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文言文2 教师版.doc_第1页
初三文言文2 教师版.doc_第2页
初三文言文2 教师版.doc_第3页
初三文言文2 教师版.doc_第4页
初三文言文2 教师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授课学案学生姓名: 授课教师: 周艾 班主任: 科目: 语文 上课时间: 2015 年 月 日 时 时跟踪上次授课情况上次授课回顾 完全掌握 基本掌握 部分掌握 没有掌握作业完成情况 全部完成 基本完成 部分完成 没有完成本次授课内容授课标题记叙文训练专项与病句类型归纳教学目标1.掌握文言文阅读的中考题型考查方向2.记忆文言文实词并掌握文言实词理解技巧3.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技巧重点难点1.记忆文言文实词并掌握文言实词理解技巧2.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技巧授课内容: 【知识回顾与练习】1、 回顾重点文言字词2、 强调具体答题中的关键【作业批改与讲解】1、 文言作业讲解2、 成语积累提问【知识点讲解与练习】(三)文言句子的理解和翻译牢记“八法”,跨越障碍考试说明1、了解文言的特殊句式:省略句、倒装句、判断句、被动句。2、将文言课文的重要句子或语段翻译成现代汉语。题型分析目前的试题是将文言文特殊句式的考查融入到文言语的翻译中去,与考查其他文言知识整合起来,形成表面看是翻译,其实是既考查文言实词,又考查文言虚词,也考查文言句式的综合题。知识归纳l 文言特殊句式1、判断句(1)用语气助词来表示判断。主语后用“者”字提顿,谓语后用“也”帮助判断,构成“者,也”式。有时省去“者”,有时省去“也”,有时“者”、“也”都不用。例1:陈胜者,阳城人也。可译为:陈胜是阳城人。例2: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可译为:南阳的刘子骥是个高尚的人。 (2)用副词加强判断或构成否定判断。例1: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可译为:应当做皇帝的人是公子扶苏。例2:此则岳阳数之大观也。可译为:这就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色。 (3)以动词“为”代词“是”表示判断。例1:臣以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可译为:我认为大王攻打宋国。这是和他们一样的。2、被动句现在被动句常用“被”来表示,文言文常用介词“为”或“于”来表被动,偶尔也用“见”或“被”,而且它们的用法也各不相同。(1)用“为”或“为”、“所”配合表示被动。例1: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可译为:吴广平素很爱护士兵,士兵大多愿意替他出力。例2:其印为予群从辈所得。可译为:他的字模被我的侄子辈得到。(2)用介词“于”放在动词后,并引出施动者。例1: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可译为:而您被赵王所看重,所以燕王想和您结好。(3)用“见”表示被动,或“见”与“于”配合使用,或“见”与“被”对举使用。例1: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可译为:秦国的城池恐怕不能得到,白白地被欺骗。 (4)没有任何表示被动词语的被动句。例1:帝感其诚。可译为:上帝被他的诚心所感动。例2:樯倾楫摧。可译为:船上的桅杆被吹倒了,船桨被折断了。3、省略句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句子成分的省略,是古今汉语都有的现象,只是文言文省略的情况更加普遍,几乎所有的句子成分都有省略。(1)主语省略省略主语的现象在古今汉语中都有,只是在古汉语中更多一些。例1:(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这句中的主语就省略了。例2:永州之野产异蛇,( )黑质而白章。这句中的主语也省略了。( )表示是省略的主语。(2)谓语省略谓语是对主语加以就明,是句子中的重要成分,一般不省略,但在有些情况下谓语也可以省略。例1:一鼓作气 再( )而衰,三( )而竭。例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这两句中的( )中就是省略的谓语。(3)宾语省略。宾语是动词的受动对象,我们要注意动词谓语,就能分析被省略的宾语。例1:余人各复延( )至其家。例2:余闻( )而愈悲。这几句( )中都是省略了的宾语。(4)省略介词“于”:介词“于”、“以”在文言文中常被省略。例1:林尽( )水源。例2:口技人坐( )屏障中。例3:其两膝相比者,各隐( )卷底衣褶中。这几句( )中的就是省略的介词。省略句需要字字对照,句句明其意。4、倒装句(1)谓语前置文言文中有的主语在前,谓语在后,这是句子的常式,但有时为了突出谓谏或表达某种感情,也可以把主语谓语的顺序颠倒过来。例: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孰为汝多智乎?(两小儿辨日)(2)宾语前置古汉语中的宾语,在一定的条件下要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前面。具体条件是:以疑问代词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宾语前置。例: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何以战?(曹刿论战) 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 何以都不闻消息?(人琴俱亡)(3)一般句子中,如果宾语需要前置时,必须在前置的宾语和谓语间加“之”或“之”“为”“是”等作标志。例1:何陋之有?(陋室铭)例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爱莲说)(4)定语后置现代汉语的定语一般都放在它所修饰的中心词前,古文中有时为强调定语所表示的意义或使句子节奏短而鲜明,可以把较长的修饰语放在中心词之后。例: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愚公移山)马之千里者。(马说)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与朱元思书)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陈涉世家)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岳阳楼记)定语后置句的翻译,可在译文中后置定语提到中心词之前,使之合乎现代汉语的习惯。但也可仍按原句式翻译,定语后置有两种作用,一是突出修饰成分,一是避免定语太长。可根据哪种作用为主,选择不同的对译方法,或者选择其它的对译方法。(5)状语后置用“以”和“于”组成介词短语,如果对译成现代汉语一般放在谓语之前作状语,而在文言文中可以放在谓语之后作补语。例:屠惧,投之以骨。(狼)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涉世家)咨臣以当世之事。(出师表)相与步与中庭。(记承天寺夜游)舜发于畎亩之中(孟子二章战胜于朝庭。(邹忌讽齐王纳谏)太祖常劝以读书。(赵普)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治水必亲躬)苛政猛于虎也。(捕蛇者说)l 语句翻译知识归纳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题实际上是一个综合题,因为文言语句的翻译是在理解句中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语句的理解和文字表述能力。翻译的总的原则是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的步骤是先解释词,再串联大意,最后调整通顺。直译就是字字落实。即:原文字字在译文中有着落,译文字字在原文中有根据。直译时主要应运用“替、扩、留、补、删、调”六字法。例如:原句: 十年 春, 齐 师 伐 我。 译句:鲁庄公十年 春天,齐国的 军队 攻打 我们鲁国替:替换。就是用现代词语替换古代词语。如上文例句中的“伐”译为“攻打”,“师”译为“军队” 。扩:扩充。就是在文言文单音词上加上一个字,扩充为双音词。如上文例句中的“春”译为“春天”,“齐”译为“齐国” 。留:保留。就是保留不必译的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 国名、朝代名、官职名、年号等,均不必翻译,原样保留。上文例句中的“十年”就是这样。补:增补。就是补出文言文中的省略成分。如“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一句中“率”的主语“愚公”在翻译时应增补出。删:删去。就是删去表语气,停顿和凑足音节的词语。如“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一句中的后一个“之”在翻译时不必也不能落实,就可以删去不译。调:调整。就是调整倒装句的语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习惯。译完要按照“信”(忠实原文)、“达”(畅达明白)、“雅”(文辞优雅)的原则再作检查。值得注意的是对文言文重要语句的理解同现代汉语语句理解一样,离不开语境,所以必须结合语境正确理解句义。课外文言文巩固岳阳楼记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1)前人之述备矣( ) (2)连月不开( )(3)薄暮冥冥( ) (4)至若春和景明( )2.翻译文中划线句子。(4分)(1)政通人和,百废具兴。(2)去国怀乡,忧谗畏讥3.文章以“情”贯穿全文,既写了迁客骚人的情,又写了古仁人的情。请问:迁客骚人古仁人的情各是什么?作者写这两种情的目的是什么?(4分)迁客骚人的情: 古仁人的情: 写这两种情的目的是: 4. 文中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作为现代人的你能否做到?为什么?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4分)答: 1.(3分)c(A做雕刻B边远的地方目光短浅c距离D反而/转头看、看见)2(3分)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每处1分)3.(5分)(1)(2分)我想要到南海去,(你看)怎么样?(关键同“之”1分,“何如”1分)(2)(3分)自己依靠着聪明与敏捷而不努力学习的人,是自己毁了自己。(关键“恃败”各1分,“句子通顺”1分)4.(3分)做任何事情,有了明确的日标,还需通过主观努力才能实现,“为学”也是如此。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1-4题。(15分)【甲】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心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节选自与朱元思书)【乙】崇桢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潮。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争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而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选自陶庵梦忆)【注】挐:撑(船)。毳(cu)衣:毛皮的衣服。凇:水气凝成的冰花。沆砀(hngdng):天上的白气。芥:比喻细微,微小。白:酒杯。1解释选文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1)互相轩邈 (2)窥谷忘反(3)上下一白(4)及下船2.下列句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分)()A急湍甚箭人之所欲莫甚于生B百叫无绝以为妙绝C.余强饮三大白项为之强D问其姓氏其真无马邪3翻译下列句子。(4分)(1)横柯上蔽在昼犹昏。译文:(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译文: 4填空和简答。(5分)(1)甲文通过描写富春江的山水,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答: (2)乙文中“雾凇沆砀舟舯中人两三粒而已”几句意境优美。有人依此作T一幅画,请你为这幅画加个标题:。(1分)(3)甲乙两文画线句都写环境的幽静,但艺术手法不同,请简析。(2分)答: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1-4题。(15分)答案:1.(4分)(1)比高(2)看到(3)全,部 (4)到,等到每空1分。2.(2分)A3(4分)(1)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还像黄昏一样。(2分,每小句1分)(2)潮中怎么还能有这样的人!(2分)“焉”1分,解释为“哪里”也算对;语义连贯1分。4(5分)(1)厌弃尘俗,向往自然。(2分)“向往自然”写成“寄情山水”也算对。(2)示例:湖山夜雪(1分)写成“湖中赏雪图”、“雪夜赏西湖”、“湖心亭看雪”等也算对。(3)甲文以声音衬托幽静(以闹写静),乙文文字简练,直接写静。(2分)每点l分。甲文写成“以动衬静”也算对。中考真题: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ju)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guan)(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礼运) 乙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选自桃花源记)16.解释下列文言句中加点的词语。(分)(1) 选贤与( )能 (2)货恶( )其弃于地也(3) 故( )外户而不闭 (4)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言句子。(分)阡陌交通,鸡犬相闻。18.甲 文中阐述的“大同社会”与乙文中描绘的“世外桃源”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分)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节选),完成1-4题。(共13分)【甲】见鱼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间隔。问今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选自桃花源记)【乙】贞观十九年,太宗征高丽,次定州,有兵士到者,帝御州城北门楼抚慰之。有从卒一人病,不能进,诏至床前,问其所苦,仍敕州县医疗之,是以将士莫不欣然愿从。及大军回次柳城,诏集前后战亡人骸骨,设太牢致祭,亲临,哭之尽哀,军人无不洒泣。兵士观祭者,归家以言其父母曰:“吾儿之丧,天子哭之,死无所恨。”太宗征辽东,攻白岩城,右卫大将军李思摩,为流矢所中,帝亲为吮血,将士莫不感励。(选自贞观政要)【注】太牢:古代祭祀对牛、羊、豕(shi,猪)三具备谓之“太牢”,太牢之祭是古代国家规格最高的祭祀大典。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便要还家()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次定州()天子哭之,死无所恨()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两个划线句子的意思。(4分)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译文: 是以将士莫不欣然愿从。译文: 3.【甲】文中桃源人为什么“皆叹惋”?(2分)译文: 4.【乙】文写了唐太宗的哪几件事情?从中可以看出唐太宗是怎样的君王?(3分)答: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节选),完成1-4题。(共13分答案:1.(4分)“要”同“邀”,邀请妻子儿女驻扎(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遗憾(答对一个得1分)2.(4分)(2分)(他们)竟然不知道有个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乃”、“无论”译错一个扣1分)(2分)因此将士们没有不高兴地愿意跟从的。(或意译:因此将士们没有不甘心情愿随驾出征的。)(“是以”、“莫”译错一个扣1分)3.(2分)桃源人叹惋桃花源外面战乱不绝,民不聊生。(意思对即可)4.(3分)亲临州城北门楼抚慰兵士:床前询问士兵的病情并令州县为他治疗(答对其中一点即可);亲自祭奠阵亡将士;为李思摩吮血。(答对两点得1分,答对四点得2分,答对一点不得分)宽厚仁爱,体恤将士,善于收揽心(1分)。(答对一点即得分,意思对即可)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14分)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1.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A.往来而不绝者佛印绝类弥勒核舟记B.游人去而禽鸟乐也断其喉,尽其肉,乃去黔之驴C.而不知人之乐孰为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D.射者中,弈者胜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2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3分)A至于负/者歌于途B已而夕阳/在山C游人/去而禽鸟乐也D庐陵/欧阳修也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5分)(1)宴酣之乐,非丝非竹。(2分)译文: (2)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3分)译文: 4选文第节描写了什么内容?有何用意?(3分)答: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14分)1.(3分)B.离开(A.断绝/极;C.知道/同“智”,智慧;D.命中/里)2(3分)D(A至于/负者歌于途,B已而/夕阳在山,C游人去/而禽鸟乐也)3.(5分)(1)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宴酣”1分,“丝”“竹”1分,句子不通顺酌情扣分)(2)醉了能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件乐事的人,是太守。(“同其乐”1分,“述”1分,判断句1分,句子不通顺酌情扣分)4.(3分)众人游宴之乐(1分),揭示太守“与民同乐”的主旨。(2分) 阅读愚公移山中的两段文字,完成14题。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臵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1 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2分)A.毕力平险录毕,走送之(送东阳马生序)B.指通豫南,达于汉阴争高直指(与朱元思书)C杂然相许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D.何苦而不平必先苦其心志(生于忱患,死于安乐)2下面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是哪一项?(2分)( )A寒暑易节,始一反焉B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C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岳阳楼记)D退而甘食其土之有(捕蛇者说)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译文: 4本文语言简洁,但又不失生动,请以“始龀,跳往助之”为例作简要分析。(2分)答: 5文中画线的句子是愚公之妻与智叟对愚公移山提出的看法,请加以比较,说说有什么不同之处。(3分)答: 阅读愚公移山中的两段文字,完成14题。1.C2D3译文:于是率领挑担子的三个儿孙,敲凿石头,挖掘泥土,用箕畚运到渤海的边上。4寥寥六字,把一个邻家小孩积极参与挖山的动作、神情写活了。作者不直接写孩子小,而是用“始龀”这一典型特征来表现他的幼小,孩子天真、可爱的样子跃然纸上。“跳往助之”中只一个“跳”字,就把孩子兴奋得跳来跳去的那种稚气生动地描摹了出来。这样就大大增加了文章的生动性。5 不同一:出发点不同。其妻是在“杂然相许”的前提下“献疑”,一个“献”字表明她对愚公的关心;智叟不是提出疑问,“笑而止之”是对愚公的否定,“甚矣,汝之不惠”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