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必修2 第一单元第4课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课件(31张).ppt_第1页
岳麓版必修2 第一单元第4课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课件(31张).ppt_第2页
岳麓版必修2 第一单元第4课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课件(31张).ppt_第3页
岳麓版必修2 第一单元第4课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课件(31张).ppt_第4页
岳麓版必修2 第一单元第4课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课件(31张).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4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一 金属冶炼术的进步1 青铜冶炼技术 1 从二里头文化时期到 被称为我国的青铜时代 2 商周时期 中国的青铜铸造技术已相当成熟 2 冶铁炼钢技术 时期发明了冶炼生铁和钢的技术 铁器的广泛应用 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春秋末期 春秋 3 冶炼燃料 1 汉代开始用 做燃料 并用来冶铁 北宋时用煤冶铁已相当普遍 2 南宋末年我国开始用 冶铁 明朝流行开来 特别提醒商周时期被称为我国的青铜时代 但这一时期的青铜器并未在民间普及 也未用来铸造农具 而是用于铸造礼器和兵器 煤 焦炭 二 衣被天下1 丝织技术 我国是世界上首先发明丝织技术的国家 1 早在 时代 人们就学会了养蚕缫丝 2 西周以后 丝织技术突飞猛进 3 汉代丝绸远销欧洲 使中国获得了 的称号 4 唐代出现了 技术 丝织品文饰更加绚丽 极具艺术神韵 上古 丝国 缂丝 2 棉纺织技术 1 条件 宋末元初 边疆地区种植的棉花迅速向内地传播 2 元代 全面革新棉纺织技术 发明了脚踏三锭纺车 能同时纺出三根纱 先进技术的推广 使江苏的松江在元明时期成为全国棉纺织业中心 3 明代后期 取代丝 麻 毛成为人们的主要衣料 易错易混丝织业的出现远早于棉纺织业 丝织业出现于上古时代 棉纺织业出现于宋末元初 黄道婆 棉布 三 从烧陶到制瓷1 陶器 1 陶器是新石器时代手工业中最重要的成就 2 中华先民创造了闻名于世的陶器工艺 如彩陶 黑陶和白陶等 2 制瓷技术 景德镇 彩瓷 丝绸 思维启迪 近年来 中国流行一股收藏热 在众多的藏品中 古代手工业品占据了半壁江山 中央电视台的 鉴宝 等栏目也越来越受大众欢迎 如何看待这一社会热点 提示 这一现象一方面说明中国古代手工业技术高超 为后世留下了许多艺术精品 同时说明现代人的爱好越来越广泛 同时商品意识越来越强 四 官私手工业的消长1 家庭手工业 1 特点 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 产品多供自己消费和缴纳赋税 很少进入市场 2 评价 家庭手工业对稳定小农经济起到一定作用 但技术落后 生产分散 妨碍了市场发育 农业 2 官营手工业 1 发展历程 西周时期 手工业由官府统一管理 唐宋时期出现了雇募工匠 从征役制到 制 是生产关系上的一大进步 到 为止 官营手工业一直占据着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2 特点 官府统一经营管理 工匠职业世袭 世代为官府劳作 官营手工业资金雄厚 规模经营 分工与合作细密 有利于手工业技艺的提高 官营手工业代表当时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 雇募 明代前期 3 局限 原料由官府提供 产品由官府调拨 不计成本 不入市场 缺乏竞争 采取强制工匠服役的手段 引起了工匠的不满 3 私营手工业 1 发展历程 春秋战国时期 私营手工业产生 工 商 士 农并称国家的 四民 明代中叶之后 私营手工业在许多行业中超过官营手工业 占据主导地位 2 经营方式的变化 唐宋以来 商品经济繁荣 私营手工业的产品大量进入市场 到明中后期 私营手工业中孕育出了 关系 雇佣劳动 特别提醒 1 农耕文明时代 手工业处在农业的附属地位 其发展水平受到农业发展程度的制约 2 古代手工业与近代工业的最大区别 前者手工劳动 后者属于大机器生产 思维导图 知识主线 中国古代手工业长期附属于农业经济 主要有官营手工业 私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三种形式 其中家庭手工业是农业的副业 官营手工业在明代中叶以前占据主导地位 私营手工业在明代中叶以后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纺织 冶炼 制瓷是三大主要手工业部门 其产品畅销海内外 为中国赢得了世界声誉 史料一 綦毋怀文 又造宿铁刀 其法烧生铁精 以重柔铤 数宿则成刚 钢 以柔铁为刀脊 浴以五牲之溺 淬以五牲之脂 斩甲过三十札 今襄国冶家所铸宿 铁 柔铤 乃其遗法 作刀犹甚快利 不能截三十札也 唐 李百药 北齐书 綦毋怀文传 中国古代手工业的成就及其影响 史料二1世纪时古罗马博物学家普林尼曾说过 赛里斯 林中产丝 驰名宇内 丝生于树叶上 取出 湿之以水 理之成丝 后织成锦绣文绮 贩运到罗马 富豪贵族之妇女 裁成衣服 光辉夺目 史料三进入17世纪 西欧皇室和宫廷开始兴起收藏中国瓷器之风 法王路易十四命令首相马扎兰创办中国公司 到广东订造标有法国甲胄纹章的瓷器 凡尔赛宫内列有专室收藏中国陶瓷 而17世纪的英国人直接用 中国货 指来自中国的瓷器 百度百科 探究问题 1 史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冶铁业中灌钢法的哪些特点 以灌钢法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冶铁技术的发展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 2 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史料二中普林尼的这段话说明了什么 3 据史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17世纪西欧皇室和宫廷为什么兴起收藏中国瓷器之风 订造标有法国甲胄纹章的瓷器 反映了中国瓷器怎样的外传方式 提示 1 特点 生产工序复杂 产品质地优良 影响 使中国钢铁冶炼技术和产量在16世纪以前一直领先世界 推动了铁器在农业和手工业中的应用 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 2 我国古代丝织业生产水平高 生产的丝织品质量上乘 已成为古罗马贵妇的首选之物 汉朝时有很多丝和丝织品通过丝绸之路运往西方 3 原因 中国制瓷工艺先进 质量上乘 具有较高的工艺收藏价值 方式 根据客户的需求生产 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1 历史悠久 源远流长 原始社会晚期 手工业就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持续不断地发展 2 多种经营模式长期并存 春秋战国以前 手工业由官府垄断 春秋战国以后 形成官营手工业 私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等多种经营模式并存的格局 3 官营手工业长期占据统治地位 官营手工业规模庞大 行业众多 分工细致 组织形式严密 管理制度完善 主要生产武器装备等军用品和供皇室贵族消费的日用品 它利用国家权力征调最优秀的工匠 控制最上等的原料 生产不计成本 产品十分精美 如工官制度 匠户制度都属于官营手工业的范畴 4 私营手工业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 由于市场竞争激烈 其中某些部门在明清时期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如明代 纺织手工业作坊和工场中集中了数量众多的雇工 而且在一些纺织业发达的地区出现了具有一定规模的自由劳动力市场 5 家庭手工业是农户的一种副业 产品主要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 剩余部分才拿到市场上出售 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经营形态 史料一方今齐三服官作工各数千人 一岁费数钜万 三工官官费五千万 东西织室亦然 汉书 贡禹 天子之六工 曰土工 金工 石工 木工 兽工 草工 典制六材 礼记 曲礼 史料二五亩之宅 树墙下以桑 匹妇蚕之 则老者足以衣帛矣 孟子 尽心上 史料三明清时期 自由手工业者的数量扩大并成为手工业生产的主导 手工业产品大量增加 各具特色的专业化工商业市镇大量涌现 匠有常主 计日受值 的生产方式更为普遍 探究问题 1 史料一体现了我国古代手工业的哪一经营形态 其特点有哪些 2 史料二体现的手工业经营形态又是什么 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特点 3 结合史料三 分析明清时期我国手工业的发展出现了什么新的变化 提示 1 经营形态 官营手工业 特点 国家支持 规模大 耗费巨大 分工细 2 经营形态 家庭手工业 特点 是农业的副业 主要用来交纳赋税和家庭消费 3 地区性分工更加明确 专业化工商业市镇大量涌现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产生 官营手工业 私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的比较 政府直接经营 集中 大作坊生产 军用品和官府贵族生活用品 不在市场流通 至明代前期占据主导地位 代表我国古代手工业最高水平 民间私人自主经营 民间消费的产品 在市场流通 明中叶后占据主导地位 农户的副业 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的产品 剩余部分出售 一直存在于社会经济生活中 推理类选择题的一般解法 解题技法 推理类选择题是指可以通过推理达到解题目的的选择题 这类题目往往涉及一些规律性问题 学生通过对历史规律的掌握 来分析具有同类性质的历史现象 解答这类试题可采用推演法 通过必要的推理来确定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 推理时要掌握正确的指导思想 如历史规律 逻辑关系等 同学们平时要注意归纳历史现象 总结历史规律并掌握相关知识 典题例证 2013 高考福建卷 唐六典 记 工巧业作之子弟 一入工匠后 不得别入诸色 新唐书 载 细镂之工 教以四年 车路 乐器之工 三年 平漫刀矟 长矛 之工 二年 教作者传家技 这表明唐代工匠 频繁更换工种 长期在官府作坊干活 职业是世袭的 是临时工人a b c d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提取材料有效信息 不得别入诸色 体现了限制工种调整 故排除含 的a c两项 工巧业作之子弟 传家技 体现了官营 世袭的特点 正确 教以四年 三年 二年 说明 错误 故排除含 的d项 答案 b 即学即用 清朝康熙年间 烧制出大量造型丰富和具有装饰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