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九江长江公路大桥B2合同段 主塔测量方案目 录1.首级施工控制网的检测及加密控制网点的建立21.1概述21.2技术依据21.3复测施测实施情况21.3.1设计交桩成果资料31.3.2仪器选用31.3.3 观测技术要求31.4分带投影计算41.5复测成果与设计交桩成果(及加密成果)比较情况42主塔施工测量62.1 主塔中心点测设及控制62.2 主塔高程基准传递62.3 塔柱施工测量102.4 横梁施工测量132.5 全站仪三维坐标法放样塔柱、横梁精度估算132.6 北主塔水准仪钢尺量距法传递高程精度估算152.7钢锚梁安装定位及索导管定位校核162.8 主塔位移观测212.9 北主塔变形观测242.10 北主塔竣工测量24主塔测量方案1.首级施工控制网的检测及加密控制网点的建立1.1概述九江长江公路大桥B2标段起止里程桩号为:K20574.9至K22+639,正线长度2.0641km。江西省交通设计院所交平面控制网,均为二等点。B2标控制点点号为:GPS07、GPS08、GPS09三个二等首级控制点,B1标控制点点号为GPS01、GPS02。根据合同、规范等相关要求,我部在工程开工前,对工程范围内的控制点进行了加密,形成了加密控制网。本次复测包括所有交接的5个首级控制网点(B1、B2合同段)、7个平面加密控制网点、7个高程加密网点。为与相邻标段衔接,确保正确贯通,共联测相邻标段2个平面控制点和1个水准点。1.2技术依据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9);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精密工程测量规范(GB/T15314-94);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1.3复测施测实施情况九江长江公路大桥首级平面控制网复测按照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中B等级进行,首级高程控制网复核按二等水准进行。加密控制网施测等级按首级控制网复测等级进行。在本次复测前,对本标段控制网点进行了检查,无点丢失,并根据施工需要新增了一些加密点,总体来说控制网点保护效果较好。1.3.1设计交桩成果资料江西省交通设计院2007年12月20日完成的主桥GPS、水准点成果资料及中桩逐桩坐标文件。1.3.2仪器选用本次复测采用标称精度为5mm1ppm的4台大地测量型双频GPS接收机(天宝R6GNSS接收机)。安置天线采用三脚架和对中精度小于1mm的光学对点器。作业前对GPS接收机和光学对点器进行了检验校正,全部仪器检验合格。表一 主要仪器、设备及软件配置表序号名称用途型号数量精度1GPS接收机平面控制双频大地型45mm+1ppm2全站仪平面控制徕卡TC1201+11mm+1.5ppmD, 13精密水准仪控制网及监测DINI0310.3mm/km4便携计算机数据处理HP6531S25计算器简单数据处理Fx-580016天宝TGOGPS数据处理R6GNSS17科傻GPS数据处理系统GPS网平差CosaGPS18武测科傻地面数据处理系统地面网平差CosaGPS19打印机成果输出EPL-5700110交通车交通111对讲机通讯GP88C3备注:1、测量仪器、设备通过国家法定计量单位检定合格,并在有效期内,可用于相应等级精度要求的测量工作;2、计算软件为通过国家科学技术鉴定认证的专业软件。1.3.3 观测技术要求GPS观测时,首先进行首级控制网的复测,首级控制网复测按GPS D级网的技术要求进行,加密网的测量与首级控制网复核同时进行。观测前,精心进行时段设计,避开少于4颗卫星的时间窗口,选择最佳时段,观测时段为2小时。观测组严格按计划调度表规定的时间进行作业,保证同步观测。观测前,统一在GPS接收机上配置参数,使参与作业的全部GPS接收机配置参数相同。作业前按要求进行仪器检校,对中设备采用精密对点器,对中精度优于1mm。每时段开机前,测量人员量取天线高,并及时在手簿中记载测站名、观测日期、天线高、气象等信息。关机后再量取一次天线高以作校核,两次量高互差不得超过2mm,取平均值作为天线高。作业中使用对讲机,离GPS接收机10m以外。一个时段观测结束后,变动脚架位置,重新对中整平仪器,再进行第二时段的观测。当天测量结束后,及时将手簿记录录入计算机,备份GPS接收机观测数据。1.4分带投影计算根据江西设计院提供的资料表明,九江长江公路大桥B2标段属1个投影带,中央子午线经度为1160000。平面坐标系统的参考椭球为WGS-84椭球,采用高斯投影转换。1.5复测成果与设计交桩成果(及加密成果)比较情况表一 加密施测平面成果坐标点号设计坐标位置备注X(m)Y(m)GPS013288671.555491112.758已知GPS023288715.356490810.385已知GPS073291120.4887492580.6962已知GPS083291159.193492297.612已知GPS093291298.949491829.317已知QZD33290594.1300491776.0484渡口下游加密QZD43290620.6153 491502.6139江边桥轴线附近加密QZD53290698.8905491270.0648江边桥轴线上游300米加密YQ013290790.0509491423.6481栈桥边子提上加密YQ023290982.9170491478.0134后场加工班门口加密YQ033291061.4928 491575.7658搅拌站后面 加密YQ043291212.6996 491618.5971子提拐角处加密2主塔施工测量北主塔施工测量重点是保证塔柱、横梁各部分结构的倾斜度,外形几何尺寸,平面位置、高程,以及一些内部预埋件的空间位置。其主要工作内容有:劲性骨架定位,钢筋定位,模板定位,预埋件安装定位以及塔柱、横梁各节段形体竣工测量等。2.1 主塔中心点测设及控制塔座完工后,进行主塔施工,设置于下横梁、中横梁、上横梁的塔中心点,采用TC2003全站仪自由设站法测设。全站仪自由设站法其基本原理是采用全站仪测设置仪点至控制点(平面控制点至少三个)的距离,再施测置仪点与两控制点的夹角,然后采用正弦定理解算三角形内角,最后按角度、距离前方交会计算置仪点的坐标,它实质上是一种边角联合后方交会。采用徕卡TC2003全站仪按工程测量规范二等平面控制测量边角网的主要技术要求进行北主塔中心点测设(距离观测进行温度气压改正,每条边进行对向观测)。为了提高TC2003全站仪自由设站法定位精度,要求测站点与两控制点夹角大于45小于135,三角形任一内角大于30。主塔中心点坐标测设意义重大,确保北主塔与南主塔桥轴线一致,主塔中心里程无偏差。2.2 主塔高程基准传递主塔高程基准传递分三步骤进行:第一步是将设置于承台上的水准基点传递至下横梁水准基点 ;第二步是将下横梁水准基点传递至中横梁水准基点;第三步是将中横梁水准基点传递至上横梁及塔顶水准基点。主塔高程基准传递方法以水准仪钢尺量距法为主,以徕卡TC2003全站仪悬高测量法和EDM三角高程对向观测作为校核。2.2.1 水准仪钢尺量距法水准仪钢尺量距法采用两台水准仪、两把水准尺(两把水准尺分别竖立于已知水准基点和待定高程水准基点)、一把检定钢尺。首先将检定钢尺悬挂在固定架上(钢尺零点朝上保持竖直且紧贴塔柱壁),下挂一与检定钢尺检定时拉力相等的重锤(同时测量检定钢尺边的温度),然后由上、下水准仪水准尺读数及钢尺读数,通过检定钢尺检定求得的尺长方程式求出检定钢尺丈量时的实际长度(因塔柱顺桥向尺寸由下向上收缩,故检定钢尺铅直长度应进行倾斜改正),最后通过已知水准基点与待定高程水准基点的高差计算待定水准基点高程。为检测高程基准传递成果,变换三次检定钢尺高度,取平均值作为最后成果。2.2.2 全站仪悬高测量法全站仪悬高测量用于高程基准传递,其原理是利用全站仪内的程序代码的自动归算功能, 对球气差进行归算改正,并多测回测设已知高程水准基点与待定高程水准基点的高差,从而得到待定高程水准基点高程,全站仪悬高测量测量原理示意图见图2.2.2-1。图2.2.2-1 全站仪悬高测量测量原理示意图从图中看出A点与C点等高,IE是水平线(对OI而言),但I与E不等高,I与D才等高,在测站点A测量B点,则B点的高程为:HB=HA+Hi+SACtan+P-r-HR式中Hi为测站仪高,HR为反光镜高,P为地球曲率改正,即P=SID2/2R ,r为大气折光影响值,其曲率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6倍,P-r为球气差改正值,R=6370000m。r=1/2(SID2/6R)=0.08(SID2/R)=1.2610-8SID2r值也可用斜距L和大气折光系数K=0.13来计算:r=K/2RL2sinz2=1.0210-8 L2sinz2式中SACtan=Lsina= Lcosz=EGP-r=(1-K)/2R L2sinz2=6.8310-8L2sinz2全站仪中的归化功能是按测得的斜距L和K(K=0.13)折光系数进行计算的。实践证明:采用TC2003全站仪悬高测量500m距离以内的高程可达到二等水准的精度要求。全站仪悬高测量要求待定高程水准基点和已知高程水准基点采用同型号等高对中杆(有刻度),测站至两水准基点距离基本相等,外加同向观测(全站仪高差测定已进行“两差”改正)。观测时具体要求正倒镜(使目标影象处于竖丝附近,且位于竖丝两侧对称的位置上,以减弱横线不水平引起的误差影响),六测回测定高差,再取中数确定待定高程水准基点与已知高程水准基点高差,从而得出待定高程水准基点高程。2.2.3 全站仪EDM三角高程对向观测全站仪EDM三角高程对向观测其原理是:采用全站仪三角高程测量已知高程水准基点至待定高程水准基点之高差,再将全站仪置于待定高程水准基点,采用三角高程测量待定高程水准基点至已知高程水准基点之高差(往、返测均为四测回且要求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仪器高、觇标高精确量至毫米),取往、返测观测的平均值作为待定高程水准基点与已知高程水准基点之高差,从而得出待定水准基点高程。全站仪EDM三角高程对向观测原理见示意图2.2.3-1。图2.2.3-1 全站仪EDM三角高程对向观测原理示意图电子距离测量三角高程即EDM三角高程测量,采用徕卡TC2003全站仪测量已知水准点与待定水准基点之高差,即图3-4-2中的HAD或HDA(假定全站仪对向观测两测站仪高Hi与觇标高HR均相等)HAD=Hi+Lcosz1+CL2sinz12-HRHDA=Hi+Lcosz2+CL2sinz22-HR取h= Hi+Lcosz-HR,根据有关公式推导,则有(h为未考虑球气差影响的高差,C为球气差系数):(hAD+hDA)/2=CL2sinz2C=(hAD+hDA)/2 /(L2sinz2)=(1-K)/2R由上式可得到测量L边长时的球气差,此值应与输入仪器中的球气差系数C=6.8310-8相吻合,若差值较大,应予修正,若C值没有出入,则可从仪器中直接读取经归化后的高差HAD和HDA,然后取其平均值HAD平=(HAD-HDA)/2,以消除不同时间观测的折光差,在C式和HAD式中,hAD+hDA值是差值,因其中之一必有一个是负值,HAD-HDA是和数,若hAD和hDA两者均为负值时,则hAD+hDA取绝对值的和数。2.3 塔柱施工测量塔柱施工首先进行劲性骨架定位,然后进行塔柱钢筋主筋边框架线放样,最后进行塔柱截面轴线点、边界点放样及塔柱模板检查定位与预埋件安装定位,各种定位及放样以全站仪三维坐标法为主(塔柱模板定位及竣工测量时,采取全站仪三维坐标法正倒镜观测),以其它测量方法作校核。全站仪三维坐标法其原理是利用仪器的特殊功能放样,首先输入测站点三维坐标,然后照准后视方向,输入后视方位角,旋转望远镜,照准定位点,利用全站仪的内部电算程序,测设定位点X、Y、Z坐标。我部采用两台高精度全站仪TC2003进行塔柱施工测量,采用定期检定过的钢尺进行两塔柱模板间距丈量,确保塔柱定位精度及施工质量。塔柱施工全站仪三维坐标法原理示意图见图2.3-1。图2.3-1 塔柱施工全站仪三维坐标法原理示意图塔柱的边界点和结构本身的特征点均采用黄海9.257m水准面的桥轴坐标施测,施测时,先将北京坐标转换成桥轴坐标,测站均设在黄海9.257m参考面上(如A点),塔柱的边界点和特征点坐标均以黄海9.257m参考面为准(如B点),若测量塔顶在B点垂线上的D点的平距时,TC2003会自动按公式:DAB= Lsinz-(2-K)/2RL2coszsinz归算至9.257m参考面即为B点坐标,反光镜置于BD线上的任一点,测量归算的坐标均为B点坐标,因设计值是在零平面,与9.257m平面接近,以使实测与设计的差值,可与规定的限差比较,D点的实测高程HD按以下公式计算:HD=HA+Hi+Lcosz+(1-K)/2RL2sinz2-HR高程值取盘左、盘右的平均值(HA为测站高程,Hi为仪高,HR为觇标高,K为折光系数,R为地球曲率半径)。为了减少大气、日照、风力等外界条件对放样点位及塔柱模板检查定位影响,测量作业一般选择在气候条件较为稳定、塔柱受日照变化影响较小的时间段内进行。测量外业放样计算数据、外业观测记录进行100复核,确保原始记录及计算正确无误。2.3.1 劲性骨架定位塔柱劲性骨架在无较大风力影响情况下,采用重锤球法定位劲性骨架(定位高度大于该节劲性骨架长度的2/3),以靠尺法定位劲性骨架作校核。如果受风力影响锤球摆动幅度较大,则采用全站仪三维坐标法定位劲性骨架。除首节劲性骨架控制底面与顶面角点外,其余节段劲性骨架均控制其顶面四角点坐标,从而控制劲性骨架横纵向倾斜度及扭转。2.3.2 塔柱钢筋主筋边框架线放样塔柱钢筋主筋边框架线放样即放样钢筋主筋内边框架线,采用全站仪三维坐标法放样同标高截面塔柱矩形钢筋主筋内边框架线及塔柱截面轴线(测量标志尽可能标示于劲性骨架,放样塔柱截面轴线,便于塔柱钢筋主筋分中支立)。2.3.3 塔柱截面轴线及边界点放样首先采用全站仪三角高程测量劲性骨架外缘临时焊的水平角钢高程,然后采用FX-4800P编程计算器按塔柱的倾斜率计算相应高程处塔柱截面轴线点及边界点三维坐标,最后采用全站仪三维坐标法于劲性骨架外缘临时焊的水平角钢上放样塔柱截面轴线点及边界点(单塔柱同高程截面至少放样两个边界点,从而控制塔柱外形),便于塔柱模板定位。2.3.4 塔柱模板检查定位因塔柱模板为定型模板,故采用全站仪三维坐标法检查塔柱模板边界点及轴线点坐标(边界点临时焊在塔柱模板上)。根据实测塔柱边界点高程,计算相应高程处塔柱边界点及轴线点理论三维坐标,如塔柱边界点及轴线点理论三维坐标与实测三维坐标不符,重新就位模板,调整至设计位置。对于不能直按测定的塔柱模板边界点及轴线点,可根据已测定的点与不能直按测定点的相对几何关系,用边长交会法检查定位(塔柱模板检查定位平面示意图见图2.3.4-1)。塔柱壁厚检查采用检定钢尺直接丈量。注:图中黑色小圆点为塔柱模板边界点(角点)和轴线点。图 2.3.4-1 塔柱模板检查定位平面示意图2.3.5 塔柱预埋件安装定位根据塔柱预埋件的精度要求,分别采用全站仪三维坐标法与轴线法放样,全站仪三维坐标法针对精度要求较高的预埋件,轴线法针对精度要求不高的预埋件。2.4 横梁施工测量横梁底模铺设完毕,采用全站仪放样横梁特征点于底模,并标示桥轴线与墩中心线于底模。待横梁侧模支立后,同样采用全站仪三维坐标法进行横梁模板顶面特征点及轴线点检查定位,调整横梁模板至理论位置。采用NA2精密水准仪标示横梁顶面高程控制线。在浇筑横梁混凝土过程中,进行横梁垂直位移观测。2.5 全站仪三维坐标法放样塔柱、横梁精度估算根据全站仪三维坐标法测量原理(全站仪三维坐标法计算原理图见示意图2.5-1),建立定位点P的三维坐标方程式:图 2.5-1 全站仪三维坐标法计算原理示意图x=Dsinzcosay=Dsinzsinah=Dcosz由定位点P的三维坐标方程式可知,影响定位点P的精度有三个因素,第一个因素是斜距D,第二个因素是天顶距Z角,第三个因素是水平角a。现对x坐标计算式进行全微分得:dx=sinzcosadD+Dcoszcosadz/-Dsinzsinada/按误差传播定律得:MX2=(sinzcosaMD)2+(DcoszcosaMZ/)2+(DsinzsinaMa/)2同理可得:My2=(sinzsinaMD)2+(DcoszsinaMZ/)2+(DsinzcosaMa/)2Mh2=(coszMD)2+(DsinzMz/)2全站仪三维坐标施工放样的主要误差来源有:测角误差、测距误差、大气折光和地球曲率误差、前视觇标高误差、前视对中杆对点误差、测站仪高误差、全站仪对中误差及测量员观测误差。我部采用高精度的TC2003全站仪三维坐标施工放样,其测角误差M角=MZ=Ma=0.5,测距误差MD=1mm。根据南汊悬索桥北主塔塔柱、横梁施工放样测站布设及定位点P的空间位置,取Z=70度,a=45度,D=500m(最大值),=206265秒。假定大气折光和地球曲率误差M折=1mm,前视觇标高误差M觇=1mm,前视对中杆对点误差M对=1mm,测站仪高误差M仪=1mm,全站仪对中误差M中=1mm,测量员观测误差M观=1mm。根据测量原理的等影响原则,TC2003全站仪三维坐标施工放样的顺桥向(X)放样精度估算为:m顺=(MX2+ M2中+ M2观+M2对)1/2(0.662+0.292+0.812+12+12+12)1/22.04mm同理得,TC2003全站仪三维坐标施工放样的横桥向(Y)放样精度估算为:m横=(My2+ M2中+ M2观+M2对)1/2(0.662+0.292+0.812+12+12+12)1/22.04mm 同理得,TC2003全站仪三维坐标施工放样的高程(H)放样精度估算为:m高=(Mh2 + M2观+M2折+M2觇+M2仪)1/2(0.342+1.142+12+12+12+12)1/22.33mm取两倍中误差作为容许误差,则两倍m顺=4.08mm10mm;两倍m横=4.08mm10mm;两倍m高=4.66mm10mm。2.6 北主塔水准仪钢尺量距法传递高程精度估算我部采用100米检定钢尺,以水准仪钢尺量距法进行北主塔高程基准传递,其主要误差来源:钢尺尺长误差、倾斜误差、温度变化的误差、拉力变化的误差、上水准仪读数误差(包括读水准尺和钢尺)及下水准仪读数误差(包括读水准尺和钢尺)。假定承台或塔座上的水准基点误差M基=1mm,钢尺尺长误差M长=1mm,倾斜误差M倾=0.5mm,温度变化的误差M温=0.5mm,拉力变化的误差M拉=0.5mm,上水准仪读数误差(包括读水准尺和钢尺)M上=0.8mm,下水准仪读数误差(包括读水准尺和钢尺)M下=0.8mm。根据测量误差传播定理可得,采用水准仪钢尺量距法将设置于承台或塔座上的水准基点传递至下横梁水准基点时,精度估算为:m估1=(M基2 +M2长+M2倾+M2温+M2拉+M2上+M2下)1/2(12+12+0.52+0.52+0.52+0.82+0.82)1/22.01mm。取两倍中误差作为容许误差,则两倍m估1=4.02mm10mm。同理根据测量误差传播定理可得,采用水准仪钢尺量距法将下横梁水准基点传递至中横梁水准基点时,精度估算为:m估2=21/2 m估1=2.84mm。取两倍中误差作为容许误差,则两倍m估2=5.68mm10mm。同理根据测量误差传播定理可得,采用水准仪钢尺量距法将中横梁水准基点传递至上横梁及塔顶水准基点时,精度估算为:m估3=31/2 m估1=3.48mm。取两倍中误差作为容许误差,则两倍m估3=6.96mm10mm。2.7钢锚梁安装定位及索导管定位校核钢锚梁及索导管安装定位是测量控制难度最大、精度要求最高的部分。钢锚梁、索导管安装定位以TC2003全站仪三维坐标法为主,以GPS卫星定位校核;钢锚梁及预埋钢锚梁底座底面高程、顶面高程、平整度测量采用蔡司DiNi12电子精密水准仪电子测量,以TC2003全站仪三角高程测量校核。2.7.1 钢锚箱及预埋底座安装前检查在钢锚梁及预埋底座吊装之前,采用鉴定钢尺、精密水准仪和全站仪对钢锚梁及预埋底座(包括索导管)的几何尺寸、高程测量观测点、结构轴线测量控制点,标记等进行检查。如果检查有误或误差超过设计及规范要求,必须通知有关单位重新交点或整改。2.7.2 预埋底座及钢锚梁安装定位预埋钢锚梁底座按图纸设计位置精确测量定位,浇筑混凝土后,再次对预埋底座平面位置、高程以及平整度等进行测量确定,并进行钢锚梁轴线和边线的放样。钢锚梁安装定位关键是控制中心轴线、高程及平整度,使北主塔中心线与钢锚梁结构中心轴线重合,钢锚梁平面位置及高程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第一节钢锚梁的安装精度直接影响整个钢锚梁的几何线型,要求该节段钢锚梁表面倾斜度偏差1/4000,轴线的平面位置偏差5mm。第一节钢锚梁段用塔吊吊至基座上,先安装定位螺栓,再进行微调,使钢锚梁中心线与预埋底座中心线重合,最后复测钢锚梁平面位置、高程及倾斜度。第二节以及以后各节钢锚梁安装时,先用匹配的冲钉精确定位,再进行复测,将误差控制在设计及规范允许范围。(1) 由承台上的高程基准向上传递至钢锚梁底座。其传递方法以全站仪精密天顶测距法为主,以全站仪悬高测量和GPS卫星定位静态测量作为校核。全站仪精密天顶测距法传高示意图见图2.7.2-1。图2.7.2-1 全站仪精密天顶测距法传高示意图(2) 根据施工测量精度要求,首节钢锚梁安装前、后必须对主塔监测棱镜、追踪棱镜以及钢锚梁顶临时安装的追踪棱镜进行24小时或更长时间的监测(数据采集时间间隔两分钟),采用TC2003全站仪(自动跟踪监测软件)进行钢锚梁中心平衡位置测量及解算,以确保钢锚梁安装中心平衡位置准确。钢锚梁顶平整度及几何测量示意图(同钢锚箱测量)图2.7.2-2。钢锚梁顶安装的追踪棱镜示意图(同钢锚箱测量)图2.7.2-3。(3) 钢锚梁定位控制测点(截面角点、轴线点)实测三维坐标与设计三维坐标不符,应重新调整钢锚梁,将误差调整至允许的范围内,再进行高强度螺栓的安装和施拧工作。严格控制每节段钢锚梁的平面位置、高程、倾斜度、顶面平整度,避免误差向上传递累积。(4) 测站布置:根据对称性及试验,在确保爬架稳定的情况下,可将测站夜间转点至已浇混凝土预埋的强制对中装置上。(5) 要求不同测站必须进行公共点测量(X,Y,Z较差小于3mm),同时电梯始终处于底部(承台处),塔吊停止作业(无吊物),大臂始终保持平行于桥轴线状态(大臂指向岸侧)。 图2.7.2-2 钢锚箱顶平整度及几何测量示意图图2.7.2-3 钢锚箱上安装的追踪棱镜2.7.3 索导管定位、校核(1) 根据塔柱的施工顺序,前三个索套管采用定位架分次安装;第四个套管采用外套管工艺。其余索套管采用先安装锚梁,然后安装塔柱壁内预留段套管(法兰连接)。(2) 拉索套管定位采用TC2003全站仪三维坐标法,其TC2003全站仪测量的高程是单向高程,必须与TC2003全站仪铅直测量的高程比较并进行实时修正,以确保拉索套管出塔点和锚固点精确定位。(3) 1#3#拉索套管定位以套管中心定位为主,以其它部位定位为辅,并借助自制辅助定位设备或采用反射膜。对于钢锚梁上的索套管出塔点及锚固点,采用钢尺和TC2003全站仪三维坐标法进行检查校核。自制辅助定位设备示意图见图2.7.3-1。图2.7.3-1 自制辅助定位设备示意图(4)1#3#斜拉索套管安装前、后,必须对主塔监测棱镜、追踪棱镜进行监测,并进行斜拉索套管平衡位置测量及解算,以确保1#3#斜拉索套管安装中心位置准确。(5) 对法兰连接的索套管,必须再次校核,确保索套管的水平倾角、横向偏角、偏距及中心位置正确。实际上钢锚梁上的索套管决定了混凝土内索套管的位置,两者顺直、通畅即可。(6) 测站布置:根据对称性及试验,在确保爬架稳定的情况下,可将测站夜间转点至已浇混凝土预埋的强制对中装置上。2.7.4 北主塔及钢锚梁倾斜度控制测量北主塔及钢锚梁倾斜度控制采用TC2003全站仪三维坐标截面中心法,以激光经纬仪和传统线坠测量法校核。2.8 主塔位移观测随着荷载增加,混凝土弹性压缩及收缩徐变,主塔可能产生位移,故在施工过程中监测主塔的相对及绝对沉降和水平位移,以能确切反映主塔实际变形程度或变形趋势,确保塔顶高程的正确并分析主塔的稳定性。根据设计要求,在上、下游承台四周设置永久性主塔变形监测观测点。根据我部测量仪器及技术条件,对主塔进行工程测量规范三等垂直位移变形测量和二等水平位移变形测量。2.8.1 主塔垂直位移变形监测2.8.1.1 三等垂直位移变形测量精度要求变形观测点的高程中误差为1.0mm,相邻变形观测点高差中误差为0.5mm(变形观测点的高程中误差系相对于最近基准点而言)。2.8.1.2 垂直位移变形观测点布设垂直位移变形观测点设立在承台上能反映变形特征的位置,其平面布置见示意图2.8.1-1。2.8.1.3 垂直位移变形测量监测网主塔垂直位移变形测量监测网按工程测量规范二等水准测量,水准路线布设成闭合环。高程采用黄海高程系统。稳定基准点采用“GPS09”,校核基准点采用“QZD03”、“QZD04”高程水准点。定期每月观测一次。注:黑色小圆点为承台上主塔垂直位移变形测量观测点各测点关于墩轴线、桥轴线对称。图2.8.1-1 承台上垂直位移变形测量观测点平面布置示意图 垂直位移监测网二等水准主要技术要求 表2.8.1-1 相邻基准点的高差中误差(mm)每站高差中误差(mm)环线闭合差(mm)检测已测高差较差(mm)1.00.300.60N1/20.80N1/2 注:N为测段的测站数。4.8.1.4 主塔垂直位移变形测量首次观测及观测周期划分主塔承台、系梁混凝土浇筑完成且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首先进行主塔垂直位移变形测量首次观测,然后通知监理及大桥指挥部测量中心进行主塔垂直位移变形测量首次观测,经内业严密平差确定主塔垂直位移变形测量首次观测值。主塔垂直位移变形测量观测周期划分(共八次): 塔座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进行一次垂直位移变形测量;北主塔下横梁施工前、后分别进行一次主塔垂直位移变形测量;北主塔中横梁施工前、后分别进行一次主塔垂直位移变形测量;北主塔上横梁施工前、后分别进行一次主塔垂直位移变形测量;北主塔竣工后进行一次主塔垂直位移变形测量。4.8.1.5 主塔垂直位移变形测量内业计算及成果整理主塔垂直位移变形测量外业观测工作结束后,及时整理和检查外业观测手簿。根据垂直位移变形测量外业成果,内业整理垂直位移量成果。垂直位移监测网内业计算取值精确度按工程测量规范二等垂直位移监测网要求(二等垂直位移变形测量监测网内业计算取值精确度要求:垂直位移量0.01mm;高程0.01mm),绘制主塔在塔座、北主塔施工过程中的垂直位移曲线图。2.8.2 主塔水平位移监测2.8.2.1 二等水平位移变形测量精度要求变形观测点的点位中误差为3.0mm。2.8.2.2 主塔水平位移变形观测点布设根据测站通视情况,以“CJ2、CJ3、CJ10、CJ11”四个主塔垂直位移变形观测点作为主塔水平位移变形观测点。2.8.2.3 主塔水平位移变形测量观测方法采用徕卡TC2003全站仪极坐标法观测主塔水平位移(利用TC2003全站仪跟踪测量功能,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美德防诈测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房地产估价师案例与分析考试真题及答案
- 2025广东广州市黄埔区龙湖街道招聘党建专职组织员、政府聘员3人考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节能知识宣传培训课件
- 2025年社区零售业态创新与数字化运营模式创新对社区公共服务效能提升实践研究报告
- 合作学习:革新高职高专英语课堂的有效路径
- 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考试押题卷附答案详解(考试直接用)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通关模拟卷含完整答案详解(各地真题)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题库汇编附答案详解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考前冲刺模拟题库及答案详解【真题汇编】
- 应知应会质量管理
- 营业执照模板
- 学前卫生学第一章
-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 国家防灾科学城建设实施方案
- 国土空间规划-学习分享PPT幻灯片课件(PPT 37页)
- 食品物料的基本物理特征
- (高清版)轻骨料混凝土应用技术标准JGJ12-2019
- 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规则jtt617-2018
- 输煤栈桥施工方案
- 碳纤维、钢板加固板计算表(根据2013版加固规范 编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