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中考化学模拟试卷(3).doc_第1页
2013年1月中考化学模拟试卷(3).doc_第2页
2013年1月中考化学模拟试卷(3).doc_第3页
2013年1月中考化学模拟试卷(3).doc_第4页
2013年1月中考化学模拟试卷(3).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菁优网2013年1月中考化学模拟试卷(3) 2013年1月中考化学模拟试卷(3)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60分)1(3分)2007年10月24日,我国使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嫦娥1号”送上月球轨道,其任务之一是探测月球上氦3(质子数为2,中子数为1的原子)资源下列氦3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正确的是()ABCD2(3分)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将于2008年8月8日在北京举行,下列措施不符合绿色奥运理念的是()A奥运场馆周围的路灯采用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B在奥运场地使用电动汽车和新型清洁燃料汽车C场馆附近的绿化采用微灌或滴灌智能控制技术D将奥运村的生活垃圾全部集中深埋3(3分)1991年碳纳米管被发现碳纳米管是由石墨中的碳原子层卷曲而成的管状的材料,管的直径一般为几纳米到几十纳米,管的厚度仅为几纳米碳纳米管由于其独有的结构和奇特的物理、化学特性以及潜在的应用前景而受到人们的关注下列有关碳纳米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碳纳米管是一种新型的高分子化合物B碳纳米管的化学性质常温时很稳定C碳纳米管导电属于化学变化D碳纳米管的结构和性质与金刚石均相同4(3分)闪电时空气中有臭氧(O3)生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O3和O2混合得到的是纯净物BO3与O2的相互转化是物理变化C等质量的O3和O2含有的氧原子数之比是2:3DO2比O3稳定5(3分)“三效催化转换器”可将汽车尾气中的有毒气体处理为无污染的气体,下图为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未配平),其中不同符号的球代表不同种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乙和丙中所含元素种类相同B甲和丁中同种元素化合价不相等C该反应中共有三种元素D化学方程式中乙、丁的化学计量数均为16(3分)常温常压下,50mL某气态物质含有1.341021个分子,而在这些分子里又含有4.021021个原子,则判断该物质是一种()A单质B化合物C混合物D以上都有可能7(3分)(2006无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唾液中的淀粉酶是一种生物催化剂B人体所需的能量全部由糖类提供C食用加碘盐可预防甲状腺肿大D蔬菜、水果、鱼肝油等富含维生素8(3分)研究物质的变化时可使用具有放射性的18O作为“示踪原子”科学家希尔和尼尔研究证明,光合作用的通式应更合理地表达为:6CO2+12H218OC6H12O6+6H2O+618O2在光照充分的环境里,将一种植物黑藻放入含有“示踪原子”18O的水中一段时间后分析“示踪原子”,最有可能是()A在植物体周围的空气中发现B在植物体内的葡萄糖(C6H12O6)中发现C在植物体内的淀粉和蛋白质中发现D无法确定示踪原子在什么地方出现9(3分)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则有关该粒子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粒子是阴离子B该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有8个电子C该粒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D该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易得到电子10(3分)(2006吉林)化学用语是学习和交流化学知识的通用语言,以下化学符号所表示的意义最多的是()AFeBHCSO42D2H2O11(3分)如图是两组物质之间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的过程下列关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X是O2BC6H12O6是有机物C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DC6H12O6与X反应生成CO2和H2O属于置换反应12(3分)2004年7月底的巴拉圭超市大火全球震惊,引起大家对阻燃剂的重视由于重大火灾、焚烧塑料造成的二次污染、二恶英问题的出现,而且塑料燃烧过程中产生的酸性及腐蚀性气体(SO2、NO2、CO2等)的危害较大,迫使塑料工业转向使用无毒、无公害、抑烟的无机阻燃剂特别是Mg(OH)2和Al(OH)3,而占市场份额较大的溴系阻燃剂逐渐受到限制溴系阻燃剂是目前世界上产量最大的阻燃剂,主要品种之一“八溴醚“的结构式为分子简式为C21H19O2Br81997年在美国召开了第八届世界阻燃剂会议,会议指出今后阻燃剂的发展方向集中为高效、低毒、低烟的阻燃剂下列有关阻燃剂说法不正确的是()AMg(OH)2和Al(OH)3受热分解生成气态水,可覆盖火焰,驱逐O2,稀释可燃气体BMg(OH)2和Al(OH)3受热生成的氧化物可吸收塑料燃烧过程中产生的酸性及腐蚀性气体C八溴醚是一种有机阻燃剂D有机阻燃剂使用时不可能造成环境污染13(3分)烧杯中盛满一定浓度的醋酸溶液(溶液密度约为1 g/cm3),全部倾倒后烧杯内仍残留0.5 mL溶液,用每次20 mL蒸馏水冲洗了2次,此时烧杯中残留的醋酸溶液的浓度约为原先的()ABCD无法确定14(3分)往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有金属析出,过滤、洗涤后往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无色气体放出,则滤液中一定存在的溶质是()AAgNO3和Cu(NO3)2BCu(NO3)2和Fe(NO3)2CAgNO3和Fe(NO3)2DFe(NO3)215(3分)取70g某温度下的氯化钾饱和溶液,将其恒温蒸发10g水,析出4g氯化钾固体,则剩余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A1:7B3:5C2:5D3:816(3分)法国化学家肖万、美国化学家格拉布斯和施罗克在有机化学领域研究中作出了重要贡献,其研究成果可以简单描述为如下的反应(R1R8为H、CH3、C2H5等)上述反应类似于无机反应中的()A置换反应B分解反应C复分解反应D化合反应17(3分)产生下列现象,只和空气中的水蒸气有关的是()A固体烧碱要密封存放B浓硫酸露置于空气中会增重、变稀C夏季空调冷气吹到的地方可看到有“冷气雾”D铜制品长期放在空气中会产生“铜锈”又称“铜绿”化学式为Cu2(OH)2CO318(3分)设计下列实验方案鉴别Na2CO3和NaHCO3两种白色粉末,不能达到预期目的是()A分别向等量的白色粉末中加等体积、等浓度的稀盐酸,比较生成气体的快慢B分别向等量的白色粉末中加等体积适量的水,比较固体溶解量的多少C分别将等量的白色粉末配成溶液,然后加入澄清石灰水,比较是否有沉淀生成D分别将等量的白色粉末用右图装置进行实验,比较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混浊19(3分)今有一混合物的水溶液,只可能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Na+,NH4+,Ba2+,Cl,CO32,SO42现取两份200 mL溶液进行如下实验:第一份加足量NaOH溶液,加热,收集到气体0.68 g;第二份加足量BaCl2溶液后,得干燥沉淀6.27 g,经足量盐酸洗涤、干燥后,沉淀质量为2.33 g根据上述实验,以下推测正确的是()A一定不存在Ba2+,NH4+可能存在BCO32一定存在CNa+一定不存在D一定不存在Cl20(3分)如图为某固体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该固体从溶液中析出时不带结晶水M、N两点分别表示该固体形成的两份溶液在不同温度时的浓度当条件改变时,溶液新的状态在图中对应的点的位置可能也随之变化,其中判断正确的是()A升温10后,M点沿曲线向上移,N点向右平移B加水稀释(假设温度都不变)时,M、N点均不动C都降温10后,M点沿曲线向左下移,N点向左平移D蒸发溶剂(假设温度都不变)时,先是M点不动,N点左平移至曲线;继续蒸发溶剂,M、N点都不动二、解答题(共10小题,满分40分)21(4分)2007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德国化学家格哈德埃特尔,以表彰他在“固体表面的化学过程”研究中取得的杰出成就不同物质接触面的过渡区称为界面,若其中一物质为气态时,这种界面通常称为表面;在其表面上所发生的一切物理化学现象统称为表面现象,而研究各种表面现象实质的科学称为表面化学(1)界面的类型形式上可以根据物质的三态来划分,如液固界面等表面现象主要研究的是_、_界面上发生的各种物理化学现象(2)下列哪些研究属于表面化学研究的范畴_(填字母编号)a钢铁的生锈;b以金属为催化剂,用氮、氢合成氨;c以铂、铑等为催化剂,将汽车尾气中的NOx、CO等转化为无污染物质22(4分)现欲探究一固体混合物A的成分,已知其中可能含有Mg(OH)2、CuCl2、NH4NO3、(NH4)2SO4、CuO五种物质中的两种或多种按图所示进行实验,出现的现象如图所示(设过程中所有可能发生的反应均恰好完全反应)试根据实验过程和发生的现象填写以下空白:(1)产生的气体B的气味为_(2)溶液G中,一定存在的溶质是(写化学式)_(3)混合物A中,肯定存在的物质是(写化学式)_(4)写出实验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中的1个化学方程式(只能写1个,多写该空不得分):_23(4分)请按CH4、NH3、H2O、HF、HCl排列顺序,列出五种物质之间存在的规律:_、_这五种物质中除_(填化学式)外,各分子所含核外电子总数均为_个24(4分)地球是一颗蓝色的星球,表面大部分被海洋覆盖,海水中蕴含的元素多达80多种通过海水晒制可得粗盐,粗盐除NaCl外,还含有MgCl2、CaCl2、MgSO4以及泥沙等杂质以下是一种制备精盐的实验方案,步骤如下(用于沉淀的试剂稍过量):回答下列问题:(1)操作能否改用硝酸钡溶液?说明原因_(2)进行操作后,判断BaCl2过量的方法是_(3)加入Na2CO3的目的是_为什么不先过滤而后加Na2CO3溶液,其理由是_(4)滤液的主要成分有_此实验方案尚需完善,具体步骤是_25(4分)我市某地水产养殖场的鱼突然大量死亡闻讯后,小强取回水样和同学们一起探究(1)取过滤后的水样测酸碱性请用两种不同的物质来检验水样是否显酸性,你选用的物质是_、_(2)面对河道水质严重污染,有同学建议:建造生活污水处理厂;将西江水引入,把区域内的污水及污泥冲走,使水质提高;使用成本低,效果好,不产生二次污染的生物酶技术治理区内水域;建立城市垃圾处理系统以上建议你不同意的是:_(填序号),理由是_(3)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近年广东因降雨量少海水倒灌而引起“咸潮”,需调广西贵州的淡水来压“咸潮”,下列有关认识或观点,你认为正确的是_水分子可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到 天然降水洁净清澈,提倡直接作为饮用水盛开水的热水瓶底常沉积一层水垢,这说明自来水不是纯净物洗菜、淘米、洗衣的水用来浇花、拖地、冲厕所(4)已知明矾的化学式为K2SO4Al2(SO4)324H2O是农村常用的一种净水剂,它在水中能解离出自由移动的K+、Al3+、SO42,甲同学为了探究明矾中哪种离子具有净水作用,设计了如下探究实验,请填写下表中的空白: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在一杯浑浊的水中加入少量氯化钾,搅拌后静置烧杯中的水仍然浑浊在一杯浑浊的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铝,搅拌后静置烧杯中的水变澄清在一杯浑浊的水中加入少量氯化铝,搅拌后静置氯化铝能净水根据上述实验方案你认为明矾中有净水作用的离子是_(写符号)乙同学看到甲的方案后,认为该方案还不完善,他对甲同学的方案进行了补充完善请你把乙同学补充的方案中要达到的目的和所使用的试剂填入下表:实验目的使用的试剂26(4分)A、B是实验室中常见的玻璃仪器(1)下表内已绘制其中2种仪器上部约1/4的局部特征,请你分别根据其用途补绘剩余部分仪器主要用途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收集少量气体,装配小型气体发生器用作反应物较多、加热时间较长的反应器,如制取气体等(2)下列仪器可装配一套“随开随用、随关随停”的气体发生装置请填写所用仪器的序号:_(夹持、固定的仪器不考虑)能用该套装置制取的气体有_(任填两种)27(4分)实验小组欲证明氧化铜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他们进行了如下实验:称取x g胆矾晶体,研细后加入10 mL蒸馏水溶解;将足量的NaOH溶液与上述溶液充分反应,生成蓝色沉淀,过滤后洗涤沉淀;将所得沉淀转移到坩埚中,均匀缓慢加热至完全变为黑色,研细备用;按下表中的质量混合好固体后,在相同条件下加热,并与MnO2的催化效果做比较,实验时间均以生成50 mL气体为准(见图甲),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均忽略编号KClO3质量(g)其他物质质量(g)待测数据12.0/22.0CuO 0.532.0MnO2 0.5回答下列问题:(1)步骤中的x应至少称取_g(结果保留1位小数),上述实验步骤中需要使用玻璃棒的是_(填序号)(2)表格中的“待测数据”是指_(3)为了较准确地测量气体体积,在读取反应前后量气管中液面的读数的过程中,应注意_(填字母编号)a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b读数前不能移动量气管和水准管c保持水准管静止,待水准管中液面不再上升时,立刻读数d读数前应上下移动水准管,待两管液面相平再读数(4)若50mL量气管中液面的位置如图乙所示,A与B刻度间相差1 mL,刻度A为20,则此时气体的读数为_(5)如果要进一步探究CuO在反应中是否起到催化作用,请完成下列表格后续实验(提示:可从催化剂的概念完成实验)实验步骤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实验表明,加入CuO后产生O2的速率比未加入时快得多CuO能加快KClO3的分解28(4分)小海、小林、小明三同学一起测定双氧水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查阅资料:2H2O22H2O+O2;常温下氧气密度为1.42g/L设计原理:将一定质量的双氧水样品与二氧化锰混合,测定反应产生的氧气的质量,计算出H2O2的质量,继而得双氧水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过程方法:(1)小海首先设计(如图):向装有样品溶液(20 g)的锥形瓶(75 g)中投入0.5g二氧化锰,待双氧水反应完毕后测得锥形瓶和反应后混合物的总质量为95.1 g,则产生氧气的质量是_,双氧水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2)小林对小海的设计提出质疑后,设计如中图的方案(只在上述方案中的锥形瓶上加一干燥管),请你说明小林质疑的理由是_(3)小明通过思考后,觉得他们的方案误差都较大,于是小明设计如右图的方案(试剂用量不变)请你说明小明认为他们误差较大的原因:_如果要满足小明的要求,该实验需用_mL的量筒29(4分)过碳酸钠是一种多用途的新型氧系漂白剂,化学式可表示为aNa2CO3bH2O2现将一定质量的过碳酸钠粉末溶于水配成稀溶液,再向其中加入适量二氧化锰粉末,充分反应后生成0.96g气体反应后的混合物经过滤、洗涤后,将滤液和洗涤液混合并加水配成100g溶液A现向三份质量为50g某浓度的稀硫酸中分别逐滴滴入溶液A,边滴边振荡,充分反应后,测得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实验序号123滴加溶液A的质量/g51015生成气体的质量/g0.0880.1760.220求:(1)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2)过碳酸钠的化学式为_30(4分)100mL稀盐酸中加入混合均匀的NaHCO3和KHCO3固体粉末,充分反应后使气体全部逸出右图是加入粉末的质量与产生CO2(该状况下,气体的密度为1.964 g/L)体积的关系请计算:(1)该盐酸中HCl的质量(2)若该盐酸为120 mL时,加入粉末为58.5 g,求产生CO2的体积(3)若粉末的质量为x g,该盐酸的体积为140 mL,产生的CO2体积为y L试写出粉末质量x(g)与产生CO2体积y(L)之间的关系2013年1月中考化学模拟试卷(3)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60分)1(3分)2007年10月24日,我国使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嫦娥1号”送上月球轨道,其任务之一是探测月球上氦3(质子数为2,中子数为1的原子)资源下列氦3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正确的是()ABCD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1349065专题:微观粒子模拟图型分析:由题意可知,氦3(质子数为2,中子数为1的原子),根据“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可知其原子结构示意图解答:解:由题意可知,氦3(质子数为2,中子数为1的原子),根据“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氦3原子的核外电子数2,故氦3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D中的图形故选D点评: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的区别和联系;了解原子的定义和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其中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2(3分)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将于2008年8月8日在北京举行,下列措施不符合绿色奥运理念的是()A奥运场馆周围的路灯采用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B在奥运场地使用电动汽车和新型清洁燃料汽车C场馆附近的绿化采用微灌或滴灌智能控制技术D将奥运村的生活垃圾全部集中深埋考点:绿色化学;三废处理的必要性和一般原则1349065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绿色化学,其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反应物的原子全部转化为期望的最终产物绿色奥运是绿色化学的运用,利用新能源、节约用水等运用于奥运场馆的建设,符合绿色化学的理念解答:解:A、奥运场馆周围的路灯采用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太阳能属于新能源故A正确;B、电动汽车和新型清洁燃料汽车,符合绿色奥运理念故B正确;C、场馆附近的绿化采用微灌或滴灌智能控制技术,节约用水,符合绿色奥运理念故C正确;D、将奥运村的生活垃圾全部集中深埋,照样会污染土壤,不符合绿色奥运理念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绿色化学的理念,利用新能源、节约用水等都符合绿色化学的理念3(3分)1991年碳纳米管被发现碳纳米管是由石墨中的碳原子层卷曲而成的管状的材料,管的直径一般为几纳米到几十纳米,管的厚度仅为几纳米碳纳米管由于其独有的结构和奇特的物理、化学特性以及潜在的应用前景而受到人们的关注下列有关碳纳米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碳纳米管是一种新型的高分子化合物B碳纳米管的化学性质常温时很稳定C碳纳米管导电属于化学变化D碳纳米管的结构和性质与金刚石均相同考点:复合材料、纳米材料1349065专题:新信息筛选题分析:A、根据题干所给信息“碳纳米管是由石墨中的碳原子层卷曲而成的管状的材料”进行分析B、根据碳的结构和化学性质进行分析C、根据导电的原理进行分析D、根据题干所给信息及金刚石的结构进行分析解答:解:A、根据题中信息知碳纳米管是由碳原子组成的,所以不属于化合物,A错误B、碳原子最外层为4个电子,化学性质非常稳定,所以碳元素的单质化学性质都很稳定,B正确C、导电是电子定向移动的结果,属于物理变化,C错误D、根据题干知碳纳米管是管状结构,金刚石是立体网状结构,二者不同,所以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筛选信息结合已有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4(3分)闪电时空气中有臭氧(O3)生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O3和O2混合得到的是纯净物BO3与O2的相互转化是物理变化C等质量的O3和O2含有的氧原子数之比是2:3DO2比O3稳定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氧气的化学性质;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1349065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化学式的计算分析:纯净物中只含一种分子,混合物中至少含有两种分子氧气和臭氧是不同的物质臭氧和氧气都是由氧元素组成,等质量的臭氧和氧气,说明臭氧和氧气中氧元素的质量相等臭氧比氧气更活泼,氧化性更强解答:解:臭氧和氧气混合后得到的物质中有臭氧分子和氧气分子,臭氧分子和氧气分子是两种不同的分子,因此两者混合后得到的是混合物,而不是纯净物说明选项A错误由于臭氧和氧气是两种不同的物质,因此二者的相互转化是化学变化,而不是物理变化说明选项B错误臭氧和氧气都是由氧元素组成,等质量的臭氧和氧气,说明臭氧和氧气中氧元素的质量相等构成臭氧分子的氧原子与构成氧分子的氧原子是完全一样的,因此等质量的臭氧和氧气含有的氧原子数目相同,含有的氧原子的个数比应为1:1,而不是2:3说明选项C错误由于臭氧比氧气更活泼,氧化性更强,因此氧气比臭氧稳定说明选项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混合物和纯净物的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氧气的化学性质和化学式的计算,难度较大5(3分)“三效催化转换器”可将汽车尾气中的有毒气体处理为无污染的气体,下图为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未配平),其中不同符号的球代表不同种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乙和丙中所含元素种类相同B甲和丁中同种元素化合价不相等C该反应中共有三种元素D化学方程式中乙、丁的化学计量数均为1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物质的元素组成;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1349065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分析:根据变化的微观示意图,一种原子对应一种元素,从而判断元素的种类;依据化合物中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0的原则可知C答案正确;为了便于比较,可设反应中的原子为:A、B、C,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写出化学方程式从而判断乙、丁的化学计量数解答:解:A、由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进行判断,乙分子和丙分子中都有两种原子,且种类相同,都有两种元素组成,即一种原子对应一种元素,故正确; B、甲分子由两种原子构成,是一种化合物,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要么为正,要么为负,丁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是一种单质,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0,故甲和丁中同种元素化合价不相等,故正确; C、纵观反应物的两种分子共有三种原子构成,即反应物中共有三种元素,而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故C正确; D、要求出化学方程式中乙、丁的化学计量数,可设反应中的原子为:A、B、C;便于比较,从而确定出甲、乙、丙、丁的化学式,并推测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B2+4CB=4CB2+A2”,从方程式不难看出乙的化学计量数为4,而非1,故D错误 故选D点评:试题通过给出的微粒模型,检测学生从微观角度认识化学的意识和能力(一种原子对应一种元素,化合物中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0;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写出化学方程式从而判断物质的化学计量数是解答此题的关键)6(3分)常温常压下,50mL某气态物质含有1.341021个分子,而在这些分子里又含有4.021021个原子,则判断该物质是一种()A单质B化合物C混合物D以上都有可能考点:物质的简单分类;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1349065专题:物质的分类;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分析:A、根据单质的定义和每个单质分子中原子数目判断B、根据化合物的定义和每个化合物分子中原子数目判断C、根据混合物的定义判断D、根据上述三个选项的结果判断解答:解:常温常压下,50mL某气态物质含有1.341021个分子,而在这些分子里又含有4.021021个原子,则每个分子中平均含有的原子数为3如为单质,则O3符合要求,所以A有可能;如为化合物,则H2O符合要求;如为混合物,可能性更多,构成物质的分子中同时含原子数小于3个和大于3个的时都可能,故三种情况都可能故选D点评:物质的分类知识是初中化学的教学难点,也是考查的热点之一,透彻理解有关概念,明确概念间的相互关系是解题的关键7(3分)(2006无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唾液中的淀粉酶是一种生物催化剂B人体所需的能量全部由糖类提供C食用加碘盐可预防甲状腺肿大D蔬菜、水果、鱼肝油等富含维生素考点: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微量元素、维生素与健康的关系及摄取方法1349065专题:化学与生活健康分析:唾液中的淀粉酶是一种生物催化剂,它能将食物中的部分淀粉催化水解为麦芽糖;人类需要的营养物质有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水和无机盐,其中糖类、蛋白质和油脂能为人体提供能量;食用加碘盐可预防甲状腺肿大;蔬菜、水果、鱼肝油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解答:解:糖类物质是为人体提供能量的主要物质,蛋白质和油脂也能够为人体提供能量,故B错故选B点评:本题来源于人类的日常生活中的素材,学生应学会利用说明来得到解决问题需要的信息,并能利用所学知识来解答实际问题8(3分)研究物质的变化时可使用具有放射性的18O作为“示踪原子”科学家希尔和尼尔研究证明,光合作用的通式应更合理地表达为:6CO2+12H218OC6H12O6+6H2O+618O2在光照充分的环境里,将一种植物黑藻放入含有“示踪原子”18O的水中一段时间后分析“示踪原子”,最有可能是()A在植物体周围的空气中发现B在植物体内的葡萄糖(C6H12O6)中发现C在植物体内的淀粉和蛋白质中发现D无法确定示踪原子在什么地方出现考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1349065专题:信息给予题分析:本题情景很新颖,但考查的重点不偏,落在了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认识化学反应这一知识点上,要知道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通过观察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示踪原子在水分子中,反应后示踪原子在氧气分子中,因此示踪原子最终在植物周围的空气里可以找到解答:解:A、反应前示踪原子在水分子中,反应后在氧气分子中,氧气要向空气里扩散,因此在植物周围的空气里会发现示踪原子,故A正确;B、葡萄糖中的氧原子是从二氧化碳中转化而来的,二氧化碳中没有示踪原子,故B错误;C、淀粉和蛋白质都是由葡萄糖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才能生成,而葡萄糖中的氧原子是从二氧化碳中转化而来的,二氧化碳中没有示踪原子,因此淀粉和蛋白都不会发现示踪原子,故C错误;D、示踪原子将在周围空气里发现,因此D说法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反应的本质通过结合科学家探究发现的历史过程命题,很具有新颖性在新名词“示踪原子”诱导性也很容易出错9(3分)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则有关该粒子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粒子是阴离子B该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有8个电子C该粒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D该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易得到电子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1349065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由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元素种类为金属元素、粒子的核外电子数等信息解答:解:A、该粒子质子数为12,电子数为10,所以为阳离子,故A错误;B、该元素的原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2,该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故B错误;C、该粒子质子数为12,电子数为10,该粒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故C错误;D、该元素的原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2,该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所以该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易得到电子,故D正确故选D点评: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的区别和联系;熟记规律:原子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0(3分)(2006吉林)化学用语是学习和交流化学知识的通用语言,以下化学符号所表示的意义最多的是()AFeBHCSO42D2H2O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1349065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分析:根据一、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一般有4层含义:微观1、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2、表示一个分子的构成宏观:1、表示一种物质;2、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二、由原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一般有3层含义:微观1、表示一个原子宏观:1、表示一种物质;2、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进行解答解答:解:A、Fe:微观:表示一个原子;宏观:1、表示一种物质;2、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B、H 表示1个氢原子;C、SO42表示一个硫酸根;D、2H2O 表示2个水分子;通过比较可知 A、Fe表示的意义最多;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化学符号所表示的意义的理解与正掌握11(3分)如图是两组物质之间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的过程下列关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X是O2BC6H12O6是有机物C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DC6H12O6与X反应生成CO2和H2O属于置换反应考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有机物的特征、分类及聚合物的特性;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置换反应及其应用1349065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A、根据转化过程图,结合光合作用的反应,推断储存能量的光合作用过程中的生成物;B、利用有机物的概念解决问题;C、推断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能量的转化葡萄糖能提供人体所需要的能量,光合作用需要光,二者结合分析反应中能量转化;D、置换反应是单质与化合物生成单质与化合物的反应解答:解:A、二氧化碳和水在叶绿素和光的作用下发生光合作用,生成葡萄糖和氧气所以物质X为氧气的说法是正确的;B、C6H12O6是含碳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说法正确;C、光合作用生成的葡萄糖提供人体所需要的能量,该能量来自于光合作用储存的太阳能因此说,光合作用是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葡萄糖中所以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的说法是正确的;D、置换反应是单质与化合物生成单质与化合物的反应,C6H12O6与X反应生成的CO2和H2O是两种化合物因此不是置换反应,说法不正确故选D点评:光合作用是植物吸收二氧化碳,产生氧气而呼吸作用是与氧气发生的缓慢氧化反应,两者从物质的情况看是两个相反的过程12(3分)2004年7月底的巴拉圭超市大火全球震惊,引起大家对阻燃剂的重视由于重大火灾、焚烧塑料造成的二次污染、二恶英问题的出现,而且塑料燃烧过程中产生的酸性及腐蚀性气体(SO2、NO2、CO2等)的危害较大,迫使塑料工业转向使用无毒、无公害、抑烟的无机阻燃剂特别是Mg(OH)2和Al(OH)3,而占市场份额较大的溴系阻燃剂逐渐受到限制溴系阻燃剂是目前世界上产量最大的阻燃剂,主要品种之一“八溴醚“的结构式为分子简式为C21H19O2Br81997年在美国召开了第八届世界阻燃剂会议,会议指出今后阻燃剂的发展方向集中为高效、低毒、低烟的阻燃剂下列有关阻燃剂说法不正确的是()AMg(OH)2和Al(OH)3受热分解生成气态水,可覆盖火焰,驱逐O2,稀释可燃气体BMg(OH)2和Al(OH)3受热生成的氧化物可吸收塑料燃烧过程中产生的酸性及腐蚀性气体C八溴醚是一种有机阻燃剂D有机阻燃剂使用时不可能造成环境污染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1349065专题:摄取典型信息、以新衬新解题分析:氢氧化镁、氢氧化铝等物质受热时容易分解生成水和金属氧化物;八溴醚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有机阻燃剂使用时可能造成环境污染解答:解:A、Mg(OH)2和Al(OH)3受热分解生成气态水,可覆盖火焰,驱逐O2,稀释可燃气体,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B、Mg(OH)2和Al(OH)3受热生成的氧化物氧化镁和氧化铝能和酸性氧化物反应,从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C、八溴醚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D、有机阻燃剂使用时可能造成环境污染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各种物质的性质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13(3分)烧杯中盛满一定浓度的醋酸溶液(溶液密度约为1 g/cm3),全部倾倒后烧杯内仍残留0.5 mL溶液,用每次20 mL蒸馏水冲洗了2次,此时烧杯中残留的醋酸溶液的浓度约为原先的()ABCD无法确定考点: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用水稀释改变浓度的方法1349065专题:化学计算分析:因为稀释前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不变,所以稀释前溶液的分数质量稀释前溶质的质量分数=稀释后溶液的分数质量稀释后溶质的质量分数,即m1w1=m2w2解答:解:因为稀释前溶液的密度是1 g/cm3,所以稀释前溶液的质量和体积数值上是相等的,所以上述公式中的m1可用V1代替,又因为稀释后溶液的密度会小于1 g/cm3,所以稀释后溶液的质量和体积数值上应该不相等,所以用V2代替m2的话,公式中间应该用,即V1w1V2w2第一次稀释:数据代入公式为 0.5w120.5w2第二次稀释:数据代入公式为 0.5w220.5w3两式相比得,化简得,即,也就是说最后烧杯中残留醋酸溶液的浓度约为原来的故选C点评:此题实际考查的是有关溶液稀释的问题,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这一点需牢记,稀释问题主要就是依靠这一点来做题的但此题难度较大,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一道相当难的题目14(3分)往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有金属析出,过滤、洗涤后往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无色气体放出,则滤液中一定存在的溶质是()AAgNO3和Cu(NO3)2BCu(NO3)2和Fe(NO3)2CAgNO3和Fe(NO3)2DFe(NO3)2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1349065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解答:解:由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可知,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铁氢铜银由往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无色气体放出,则说明滤渣中含有铁铁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能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当有铁剩余时,说明硝酸铜和硝酸银全部参加反应,滤液中无硝酸铜和硝酸银,只有生成的硝酸亚铁所以:A、滤液中一定不存在的溶质是AgNO3和Cu(NO3)2,故A错误;B、滤液中一定不存在的溶质是Cu(NO3)2,故B错误;C、滤液中一定不存在的溶质是AgNO3,故C错误;D、滤液中一定存在的溶质是Fe(NO3)2,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意义进行15(3分)取70g某温度下的氯化钾饱和溶液,将其恒温蒸发10g水,析出4g氯化钾固体,则剩余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A1:7B3:5C2:5D3:8考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液、溶质和溶剂的相互关系与判断;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1349065专题:阅读理解类简答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因为温度相同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应该是一个定值,都等于其溶解度与100g溶剂的质量比,题意中是恒温蒸发故蒸发出的溶剂与析出的溶质正好配制成饱和溶液解答:解:由题意得溶液的恒温蒸发时蒸发的溶剂与析出的溶质正好配置成这一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所剩溶液也饱和,又因为温度相同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应该是一个定值,都等于其溶解度与100g溶剂的质量比故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是4g:10g=2:5故选C点评:此题是对饱和溶液的考查,涉及到恒温蒸发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抓住蒸发出的溶质与溶剂会配置成饱和溶液,剩余的溶液也会使这一温度下的饱和溶液这一关键点,属基础知识考查题16(3分)法国化学家肖万、美国化学家格拉布斯和施罗克在有机化学领域研究中作出了重要贡献,其研究成果可以简单描述为如下的反应(R1R8为H、CH3、C2H5等)上述反应类似于无机反应中的()A置换反应B分解反应C复分解反应D化合反应考点:复分解反应的条件与实质1349065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新信息筛选题分析:两种化合物通过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称为复分解反应,相互交换成分为复分解反应的特点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不存在成分的交换;而分解反应是一种物质分解成多种物质的反应,化合反应则是多种物质反应结合成一种物质解答:解:题中反应反映出:反应前的两种化合物分别为C元素与R1R2R3R4、C元素与R5R6R7R8组成,反应后的丙种化合物的组成分别为:C元素与R1R2R3R8、C元素与R5R6R7R4,反应前后R4与R8相互交换,此反应为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类似于复分解反应故选C点评:两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不一定是复分解反应,必须是相互交换成分而进行的反应才能称为复分解反应17(3分)产生下列现象,只和空气中的水蒸气有关的是()A固体烧碱要密封存放B浓硫酸露置于空气中会增重、变稀C夏季空调冷气吹到的地方可看到有“冷气雾”D铜制品长期放在空气中会产生“铜锈”又称“铜绿”化学式为Cu2(OH)2CO3考点:空气中常见酸碱盐的质量或性质变化及贮存法1349065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A、固体烧碱会与水蒸气结合并进一步和二氧化碳反应,故应密封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会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使自身的变稀C、空调吹出的冷风会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出现白雾D、铜在空气中生锈是铜与水及二氧化碳的反应解答:解:A、固体烧碱会与水蒸气结合并进一步和二氧化碳反应,密封原因除与水有关外,还与二氧化碳有关,故此选项错误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会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使溶剂变多,使自身的变稀,故此选项正确C、空调吹出的冷风会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出现白雾现象,故此选项正确D、铜在空气中生锈是铜与水及二氧化碳的反应,不止是只与水有关,故此选项错误故选BC点评:此题是对一些物质在空气中的变化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能对这些物质在空气中的变化要有明确的认识,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18(3分)设计下列实验方案鉴别Na2CO3和NaHCO3两种白色粉末,不能达到预期目的是()A分别向等量的白色粉末中加等体积、等浓度的稀盐酸,比较生成气体的快慢B分别向等量的白色粉末中加等体积适量的水,比较固体溶解量的多少C分别将等量的白色粉末配成溶液,然后加入澄清石灰水,比较是否有沉淀生成D分别将等量的白色粉末用右图装置进行实验,比较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混浊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碳酸钠、碳酸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