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财务会计复习提纲第一章 所得税会计一、 差异分析(一)、永久性差异口径不同,不可逆转。1、定义永久性差异是指某一会计期间,由于会计制度和税法在计算收益、费用或损失时的口径不同,所 产生的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在本期发生,不会在以后各期 转回。2、永久性差异的类型:(1)、某些收入计入会计利润,但不计入计税利润。如:国债利息收入、企业从其他企业分回的税后 利润若其是已按33%的税率计算的,则分回的利润按会计制度规定纳入税前会计利润,而按税 法规定则不纳入应税所得,不再交纳所得税。(2)、某些收入不计入会计利润,但要计入计税利润。如:在建工程领用本企业产品、企业自己生产 的产品用于职工福利、销售折扣,折扣额另开发票的。 (3)、某些费用计入会计利润,但不计入计税利润。如:超标准列支的业务招待费(4)、某些费用不计入会计利润,但要计入计税利润。如:企业的研究开发费用。另外:常见的永久性差异有: 应付工资计税工资、赞助费、非公益性捐赠支出、没收财产损失、罚款、滞纳金(二)、时间性差异时间不同,可以逆转1、定义时间性差异是指由于会计制度和税法在确认收益、费用或损失时的时间不同而产生的税前会计利 润与应税所得的差异。时间性差异发生于某一会计期间,但在以后一期或若干期内能 够转回。其特征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逆转,最终将消失而不会永远存在。2、时间性差异的主要类型:(1)、某些收入会计上在当期确认,而税法在以后确认。如:权益法下确认的投资收益(投资单位税 率被投资单位税率)应纳税时间性差异(本期调减,以后调增) 甲 乙 (甲向乙投资50%) 乙公司净利润1000万元 (税率33%) (税率15%)甲可分得利润:100050%=500万借: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损益调整) 500万 贷:投资收益 500万 甲公司补交所得税= 500(1-15%)(33%-15%)=105.88万 还原成被投资单位税前利润这部分投资收益补交的所得税需待被投资单位实际分得利润或于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利润时才计入应税所得(2)、某些费用会计上在当期确认,而税法上在以后确认。如:提取的存货跌价准备可抵减时间 性差异(本期调增,以后调减)03.12.31 某库存商品成本100万,可变现净值80万,20万减值准备 借:管理费用 20万 贷:存货跌价准备 20万即当期发生的费用不可以从当期税前扣除,在以后真的发生时调减应纳税所得额(3)、某些收入,会计上在以后确认,而税法上在本期确认。如:分期收款发出商品 可抵减时间性差异(本期调增,以后调减)(4)、某些费用,会计上在以后确认,而税法上在当期确认。如:加速折旧 应纳税时间性差异(本期调减,以后调增)购入设备原价20万,净残值2万,预计使用5年,税法上按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会计上按直线法计提折旧。 时间 税法折旧 会计折旧 纳税调整 第1年 (20-2)5/15=6.0万 (20-2)/5=3.6万 调减2.4万 第2年 (20-2)4/15=4.8万 (20-2)/5=3.6万 调减1.2万 第3年 (20-2)3/15=3.6万 (20-2)/5=3.6万 0 第4年 (20-2)2/15=2.4万 (20-2)/5=3.6万 调增1.2万 第5年 (20-2)1/15=1.2万 (20-2)/5=3.6万 调增1.2万 合 计 18万 18万 0二、 会计处理方法应付税款法、纳税影响会计法(一)、应付税款法1、 定义应付税款法是指企业不确认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按照当期计算的应交所得税确认为 当期所得税费用的方法。2、 基本公式: 应交所得税=(会计利润永久性差异+可抵减时间性差异应纳税时间性差异)税率=A3、 会计分录: 借:所得税 A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A(二)、纳税影响会计法1、 定义纳税影响会计法是指企业确认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按照当期应交所得税和时间性差 异对所得税影响金额的合计确认当期所得税费用的方法。在纳税影响会计法下, 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递延分配到以后的会计期间,因此,又称之为所 得税跨期摊配法或递延税款准备法。2、 纳税影响会计法的特点(1)、不单独确认永久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但是需要确认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2)、将确认的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在会计上单独计入“递延税款”的借方或贷方,确认 为一项资产或负债。(3)、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递延税款”影响额,在利润表中列示“所得税”影响额,同时在财务报 告附注中披露永久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产生的原因及金额。3、 税率不变的情况下基本公式:(1)、本期应交所得税=(会计利润永久性差异+本期发生的可抵减时间性差异本期发生的应纳税 时间性差异+本期转回的应纳税时间性差异本期转回的可抵减性时间性差 异)税率=A(2)、递延税款=本期发生的可抵减时间性差异税率本期发生的应纳税时间性差异税率+本期转回的应 纳税时间性差异税率本期转回的可抵减性时间性差异税率=B(B如为正数,计 入借方;如为负数,计入贷方)(3)、所得税费用=AB(B如为贷方则+;B如为借方则减)倒算法 分录: 借:所得税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递延税款 或 借:所得税 递延税款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举例:(税率不变的情况下):递延法甲公司01年12月份购入一台设备,原价40万,净残值5万,预计使用5年,会计上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税法上采用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设02年至06年甲公司每年的会计利润均为500万,所得税税率均为33,无其他纳税调整项目。解:02年 会计折旧(40万5万)/57万税法折旧(40万5万)5/1511.67万时间性差异11.67万7万4.67万(发生的应纳税时间性差异,本期调减应税所得,以后调增)应交所得税(500万4.67万)33163.4589万递延税款4.67331.5411万元(贷方)所得税费用163.4589+1.5411万165万 借:所得税 165万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163.4589万 递延税款 1.5411万 03年 会计折旧(40万5万)/57万税法折旧(40万5万)4/159.33万时间性差异9.33万-7万2.33万(发生的应纳税时间性差异,本期调减应税所得,以后调增)应交所得税(500万2.33万)33164.2311万递延税款2.33330.7689万元(贷方)所得税费用164.2311+0.7689万165万 借:所得税 165万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164.2311万 递延税款 0.7689万04年 会计折旧(40万5万)/57万税法折旧(40万5万)3/157万时间性差异7万-7万0应交所得税500万33165万 借:所得税 165万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165万 05年 会计折旧(40万5万)/57万税法折旧(40万5万)2/154.67万时间性差异4.67万7万-2.33万(转回的应纳税时间性差异)应交所得税(500万+2.33万)33165.7689万递延税款2.33330.7689万元(借方)所得税费用165.76890.7689万165万 借:所得税 165万 递延税款 0.7689万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165.7689万 06年 会计折旧(40万5万)/57万税法折旧(40万5万)1/152.33万时间性差异2.33万-7万4.67万(转回的应纳税时间性差异)应交所得税(500万+4.67万)33166.5411万递延税款4.67331.5411万元(借方)所得税费用166.5411-1.5411万165万 借:所得税 165万 递延税款 1.5411万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166.541 4、 税率发生变化的情况下:递延法、债务法(一)、递延法A:定义递延法是将本期时间性差异产生的影响所得税的金额,递延和分配到以后各期,并同时转回原已 确认的时间性差异对本期所得税的影响金额。税率发生变动时,对递延税款科目的期初余 额不作调整。B:递延法的特点(1)、本期发生的时间性差异影响所得税的金额,用现行税率计算;(2)、本期转回的时间性差异影响所得税的金额,用原来的税率计算;(3)、税率发生变动时,对递延税款科目的期初余额不作调整。举例:(税率发生变化的情况下):递延法甲公司01年12月份购入一台设备,原价40万,净残值5万,预计使用5年,会计上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税法上采用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设02年至06年甲公司每年的会计利润均为500万,02年所得税税率为33,03年起所得税税率调整为30%,无其他纳税调整项目。解:02年 会计折旧(40万5万)/57万税法折旧(40万5万)5/1511.67万时间性差异11.67万7万4.67万(发生的应纳税时间性差异,本期调减应税所得,以后调增)应交所得税(500万4.67万)33163.4589万递延税款4.67331.5411万元(贷方)所得税费用163.4589+1.5411万165万 借:所得税 165万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163.4589万 递延税款 1.5411万 03年 会计折旧(40万5万)/57万税法折旧(40万5万)4/159.33万时间性差异9.33万-7万2.33万(发生的应纳税时间性差异,本期调减应税所得,以后调增)应交所得税(500万2.33万)30149.3010万递延税款2.33300.699万元(贷方)所得税费用140.3010+0.699万150万 借:所得税 150万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149.3010万 递延税款 0.699万04年 会计折旧(40万5万)/57万税法折旧(40万5万)3/157万时间性差异7万-7万0应交所得税500万30150万 借:所得税 150万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150万 05年 会计折旧(40万5万)/57万税法折旧(40万5万)2/154.67万时间性差异4.67万7万-2.33万(转回的应纳税时间性差异)应交所得税(500万+2.33万)30150.699万递延税款2.33330.7689万元(借方) 注:2.33万转回的是02年的差异,所以税率用33%所得税费用150.6990.7689万149.9301万 借:所得税 149.9301万 递延税款 0.7689万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150.699万 06年 会计折旧(40万5万)/57万税法折旧(40万5万)1/152.33万时间性差异2.33万-7万4.67万(转回应纳税差异02年:4.67-2.33=2.34万,03年:2.33万)应交所得税(500万+4.67万)30151.401万递延税款(4.67-2.33)33+2.3330%1.4712万元(借方)所得税费用151.401-1.4712万149.9298万 借:所得税 149.9298万 递延税款 1.4712万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151.401万(二)、债务法A、定义债务法是将本期由于时间性差异产生的影响所得税的金额,递延和分配到以后各期,并同时转回 已确认的时间性差异对本期所得税的影响金额。在税率发生变动或开征新税时,需要调整 递延税款的账面余额。B:债务法的特点:(1)、本期发生的时间性差异影响所得税的金额,用现行税率计算;(2)、本期转回的时间性差异影响所得税的金额,用现行税率计算;(3)、税率发生变动时,对递延税款科目的期初余额要作调整。举例1:(税率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债务法甲公司01年12月份购入一台设备,原价40万,净残值5万,预计使用5年,会计上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税法上采用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设02年至06年甲公司每年的会计利润均为500万,02年所得税税率为33,03年起所得税税率调整为30%,无其他纳税调整项目。解:02年 会计折旧(40万5万)/57万税法折旧(40万5万)5/1511.67万时间性差异11.67万7万4.67万(发生的应纳税时间性差异,本期调减应税所得,以后调增)应交所得税(500万4.67万)33163.4589万递延税款4.67331.5411万元(贷方)所得税费用163.4589+1.5411万165万 借:所得税 165万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163.4589万 递延税款 1.5411万 03年 会计折旧(40万5万)/57万税法折旧(40万5万)4/159.33万时间性差异9.33万-7万2.33万(发生的应纳税时间性差异,本期调减应税所得,以后调增)应交所得税(500万2.33万)30149.3010万递延税款2.33300.699万元(贷方) 注:债务法下发生的时间性差异用现行税率所得税费用140.3010+0.699万150万 借:所得税 150万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149.3010万 递延税款 0.699万同时:税率变动时调整递延税款期初余额调整的递延税款=1.5411/33%(30%-33%)=0.1401万(调减) 借:递延税款 0.1401万 贷:所得税 0.1401万04年 会计折旧(40万5万)/57万税法折旧(40万5万)3/157万时间性差异7万-7万0应交所得税500万30150万 借:所得税 150万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150万 05年 会计折旧(40万5万)/57万税法折旧(40万5万)2/154.67万时间性差异4.67万7万-2.33万(转回的应纳税时间性差异)应交所得税(500万+2.33万)30150.699万递延税款2.33300.699万元(借方) 注:2.33万是转回的差异,债务法下用现行税率所得税费用150.6990.699万150万 借:所得税 150万 递延税款 0.699万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150.699万 06年 会计折旧(40万5万)/57万税法折旧(40万5万)1/152.33万时间性差异2.33万-7万4.67万(转回应纳税差异02年:4.67-2.33=2.34万,03年:2.33万)应交所得税(500万+4.67万)30151.401万递延税款4.6730%1.401万元(借方) 注:债务法下转回的应纳税差异用现行税率所得税费用151.401-1.401万150万 借:所得税 150万 递延税款 1.401万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151.401万举例2:(税率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债务法 乙公司2004年初“递延税款”科目余额为66万(贷方),04年之前所得税税率为33%,从04年1月1日起税率调整为40%,乙公司04年实现的利润总额为1000万,经查有下列调整项目:(1)、应税工资大于计税工资20万 (永久性差异)(2)、非公益性捐赠支出15万(永久性差异)(3)、按权益法确认了一笔对丙公司的股权投资收益200万,已知丙公司所得税税率为25% (发生的应纳税时间性差异)(4)、年末按照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计提了短期投资跌价准备10万 (发生的可抵减时间性差异)(5)、会计上计提的折旧为60万,而按税法规定应计提的折旧为78万 (发生的应纳税时间性差异)(6)、本年度发生的其他可抵减时间性差异为25万,本年度转回的应纳税时间性差异为40万要求:(1)、计算税率变动对递延税款年初余额的调整数,并作出分录。 (2)、计算04年应交所得税、递延税款、所得税费用,并作出分录。 (3)、计算04年12月31日递延税款科目的年末余额并注明方向。解:(1)、调整“递延税款科目” 66万/33%(40%33%)=14万 (调增) 借:所得税 14万 贷:递延税款 14万 (2)、应交所得税=1000万+20万+15万200万+10万(78万60万)+25万+40万40% =892万40% =356.8万 递延税款=200/(1-25%)(40%25%)+10万40%(78万60万)40%+25万 40%+40万40% =-40万+4万-7.2万+10万+16万 =17.2万 (贷方) 所得税费用=356.8万+17.2万=374万 借:所得税 374万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356.8万 递延税款 17.2万 (3)、递延税款04年12月31日余额=66万+14万+17.2万=97.2万(贷方)练习一某企业采用债务法对所得税进行核算,02年前适用税率为33%,从02年1月1日起税率调整为30%,该企业02年利润总额为300万,02年初“递延税款”余额为33万(贷方),02年发生的应纳税时间性差异为2万,发生的可抵减时间性差异为3万,支付的赞助费5万,支付违法经营的罚款1万,取得国债的利息收入2万。要求:(1)、计算税率变动时,“递延税款”年初余额的调整数 (2)、计算该企业02年应交所得税、递延税款、所得税费用 (3)、作出(1)和(2)的会计分录解:(1)、调整“递延税款”科目 33万/33%(30%-33%)=100万3%=3万 (调减) (2)、应交所得税=(300万-2万+3万+5万+1万-2万)30%=91.5万 递延税款=2万30%+3万30%=0.3万 (借方) 所得税费用=91.5万-0.3万=91.2万 (3)、 借:递延税款 3万 贷:所得税 3万 借:所得税 91.2万 递延税款 0.3万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91.5万练习二某企业03年的有关资料如下:(1)、全年实现的利润总额为600000元,所得税税率为33%(2)、全年取得的投资收益为130000元,其中:国债利息收入20000元,按权益法确认的被投资单 位的净利润为80000元,被投资单位的税率为33%(3)、本年会计上计提的折旧为40000元,而按税法规定,可在税前扣除的折旧为50000万元要求:(1)、按应付税款法计算03年应计入损益的所得税费用并作出分录 (2)、按递延法计算03年应计入损益的所得税费用并作出分录解:(1)、应交所得说=60000020000-80000(5000040000)33%=161700元 借:所得税 161700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161700 (2)、本期应交所得税=6000002000080000(5000040000)33%=161700 递延税款=(5000040000)33%=3300元 所得税费用=161700+3300=165000元 借:所得税 165000 贷:递延税款 3300 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161700 第二章 会计调整一、 会计政策变更(一)、会计政策1、 定义: 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时所遵循的具体会计原则以及企业所采纳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2、 常见的会计政策(了解):P38(二)、会计政策变更会计政策变更是指企业对相同的交易或事项由原来采用的会计政策改用另一会计政策的行为。1、 变更条件:(1)、法律或会计准则等行政法规、规章的要求。(强制性变更)(2)、会计政策的变更能够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 息。2、 不属于会计政策变更的情形:(1)、本期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与以前相比具有本质差别而采用新的会计政策。(2)、对初次发生的或不重要的交易或事项采用新的会计政策。(二)、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处理方法:追溯调整法、未来适用法1、 未来适用法是指对某项交易或事项变更会计政策时,新的会计政策适用于变更当期及未来期 间发生的交易或事项的方法。在未来适用法下,不需要计算会计政策变更产生的 累积影响数,也无须重编以前年度的会计报表。举例:(未来适用法)甲公司01年12月份购入一台设备,原价100万,净残值10万,预计使用10年,直线法折旧,折旧费计入管理费用,04年初由于技术进步,上述设备预计可使用年限发生变化,从原来的10年调整为8年,折旧方法由直线法改为年数总和法,甲公司所得税税率为33% 。问:2004年应提多少折旧?解:04年初已提折旧=(100万10万)/102=18万账面净值=100万-18万=82万变更后04年应提折旧=(82万-10万)6/21=20.57万( 注:6为尚可使用的年数;21=各年之和=1+2+3+4+5+6)报表披露:该公司购入的设备从04年初预计使用年限由10年变为8年,折旧方法由直线法改为年数总和法。04年计提的折旧额为20.57万元,比03年多提折旧11.57万元,使公司利润总额减少11.57万元,使公司净利润减少7.7519万元11.57(1-33%)=7.7519万元2、 追溯调整法是指对某项交易或事项变更会计政策时,如同该交易或事项初次发生时就开始采 用新的会计政策,并以此对相关项目进行调整的方法。 追溯调整法的步骤:分四步 (1)、计算 (2)、调账 (3)、调表 (4)、披露 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是指按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对以前各期追溯计算的变更年度期初留存 收益应有的金额与现有的金额之间的差额。 会计政策变更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的内容: (1)、会计政策变更的内容和理由,包括对会计政策变更的简要阐述、变更的日期、变更前采用的 会计政策和变更后所采用的新的会计政策及会计政策变更的原因。 (2)、会计政策变更的影响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采用追溯调整法时,计算出的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 b)、会计政策变更对本期以及比较会计报表所列其他各期净损益的影响金额 c)、比较会计报表最早期间期初留存收益的调整金额 (3)、累积影响数不能合理确定的理由,包括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累积影响数不能合理确定的理 由以及由于会计政策变更对当期经营成果的影响金额。举例:(追溯调整法)甲企业由于执行新的企业会计制度,从2001年1月1日起变更存货期末计价方法,由“成本法”改为“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此项变更属于会计政策变更,按追溯调整法进行会计处理,甲企业所得税采用债务法核算,税率33%,按净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5%提取法定公益金。税法规定,存货跌价准备不允许税前扣除。其他资料如下:99年12月31日存货的账面成本为980万,可变现净值为970万,2000年12月31日存货的账面成本不变,可变现净值变化为950万。 解:1、计算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年份原政策计提新政策计提税前差异所得税影响33%税后差异99年010-10-3.30-6.7000年020-20-6.60-13.40合计030-30-9.90-20.10 2、调账 (1)、补提存货跌价准备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20.10万 递延税款 9.90万 贷:存货跌价准备 30万 (2)、调减盈余公积和公益金 借: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 2.01万 盈余公积法定公益金 1.005万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3.015万 3、调表 (1)、调整资产负债表(2001年“年初数”) 资产项目: 存 货 调减30万 递延税款借项 调增9.9万 资产总计 调减20.1万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盈余公积 调减3.015万 未分配利润 调减17.085万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总计 调减20.1万 (2)、调整利润表、利润分配表(2001年“上年实际数”)利润表: 管理费用 调增20万 利润总额 调减20万 所得税费用 调减6.6万 净利润 调减13.4万利润分配表: 加:年初未分配利润 调减5.695万 (-6.7*85%) 可供分配利润 调减19.095万 (-13.4+5.695) 减:提取盈余公积 调减1.34万 (-13.4*10%) 提取法定公益金 调减0.67万 (-13.4*5%) 未分配利润 调减17.085万4、披露(在报表附注中披露)本公司由于执行新的企业会计制度,从2001年1月1日起存货期末计价方法,由“成本法”改为“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此项会计政策变更采用追溯调整法进行了会计处理,并相应调整了资产负债表的年初数,利润表和利润分配表的上年实际数,此项会计政策变更计算的累积影响数为20.1万。2000年的净利润调减了13.4万,调减了2000年年初的留存收益5.695万。 追溯调整法和未来适用法的选择:P41原则上采用追溯调整法,当采用追溯调整法累积影响数不能合理确定时,采用未来适用法(注意条件)。第二节 会计估计及其变更一、 会计估计的概念会计估计是指企业对其不确定的交易或事项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为基础所作出的判断。二、常见的会计估计有: 坏账提取的比率 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净残值率 无形资产的使用年限 存货毁损遭致的损失 完工百分比法百分比预计负债三、会计估计变更是指对已作的估计进行修订或调整。会计估计是就现有资料对未来事项所作的 判断。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赖以进行估计的基础发生了变化,或者由于取得 了新的信息,积累了更多的经验,就需要对原先的估计进行修订。如以前估计 错误进行调整会计差错四、 会计估计变更的原因:(了解)1、 原估计的基础发生了变化2、 取得新信息,积累了新经验五、 会计变更的会计处理方法未来适用法六、 会计政策变更和会计估计变更无法区分时应当按照会计估计变更处理七、 会计估计变更的披露要求P51企业应按会计准则的规定,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如下会计估计变更的事项:(1)、会计估计变更的内容和理由,包括变更的内容、变更日期以及为什么要对会计估计进行变更。(2)、会计估计变更的影响数,包括会计估计变更对当期损益的影响金额,以及对其他各项目的影响 金额。(3)、会计估计变更的影响数不易确定的理由。举例:(未来适用法)甲公司2002年12月购入管理用固定资产32万,预计使用年限5年,预计净残值2万,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2004年1月1日起,折旧方法由直线法改为年数总和法,净残值由2万元改为1万元,折旧年限由原来的5年改为4年。假定甲公司所得税采用应付税款法核算,所得税税率为33%。税法规定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假定原净残值和原使用年限符合税法规定要求:分析2004年上述变更的性质,并进行会计处理。(1)、分析:三种变更交织在一起,很难区分是会计政策变更还是会计估计变更,所以采用未来适用 法。 变更前2004年折旧额=(32万-2万)/5=6万 变更后2004年折旧额=(32万-6万-1万)*3/6=12.5万 2004年的会计处理: 借:管理费用 12.5万 贷:累计折旧12.5万(2)、会计报表中披露:披露变更的内容和理由对净利润的影响数 2004年净利润减少了65000元。第三节 会计差错更正(一)、会计差错更正 会计差错是指在会计核算时,由于计量、确认、记录等方面出现的错误。(二)、会计差错产生的原因P53(了解) 用错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其他差错。(三)、分类1、 重大会计差错是指企业发现的使公布的会计报表不再具有可靠性的会计差错。一般是指金额 比较大,通常某项交易或事项的金额占该类交易或事项的10%及以上,则认为 是重大会计差错。2、 非重大会计差错(四)、会计差错更正的方法(1)、属于本期发生的直接调整当期相关项目(2)、属于以前年度发生的 A:非重大会计差错视同当期差错 B:重大会计差错:追溯调整 调账:本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报表:本期年初数 资产负债表 上年数 资产负债表 披露:本期报表附注举例:丙公司2004年5月15日发现2003年一项管理用固定资产漏提折旧300万,此差错属于重大 会计差错,丙公司所得税税率为33%,被税务部门认定,此项差错不得调整所得税,丙公司按 净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按净利润的5%提取法定公益金。 要求:对此差错进行更正2004年5月作如下调账处理:(1)、补提折旧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300万 贷:累计折旧 300万(2)、转入未分配利润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300万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300万(3)、调整盈余公积 借:盈余公积 45万 (300万*15%)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45万(4)调整2004年会计报表利润表及利润分配表“上年实际数” 管理费用 调增300万 利润总额 调减300万 净利润 调减300万 提取盈余公积 调减45万 未分配利润 调减255万资产负债表“年初数” 累计折旧 调增300万 资产总额 调减300万 盈余公积 调减45万 未分配利润 调减255万负债及所有者权益 调减300万(5)、在2004年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丙公司发现2003年一项管理用固定资产漏提折旧300万,此差错属于重大会计差错,丙公司对此差错进行了追溯调整,该差错使公司的净利润虚增300万。 年度资产负债表日后期间发现按“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处理”第四节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一、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定义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是指自年度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会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发生的需要调整或 说明的事项。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包括两类:一类是对资产负债表日存在的情况提供进一步证据的事项,称为调整事项。一类是资产负债表日后才发生的事项,称为非调整事项。三、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涵盖期间资产负债表日后至财务会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四、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会计处理方法:(一)、调整事项的处理原则及方法:(调账、调表、不披露)调整事项是指由于资产负债表日后获得新的或进一步的证据,以表明依据资产负债表日存在状况 编制的会计报表已不再具有有用性,应依据新发生的情况对资产负债表日所反映的收入 、费用、资产、负债以及所有者权益进行调整。调整事项一般具有以下特点:(1)、在资产负债表日或以前已经存在,资产负债表日后得以证实的事项。(2)、对按资产负债表日存在状况编制的会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的事项。企业发生的日后事项中,常见的调整事项有:(1)、已证实资产发生了减损(2)、销售退回(3)、已确定获得或支付的赔偿(4)、资产负债表日后董事会制订的利润分配方案中与财务报表所属期间有关的利润分配(不包括 利润分配方案中的股票股利和现金股利)(5)、在资产负债表日或资产负债表以前提起的诉讼,以不同于资产负债表中登记的金额而结案。(6)、新的证据表明,在资产负债表对长期合同应计收益的估计存在重大误差。(7)、解决在资产负债表日正在商议的延期偿债协议举例:丙公司2003年2月13日接到A公司通知,2002年12月份销售给A公司的一批商品,因商品质量存在严重缺陷,A公司要求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工业污水处理厂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报告
- 英语基础教学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合同签订的基本原则与关键注意事项
- 财务基础会计试题及答案
- 城市旧供水管网改造工程施工方案
- 物流基础试题及答案解析
- 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及高效农业设施项目招商引资报告
- 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及高效农业设施项目规划设计方案
- 电商平台运营承包合同书制作与营销策略实施
- 私下股权转让与目标公司知识产权保护合同
- 2025版防洪堤坝加固工程施工合同
- 智能培训系统构建
- 2025广东广州越秀区矿泉街招聘禁毒专职人员1人考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DBJT15-147-2018 建筑智能工程施工、检测与验收规范
- 华为鸿蒙课件
- 全站仪使用课件
- 2025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民法真题及答案
- 2024年云南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参考答案详解
- 初中普法主题教育
- 多发骨折病人疑难病例讨论
- 草果种植技术课件大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