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中考训练题(打印).doc_第1页
《马说》中考训练题(打印).doc_第2页
《马说》中考训练题(打印).doc_第3页
《马说》中考训练题(打印).doc_第4页
《马说》中考训练题(打印).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马说中考训练题一、【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乙】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注解:安事:要何用 捐:弃 之:指死马 期年:满一年 诚:真心 致士:纳贤士 见事:被侍奉)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1)策之不以其道( )(2)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3)买其首五百金( )(4)鸣之不能通其意( )2、结合你对选文的理解,说说甲乙两文中“千里马”的共同喻意是什么。 3、甲文借伯乐相马的故事,发出了“ ” 的感慨,表达的主题是 ,乙文借“古之君王”费尽周折遣人以五百金购得已死千里马的故事,表达的主题是 。4、将下边两个句子译为现代汉语。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参考答案:1、用鞭子打 买 它(的) 助词,没有实在意义。2、表面看是指马,其实是喻指人才。3、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对统治者不识人才、不重视人才、摧残人才以及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慨。 应该重视人才,用诚心吸纳人才,才能得到人才。4、唉!是真的没有好马吗?这是不识好马呀。我要买的是活马,为了一匹死马而丢掉五百金有什么用?二、阅读甲乙两篇选文,回答14题。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愈马说)乙 有人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选自战国策)【注释】比:副词,接连地。 还:通“环”,环绕。 朝:早晨。 一旦:一天。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1)才美不外见。 见:_(2)执策而临之。 临:_(3)愿子还而视之。 子:_ (4)去而顾之。 顾: _2、翻译选文中划“_”的句子。 (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2)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3、甲文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1、(1)见,通“现”,表现。(2)临,面对。(3)子,你。(4)顾,回头看。2、(1)不能用正确的方法使用它,不能按千里马的标准喂养它。 (2)连续三天在集市上卖马,没有一个识马的。3、多出人才,人尽其才。三、【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乙】七年,入见,帝从容问曰:“卿得良马否?”飞曰:“臣有二马,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不受。介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奋迅,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鞍甲而不息不汉,若无事然。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不幸相继以死。今所乘者,日不过数升,而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未安,踊跃疾驱,甫百里,力竭汗揣,殆欲毙然。此其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纯之材也。”帝称善,曰:“卿今议论极进。”(选自【宋史岳飞传】)【注释】帝:宋高宗赵构,此次谈话后遂封岳飞为太尉。介:备上鞍甲。褫(ch):脱去,卸下。秣:喂食。1、下面各项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执策而临之 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出师表)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人不知而不愠(论语)C.初不甚疾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D.帝称善 京中有善口技者(口技)2、下面各项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骈死于槽枥之间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B. 策之不以其道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C. 驽纯之材也 怅恨久之(陈涉世家)D. 此其寡取易盈 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3、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译文:比行百里始奋迅。译文:4、用斜线(/)为乙文中画线的句子标出两处停顿。受 大 而 不 苟 取 力 裕 而 不求 逞 致 远 之 材 也5、这两段文字表面谈马,实则都告诉人们什么道理?结合具体实例,谈谈你对这个道理的认识。答:参考答案:1、D 第一个“善”是“好”的意思,第二个“善”是“擅长”的意思。2、B “以”都是“按照”的意思。3、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不能表现出来。等跑到百里之后才奋力奔跑。4、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5、告诉人们要善于识别人才、选拔人才、任用人才、重视人才(不要不识人才)的道理。/第二问可以从正面答善于识别人才和正确使用人才的好处,也可以从反面答不善于识别和使用人才的坏处,可以谈如何选拔人才,也可以谈如何用好人才留住人才,要结合具体事例(人物或事件)来谈,言之成理即可。四、阅读马说,完成13题。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1、选出与“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 )A. 学而时习之 B.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C.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D. 委而去之2、选出对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 )A.不以千里称也 称: 扬名,著称。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 通“饲”,喂。C.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等: 等同,相等。D.策之不以其道 策: 马鞭子。3、选出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 )A.“千里马”比喻人才,“伯乐”寓指能发现和赏识人才的人。B. 贯穿全文的中心句是“其真不知马也”。C. 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思想感情。D.作者认为世界上缺乏的是人才和发现人才的人。参考答案:1、B 2、D 3、D五、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一食或尽粟一石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3)策之不以其道 (4)执策而临之2、文中第(1)段描述千里马悲惨处境的句子是:3、文中“呜呼”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你结合文本加以分析。4、如果想成为“千里马”,你认为最需要的主观和客观条件各是什么?请结合文本与现实生活谈谈看法。参考答案:1、(1)有时(2)通“饲”,喂 (3)用鞭子打 (4)面对2、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3、蕴含着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痛恨。4、主观条件:把握机遇,自强不息;客观条件:适合成长的环境,识才爱才用才的伯乐。六、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策之不以其道()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3、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参考答案:1、通“饲”,喂养用鞭子打通晓 面对2、想要与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3、寄托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或“对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强烈不满。”)4、示例一:我要毛遂自荐,主动展示自己的才能。示例二:我要努力完美自己,做得更好。示例三:要做到心态平和,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七、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呜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1、本文作者是 , 代文学家。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一食或尽粟一石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B.食之不能尽其材 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C.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策之不以其道D.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3、翻译下面的句子。(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2)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4、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1、韩愈 唐 2、B 3、(1)想要跟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2)拿着鞭子,站在千里马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 4、表达了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以及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批判。八、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铲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画线的句子。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2、在作者看来,“伯乐”与“千里马”哪个更重要?为什么?3、文章第二段流露出作者对“千里马”怎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1、驾驭(鞭打)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养它不能竭尽它的才能。(或者:鞭策它,不按正确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2、伯乐更重要。因为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或者:因为没有伯乐,千里马也就被埋没了。)3、为“千里马”的被埋没鸣不平。(或:为千里马得不到应有的待遇而感到同情和惋惜。)九、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1或尽粟一石。食2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3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4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j其真不知马也。 1.对上文第二段的4个“食”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1和2读音相同,意义不同。B.1和4读音不同,含义也不同。C.2和 3读音相同,含义也相同。D.3和4读音相同,含义不同。2.马说托物寓意,抨击当时“食马者”“不只马”的错误行为。但韩愈没有从正面阐明应该怎么做。参照第三段,你认为他主张怎么样对待“千里马”那样的人才?3.马说的标点符号,是现代人加的。有人指出:末句“其真不知马也”,应该用问句(?)结束。请你细读原文,揣摩文意,表明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参考答案:1.C 2. 策之以其道,食之能尽其材,鸣之而能通其意(主张封建统治者应当善于识别人才,尊之以高位,养之以厚禄,任之以重权,使他们能充分施展才干。3.同意用句号,问而后答,一锤定音。也可同意用问号,即把最后两句理解为:到底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呢,还是真的不能识别千里马呢?发人深思,余味无穷。十、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1、下列句中加点的“食”字与“食之不能尽其材”中“食”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一食或尽粟一石 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C食不饱,力不足 D一箪食,一豆羹2、文言文阅读重在积累。请依据下面卡片中的提示,将“文言文阅读积累卡片”填写完整。文言文阅读积累卡片编号: 068字词意思例句译句骈死并列而死骈死于槽枥之间(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安道参考答案:1、B 2、文言文阅读积累卡片编号: 068字词意思例句译句骈死并列而死骈死于槽枥之间(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安怎么,哪里安求其能千里也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道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驱使它,不能按照正确的方法十一、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卞和泣玉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继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