期要求待定。5、2013年9月30日前完成竣工验收。1.2.7 工程质量本工程施工质量:符合交通部水运工程质量检验(JTS257-2008)合格标准。1.3 自然条件1.3.1 气象本区域属亚热带气候,受海洋性东南亚季风影响很大,且处于低纬度地区,太阳辐射强,日照天数多,平均气温高,夏季盛吹东南风,冬季为北风和偏北风。四季主要特点:春季阴雨天气较多,夏季高温湿热水汽含量大,常带来大雨、暴雨,秋季常有雷雨、台风雨,冬季寒冷,雨量稀少,霜冻期很短。1.3.1.1 气温多年平均气温: 21.5C;最高月平均气温:28.3C(7月);最低月平均气温:13.8C(1月);极端最高气温: 38.6C(1982年7月28日);极端最低气温: 0.3C(1991年12月29日)。1.3.1.2 降水量多年平均降水量:1630mm;最大年降水量: 2420mm(1983年);最小年降水量: 924mm(1956年);降水量比值: 2.62;降水集中月份: 4月9月(汛期);汛期降水量: 占全年水量的80;汛期降水其中月份:5月8月;枯水期(10月翌年3月)降水量:占全年总量20。1.3.1.3 蒸发量汕头站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694.5mm(小型蒸发器),蒸发量的年际变化较小,但年内分配的差异较大,7月蒸发量最大,1月蒸发量最小。1.3.1.4 风速、风向多年平均风速:2.7ms;实测最大风速:53.0ms(2001年7月6日);10分钟平均最大风速:34.0m/s;该区域属季风气候区,常风向和强风向均为东北东方向,风向频率18,夏季多为偏南风。1.3.1.5 台风据汕头气象局资料统计,从1954年至1995年的42年中,对潮汕地区(粤东潮州、汕头、揭阳、汕尾)有影响的台风总个数为283个,平均每年有6.74个。每年的7月9月是台风的主要影响月份,平均每月有1.5个,三个月台风影响概率占全年的68。1.3.1.6 海面强风海面强风对水上作业的影响很大,汕头市位于广东省的东南沿海,又处于台湾海峡的喇叭口,所以附近海面强风的日数和强度都居全省之冠。每年9月翌年6月,海面上都可能有强风出现。图1-2A图1-2B 根据福建东山县气象台的测风资料,汕头海面6级以上强风的日数,平均每年约有140天左右(包括台风、热带低压和冷空气共同影响形成强风的日数)。从9月翌年6月,平均每月约有14天。集中出现于10月翌年3月,平均每月约达1620天,最多为11月,平均约19.2天。海面强风的年际变化较大,施工区海面强风最多的时段是1964年10月1965年1月,4个月的强风日数共95天,平均每月24天;其次是1967年11月1968年2月,4个月的强风日数达93天,平均每月23天。强风较少的时段是1982年10月12月,3个月只有25天,平均每月只有8天左右,见表1-3。 东山县气象台各月强风(最大风速11m/s)日数 表1-3月份91011121234569月翌年6月总天数2564955375355214974533002291393949平均天数9.117.719.219.118.617.816.210.78.25.0141.01.3.2 水文韩江三角洲水文控制站为潮安站,海区有两个潮位观测站,妈屿站及东溪口站。本工程采用妈屿站为潮位代表站。1.3.2.1 径流上游来水由潮安站进入韩江三角洲,经五大口门出海。根据潮安站1951年2003年实测资料:多年平均年径流量: 248亿m3;多年平均流量: 787m3/s;历年最大年平均流量: 1510m3/s(1983年);最小年均流量: 355m3/s(1963年);丰、枯比值: 4.3;丰水年径流量与正常年比值: 1.9;枯水年径流量与正常年比值: 0.5。径流的年内分配与流域内降雨的时空变化基本一致,分配极不均匀。潮安站4月9月径流量占年径流量的74.1,其中5月6月的径流量占年径流的31.2,历年最大月平均流量4070m3/s(1983年3月),最小月平均流量97.3m3/s(1955年3月)。1.3.2.2 潮汐潮汐性质和基准面关系韩江三角洲河口属弱潮河口,潮汐受东太平洋与南海潮波、海流及风吹流的共同影响,属不规则半日混合潮,一天内两次高潮和两次低潮均不相等,平均潮差1.02m,最大潮差2.95m。本工程采用高程基面为珠江高程,与各海平面的关系如下:潮位特征值:年最高高潮位 1.31m年最低低潮位 -1.64m年平均高潮位 0.36m年平均低潮位 -0.66m平均海平面 0.15m年平均潮差 1.02m年最大潮差 2.95m设计水位:设计高水位 1.85m设计低水位 -1.80m极端高水位 3.11m(东堤3.11m3.36m)极端低水位 -1.90m1.3.2.3 泥砂根据潮安站的多年观测资料分析,1955年1980年的多年平均含沙量为 0.30kg/m,年输沙量为723万t;1981年2003年潮安站的多年平均含沙量为0.23kg/m,年输沙量为622万t。根据2005年6月8日10日水文测验资料分析,工程区域涨、落潮含沙量平均0.013kg/m0.047kg/m,最大可达0.031kg/m0.117 kg/m。1.3.2.4 波浪韩江口外海域地处华南强浪区,波浪方向相对集中,常浪向为E向(浪频率37.14)、其次是SE向(浪频率为14.78)。E向浪和SE向浪的年平均波高分别为1.23m、0.92m,平均周期分别为6.24s、6.34s。本工程按100年一遇的标准计算堤前设计波浪要素,见表1-51-7。西堤堤前设计波浪要素 表1-5堤型破碎波高Hb(m)设计波浪要素H1%(m)H4%(m)H13%(m)平均波高H(m)周期T(s)波长L(m)B1/B2 4.7665.6405.2984.8943.989.793.21南堤堤前设计波浪要素 表1-6堤型破碎波高Hb(m)设计波浪要素H1%(m)H4%(m)H13%(m)平均波高H(m)周期T(s)波长L(m)C4.8666.7966.2455.6074.2771084.33东堤堤前设计波浪要素 表1-7堤型破碎波高Hb(m)设计波浪要素H1%(m)H4%(m)H13%(m)平均波高H(m)周期T(s)波长L(m)D4.2664.814.303.722.64970.72E3.133.133.133.13948.43F1.4331.220.9950.643.6420.131.3.3 地质1.3.3.1 新津片区南堤外侧海域砂料场第层淤泥:灰褐色,饱和,流塑,富含有机质,土质软弱,该层主要分布在海底上部,层厚0.00m3.85m,层底高程-4.50-11.95m。第层粉砂、中砂:灰黄色,由相应级配的砂粒组成,含少量云母碎片,其中的粉砂呈松散稍密状,分布较少,该层厚度0.508.70m,层底高程-6.20-19.05m。第层淤泥、淤泥质粘土、淤泥质粉细砂(含粘土、粗砂夹层)。本层未全揭穿,揭露层厚5.15m18.60m,揭露层底高程-22.00m-29.75m。第层粘土:灰黄色、青灰色,湿,可塑,分布较少,揭露层厚0.00m6.00m,已揭露层底高程-26.60m-28.40m。第层中砂:浅灰色、灰黄色,饱和,中密,揭露层厚1.403.50m,揭露层底高程-25.50m-25.70m。1.3.3.2 新津片区南堤外侧海域砂料场砂源分析及评价第层淤泥,土质软弱,该层主要分布在海底上部,其中XSY1、XSY2号孔本层缺失,层厚0.00m3.85m,层底高程-4.50-11.95m,平均厚度约2.70米。第层粉砂(局部为中砂),含少量粉粘粒,松散稍密,结合前期资料分析,本砂料场大部分孔段见及本层(注:XSY5号孔本层为稍密中密状中砂),其中SY38、SY42、XSY3、XSY4、XSY6、XSY7、XSY8号孔本层缺失,本层透水性好,吹填后易固结,该层厚0.508.70m,平均厚度约2.50m,层底高程-6.20-19.05m。第层淤泥、淤泥质粘土、淤泥质粉细砂,局部夹粘土、砂性土透镜体。上述土层中,从吹填适宜性、上覆覆盖层厚度及开采可行性考虑,仅第层粉砂(局部为中砂)可以作为吹填料使用。1.3.4 自然条件分析根据施工区自然条件及现场踏勘资料,强风主要出现在10月翌年3月,平均每月约达1620天,最多为11月,平均约19.2天,对疏浚吹填施工影响很大,施工难度极大,基于安全考虑,期间暂停南堤外侧海域施工。每年4月9月除受台风影响外,施工条件是一年最适宜疏浚吹填施工的。1.4 施工工况根据施工区气象和水文条件,确定本工程绞吸挖泥船施工工况为为级。1.5 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图见图1-3。1.6 临时设施的布置1.6.1 交通陆上交通可利用新津片区附近已建道路及在建围堤堤顶道路。水上运输可利用新津河上临时码头作为水陆运输中转站。1.6.2 通讯本工程与外界可通过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和互联网进行联系,与作业船舶以及作业船舶之间的通讯联系采用移动电话和VHF高频电话实现话务通讯。第二章 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2.1 工程重难点及对策2.1.1 工程施工安全问题本工程地属亚热带气候,处于台湾海峡喇叭口,受海洋性东南亚季风影响很大,尤其夏季台风和冬季海面强风。台风影响每年67次,主要出现在5月9月。受此影响,每年挖泥船停工避风约25天。海面强风主要盛行于每年10月翌年4月(清明),每月约20天风力大于67级,浪高大于3.0m;在强风过后,涌浪仍会持续影响23天。为解决好安全生产问题,拟采取以下针对性措施:(1)绞吸船避风措施每艘绞吸船配备大马力拖轮和锚艇,使用快速接头与浮管相接;在收到台风预警后,确保绞吸船可以快速断掉浮管,进港避风。(2)海上管线避风措施受涌浪影响,端点站的八字锚缆很容易断裂。因此,加强海上钢缆检查,及时更换受损钢缆。施工时,浮管锚缆使用直径30mm的钢缆。台风和海面强风预警时,浮管锚缆换用4节直径30mm的锚链(每节25m);浮管拉直后抛一个5吨重的锚,留在原地避风。 (3)管理措施安全工作由项目经理作为第一责任人,由经验丰富的专职、兼职安全员组建安全部,设专人负责对天气、风浪预报的记录和通报。鉴于每年10月至次年4月强风浪影响天数超过20天,为保证安全生产,此期间暂停海上施工作业。2.1.2 同步施工的协调问题受本工程合理工期三年调整为二年以及前期工程开展受阻等因素影响,堤防工程与围内回填要同步施工。措施一:加强联合体内部沟通。1、在铺设吹填管线、选择水陆管架点、管线出口调整及场内在建道路使用等方面,联合体之间将加强协调和配合。2、根据吹填需要,调节泄水口水门箱闸板的高度,在保证吹填高程与平整度的同时,避免水位过高对堤防工程造成影响。措施二:加强现场快速决策机制。根据堤防工程的进度情况和气候条件,及时对施工方案和施工计划进行调整,以决定最佳吹填的路径、管口位置和绞吸挖泥船的数量。2.1.3 平整度和流失量控制问题吹填砂料场的勘察报告表明,吹填土含泥量达到50.5%。主要成分中的粘土颗粒和淤泥会造成以下不利影响:1、粘土颗粒极易造成排泥管堵塞,在出砂口附近形成鹅蛋形状粘土堆,不利于控制吹填高程。2、淤泥不容易沉淀,在吹填中后期流径有限时流失量极大。拟采取以下控制措施:1、一旦发现粘土颗粒堆积强度过大,高程超过设计要求后,挖机协助管线组更换绞吸船到支线施工。2、在吹填区泥面高程接近设计要求时,加强与船组沟通,统一调度,做好及时延伸管线。3、合理调整管线出口,延长吹填水流径,减少流失量。4、在泄水口安装钢制水门箱,利用闸板控制回填区水位,减少流失量。水门结构见图2-1。2.2 主要施工机械设备投入计划和施工能力测算2.2.1 主要施工机械设备投入计划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和工期要求,各分项工程主要施工设备投入计划如下:1、新津河疏浚拟投入1艘小型绞吸挖泥船施工;2、围内吹填拟投入3艘3500m/h绞吸挖泥船施工;3、隔堤施工拟投入1艘吸砂船、2艘运砂船与1艘平板船施工;4、回填区1拟投入绞吸船数量视具体情况而定。另外,配备3艘锚艇,配合绞吸挖泥船移船、移锚和浮管接拆;配备3艘大马力拖轮,台风与强风浪时,负责挖泥船的避风撤离。施工设备配备见表2-1。主要施工设备配置一览表 表2-1序号设备名称单位数量备注13500m3/h绞吸挖泥船艘3回填区1绞吸船数量待定2小型绞吸挖泥船艘13锚艇艘34交通船艘1载客10人5大马力拖轮艘36850mm岸管m60007850mm浮管m18008850mm沉管m90009700mm岸管m100010700mm浮管m160011850mm排水管座1212钢质水门箱根2413GPS定位仪套4挖泥船定位船载14测量仪器设备见测量方法15吸砂船艘116运砂船艘217平板船艘118泥泵套82.2.2 施工工效和能力测算1、疏浚吹填根据本工程疏浚吹填土质、绞吸船挖深、吹填排距及以往的施工经验,3500m3/h绞吸挖泥船和小型绞吸挖泥船挖泥效率分别取1850m3/h和700m3/h。考虑到台风影响,每月受自然影响取6天,避风期间安排检修,有效施工天为24天。考虑到有效施工作业天中补给、移船移锚、检机加油以及接、拆管线等因素,每天挖泥运转时间取18小时。绞吸挖泥船工效和施工能力测算结果见表2-2。 绞吸挖泥船工效和施工能力 表2-2序号规 格每月施工天数每天施工时间时间利用 率施 工效 率每 天 生产 能 力每 月 生产 能 力13500m3/h241860%1850 m3/3.33万m380万m32小型241860%700 m3/1.26万m330万m3根据表2-2,结合吹填次序和吹填工程量,测算可知:(1)回填区2安排1艘绞吸船9个月可以完成;(2)回填区3安排2艘绞吸挖泥船4.5个月可以完成;(3)回填区4安排1艘绞吸挖泥船4个月可以完成。2、隔堤4根据现场自然条件,每台泥浆泵充灌效率取30m3/h,按平均12小时计,每天每台泥浆泵至少可完成360m3。计划投入8台泥浆泵,施工强度最低可达2880m3/d。按照此施工强度完成隔堤4需要115天,考虑其他因素影响,每月施工25天,4.6个月可以完成隔堤施工。2.2.3 施工船舶进场计划施工船舶进场计划表见表2-6。 施工船舶进场计划表 表2-6序号内容规格设备进场时间备注11#绞吸船3500m3/h2012.6.1管线2012.5月份进场并组装完22#绞吸船3500m3/h2013.4.1管线2013.3月份进场并组装完33#绞吸船3500m3/h2013.4.1管线2013.3月份进场并组装完44#绞吸船小型2012.3.1管线2012.2月份进场并组装完5吸砂船-2012.3.16运砂船-2012.3.17平板船-2012.3.1配备发电机组、泥浆泵8回填区1绞吸船3500m3/h待定管线在船舶进点施工前1个月就绪2.3 施工总体安排(1)2012年3月1日2012年4月30日,安排新开新津河施工,挖深-4.0m,开挖工程量约50万m3,工期为2个月。(2)2012年3月1日2012年9月30日,在东侧抛石堤往南推进1km后,安排隔堤施工单位进点施工。全长5.8km,工程量33万m,鉴于隔堤施工要与堤防工程同步,实际安排工期7个月。(3)2012年6月1日2012年9月30日,F型堤防抛石堤合拢后,安排1艘3500m3/h绞吸挖泥船沿着新津河铺设管线,由北往南吹填回填区2回填区3,考虑到期间冬季暂停施工,实际安排工期15.5个月。(4)2012年10月2013年3月,冬季强风浪影响,暂停吹填施工。(5)2013年4月1日9月15日,堤防抛石堤全部合拢后,另外安排2艘3500m3/h绞吸挖泥船进点新津片区吹填,工期5.5个月:1艘绞吸船的管线从片区南堤北圆弧段上岸,由南往北吹填,依次为:回填区4回填区3:1艘绞吸船的管线从片区西堤上岸,由北往南吹填,依次为:回填区2回填区3。管线布置详见第一章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根据以上安排,可以完成吹填量1640万m,加上新津河疏浚土约125万m,合计吹填1765万m,能够满足回填要求。(6)回填区1拟在收到业主书面通知2个月后开始吹填,吹填高程、工程量、船舶数量及工期要求待定。施工总体流程见图2-2。2.4 施工总体布置2.4.1施工船舶布置1、新开新津河疏浚小型绞吸挖泥船沿新开新津河轴线艏北艉南布置,从浚前水深较深的河道南侧开始由南往北疏浚开挖。浚前测量和放样新开新津河疏浚F型堤防合拢隔堤填筑新津片区分区吹填竣工验收图2-2 施工总体流程图2、新津片区围内吹填3艘绞吸挖泥船分别布置在取砂区的东部、中部和西部,1艘艏西艉东施工,另外2艘艏东艉西施工。3、回填区1吹填绞吸船布置在取砂区的南部,沿着拦砂堤艏北艉南布置,由南往北施工。2.4.2吹填管线布置 1、新开新津河疏浚考虑到在新开新津河开通之前,原河道仍需泄洪和通航,疏浚土吹填至片区东堤与龙津闸围堰之间区域。小型绞吸挖泥船吹填排泥管线由浮管、岸管组成,绞吸挖泥船连接1600m浮管,从片区东堤上岸进入吹填区内。2、新津片区围内吹填为避免吹填管线对片区围堤施工的干扰,吹填管线分两次布置。吹填管线由浮管、沉管和岸管组成。吹填施工初期,1艘绞吸挖泥船连接600m浮管,沉管顺着新开新津河河道边线布设,在东堤龙津闸围堰南侧上岸,岸管沿着露水滩面铺设进入片区由北向南吹填。吹填施工中后期,3艘绞吸挖泥船的管线,分别从东堤、南堤、西堤上岸进入片区中部和南部吹填。3、回填区1吹填本工程项目经理部基地位于回填区1内,经水泥路通往市区道路。为了避免吹填水淹入道路和项目部,拟在道路与基地四周建围堰进行保护。绞吸船管线分2次布置:吹填初期,绞吸船的浮管在西堤上岸后连接岸管,沿着西堤内侧延伸,进入区内水泥路北侧的鱼塘吹填。吹填中后期,绞吸船的浮管在西堤上岸后同样连接岸管,沿着水泥路布设,由东往西吹填水泥路南侧鱼塘及海滩区域。回填区1管线具体布置见图2-2A2.4.3吹填泄水口布置前期采用南侧抛石堤龙口段排水,后期在南侧抛石堤S3+552.2S3+576.2处安装钢制水门箱排水。泄水口平面位置见图2-3。2.4.4管线基地布置在回填区2北侧临时设置2000m2管线存放基地,用于存放备用的排泥管、橡胶管、弯管等管线配件。2.4.5隔堤施工布置在南堤前沿砂料场安排1艘吸砂船,2艘运砂船负责装运砂源,1艘平板船负责定位袋体,8台泥泵负责充灌袋装砂棱体。图2-3 泄水口平面布置图2.5 施工方法2.5.1施工工艺1、新津河疏浚采用绞吸挖泥船挖、吹工艺,疏浚土吹填至围内回填区。2、围内吹填采用绞吸挖泥船挖、吹工艺,砂料场在南堤外侧1700m至3000m范围内。3、隔堤施工,采用吸运吹结合人工灌袋工艺,砂料场在南堤外侧300m至1700m范围内,通过运砂船运至充砂袋施工地,通过泥泵灌袋。4、回填区1采用绞吸挖泥船挖、吹工艺,砂料场在拦砂堤西侧300m至700m范围内。2.5.2疏浚施工方法(1)锚位布设小型绞吸挖泥船采用船艉钢桩,船艏绞刀桥架前端左右两侧各抛设一只横移锚,锚缆长度抛出分条挖槽外50m左右。(2)施工技术绞吸挖泥船根据新开新津河疏浚的平面尺度和泥层厚度,采用分段、分条、分层施工。分段长度为浮管一次铺设可移动的有效长度,一般为500m左右。分条方法,平行于河道轴线均分为三条开挖,宽度根据河道底宽和边坡为6070m。每条分层开挖,根据浚前开挖泥层厚度、设计底标高和挖泥船吃水,第一层挖深至-2.0m,利用高潮位开挖;第二层挖深至设计底标高-4.0m,利用低潮位时开挖。(3)施工方法施工时,绞吸挖泥船采用钢桩定位,钢桩位于分条挖槽中心线上,作为横移摆动中心,分别收放船艏绞刀架两侧横移锚缆,左右摆动挖泥,通过收紧艉横锚前移。疏浚土通过排泥管线输送至片区内中部吹填。随着绞吸挖泥船向前推进,及时移动浮管和水陆管架。(4)疏浚质量控制方法1)平面控制方法施工平面放样控制,绞吸挖泥船利用船载DGPS控制挖泥船位,并与装有疏浚辅助决策系统软件的计算机联合使用。根据计算机显示器显示的船位,确保位在所开挖的挖槽内。施工时严格按设计质量要求控制超宽,并做好施工平面定位记录。2)深度控制方法在施工区域设置潮位站,配备自动潮位遥报仪和水尺,并配备专人看守。遥报仪每10min验潮一次。挖泥船根据潮位变化,控制吸口下放的挖泥深度,提高挖槽平整度。在最下层挖泥时,要考虑到挖泥船吃水深度的变化,同时预留适当的备淤深度,确保疏浚挖深达到设计水深要求。施工时挖泥船严格按设计质量要求控制超深,并做好施工测深记录。3)边坡开挖控制方法施工中边坡开挖严格按设计边坡放坡,施工时按“上欠下超、超欠平衡”的方法控制。2.5.3隔堤施工方法(1)施工准备测量人员现场测量放样,标识出袋装砂棱体边线,加工好的充砂袋通过陆上施工通道及运输船运至现场。(2)铺设和充灌隔堤袋装砂棱体充灌填筑安排一个施工作业面,从片区北侧开始向南阶梯式推进。测量放样后,标高0m以下袋体采用平板船铺设、标高0m以上袋体采用人工铺设,袋装砂错缝堆叠。袋装砂棱体充灌施工,利用吸砂船在南堤前沿砂料场取砂,运砂船运抵施工现场供砂,泥泵充灌袋体,袖口部位朝上,泥浆泵管口与袖口进行连接。泥浆泵冲水枪处则需根据泥浆管出砂的浓度调节水量,保证泥浆管的流量以及避免堵管,充灌砂袋的成型取决于取砂区域的颗分级配,当淤泥含量超标而不能一次成型,则需在下一个潮水进行充灌时进行补充,保证达到预定的厚度,在袋装砂棱体充灌结束后需绑扎袖口,防止漏砂。测量放样袋体铺设取砂灌袋下一袋体充灌隔堤先施工至标高+0m,当形成一定长度后,在加高施工至+1.0m,逐渐全断面向前推进。(3)袋装砂施工工艺流程袋装砂施工工艺流程见图2-4(4)设备及人员配备设备及人员配备见表2-7、2-8图2-4 袋装砂工艺流程 袋装砂施工设备配备表 表2-7序 号设备名称规 格单 位数 量1泥浆泵22KW台套82发电机组160KW台33平板船艘1 人员配备表 表2-8序 号工 种人 数1施工员22技术员23测量员54普工245电工32.5.4围内吹填施工方法1、吹填管线铺设方法(1)浮管铺设方法浮管先组装成段,每段长约200m,然后拖运至现场拼接。为防止涨落潮和风浪对浮管的影响,浮管上每隔100m抛锚加以固定,涨、落水锚间隔布设。浮管布置呈近似流线型弯曲,不形成死弯。浮管在重载之下仍要露出水面之上,以便维修。排泥管主线接头应紧固严密,整个管线和接头不得漏泥、漏水,发现泄漏,应及时修补或更换。(2)沉管铺设方法沉管在铺设前应对预定位置进行测量,摸清水下地形。组装成段的沉管在高平潮或低平潮时用锚艇拖运至铺设位置。沉放时沿铺设线路间隔200m抛设管线锚,防止沉放过程随水流漂移,精确沉放至预定位置。考虑到沉管长度大,潮流会对其产生巨大的冲击力,难以定位和施工,采用分段下沉铺设。第一段下沉时两端用锚缆固定在预定的下沉位置,然后开始往排泥管内注水下沉,使这一段排泥管大部分下沉到预定位置,两端露出水面,以后每一段沉管前端与前一段沉管连接,等到前后段连接完毕之后,在锚艇吊机的配合下连接后,注水下沉。以后依此循环铺设沉管。沉管两端点用锚缆固定。沉管每隔200m左右布设涨、落水锚缆各一只加以固定。浮管和沉管沿线设立安全警示标志,日夜显示信号,防止其他船舶误撞和误挖。(3)岸管铺设方法岸管铺设按制定好的管线走向预先铺设,根据吹填区的面积和吹填泥浆自然流淌坡降,进行吹填区内分支管线的拼接延伸。整个管线和接头不得漏泥、漏水,发现泄漏,应及时修补或更换。(4)水陆管架头布设方法水陆管架头设在围堤外侧堤脚。水陆管架头布设时,为防止涨落潮和风浪对跨越围堤管线的影响,在管架处埋设八字地垄锚或在管架头处抛设八字锚两只加以固定,在管线登陆点管架头处用石块、沙袋等覆盖进行加强处理,避免浮管及锚缆漂移影响围堤的安全。(5)管线跨围堤处理管线跨围堤时,避免对围堤施工的干扰,采取措施保护围堤坡面,用两层袋装碎石铺设成一条2m宽的保护层,再用一层反滤布覆盖在袋装碎石上,然后进行管线跨越护岸的铺设。管线穿越堤顶道路时,做好放坡段路面,保证车辆的通行。2、吹填排水方法吹填泄水口布置遵循距离排泥口最远、排水畅通、水流能兼顾整个吹填区、对周边环境影响最小的原则。本工程根据3500m3/h绞吸挖泥船的泥泵排量和投入的数量,在南堤抛石棱体铺设12排的钢制管(850mm12m),每排采用2根拼接,单排长度24m;能够满足3艘绞吸挖泥船同时施工要求。泄水口穿堤平面断面见图2-5。图2-5 泄水口穿堤平面及断面图3、取砂施工方法3500m3/h绞吸挖泥船采用船艉钢桩定位。取砂施工时,绞吸挖泥船平行于取砂区长边(东西向)布设,分段、分条和分层取砂。平行于取砂区长边(东西向)分条,宽度80m,每条分三段,每段长度500m,分三层取砂,上层取砂分层厚度2.7m,平均取土深度控制在-9.5m;中层取砂分层厚度2.5m,平均取砂深度控制在-12.0m;下层取砂分层厚度3.0m,平均取砂深度控制在-15.0m。局部砂层厚处,可增加取砂深度,以提高砂的含量。绞吸挖泥船一次水上浮管铺设后,在可移动的距离范围内,可开挖两侧相邻条或下层,以减少接拆水上管线时间。4、吹填施工方法(1)吹填施工顺序吹填施工顺序基本由北往南,从北侧开始,往新津河下游方向推进,后期结合南堤掩护,1艘绞吸船从南堤北侧圆弧段由南往北吹填,依次按照“回填区2回填区3回填区4” 顺序吹填。(2)吹填施工方法从远离南堤龙口段的片区北侧开始吹填,逐渐向东南方向推进。在吹填区内四周插标高杆,在标高杆上标注设计吹填标高和预留超高标高。一旦吹填标高达到预留超高位置,及时延伸吹填管线。施工时根据实际吹填土的成陆情况布设分支管线,分支管线间隔距离根据吹填土的自然流淌坡降确定,根据吹填土质定为200300m。(3)围堤保护为确保围区围堤安全,吹填时严禁吹泥口正对围堤吹填,距离保持在30m以上,尽量避免在围堤后方集中吹填堆高,控制吹填速率。粘土优先吹填至围堤内坡处,减少淤泥和砂从围堤中流失,并起到对围堤的保护作用。(4)吹填水位控制围堤合拢后吹填区内水位由泄水口水门箱闸板控制,随吹填泥面的增高而逐渐加高,一般高出吹填泥面0.2m,同时要注意吹填尾水的排水情况和对已吹填成陆区域的冲刷,必要时开挖排水沟引导吹填排水,直至吹填至设计要求标高。2.5.5回填区1吹填施工方法1、吹填管线铺设方法(见2.5.4围内吹填施工方法)2、过路排水管及围堰设置通往项目部基地的水泥路将回填区1隔成南北2个分区。在吹填施工过程中,为确保水泥路和项目部基地正常使用,拟采用相应措施:吹填尾水拟由回填区1北侧各鱼塘汇聚后,通过预埋排水管流经南侧鱼塘区域,再流入围内回填区2,最后通过片区南堤泄水口排放。过路排水管预埋在水泥路拐弯处(详见示意图2-6),连通2个分区供吹填尾水排放。分区内的鱼塘用挖掘机挖断隔梗,保证排水。为避免吹填水漫过水泥路,甚至涌入项目部基地,拟沿着水泥路及项目部四周建围堰来挡水,围堰顶高程要满足大于吹填高程0.70m;围堰断面大小及工程量待测量后确定;回填区范围线附近低洼处也要适当增设围堰,以确保吹填不会对周边产生干扰。具体布置详见示意图2-6。3、取砂施工回填区1的砂料场位于新津片区西堤外侧300700m位置(具体位置见图1-2A),取砂施工时,绞吸挖泥船平行于取砂区长边(南北向)布设,分段、分条和分层取砂。平行于取砂区长边(南北向)分条,宽度80m,每条分二段,每段长度500m,分二层取砂,上层取砂分层厚度2.5m,平均取土深度控制在-6.5m;下层取砂分层厚度2.5m,平均取砂深度控制在-9.0m。局部砂层厚处,可增加取砂深度,以提高砂的含量。绞吸挖泥船一次水上浮管铺设后,在可移动的距离范围内,可开挖两侧相邻条或下层,以减少接拆水上管线时间。4、吹填高程控制及工程量回填区1的吹填高程待业主明确后执行。施工期间,区内四周插标高杆,在标高杆上标注设计吹填标高。一旦吹填标高达到要求,及时延伸吹填管线。图2-6 回填区1排水管及围堰设置示意图施工时根据实际吹填土的成陆情况布设分支管线,分支管线间隔距离根据吹填土的自然流淌坡降确定,根据吹填土质定为200300m。吹填工程量由区内陆地高程及水深测量来确定。5、回填区1施工流程对回填区1陆地高程及水深进行工前测量管线调遣、拼装及铺设水泥路沿线及项目基地四周围堰施工水泥路拐弯处埋设排水管回填区1北侧鱼塘区域吹填回填区1南侧鱼塘及海滩区域吹填隔堤1施工(是否施工取决于回填区1吹填高程)回填区2吹填。6、回填区1存在养殖户的问题业主应在施工之前保证回填区内鱼塘养殖户、养殖物、房屋及区内树木等征拆手续完全,以免干扰施工。7、围堰保护及吹填水位控制(参见2.5.4围内吹填施工方法)2.6 施工测量2.6.1 测量控制(1)测量系统高程基准:采用珠江基准面。平面坐标系统:采用北京54坐标系。(2)平面控制疏浚水深测量及吹填测量全部采用RTK-DGPS方式进行。由于GPS使用的是WGS84坐标系统,而施工测量用的是北京54坐标。因此,首先要建立起WGS84坐标与北京54坐标之间的关系,即求取WGS84到北京54坐标系统的坐标转换参数,实现WGS84坐标到北京54坐标系的转换;然后在施工区附近的合适区域建立GPS差分基准站,最后在GPS移动站上进行相关的测量参数设置,实施基于RTK技术的施工测量控制。(3)高程控制高程控制测量主要是施工区附近高程控制点的高程引测。使用Leica公司生产的高精度数字水准仪DNA10按相应等级的水准测量的方式进行,测量及平差过程严格按测量规范的要求进行。(4)水位递报在施工区附近设置验潮站,设立水尺和自动潮位遥报系统。水位站的高程从已知控制点上按规范要求进行引测。水位站的验潮间隔每10min验潮递报一次。(5)测量仪器的检定施工前均按规范要求对所使用的仪器进行自检,在工程开工后,向监理工程师及时提交在工程中使用的所有测量仪器检定报告。为了防止错误和检测仪器精度,所有GPS接收机应在监理现场监督下在已知点上进行比对测试,经校核无误后,才能正式投入使用。2.6.2 疏浚水深测量(1)测线布设测深线布设按规范要求进行。必要时,遵照监理工程师要求进行适当的加密。施工检测及竣工测量测线沿用浚前测量的测线。(2)水深测量按单波束要求实施测量,利用双频GPS按RTK定位技术进行水深平面定位;分别利用测深精度较高的MK III双频测深仪及HS-50型波浪补偿仪进行测深及波浪补偿。水深数据采集采用美国Hypack公司的专用水道软件HYPACKMAX来完成。测量时,图比、图上测线间距、点距、测量范围,及其它有关检测技术要求将由疏浚工程师根据施工进度、质量要求提出,并报监理工程师认可。2.6.3 吹填区标高控制吹填区的标高控制,主要是通过吹填区内所设标高杆的高程来控制。2.6.4 主要的测量仪器配备主要测量仪器设备配备一览表 表3-7序号设 备 名 称数量标称精度备注1ZMAX SK型双频GPS1套5mm+0.5ppmD (距离)10mm+0.5ppmD(距离)水平垂直2ZMAX MK型双频GPS1套5mm+0.5ppmD(距离)10mm+0.5ppmD(距离)水平垂直3Leica DNA10电子水准仪2套1mm/km4Leica TC 702全站仪2套1级,1mm+2ppm*D5MK-III双频测深仪1套1cm0.1%d(水深)10cm0.1%d(水深)高频低频6YBYB-1遥报仪4套1cm7海上自动验潮仪1套满量程的0.058HS50涌浪补偿仪1套涌浪数字化精度:10mm涌浪模拟化精度:5mm补偿范围10m第三章 施工进度计划和保证措施3.1 施工进度计划施工进度计划表(回填区1施工进度计划待明确后另拟)见表3-1。3.2 施工进度保证措施1、配备专职质量管理人员,严格按照公司的三标一体质量、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进行质量控制,使整个施工过程处于受控状态,对施工质量按有关标准要求进行管理和自检,并定期将自检结果向监理部和公司报告,接受监理工程师和公司对质量工作的检查、指导和监督。2、施工前,组织施工船舶技术交底会议,由项目技术主管工程师对各施工船组进行详细的施工技术交底,明确各自的施工任务、质量标准,施工船舶按照施工组织设计,结合现场风浪、地质和潮流等情况,根据具体的施工条件制定具体的施工方法。3、施工过程中,由质量员、施工员现场指导、督促,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抓好质量管理工作,及时检查分析现场工程质量情况,采取有效措施,杜绝质量事故的发生。4、施工过程中自觉接受公司、业主、监理及质监部门对质量工作的检查、指导和监督,若有不合格项目,按质量标准坚决整改,直至符合标准,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端午节小学生班会课件
- 2025年玻璃浮球项目合作计划书
- 2025年自动化X光检查机项目发展计划
- 2025年垃圾焚烧发电合作协议书
- 客座教师聘用协议书范本
- 公摊面积占用协议书范本
- 签订技术协议书范本
- 心理健康课教案课件
- 2025年煤炭电气设备项目发展计划
- 二零二五年度煤炭深加工项目合作协议
- 新疆阜康市面向社会公开招考56名社区工作者、到村工作大学生模拟预测(共500题)笔试参考题库+答案详解
- 2023年中国人保财险全系统联合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脊髓解剖及脊髓损伤
- GA 1808-2022军工单位反恐怖防范要求
- 主蒸汽管道安装施工方案
- simufact教程基础部分从Simufact得到支持
- YY/T 0148-2006医用胶带 通用要求
- NY/T 584-2002西瓜(含无子西瓜)
- GB/T 4745-2012纺织品防水性能的检测和评价沾水法
- GB/T 39480-2020钢丝绳吊索使用和维护
- GB/T 24128-2009塑料防霉性能试验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