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消防工程师-实务笔记-要点总结.doc_第1页
注册消防工程师-实务笔记-要点总结.doc_第2页
注册消防工程师-实务笔记-要点总结.doc_第3页
注册消防工程师-实务笔记-要点总结.doc_第4页
注册消防工程师-实务笔记-要点总结.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5年注册消防工程师实务笔记-要点总结学霸出品,仅限内部学习第一篇 消防基础知识第一章 燃烧基础知识 P1- - P101. 如何理解燃烧的条件 ?P2答:可燃物;助燃剂(氧化剂);引火源(温度)2. 燃烧分为哪些类型 ?P3答:1.着火:点燃(或成强迫着火)自然(化学自然、热自然);2.爆炸3. 固体、气体、液体燃烧各自有哪些类型和特点 ?P5- - P7固体燃烧 1. 蒸发燃烧 2.表面燃烧 3.分解燃烧 4.熏烟燃烧(阴燃) 5.动力燃烧(爆炸)气体燃烧1. 扩散燃烧特点:燃烧比较稳定,扩散火焰不运动,可燃气体与气体氧化剂的混合在可燃气体喷口进行。对稳定的扩散燃烧,只要控制得好,就不至于造成火灾,一旦发生火灾也 较易扑救。2. 预混燃烧特点:燃烧反应快,温度高,火焰传播速度快,反应的混合气体不扩散,在可燃混合气中引人一火源即产生一个火焰中心,成为热量与化学活性粒子集中源。液体燃烧1.闪燃 2.沸燃 3.喷溅4. 举例说明燃烧产物( ( 包括烟) ) 有哪些毒害作用,其危害性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P P7答火灾中死亡人数大约 75%是由于吸入毒性气体而致死的。燃烧产物中含有大量的有毒成分, 如一氧化碳、氰化氢、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这些气体均对人体有不同程度的危害。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是燃烧产生的两种主要燃烧产物。其中,二氧化碳虽然无毒,但当达到一 定的浓度时,会刺激人的呼吸中枢,导致呼吸急促、烟气吸入量增加,并且还会引起头痛、神志不 清等症状。而一氧化碳是火灾中致死的主要燃烧产物之一,其毒性在于对血液中血红蛋白的高亲和 性,其对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比氧气高出 250 倍,因而,它能够阻碍人体血液中氧气的输送,引起头 痛、虚脱、神志不清等症状和肌肉调节障碍等。除毒性之外,燃烧产生的烟气还具有一定的减光性。第二章 火灾基础知识 P11- - P191. 火灾按燃 烧对象是如何分类的 ?P11答:按照国家标准火灾分类(GB/T4968-2008)的规定,火灾分为 A、B、c、D、E、F 6 类。 A 类火灾:固体物质火灾。这种物质通常具有有机物性质,一般在燃烧时能产生灼热的余烬。例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火灾等。B 类火灾:液体或可熔化固体物质火灾。例如,汽油、煤油、原油、甲醇、乙醇、沥青、石蜡 等火灾。C 类火灾:气体火灾。例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烷、氢气、乙炔等火灾。 D 类火灾:金属火灾。例如,钾、钠、镁、钛、锆、锂等火灾。E 类火灾:带电火灾。物体带电燃烧的火灾。例如,变压器等设备的电气火灾等。F 类火灾:烹饪器具内的烹饪物(如动物油脂或植物油脂)火灾。2. 火灾发生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P13答:电气吸烟生活用火不慎生产作业不慎设备故障玩火防火雷击3. 建筑火灾的蔓延途径有哪些? ?答:空洞开口蔓延穿越墙壁的管线和缝隙蔓延闷顶内蔓延外墙壁蔓延4. 灭火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答:冷却灭火隔离灭火窒息灭火化学抑制灭火第三章 爆炸基础知识 P20- - P261. 爆炸有几种类型 ?P20- - P22答:1.物理爆炸;2.化学爆炸:炸药爆炸可燃气体爆炸可燃粉尘爆炸;3.核爆炸2. 爆炸浓度极限的概念是什么? ? 其在消防中的意义主要有哪些 ?P22 、 P24爆炸极限一般认为是物质发生爆炸必须具备的浓度范围。对于可燃气体、液体蒸气和粉尘等不同形态的物质,通常以与空气混合后的体积分数或单位体积中的质量等来表示遇火源会发生爆炸的最高或最低的浓度范围,称为爆炸浓度极限,简称爆炸极限。能引起爆炸的最高浓度称为 爆炸上限,能引起爆炸的最低浓度称为爆炸下限,爆炸上限和下限之间的间隔称为爆炸范围。作用物质的爆炸极限是正确评价生产、储存过程的火灾危险程度的主要参数,是建筑、电气和 其他防火安全技术的重要依据。控制可燃性物质在空间的浓度低于爆炸下限或高于爆炸上限, 是保证安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的基本措施之一。具体应用有以下几方面。1)爆炸极限是评定可燃气体火灾危险性大小的依据,爆炸范围越大,下限越低,火灾危险 性就越大。2)爆炸极限是评定气体生产、储存场所火险类别的依据,也是选择电气防爆形式的依据。 生产、储存爆炸下限小于 10的可燃气体的工业场所,应选用隔爆型防爆电气设备;生产、储 存爆炸下限大于或等于 10的可燃气体的工业场所,可选用任防爆型电气设备。3)根据爆炸极限可以确定建筑物耐火等级、层数、面积、防火墙占地面积、安全疏散距离 和灭火设施。4)根据爆炸极限确定安全操作规程,例如,采用可燃气体或蒸气氧化法生产时,应使可燃 气体或蒸气与氧化剂的配比处于爆炸极限范围以外,若处于或接近爆炸极限范围进行生产时, 应充惰性气体稀释和保护。3. 粉尘爆炸的条件有哪些 ?P21答:1.粉尘本身具有爆炸性;2.粉尘必须悬浮在空气中并与空气混合到爆炸浓度;3.有足以引起 粉尘爆炸的火源4. 什么是最小点火能量 ?P25答:所谓最小点火能量,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每一种气体爆炸混合物的起爆最小点火能量,目前都采用毫焦(mJ)作为最小点火能量的单位。5. 常见爆炸引火源有哪些 ?P25答:1.机械火源;2.热火源:高温表面日光照射;3.电火源:电火花静电火花雷电;4.化学火源6. 引发爆炸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P24答:1.物料原因;2.作业行为原因;3.生产设备原因;4.生产工艺原因第四章 易燃易爆危险品消防安全知识 P27- - P361. 什么是危险品 ?P27答:系指有爆炸、易燃、毒害、腐蚀、放射性等性质,在运输、装卸和储存保管过程中,易造成 人身伤亡和财产损毁而需要特别防护的物品。2. 易燃易爆危险品主要包括哪几类 ?P27- - P28答:1.具有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整体爆炸,是指瞬间影响到几乎全部装人量的爆炸)。 2.具有进射危险, 但无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 3.有燃烧危险并有局部爆炸危险或局部进射危险或两种危险都有,但无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4.不呈现重大危险的物质和物品。5.有整体爆炸为显得非常不敏感物质。6.无整体爆炸危险的极端不敏感物质。3. 易燃气体按火灾危险性是如何分级的 ?P28答:根据易燃易爆危险品火灾危险性分级及试验方法第一部分:易燃易爆物品火灾危险性分级(GA/T536.1-2013)易燃气体分为两级。 级:爆炸下限10%;或不论爆炸下限如何,爆炸极限范围12 个百分点。 级:10%爆炸下限13%,并且爆炸极限范围200 ,即使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面积也不能增加,以便将火灾 限制在该房间内。厅、室之间及与建筑的其他部位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 2.00h 的防火隔墙和不 低于 l.00h 的不燃性楼板分隔,设置在厅、室墙上的门和该场所与建筑内其他部位相通的门均应采用乙 级防火门。单元之间或与其他场所之间的分隔构件上无任何门、窗、洞口。(二)人员密集场所观众厅、 会议厅(包括宴会厅)等人员密集的厅、 室布置在四层及以上楼层时, 建筑面积不宜大于 400,且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等自动灭火系统,幕布的燃烧性能不应低于 B1级。 剧场、电影院、礼堂设置在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多层民用建筑内时,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 2.00h的防火隔墙和甲级防火门与其他区域分隔;布置在四层及以上楼层时, 一个厅、 室的建面不宜400 ;设置在三级耐火等级的建筑内时, 不应布置在三层及以上楼层;设置在地下或半地下时, 宜设置在地下 一层,不应设置在地下三层及以下楼层,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面不应1000 ;当设置自动喷水灭火 系统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时,该面积也不得增加。(三)医院、疗养院建筑 在按照规范要求划分防火分区后,病房楼的每个防火分区还需根据面积大小和疏散路线进一步分隔,以便将火灾控制在更小的区域内,并有效地减小烟气的危害,为人员疏散与灭火救援提供更好的条件。 医院和疗养院的病房楼内相邻护理单元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 2.00h 的防火隔墙分隔,隔墙上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设置在走道上的防火门应采用常开防火门。4.中庭建筑有哪些火灾危险性?其防火分隔设计应满足什么要求?P771)中庭应与周围相连通的空间进行防火分隔。采用防火隔墙时,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 1.00h;采用防火玻 璃时,防火玻璃与其固定部件整体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 1.00h,但采用 c 类防火玻璃时,应设置闭式自动 喷水灭火系统保护;采用防火卷帘时,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 3.00h,并应符合规范的相关规定;与中庭相 连通的门、窗,应采用火灾时能自行关闭的甲级防火门、窗。 2)高层建筑内的中庭回廊应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3)中庭应设置排烟设施。4)中庭内不应布置可燃物。5.设置玻璃幕墙时应满足哪些防火要求?P771)对于不设窗间墙的玻璃幕墙, 应在每层楼板外沿, 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 1.0h、 高度不低于 1.2m 的不燃性实体墙或防火玻璃墙;当室内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该部分墙体的高度不应小于 0.8m。 2)为了阻止火灾时幕墙与楼板、隔墙之间的洞隙蔓延火灾,幕墙与每层楼板交界处的水平缝隙和隔墙处的垂直缝隙,应该用防火封堵材料严密填实。 窗间墙、窗槛墙的填充材料应采用防火封堵材料,以阻止火灾通过幕墙与墙体之间的空隙蔓延。需要注意的是,当玻璃幕墙遇到防火墙时,应遵循防火墙的设置要求。防火墙不应与玻璃直接连接,而 应与其框架连接。6.设置防火墙、防火卷帘时各应满足哪些构造要求?P79-P807.什么是防火阀?在哪些位置需要设置防火阀?P811)防火阀宜靠近防火分隔处设置。2)防火阀暗装时,应在安装部位设置方便维护的检修口。3)在防火同两侧各 2.0m 范围内的风管及其绝热材料应采用不燃材料。4)防火阀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通风和排烟系统用防火阀门(GB159302007)的规定。第六章 安全疏散 P84-P1011.什么是安全区域、安全出口和疏散出口?P90、P92 安全出口是供人员安全疏散用的楼梯间、室外楼梯的出入口获知同时内外安全区域的出口。安全出 口是疏散出口的一个特例。 疏散出口包括安全出口和疏散门。疏散门是直接通向疏散走道的房间门、直接开哆疏散楼梯间的门 (如住宅的户门)或室外的门,不包括套间内的隔间门或住宅套内的房间门。2.安全出口的设置原则和要求主要有哪些?疏散楼梯1平面布置:为了提高疏散楼梯的安全可靠程度,在进行疏散楼梯的平面布置时,应满足下列防火要求。 1)疏散楼梯宜设置在标准层(或防火分区)的两端,以便于为人们提供两个不同方向的疏散路线。2)疏散楼梯宜靠近电梯设置。 发生火灾时, 人们习惯于利用经常走的疏散路线进行疏散, 而电梯则是人们经常使用的垂直交通运输工具,靠近电梯设置疏散楼梯,可将常用疏散路线与 紧急疏散路线相结合,有利于人们快速进行疏散。如果电梯厅为开敞式时,为避免因高温烟气 进入电梯井而切断通往疏散楼梯的通道,两者之间应进行防火分隔。3)疏散楼梯宜靠外墙设置。这种布置方式有利于采用带开敞前室的疏散楼梯间,同时,也便于自然采光、通风和进行火灾的扑救。2竖向布置1)疏散楼梯应保持上、下畅通。高层建筑的疏散楼梯宜通至平屋顶,以便当向下疏散的路径发生堵塞或被烟气切断时, 人员能上到屋顶暂时避难, 等待消防部门利用登高车或直升机进行救援。2)应避免不同的人流路线相互交叉。高层部分的疏散楼梯不应和低层公共部分(指裙房)的交通太厅、楼梯间、自动扶梯混杂交叉,以免紧急疏散时两部分人流发生冲突,引起堵塞和 意外伤亡。疏散门1)疏散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但人数不超过 60 人的房间且每樘门的平均疏散人数不超过30人时,其门的开启方向不限(除甲、乙类生产车间外)。2)民用建筑及厂房的疏散门应采用平开门,不应采用推拉门、卷帘门、吊门、转门和折叠门。但丙、丁、戊类仓库首层靠墙的外侧可采用推拉门或卷帘门。3)当门开启时,门扇不应影响人员的紧急疏散。4)公共建筑内安全出口的门应设置在火灾时从内部易于开启门的装置;人员密集的公共场 所、观众厅的人场门、疏散出口不应设置门槛,从门扇开启 90的门边处向外1.4m范围内不应设置踏步,疏散门应为推闩式外开门。5)高层建筑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上方,应设置挑出宽度不小于 1.0m 的防护挑檐。公共建筑除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外表 2-6-14 公共建筑可设置一个安全出口的条件的公共建筑,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设置 1 个安全出口。1)除托儿所、幼儿园外,建筑面积不大于 200 且人数不超过 50 人的单层建筑或多层建筑的首层。2)除医疗建筑、老年人建筑及托儿所、幼儿园的儿童用房和儿童游乐厅等儿童活动场所外,符合表 2-6-14 规定的 2、3 层建筑。3)一、二级耐火等级公共建筑,当设置不少于 2 部疏散楼梯且顶层局部升高层数不超过 2 层、人数之和不超过50 人、每层建筑面积不大于 200 时,该局部高出部位可 设置一部与下部主体建筑楼梯间直接连通的疏散楼梯,但 至少应另设置一个直通主体建筑上人平屋面的安全出口,该上人屋面应符合人员安全疏散要 求,如图 2-6-1 所示。4)相邻两个防火分区(除地下室外),当防火墙上有防火门连通,且两个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之和不超过规范规定的一个防火分区面积的 1.40 倍的公共建筑。5)公共建筑中位于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房间,当其建筑面积不超过 60 时,可设置一个门,门的净宽不应小于 0.9m;公共建筑中位于走道尽端的房间,当其建筑面积不超过75 时, 可设置一个门,门的净宽不应小于1.40m。住宅建筑住宅建筑每个单元每层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 2 个,且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 5m。符合下列条件时,每个单元每层可设置 1 个安全出口。1)建筑高度不大于 27m,每个单元任一层的建筑面积小于650 且任一套房的户门至安全出口的距离小于 15m。2)建筑高度大于 27m 且不大于 54m,每个单元任一层的建筑面积小于650 且任一套房的户门至安全出口的距离不大于10m,户门采用乙级防火门,每个单元设置一座通向屋顶的疏散楼梯,单元之间的楼梯通过屋顶连通。3)建筑高度大于 54m 的多单元建筑,每个单元任一层的建筑面积小于 650 且任一套房的户门至安全出口的距离不大于 l0m,户门采用乙级防火门,每个单元设置一座通向屋顶的疏散楼梯,54m 以上部分每层相邻单元的疏散楼梯通过阳台或凹廊连通。厂房 仓库厂房、仓库的安全出口应分散布置。每个防火分区、1 个防火分区的每个楼层,相邻 2个安全出口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 5m。 厂房、仓库符合下列条件时, 可设置1个安 全出口。甲类厂房,每层建筑面积不超过 100 ,且同一时间的生产人数不超过 5 人。乙类厂房,每层建筑面积不超过 150 ,且同一时间的生产人数不超过 10 人。丙类厂房,每层建筑面积不超过 250 ,且同一时间的生产人数不超过 20 人。丁、戊类厂房,每层建筑面积不超过 400m。 ,且同一时间内的生产人数不超过 30 人。地下、半地下厂房或厂房的地下室、半地下室,其建筑面积不大于 50 且经常停留人数不超过 15 人。一座仓库的占地面积不大于 300 或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不大于 100 。地下、半地下仓库或仓库的地下室、半地下室,建筑面积不大于100 。3楼梯间的类型和应用场所有哪些?有什么防火要求?P94-P97一、疏散楼梯间的一般要求1)楼梯间应能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并宜靠外墙设置。靠外墙设置时,楼梯间及合用前室的窗口与两侧门、 窗洞口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 1.0m。 2)楼梯间内不应设置烧水间、可燃材料储藏室。3)楼梯间不应设置卷帘。4)楼梯间内不应有影响疏散的突出物或其他障碍物。5)楼梯间内不应敷设或穿越甲、乙、丙类液体的管道。公共建筑的楼梯间内不应敷设或穿越可 燃气体管道。 居住建筑的楼梯间内不宜敷设或穿越可燃气体管道, 不宜设置可燃气体计量表; 当必须设置时,应采用金属配管和设置切断气源的装置等保护措施。6)除通向避难层错位的疏散楼梯外,建筑中的疏散楼梯间在各层的平面位置不应改变。7)用作丁、戊类厂房内第二安全出口的楼梯可采用金属梯, 但净宽度不应小于 0.90m, 倾斜角度不应大于 45。丁、 戊类高层厂房, 当每层工作平台上的人数不超过 2 人且各层工作平台上同时工作的人数总和不超过 10 人时, 其疏散楼梯可采用敞开楼梯或利用净宽度不小于 0.90m、 倾斜角度不大于 60的 金属梯。8)疏散用楼梯和疏散通道上的阶梯不宜采用螺旋楼梯和扇形踏步。必须采用时,踏步上、下两 级所形成的平面角度不应大于 10。,且每级离扶手 250mm 处的踏步深度不应小于 220mm。9)高度大于 10m 的三级耐火等级建筑应设置通至屋顶的室外消防梯。室外消防梯不应面对老虎窗,宽度不应小于 0.6m,且宜从距地面 3.0m 高处设置。10)除住宅建筑套内的自用楼梯外, 地下、 半地下室与地上层不应共用楼梯间, 必须共用楼梯间 时,在首层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 2.OOh 的不燃烧体隔墙和乙级防火门将地下、半地下部分与地上 部分的连通部位完全分隔,并应有明显标志。二、敞开楼梯间敞开楼梯问是低、多层建筑常用的基本形式,也称普通楼梯间。该楼梯的典型特征是,楼梯与走廊 或大厅都是敞开在建筑物内, 在发生火灾时不能阻挡烟气进入, 而且可能成为向其他楼层蔓延的主要通道。 敞开楼梯间安全可靠程度不大, 但使用方便、 经济, 适用于低、 多层的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中。封闭楼梯间1)封闭楼梯间应靠外墙设置,并设可开启的外窗排烟,当不能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时,应按防 烟楼梯间的要求设置。2)建筑设计中为方便通行, 常把首层的楼梯间敞开在大厅中。 此时楼梯间的首层可将走道和门 厅等包括在楼梯闻内,形成扩大的封闭楼梯间,但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等措施与其他走道和房间隔开。3)除楼梯间门外,楼梯问的内墙上不应开设其他的房间门窗及管道井、电缆井的门或检查口。4)高层建筑、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人员密集的多层丙类厂房设置封闭楼梯间时,楼梯间的门 应采用乙级防火门,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其他建筑封闭楼梯间的门可采用双向弹簧门。 防烟楼梯间防烟楼梯间除应满足疏散楼梯的设置要求外,还应满足以下要求。 1)当不能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时,楼梯间应按规定设置防烟设施,并应设置应急照明设施。地下、半地下建筑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数目不应少于 2 个。但由于地下建筑设置较多的地上出口有困难, 因此当有 2 个或 2 个以上防火分区相邻布置时,每个防火分区可利用防火墙上 一个通向相邻分区的甲级防火门作为第二安全出口, 但每个防火分区必须有 1 个直通室外的安 全出口。2)在楼梯间人口处应设置防烟前室、开敞式阳台或凹廊等。前室可与消防电梯间的前室合用。3)前室的使用面积:公共建筑不应小于 6.0 ,居住建筑不应小于 4.5 。合用前室的使用面 积公共建筑、高层厂房以及高层仓库不应小于 10.0 ,居住建筑不应小于 6.0 。4)疏散走道通向前室以及前室通向楼梯间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5)除楼梯间门和前室门外,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的内墙上不应开设其他门窗洞口。室外疏散楼梯1)栏杆扶手的高度不应小于 l.1m;楼梯的净宽度不应小于 0.9m。2)倾斜度不应大于 45。3)楼梯和疏散出口平台均应采取不燃材料制作。平台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 1.00h,楼梯段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 0.25h。4)通向室外楼梯的门宜采用乙级防火门,并应向室外开启;门开启时,不得减少楼梯平台的有效宽度。5)除疏散门外,楼梯周围 2.0m 内的墙面上不应设置其他门、窗洞口,疏散门不应正对楼梯段。 高度大于 10m 的三级耐火等级建筑应设置通至屋顶的室外消防梯。室外消防梯不应面对老虎窗,宽度不应小于 0.6m, 且宜从距地面 3.0m 高处设置。 剪刀楼梯1)剪刀楼梯应具有良好的防火、防烟能力,应采用防烟楼梯间,并分别设置前室。2)为确保剪刀楼梯两条疏散通的功能,其梯段之间应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 1.00h 的实体墙分隔。3)楼梯间内的加压送风系统不应合用。4消防电梯有哪些技术要求?哪些场所必须设置消防电梯?此题应为本篇第十一章 P153-P1541)消防电梯应分别设置在不同的防火分区内,且每个防火分区不应少于 1 台。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相邻两个防火分区可共用 1 台消防电梯。2)建筑高度大于 32m 且设置电梯的高层厂房(仓库),每个防火分区内宜设置 1 台消防电梯。3)消防电梯应具有防火、防烟、防水功能。4)消防电梯应设置前室或与防烟楼梯间合用的前室。设置在仓库连廊、冷库穿堂或谷物筒仓工作塔内的消防电梯,可不设置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应符合以下要求。前室宜靠外墙设置,并应在首层直通室外或经过长度不大于:30n的通道通向室外。前室的使用面积公共建筑不应小于 6 ,居住建筑不应小于 4.5 ;与防烟楼梯间合用的前室,公共建筑不应小于 10 ,居住建筑不应小于 6 。前室或合用前室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不应设置卷帘。5)消防电梯井、机房与相邻电梯井、机房之间应设置耐火板限不低于 2.00h 的防火隔墙,隔墙上的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6)在扑救建筑火灾过程中,建筑内有大量消防废水流散,电梯井内外要考虑设置排水和挡水设施,并设置可靠的电源和供电线路,以保证电梯可靠运行。因此在消防电梯的井底应设置排水设施,排水井的容量不应小于 2m3,排水泵的排水量不应小于 IOL/s,且消防电梯间前室的门口宜设置挡水设施。7)消防电梯的载重量及行驶速度。为了满足消防扑救的需要,消防电梯应选用较大的载重量,一般不应小于 800kg,且轿厢尺寸不宜小于 1.5m2m。这样,火灾时可以将一个战斗班的(8人左右)消防队员及随身携带的装备运到火场,同时可以满足用担架抢救伤员的需要。对于医院建筑等类似建筑,消防电梯轿厢内的净面积尚需考虑病人、残障人员等的救援以及方便对外联络的需要。消防电梯要层层停靠,包括地下室各层。为了赢得宝贵的时间,消防电梯的行驶速度从首层至顶层的运行时间不宜大于 60s。8)消防电梯的电源及附设操作装置。消防电梯的供电应为消防电源并设备用电源,在最末级配电箱自动切换,动力与控制电缆、电线、控制面板应采取防水措施;在首层的消防电梯人口处应设置供消防队员专用的操作按钮,使之能快速回到首层或到达指定楼层;电梯轿厢内部应设置专用消防对讲电话,方便队员与控制中心联络。9)电梯轿厢的内部装修应采用不燃材料。1)建筑高度大于 33m 的住宅建筑。2)一类高层公共建筑和建筑高度大于 321n 的二类高层公共建筑。3)设置消防电梯的建筑的地下或半地下室,埋深大于10m 且总建筑面积大于3000 的其他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4)符合下列条件的建筑可不设置消防电梯。建筑高度大于 32m 且设置电梯,任一层工作平台上的人数不超过 2 人的高层塔架。局部建筑高度大于 32m,且局部高出部分的每层建筑面积不大于 50 的丁、戊类厂房。5封闭式避难层的消防要求有哪些?P98封闭式避难层周围设有耐火的围护结构(外墙、楼板),室内设有独立的空调和防排烟系统,如在外墙上开设窗口时,应采用防火窗。 这种避难层设有可靠的消防设施,足以防止烟气和火焰的侵害,同时还可以避免外界气候条件的影响, 因而适用于我国南北方广大地区。 1.避难层的设置条件及避难人员面积指标1)设置条件。建筑高度超过 100m 的公共建筑和住宅建筑应设置避难层。2)面积指标。避难层(间)的净面积应能满足设计避难人数避难的要求,可按 5 人/计算。2.避难层的设置数量根据目前国内主要配备的 50m 高云梯车的操作要求,规范规定从首层到第一个避难层之间的高度不应大于 50m, 以便火灾时可用云梯车将停留在避难层的人员救援下来。 结合各种机电设备及管 道等所在设备层的布置需要和使用管理, 以及普通人爬楼梯的体力消耗情况, 两个避难层之间的高 度不大于 45m。3.避难层的防火构造要求1)为保证避难层具有较长时间抵抗火烧的能力,避难层的楼板宜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 2.00h。2)为保证避难层下部楼层起火时不致使避难层地面温度过高,在楼板上宜设隔热层。3)避难层四周的墙体及避难层内的隔墙,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 3.00h,隔墙上的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4)避难层可与设备层结合布置。 在设计时应注意的是, 各种设备、 管道竖井应集中布置,分隔 成间,既方便设备的维护管理,又可使避难层的面积完整。易燃、可燃液体或气体管道,排烟管道 应集中布置,并采用防火墙与避难区分隔;管道井、设备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 2.00h 的防火隔 墙与避难区分隔。4.避难层的安全疏散 为保证避难层在建筑物起火时能正常发挥作用,避难层应至少有两个不同的疏散方向可供疏散。通向避难层的防烟楼梯问,其上、下层应错位或断开布置,这样楼梯间里的人都要经过避难层才能 上楼或下楼, 为疏散人员提供了继续疏散还是停留避难的选择机会。 同时, 使上、 下层楼梯间不能 相互贯通,减弱了楼梯间的“烟囱”效应。楼梯间的门宜向避难层开启,在避难层进人楼梯间的入 口处应设置明显的指示标志。为了保障人员安全,消除或减轻人们的恐惧心理,在避难层应设应急照明,其供电时间不应小于1.00h,照度不应低于 1.00lx。除避难间外,避难层应设置消防电梯出口。消防电梯是供消防人 员灭火和救援使用的设施,在避难层必须停靠;而普通电梯因不能阻挡烟气进入,则严禁在避难层 开设电梯门。5 通风与防排烟系统 避难层应设置直接对外的可开启窗口或独立的机械防烟设施,外窗应采用乙级防火窗或耐火极限不低于 1.00h 的 C 类防火窗。6.灭火设施为了扑救超高层建筑及避难层的火灾, 在避难层应配置消火栓和消防软管卷盘。 7.消防专线电话和应急广播设备 避难层在火灾时停留为数众多的避难者,为了及时和防灾中心及地面消防部门互通信息,避难层应设有消防专线电话和应急广播。6如何确定建筑中需要疏散的人数?P84 7如何利用百人宽度指标计算建筑的疏散宽度?P85百人宽度指标是每百人在允许疏散时间内,以单股人流形式疏散所需的疏散宽度。式中 N疏散人数(即 100 人); t允许疏散时间(min);百人宽度指标 N b【例 2-6-1】 已知一、 二级耐火等级建筑中观众厅的允许疏散时间为 2 min, 计算 100 人所需的疏 散宽度(即百人宽度指标)。8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安全疏散距离是如何确定的?P87-P891)建筑中开向敞开式外廊的房间疏散门至安全出 VI 的距离可按表 2-6-11 的规定增加 5m。当建筑 物内全部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其安全疏散距离可比规定值增加 25。2)直通疏散走道的房间疏散门至最近未封闭的楼梯间的距离,当房间位于两个楼梯间之间时,应 按表2-6-11 的规定减少 5m;当房间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时,应按表 2-6-11 的规定减少 2m。3)楼梯间的首层应设置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或在首层采用扩大的封闭楼梯间或防烟楼梯间。当 层数不超过 4 层时,可将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设置在离楼梯间不大于 15m 处。4)房间内任一点到该房间直通疏散走道的疏散门的距离,不应大于表 2-6-11 中规定的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的疏散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距离。5)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内疏散门或安全出口不少于 2 个的观众厅、 展览厅、 多功能厅、餐厅、 营业厅,其室内任一点至最近疏散门或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应大于 30m;当该疏散门不能直通室外地面或疏散楼梯间时,应采用长度不大于 10m 的疏散走道通至最近的安全出口。当该场所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其安全疏散距离可增加 25。2.住宅建筑的安全疏散距离设置敞开式外廊的建筑,开向该外廊的房间疏散门至安全出口的最大距离可按表 2-6-12 的规定增加 5m。建筑内全部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其安全疏散距离可比规定值增加 25。 直通疏散走道的户门至最近未封闭的楼梯间的距离,当房间位于两个楼梯间之间时,应按表2-6-12 的规定减少 5m;当房间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时,应按表 2-6-12 的规定减少 2m。 跃廊式住宅户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距离,应从户门算起,小楼梯的一段距离可按其 1.50 倍水平投影计算。9哪些场所需要设置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设置要求是什么?P99-P100应急照明设置场所除单、多层住宅外,民用建筑、厂房和丙类仓库的下列部位,应设置疏散应急照明灯具。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的前室或合用前室和避难层(间)。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房、自各发电机房、配电室、防烟与排烟机房以及发生火灾时仍需 正常工作的其他房间。观众厅、展览厅、多功能厅和建筑面积超过 200 的营业厅、餐厅、演播室。建筑面积超过 100 的地下、半地下建筑或地下室、半地下室中的公共活动场所。公共建筑中的疏散走道。设置要求(1)建筑内消防应急照明灯具的照度应符合下列规定。疏散走道的地面最低水平照度不应低于 1.Olx。人员密集场所、避难层(间)内的地面最低水平照度不应低于 3.Olx。楼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避难走道的地面最低水平照度不应低于 5.0lx。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房、自备发电机房、配电室、防烟与排烟机房以及发生火灾时仍 需正常工作的其他房间的消防应急照明, 仍应保证正常照明的照度。 (2)消防应急照明灯具宜设置在墙面的上部、顶棚上或出口的顶部。疏散标志设置场所1)公共建筑及其他一类高层民用建筑,高层厂房(仓库)及甲、乙、丙类厂房应沿疏散走道和在安全出口、 人员密集场所的疏散门的正上方设置灯光疏散指示标志。 2)下列建筑或场所应在其内疏散走道和主要疏散路线的地面上增设能保持视觉连续的灯光 疏散指示标志或蓄光疏散指示标志。总建筑面积超过 8000 的展览建筑。总建筑面积超过 5000 的地上商店。总建筑面积超过 500 的地下、半地下商店。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座位数超过 1500 个的电影院、剧院,座位数超过 3000 个的体育馆、会堂或礼堂。设置要求1)安全出口和疏散门的正上方应采用“安全出口”作为指示标志。2)沿疏散走道设置的灯光疏散指示标志,应设置在疏散走道及其转角处距地面高度 l.0m 以下的墙面上, 且灯光疏散指示标志间距不应大于 20.0m; 对于袋形走道, 不应大于 10.0m; 在走道转角区,不应大于 1.0m。疏散指示标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消防安全标志(GB13495-1992)和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GBl7945-2010)的有关规定。第七章 建筑电气防火 P102- - P1091电气线路有哪些消防保护措施?P1041.短路保护;2.过载保护;3.接地故障保护2电气装置防火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内容?P1061.开关防火 2.熔断器防火;3.继电器防火;4.接触器防火;5.启动器防火 6.剩余电流保护装置 防火;7.低压配电柜防火3简要叙述照明器具的防火主要从哪几方面采取相应措施。P1061)安装位置不应设在门、窗及排风口的正上方,距门框、窗框的水平距离应不小于 3m,距排风口水平距离应不小于 5m。2)照明与动力合用一电源时, 应有各自的分支回路, 所有照明线路均应有短路保护装置。配电盘盘后接线要尽量减少接头;接头应采用锡钎焊焊接并应用绝缘布包好。金属盘面还应有良好接地。 3)照明电压一般采用 220V;携带式照明灯具(俗称行灯)的供电电压不应超过 36V;如在金属容器内及特别潮湿场所内作业, 行灯电压不得超过 12V。 36V 以下照明供电变压器严禁使用自耦变压器。 4)36V以下和 220V 以上的电源插座应有明显区别,低压插头应无法插入较高电压的插座内。5)每一照明单相分支回路的电流不宜超过 16A,所接光源数不宜超过 25 个;连接建筑组合灯具时, 回路电流不宜超过 25A,光源数不宜过超过 60 个;连接高强度气体放电灯的单相分支回路的电流不应超过 30A。6)插座不宜和照明灯接在同一分支回路上。7)各种零件必须符合电压、电流等级,不得过电压、过电流使用。8)明装吸顶灯具采用木制底台时,应在灯具与底台中间铺垫石板或石棉布。附带镇流器的各式荧光吸顶灯,应在灯具与可燃材料之间加垫瓷夹板隔热,禁止直接安装在可燃吊顶上。9)可燃吊顶上所有暗装、明装灯具、舞台暗装彩灯、舞池脚灯的电源导线,均应穿钢管敷设。10)舞台暗装彩灯泡, 舞池脚灯彩灯灯泡,其功率均宜在 40W 以下,最大不应超过 60W。 彩灯之间导线应焊接,所有导线不应与可燃材料直接接触。11)各种零件必须符合电压、电流等级,不得过电压、过电流使用。4简述电动机的火灾危险性和火灾预防措施。P108 火灾危险性:1.过载;2.断相运行;3.接触不良;4.绝缘损坏;5.机械摩擦;6.选型不当;7.铁心消 耗过大;8.接地不良 火灾预防措施:1.合理选择功率和形式;2.合理选择启动方式;3.正确安装电动机;4.应设置符合要 求的保护装置;5.启动符合规范要求; 6.加强运行监视;7.加强电动机的运行维护第八章 建筑防爆 P110- - P1241建筑防爆的基本措施有哪些?P110建筑防爆的基本技术措施分为预防性技术措施和减轻性技术措施。(一)预防性技术措施 1.排除能引起爆炸的各类可燃物质:在生产过程中尽量不用或少用具有爆炸危险的各类可燃物质。生产设备应尽可能保持密闭状态,防止“跑、冒、滴、漏” 。加强通风除尘。预防燃气泄漏,设置可燃气体浓度报警装置。利用惰性介质进行保护。 2.消除或控制能引起爆炸的各种火源:防止撞击、摩擦产生火花防止高温表面成为点火源防止日光照射防止电气火灾消除静电火花防雷电火花防止明火。(二)减轻性技术措施 1.采取泄压措施:在建筑围护构件设计中设置一些薄弱构件,即泄压构件(面积),当爆炸发生时, 这些泄压构件首先破坏,使高温高压气体得以泄放,从而降低爆炸压力,使主体结构不发生破坏。 2.采用抗爆性能良好的建筑结构体系:强化建筑结构主体的强度和刚度,使其在爆炸中足以抵抗爆炸压力而不倒塌。2爆炸危险区域是如何划分的?P1111爆炸性气体环境国家标准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GB 50058-1992)第 2.2.1 条规定, 爆炸性气体、可燃蒸气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场所,按其出现的频繁程度和持续时间可分为 以下 3 个区域等级。(1)0 级区域(简称 0 区)。 在正常运行情况下, 爆炸性气体混合物连续出现或长期出现的场所。 正常运行是指正常的开车、运转、停车,易燃易爆物质产品的装卸,密闭容器盖的开闭,安全阀、 排放阀以及所有工厂设备都在其设计参数范围内工作的状态。 非正常运行情况是指有可能发生设备 故障或误操作的情况。(2)1 级区域(简称 1 区)。在正常运行时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场所。(3)2 级区域(简称 2 区)。 在正常运行时不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场所,或即使出现也仅 是短时存在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场所。2爆炸性粉尘环境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GB50058-1992)第 3.2.1 条规定 爆炸性粉尘环境应 根据爆炸性粉尘混合物出现的频繁程度和持续时间,按下列规定进行分区。(1)10 区。连续出现或长期出现爆炸性粉尘混合物的场所。(2)11 区。有时会将积留下的粉尘扬起而偶然出现爆炸性粉尘混合物的场所。3.采取合理的建筑布置:在建筑设计时,根据建筑生产、储存的爆炸危险性,在总平面布局和平面 布置上合理设计,尽量减小爆炸的影响范围,减少爆炸产生的危害。3爆炸危险性厂房、库房的总平面布置有哪些要求?P1121)有爆炸危险的甲、乙类厂房、库房宜独立设置,并宜采用敞开或半敞开式,其承重结构宜采用钢筋混凝土或钢框架、排架结构。 2)有爆炸危险的厂房、库房与周围建筑物、构筑物应保持一定的防火间距。 如甲类厂房与民用建筑 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 25m, 与重要公共建筑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 50m,与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的防火 间距不应小于 30m。甲类库房与重要公共建筑物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50m,与民用建筑和明火或散发 火花地点的防火间距按其储存物品性质不同为 2540m。3)有爆炸危险的厂房平面布置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