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2).doc_第1页
第13课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2).doc_第2页
第13课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2).doc_第3页
第13课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2).doc_第4页
第13课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2).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清学案一、选择题7(2011南通模拟)电视政论片大国崛起工业先声的解说词说:“牛顿为工业革命创造了一把科学的钥匙,瓦特拿着这把钥匙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这表明()A牛顿是工业革命的倡导者B科技为生产发展提供了条件C改良蒸汽机问世标志着工业革命开始D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推动生产力进步答案B解析考查工业革命的背景知识。自然科学的发展,特别是以牛顿为代表的近代科学的诞生,为第一次工业革命提供了条件,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8(2011菏泽模拟)20世纪,电进入了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人类社会进入了“电气时代”。电气技术的广泛应用,给人类社会带来的最主要变化是()A使城市面貌日新月异B改变了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C社会生产力得到大幅度提高D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电是比蒸汽机更强大更方便的动力,它使机器的使用更加普遍,生产技术更加先进,工业生产出现了新的技术革命浪潮,促进了工业的迅速发展,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故选C。9(2012枣庄二调)右图是“泰坦尼克”号最后一位幸存者米尔维娜迪安,她所乘坐的“泰坦尼克”号是1912年4月15日由于撞上一处冰山而沉没的。在沉没前人们使用的求救工具不会是()A救生衣B信号灯C电报D互联网答案D解析本题实际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题干时间是“1912年”,而互联网出现于20世纪60、70年代。故本题选D项。10(2013珠海)科学理论、技术发明的突破是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下列科学理论、技术发明的突破和社会发展因果关系不正确的是()科学理论、技术发明的突破社会发展A铁器的使用,牛耕的推广中国进入农耕文明时期B经典力学体系创立、蒸汽机的改良工业革命、人类进入蒸汽时代C电磁学理论的突破世界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代D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知识经济时代来临答案A解析“铁器的使用”属于生产力,不属于科学理论,牛耕的推广属于技术也不属于科学理论,故选A项。二、非选择题11(2012安徽五校联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按照官方统计,中书省及河南、辽阳、江浙、江西、湖广、陕西、四川、甘肃行省的驿站共计使用站马44301匹,牛8889头,驴6007头,站车4037辆,轿子378乘,船5921只。陈锋等主编中国经济史纲要材料二19世纪30年代,英国与印度的信件经海路往返需要两年时间。而到1850年,伦敦到孟买之间的信件往返只需四个月。到1870年海底电缆使英国与印度之间的信息传递时间缩短为五小时。杰里本特利等著新全球史(下)材料三历史上的技术进步,如造船业的技术进步,为消除地区与民族之间的界线提供了方法,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今天电子通信技术使得时间和空间变得模糊。现代的观察家将我们的时代描述为存取时代。无线电、电视、传真机和联网的计算机传递产生了一个地球村,消除了以往在社会、经济和政治上的孤立。杰里本特利等著新全球史(下)请回答:(1)材料一所反映的时代鲜明展示了哪两种文明的交流融合?(2)依据材料二、三及所学知识,简要概述不同历史时期推动人类信息传播速度加快的发明成就。(3)上述材料分别反映了哪三种文明的演进?体现哪些新的史学理论?答案(1)游牧民族文明与中原农耕文明的交流融合。(2)第一次工业革命发明蒸汽轮船、火车及有线电报;第二次工业革命发明汽车、飞机和无线电报、电话;二战后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发明的电子计算机与互联网技术。(两次工业革命必须提及交通与通讯成就)(3)演进:由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再到信息文明。史学理论:文明史观、全球史观。12(2011江苏百校联考)科学技术是构成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归根结底是科技与人才的竞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一书中科学家占38位。上图两位科学家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两人的科技成果决定时代发展。材料二19世纪70年代,德国瞄准对重工业和新工业发展有决定影响的科技领域,设立许多科学研究机构。俾斯麦鼓励德国学子去学习和掌握德国还没掌握的高新科技。特拉瑙带回了爱迪生的电灯制造专利权,1883年创办德国爱迪生公司。电气工业的发展是造成19世纪90年代德国经济繁荣的基本因素。18511900年,在重大科技革新和发明创造方面德国超过英法之总和,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摘编自丁建宏德国通史材料三科学不仅刷新了我们的世界图景,也刷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然而,在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潜在的危险正在显露出来。人类通过大规模地开发大自然,虽然掌握了更高的能量,有了支配自然界的能力,但却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摘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用具体史实说明“两人的科技成果决定时代发展”的理由。(2)根据材料二,归纳德国发展高新科技的途径。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后期德国科技发展的政治因素。(3)根据材料三,怎样理解科学“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如何应对这种“潜在的危险”?答案(1)理由:万能蒸汽机解决了当时工业发展的动力问题,使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电磁感应为电的发明和运用奠定了理论,使人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