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同步强化练习题答案及解析(导论)二、单选题1B 2A 3A 4A 5B 6D 7B 8A 9B 10D 11B 12B三、判断题1 2 3 4 5 6四、简答题1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和研究的基本问题?答:微观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市场经济中各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经济规律作为考查的对象,研究单个生产者或企业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生产商品和劳务,以获取最大利润;单个消费者或家庭如何利用有限的货币收入购买商品和劳务,以获取最大的满足。其核心内容是论证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的原理。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内容主要包括:消费理论或需求理论、厂商理论、市场理论、要素价格或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和福利经济理论等。由于这些理论均涉及市场经济和价格机制的作用,因而微观经济学又被称为价格理论或市场经济学。 2.微观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利用市场机制来实现资源最优配置的理论。 所谓资源配置,就是指把现有资源用于生产可供人们消费的物品或劳务的过程。由于资源在任何经济社会中都是稀缺的,因而资源最优配置的机制必须决定资源用于何神物品的生产以及如何实现有效率的生产。此外,在资源的所有权既定的条件下,一定的资源将是获得产品的唯一途径。所以,资源配置问题就是决定经济社会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如何生产以及为谁生产的问题,从而构成7微观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3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之间的关系?答:经济学家认为,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关系,就好像森林和树木的关系一样。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目标都是为了实现稀缺资源的最优配置和有效利用,取得社会福利最大化。在现实经济社会中,微观经济学对宏观经济学具有一定的影响具体表现在: (1)当社会上较多的企业根据自己的价格预期、利息率预期或对市场的供求的状况的预期,改变目标存货水平和实际存货水平,改变进货量或社会上有较多的企业由于生产技术方面的原因而改革,宏观经济就会受影响。 (2)社会上有较多的个人根据自己的价格预期、利率预期或对市场供求状况的预期,改变自己的消费品购买量,或社会上有较多的人,由于个人消费,偏好有较大的改变,从而改变自己的现金持有额时,宏观经济就会受到影响。 4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两种分析法的区别是什么?答: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如果仅从概念上区分比较简单,他们无非是回答了不同的问题,一个回答的是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另一个回答的是应该是什么的问题。在回答这些不同问题时,很显然一个是存在一个价值判断体系的,另一个不存在这种价值判断体系。但如果在实际研究过程中能够区分这两种分析方法的区别,那就说明你对这两种研究方法的认识是清楚的,在许多研究论文的方法论部分的介绍过程中,存在着“既有实证研究又有规范研究”这样的判断和声明,表明对这两种研究方法的认识并不是清楚的。同步强化练习题答案及解析(供求理论)二、单选题 lC;2C;3B;4D;5B ;6B;7A;8A;9B;10A;11A;12D;13B;14B;15C;16C;17B三、多选题 1CE 2AC 3BC四、判断题 1;2;3;4;5;6五、问答题1简述需求定理。答:需求定理又称需求规律,是指在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既定的条件下,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之间存在着反向的依存关系,即商品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反之商品价格下降,需求量上升。需求规律是对一般的商品而言的,从而,需求曲线在通常情况下是一条向右下倾斜的曲线。也有例外,首先某些低档品,在特定条件下当价格下跌时需求会减少;而价格上升时,需求会增加;其次某些炫耀性消费的商品,价格越高,越显示拥有者的地位,从而需求就越大,反之则小,这两种情况下,需求曲线向右上方倾斜,斜率为正。第三,当某些商品价格小幅度上升时,需求按正常情况变动;大幅度升降时,人们因不同的预期而采取不同的行动,引起需求的不规则变化,比黄金、证券市场,需求曲线表现为不规则形状。 2解释均衡价格及其形成。略。 4均衡价格是如何实现的?它对于制定价格政策有何意义?答:供给量大于需求量的商品过剩或超额供给的市场状况,一方面使需求者压低价格来得到他要购买的商品量,另一方面,使供给者减少商品的供给量。这样,该商品的价格必然下降,一直下降到均衡价格的水平。相反地,商品的需求量大于供给量的商品短缺或超额需求的市场状况,一方面,迫使需求者提高价格来得到其所要购买的商品量,另一方面,又使供给者增加商品的供给量。如此一来,该商品的价格必然上升,一直上升到均衡价格的水平。可见,当实际价格偏离时,市场上总存在着变化的力量,最终达到市场的均衡。 假设社会上每一件商品和劳务都能实现供求均衡,按需要配置稀缺经济资源这一基本的社会经济问题就会自动地解决,而无须计划和政府干预。但是现实中却存在市场失灵的情况,所以在制定价格政策时要尽可能贴近均衡价格,以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6下列事件对产品X的需求会产生什么影响?答:(1)对产品X的需求会增加。因为产品X变得更加受欢迎,就会有更多的人转向产品X的消费,导致产品X的需求曲线右移,从而在任一价格水平下大大增加对X的需求量。 (2)对产品x的需求会增加。作为产品x的替代品,当产品y的价格上涨后,人们会减少对产品y的需求量,并通过多消费产品X来实现替代。此时,产品X的需求曲线右移,在任一价格水平下增加了对产品X的需求量。(3)对产品X的需求要看产品X是正常品还是劣等品而定。如果X是正常品,居民收入上升意味着他们购买力的增强,将使他们增加对包括产品X在内的正常商品的需求量。相反,如果X是劣等品,居民收入上升后,他们会转向对质量较高的商品的消费,从而减少对X的需求量。 (4)对产品X的需求增加。因为预期人口有较长的增长,会产生新增人口对产品的额外需求。X的需求曲线右移,从而在任一价格水平下增加了对X的需求量。8商品需求受哪些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对商品需求具有何种影响?答: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因此,商品需求量受以下因素的影响: 第一,商品的自身价格。一般来说,一种商品的价格越高,该商品的需求量就会越小。相反,价格越低,需求量就会越大。 第二,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提高时,会增加对正常品的需求量,减少对劣等品的需求量。反之,消费者收入水平下降时,会减少对正常品的需求量,增加对劣等品的需求量。例如,假设其他条件不变,收入增加,则对汽车的需求会增加,对黑白电视机的需求会减少。 第三,互补品的价格。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的互补品的价格上涨,会导致对其需求的减少。例如,在其条件不变之下,墨水价格上涨,则不但会引起对墨水的需求的减少,同时也会造成墨水补充品的钢笔的需求减少。 第四,替代品的价格。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某一特定商品而言,如其替代品的价格上涨,则会造成对此特定商品的需求的增加。例如,猪肉的价格上涨,则对猪肉的需求量下降了,但间接地导致对其替代品牛肉的消费增加了。 第五,消费者的偏好。当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偏好程度增强时,该种商品的需求量就会增加。 第六,消费者对商品的价格预期。当消费者预期某种商品的价格在将来某一时期会上升时,将增加对该商品的现期需求量;当消费者预期某商品的价格在将来某一时期会下降时,将减少对该商品的现期需求量。六、计算题 1解:(1)需求价格弹性:根据需求函数:Q=abP可得:所以当所以 (2)当a=3,b=0.5时,Ed=1.5,即解此可得:P=1.2此时的市场需求为:(3)市场总的销售额为:TR-PQ=P(abP)=aPbP2对TR求P的一阶导数可得: 要使价格上升能带来市场销售额的增加,就必须使0,所以a2bP0即P为价格上升能带来市场销售额增加的市场价格范围。 2、解:由题意可知,产品的需求弹性在1.52之间 因为,从而使得,即 因此当产品下降10%时,销售量将增加15%到20%。同步强化练习题答案及解析(效用理论)二、单选题 1D;2C;3D;4C;5B;6C;7D;8D;9B;10B;11B;12D;13A;14A;15D;16C;17A三、多选题 1AC 2CD 3ABC 4BC四、判断题 1 2 3由,得即。所以,他总是把收入的一半花在X上,另一半花在Y上。 4;5; 6;7;8;9五、问答题2试述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的区别与联系。答:(1)区别: 假设不同。基数效用论假设消费者消费商品所获得的效用是可以度量的,可以用基数表示。每个消费者都可以准确地说出自己所获得的效用值。边际效用具有递减规律。序数效用论认为消费所获得的效用只可以进行排序,仅可以用序数来表示。效用的大小及特征表现在无差异曲线中。 使用的分析方法不同。基数效用论使用MU即在预算约束下求效用值的最大化作为工具。而序数效用论则使用无差异曲线、预算线作为分析工具。 均衡条件的表达不同。基数效用论使用的表达式为是MUiPi=,序数效用论则表达为MRSxy=MUxMUY=PX/PY 基数效用论认为效用是可以计量并加总求和的,因此效用可以用基数(1,2,3,)来表示。而序数效用论表示效用作为一种主观的感受是无法用基数来衡量其大小的,故效用只能用序数(第一,第二,第三)来表示满足程度的高低和顺序。 (2)联系: 都从市场的需求一方着手,通过推导需求曲线,说明需求曲线上的任一点都表示消费者获得了效用最大化。 均为一种消费者行为理论,都把消费者的行为看做是在既定的收入限制条件下追求最大化效用的过程。 均以边际效用理论为基础,认为商品的价值或价格是由商品带给消费者的边际效用的大小来决定的。 他们推导的曲线具有相同的趋势,都符合需求规律。 5我国许多大城市资源严重不足,自来水供应紧张,试用经济学的原理为此设计一种简单有效的解决方案。并回答下列问题。答:可以用提高自来水的使用价格来缓解或消除这个问题。自来水的价格提高。一方面,用户会减少(节约)用水;另一方面,可扩大自来水的生产或供给。这样,自来水供应紧张的局面也许可得到缓解或消除。 (1)采取这一措施,能使用户消费者剩余减少。 在图31中,横轴代表自来水的数量,纵轴代表自来水的价格。直线d代表自来水的需求曲线。当自来水价格从OP1户。提高到OP2时,用户对自来水的需求量从Qq1下降到Qq2。由此消费者剩余从p1AC减少为p2BC。 (2)对生产资源配置的有利效应是节约了用水,可使它用于人们更需要的途径上,从而使水资源得到更合理有效的使用。但这也许会造成其他资源的浪费。比如说,工厂里本来用水来冷却物体,现在要改用电来冷却,增加了对电和有关装置的需求。如果自来水价格提高过度,必然会带来更多其他资源的消耗。这是不利的一面。(3)若城市居民收入不变,那么以自来水的价格提高无异是降低了居民的实际收入。对此,可以给居民增加货币工资给予以价格补贴。7简述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略。 8什么是消费者均衡?消费者均衡的条件是什么?答:消费者均衡的实现条件就是消费者在一定的货币收入约束下,实现自己效用最大化的条件。此均衡条件用公式表示为MUMUy=PXPy,即消费者所购买的任意两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之比等于这两种商品的市场价格之比。公式隐含着:消费者实现均衡时,所花费在每一种商品上的最后一单位货币的效用相等。公式的左侧是消费者的主观判断,右边是市场的客观评价,消费者均衡正是消费者主观愿望和客观条件相结合的结果。 六、计算题 1解:(1)预算约束式为4x+4y=144 将y=36-x,代入效用函数可得u=x(36-x)= -x2+36x 效用极大化条件是du/dx=-2x+36=0,故x=18 代入预算约束式得y=18,代入效用函数得u=324 (2)x的价格变化后的预算约束式为9x+4y=144 化简后,得y=36-2.25x,代入效用函数得u=x(36-2.25x)=-2.25x2+36x 效用极大化的条件是dudx=-4.5x+36=0,故x=8 分别代入预算约束式及效用函数,得y=18,u=144 (3)假设x的价格变化后要维持最初的效用水平u=324所需的收入为m,那么其预算约束式为9x+4y=m 由已知条件 整理后得 m的极小化条件为dudm=9-1296x-1=0,所以x=12 代入效用函数及预算约束式分别得y=27,m=216 即价格变化后,若能将收入提高到216,分别购人12单位x和27单位y,则若恢复到最初324的效用水平。 (4)替代效应为-6(12-18);收入效应等于-4(8-12) 2解:(1)由题意可得:,X=12-4=8,Y=2-6=4。 因此,预算线的斜率 由点斜式得预算方程:y-2= 整理可得,x+2y=8(作预算线如图33所示) (2)由x+2y=8可知,Px:Py =1:2同步强化练习题答案及解析(生产理论)二、单选题 1C;2A;3C;4D;5A;6C;7D;8B;9B;10C;11D;12D;13B;14C;15A;16B;17B三、判断题 1; 2; 3; 4;5 6 7 8(由q=(4L)1/2,(9K)1/2,dqdK=3(KL)1/2,dqdK=3(LK)1/2,L、K价格相等,LK=1。因此,企业投入的劳动和资本相等。) 9 10四、问答题1试说明生产函数的边际报酬递减与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之间的关系。答:(1)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连续等量的把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加到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而且超过这个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短期生产的一条基本规律。从理论上讲,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成立的原因是:对于任何产品的短期生产来说,可变要素投入和固定要素投入之间存在着一个最佳的数量组合比例。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的逐渐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量逐步接近最佳组合比例,相应的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呈现出递增的趋势。一旦生产要素的投入量达到最佳组合比例时,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达到最大值。在这一点之后,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的继续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量越来越偏离最佳组合比例,相应的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便呈现出递减的趋势了。 (2)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是指在维持产量不变的前提下,当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不断增加时,每一单位的这种生产要素所能替代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递减的。 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的主要原因是:任何一种产品的生产技术都要求各要素投入之间有适当的比例,这意味着要素之间的替代是有限的。简单地说,以劳动和资本两种要素投入为例,在劳动投入量很少和资本投入量很多的情况下,减少一些资本投入量可以很容易得通过增加劳动投入量来弥补,以维持原有的产量水平,即劳动对资本的替代是很容易的。但是,在劳动投入增加到相当多的数量和资本投入量减少到相当少的数量的情况下,再用劳动去替代资本就将是很困难的了。 (3)通过上面的论述,可以看出生产函数的边际报酬递减和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的共同原因是两种生产要素之间存在着一个最佳的数量组合比例,并且以生产技术不变为假设前提。其区别表现在:边际报酬递减是短期生产函数或说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的性质。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表示在技术水平和其他投入不变的条件下,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与其所生产的最大产量的之间的关系,而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则反映了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的性质。长期内,生产者可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边际技术替代率表示在保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要素的投入量可以替代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 8在生产的三个阶段中,问:答:(1)厂商不会在劳动的第I阶段经营,因为在这个阶段,平均产量处于递增状态,边际产量总是大于平均产量,这表示增加可变要素的投入引起的总产量的增加总会使得可变要素的平均产量有所提高;厂商也不会在劳动的第阶段经营,因为在这阶段可变要素的增加反而使总产量减少,边际产量为负。同样,厂商也不会在资本的第I、阶段经营,因此厂商的理性决策应在第阶段,这时劳动及资本的边际产量都是正的,只有在此阶段才存在着使利润达到极大值的要素的最优组合。 (2)厂商将在生产的第阶段,由MPLPL=MPKPK(或MPLw=MPKr)决定的使既定产量下成本最小或既定成本下产量最大的点上进行生产。 (3)若PK=0,厂商将在使劳动有最大平均效率的点上进行生产,即将在劳动第阶段开始处进行生产(此时APL为最大且MPK=0);若PL=0,厂商将在资本第阶段开始处进行生产(此时APK为最大且MPL=0);若PK=PL,厂商将在第阶段内MPL和MPK曲线的交点上进行生产(由生产者均衡条件MPLMPK=PLPK,当PL=PK时,MPL=MPK)。9为了实现既定成本条件下的最大产量或既定产量条件下的最小成本,如果企业处于MPTSLK(w/r ) 或者MPTSLKwr,厂商会在不改变总成本支出或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不断用劳动替代资本,表现在图中就是厂商的生产会沿着等成本线AB或等产量曲线由a点不断向E点靠近。 若MRTSLKwr,厂商会在不改变总成本支出或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不断用资本替代劳动,表现在图中就是厂商的生产会沿着等成本线AB或等产量曲线b点不断向E点靠近。 因此,为了实现既定成本条件下的最大产量或既定产量条件下的最小成本,厂商必须选择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使得两要素的边际技术替化率等于两要素的价格之比。 五、计算题 1解:(1)由题意得:APL= (2)K=100时,APL=10L-1/2,APL曲线如图4.2所示: (3)由题意得: (4)Q=10时,10=K1/2L1/2,其等产量曲线如图4.3所示: (5)由题意得: 当K=L=10时, 当K=25,L=4时, 当K=4,L=25时, 所以,函数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 2解:(1)当K、L同比例增加倍时,有 或者,因为1/2+1/2=1因此该企业的规模报酬不变。 (2)当企业利润最大时,企业处于均衡状态,满足均衡条件,又有,MPK=,可得 当w=2,K=9时,可得r= 成本TC=wL+rK=2L+9r,生产函数Q=2=2(9)=6L 当P=6时,可得利润=PQ-2L-9r=6(6L)-2L-9=36L-4L=18L4 为使利润最大化,应使=0,则L=,所以,企业雇用是优的劳动数量为L=。 (3)当工资提高到w=3时,由,可得r=3/9L 成本 TC=3L+9r 利润=PQ-3L-9r=6(6L)-3L-9=36L-6L =18L6,要得到最优的劳动数量,须使利润是大化,即=0时,由18L-6=0得,L=9。4解:(1)已知K的总值为100,即KPK=1004PK=100那么 PK=25 对于生产函数 Q= 根据生产者均衡条件MPL/MPK=PL/PK可得 即 代入生产函数Q=得L的投入函数: 成本函数如下:TC=KPK+LPL=100+10L=100+5 平均成本函数= 边际成本函数= (2)由(1)可知 当生产者达到均衡的时候, 又因为K=4 所以L=10 代入生产函数Q= 得Q= 利润 (3)当K的总值从100上升到120时,KPK=1204PK=120可得 PK=30 根据生产者均衡条件MPL/MPK=PL/PK 可得 则 L=3K=34=12 由生产函数Q=得Q= 此时利润=QPQ-TC=QPQ-(LPL+KPK) =40 =160 同步强化练习题答案及解析(成本理论)二、单选题 1B 2B 3C 4C 5A 6D 7A 8D 9B 10C 11A 12C 13A 14 C 15A 16C 17A三、判断题 1 2 3 4(规模报酬不变是指随着产量的增加,长期平均成本保持不变。假设LAC=K(K为常数),则LTC=KQ,LMC=K,所以长期平均成本等于边际成本且不变。) 5 6 7 8 9 10四、问答题1简要说明短期和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形成U形的原因。答:(1)短期平均成本曲线呈U形,即最初阶段递减后又转入递增阶段。之所以产生这种现象是由于产量达到一定数量前,每增加一单位的可变要素所增加的产量超过先前每单位可变要素的平均产量。这表现为,平均可变成本随产量的增加而递减。当产量达到一定数量以后,随着投入可变要素的增加,每增加一单位可变要素所增加的产量小于先前的可变要素的平均产量,即短期平均可变成本曲线从此点开始转入递增。 (2)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呈u形的原因在于,随着产量的扩大,使用的厂房设备等的规模扩大,所以产品的生产经历规模报酬递增阶段,这表现为产品的单位成本将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递减。长期平均成本经历递减阶段后,最好的资本设备和专业化的利益已全部被利用,这时可能进入报酬不变,即平均成本固定不变阶段,由于企业管理这个生产要素不会像其他要素那样增加,因此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管理的困难和成本将越来越大,若再增加产量,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最终将转为递增。2试述机会成本在厂商投资决策中的作用及把握。答:(1)机会成本是指将一定的资源用于某项特定用途时,所放弃的该项资源用于其他用途时所能获得的最大收益。机会成本的存在须有三个前提条件。第一,资源是稀缺的;第二,资源具有多种生产用途;第三,资源的投向不受限制。 (2)对于处于投资决策中的厂商来说,了解机会成本是很重要的。机会成本是指当一种资源有多种用途时,该厂商必须做出一种选择,放弃其他用途所能带来的最大收益,即该选择的机会成本。即厂商在投资决策过程中,可以将生产要素投向收益最大的项目,从而避免带来生产的浪费,达到资源配置的最佳状态。因此,在考虑机会成本使厂商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应更加谨慎、冷静地分析得失,从而做出最佳选择。古人常说“有一得必有一失”,实际上就包含了机会成本的概念。 (3)从机会成本的角度来考虑生产过程时,厂商需要将生产要素投向收益最大的项目,而避免带来生产的浪费,以达到资源配置的最优。3试用图说明短期成本曲线之间的相互关系。略。7谈谈你对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看法。答:所谓收益递减规律,指在技术和其他生产要素的投入固定不变的条件下,连续地把某一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增加到一定数量之后,总产量的增量即边际产量将会出现递减现象。收益递减,可以指边际产量递减,也可以指平均产量递减,还指总产量递减,后者又称为绝对的收益递减。 收益递减只发生在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超过一定限度以后,在此之前,产量收益是递增的,也可能不变。如果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超过了一定的限度,收益递减规律就会发生作用。因为,任何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可变生产要素与不变生产要素之间的数量都存在一个最佳配合比例。起初,由于可变要素投入量濒于最佳组合比例所需要的数量,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的逐渐增加,可变要素和不变要素的配合比例越来越接近最佳比例,因此,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呈递增的趋势。当达到最佳配合比例后,再增加可变要素的投入,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就呈递减趋势了。 五、计算题 1解:(1)由生产函数可得: 企业总成本为: 此即为短期成本函数。 长期情况下,k可变动,成本极小化的条件为: 可解得: 代入成本函数可得:TC=4Q2+10000 此即为长期总成本函数。(2)Q=20时,代入式可得最佳资本规模为:K=27 代入短期成本函数得: 此时短期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分别是: 6解:(1)已知K的总值为100,即KPK=100,4PK=100, 所以PK=25 对于生产函数Q= MPL=1/2K1/2L-1/2, MPK=1/2L1/2K-1/2依据生产者均衡条件: MPL/ MPK = PL /PK 可得 代入生产函数 可得 L的投入函数为: 平均成本函数 边际成本函数 (2)依据题(1)得 当生产者达到均衡时: 因为K=4, 所以L=10 代入生产函数 得因此利润 =(3)当K的总值x100上升到120时,KPx=120即4PK=120所以PK=30根据生产者均衡条件MPL/MPK=PL/PK得所以L=3K=34=12由生产函数得: 同步强化练习题答案及解析(完全竞争) 二、单选题 1D 2D 3B 4B 5A 6B 7D 8D 9B 10D 11D 12B 13B 14A 15B 16B 17D 18A 19D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当MRMC时,企业可能亏损,可能盈利,可能利润为零,这取决于平均收益和平均成本的关系。后者大则亏损,前者大则盈利,两者相当则利润为零。当MR=MC时,若盈利,则盈利量大,若亏损,则亏损最小。)89(从量补贴给企业的影响仅仅是成本变少了,它并不影响长期均衡产量。) 10四、回答题1为什么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平均收益曲线和边际收益曲线是重叠的?答: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因为厂商是既定价格的接受者,所以,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是一条由既定的市场价格水平出发的水平线。见图6.1。 如图61所示,由完全竞争市场的需求曲线z和供给曲线S相交的均衡点y所决定的市场的均衡价格为Py,由给定的价格水平Py出发的水平线d就是厂商的需求曲线,此需求曲线亦可表示:在每一个销售量上,厂商的销售价格不变。于是,必有厂商的平均收益等于边际收益且等于市场价格。即有ARMRP。所以,厂商的平均收益AR曲线、边际收益MR曲线和需求曲线d三条线重叠。它们都用伺一条由既定的价格水平出发的水平线来表示。 4试对完全竞争市场理论作出你的评价。略。6影响市场竞争程度的因素有哪些?答:影响市场竞争程度的具体因素有如下几点:第一,市场上厂商的数目,厂商越多,则竞争程度往往越强,相反越弱;第二,厂商之间各自提供的产品的差别程度,差别程度越小,则竞争越大,相反越小;第三,单个厂商对市场价格控制的程度;第四,厂商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的难易程度,进入越难,则竞争程度越弱。根据这四点,可将市场分为四类: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市场和垄断市场。 五、计算题 2解:(1)已知STC=0.1Q3 2Q2+15Q+10,P=55 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的条件是:P=MR=SMC SMC=dSTC/dQ=0.3Q2 4Q+15 当P=55,即55=0.3Q2 4Q+15 解方程得Q=20 即短期均衡产量为20。利润等于总收益减总成本, 即=TR-TC=PQ (0.1Q3 2Q2+15Q+10) 将P=55,Q=20代入求得:=790 即厂商的短期均衡产量和利润分别为20和790。 (2)厂商必须停产的条件是:价格等于AVC的最小值。 因为TC=VC+FC,FC=10, 所以VC=0.1Q3 2Q2+15Q AVC=VC/Q=0.1Q2 2Q+15;对Q求导,令dAVC/dQ=0,可得:dAVC/dQ=0.2Q-2=0,求得Q=10, 即当Q=10,AVC取最小值;此时,AVC=10-20+15=5 也就是说,当价格下降到5时,厂商必须停产。 (3)厂商的短期供给函数用SMC曲线大于和等于停止营业点的部分来表示。相应的,厂商的短期供给函数应该就是SMC函数,但要满足Q10即大于停止营止点的产量。3解:(1)已知单个厂商总成本函数为LTC=Q3-12Q2+40QLMC=dLTC/dQ=3Q2-24Q+40 当P=100时,MR=100 厂商实现MR=LMC时,即100=3Q2-24Q+40时,解方程可得Q=10(Q0) 平均成本AC=LTC/Q=Q2-12Q+40 当Q=10时,代入可得:AC=100-120+40=20 利润=TR-TC=PQ-Q3-12Q2-40Q 将P=100,Q=10代入得:=800 即厂商实现MR=LMC时的产量为10,平均成本为20,利润为800。 (2)成本不变行业长期均衡时的价格水平等于厂商的不变的长期平均成本的最低点。因此,应先求出长期的平均成本的最低点。 由于LAC=LTC/Q=Q2-12Q+40 令dLAC/dQ=0可得2Q-12=0;求得Q=6 此时,LAC取得最小值4。即P=4是行业长期均衡时的价格。Q=6为单个厂商的产量。 (3)当需求函数为Q=660-15P时,从(2)中求得长期均衡时的价格为4,因此,求得该行业的总销量为Q=660-154=600。又已知长期均衡时,每个厂商的产量Q=6,因此,当长期均衡时,当长期均衡时,该行业有厂商N=600/6=100(家)。 4解:(1)已知厂商的短期成本函数是STC=Q3-6Q3+30Q+40 则 又知P=66元。利润极大化的条件为P=SMC 即66=3Q2-12Q+40,解方程可得:Q=6,Q=2。 出现两上产量值时,可根据利润极大化的充分条件来判断,即依据来判断哪个产量水平使利润极大。 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下,此条件可表达为0=6Q-12 当Q=6时,=24; 当Q=2时,=0 由此可见,当0 因上利润极大值为: =TR-TC=PQ-(Q3-6Q2+30Q+40)=666-(63-662+306+40)=176。即利润极大值为176元。 (2)由于市场供求发生变化,新的价格是P=30元,此时厂商是否会发生亏损仍要根据P=MC所决定的均衡产量计算利润为正还是为负。不论利润极大还是亏损最小,均衡条件都为P=MC 即30=30Q2-12Q+30,解得Q=4,Q=0(舍去)。 当Q=4时,=64-12=120,即。 所以,Q=4是利润最大或亏损最小的产量。 利润=TR-TC=PQ-(Q3-6Q2+30Q+40)=304-(43-642+304+40)=-8。 由上可见,当价格为30元时,厂商会发生亏损,最小亏损额为8元。 (3)厂商退出行业的条件是PAVC的最小值。 TC= Q3-6Q2+30Q+40,VC= Q3-6Q2+30Q AVC=Q2-6Q+30要求AVC最低点的值,令,就有,Q=3当Q=3时,AVC=32-63+30=21可见,只要价格P21,厂商就会停止生产。同步强化练习题答案及解析(不完全竞争) 二、单选题 1D 2D 3B 4C 5A 6B 7B 8C 9A 10D 11A 12A三、多选题 1BDE 2CD 3AC 4ABC 5ABCDE 四、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五、问答题 1完全竞争厂商和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和边际收益曲线的形状有何区别?答:在完全竞争条件下,每个厂商都可以按照市场决定的价格卖出它愿意出卖的任何数量的商品,即市场对该厂商的需求弹性是无穷大的,也就是说单个厂商的产品需求曲线是一条与横轴平行的直线。由于不管销量如何增加,单位产品的边际收益始终等于固定不变的销售价格,故边际收益曲线和需求曲线重合。 在完全垄断条件下,垄断者代表一个行业,垄断者供应产品的需求曲线就是行业的需求曲线,而行业需求曲线是一条自左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由于垄断者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当价格下降后,不仅新增的产销量要按照下降后的价格出售,连原有的产销量也得按下降后的价格出售,因此,从新增一单位产销量按新价格出售而取得的收益(AR)中,减去原有产销量按新价格出售而得到的收益,才是新增一单位产销量而增加的总收益(MR),所以MRAR,则MRP,即MR曲线位于需求曲线的左下方。3完全垄断与寡头垄断的区别。答:(1)完全垄断通常称为垄断是指这样一种组织,在这种市场组织中,一种产品市场上只有一个卖主。对于垄断者所出售的产品,市场上不存在相近的替代品。 寡头垄断是指那种在某一产业只存在少数几个卖者的市场组织形式。如果一个产业只存在两个卖主,就称为双寡头垄断。 (2)如果说完全竞争的市场是市场组织的一种极端形式,那么完全垄断的市场是市场组织的另一种极端形式。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上,一种产品在众多个厂商生产,而在完全垄断市场上中有一个厂商生产。而在寡头垄断上,则是由少数几个厂商生产一个产业的全部或绝大部分产量,因此每一个厂商的行为都对该市场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3)完全垄断市场上只有一家厂商,而寡头市场上,则存在很少的几家但不是唯一的厂商;完全垄断所生产的产品只有一种,没有接近的替代品,而寡头厂商的产品可以是同质的也可以是有差别的;对价格的控制能力垄断厂商要强于寡头厂商;进入一个垄断行业比进入寡头行业要难,实际上垄断市场和寡头市场是很相似的,只是在程度上有所差别而已。5为什么MR=MC是垄断厂商实现最大利润的均衡条件?因为=TR-TC 所以,MR=MC. 六、计算题 1、解:(1)由P=a-Q, 可得 由 所以 (2)若两个厂商勾结,则 可得 (3)第一种产量更有利,因为为社会提供的产量较多,更接近于完全竞争产量,使社会福利更大。一般说来,两个厂商都会选择第一种产量。因为在第二种情况下,每个厂商扩大产量都能够提高利润,所以第二种产量不是一种均衡状态,每个厂商在扩大产量的动力下,将产量提高到第一种情况。 (4)第一种产量下的古诺均衡是一个纳什均衡。纳什均衡是指任何一个参与者都不会改变自己的策略,如果其他参与者不改变策略。在古诺模型中,两个厂商在已知对方产量的情况下,各自确定能够给自己带来最大利润的产量,即每个厂商都是消极地以自己的产量去适应对方已确定的产量。故该模型的解是一种纳什均衡。 3解:(1)由LTC=0.001Q3一0.425Q2+85Q得: LAC=0.001Q2一0.425Q+85 由Q=300一2.5P得:P=120一0.4Q 长期均衡时,实际需求曲线必然和LAC曲线在均衡点上相交。令LAC=P,有: 0.001Q2一0.425Q+85=120一0.4Q 即 Q2一25Q35000=0 解方程得:Q=200,所以P=1200.420040,即长期均衡产量为200,均衡价格为40。 (2)长期均衡时,主观需求曲线必然和LAC曲线相切,而且MR=MC。 由LTC=0.001Q30.425Q2+85Q得LMC=0.003Q20.8Q+85 当Q=200时,LMC=0.003(200)20.85(200)+85=35 因此,当达到长期均衡时,可得MR=35。 运用公式,即:35=40 。 解之得:ed=8即厂商主观需求曲线上长期均衡点的弹性为8。(3)由于主观需求曲线被假定为直线,假定为P=a-bQ,这里a、b均为常数。 根据需求弹性的几何意义,如图7.2所示,直线型需求曲经上的任何一点的弹性可表示为:ed= 当Q=0时的价格为a,也就是需求贡线与价格轴(纵轴)相交的价格为a,即OA=a,又因为OG=P,则AG=a-P 得a=45,而主观需求曲线的斜率为: 因此所求的主观需求曲线:P=450.025Q。 同步强化练习题答案及解析(生产要素价格-需求)二、单选1D 2A 3B 4C 5C 6A 7B 8A 9D 10B 11B 12A 13A 14C 15A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四、问答题 2简述在微观经济学中产品市场理论与要素市场理论的异同点。答:(1)就微观经济学而言,产品市场理论和要素市场理论在分析方法上有相同点。首先,对市场参与者的行为分析是相似的。消费者在产品市场上购买是为了效用最大化,在要素市场上供给生产要素也是以效用最大化为目标;生产者在产品市场上的产品供给和要素市场上的要素购买都是为了利润最大化。其次,在两个市场上,价格的决定是相似的。价格都是通过供求的均衡来实现的。 (2)尽管两者有上述共同点,同时也有一些区别。第一,在要素市场上,要素的需求来源于厂商,并且是为了获得最大利润,所以是“间接”需求;而在产品市场上,产品的需求来源于消费者,是直接需求。第二,产品市场上的需求曲线来源于消费者的效用函数,因假设来源于对消费者心理的描述,难以得到有力的证明;要素市场上的需求曲线来源于生产者的利润函数,容易得到证明。4完全竞争产品生产厂商对一种可变要素的需求是怎样表示的?答:完全竞争产品生产厂商对一种可变要素的需求是由该厂商的边际产品价值曲线来表示。边际产品价值反映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所增加的产量的销售额,是产品价格与边际产量的乘积。在完全竞争产品生产厂商那里,价格是常数,要素投入量达到一定数量以后,边际产量随要素投入量增加而递减。因此,边际产品价格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要素最佳投入量的决定原则是边际要素成本等于边际产品价值。假定要素市场也是完全竞争的,要素价格是常数,那么,边际要素成本就是要素的价格。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厂商选择的要素数量,一定满足要素价格等于边际产品价值这个条件。如果要素价格变动,厂商就会通过变动可变要素投入量来改变边际产品价值。如,要素价格上升,边际产品价值也就要上升,对应的可变要素投入量也就相应减少。这样,边际产品价值曲线就成为厂商对一种可变要素的需求曲线。 五、计算题 1、解 根据题意设,DL=-10W+150,SL=20W (1)均衡时有DL=SL,-10W+150=20W,可得 (2)如图83所示,当均衡工资提高到W=6时,Q=SL=620=120,新的就业水平即为120人。 假设政府给企业的单位劳动补贴为S元,则补贴后的劳动需求曲线为:DL=10(WS)+150 将W=6,QL=120代入,可得S=W+ 于是政府付给企业的补贴额是S=3120=360元,企业付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 年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PLC 编程基础)试题及答案
- 新《安全生产法》试题及答案
- 新版mba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 施工人员安全教育培训试卷焊接作业考试题及答案
- 游仙诗杂县寓鲁门课件
- 材料员题库试题及答案最终版
-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宣贯培训试题考试题答案
- 毕节市社区工作者考试试题及答案
- 水利系统安全生产c证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拆除复杂事件应急预案(3篇)
- 销售技巧培训(酒店餐饮)课件
- 2022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 点亮生命-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全套教学课件
- 驾校教练员安全培训
- 《意象对话技术》课件
- 动静脉内瘘的评估
- 珠海科技学院辅导员考试试题2023
- 内浮顶储罐施工方案
- 场车安全总监职责
- 二类固废填埋场可研7.16
- 作业中断管理规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