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三用“整体法”读懂文言传记虽说近几年高考在文言文选文文体上趋于多样化,但人物传记仍是高考的首选文体。因此,必须加强人物传记的阅读。要认真研究这种文体的行文结构、用语特点,掌握这种文体的阅读方法,通过增加阅读量来培养语感,加快文言文阅读的速度,提高做题的准确率。用“整体法”读懂文言传记1看整体文言文阅读不仅要关注一字一词一句,还要关注文章的整体,看文章整体写了什么内容,哪些人、哪些事、什么性格品质,这些是先要把握住的。不要急于做题,不要急于破解哪个词、哪句话,首先要弄清文章整体的内容及行文特点,这是整体阅读的核心内容之一。2整体看不要以为阅读完文本材料,就算整体把握了。文本本身固然重要,但标题、尾注、试题这些内容也绝不可忽视,它们是整体把握文意、解决疑难的重要辅助内容。整体看,就是先抓住文本本身;其次,看标题、选文出处、尾注及题目,看这些项目为整体把握文意提供了哪些或明或暗的辅助信息。总之,就是要看标题,看正文,看出处,看注释,看试题。全都看完了,才能整体把握文意。阅读实例导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杨维岳传戴名世杨维岳,庐州巢县人也。生而孝谨,好读书,毅然自守以正。尝以文见知于郡守。一日往谒,适富民有犯法者,守教维岳为之代请,可得金数百。维岳谢曰:“犯罪自有公法。使此人不当罪,而维岳受其金,则不祥;使此人当罪,以维岳故贳之,是以私爱而挠公法也。维岳兢兢自守,惧无以报德,其敢以是为公累?”郡守由是益敬重之。尝读书至忠孝大节,往往三复流涕。慕文文山之为人也,画像祀之。“孝谨”“毅然自守以正”交代了传主的精神品质。“忠孝大节”也是对传主核心品质的揭示。这一节主要叙述了杨维岳不贪金钱、坚守节操一事。崇祯中,陕西盗起,都御史史可法巡抚淮扬。维岳曰:“此当代伟人也,不可以不见。”乃徒步军门往。居无何,寇益急,诏天下勤王。时可法已拜南京兵部尚书,以府库虚耗,军资竭,兵不得出,传檄谕天下捐赀救国。维岳曰:“国事如此,吾何以家为!”即。注意该节的时间词及表现杨维岳行为的词语,可以看出其毁家纾难的精神。崇祯十七年,上崩于煤山。维岳闻之,北面痛哭,累昼夜不能寝食。未一岁,北兵渡江,京师溃,而史可法以大学士督师扬州,城破死之。维岳泣曰:“国家养士三百年,以身殉国,奈何独一史公!”于是设史公主,为文祭之而哭于庭。家人进粥食,麾之去;平日好饮酒,亦却之。曰:“今值国事如此,饮食能下咽乎?”居三日,北兵至,下令剃发,维岳不肯。人谓先生:“曷避诸?”维岳曰:“避将何之?吾死耳!吾死耳!”其子对之泣,维岳曰:“小子!吾生平读书何事?一旦苟全幸生,吾义不为,吾今得死所矣,小子何泣焉?”人有来劝慰,偃卧唯唯而已。作不髡永诀之辞以见志。凡不食七日,气息仅存。亲属人来观者益众,忽张目视其子曰:“前日见志之语,慎毋以示世也。”顷之遂卒,年五十六。闻者莫不为之流涕,私谥为文烈公。该节内容较丰富,关注文中时间词,可知内容的起讫顺序。该节要特别注意杨维岳的语言。呜呼!三代以来,变故多矣,为人臣者,往往身为大官不能为国死,而布衣、诸生又以死非吾事,则是无一人死也,君臣之义几何而不绝也哉!(选自南山集,有删节)传末评论性语言,表明作者对杨维岳守君臣之义、民族大义精神的赞美。可参照第2题选项d。注文文山:文天祥,号文山。主:死者的牌位。第一步整体阅读,把握大意1先粗读选文和后面的题目,对文章有个大致的了解。2阅读文段,画出人名、地点、时间、事件,然后总结出谁做了什么事、事件经过与前因后果。画出文中重要的词、句,并在文中做好批注,要注意:决不在一些地名、官名、生难字上纠缠。画出文中评议性词句,揣摩作者对人物的情感态度,把握人物的性格和精神品质。3写出内容提要:第二步做题1下列句子中,直接表现杨维岳忠义大节的一组是()以维岳故贳之,是以私爱而挠公法也即毁家以为士民倡北面痛哭,累昼夜不能寝食避将何之?吾死耳作不髡永诀之辞以见志闻者莫不为之流涕a b c d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杨维岳喜好读书,坚守正道。他宁可不要数百金,也不为犯法的富民“代请”。郡守因此越发敬重他的为人。b杨维岳一直很敬重文天祥和史可法,他画了文天祥的像拜祭他;在史可法死后,杨维岳为他设牌位写文章来吊唁。c清兵南下后,下令剃发。杨维岳既不剃发,也不躲藏,决心以死明志,别人来劝慰他,他也卧床不应,绝食多日而死。d作者谴责了在民族危难之际贪生怕死的达官贵人,以及不明大义的平民、书生,肯定了杨维岳为守君臣之义而献身的行为。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颜含字弘都,琅邪莘人也。含少有操行,以孝闻。含二亲既终,两兄继没,次嫂樊氏因疾失明,含课励家人,尽心奉养,每日自尝省药馔,察问息耗,必簪屦束带。本州辟,不就。东海王越以为太傅参军,出补闿阳令。元帝初镇下邳,复命为参军。过江,以含为上虞令,转王国郎中、丞相东阁祭酒,出为东阳太守。东宫初建,含以儒素笃行补太子中庶子,迁黄门侍郎、本州大中正,历散骑常侍、大司农。豫讨苏峻功,封西平县侯,拜侍中,除吴郡太守。王导问含曰:“卿今莅名郡,政将何先?”答曰:“王师岁动,编户虚耗,南北权豪竞招游食,国弊家丰,执事之忧!且当征之势门,使反田桑,数年之间,欲令户给人足,如其礼乐,俟之明宰。”含所历简而有恩,明而能断,然以威御下。导叹曰:“颜公在事,吴人敛手矣。”未之官,复为侍中。寻除国子祭酒,加散骑常侍,迁光禄勋,以年老逊位。成帝美其素行,就加右光禄大夫,门施行马,赐床帐被褥,敕太官四时致膳,固辞不受。于时论者以王导帝之师傅,名位隆重,百僚宜为降礼。太常冯怀以问于含,含曰:“王公虽重,理无偏敬,降礼之言,或是诸君事宜。鄙人老矣,不识时务。”既而告人曰:“吾闻伐国不问仁人,向冯祖思问佞于我,我有邪德乎?”人尝论少正卯、盗跖其恶孰深。或曰:“正卯虽奸,不至剖人充膳,盗跖为甚。”含曰:“为恶彰露,人思加戮;隐伏之奸,非圣不诛。由此言之,少正为甚。”众咸服焉。郭璞尝遇含,欲为之筮。含曰:“年在天,位在人,修己而天不与者,命也;守道而人不知者,性也。自有性命,无劳蓍龟。”桓温求婚于含,含以其盛满,不许。惟与邓攸深交。或问江左群士优劣,答曰:“周伯仁之正,邓伯道之清,卞望之之节,余则吾不知也。”其雅重行实,抑绝浮伪如此。致仕二十余年,年九十三卒。遗命素棺薄敛。谥曰靖。(选自晋书,有删改)第一步整体阅读,把握大意写出内容提要:第二步做题1下列句子中,全都正面表现颜含有操行的一组是()含课励家人,尽心奉养其雅重行实,抑绝浮伪如此含所历简而有恩成帝美其素行含以其盛满,不许每日自尝省药馔a bc d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颜含年少时就因孝闻名乡里,后来,他的哥哥去世后他又照顾失明的二嫂,他不仅督促家人,自己也是尽心尽力,甚至亲尝药饭。b颜含因战功被封为吴郡太守,宰相王导就问他上任之后有什么打算,他的一番话让王导叹服,最终他将吴地治理得非常好。c颜含很有德行,孝顺父母、友爱兄弟,身居要职而为人正直、为官清廉,曾受到晋成帝的赞美。d颜含在某些问题上很有见解,重视品行实际,反对胡吹海侃。他认为桓温盛极必衰而没有答应桓温提出的联姻请求。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南宫生传高启南宫生,吴人。伟躯干,博涉书传。少任侠,喜击剑走马,尤善弹,指飞鸟下之。家素厚藏,生用周养宾客,及与少年饮博游戏,尽丧其赀。逮壮,见天下大乱,思自树功业,乃谢酒徒去,学兵,得风后握奇陈法。将北走中原,从豪杰计事,会道梗,周流无所合。遂溯大江,游金陵,入金华、会稽诸山,渡浙江,泛具区而归。家居以气节闻,衣冠慕之,争往迎候,门止车日数十辆。生亦善交,无贵贱,皆倾身与相接。有二军将恃武横甚,数殴辱士类,号虎冠。其一尝召生饮,或曰:“彼酗,不可近也。”生笑曰:“使酒人恶能勇?吾将柔之矣。”即命驾往,坐上座,为语古贤将事。其人竦听,居樽下拜,起为寿,至罢会,无失仪。其一尝遇生客次,顾生不下己,目慑生而起。他日见生独骑出,从健儿,带刀策马踵生后,若将肆暴者。生故缓辔当中道路,不少避。知生非懦懦,遂引去,不敢突冒呵避。明旦介客诣生谢,请结欢。性抗直多辩,好箴切友过。有忤己,则面数之,无留怨。时藩府数用师,生私策其隽蹶多中。有言生于府,欲致生幕下,不能得,将中生法,生以智免。家虽以贫,然喜事故在,或馈酒肉,立召客与饮啖相乐。四方游士至吴者,生察其贤,必与周旋款曲,延誉上下。所知有丧疾不能葬疗者,以告生,辄令削牍疏所乏,为请诸公间营具之,终饮其德不言。故人皆多生,谓似楼君卿、原巨先而贤过之。久之,稍厌事,阖门寡将迎。辟一室,庋历代法书周彝汉砚唐雷氏琴,日游其间以自娱。素工草隶,逼钟、王,患求者众,遂自秘,希复执笔。歆慕静退,时赋诗见志,怡然处约,若将终身。赞曰:生之行凡三变,每变而益善。尚侠末矣!(选自明代高启高太史凫藻集,有删节)注风后:传说是黄帝时的一个人物。具区:太湖的古称。藩府:元朝末年张士诚占据苏州,称吴王。隽蹶:胜败。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乃谢酒徒去,学兵兵:兵法b数殴辱士类 数:屡次c带刀策马踵生后 踵:跟随d辄令削牍疏所乏 疏:疏通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南宫生家中本来财物很多,但因为供养了大量的宾客,以致耗尽了家产。b南宫生在家乡一向以有气节出名,士大夫们都仰慕他,他也愿意结交他们。c对两位蛮横的武官,南宫生先是以理服人,再示强不惧,故意抗衡,逐个制服了他们。d南宫生精通草书和隶书,但苦于索求的人太多,就隐藏不露,很少再拿笔写字。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将北走中原,从豪杰计事,会道梗,周流无所合。译文:(2)四方游士至吴者,生察其贤,必与周旋款曲,延誉上下。译文:4文末说“生之行凡三变”,请简要概括说明南宫生一生经历的三次变化。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黄伯器传明杨士奇黄伯器,名鼎,一字孟铉。其先旴人,宋淳煕中八世祖笏知吉之吉水县,遂家焉。父彦粲,直谅和厚,四子皆秀颖,伯器、季岳尤杰出。伯器天资绝人,八岁倍诵五经四书,成童为文章,驰骋司马子长、班孟坚,论议闳博不可穷。既冠,明于世务,自许贾谊。时翰林吴沈得其兄弟之文,读之,叹曰:“今之轼、辙也。”季岳颖悟超越,清修笃学,兄弟自相切磋,亦必推服其兄。用荐授镇江府知事,镇江隶京师密迩,庶事丛脞,简牒山积,伯器至,裁决数日而尽,素习者不能及,吏民畏服之。坐诖误罢官,退处山林,取旧所为文悉焚之,自圣人之经,至于近代之说,研精核微,而从学者日众。伯器善开谕,感之以诚,学者无贤愚少长,各有所成。其教人以实践为务,必使穷其理而体验于身。叹学者专务科举之业,曰:“士固由科举进,然志于道者必不以是自足。”笃于孝友,恬澹守约,穷达一致。为文章脱略凡近,根据至理,粹然大雅。所著有四书五经精义若干卷、学古斋诗文若干卷,宋史论未成,卒,年三十八。君子曰:“师道立则善人多。”国家初兴,吉之宗师硕儒,林林比立也,一二十年物故尽矣。学者方伥伥如失所归,伯器后出,汲汲焉以成就来学为己任,所从学者众矣,其显者故大学士胡广、左庶子邹缉。余不及识伯器,而二子者皆与余久处,为余言伯器才高意广,襟度洒落,玉洁而春和,庶几程伯子之风,余未尝不仰而兴慕,俯而私憾未得亲炙也。(选自东里文集,有删改)注司马子长、班孟坚:汉代史学家司马迁和班固。程伯子:宋代理学家程颢。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知吉之吉水县,遂家焉家:安家b坐诖误罢官,退处山林 坐:因为c恬澹守约,穷达一致 穷:贫穷d余未尝不仰而兴慕,俯而私憾未得亲炙也 炙:熏陶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b.c.d.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伯器善开谕,感之以诚,学者无贤愚少长,各有所成。译文:(2)伯器后出,汲汲焉以成就来学为己任,所从学者众矣。译文:8请简要概括作者仰慕黄伯器的原因。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太常博士曾公墓志铭王安石公讳易占,字不疑,姓曾氏,建昌南丰人。公以端拱己丑生,卒时庆历丁亥也。后卒之二年而葬,其墓在南丰之先茔。子男六人,晔、巩、牟、宰、布、肇,女九人。始公以文章有名,及试于事,又愈以有名。临川之治,能而不以威,使恶人之豪帅其党数百人皆不复为恶。庄献太后用道士言作乾明观,匠数百人,作数岁不成。公语道士曰:“吾为汝成之。”为之捐其费太半,役未几而罢。如皋岁大饥,固请于州,而越海以籴,所活数万人。明年稍已熟,州欲收租赋如常,公独不肯听,岁尽而泰之县民有复亡者,独如皋为完。既又作孔子庙,讽县人兴于学。后为信州知州诬,既仕不合,即自放,为文章十余万言,而时议十卷尤行于世。时议者,惩已事,忧来者,不以一身之穷而遗天下之忧。“其志不见于事则欲发之于文,其文不施于世则欲以传于后。后世有行吾言者,而吾岂穷也哉?”宝元中,李元昊反,契丹亦以兵近边,天子忧之,诏天下有能言者皆勿讳。于是言者翕然论兵以进,公独谓“天下之安危顾吾自治不耳。吾已自治,夷狄无可忧者;不自治,忧将在于近,而夷狄岂足道哉?”即上书言数事,以为事不尔,后当如此,既而皆如其云。公之遭诬,人以为冤,退而贫,人为之忧也。而公所为十余万言,皆天下事,古今之所以存亡治乱,至其冤且困,未尝一以为言。夫谏者贵言人之难言,而传者则有所不得言。读其略不失其详,后世其有不明者乎?公之事亲,心意几微,辄逆得之。好学不怠,而不以求闻于世。所见士大夫之丧葬二人,逆一人之柩以归,又育其孤;又一人者,宰相舅,尝为赞善大夫,死三十年犹殡,殡坏,公为增修,又与宰相书责使葬之。(选自唐宋八大家合集,有删改)9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役未几而罢罢:完成b讽县人兴于学 讽:劝勉c天下之安危顾吾自治不耳 顾:只是d而传者则有所不得言 传:传播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曾易占在庆历年间丁亥年去世,两年后才下葬,就埋葬在南丰县老家的祖坟里。b受灾次年,州里要求像往年一样收取租税,曾易占不肯执行,使如皋百姓免于逃荒。c面对叛军和边患,曾易占认为根本的解决办法就是我们能否和他们分开,独立自治。d曾易占曾经将一位去世的士大夫的灵柩迎回来安葬,并且养育那个人的遗孤。1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临川之治,能而不以威,使恶人之豪帅其党数百人皆不复为恶。译文:(2)公之遭诬,人以为冤,退而贫,人为之忧也。译文:12曾易占在为政方面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答:专题三用“整体法”读懂文言传记阅读实例导引第二步做题1c是直接表现,但不是直接表现其忠义大节。是间接表现其忠义大节。2c“卧床不应”错,原文“唯唯”指应答之声。参考译文杨维岳是庐州府巢县人。他生性孝顺而恭谨,爱好读书,刚强坚韧而果断地自坚操守,走正道。他曾经凭借他的文章被郡守赏识。一天去拜访郡守,恰好碰上一个犯法的富人,郡守让杨维岳替这个富人向上面求情,(这样,杨维岳)可以获得数百金。杨维岳推辞说:“犯人犯了罪,自然要按国家的法令处置。假如这个人不应该被判罪,而我接受了他的钱财,就会不吉利;假如这个人应该被判罪,却因为我而被赦免了,这是用私情干扰国家法令。我小心谨慎地坚守自己的节操,还担心没法报答您的恩德,哪敢因为这件事而连累您?”郡守因此更加敬重他。杨维岳读书读到忠孝大节之处,常常多次流泪。他仰慕文天祥的为人,就画了他的像拜祭他。崇祯年间,陕西盗贼蜂起,都御史史可法到淮扬地区巡察安抚。杨维岳说:“这个人是当代伟人,不可以不拜见。”于是徒步到驻军营地拜见史可法。没过多久,敌人的进攻更加紧迫,皇上诏令天下起兵救援。这时史可法已被任命为南京兵部尚书,因为国库空竭,军队物资用尽,军队不能出征,发布檄文告知天下,让天下人捐钱救国。杨维岳捧着檄文哭着说:“国家政事到了这个地步,我还以什么为家呢!”当即变卖家产来做大家的表率。崇祯十七年,皇上死在煤山。杨维岳听到这件事,面向北方痛哭,连续几个昼夜不吃饭睡觉。不到一年,清兵渡过长江,国都被攻陷,史可法凭大学士的身份在扬州指挥军队抵抗,城池被攻破后为国而死。杨维岳哭着说:“国家培养读书人三百年,以身殉国的,为什么只有一个史公!”于是设下史公的牌位,写了祭文在厅堂里吊唁他。家人送来粥食,他挥挥手叫拿走;平时喜欢饮酒,也不喝了。他说:“现在正是国家政事如此糟糕的时候,还能吃得下喝得下吗?”过了三天,清兵到来,下令剃发,杨维岳不肯。有人对他说:“为什么不为此而避一避呢?”杨维岳说:“能躲避到哪里去呢?让我死吧!让我死吧!”他的儿子对着他哭泣,杨维岳说:“孩子!我一生读书为了什么呢?如果有朝一日要我苟且偷生,我信守大义,坚决不干,我现在能够死得其所了,你哭什么呢?”有人来劝慰他,他只是躺着随便答应罢了。写下宁死也不剃发的文字来表现他的志向。一连七天不吃饭,仅存一点气息。来看望他的亲属越来越多,他忽然睁大眼睛看着儿子说:“前几天表现我的志向的文字,千万不要把它拿给世人看。”不一会儿就去世了,享年五十六岁。知道这件事的人没有不为他流泪的,民间给他立的谥号是文烈公。唉!三代以来,兴亡更替的事情多了,做臣子的常常身居高位却不愿为国家而死,平民、书生又认为为国而死不是自己的事,那么这样就没有一人愿为国而死,君臣之义不断绝还能有多久呢!跟踪检测第二步做题1c只是对颜含的评价。是说皇帝对他很赞赏。表明他有远见。2b颜含并没有到吴地做官。参考译文颜含,字弘都,琅邪郡莘县人。颜含年少时品德高尚有操行,凭借孝顺父母的品行闻名乡里。颜含的父母去世后,两个哥哥又相继离开人世,二嫂樊氏因疾病双目失明,(在这种情况下)颜含督促家人,尽心尽力照顾二嫂,每日亲口品尝(二嫂)要吃的药和饭菜之后,亲自端过去,认真查问病情,每当此时,他都穿戴得非常整齐。(颜含)所在的州郡征召他当官,颜含不去上任。东海王司马越让他担任太傅参军,接着又调他做了闿阳令。元帝司马睿起初镇守下邳(今江苏邳州),又命他担任参军。司马睿过长江后,又任命他做上虞令,接着他转任王国郎中、丞相东阁祭酒,又被调出担任东阳郡太守。太子初立,颜含凭着儒雅朴素、言行忠厚补任太子中庶子,升任黄门侍郎、本州大中正,历任散骑常侍、大司农等要职。参与讨伐苏峻有功,颜含被封为西平县侯,拜官侍中,又被委任为吴郡太守。(宰相)王导问颜含说:“你如今要去名郡任职,上任后先干什么呢?”颜含回答说:“国家的军队年年打仗,户口减少,南北富豪竞相让游民依附自己,搞得国家穷困,个人暴富,这是掌权人的忧虑啊!应当把游民从有权势的人家征出,使他们回到自己的土地上,用不了几年,我就要百姓家家丰衣足食、人丁兴旺,至于礼乐教化的恢复,还需等待别的贤明太守来进一步治理。”(结合)颜含历任官职期间为官清廉,有恩于百姓,明察而善决断,却能凭威严约束下属。王导叹服说:“颜公在职,吴地的官员就不敢再贪赃枉法了。”(但因故颜含)没去吴郡上任,又担任了侍中。不久,他担任了国子祭酒,还担任散骑常侍,升任光禄勋,因年老辞去职位。晋成帝赞美他平素的表现,就加封他为右光禄大夫,府第门前安放上下马的设施,赐给他床上的帐幔被褥,下令太官四时给予节令膳食,都被他一一谢绝。在当时,人们认为王导是皇帝的老师,名高权重,百官应该降低身份给王导行礼。太常冯怀拿这事向颜含征求意见,颜含说:“王公虽位高权重,但礼法不应偏敬某个人,降低身份给王导行礼的说法,或许是你们的事。我老了,看不透当前的事了。”随后对别人说:“我听说讨伐一个国家不问仁人,刚刚冯祖思(即冯怀)向我询问谄媚之事,难道我有不正之德吗?”人们曾经讨论少正卯、盗跖两人的恶行谁更厉害。有人说:“少正卯虽奸邪,但还不至剖取人的肝脏当饭食,盗跖更厉害。”颜含说:“光天化日之下做坏事的人,人人想将他除掉;隐而不露的坏人,只有圣人才能将他除掉。从这一点上说,少正卯更为厉害。”众人都很佩服他的见解。郭璞曾经遇到颜含,想给他占卜。颜含回答说:“寿命长短在上天,官位高低在人事,修养自身但上天不让长寿,这是命运;坚守德行但他人却不知晓,这是脾性。一个人自有他的脾性命运,用不着使用蓍草龟甲占卜。”桓温提出要和颜含家通婚,颜含认为桓温盛极(以后可能会有不测),没有答应联姻。他只和邓攸有深厚的交情。有人请他评论江南的官员和读书人谁优谁劣,他回答说:“除了周伯仁的正义,邓伯道的清廉,卞望之的气节,剩下的我就不知道了。”他重视品行实际,压制拒绝胡吹海侃就像这样。退休后颜含又活了二十多年,九十三岁时去世。他留下遗嘱,令丧事从简。谥号为“靖”。考点突破1d疏:条陈,陈述。2a主要因为“与少年饮博游戏”耗尽家产。3(1)(南宫生)准备往北到中原去,追随豪杰们图谋大事,正赶上道路不通,各处游走未遇到中意之人。(2)(对于)四方云游到吴地的士人,南宫生了解到那些有贤德的,一定和他们交往,款待他们,在各种场合宣扬他们的美名。4(1)早年尚侠任性。(2)成年后谋建功立业,曾壮游。(3)居家初,尚气节,善交际,性抗直多辩,乐助人;后歆慕退隐,不求名利,安乐处世。参考译文南宫生是吴地人。他身材高大,读书很多。年轻时喜爱侠义的行为,爱好击剑和骑马,尤其擅长弹弓,对准飞鸟就能把它击落。家中向来积蓄丰厚,南宫生就因此供养宾客,并且喜欢和年轻人一起喝酒赌钱,耗尽家中资财。等到成年,见天下大乱,就想着自己也要建功立业,于是离开酒肉朋友,去学习兵法,掌握了风后布阵打仗的方法。(南宫生)准备往北到中原去,追随豪杰们图谋大事,正赶上道路不通,各处游走未遇到中意之人。就沿长江上行,在南京一带游走,又到了金华、会稽等地的山中,渡过钱塘江,泛舟太湖后回到家中。南宫生在家乡一向以有气节而出名,士大夫们都仰慕他,争着去邀请问候他,家门前停放(来宾)的车一天就有几十辆。南宫生也喜欢与人结交,无论尊贵、低贱的人,(他)都俯身恭敬地跟(他们)交往。有两个武官仗着有武力,很蛮横,多次殴打侮辱读书人,人称他们是戴着帽子的老虎。其中一人曾请南宫生喝酒,有人说:“那家伙爱撒酒疯,不能跟他接近。”南宫生笑着说:“吃酒的人怎么会有能力逞勇?我将要让他屈服。”于是就驾车前往。南宫生坐在上座,给那个军将讲古代优秀将帅的故事。那个人非常恭敬地听着,又放下酒杯屈身下拜,起身后又给南宫生敬酒,直到宴会结束,也没有失礼之处。另外一个人曾经在别人家做客时遇到南宫生,看到南宫生不把自己放在眼里,就怒目而视南宫生并离开了。某一天看见南宫生一个人骑着马出去,就带了一些打手,拿着刀策马跟在南宫生的后面,好像就要动手打人。南宫生故意放慢缰绳在路中央走,一点也不躲避。那个人知道南宫生不是软弱的人,就带着人走了,不敢冲撞冒犯叫他避开道。第二天早上那个人还由朋友引见到南宫生那里赔礼,请求交好。南宫生性格刚直,善于谈论,喜爱规劝朋友改过。朋友中有抵触自己的,就当面指出他的过错,一点也不记仇。当时藩府多次用兵打仗,南宫生私下推断藩府的胜败大多能猜中。有人到藩府说南宫生(如何推断军事胜败),(张士诚)想招致南宫生到藩府做幕客,没有办成,就设计让南宫生受到法律制裁,南宫生靠巧妙的主意没有受到危害。家里虽然因为受人陷害的事变穷了,但喜爱跟人结交仍然那样,有时友人送来酒肉,他即刻召朋友一起吃喝共乐。(对于)四方云游到吴地的士人,南宫生了解到那些有贤德的,一定和他们交往,款待他们,在各种场合宣扬他们的美名。相识的人家中有死了人或生了病没有钱财以供安葬或治病的,告诉南宫生,他就让人用纸写清缺少什么,替他们向宾朋友人筹办,最后做了好事也不说。所以人们大多称赞他,说他像任侠好客的楼君卿、原巨先,甚至超过了他们两人。很长时间以后,(南宫生)渐渐地不愿意到外面活动了,就闭门谢客很少接待来人。清扫出一间屋子,收藏名书法家写的可以效法的字、周朝的铜器、汉代的笔砚和唐代的雷氏琴,天天在那里自娱自乐。他一向工于草书和隶书,近于钟繇、王羲之的造诣,但苦于索求的人太多,就隐藏不露,很少再拿笔写字。他羡慕安静退隐(的生活),常常作诗来表示自己的心意,怡然自得地过着恬淡的生活,像是要这样度过一生。赞曰:南宫生一生的品行共历经三次变化,每次都变得更加完善。(相比之下,他起初)推崇侠义是最微不足道的!5c穷:困顿,处境恶劣。6cc项两个“则”都是承接连词,译为“那么”。a项前一个“于”是介词,译为“对于”;后一个是介词,译为“比”。b项前一个“而”是承接连词,译为“就”;后一个是转折连词,译为“但是”。d项前一个“为”是介词,译为“对,向”;后一个是介词,与“所”构成“为所”,译为“被”。7(1)伯器善于开导让对方明白,用诚心感化他们,(跟他)学习的人无论贤能的还是愚钝的,年轻的还是年长的,都有所成就。(2)后来伯器出现,急切追求,把造就后来的学者当成自己的目标,跟着他学习的人很多。8才学广博,有责任心;胸襟洒脱,人格高洁。解析从文章前三段以及第四段“才高意广”可以看出黄伯器才学广博,从“汲汲焉以成就来学为己任”看出其有责任心,从“襟度洒落,玉洁而春和”看出其胸襟洒脱,人格高尚。参考译文黄伯器,名字叫鼎,一字孟铉。他的祖先是旴人,宋代淳熙年间他的八世祖黄笏做了吉安府吉水县令,于是就在那里安家。父亲黄彦粲,耿直宽厚,四个儿子都很优秀聪明,伯器和他的弟弟季岳尤其突出。伯器天资聪明,超越一般人,八岁就能背诵四书五经,年龄稍大后写文章,可与司马迁和班固相比,思想认识宏阔广博不能探究其深度。到了二十岁时,明了谋身治世之事,自比贾谊。当时的翰林吴沈看到他们兄弟写的文章,读后称赞道:“这是当世的苏轼、苏辙兄弟啊。”季岳聪明有悟性,超过一般人,操行洁美,专心好学,兄弟之间相互切磋,季岳也一定推许佩服兄长。因为被人推荐,黄伯器做了镇江府知事,当时镇江隶属并靠近京师,政事琐碎杂乱,公文堆积如山。伯器到后,几天之后就裁决完毕,一向熟悉事务的人也比不上他,官吏百姓都很敬畏服从他。因为过失而被罢官,退居山林,焚毁过去写的文章,从圣人的经典到近代的学说,进行精细的研究,于是跟着他学习的人一天天多了。伯器善于开导让对方明白,用诚心感化他们,(跟他)学习的人无论贤能的还是愚钝的,年轻的还是年长的,都有所成就。他教导学生要把实践当作自己的要务,必须让自己深入探究道理然后在自己身上加以体验。他感叹求学的人只致力于科举考试,说:“读书人的确由科举进入官场,但有志于道的人一定不会满足于科举。”黄伯器一心一意孝顺父母,对兄弟友爱,清静淡泊,保持俭朴,无论困窘还是显达都能保持一致的心态。写文章能摆脱凡俗,依据真理,文辞精粹典雅。所写的有四书五经精义若干卷、学古斋诗文若干卷,宋史论还没有完成,伯器就去世了,享年三十八岁。君子说:“从师学习的风尚确立,那么好人就多了。”国家刚刚兴盛的时候,吉安府的宗师鸿儒到处都是,一二十年之间,过去的人物消亡殆尽了。求学的人正觉得无所适从,好像失去了自己的皈依之所。后来伯器出现,急切追求,把造就后来的学者当成自己的目标,跟着他学习的人很多,其中显赫的有昔日大学士胡广和左庶子邹缉。我没有来得及认识伯器,但这两位都与我相识很久,(他们)对我说伯器才华高深,意趣宽广,胸襟洒脱,品行像美玉一样高洁,人格像春风一样和煦,几乎有程颢的风范。我时常仰慕他的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操作系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 病区备用药品管理
- 物业安全培训试题及答案
- 物权法五套试题及答案
- 2025能源交易所规范交易合同
- 2025年贵州省中考数学试题(解析版)
- 2025国家科研经费资助合同
- 物料考核试题及答案
- 物理卓越计划试题及答案
- 2025影视制作合同书(标准版)
- 第4章“免疫调节”单元教学设计 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 动物疾病的实验室诊断-病毒病的实验室诊断基本技术(动物微生物与免疫)
-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第一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课件
- 原发性肝癌的介入治疗
- 外国文学史第二版马工程课件 第三章 14-16世纪文学
- 《绿色建筑概论》整套教学课件
- 常用急救药品的剂量与用法课件
- 《高级计量经济学》-上课讲义课件
- 塔吊基础-专项施工方案
- 《工贸行业重大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解读课件
- 《农产品质量安全》系列讲座(第一讲-农产品质量及安全)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