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202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通史贯通训练(十)20世纪世界现代化的新趋势.doc_第1页
(新高考)202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通史贯通训练(十)20世纪世界现代化的新趋势.doc_第2页
(新高考)202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通史贯通训练(十)20世纪世界现代化的新趋势.doc_第3页
(新高考)202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通史贯通训练(十)20世纪世界现代化的新趋势.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通史贯通训练(十) 20世纪世界现代化的新趋势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下列思维导图反映了两次世界大战之间()A帝国主义世界范围的统治秩序B世界格局稳定、经济文化繁荣C两种社会制度并存、共同发展D世界现代史从繁荣走向了动荡解析:选C据材料“俄国十月革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可知思维导图反映了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两种社会制度并存、共同发展,故选C项;“俄国十月革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是社会主义范畴,排除A项;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世界格局并不稳定,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表明经济并不繁荣,排除B项;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既有俄国十月革命,又有经济危机,不能说世界现代史从繁荣走向了动荡,排除D项。2最先举起国家干预经济理论大旗的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在写给美国当时的一位总统的公开信中说:“我们把您任总统之日作为一个新经济时代的开端。”这一“新经济时代”()A奉行“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经济政策B实质是利用商品货币关系扩大生产C基本实现零通货膨胀下的充分就业D主要特征是国家对经济的直接干预解析:选D根据材料“我们把您任总统之日作为一个新经济时代的开端”,并结合所学,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时代,故选D项;克林顿上台后实施“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经济政策,基本实现零通货膨胀下的充分就业,排除A、C两项;苏俄的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货币关系扩大生产,排除B项。3有学者认为:这种“两个世界”对抗的格局虽然在历史的长时段中仍属于过渡形态,但毕竟改变了世界体系发展的自发性走向,并由此在战后40余年间影响了部分国家和部分地区的发展道路。以下可以佐证上述观点的史实是()A联合国的成立 B朝鲜半岛的分裂C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 D世贸组织的建立解析:选B联合国的成立表明世界有了一个调节国际纠纷的组织,与题干的“两个世界”不符,故A项错误;二战之后,美苏两个大国进行了长达40多年的“冷战”,改变了世界体系发展的自发性走向,同时也影响了一部分国家和地区的发展道路,这可以充分在朝鲜半岛的分裂上表现出来,故B项正确;布雷顿森林体系是战后经济方面的调整,故C项错误;世贸组织是一个调节国际经济纠纷的组织,成立于1995年,与题干不符,故D项错误。4自1955年起,(苏联)政府放宽对农牧业的生产管理,只下达国家收购各类农畜产品的数量指标,农庄有权自行安排生产。1958年6月,政府还取消了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改为农产品采购制,并不断提高农产品的采购价格。这些举措()A恢复了国家资本主义的做法B为实现国家工业化积累资金C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民众生活D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解析:选C斯大林模式下国家从农民那里拿走的东西过多,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高,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包括: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实行收购制,提高收购价格,增加农民收入,鼓励农民和农场职工发展家庭副业,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这有利于改善民众生活,故选C项。5二战后,专业技术人员、经理阶层、学校教师、办公室工作人员等“新中产阶级”在西方日益增多,逐渐取代小企业主、小农场主等“老式中产阶级”而居主导地位,这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经济,科学的日益科层化密切相关。新中产阶级“居主导地位”的原因是()A新旧中产阶级划分标准的变化B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和发展C经营者革命提高了劳动者素质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推行解析:选B材料无法体现划分标准的变化,故A项错误;二战后,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第三产业兴起,这与材料中“这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经济,科学的日益科层化密切相关”相符,故B项正确;经营者革命,企业的所有者退出经营第一线,由专门的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等人才进行经营,提高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故C项错误;材料中“制造业转向服务业经济,科学的日益科层化”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而非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推行,故D项错误。6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统计:19802000年,国际直接投资增长了22倍,占世界各国国内投资比重由2.3%提高到22%。世界经济发生这种变化的背景是()A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确立 B全球南北问题日益突出C经济全球化加快发展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解析:选C经济全球化指的是商品、技术、人员、资金等生产要素跨国跨地区的流动,而材料中19802000年国际直接投资的增长,体现的就是资金的流动,与这一时期经济全球化的加快发展是密切相关的,故选C项;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于1945年,20世纪70年代瓦解,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全球南北问题指的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问题,这一问题在材料中并未涉及,排除B项;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时间是2001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25分)7新航路开辟以来,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加深,但是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通常认为,全球化经历了三个波次或四个阶段。从地理大发现开始,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是第一波全球化浪潮,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是全球化空前曲折及调整时期,一战爆发和20世纪30年代国际金本位制崩溃,全球化开始了第一次逆转过程;二战后是分裂及平行推进的第二波全球化时期;冷战结束后则是全球化深入、全球拓展的第三波,全球化时代的真正到来。总体上看,近500年以来,全球化尽管有重大挫折,但依然不断深化向前。摘编自储昭根当前西方的反全球化浪潮:成因及未来走向材料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西方国家出现了明显的逆全球化倾向本轮逆全球化倾向具有强烈的政治力量主导性。过去反对经济全球化的力量来自民间社会,政治力量则极力助推经济全球化,但如今这种局面似乎发生逆转。欧美国家利用国家权力限制本国资本、企业的自由流动,强行干预自由市场机制在世界范围内配置资源,国家经济管制极端化。摘编自吴志成、吴宇逆全球化的演进及其应对材料三当前全球化逆动是美国等西方大国对其推动的全球化主动收缩,是基于全球化进程中利益分配不满的反应,也是美国对自己推动的全球化规则体系开始改弦更张特别是近年以来英国脱欧、特朗普退出TPP协定及奉行“美国优先”的策略等现象,引发国际社会高度警觉。摘编自陈伟光等逆全球化暗流与中国应对(1)根据材料一,概括全球化发展进程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全球化开始第一次逆转”的背景和主要表现。(9分)(2)根据材料二,“本轮逆全球化倾向”出现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10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逆全球化的实质及其对全球化的不利影响。(6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一第一句话和最后一句话概括即可;第二小问,据材料一“20世纪30年代国际金本位制崩溃”并结合经济危机分析;第三小问,结合贸易保护主义分析。第(2)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二“具有强烈的政治力量主导性”归纳;第二小问,据材料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欧美国家利用国家权力”“强行干预自由市场机制”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即可。第(3)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三“基于全球化进程中利益分配不满的反应,也是美国对自己推动的全球化规则体系开始改弦更张”得出调整规则以实现利益重新分配;第二小问,据材料三“奉行美国优先的策略”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归纳。答案:(1)特点:阶段性、曲折性、渐进性。背景:经济危机的冲击。表现: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关税战或贸易战)。(2)变化:逆全球化的推动力量由民间主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