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湘阴一中2016年下学期高二第二次单元测试历史试卷(文科)时量:90分钟 总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24题,每题2分,共48分)1. 中国古代历代王朝的统治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还证明了儒家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这里说的“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所反映的思想与下列主张相吻合的是( )a无为而治 b“民贵君轻”,施行“仁政” c兼爱、非攻 d加强中央集权,防止人民反抗2. “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者也。”东汉时期的这一说法反映出当时( )a礼制观念淡化 b儒法两家结合加深 c崇尚法家思想 d儒学独尊地位动摇3. 解缙十九岁中进士,后进翰林院,朱元璋对解缙“甚见爱重,常侍帝前”。他对解缙说“朕与尔,义则君 臣,恩犹父子,当知无不言。”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纲常伦理成为治国手段 b专制皇权不断加强 c朱元璋有爱才如子情怀 d儒家思想重回正统4. 李贽承认个人私欲,“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天尽世道以交”,认为人与人之间的交换关系、商业交易合乎天理。这从根本上反映了( )a李贽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 b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萌发c封建专制统治己走向衰落 d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5. 南京地铁3号线布置了文化艺术墙,内容包括“太虚幻境”“金陵十二钗”“除夕夜宴”“大观园”“菊花诗社”等9 个具有代表性的经典场景。据此可知,南京在打造地铁文化时( )a借用了道家思想成就 b运用了传统饮食文化 c利用了明清文学遗产 d引用了魏晋诗歌成果6. 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是因为( )a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批判 b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c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 d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7. 许仙与白娘子自由相恋因法海和尚作梗终成悲剧,菩萨化身的济公游戏人间维持正义。这些在宋代杭州流传的故事,反映出当时( )a.对僧人爱恨交加的社会心态 b.民间思想借助戏剧广泛传播 c.中国文化的地域性特色浓厚 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8. “1317世纪,意大利美第奇家族(著名富有家族)同一些伟大贵族家族一起推动了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诞生。他们是文艺复兴时期最著名的艺术赞助人。文艺复兴三杰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等都与之密不可分。这些有才华艺术家在其家族资助和庇护下,创造了大量的传世杰作。”结合所学,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美第奇家族是意大利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 b富有家族资助是文艺复兴兴起的因素之一c艺术家创作突出个性,充满浪漫主义风格 d意大利文化艺术发展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9. “(16 世纪以后)新教徒认为每一个个体都有从通过理解自然发现上帝揭示给他们意图的职责,这好比他们身负通过阅读经文获取上帝意愿的知识的职责。”这说明新教伦理( )a挑战了教皇的权威 b颠覆了基督教神学 c有利于近代自然科学发展 d促进了新兴君主国的形成10. “兴起于18世纪初的美国文化,实乃启蒙运动与宗教改革运动撞击融合后的产物。两项运动有个共同之处而这正是美式思维模式的根本。”这里,“美式思维模式”是指( )a.反抗权威,强调个人自由 b.崇尚理性,重视法制 c.崇尚理性,强调个人自由 d.反抗权威,重视法制11. 正是在西方借助东方、欧洲借助中国完成对旧制度的现实批判和对新社会的思想启蒙,为欧洲自身的破茧成蝶准备条件的时候,欧洲人对东方的认识,悄然发生变化。肯定、景仰的维度向否定、批判的维度转化,欧洲连续五个世纪对中国的崇拜与美化渐行渐远了。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 )a随着交流加深西方逐渐改变对东方的认识 b中国因明亡清兴导致经济地位落后于世界c西方国家借助工业文明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d西方迅速发展与中国的迟滞形成鲜明对比12. 马文佩里在西方文明史中写道:“中世纪那幅封闭的、仅限于地面并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图景被淘汰了,代之而起的是无限的、受普遍法则制约的新宇宙,地球现在被看作其中的一颗行星。他认为此“普遍法则”是( )a经典力学体系构筑现代物理学理论框架 b生物进化学说科学地解释物种进化的原理c相对论量子论深化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 d近代科学发展引领人们对自然理性的认识13. 孟德尔为了证明上帝的存在而从事研究工作,在培育豌豆时偶然发现了遗传定律。他以此否定进化论,认为基因特征从其亲代就有而非后天获得,进而提出,包括人类在内的世界万物都是上帝一次性创造的,并且永恒不变。这说明( )a实验方法成为神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b神学研究成为自然科学发展的动力c科学发展中存在着和宗教神学的斗争 d神学成果可以弥补自然科学的缺陷14. 有人在评价某科学家时指出:在他的宇宙里,“每一种现象都带有欺骗性,物质和能量可以相互转换,双胞胎以不同的速度衰老,平行线可以交叉,光线弯曲的径迹其实缠绕宇宙”。据此判断,该科学家的理论( )a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 b标志着人类科学时代的到来 c奠定了近代实验科学的基础 d开启了人们对微观世界的认识15. 哥白尼、牛顿、爱因斯坦被称为近代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其理论的共同之处是( )a.得到了科学实验的验证 b.改变了人类对自然世界的认识c.推动了技术的重大突破 d.科学地概括出物质运动的定律16. “新建立起来的金碧辉煌的军事力量,不过是一副漂亮的拳击手套。被击败的末期癌症的老拳师,在观察强大对手的优点时,不归功于对手的强壮如牛,反而归功于对手有一幅漂亮的拳击手套。”材料意在说明(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扶清灭洋 c师夷长技以制夷 d洋务运动失败的必然性17. 梁漱溟说:“西方人讲自由、平等、权利,动不动就是有我的自由权,个人的权利放在第一位,借此分庭对抗。但中国不是这样,注重的是义务,而不是权利”梁漱溟认为当时的中国人( )a与西方人的文化差别 b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c应该追求“德先生”与“赛先生” d要支持新文化运动18. 史学家陈旭麓说:“在封建主义充斥的天地里,欲破启锢闭,引入若干资本主义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另一种更好的宗旨。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陈旭麓意在说明( )a只有“中体西用”,才能解决内忧外患 b“中体西用”消除了顽固派和洋务派的分歧c“中体西用”可以为西学的传入创造条件 d国人已经普遍地接受了“中体西用”的思想19. 有人认为:“汲取欧洲文明,必须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可以顺利达到目的。”这一主张( )a与五四运动以前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顺序相反 b符合解决问题的循序渐进原则c指出了解决中国问题的正确途径 d表明知识分子关注民众的呼声20. “平均地权意图在地价上涨时国家按较低的价格把私人所有的土地收买下来,使国家成为全国土地的主人,由国家收取地租,实行土地国有。”孙中山的这种设想( )a是解决贫富悬殊的最佳途径 b难以得到农民阶级的理解c是避免社会革命的最佳选择 d能使中国迅速地走向富强21. 孙中山1924年演讲时说:“我们的民生主义,目的就是要把社会上的财源弄到平均。所以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也就是共产主义,不过办法各有不同。”这里的“民生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相同之处在于( )a都能体现对资本主义的反思 b都主张彻底废除旧的土地所有制c都提倡革命后土地完全公有 d都解决了夺取和建立政权的问题22. 1899年,孙中山提议成立团结中华民族的统一国家以抵抗外国帝国主义侵略。为此,他提出在西藏修建铁路,只有这样才能巩固边防并促进西藏经济发展。这表明当时他认为( )a民权是中国近代社会问题 b应该大力传播三民主义c民生是实现民族主义的保障 d新三民主义重视民族团结23. 周恩来说:“共产国际的领导同志都还担心我们离工人阶级太远了。我说我们在农村里经过长时期斗争的锻炼,有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完全可以无产阶级化。共产国际的一些同志听了之后大哗,不以为然。”对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 )a中国工人阶级尚未登上历史舞台 b共产国际反对农民参加中国革命c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d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24毛泽东逝世之后的思想解放,先后打破“个人崇拜”、“计划经济体制崇拜”、“所有制崇拜”,每一次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下列与打破“个人崇拜“相关的是( )a南方谈话 b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c十四大召开 d中共十五大的召开二、非选择题(25题22分、26题12分,27题18分,总计52分)25. ( 22分)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在继承和创新中不断走向深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康有为等主张改制的人,往往引证中国历史及孔子之言,以破中国不能维新之说。谓经书系孔子假古人言论,按自己的想法写成,证明孔子亦是一位维新派。倡导维新的人物,无一不受到西方的影响。 摘编自郭延以近代中国史纲 材料二 孙中山认为,“中国古昔有所谓民为贵,君为轻,此不可谓无民杈思想矣。然有其思想而无其制度,故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他强调“共和的观念是平等、自由、博爱。”“共和国是平等之国,人们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共和国是自由之国,自由是人民的天赋人权。” 摘编自孙中山全集材料三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媾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力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成长。”(1)据材料一、二提供的信息,概括康有为和孙中山在追求民主道路上呈现的异同点。(10分) (2)概括材料三作者对待学习外国制度所持的观点,并用材料一、材料二的信息及实践结果论证作者观点的合理性。(12分)26.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从500年至1500年这一时期的大部分时间中,西方是欧亚大陆的不发达地区。我们已看到,这种不发达与中国的发达比较起来,证明是一种优势,因为中国的发达起了使自身的发展速度放慢的作用。中国人享有高度发展的文化、先进的工艺、大规模的商业、以功绩为基础的有效的官僚机构以及提供社会凝聚力和思想理论基础的儒家信仰。中国人很自然地认为他们的文明优于其他任何文明,并认为外国人是“野蛮人”。这种态度虽然是可理解的,但却使中国人在一个巨变的时代没有发生变化。相形之下,西欧人拿来中国的一些发明,充分发挥这些发明的潜能,并将它们用于海外扩张。这种扩张反过来又引发更多的技术进步和制度变化。最终结果是中世纪文明转变为现代文明,而欧洲人则成为先驱者和受惠者。 这一模式表明,历史的发展并不像通常所说的“一事成功百事顺”,人类学家们将此称为“受到阻滞的领先的法则”。该法则认为,最具适应性、最成功的社会要在转变时期改变和保持自己的领先地位,是极为困难的。相反,不太成功的落后社会更有可能适应变化,突飞猛进。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近现代世界史知识,自拟一个具体论题评析“受到阻滞的领先的法则”。(要求:对该法则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阐述须有史实依据,逻辑清晰。)27.(18分) 近代中国思想文化的演化,面临着如何处理中国传统思想和近代西方思想文化之关系的抉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孟子便主张民权”;“三民主义首渊源于孟子孟子实为我等民主主义之鼻祖”。 “组织联邦共和政体将取欧美之民主以为模范,同时仍取数千年前旧有文化而融贯之”。 “中国历代的考试制度合乎平民政治”;“从前设御史台谏的官,原来是一种很好的制度”;“采用外国的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加入中国的考试权和监察权,连成一个很好的完璧” 摘自孙中山全集 材料二 就对待思想文化的传统性和现代性的关系问题,在孙中山之前,19世纪下半叶有人认为二者可以并行不悖,形成了新学为用、旧学为体的解决模式;在孙中山之后,又有人突出并夸大现代性与传统性的差异和对立,出现以破旧立新的方式来解决二者关系的模式。前者偏于保守,而后者又偏于激进。 据王钧林孙中山的民权主义与儒家的民本主义 材料三 宇宙的进化,全仗新旧二种思潮,互相挽进,互相推演,仿佛像两个轮子运着一辆车一样;又像一个鸟仗着两翼我确信这两种思潮,都是人群进化所必要的,缺一不可,我确信这两种思潮,都应该知道,须和它反对的一方面并存同进,不可妄想灭尽反对的势力,以求独自横行的道理我又确信这两种思潮,一面要有容人的雅量,一面更要有自信独守的坚操。 李大钊新旧思潮之激战 (1)孙中山曾自述其“所持主义,有因袭吾国固有之思想者,有规抚欧洲之学说事迹者,有吾所独见而创获者”。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孙中山民权主义思想中分别属于“因袭”、“规抚”和“创获”的内容。(6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指出材料二中的两种“模式”的主要主张。(4分) (3)概括材料三的基本观点,并据此对材料一、二中处理思想文化传统性与现代性关系的几种方式做简要评论。(8分)湘阴一中2016年下期高二第二次单元检测历史答案(文科)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bbadccdbcadd题号131415161718192021222324答案cabdbcabacdb二、非选择题(25题22分、26题12分,27题18分,总计52分)25. (共22分) (1)同:都从传统的儒家思想寻求可用的思想; 都主张向西方学习。 (4分) 异:康有为把西方政治学说与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道理,主张君主立宪 (3分);孙中山效仿欧美民主,主张民主共和。 (3分) (2)观点:学习外国制度,要与本国国情相结合。 (4分) 论证:康有为深知孔子及其儒家思想在中国的深远影响,宣称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系统阐发了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相结合,借此主张实行西方的君主立宪制度。孙中山将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与西方的民主思想结合起来,发动辛亥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由此可知,学习外国制度,必须与本国国情相结合。(8分)26. (共12分)评分标准 1012分 1标题符合要求,指向明确。 2能引用1到2个具体史实,支持论题,史实分析正确,推导结论顺理成章。 3论述完整,清晰,逻辑严密、语句通顺。 79分 1标题符合要求,指向明确。 2能围绕论题阐述自己的观点,史实与论题基本构成逻辑关系。 3论述较完整,清晰、语句通顺。 46分 1标题符合要求,指向较明确。 2所举史实对论题支撑不足,或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性不强,论述不够严谨、语 句较通顺。 03分 1标题不符合要求,指向不明确。 2论述文字与论题关系不清,或无关系;结论错误;没有逻辑性,文字不通顺。 (要求:观点4分,论述6分,逻辑结构2分) 示例: 观点:不太成功的落后社会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中国塑料光纤在短距离传输中的替代优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中国城镇燃气特许经营权到期续约风险与应对策略报告
- 南明老年护理学试题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2030中国啤酒行业社区团购渠道拓展与运营模式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啤酒行业数字化转型趋势与技术应用场景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5-2030中国啤酒行业技术工人缺口问题及职业教育解决方案报告
- 2025-2030中国啤酒行业反垄断合规经营与市场竞争秩序维护策略报告
- 2025-2030中国啤酒行业中小企业突围路径与细分市场机会评估报告
- 煤矿注册安全师题库及答案解析
- 护理病理学补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仁爱版九年级英语上册unit2topic1复习课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课获奖课件
- 北京市国内旅游合同书
- 公司品牌建设五年规划
-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知识清单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 居室环境的清洁与消毒
- GB/T 39766-2021人类生物样本库管理规范
- GB/T 2900.50-2008电工术语发电、输电及配电通用术语
- GB/T 2518-2008连续热镀锌钢板及钢带
- GB/T 1689-2014硫化橡胶耐磨性能的测定(用阿克隆磨耗试验机)
- 第二讲国外教育评价的发展历程
- 中外管理思想史-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