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供水设施改造建设规划纲要规划编制指引.doc_第1页
城供水设施改造建设规划纲要规划编制指引.doc_第2页
城供水设施改造建设规划纲要规划编制指引.doc_第3页
城供水设施改造建设规划纲要规划编制指引.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附件一:2009-2012年城市供水水质保障和设施改造规划项目申报要求一、总体要求(一)基本目标通过完善现有供水设施,到2012年全国设市城市及县城(城关镇)供水水质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中规定的106项指标的要求。 (二)原则统筹规划,合理确定项目规模、投资和建设时序;针对水源水质和净水工艺情况,因地制宜,积极采用先进适用技术;结合城市旧城改造和道路建设,更新改造老旧和劣质管材管网;加强监测能力建设,完善城市供水水质监管体系。(三)依据全国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 500132006)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 50282-98)其他相关行业技术标准和规范(四)项目申报范围设市城市和县城(城关镇)(五)项目申报年限现状水平年为2008年;规划期:2009-2012年,要分年度落实具体项目。(六)项目申报重点针对水源水质和供水水质现状,达到新国标要求所需进行的供水设施改造项目,重点是水厂净水工艺改造、管网改造和水质监测能力建设。申报项目以改造为主,统筹兼顾已经立项的扩建、新建项目。有关水源建设和水源保护等方面的项目,应由有关部门列入正在平行编制的相关专项规划,不在本规划项目申报范围。(七)工作要求1各地应在摸清水源水质和饮用水水质达标情况的基础上,制定实现达标的工作计划,落实由于水源污染、设施老化等需要供水设施(包括净水工艺、供水管网、水质监测)改造的建设项目,并确定分年度(2009-2012)实施方案。2重点解决对饮用水水质安全影响较大的微生物、有毒有害物质、有机物(如耗氧量)、氨氮、当地的特征污染物质和嗅味的去除。3. 按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总氮、总磷指标不作为水厂达标改造的依据。二、水厂改造技术要求(一)地表水源水厂1水源为类水体时,因设施陈旧老化或工艺落后不能保证水厂出水合格,可采取完善和强化常规处理措施。2水源为类水体、存在季节性有机污染的类水体和饮用水有嗅味时,可采用预氧化、投加粉末炭、炭砂滤池、颗粒活性炭吸附或臭氧-活性炭等处理措施。3水源水质有机污染严重时(如COD超过6mg/L),可在采取臭氧-活性炭等相应处理工艺的基础上,增加强化混凝和预氧化处理措施。4水源水氨氮严重超标时,应采取生物预处理措施。5对于消毒副产物风险较高的水厂,可采取优化消毒措施(氯和氯胺的组合氯化消毒、二氧化氯消毒、紫外消毒及其组合工艺等);使用二氧化氯消毒时应采取预防亚氯酸盐、氯酸盐超标的措施;溴离子高的水源水,在使用臭氧工艺时应采取预防溴酸盐超标的措施。6对于高藻水源水,应采取有效去除藻类及其代谢污染物的措施。(二)地下水源水厂1地下水源铁、锰、砷、氟超标时,应采取除铁、除锰、除砷、除氟措施。2地下水源硬度、硝酸盐、硫酸盐、氯化物、溶解性总固体等超标严重时,应逐步关闭,并提出整合和改造计划。三、水厂应急设施建设要求供水水源存在突发性污染风险较大的城市,应具备应对突发性污染风险的整体应急处理措施。应对有机污染物可采取粉末活性炭吸附措施、应对金属污染物可采取化学沉淀措施、应对还原性污染物可采取化学氧化措施。四、管网改造要求1由于管网老化,管材低劣,施工技术落后等原因造成管网水质不达标的输、配水管网(管径75mm以上)改造项目。2以改善供水水质为目的的区域供水建设与二次供水整合的管网改造项目。3以取代存在水质安全隐患的自备水源为目的的管网建设项目。五、水质检测能力建设要求1国家城市供水水质监测网现国家站以及存在水源污染风险的地级市应具备检测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规定的106项指标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规定的水源地水质109项指标的能力。2其它地级市和有条件的县级市的公共供水企业,应具备检测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中42项常规检验指标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水源地水质29项常规检验指标的能力。3所有供水厂和自建设施供水单位,应具备对浑浊度、色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