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doc_第1页
第二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doc_第2页
第二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4.2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导学案【学习目标】1. 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及可持续发展思想提出的背景。2. 组织本班全员参与、积极讨论、踊跃展示、大胆质疑。3. 激情投入,享受成功,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重点】现代人地关系思想的内涵、产生条件及其影响。【难点】人们对人地关系认识发生变化的原因。【问题导学】一、 古代人地关系思想的产生1. 人类社会早期生产力水平: ;人类活动: ;对环境的影响:极为有限, 地适应环境;对人地关系的认识: 。2. 农业社会时期生产力有了 的发展;人类活动:以畜力和金属工具进行 ;对环境影响:加大,要求 自然;对人地关系的认识:出现 的思想,进而出现 和 思想。二、 现代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1. 工业社会时期生产力水平:18世纪中叶始于英国的 ,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水平;人类活动:大规模地使用 和 ;对环境的影响: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达到空前的 和 ;对人地关系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和深化,出现了 、 、 、 等理论。2. 二战以后环境问题: 、 、 问题日益严重;对人地关系的认识:谋求人地 ,出现了 ;20世纪80年代: ,强调社会经济的发展与 、 、 相协调。【合作探究】1. 据以下资料讨论回答课本P96活动1、2题。红旗渠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林县人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从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工程。红旗渠总干渠长70.6公里,渠底宽8米,渠墙高4.3米。被世人称之为“人工天河”,在国际上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红旗渠工程于1960年2月动工,至1969年7月支渠配套工程全面完成,历时十年余。它以浊漳河为源,在山西省境内的平顺县石城镇侯壁断下设坝截流,将漳河水引入林县 (今河南林州)。在极其艰难的施工条件下,林县人民靠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克服重重困难,奋战于太行山悬崖绝壁之上,险滩峡谷之中,逢山凿洞,遇沟架桥,削平了1250座山头,架设151座渡槽,开凿211个隧洞,修建各种建筑物12408座,挖砌土石达2225万立方米。如把这些土石垒筑成高2米,宽3米的墙,可纵贯祖国南北,把广州与哈尔滨连接起来。2. 小组讨论,总结人类对地理环境的认识大致可分为哪几个阶段,以及各阶段形成的主要思想或理论,试着以课文知识框架的形式呈现出来。【自学自测】1随着人类文明的演变,人地关系的认识水平也在变化。下列关于不同时期人地关系思想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采猎文明时期改造自然 B工业文明时期崇拜自然 C农业文明时期征服自然 D现代文明时期谋求人地协调2下列关于一定历史时期人地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采猎文明时期,人受地的制约比较小 B.农业文明时期,人地关系得到和谐发展 C.产业革命之后,人地关系开始出现矛盾,局部地区产生环境问题 D.到了近代,人们对人地关系的认识逐渐走向系统化和科学化3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时期,人类对地理环境影响的不同表现是(双选) ( )A农业社会对地理环境的作用范围小、强度小,出现的环境问题若干年后还能恢复B农业社会对地理环境的破坏范围大、强度大,很难在短时间内恢复C工业社会对地理环境的作用范围小、强度小,出现的环境问题若干年后还能恢复D工业社会对地理环境的破坏范围大、强度大,很难在短时间内恢复4工业文明时期的环境问题表现为 ( ) A生物资源破坏,引起物种灭绝 B地理环境趋于恶化,生态系统脆弱 C局部地区的环境污染演变成社会公害,全球范围的大气保温效应和臭氧层破坏等危及人类生存 D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日益突出5中国古人的行为或主张蕴含着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是 ( ) A以人为本,人定胜天 B竭泽而渔,焚薮而田 C封山育林,定期开禁 D盛世滋丁,永不加赋6人类认识环境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主要围绕着( )进行。A生产力的发展 B人类文明发展 C知识的积累 D工业的推进,科技进步我国古代道教就有“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天人和一”的思想。据此回答7-9题。7下列有关该人地关系思想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产生于土地荒漠化、盐碱化和水土流失严重的农业社会鼎盛时期B.是一种能实现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认识论C.倡导人类要遵循自然规律办事,切忌试图改造自然、征服自然D.核心思想是强调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力8符合该思想的做法是 ()A.跨流域调水B毁林开荒C.过度抽取地下水D.在草原地区大量捕杀鸟类9下列环境问题中,属于由人类影响环境而产生的反馈作用的是 ()A.泥石流灾害B.臭氧层遭破坏,危害人体健康C.城市化进程的加快D.某些地区出现克山病或大脖子病“牧童经济”是一个生动比喻,使人们想到牧童在放牧时,只管放牧而不顾草原的破坏。它是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K.E.博尔丁提出的一种现有的对自然界进行掠夺、破坏的经济模式。这种经济的主要特点就是大量地、迅速地消耗自然资源,把地球看成取之不尽的资源无限度的索取,同时,造成废物大量累积,使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据此回答10-13题。10下列恶果不是由“牧童经济”模式造成的是 ()A.土地沙漠化B.大气污染 C.破坏性地震D.温室效应11下列经济模式不属于“牧童经济”的是 ()A.刀耕火种,毁林开荒B.南水北调,发展生产C.围湖造田,开垦荒山D.发展工业,不管排放 12“牧童经济”符合 ()A.地理环境决定论思想B.人类中心论思想C.人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