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_桃花源记_的英译文看英汉翻译.pdf_第1页
从_桃花源记_的英译文看英汉翻译.pdf_第2页
从_桃花源记_的英译文看英汉翻译.pdf_第3页
从_桃花源记_的英译文看英汉翻译.pdf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 桃花源记 的英译文看英汉翻译 李珑珑 湘潭大学 外国语学院 湖南 湘潭 410000 摘 要 桃花源记 脍炙人口 不愧是我国古典文学百花园里的一朵奇葩 汉学家 Ja mes凭借自己对中西两 种文化 英汉两种语言的透彻理解以及他的本土语言优势 让人以另一种语言欣赏到了桃源世界的美 文章通过 从英汉两种语言及文化方面对比赏析 得出对语言文化差异的准确把握是正确地对古文进行英译的重要条件 并 意识到如何最大程度的对古文进行较为完美的英译 争取原文和译文最大限度的等值 翻译工作者更应从译入语 读者的视角来思考文化内涵的传递 关键词 语言 文化 差异 翻译 Discussion on Translation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An Appreciation of the Translation of The Story ofPeach bloo m Spring Abstract It is no exaggeration that the well known The Story ofPeach bloom Spring isworth considering as one of the most beauti ful flowers in the garden of classic literature Having a good know ledge of the languages and cultures ofEng lish andChinese aswellas be ing a native speaker of English H ightower James a sinologist can translate so well that the beauty has been remained By contrasting and analysing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the paper came to a conclusion a good knowledge of these t wo types of lan guages and cultures especially of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 is very i mportant for translators to do the work to get a relatively perfect translation w ith an intention of accomplishing the maxi mu m equivalence thereby translators should try to trans m it the culturalmessages in the orig inal text to the target readers in the latters place Key words language culture difference translation 中图分类号 H315 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0 5757 2008 03 0071 03 桃花源记 是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 文章开端 先以 美好闲静 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 的桃花林作为铺垫 引出 一个质朴自然的化外世界 在那儿 一切都是那么单纯 那 么美好 没有税赋 没有战乱 没有沽名钓誉 没有勾心斗 角 甚至连一点吵吵嚷嚷的声音都听不到 人与人之间的 关系也是那么平和 那么诚恳 造成这一切的原因 作者没 有明说 但从 乃不知有汉 无论魏晋 一句中已隐约透露 了消息 原来归根结蒂 是因为没有一个高踞人民头上为私 利互相攻伐的统治集团 这个幻想中的桃源世界 对生活 在虚伪黑暗 战乱频繁 流血不断的现实世界中的人们来 说 无疑是令人神往的 当然 这种理想的境界在现实中是 不存在的 只是作者的不满黑暗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 桃花源记 是以诗体形式写的 作者以凝练的笔法 低调陈述 富于诗意的场景 并由于古汉语音韵优美等特 点 读起来朗朗上口 有言有尽而意无穷之感 为世人传诵 不愧是我国古典文学百花园里的一朵奇葩 要将这样一首 脍炙人口的名篇译成英文 并最大限度地保留或再现原作 的意境与神韵 实 属难事 这里 笔者选取 英国汉 学家 Ja mesH ightower的译文 见文章后 译文句式工整 词义 贴切对应 语句通顺流畅 最大限度地传达了原文的意义与 神韵 而且它也契合了西方读者的社会心理和文化期待和 接受的视野 能够为西方读者更有效的 更广泛的认知与接 受 它无论在审美张力还是在意蕴传达上都堪称为等效的 佳译 笔者在赞叹之余 对原文与译文从句式 选词 文化 信息传达三方面进行试探性的比较分析 体会到汉英两种 语言文化的诸多不同 比如意合与行合的差异 不同文化中 词语的词义联想不同 文化联想不同等 从而认识到对语 言文化差异的准确把握是正确地对古文进行英译的重要条 件 并意识到如何最大程度的对古文进行较为完美的英译 争取原文和译文最大限度的等值 翻译工作者更应从译入 语读者的视角来思考文化内涵的传递 一 语言层面 1 行合与意合 古诗英译是个相对独立的话语世界 尤其强调美感信 息的传递 强调审美对等或近似 而文化内涵的有效传递是 实现译作与原作之间的功能对等和审美对等 构成译诗的 整体风格与意境美不可或缺的因素 对 桃花源记 这种以 诗体形式行文的古文来说 同样如此 这就要求译者在翻 71 第 24卷 第 3期 Vo l 24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J OURNAL OF SI CHUAN COLLEGE OF EDUCATI ON 2008年 3月 M ar 2008 收稿日期 2008 01 21 作者简介 李珑珑 1982 女 湖南新化人 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 翻译理论与实践 译的过程中 应以目的语读者为中心 注重译文的可接受 性 让目的语读者感受到原文中只可意会 不可言传的信 息 这就要求译者充分认识到译出语与译入语的差异 汉 英语由于分别属于不同的语系 其语言特征可谓截然不同 英汉句式结构最主要区别在于英语重形合 汉语重意合 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尤金 奈达在其著作 译意 TranslatingM eaning 一书中 认为 就汉语和英语而言 也 许 在语言学中最重要的一个区别就是一切形合与意合的 对比 con trast between hypotaxis and parataxis 所 谓 形合 就是靠语言本身语法手段 所谓 意合 主要靠 句子内部逻辑联系 英语结构紧凑严密 汉语结构简洁明 快 具体说来 汉语句法结构偏重于意合 即不借助形式手 段来体现词语之间或句子之间的意义或逻辑关系 汉语重 悟性 即不凭借着严谨的形式进行分析 而是根据主观的直 觉 从逻辑即上下文中悟出关系来 因此 语言简约而模糊 意合是汉语重悟性的突出表现 即在语言中可以连连出现 省略 而意义相连 脉络清楚 形散而神聚的句子比比皆是 而英语句法则侧重于形合 即通过用连接词体现分句之间 的依附或从属关系的结构 语法结构清晰明朗 在英语句 子中 主干结构突出 即主谓机制突出 词与词的组合关系 往往一目了然 使用较多连接词 而意合的汉语大量采用 并列结构 词与词 句与句之间往往直接并列或连接 中间 没有任何连接词 东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所形成的 树杈 型 和 流水型 的句子结构 难怪有人把英语句子比做一 串珍珠 而汉语却象一盘大小各异的珍珠 散落玉盘 闪闪 发光 灿烂夺目 这正反映了英汉文化思维特征的不同 此外 英语中有明确的人称 数 时态等的变化 这点尤 其体现在动词的形式上 汉语动词则没有如此精细地区分 汉语名词本身没有单数复数之分 动词本身没有时态的变 化 无法像英语那样给读者提供视觉上的句法结构提示 所 以其语法关系呈现隐含性和模糊性 而英语中的 数 不是 单数就是复数 非此即彼 不象汉语词义模糊 一个词既可是 单数亦可是复数 其确切意义选定 主观性大 因此 在语义 上 英语的表达趋向于明朗化 而汉语的表达则趋向于模糊 性 原文中 缘溪行 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 夹岸数 百步 中无杂树 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 这些句子里的名词 意象之间完全是独立的排列组合 没有一个连接词 各个 意象之间的空间距离 相互关系等等全靠读者的想象和创 造 给读者留下了无限广阔的想象空间 闻一多在谈到中国 诗歌的这种意象美时曾感叹道 这种诗意的美 完全是靠 再 如 后遂无问津者 since then there has been no one inter ested in trying to find such a place 2 添加主语 英语是主语显著 subject prom inent 语言 它突出 的是主语 除省略句外 每个句子都必须有主语 汉语则 是主题显著 topic prom inent 语言 它突出的是主题而 非主语 在汉译英时 最值得关注的省略现象是汉语的零 位主语的问题 应补出汉译中省略的主语 如 缘溪行 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 a fisher man ofWu ling once rowed upstrea m unm indfulof the distance he had gone when he suddenly ca me to a grove ofpeach trees in bloo m 又如 便舍船 The fisher man left his boat 等 3 精确选词 桃花源记 之所以脍炙人口 得到广泛传诵 它那洗 练 简朴 明快 自然的语言风格是个很重要的原因之一 而 这与遣词用字有密切关系 所选词语的恰当与否同样至关 重要 原文笔触简净 恰如其分地表现除了桃花源的气氛 使文章更富感染力 而译文虽借助不同的句法手段 其遣 词显然 是经 过反 复 斟酌 独 具 匠心 的 如 strea m bloom cover find out open ou venture out 等等 与原文语境非常贴切 令读者产生和读原文时一样的感受 译者选词看似信手拈来 其实无不是通过反复比较 反复推 敲的 我们可以从其它译文中可以比较看出 这里由于篇幅 有限 不做此类比较 与此同时 在有些用词上也不是完美 无缺的 还可以进一步改进 如夹岸数百步中的 步 译为 paces 考虑到是划船进入桃花林 而 paces让人联想到走 路 所以与原文不符 又如 鱼人甚异之 译文中以 i m pression 来表达这种感受 根据牛津词典第一个定义 i m pression deep lasting effect on the mind 我们再看另一个词 的释义 wonder feeling of surprisemixedw ith adm iration be wilder ment or disbelie f 笔者觉得用 wonder 处理更为到位 再如 黄发 垂髫 译为 oldmen and boys 这种完全的意 译丧失了原文中的形象特征 二 文化 奈达 N ida E A 在翻译科学探索中指出 如果两 72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8年 3月 种文化有亲缘关系 而两种语言迥异 译者就应该在译文中 进行大量的形式转换 在这种情况下 相似的文化通常可 以提供一系列内容方面的对应语 比起语言和文化都迥异 的情况 翻译上的困难相应地会少得多 事实上文化差异 比语言差异给译者带来复杂得多的问题 有些词本身含有 浓厚的文化色彩和民族色彩 如何调动翻译技巧从而力图 再现原作的丰姿 表现出原文的民族文化特征 是需要一番 斟酌的 请看以下翻译 晋太元中 During the T ai yuan period of the China dynasty 黄发垂髫 O ld men and boys 郡 下 city 太守 magistrate 这些词对于缺乏中国历史文化背 景知识的英文读者来说 多数不熟悉其内涵 作者采用意译 在译入语中找出相对应的词语 疏通了读者理解上的困惑 也增强了可读性 从译入语读者的角度实现文化传递 但 如前举例说到的 对原文文化特色传递不充分或者说缺乏 其相关联想 结 语 著名汉语语言学家王力教授说过 西洋语法是硬的 没有弹性 中国语法是软的 富有弹性 所以 中国语法以 达意为主 汉语里简单的组合 平常的排列 往往能烘托 一种氛围 营造一种气势 却常常是英语表达中所无能为力 的 如汉语里习惯用四字结构体现一种意境 象 天高云 淡 这样的寻常词语 在汉语这一特定语言环境中常能使 人产生 海阔天空 壮志满怀 或 秋高气爽 或 秋风萧 瑟 的诗的意境 甚至更多丰富的联想 而其英译文 The sky is high the clouds arewhite 英语读者恐怕就无法产生 相似的联想 我们感觉到桃花源记光彩照人 散发着阵阵 的清香 给人以美的感受 审美主体 译者 通过审美中介 译者的审美意识 将审美客体 原文 转换为另一审美客 体 译文 的审美活动中 同样在英译文再现了清新自然 活泼灵秀 洗练畅达的特点 这也是思维方式的转变 这种 思维方式的转变不是停留在文字 上的对号入座 而是如何 充分利用本民族的思维方式来表达原文的意蕴 以最终正 确地再现原文的审美体验 特别是译者充分发挥了译语的 优势 这种优势来源于译者娴熟的英语驾驭能力 对原文深 刻的洞察能力 得益于译文的精当的表达 显示出作为翻译 家之深厚底蕴及语言能力 值得回味 尽管如此 译文相对还是多出了一些篇幅 无法达到读 原作后那种朗朗上口的特殊美感 从文章形式风格上看是 不对应的 然而 众所周知 中英两国的语言都有其地域 性 民族性 历史性 乃至生活习惯和文化背景 这些都很难 从另一种语言中找到同义的字句来表达 更何况古汉语其 独特的句式 奈达曾说过 绝对准确的语言交际是不可能 的 而译者的任务就是对原语和译语在语言文化方面的差 异进行分析 尽力找出最大限度的传达原语信息的方法 在 这点上 汉学家的译文可谓是树立了典范 由此可知 古文英译是项艰巨的翻译工作 许多在中 国深受读者欢迎的古典诗歌译成英文后 却让英美读者感 到平淡乏味 甚至费解 难以引起共鸣 究其原因很大程 度上是因语言和文化的差异所造成 为了在译语语法和惯 用法允许的范围以内 保证特定上下文中最重要或最突出 意义的优先传译 争取原文和译文最大限度的等值 译者 往往采用变通手法 吕叔湘先生说 严格言之 译诗无直 译意译之分 唯有平实与工巧之别 所谓平实 非一字 不增 一字不减之谓也 小烟之译李太白诗 常不为貌 似 而语气转折 多能曲肖 这就非常明确地告诉我们 增 删更易 译者有变通的自由 高明的译者巧用此法 能使 汉诗在英译后最大限度地保持原汁原味 参考文献 1 H ightower James The Poetry of Tao chien Oxford Clarendon Press 1970 2 陶渊明 桃花源 诗并记 中国文学史勘考资料选 编 C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 3 N ida E A To ward a Science ofTranslating The Neth erlands E J Bill1964 4 陈宏薇 汉英翻译基础 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 版社 2003 107 5 怒安 傅雷谈翻译 M 沈阳 辽宁教育出版社 2005 附 原文 晋太元中 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 忘路之远 近 忽逢桃花林 夹岸数百步 中无杂树 芳草鲜美 落英缤 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 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 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 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 从口入 初极狭 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 豁然开朗 土地平 旷 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 男女衣着 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 并怡然自 乐 见渔人 乃大惊 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 设酒 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 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不复出焉 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 世 乃不知有汉 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闻 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 得其船 便扶向路 处处志之 及郡下 诣太守 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寻向所志 遂迷 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 高尚士也 闻之 欣然规往 未果 寻病 终 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 During theT a i yuan period of the China dynasty a fisher man ofWu ling once rowed upstrea m unmindful of the distance he had gone when he suddenly ca me to a grove of peach trees in bloom For severalhundred paces on both banks of the stream there was no other kind of tree The w ildflowers growing under them were fresh and lovely and fallen petals coverd the ground itmade a great i mpression on the fisher man Hewent on for away w ith the idea of finding outhow far the grove extended It came to an end at the footof amountain whence issued the spring that supplied the streams There was a small opening in the mountain and it see med as though light was co m ing through it The fisher man left his boat and entered the cave which at firstwas extre mely narro w 下转第 95页 73 第 24卷 总第 179期 李珑珑 从 桃花源记 的英译文看英汉翻译 谣的特点 叙事与抒情两相结合 拿 献给小巷里的露伊 莎 做分析 露伊莎家境富裕 而少年哈代家境较为贫困 他们俩在世俗的眼光中是不可能走到一起的 环境在恋情 的萌芽阶段就注定了悲剧的结尾 另一方面 羞怯又使两 人一次次错过交流的机会 敏感害羞的性格最终导致两人 的擦肩而过 这短短的一首诗就承载着哈代最熠熠生辉的 悲剧性小说的母题 性格与环境对人的命运的影响 其实 在哈代最优秀的诗篇中不乏这样的例子 如脍炙人口的 爱玛组诗 诗人与妻子爱情生活并非总是和谐的 在发 表了 苔丝 无名的裘德 等作品后 哈代受到来自各方 面的非议 他与妻子的关系也陷入低谷 直至爱玛因病突 然死亡 哈代才好像又一次爱上了她一般 写下了一组爱情 诗来怀念她 追忆与她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 在这里 哈代 面对死亡造成的离别 忽然迸发出诗情 他怀着深深的内 疚 遗憾于他与爱玛因性格原因 直至最后也未能和好 环 境与性格双重的悲剧 激发了作者的灵感 写下了他称作 昔日爱情之遗物 的组诗来怀念妻子 这些诗被誉为英国 爱情诗中的精髓和瑰宝 所以说 写诗是哈代小说创作的 延续 哈代作为诗人 与作为小说家一样伟大 戴望舒创造性地把从国外泊来的象征主义理论与我国 古典诗歌意象相结合 美丽的丁香姑娘 悠长深远的雨巷 诗人以清新活脱 自然优雅的语言突破了象征诗派神秘的 内容和晦涩的诗风 因而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 雨巷 留 下了划时代的一笔 通过上文的分析 我们发现 两首诗虽然作者不同 国 家不同 但在许多方面十分相似 这说明东西方社会文化 虽有差异 但对美的追求是相通的 通过比较我们看到 文 学可以起到沟通东西方人心灵的桥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中载 托马斯 哈代 思想和创作 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7 18 2 王竞 哈代诗中的命运 J 外国语 1992 3 69 71 3 鞠玉梅 从哈代哲理诗的艺术风格看其哲学思想 J 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0 3 17 20 4 哈代 哈代文集 8 诗选 M 刘新民 译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4 162 5 11 钱谷融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 M 上海 华东 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6 吉丁斯 年老的哈代 M 伦敦 海尼曼图书公司 1978 171 7 何兆熊 新编语用学概要 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 出版社 1999 62 8 9 13 朱立元 当代西方文艺理论 M 上海 华东 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 10 张新颖 20世纪上半期中国文学的现代意识 M 北京 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 2001 107 12 哈代 哈代传 M 麦克米伦出版公司 1962 15 责任编辑 郝丹立 责任校对 李 舒 上接第 73页 bearly adm itting his body after a fe w dozen steps it suddenly opened out onto a broad and levelplainwhere well built houses were surrounded by rich fields and pretty ponds M ulberry ba mboo and other treees and plants gre w there and criss cross paths skirted the fields The sounds of cocks crowing and dogs barking could be heared from one courtyard to the next M en and wo men were co m ing and going about theirwork in the fields The clothes they wore were like those of ordinary people O ld men and boyswere carefree and happy W hen they caught sight of the fisher man they asked in surprise ho w he had got there The fisher man told the whole story and was invited to go to their house Where he was served wine while they killed a chicken for a feast W hen the other villagers heared about the fisher man s arrival they all came to pay hi m a visit They told hi m that their ancestors had fled the disorders ofCh in ti mes and having taken refugee here w ith w ives and children and neighbours had never ventured out again consequently they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