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复习提纲一、俄国十月革命1.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俄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1973年3月,俄国爆发“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二月革命后,俄国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 二月革命后建立的临时政府,继续执行反人民的对外政策。2.时间:1917年11月7日3.指导人:列宁4.地点:彼得格勒5.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6.性质: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7.结果: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8.措施:建立新型的无产阶级政权。 将银行铁路和大工业企业收归国有。颁布土地法令,没收地主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同德国奥匈帝国议和,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1918年3月,苏维埃俄国首都从彼得格勒前往莫斯科。经过三年艰苦的国内战争,1920年,苏俄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和国内的反革命叛乱。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9.意义: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的人民的解放斗争。二、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原因:为了恢复经济。.时间:1921年.指导人:列宁4.措施:实行新经济政策5.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侧近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6.结果:1922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当时加入苏联的有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后来扩大到15个加盟共和国。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工业: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为加强。2.农业:实现农业集体化。3.结果:1936年,颁布新宪法,宣称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新宪法的制定,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这一体制被称为“斯大林模式”。4.评价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是苏联在特殊情况下形成的,发挥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这一模式也具有严重的弊端。如: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国家从农民手中那拿走的东西太多,严重的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三、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战后的“新秩序”1.时间:1919年1月2.目的:为了缔结和约,对战后的世界做出安排。3.地点:巴黎4.参会国家:27个5.主要操纵人: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英国首相劳合乔治、美国总统威尔逊6.事件:1919年6月,协约国与德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领土、军事、政治、赔款、殖民地等问题作出规定:领土由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军事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不许拥有空军,陆军人数不得超过十万;莱茵河东岸五十千米内,德国不得设防。殖民地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1919-1920年,协约国还同奥地利、匈牙利、土耳其、保加利亚签订了一系列和约,这些和约同凡尔赛和约一起,构成了凡尔赛体系。7.作用: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8.实质: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对亚太地区的“安排”1.目的:为了调整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矛盾,尤其是日美矛盾。2.时间:1921-1922年3.事件:美、英、法、日、意、荷、比、葡和中国九国在华盛顿举行会议。 1922年,九国代表签署了九国公约,这个公约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4.影响: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5.实质:仍是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6.作用: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7.意义(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世界东西方的统治秩序,但这一体系不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因此不能长期维持下去。四、经济大危机“繁荣”及其崩溃1.背景:1924-1929年,帝国主义国家经济“繁荣”一时。2.原因:生产力盲目扩大和劳动人民有限购买力之间的矛盾。3.时间:1929-1933年4.首要地点:美国5.特点:涉及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特别长;破坏性特别大。罗斯福新政1.背景:严重的经济危机引发了政治危机,帝国主义各国矛盾尖锐,政局动荡。2.时间:1933年3.人物:罗斯福4.目的:在资本主义矛盾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涉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5.措施:调整工业 整顿银行缩减农业 兴建公共工程6.评价:美国经济缓慢的恢复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资本主义国际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美国联邦政府的实力明显增强。但新政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也就不能从根本上上消除经济危机。五、法西斯势力的猖獗纳粹政权的建立1.背景:经济危机激化了社会阶级矛盾。2.领导人:希特勒3.事件:1933年,希特勒上台,标志着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4.措施:利用“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国共产党。解散一切工会,取缔除纳粹党以外的所有政党。强化专政机器。加强思想控制。日本法西斯暴行1.时间:1936年2月2.事件:日本军部内部的少壮派军官发动兵变失败,主张对外侵略扩张的一派控制了政府。3.结果:日本军部法西斯专政建立起来,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六、美国经济的发展战后的繁荣1.特点:繁荣2.时间:20世纪五六十年代3.原因:美国占据了广阔的国际市场。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利用高新技术成果,发展新兴工业和军事工业。政府也采取措施,改善人们生活,创造比较有利的发展环境。4.表现:美国经济持续发展,西部和南部发展尤其迅速,呈现一片繁荣景象。危机和经济调整1.特点:有危机,有调整2.时间:20世纪70年代3.原因:美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弊端日益显露。1974-1975年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严重打击了美国。受到通货膨胀的困扰。4.结果:美国成为最大的负债国。新经济的出现1.特点:美国进入了新经济时代。2.时间:20世纪90年代3.原因:美国政府进行了社会经济改革。 加大发展教育、科技事业的力度,促进了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发展。 完成了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4.结果:美国进入了新经济时代,其主要特征是信息化和全球化。七、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欧洲的联合1.原因:美国给予西欧资本主义国家大量援助。西欧国家发挥高素质的劳动力优势采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2.表现:20世纪50年代初,各国的工业生产已经大体达到甚至超过了战前水平。50-70年代,西欧经济持续繁荣。3.事件:20世纪60年代,成立了“欧洲共同体”组织。1933年,成立了欧洲联盟。欧盟各国将逐步使用单一的货币欧元。欧盟成立后,欧盟成员国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欧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日本的崛起1.原因:美国在日本进行了社会改革,推行非军事化政策。美国的扶持。日本政府制定了适当的经济政策,引进最新的科学技术成就,发展教育和科学技术。 8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实行“科教立国”政策,促进了经济的发展。2.表现: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时间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1964年,日本东京举办了奥运会。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欲望也开始膨胀。3.欧洲与日本崛起的共同原因: 美国的扶持。 制定了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 采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4.启示:要重视教育和科技发展,大力培养人才。 要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政策。 要实行对外开放。八、苏联的改革与解体赫鲁晓夫改革1.时间:1953年2.人物:赫鲁晓夫3.内容:主要针对斯大林时期存在的一些弊端,在政治经济方面采取了一些改革措施。4.评价:他的改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并未根本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5.结果:1964年,赫鲁晓夫下台。苏联的解体1.时间:1985年2.人物:戈尔巴乔夫3.内容及表现:首先把经济改革作为重点,但没有取得成果,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下降。后又把改革重点转到政治方面,由一党制变为多党制。4.“八一九事件”:1991年8月19日,8名苏联高级官员发动政变失败。事后,戈尔巴乔夫失去了领导国家的威望和能力,加快了苏联的分裂。5.影响:1991年底,苏联解体。6.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 间接原因:斯大林模式九、东欧剧变1.原因:20世纪80年代,东欧各国的经济每况愈下,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 东欧国家普遍外债负担严重,通货膨胀,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下降。 严重的经济困难导致了严重的社会危机。 苏联也放松了对东欧国家的控制。2.时间:1989年下半年3.根本变化:社会制度发生了变化。4.表现:东欧剧变后,南斯拉夫一分为五;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合并,实现了统一。十、冷战中的对峙冷战政策1.前提:二战后,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主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这种政策被称为冷战政策。2.时间:1947年3月3.杜鲁门主义含义:“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强控制其他国家。4.提出人:杜鲁门5.标志:苏美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苏美之间冷战开始。6.表现:美国在经济上推行了马歇尔计划。 美国在军事上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苏联相对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 标志着两极格局形成。苏美争霸1.50年代,苏联企图与美国共同主宰世界。2.五六十年代,苏联的经济和军事实力远不及美国,美国占优。例:1962年,发生了古巴导弹危机。3.70年代,因美国深陷越南战争之中,尼克松执政后,实行了战略收缩,故苏攻美守。例:1979年12月 苏联出兵占领了阿富汗。美国从越南撤军。4.原因:苏联负担沉重,戈尔巴乔夫提出以军备控制为中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电力安全常识知识测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幕墙员工考试题库及答案
- 高铁纵向便道施工合同(3篇)
- 高炮广告牌施工协议合同(3篇)
- 高空作业工程合同模板(3篇)
- 高空门头施工要求合同(3篇)
- 安徽省辅警笔试题型及答案
- 安徽成人高考试题及答案
- 安防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
- 出差期间医疗及保险保障协议
- 2025呼和浩特粮油收储有限公司招聘18名工作人员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新22J01 工程做法图集
- 2024年社区警务规范考试题库
- 《运动训练学》(第二版)PPT
- 小学生仪容仪表课件
-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 专题01 名著阅读之《朝花夕拾》(课内文言文+课外文言文)-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黄金考点讲练测
- 我国上报数据的民营医院医疗数据统计资料
- GB/T 38207-2019中国地理实体通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规则
- GB/T 14181-2010测定烟煤粘结指数专用无烟煤技术条件
- 丹佛斯变频器modbus通讯
- (中职)氯碱PVC生产工艺及设备8项目八 PVC生产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