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计划书研究开发项目计划书.doc_第1页
商业计划书研究开发项目计划书.doc_第2页
商业计划书研究开发项目计划书.doc_第3页
商业计划书研究开发项目计划书.doc_第4页
商业计划书研究开发项目计划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商业计划书研究开发项目计划书 研究开发项目计划书项目名称智能型高压复合缆企业名称江苏新远程电缆股份有限公司项目类别自主开发类企业法人(签名)项目负责人薛元洪电目联系人章迁平电话0510-87xx26项目起止时间xx年5月至xx年12月填报日期xx年2月20日编写提纲 一、立项依据1国内外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智能型高压复合缆是在传统的高压电缆中融合光单元,是一种具有电力和光通信双重传输能力的复合电缆,在敷设电缆的同时完成了光缆的敷设。 光电合一,在传输电能的同时,可实现同网信号传输,并能在线检测线路工作状态。 该产品是国家智能电网建设、多网融合等项目中的重要产品。 目前国内与智能型高压复合缆相类似的产品有光纤复合架空地线、海底复合电缆等。 光纤复合架空地线俗称OPGW,它是既可通信也可作避雷线用,结构总共分三层铝线、钢芯、光纤。 光纤包含在钢芯内,目前在电力系统内运用很多。 由于OPGW产品只能架空使用,因此使用范围受到限制。 海底复合电缆利用先进的材料、工艺、设备、完善的技术服务条件下得以实现海底电缆的光电合一。 目前,该系列产品要求具备的高抗拉强度、优秀而紧密的结构、良好的防水、防析氢性能、众多的型号及简洁的外观,可敷设于不同的海域或水域、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海底或水底光缆通讯系统的建设成本。 海底复合电缆的特殊使用场合和特殊的结构,导致该产品的成本较高。 智能型高压复合缆与海底复合缆在结构上有所区别,后者一般具有钢丝铠装等特殊处理,另外在运输过程中也需要特殊的装卸设备甚至特殊的场地和船舶,因此光缆不易受到破坏。 但智能型高压复合缆由于应用场合为陆上,其结构不像海缆一样复杂,通过对智能型高压复合缆整体结构进行合理设计,也能够对光缆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同时实现光、电传输的功能,具有明显的经济性。 智能型高压复合缆将光缆和电缆复合制造,光缆随电力线敷设,配合无源光网络技术,承载用电信息采集、智能用电双向交互、三网融合等业务,解决了信息高速公路的中间接入问题,可满足智能电网用电和光通信的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的需求,在提供电能的同时,可实现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的同网信号传输,为用户提供更加便利和现代化的生活方式。 同时,智能型高压复合缆能够实现网络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大幅降低“三网融合”实施成本,提高网络的综合运营效率,在节能环保方面优势明显。 该产品技术水平处于国内同行业前列,国内领先。 复合光单元的智能型高压复合缆比传统高压电缆成本增加不到10,利用智能型高压复合缆的方案比传统方案建设的综合成本降低40左右。 智能型高压复合缆方案在带宽、独立性、管理复杂度和经济性上取得了最好的平衡,是目前国家智能电网建设中性价比最高的方案,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 2项目开发的目的、意义;智能型高压复合缆具有高可靠性的电力传输和数据传输功能,价格低、连接方便,优点有外径小、占用空间小;光缆和电力电缆合于一体,避免二次布线,降低工程费用;产品具有良好的弯曲和耐侧压性能;解决电力网的通信问题。 智能型高压复合缆在未来家庭智能化、办公自动化、数字化变电站、工控网络化的数据传输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3本项目达到的技术水平及市场前景。 技术水平电缆导体直流电阻符合GB/T3956-xx标准的要求;电缆电气性能、物理机械性能符合GB/T12706-xx标准的要求;光单元与电缆长期工作温度相兼容,光缆光学性能符合YD/T629标准的要求。 智能型高压复合缆产品性能符合Q/320282DCT039-xx标准的要求。 市场前景智能型高压复合缆的市场预期前景非常乐观。 国家电网公司现已在其范围内14个省份的20个城市开始智能电网试点建设,试点成功后,将大面积推广。 南方电网也将采取类似的方式进行电力光纤接入。 预计到xx年,智能型高压复合缆的需求量将超过5万千米。 从未来来看,随着智能电网建设的深入推进,国家将在三网融合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对四网融合的推动,届时,智能型高压复合缆的使用量将呈现爆发式的增长,将会成为线缆领域又一个重要的细分市场。 二、开发内容和目标1项目主要研发内容、预期目标及解决的关键技术;主要内容智能型高压复合缆的整体结构、光单元结构设计合理,保持原有电缆或光缆的机械物理性能,解决拉力、侧压力对光学性能的影响。 智能型高压复合缆的材料选用合适,使电单元正常运行产生的热能,不影响光学性能以及缆的整体设计寿命,保证导体最高使用温度下,光学性能和绝缘性能不下降。 制造工艺技术路线合理,保障电单元、光单元在智能型高压复合缆制造过程中,结构稳定、不残存应力。 不降低同等级电缆和光缆的技术指标,并解决相互影响的不利因素。 预期目标通过对智能型高压复合缆进行整体结构设计、选用合理的原材料、编制合理的制造工艺,生产出性能可靠的智能型高压复合缆产品。 关键技术光纤的放置及产品的整体结构设计;光纤与绝缘线芯的成缆;光纤的牵引张力控制。 2主要技术创新之处;智能型高压复合缆将电缆和光缆复合制造,在敷设电缆的同时完成了光缆的敷设,大大降低了网络和物理拓扑的复杂性,还省去了额外的安装成本,具有明显的经济性。 3达到的主要技术和经济指标。 主要技术指标是光纤的性能要达到传输的要求,而高压电力电缆的性能指标也能满足运行的要求。 该项目产品将光缆和电力线于一体,避免二次布线,降低工程费用。 复合光单元的智能型高压复合缆比传统高压电缆成本增加不到10,利用智能型高压复合缆的方案比传统线路方案建设的综合成本降低40左右。 产品利润预计达到20%以上。 三、研究开发试验方法及采用技术(工艺)路线原材料选择(测试)-设备准备(保证满足工艺要求)-原材料确定与购买(测试合格)-单丝拉制(模具道次选定)-绞制(模具选配)-挤包屏蔽和绝缘(三层共挤)-铜带屏蔽-与光纤的成缆绞合(自动张力调节设备)-挤包外护层-成品全项性能检测(原始数据)-送样(送至权威部门检测)-鉴定准备。 四、研究开发工作组织和分工情况该项目由智能型高压复合缆研究组承担,组长由公司薛元洪副总经理担任,统筹管理整个研发过程。 研究组分三个小组组成,它们是技术组、制造组、检测组。 各小组成员由项目组长选定。 入选成员在完成日常工作的前提下,服从项目安排,完成组内规定的工作。 技术组负责提出项目产品的外部接口要求,制定产品执行的标准及制造、检验用工艺文件,编制阶段试制总结报告及组织鉴定工作;制造组负责按文件要求调试设备,组织样品试制工作;检测组负责按文件要求对产品、半成品实施性能检验。 五、现有开发条件和工作基础1承担单位开展本项目的优势(人才、设施条件);江苏新远程电缆股份有限公司开展此项目的优势在于公司目前已经成为电力电缆制造的专业公司。 公司目前拥有500kV及以下电压等级各种塑料绝缘电缆的制造和检测能力。 公司拥有两条110kV以上进口交联生产线、三条国产35kV交联生产线、一套国产电子加速器、二十余条挤出机组。 可用化学(过氧化物、硅烷)、物理(电子辐照)等世界现有的成熟交联工艺组织生产,具有丰富的交联工艺经验。 公司厂房建筑面积达50000余平方米,设备工艺布置合理,生产环境宽敞、整洁,职工队伍具有良好的业务素质。 公司建有2500余平方米的检测中心,检测设备完善,各类检验人员具有专业上岗资格。 公司具备开展项目各项检验的专业能力。 公司通过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以及CCC、CQC、PCCC等产品认证。 2已有的工作基础,如预试及小试成果等。 通过对智能型高压复合缆进行反复的研究,积累了相当的数据。 目前项目已经完成了电缆材料选用、结构设计以及制造工艺的编制、以及智能型高压复合缆的样品制造。 六、计划进度(包括总的研究期限、年度计划进度)总的研究期限为xx年5月xx年12月。 其中xx年05月立项、下达新产品研制计划;xx年06月完成产品结构设计和试验方案设计;xx年09月选择材料及工装准备;xx年11月制定企业标准,编制试制工艺文件;xx年02月样品试制及工厂内的检测xx年05月委托型式试验;xx年08月资料,编写鉴定文件;xx年12月产品鉴定。 七、经费概算项目预计总经费920万元。 研究开发经费预算报告 一、预算说明(预算编制依据,主要开支科目的说明)本项目研究开发经费预算的编制依据是根据国税发xx116号文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扣除管理办法(试行)中的第四条“企业从事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等部门公布的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xx年度)规定项目的研究开发活动,其在一个纳税年度中实际发生的下列费用支出,允许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规定实施加计扣除”规定来进行编制。 具体八条内容如下(一)新产品设计费、新工艺规程制定费以及与研发活动直接相关的技术图书资料费、资料翻译费;(二)从事研发活动直接消耗的材料、燃料和动力费用;(三)在职直接从事研发活动人员的工资、薪金、奖金、津贴、补贴;(四)专门用于研发活动的仪器、设备的折旧费或租赁费;(五)专门用于研发活动的软件、专利权、非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的摊销费用;(六)专门用于中间试验、工艺装备开发及制造费;(七)开发技术的现场试验费;(八)研发成果的论证、评审、验收费用。 二、项目经费支出预算表单位万元经费支出预算科目预算数xxxx年份 1、直接从事研发活动的本企业在职人员人工费 40502、研发活动直接投入的费用(材料、燃料、动力、样机购置、工装开发、检验等) xx003、仪器、设备的折旧费或租赁费 1001404、新产品(工艺)设计费 1555、装备调试费 556、软件、专利权、非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摊销费 007、现场试验费 8128、研发成果的论证、评审、验收费 5109、与研发活动直接有关的其他费用(包括资料、翻译费等) 5510、其它510合计383537总计920 三、主要(大中型)仪器设备清单单位万元名称单价数量总价折旧方法折旧年限AQ7275OTDR光时域反射仪15115直线法10年显微镜测试仪313直线法10年HD-1000PLC悬臂式单绞机35135直线法10年局放试验设备100011000直线法10年研发机构或项目组编制、运作情况报告和专业人员名单 一、技术研究开发机构名称及情况本项目的执行机构为江苏省低集肤效应超高压交联电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智能型高压复合缆项目组。 中心的承担单位为江苏新远程电缆股份有限公司。 中心接受江苏省科技厅、宜兴市科技局的管理,实行省、市、中心管理委员会的三级管理体制。 中心由主管部门领导、相关单位人员及外聘专家组成,单独核算。 中心设在宜兴市官林镇远程路8号,由独立三层建筑(地上二层、地下一层)组成,建筑占地5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 另有1000余平方米的试验基地。 中心大专以上学历科技人员达248人,占职工总人数的30.5%。 现有固定研发人员86人,占职工总人数的10.6%,其中中高级职称14人,占研究人员总人数的16%。 技术人员专业构成包括电线电缆技术与材料、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化学分析、计算机工程等,包含了电线电缆制造工程开发与设计所需的各类专业。 中心先后参与了2项国家标准、1项行业标准的起草制定。 中心拥有授权专利数16项,其中发明专利2项。 获得了国家核安全局颁发的民用核安全电气设备设计与制造许可证。 二、研发项目组组成情况研发项目组名称智能型高压复合缆研究组。 组长薛元洪组员王岩、史界红、章迁平、季伯荣、曹勇利等共二十人。 三、技术研究开发机构或研发项目组运作情况智能型高压复合缆研究组由中心研发处人员构成。 中心的基本结构见组织机构图管理委员会由主管部门领导、承担单位、共建单位的人员组成。 具体负责中心发展规划、计划的审定;监督、检查和审议财务预决算及其收益分配方案等。 技术委员会具体负责指导中心各项工作;研究制定工程中心的发展方向、研究目标,为各类重大决策提供依据;评审和论证工程中心的规划、研究开发工作计划、项目;评价工程试验设计方案;论证和审核重大技术问题;帮助提供技术、经济咨询和市场信息;制定开放服务的管理办法、项目指南、评审开放课题;根据需要开展中心技术交流、人才培养、成果评审等。 中心主任具体负责拟定中心的发展规划、年度计划(包括财务预算);规范中心的内部管理制度、奖惩办法;组织开展技术攻关开发、经营管理、检验测试、培训、对外合作等工作,组织各类研究与开发项目的实施;根据情报中心收集的行业发展动态,提出中心研究开发或工程化项目计划;组织开展中心的其他日常管理工作。 研发处根据国内电缆技术和需求动态,研究产品共性关键技术、新材料、新产品或本行业企业生产中急需解决的技术、升级换代产品等;承接其它单位委托的产品开发及工艺改革。 根据年度研发计划,设置不同研发小组,针对不同课题开展研发工作。 管理委员会中心主任技术委员会检测处研发处检测处具体负责研发过程中各类实验项目的实现,接受相关产品的检测;面向社会提供测评服务。 智能型高压复合缆研究是中心本年度科研项目之一,项目由公司经理会议立项,由智能型高压复合缆研究组承担,组长由公司薛元洪副总经理担任,统筹管理整个研发过程。 研究组分三个小组组成,它们是技术组、制造组、检测组。 各小组成员由项目组长选定。 入选成员在完成日常工作的前提下,服从项目安排,完成组内规定的工作。 技术组负责提出项目产品的外部接口要求,制定产品执行的标准及制造、检验用工艺文件,编制阶段试制总结报告及组织鉴定工作;制造组负责按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