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翻译Shanghai Journal of Translators2013 No 3 基金项目 本论文受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 NK2XYY1116 和 2011 年度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项 目 MTIJZW201106 联合资助 收稿日期 2013 04 16 作者简介 王传英 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 南开大学 MTI 教育中心副主任 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 应用翻译研究与职业翻译教育 翻译规范理论的社会学重释 王传英 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 天津300071 摘要 本论文从翻译社会学的视角 依据社会 文化网络的分析框架 对翻译规范的社会作用 获得和发展进行了探讨 试图从个体行为与集体结构的契合 翻译能力的后天养成 规范的动态发展等三个层面重建译者的翻译职业行为 关键词 翻译社会学 社会 文化网络 翻译规范 中图分类号 H0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 9358 2013 03 0014 06 西方译学界对规范的认识最早源于捷克学者吉 瑞 列维在1967 年发表的题为 翻译是一个决策过 程 的论文 该论文借用博弈论分析手段 阐述翻 译过程中实践推理 practical reasoning 引发的决策 问题 首次将社会学的分析方法运用到翻译研究中 受此启发 特拉维夫学派的代表人物基迪恩 图里在 其描写性翻译研究中 创立了翻译规范理论 在该 理论此后的发展中 西奥 赫曼斯 安德鲁 切斯特曼 等学者亦做出重要学术贡献 帕森斯的功能主义理论认为 规范决定了人们在 所有社会活动中的交际行为 马克思也曾提出 规范 可以创建不同的社会角色 确保不同层级的社会阶级 结构正常运行 其结果是 由权力运行而产生社会秩 序 总的来讲 规范具有下列特征 1 规范既可以立 法 规则等具有惩罚 制约手段的正式形式出现 明确 的规范 也存在于惯例 习俗 操作程序等非正式形 式中 隐含的规范 两类规范均得到社会行为体的 普遍接受 具有主体间性 inter subjectivity 2 社会 行为体将规范内部化 使其成为自身的行为标准 规 范一经确立 即成为一种社会现实 social fact 可在 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 3 规范的合法性来自其 根植性 embeddedness 即它们已嵌入到区域社会 结构和人际关系中 为社会行为体所广泛接受 4 规 范可有效防范社会行为体的机会主义选择 减少违 约 失信等不良现象的发生 具体到翻译研究 图里认为翻译是一种跨系统 行为 受一系列操作规则和程序的引导 将隶属于特 定文化系统的符号实体 semiotic entity 转换成另一 种符号实体 而后者则是目的语文化系统的重要组 成部分 正是通过此类操作 特定的信息内涵 in formational core 在转换过程中得以保留 而这一系 列操作规则和程序的实质就是规范 图里提出翻译 规范控制了翻译过程中的所有决策环节 并由此决 定了原文与翻译作品间 对等 的类型 从这个意 义上讲 规范是 对译者行为的约束 Toury 1980 51 实际上 翻译行为同时受源语规范和目的语 规范的双重制约 张淑贞等 2009 136 本文试图 从翻译社会学的角度 对翻译规范的社会作用 获得 和发展进行探讨 一 规范的作用 解决人际协调问题 在图里创立翻译规范理论之前 翻译被认为只 涉及文本或语言系统之间的关系 图里在博弈论的 基础上 提出翻译是发生在交际语境及社会 文化背 景下的复杂交易 transactions 这就是说 翻译行 为出现在目的语社会一个由活跃的不同社会行为体 social agents 所组成的社会 文化网络的内部 而 该网络中的成员 不同的个体或群体 均有自己的 价值判断和利益诉求 决定翻译结果的是各行为体 间的人际协调效率 而非原文本与译文本间的关系 为了保证社会 文化网络中的行为体能够和谐共存 规范承担起协调人际关系的重任 以 确保社会共 存的条件 Hermans 1996 2 由此可见 翻译规 范的根本目的是解决社会 文化网络内部的人际协 调问题 interpersonal coordination problem 规范具有 社会约束功能 能够使个体的意 图 选择 行动与集体的理念 价值观和偏好保持一 致 例如 在目的语社会 文化网络内部 规范首先 41 促使有关行为体 出版商 译者或审查机构 决定是 否引进特定的原文本 如果决定引进 行为体还要确 定其引进方式 翻译或如勒菲弗尔所谓的改写等 而一旦确认翻译后 行为体 主要是译者 则需选择 合适的翻译策略 技巧 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行为 翻译活动必然受到 目的语社会环境特别是权力结构的制约 这就意味 着社会行为体的行为必须服从权力结构并满足它们 的需要 此类权力结构包括政治 经济权力 以及 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 布迪厄所谓的具有否定行为 体任何潜在质疑的 象征权力 为了应对上述权 力关系 各类规范通过不同机制发挥作用 为此 赫 曼斯根据翻译规范不同的约束能力 定义了四类规 范 1 惯例 惯例源于先例 precedent 和社会习 惯 代表了社会行为体的共识和可接受程度 是行为 体普遍具有的 共享期望 作为一种隐含的规范 惯例形成的基础是社会 文化网络中的规律性和行 为体的共有偏好 惯例的人际协调功能表现为 限 制了重复出现情境下可供选择方案的数量 并通过 降低不确定性和偶然性而使行为更加具有可预测 性 虽然惯例不具有约束力 但仍可对行为体的 社会行为施加影响 2 普通规范 如果某一惯例能 够在较长时间内合理解决人际协调问题 那么此惯 例就成为特定情境下处理交际问题的有效手段 这 种有约束力的惯例就是规范 它们可以隐含或明确 的形式出现 赫曼斯强调 规范的合法性来自行为 体对特定行为共同接受的现实 是一种被个体内部 化的共享期望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 规范才能成为 心理和社会实体 规范的协调作用表现为 引 导 控制 改变行为体在决策过程中的行为 从而 使行为体清楚地掌握在特定情况下应该做什么 与 惯例不同的是 规范对正确或错误的行为一般有明 确的奖惩 3 规则 规则是一种强有力的明确的规 范 是规范被制度化的结果 规则一般由社会 文化 网络中的权威行为体制定 可以不经其他行为体的 同意就具有较强约束力 是一种明确的规范 4 法 令 法令是经法律认可并正式颁布的规则 规范执 行者有权对违反法令的行为实施强有力的惩戒 drastic sanctions 鉴于社会 文化网络内部因权 力关系而呈现等级制 法令是该网络中最具约束力 的明确的规范 以规约的形式定义那些必须遵守的 责任和必须禁止的行为 社会 文化网络中的规范涵盖了由惯例到法令的 不同形式 其约束力随着规约性的增强而递增 从目 的语社会看 翻译规范对该网络人际协调的作用表现 为 1 降低社会 文化网络运行的不确定性 2 提高社 会行为体行为的可预见性 3 保持翻译活动的历史惯 性 尊重社会 文化网络中的权力关系 在目的语社 会 文化网络中 正是等级制的权力关系造成规范的 约束力不尽相同 某些规范更具主导性 它们确定 了规范的主体 norm subject 即译者 应该做什么 以及 如何去做 从而建立了具有主体间性的翻译行 为标准 为此 赫曼斯又特别区分了两类规范 构成 性规范 constitutive norms 和规定性规范 regulative norms 前者规定了翻译与非翻译的界限 而后者 则定义了翻译行为的适当标准 值得注意的是 这两 类规范间并非是平等关系 规定性规范 隶属于 构成 性规范 Hermans 1996 15 二 规范的获得 译者行为社会化 翻译规范的主体是译者 而图里等人进行描写 性翻译研究的对象是 集体行动或结构而非个体行 为者 是在一个更广泛的社会 文化和政治语境中研 究文本及篇章根植性 Meylaerts 2008 91 图里 特别指出 规范是个体行为者在其社会化进程中逐 步获得的 Toury 1995 55 他曾以双语者为例 阐 述母语译者如何获得规范 从社会 文化角度看 未 来译者进行的是翻译行为的社会化活动 在此过程 中 他们将规范化的反馈内部化 由此改进其职业能 力并使之成为重要组成部分 在职业能力发展的每 一阶段 母语译者的能力都是先天和养成的综合产 物 是自有禀赋 个体获得和社会规则共同作用的结 果 Toury 1995 250 251 规范是译者行为社会化的结果 而这种社会化又 离不开译者对翻译职业的集体认同 collective identi ty 职业认同 简而言之 就是某个行业中的从业个 体对于其所属职业群体工作特性及规则的无条件认 可与接受 是个体因职业相同或接近而萌发的对该群 体的归属感 sense of belonging 译者的职业认同是 其行为得以社会化的根本前提 职业认同得益于个 体所处行业的职业化 professionalization 表现为 1 专属职业技能神秘化 行业进入门槛较高 2 从业者 获得的薪酬和社会荣誉与其付出的职业努力相一致 足以维持生计 3 行业协会肩负起规范职业行为 改 进职业能力 提升从业道德水准的重任 在全球范围 内 翻译真正成为一项职业是 1970 年代的事情 在 此之前 大多数翻译作品是由兼职的 非职业译者 如作家 律师 教师 外交家 神职人员等完成 Toury 51 1995 241 翻译职业化的驱动力是经济全球化带来 的更为广泛的劳动分工和语言服务技能专业化 使得 译者成为社会化的专业工作者 必须遵守一系列 最 根本且被普遍认可 的规范 例如口译人员所尊崇的 忠实原文 个人立场中立 服务内容保密等执业准则 Harris 1990 118 职业认同促使译者通过以下三 条路径实现社会化 1 规范内部化 所谓职业的一个突出内涵是个体以专业服务获 得生存和发展的机会 而这种机会在被社会普遍接 受 遵守特定行为规范 具有相应执业标准的专业群 体中会更大 图里借用法国社会学家杜尔凯姆的观 点 认为规范的存在不取决于任何个体 是先行的 社会现实 造成的 译者为了避免遭到所处社会 文 化网络的排斥 必须接受影响翻译决策的各类规范 并使之成为指导自身翻译实践的客观标准 图里以 操作规范为例 强调 集体结构 的内部化 Toury 1995 60 61 操作规范可以被理解成一种工作模 式 它使翻译作品得以成形 它要么遵守原文本 规范 即充分翻译 并进行必要调整 要么遵守目的 语规范 要么是二者间的折衷 任何一种提供翻译 实践指导的模式都具有限定作用 它提供了某些可 供选择的方案 但同时也排斥了其他方案 结果是 如果完全进行充分翻译 翻译作品很难成为目的语 产品 实际上 该作品使用的是一种模式化语言 甚 至可以说矫揉造作 如果进行折衷翻译 翻译作品 虽然也很难被转换为目的语文化 但仍有可能在该 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 与此相反 如果遵循目的 语规范 译者提供给目的语文化的则是符合先行模 式要求的源语作品的某个版本 译者与规范之间的关系反映的是社会 文化网络 中个体行为与集体结构之间的矛盾 译者首先要将 规范内部化 这是其职业共性 随后才有可能在翻译 实践中突出个性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 译者必须首 先承担社会责任 即以普遍认可的方式实践社会 文 化网络赋予他的职业功能 有鉴于此 获得决定其 行为适合度的一系列规范 并以此对制约其行为的相 关因素合理判断 利用 是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中成为 合格 译者的先决条件 Toury 1995 53 2 操作个性化 译者的职业认同使译者并不总是被动地接受规 范的制约 而是在适度范围内通过一系列选择和决 策发挥主体性 可以讲 翻译是译者不断决策和取 舍的过程 从翻译标准的界定和翻译策略的选 择 到译文在目的语文化中的地位和功能均取决于 译者的判断 而译者的选择又离不开语言 文化和其 他因素的影响与制约 刘艳 2007 65 首先 在预先规范 preliminary norms 的指导 下 译者必须根据目的语社会 文化网络政治 经济 社会和文化政策及读者的阅读偏好 确定原文本的 可译性 与此同时 预先规范还影响译者对翻译途 径的考虑 决定 是否接受从另外一种语言而不是 源语来进行翻译 张淑贞等 2009 136 由此可 见 译者在充分把握翻译政策的同时 还必须尽可能 多地了解原文本的内容 风格与主题 其次 译者遵照原始规范 initial norms 来确定 其翻译行为的整体取向 图里指出 绝大多数作品 既不是遵循源语文化规范的 充分翻译 也不是较 多保留目的语文化规范的 可接受翻译 而是介于 两者之间 牺牲某些源语文化同时也尝试打破某些 译语文化的规范 张淑贞等 2009 137 原始规范 带来的自由度是译者发挥主体性的前提 再有 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实际决策受制于操 作规范 operational norms 操作规范中的模板规 范不但决定代替源语材料的目的语材料出现的形式 和在文本中的位置与分割 还决定省略 增加和位置 改变的程度 而其文本语言学规范则影响译文句子 结构 词语等微观层面的策略选择 张建萍等 2008 143 翻译规范作为社会文化实体 必然会对翻译活 动进行限制 然而图里等人的规范本质上是以目的 语文化为导向 这就使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发挥主体 性成为可能 译者在译本选择和翻译过程中并不是 被动地接受规范的制约 与此相反 译者通过采用 适当的翻译策略对原文进行主动操控从而实现其主 体性 在翻译活动中 译者是活跃的译文创造者 通 过促进源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的互动 将自身的知 识 信仰与翻译技巧融入到实践中 3 习得阶段化 学习 适应规范是在特定社会 文化网络中的个 体成为合格译者的前提 其学习自觉性来自对翻译 职业的认同 规范可以用来确定翻译行为的适切 性 调整所有影响翻译结果的因素 而掌握规范是文 化环境中译者学习的重中之重 张淑贞等 2009 137 根据图里的理论 译者能力的发展经历三个 主要阶段 1 被动接受规范 翻译能力并非天生的 能力 要通过后天系统训练而逐步获得 在翻译职 业的起始阶段 译者首先通过个体行为的社会化 被 61 动接受社会 文化网络中已有的规范 2 获得外部反 馈 翻译作为一种交际形式 译者会接收社会 文化 网络中的其他行为体对其翻译活动结果的反馈 包 括翻译作品评价 翻译策略建议等 译者在实践中 凭借反馈 对其已有规范进行优化和升级 不断改进 职业能力 3 构建个性化规范体系 随着规范性反 馈的不断积累 译者开始构建个性化规范体系 这 是一个循序渐进 不断深入的动态过程 译者行 为持续 社会化 其职业能力不断提高 逐步达到 职业专长水准 西米奥尼借用布迪厄 场域 和 惯习 的概念 来解释规范对译者的影响机制 场域是 具有自己 独特运作法则的社会空间 而惯习 habitus 则系 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不断进化 改变或维持自己 的思维方式 习惯以及由此产生的行为 他认为 译者在特定的翻译场域 出于对规范的接受和遵循 而形成翻译惯习 而惯习在他们随后的翻译实践中 又增强了规范 惯习有 既被塑造又具有塑造力 structured and structuring 的特性 规范以惯习为 媒介与译者发生相互作用 王悦晨 2011 11 从 译者行为社会化的角度看 译者 不仅仅是译者 因为 译者的惯习是个性化的社会 文化经历有效 整合的结果 Simeoni 1998 32 而翻译习得的目 的就是帮助译者选择并采用适当的规范来创建具有 合法性 的译本 三 规范的演进 翻译规范具有特殊性和不稳定性 规范的特 殊性在于它只能由其赖以存在的系统赋予其意义 即使是外部行为看起来完全相同的系统之间也仍有 差异 规 范 也 是 不 稳 定 变 化 的 实 体 赵 宁 2001a 218 译界普遍认为存在着三种不同的彼此 竞争的规范 处于边缘 正在成型的规范 具有中心 地位 指导主流翻译行为的现行规范 旧规范的残 余 翻译规范有共时和历时两个层面 它们分别自 成系统 因此 可以把规范系统看作是形式多样的 开放结构 是聚合系统 赵宁 2001a 218 翻译规 范的发展可以粗略地划分为三个阶段 1 语言学规范 1950 年代 翻译研究与实践深受应用语言学的 影响 翻译被理解成一种语言现象 是语言间的操 作 这种操作是发生在源语和目的语之间的转换过 程 Sch ffner 1998 2 在语言学视角下 翻译被 定义为 用一种语言中对等的文本材料替代另一种 语言 Catford 1965 20 根据语言学传统 精确描述源语和目的语间符 号和符号组合的系统性规律是忠实 准确地翻译源 语文本的前提 在翻译过程中 目的语文本要与源 语文本在内容 风格和效果上都达到完全一致 同时 还要满足目的语系统的规则 为此 翻译学者将源 语和目的语的语言单位进行对比 以 创立一种具 有约束力的机制来解决翻译过程中遇到的语言结构 差异 Sch ffner 1998 3 由此建立规范的目的是 为翻译特定语言单位找到 能够普遍接受 的对等 物 毫无疑问 此种规范从性质上讲是规定性 pre scriptive 的 为此 翻译学者对具体语言现象进行 研究 试图总结源语和目的语系统的规律 从而为翻 译行为归纳出 适当 的标准 Bartsch 就把规范理 解为承载 正确概念的社会现实 并区分了产品规 范 productnorms 和 生 产 规 范 production norms 前者建立评估翻译作品适切性的标准 后者则规定翻译过程中应该使用的方法和策略 在语言学视角下 基于语言差异的规范被程序 化 似乎成为放之四海皆准的灵丹妙药 但事实却 并非如此 因为翻译活动不仅停留在文字和语法层 面 更肩负着跨文化交际的功能 到 1970 年代 语 言学规范逐步被文本语言学规范所替代 2 文本语言学规范 文本语言学将文本确定为交际和翻译的基本单 位 翻译不再是语言符号的转换 而是对原文本的 再文本化 retextualizing 是一种 由原文本引致 的译文本生产 Sch ffner 1998 4 在文本语言学 视角下 翻译规范的基本前提是原文本和译文本的 差别不仅反映在各自语言系统所决定的句子结构 上 还体现在句子层面以外的其他规律上 这就是 说 除了语言规范还要加上文本规范 Neubert et al 1992 22 谢芙娜将文本划分为文本类型 text type 体 裁 genre 和文本等级 text classes 三个层次 她强 调 文本类型或体裁的规律与特定文化相关 随时间 而变化 通过系统地对比源语和目的语体裁 可以 获得体裁特征 而这些特征能用于构建 根据目的 语惯例对原文本进行 再文本化 的模式 就译 者而言 体裁特征所折射的跨文化相似性或差异 性对于创建合适的译文本异常重要 它甚至规定 了对 特定文本结构的期望 值得一提的是 虽 然以体裁特征为基础的文本语言学规范在指导翻 译实践和译者训练中效果显著 但并非所有的体 71 裁特征都可以规范化 而且其文本结构也很难预 见 哈蒂姆和梅森特别总结了文本形态中很多偏 离规范的行为 指出这些偏离通常是由不同的文 体原因造成的 而译者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随机寻 找解决方案 莱思也根据布勒的语言功能模式把文本划分为 三种主要类型 即表情型 信息型和操作型 并建议 根据文本功能及其相对应的语言特点和使用的交际 情景采取相应的翻译策略 张美芳 2009 53 语言学规范和文本语言学规范从根本上来说都 是规定性的 仝亚辉 2009 84 它们尝试在原文 本和译文本间建立某种 对等 关系 从而使翻译行 为最优化 这种以原文本为中心的翻译规范的不足 之处在于试图建立唯一正确的翻译标准 忽视了真 实世界中翻译结果的多样性 翻译不仅仅是一门语 言艺术 同时也是文化交际的产品 在霍姆斯 1972 译学研究路线图和多元系统理论的指导下 以目的语文化为导向的描写性翻译规范应需而生 翻译被视为 社会语境下行为化活动的结果 并且 不得不 出于特定目的对原文本进行一定程度的操 控 Sch ffner 1998 5 3 描写性翻译规范 描写性翻译规范认为翻译属于交际活动 受文 化 政治 经济等诸多文本以外因素的影响 其理论 发展的基石是埃文 佐哈尔的多元系统理论 实际 上 多元系统思想源自于 1920 年代前苏联的形式主 义 尤其是什克洛夫斯基 蒂尼亚诺夫等人的文艺理 论 什克洛夫斯基等人提出 文学作品是文学手段 的聚合物 amalgam 而综合运用文学手段的目的 是为了让语言或观点新颖 独特 陌生 另外 作为 一个关系实体 文学现实 literary fact 是聚合后的 系统 埃文 佐哈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多元系统论 该理论以目的语文化为导向 把 文学 当然包括翻 译文学 和其他文化活动一样视为一个大系统 即 一个包容多种现象的关系网络 该系统是开放和 动态的实体 赵宁 2001b 51 规范是特定社会群体衡量人类行为或行为产品 正确性 适合性的标准 苗菊 2001 31 语言学和 文本语言学规范着眼于译文本和决定文本生成的语 言学规范和体裁特征 而图里等人则将规范视为翻 译行为的中心 提出 规范是对翻译现象进行描写 分析的一种类别 Toury 1980 57 翻译行为和其 他社会行为一样具有特定语境含义 翻译规范是内 部化的对译者行为的制约 体现了一个社会群体普 遍认同的价值观 因此 翻译过程中的所有决定都是 由规范而不是源语或目的语语言系统决定的 Sch ffner 1998 5 6 在图里和赫曼斯理论的基础上 切斯特曼借用 社会生理学 模因 的概念 meme 意指 文化传播 单位 进一步阐述描写性翻译规范 仝亚辉 2009 85 认为翻译中的模因指的是翻译理论和观念 影 响着译者的思维方式和翻译行为 不同的模因在不 同时期占据不同的地位 所有的翻译模因构成一个 庞杂的模因库 而当某一种模因占据主导地位时 就会演变成一种规范 Chesterman 1997 64 70 切 斯特曼将翻译规范归纳成社会规范 伦理规范和技 术规范等三类 其中技术规范又分为预期规范 ex pectancy norms 与专业规范 professional norms 预期规范指目的语社会结合 语法 可接受性 适合 性 文体风格 文本特征 文本形式及篇章偏好等因 素而形成的对译文的期望 专业规范则可细分为 责任规范 交际规范和关系规范 决定了翻译过程中 译者采用的具体方法和策略 Sch ffner 1998 6 值得注意的是 描写性翻译规范还试图将 语 境化 融入翻译活动 以便在目的语社会 文化网络 的大系统中考察翻译行为的适切性 与以往 规定 性 规范不同的是 描写性翻译规范更加重视规范 所承载的 作品 过程及行为 四 结语 美国社会学家格兰诺维特早就指出 规范反映 的是社会网络中基于社会群体的共享期望而约束个 体行为的 准契约 关系 其形成 演进的动力来自 社会行为体对其 根植性 身份的认同 翻译研究 的描写性传统试图依据 翻译是一种职业 这个命 题 从个体行为与集体结构的契合 翻译能力的先天 禀赋与后天养成 规范的动态发展等三个层面重建 译者的翻译职业行为 可以预见 促使西方翻译研 究 文化转向 的翻译规范理论将为我国翻译研究 的发展及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译者培养体系带 来有意义的借鉴 注释 在社会 文化网络中 行为体包括目的语社会的资助人 出版社 译者 出版审查机构 读者 文艺评论家 翻译协 会等 译者因具有社会化属性而成为 社会人 根据罗曼 雅可布逊的论述 1959 翻译可分为语内翻 译 语际翻译 符际翻译等三类 其中只有语际翻译是一 81 般意义上的翻译 参考文献 1 刘艳 译者主体性的文化界定 再读吉里 列维的 翻译是一个抉择过程 J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 哲社版 2007 4 65 67 2 苗菊 翻译准则 图里翻译理论的核心 J 外语与 外语教学 2001 11 29 32 3 仝亚辉 西方翻译规范研究特点分析 J 山东外语 教学 2009 2 83 88 4 张建萍 赵宁 图里翻译理论中译者的使命研究 J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8 2 141 144 5 张美芳 文本类型理论及其对翻译研究的启示 J 中国翻译 2009 5 53 60 6 张淑贞 赵宁 图里与翻译规范理论 J 重庆科技 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9 6 136 137 7 赵宁 Gideon Toury 翻译规范论介绍 J 外语教学 与研究 2001a 3 216 219 8 赵宁 特拉维夫学派翻译理论研究概论 J 上海科 技翻译 2001b 3 51 54 9 王悦晨 从社会学角度看翻译现象 布迪厄社会学理 论关键词解读 J 中国翻译 2011 1 5 13 10 Catford J C A Linguistic Theory of Translation M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5 11 Chesterman A Memes of Translation M Amsterdam and Philadelphia Benjamins 1997 12 Harris B Norms in Interpretation J Target 2 1990 1 115 119 13 Hermans T Norms and the Determination of Transla tion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A R Alvarez et al eds Translation Power Subversion C Clevdon Multilingual Matters Ltd 1996 via discovery ucl ac uk 2005 1 Microsoft Word 96 Norms Determina tion pdf 14 Meylaerts R Translator and Their Norms A A Pym et al eds Beyond 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 Investigations in Homage to Gideon Toury C Amster dam John Benjamins 2008 91 102 15 Neubert A G Shreve Translation as Text M Kent Kent State University Press 1992 16 Sch ffner C The Concept of Norms in Translation Stud ies J Current Issues in Language Society 1998 1 9 17 Simeoni D The Pivotal Status of the Translator s Habi tus J Target 1998 10 1 39 18 Toury G 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人力资源部部门工作总结
- 扶手涂氟碳油漆施工方案
- 诊所运营方案范本
- 人防工程出让方案范本
- 华夏保险岗前培训考试及答案解析
- 青岛驾驶员安全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护理学导论题库简答题及答案解析
- 分子影像成像技术
- 边坡沟渠施工方案范本
- 对绿化施工方案的点评
- 医院死亡报卡培训课件
- catia考试图纸题目及答案
- pos机风险管理办法
- 2025年京东集团招聘笔试指南与面试技巧
- 起重机械定期检查与维护方案
- 2025年行业机器人边缘计算技术应用与场景分析
- 国际物流运输合同(标准版)
- 动物样品采集培训课件
- (2025年)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廉洁从业九项准则考核试题(+答案)
- 手机桌面市场深度解析
- 2025年江西省高考物理真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