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安全形势与科技对策PPT课件.ppt_第1页
煤矿安全形势与科技对策PPT课件.ppt_第2页
煤矿安全形势与科技对策PPT课件.ppt_第3页
煤矿安全形势与科技对策PPT课件.ppt_第4页
煤矿安全形势与科技对策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国煤矿安全形势与科技对策 二O一一年四月 1 一 2011年重大事故案例分析二 煤矿的主要灾害及危害程度三 煤矿灾害事故基本特征四 煤矿灾害事故原因分析五 煤矿安全科技对策和发展方向 2 1 3 24重大瓦斯爆炸事故3月24日 吉林省白山市浑江区通沟煤矿发生一起重大瓦斯爆炸事故 造成13人死亡 6人受伤 该矿属乡镇煤矿 核定生产能力4万吨 年 为低瓦斯矿井 原因 1 矿井局部通风管理混乱 随意开停局扇 造成瓦斯积聚 带电维修开关产生电火花引起瓦斯爆炸 一 2011年重大事故案例分析 3 事故暴露出的主要问题1 该矿未经复产验收擅自恢复生产 3月22日地方有关部门发现违规组织生产后责令其停止生产 但该矿无视政府监管 继续违法组织生产 2 违规采用巷道式采煤 以掘代采 3 工人入井未带自救器 4 四是通风瓦斯管理不到位 事故工作面曾出现过2次瓦斯超限 但未采取有效措施治理 4 2 3 28较大煤与瓦斯突出事故2011年3月28日 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淤泥乡罗多煤矿发生一起较大煤与瓦斯突出事故 造成8人死亡 3人受伤 该矿属乡镇煤矿 设计生产能力6万吨 年 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 一 2011年重大事故案例分析 5 原因 该矿未实施区域防突措施 局部防突措施不到位 回风上山掘进工作面放炮作业诱发煤与瓦斯突出 事故暴露出的主要问题1 该矿在安全生产许可证过期 未办理延期手续的情况下 违法组织生产 6 事故暴露出的主要问题2 该矿井下掘进工作面无风微风作业 未按规定安装监测监控传感器 3 部分矿级管理人员没有安全资格证 特殊工种作业人员配备不足 7 为深刻吸取事故教训 切实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 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 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特提出以下要求 一 进一步增强做好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责任感 使命感和紧迫感 二 突出抓好煤矿复产复工验收工作 三 切实加强煤矿通风管理 四 加大防治煤与瓦斯突出工作力度 五 严肃查处事故 严格责任追究 8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发布2011年煤矿安全生产将抓八大重点 一 深入贯彻执行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 精神 进一步推动企业落实主体责任 以 安全责任 重在落实 为主题 严肃事故查处和责任追究 促使安全生产责任履行到位 二 强化安全监察监管 进一步推进 打非治违 行动深入开展 继续保持高压态势 依法打击无证无照进行生产经营和建设 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擅自生产 关闭取缔后擅自恢复生产等非法违法行为 严肃纠正 三超 工业企业超能力 超强度 超定员组织生产 交通运输企业超载 超限 超负荷运行 等违规违章现象 进一步巩固和扩大 打非 专项行动的成果 三 强力推进先抽后采 综合治理的根本措施 进一步深化煤矿瓦斯防治工作 进一步突出预防为主 推进抽采达标 强化瓦斯防治基础工作 加强现场管理 发挥政策引导作用 9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发布2011年煤矿安全生产将抓八大重点 四 坚决淘汰落后生产能力 进一步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和整合技改工作 进一步规范企业兼并重组 继续支持有条件的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兼并重组小煤矿 五 以推进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为重点 进一步强化安全基层基础管理 六 坚持实施 科技兴安 战略 进一步提升煤矿安全保障能力 加快建设完善井下安全避险 六大系统 发挥典型示范作用 争取实现分期建设的目标 逾期未达标的 依法暂扣安全生产许可证 七 严格事故查处和责任追究 进一步用事故教训推动工作 八 继续深入开展 创先争优 活动 进一步加强安全监察监管队伍执法能力建设 10 二 煤矿的主要灾害及危害程度 我国是世界上煤矿灾害严重 灾害多的国家 主要灾害有 瓦斯灾害 顶板灾害 矿井火灾 水害 冲击地压 尘害 热害等 11 二 煤矿的主要灾害及危害程度 1 瓦斯灾害我国煤矿几乎都有瓦斯涌出 年涌出量超过150亿方 国有重点煤矿中 高瓦斯突出矿井占49 5 左右 全国煤矿中高瓦斯矿井4462处 突出矿井911处 国有重点煤矿中约250处突出矿井 我国煤矿是世界上煤与瓦斯突出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始突深度最小 瓦斯压力高 已测得的数据为13 8MPa 至2007年底累计突出16400余次 占世界总突出次数的40 左右 12 图4中国煤层瓦斯含量与煤矿瓦斯区划煤层瓦斯含量 1 16m3 t 6 发生过煤和瓦斯突出的矿区 7 瓦斯大区界线 8 瓦斯带 亚区 界线 13 图5煤与瓦斯突出过程模拟 14 瓦斯爆炸浓度范围 5 16 图6瓦斯爆炸模拟图 15 二 煤矿的主要灾害及危害程度 2 尘害采掘工作面产尘强度大 导致矿工患尘肺病 2007年不完全统计累计尘肺病例61 3万人 其中煤矿尘肺病例约占一半 87 37 的国有重点煤矿的煤尘存在爆炸危险性 煤尘与瓦斯共存时 相互促进爆炸危险性 发生过世界上最大的煤尘爆炸和瓦斯煤尘爆炸事故 16 煤尘爆炸浓度范围 35g m3 2000g m3 图7煤尘爆炸现场图 17 二 煤矿的主要灾害及危害程度 3 自然发火72 05 的大中型煤矿 煤层自然发火严重或较严重 51 3 的国有重点煤矿存在自然发火危险 几乎所有产煤区都存在自然发火危险 重点产煤区尤为严重 北方煤田火灾问题突出 露天矿也存在自然发火危险 18 图8中国煤种分布与煤层自燃倾向性区划1 褐煤 2 低变质烟煤 2 炼焦用煤 4 贫煤 5 无烟煤I 东北褐煤 烟煤自燃区 II 华北烟煤自燃区 III 西北低变质烟煤自燃区 IV 南方高硫煤自燃区 19 二 煤矿的主要灾害及危害程度 4 水害我国煤矿水文地质条件比较复杂 大中型煤矿中 水文地质条件属复杂或极其复杂类型的占25 04 属于简单的仅占39 49 华北煤田受奥灰岩溶水威胁的矿井占矿井总数的80 采空区 老窑积水已成为煤矿一大隐患 20 图9中国煤矿水害分区I 东北裂隙水水害区 II 华北奥灰水 裂隙水水害区 东部亚区 IIa 西部亚区 IIb III 华南岩溶水水害区 江南亚区 IIIa 西南亚区 IIIb IV 西北裂隙 孔隙水水害区 V 滇藏裂隙水水害区 21 二 煤矿的主要灾害及危害程度 5 冲击地压以煤岩急剧猛烈破坏为特征的另一种动力灾害 102处煤矿发生过程度不同的冲击地压 大中型煤矿中5 的矿井存在冲击地压灾害 最大达到了4 3级 冲击地压容易诱发其它灾害 22 二 煤矿的主要灾害及危害程度 6 主要灾害的变化趋势我国煤矿的平均开采深度450m左右 每年增加10 20m 地应力 瓦斯压力 瓦斯涌出量随之增大 煤与瓦斯突出 冲击地压危险增加 热害成为煤矿新的灾害 容易导致多种灾害的耦合 23 图10中国煤矿热害区划图I 东部高地温 热害区 II 中部中地温 热害区 III 西北低地温热害区 IV 青藏中地温 热害区 24 三 煤矿灾害事故基本特征 1 煤矿灾害事故现状煤矿安全生产形势在我国工业企业中最为严峻 死亡人数是世界主要采煤国中最高的 长期以来我国煤矿的死亡人数占世界煤矿死亡人数的80 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 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大幅下降 全国煤矿死亡人数由2002年的6995人 减少到2008年的3215人 下降了54 05 百万吨死亡率由4 94下降到1 18 下降76 11 25 图11煤矿事故起数 死亡人数 百万吨死亡率变化趋势 26 三 煤矿灾害事故基本特征 1 灾害事故类型多 瓦斯是 第一杀手 存在各类自然灾害事故 瓦斯 水 火等 生产性不安全因素导致事故 机械伤害 触电等 灾害事故的主要类型是顶板和瓦斯事故顶板事故发生频率最高 瓦斯事故死亡人数多 顶板和瓦斯事故起数之和和死亡人数之和均占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的60 70 左右 27 图122008年各类型煤矿事故基本情况 28 瓦斯事故危害性大 顶板事故发生率最高2001 2006年 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 重大 事故中 瓦斯事故占80 一次死亡30人以上的特别重大事故中 瓦斯事故占83 24起死亡百人以上的特别重大事故中 瓦斯煤尘事故21起 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占88 和90 顶板事故发生率最高 占事故总起数55 死亡人数最多 占总事故死亡人数的43 瓦斯事故危害性最高 平均每起事故造成3 30人死亡 顶板事故和瓦斯事故的发生起数和死亡人数占总数的66 和69 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事故中 瓦斯 顶板和水害事故占90 以上 29 三 煤矿灾害事故基本特征 2 采掘工作面事故最多近年来的数据表明 国有煤矿发生的一次死亡3人的事故中 采掘工作面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均占75 以上 其中掘进工作面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占40 92 和42 62 2008年17起重大以上瓦斯事故中 掘进工作面发生11起 占65 25起较大煤与瓦斯突出事故中 16起发生在掘进工作面 占64 30 三 煤矿灾害事故基本特征 3 小煤矿事故多发 非法开采矿井安全问题严重2008年乡镇矿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占74 和73 4 2007年为72 7 和76 6 2008年38起重大以上事故中 违法生产矿井20起 死亡361人 分别占重大以上事故总量的52 6 和51 1 非法矿井3起 死亡73人 分别占重大以上事故总量的7 9 和10 3 31 三 煤矿灾害事故基本特征 4 安全生产发展不平衡 存在显著的区域性差异2008年26个产煤省区中 有20个地区死亡人数减少 6个省市同比上升 贵州 四川 山西 重庆 湖南 河南等6个地区煤矿死亡率仍较高 人数超过250人 6省市共死亡1925人 死亡人数占全国总数的60 一大批矿区百万吨死亡率已降至平均水平以下 神东 兖州等矿区安全生产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一些矿区百万吨死亡率仍然居高不下 32 图13中国煤矿百万吨煤死亡率地理分布 33 四 煤矿灾害事故原因分析 1 自然条件差 伴生灾害多 容易引发事故我国大陆是由众多小型地块多幕次汇集形成 煤盆地经受了多期次 多方面 强度较大的改造 先天性 条件较差 正因为这种地质构造 造成我国地质灾害严重 大地构造的特点决定了煤矿地质条件的复杂性 井工矿的生产条件又增加了安全生产的难度 国有重点煤矿中地质构造复杂或极其复杂的占36 地质构造简单的只占23 34 图14早二叠世全球古地理简图 35 图15后侏罗纪全球古地理简图 1 52亿年前 36 图16中国大地构造简图 JG 准噶尔地块 TH 吐哈地块 IL 伊犁地块 TR 塔里木地块 MZ 马鬃山地块 HB 好比如地块 TA 塔河地块 JM 佳木斯地块 SL 松辽地块 AL 阿拉善地块 MQ 中祁连地块 TD 达肯达坂地块 QD 柴达木地块 NC 华北地块 SC 华南地块 HN 海南地块 QT 羌塘地块 LS 拉萨地块 HM 喜马拉雅地块 BS 保山地块 由30多个地块组成 37 图17亚洲大地构造简图 中国现今地壳运动基本上受喜马拉雅系统和太平洋系统的共同影响 38 图18中国大陆现今构造位移矢量图 39 四 煤矿灾害事故原因分析 2 煤矿生产条件复杂我国煤矿以井工矿为主 占产能的95 美国统计资料露天矿百万吨死亡率为0 0138 井工矿为0 0623 后者是前者的4 54倍 每年以10 20m的速度延深 深井数量逐年增加 千米深井已超过20个 煤矿巷道呈管网式的空间布置 多种致灾因子共存于同一环境 一旦发生灾害事故容易发生致灾因子作用的耦合 形成更大灾难 40 四 煤矿灾害事故原因分析 3 生产力整体水平低97 的煤矿为小煤矿 整体规模小 设施简陋 经济增长方式粗放 图19矿井生产规模与百万吨死亡率之间的关系 41 开采方式落后 采用房柱式或非机械长壁采煤法的矿井百万吨死亡率高 国有重点煤矿非机械长壁采煤的百万吨死亡率分别为普采 高档普采和综采的2 26倍 4 18倍和6 44倍 矿井超能力生产 系统超负荷运转 采掘失调 采抽失调的现象普遍 42 全国平均采煤机械化程度不到50 研究表明 采煤机械程度提高 百万吨死亡率下降 装备水平提高 自然灾害类事故所占比例下降 生产性事故所占比例上升 国有重点煤矿的自然灾害事故起数约占55 死亡人数约占73 而国有地方分别占78 和75 乡镇煤矿分别占78 和86 机电事故在事故总量中所占比例 国有重点 国有地方 乡镇煤矿分别为8 71 2 86 和2 08 运输事故分别为24 62 14 11 和10 43 图20国有重点煤矿采煤机械化程度与百万吨死亡率关系 44 四 煤矿灾害事故原因分析 4 灾害防治能力不足 防灾系统不健全近15 国有煤矿超通风能力生产 技术会诊的462处煤矿 三量 合理的只占18 19 存在 剃头 开采的矿井占16 54 通风富余系数比较合理的仅占38 32 矿井瓦斯抽放率在20 以上的矿井只占40 大部分矿井井下供电线路 机电设备仍是建井时期的 45 四 煤矿灾害事故原因分析 5 科技支撑能力不足煤矿安全基础理论研究薄弱 对灾害发生机理 演化过程尚不能全面认识 导致治本技术少 治表技术多 灾害防治的许多技术难题没有得到突破 先进适用灾害防治技术没有得到全面推广应用 据初步估算 科技进步对煤矿安全生产贡献率仅为25 46 四 煤矿灾害事故原因分析 6 安全管理水平低管理技术手段落后 大多停留在事后总结教训的被动管理模式上 现场管理混乱 安全技术措施不到位 隐患未及时整改 劳动组织管理较乱 安全管理体制有待完善 有效的社会制约机制急待建位 7 安全投入不足 安全欠帐巨大安全历史欠账问题解决难度大 遗留的安全工程缺口和设备老化等深层次问题突出 47 四 煤矿灾害事故原因分析 8 行业技术标准不能满足安全生产需要 9 煤矿安全科技创新体系及运行机制不健全 对安全生产支撑不足 10 职工素质不高 技术人员匮乏 11 煤矿基础设施和安全保障能力不能满足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对煤炭能源的需求 48 五 煤矿安全技术对策和发展方向 一 我国煤矿安全的科技需求在瓦斯防治技术方面我国煤层透气性差 预抽瓦斯难度大 缺乏效果好的抽放技术 松软突出煤层钻孔施工困难 缺乏钻进工艺技术和装备 定向长钻孔 1000m 钻进钻机与钻孔工艺缺乏 未全面实现 先抽后采 采抽比例失调 采掘部署调整难度大 低浓度瓦斯利用缺乏安全保障技术 瓦斯抽放 利用成本较高 需要政策支持 49 一 我国煤矿安全的科技需求在煤与瓦斯突出防治技术方面 对构造煤 瓦斯地质 地应力场等基本问题的研究深度不够 煤与瓦斯突出机理未完全认识延期突出发生次数增加 缺乏有效的技术对策需要提高突出预指标临界值的准确性和指标的可靠性 保护层开采技术应用条件苛刻 适用范围受到限制 50 一 我国煤矿安全的科技需求在矿井火灾防治方面煤的自然发火的致灾机理尚未完全攻克实际自燃环境条件下 火灾的预测指标和方法煤炭自燃初期识别技术尚未突破隐蔽火源探测与定位技术仍是难题火灾与瓦斯爆炸相互转化的规律尚未掌握 缺乏相关控制手段 51 一 我国煤矿安全的科技需求在粉尘防治和防隔爆技术方面 矿井粉尘的高效除尘技术 粉尘在线监测技术装备仍需提高被动式隔爆棚的正确应用 解决棚架快速 方便移设的方法 提高自动抑爆装备抗干扰能力和进一步减小动作滞后时间 在矿井水防治方面矿井水害形成机理认识不清 对老窑水和奥灰岩溶水的分布规律和富水性尚未掌握 缺乏有效探测技术 52 二 我国煤矿安全的技术对策建立示范点 推广先进适用技术突破灾害防治关键技术 实现支撑发展加强防灾基础研究 引领防灾技术发展强化技术基础性工作 支撑煤矿安全监管监察 53 二 我国煤矿安全的技术对策 1 建立示范点 重点推广先进适用技术瓦斯抽放技术 开采保护层技术 突出预测预报技术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 合理配置监控系统功能 有条件的矿区 地区实现联网 促进信息共享 推广自然发火早期预测预报技术 注浆 阻化剂 凝胶 氮气等综合防更火技术 全面采用被动式隔爆技术 提高安全保障能力 54 二 我国煤矿安全的技术对策 1 煤矿瓦斯治理技术集成与示范 项目项目对瓦斯治理技术进行梳理 并对先进适用技术进行完善提高和推广应用项目设置四个课题 煤矿瓦斯治理技术筛选及适用性研究高瓦斯矿区瓦斯灾害诊断及治理方案研究瓦斯治理适用技术完善提高及应用研究煤矿瓦斯治理技术管理规范及标准的研究建立五个示范工程 沈阳煤业集团 郑州煤炭集团 松藻煤电公司 铜川矿务局 鹤岗矿业集团 55 取得显著的效果 对我国瓦斯防治技术进行筛选 形成了瓦斯治理先进适用技术与装备体系 建立了推广平台 对16项瓦斯防治共性 关键性技术进行完善提高 形成了重点监控煤矿企业所属高瓦斯突出矿井的瓦斯灾害隐患诊断报告和瓦斯治理技术方案 成为国债资金投入 隐患治理的基础和依据 构建煤矿安全技术标准框架 制修订11项重要急需的技术标准 规范 建立了沈阳 郑州 松藻 铜川 鹤岗五个示范工程 瓦斯抽放率增加30 50 矿井瓦斯超限次数下降50 以上 培训一批瓦斯管理与技术的人才队伍 已出版了5本专著 56 二 我国煤矿安全的技术对策 2 10个煤矿瓦斯治理与利用示范工程建设项目根据各示范点的特点和条件 集成瓦斯治理与利用的先进适用技术 并总结推广应用 龙煤集团鹤岗分公司 沈阳煤业集团 抚顺矿业集团淮南矿业集团 淮北矿业集团郑州煤炭集团 焦作煤集团阳泉煤业集团 晋城煤业集团松藻煤电公司 57 示范工程建设取得阶段性效果 推广了一批瓦斯治理 瓦斯抽采 瓦斯利用的先进适用技术和装备 示范矿井的瓦斯治理工程得以建设和完成 如瓦斯抽采钻工施工500万米以上 矿井采掘部署得到了调整 采掘失调 采抽失调得到有效的缓解 示范矿井瓦斯抽采率平均达到50 利用率提高了30 以上 瓦斯治理的技术人才得到了培养和锻炼 一批瓦斯治理的科研和技术机构得到组建 示范矿井安全生产形势得到显著改善 瓦斯治理技术和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带动了全国瓦斯治理技术的提升和能力的提高 58 二 我国煤矿安全的技术对策 2 突破灾害防治关键技术 实现支撑发展提高热催化元件的寿命和稳定性 开发红外 光纤等原理的新型CH4 CO CO2测定仪和传感器 尽快突破宽带网络型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的技术关键 研究处理能力强 智能化程度高的煤矿灾害预警技术 提高监控系统对瓦斯等灾害的预警能力 研究适合高地应力 高瓦斯 松软突出煤层条件的钻机和钻进工艺及瓦斯抽放技术 研究超长定向水平钻孔钻机与钻进工艺及预抽瓦斯技术 59 研究井下 地面 采煤采气协调开发技术 把高瓦斯煤层转化为低瓦斯煤层实现安全生产的技术与装备 研究探测矿井小构造和瓦斯富集区的地球物理方法及装备 完善煤与瓦斯突出预测预报技术 提高预报准确性 研究延期突出的预测和预防技术 突破煤层自然发火初期的预测预警技术 研究基于气味检测技术的早期预测方法 60 研究矿井隐伏导水构造长距离精细探查与空间定位技术与装备 研究探测老空区的空间展布 位置 深度 富水状态等关键信息的高精度物探技术 研究应对煤矿突发瓦斯异常涌出的技术对策 提高处置因冲击地压 初次放顶等引发瓦斯涌出异常的能力 研究煤矿安全产品与装备的安全检测检验关键技术 提高安全装备的保障能力 突破煤矿抢险救灾 事故调查 物证分析 模拟验证等关键技术 提高煤矿事故应急救援能力 61 二 我国煤矿安全的技术对策 围绕12个方面的关键技术问题 科技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安监总局适时地启动并实施了一批煤矿灾害治理的关键技术研发 重大装备研制项目 十一五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装备研制与关键技术研发国家重大科技专项 62 二 我国煤矿安全的技术对策 十一五 科技支撑重点项目 1 煤矿瓦斯 火灾与顶板重大灾害防治关键技术研究煤矿瓦斯灾害基础条件测定关键技术研究煤矿重大灾害综合监测预警关键技术煤与瓦斯突出防治和瓦斯抽放关键技术与装备瓦斯煤尘爆炸预防及继发性灾害防治关键技术煤矿火灾综合防治关键技术深部开采煤岩动力灾害多参量识别与解危关键技术及装备煤矿安全管理关键技术与标准研究抚顺 淮南 淮北 峰峰 松藻五个示范点 63 二 我国煤矿安全的技术对策 2 安全生产检测检验体系与技术规范研究安全生产检测检验体系与技术规范研究重点领域安全生产检测检验关键技术与规范研究典型在用设备安全检测检验关键技术与规范研究典型灾害事故调查与物证分析关键技术与规范研究典型灾害事故模拟仿真与虚拟现实关键技术研究 64 二 我国煤矿安全的技术对策 3 矿井老空区探测与水灾防治关键技术与装备矿区水害防治技术方法矿井水害电磁法探测关键技术与装备矿井水害弹性波探测关键技术与装备矿井水害监测预警技术与装备矿井水害快速治理技术与装备 65 二 我国煤矿安全的技术对策 4 矿井重大灾害应急救援关键技术研究矿井重大事故救援指挥辅助决策技术井下灾区探测与灾害抑控技术与装备人员遇险区域定位及救灾通讯关键技术与装备遇险人员快速救护关键技术与装备矿井重大灾害事故应急救援关键技术规范研究 66 二 我国煤矿安全的技术对策 5 煤矿安全高可靠性监控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正在启动 传感器自诊断及安全检测仪表无线接入技术研究本质安全设备配接关键技术研究基于监控系统的煤岩动力灾害监测技术研究与示范监控系统网络结构可靠性及抗干扰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监控系统数据可靠性和挖掘技术研究及示范 67 二 我国煤矿安全的技术对策 8项 煤矿瓦斯综合治理与利用关键技术研发和装备研制项目 松软突出煤层中风压空气钻进装备研制与配套工艺开发井下水平长钻孔钻机研制及配套工艺开发低透气性煤层瓦斯抽采增效技术开发低浓度瓦斯输送安全保障成套技术开发与装备研制防突远距离控制钻机研制及配套工艺开发松软突出煤层顺层钻孔螺旋钻进装备研制与配套工艺开发瓦斯抽采矿井的风流监测与智能控制关键技术研制地面瓦斯抽采的欠平衡车装钻机研制 68 二 我国煤矿安全的技术对策 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 国家重大科技专项 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 是国家十六项重大科技专项之一 共设43项目22个示范工程 煤层气10个项目 6个示范工程 其中煤矿区2个项目 3个示范工程 煤矿区煤层气开发与利用主要内容煤层气与煤炭协调开发关键技术煤矿区煤层气高效抽采 集输技术与装备研制山西晋城矿区采气采煤一体化煤层气开发示范工程两淮矿区煤层群开采条件下煤层气抽采示范工程重庆松藻矿区复杂地质条件下煤层气开发示范工程 69 二 我国煤矿安全的技术对策 3 加强防灾基础研究 引领防灾技术发展研究煤与瓦斯突出 冲击地压等煤岩动力灾害发生机理 研究构造煤的成因 分布规律 物化特性等科学问题 系统研究煤层瓦斯赋存 运移及涌出规律 研究瓦斯煤尘爆炸特性及其演化 传播规律 研究冲击地压等煤岩动力灾害与瓦斯异常涌出的相关性 以及多种致灾因子藕合发生继发性灾害的机理 研究煤矿隐蔽火源特性及探测技术 研究大埋深快速机械化采煤条件下的突水机理 研究煤层隔水底板的防水效应 70 二 我国煤矿安全的技术对策 国家安监总局组织 科技部在973计划中支持了3项煤矿灾害治理的重大基础研究项目 包涵中8项基础问题的有关瓦斯 水灾害 冲击地压等灾害防治内容 71 二 我国煤矿安全的技术对策 1 973国家重大基础研究 预防煤矿瓦斯动力灾害的基础研究 项目设置6个课题 煤矿瓦斯灾害的地质构造作用机理含瓦斯煤体物理力学特性及本构关系采动裂隙场时空演化与瓦斯流动耦合效应煤岩瓦斯动力灾害的动力学演化机理煤岩动力灾害演化过程的地球物理响应规律瓦斯 煤尘 爆炸动力学演化及多相耦合效应 72 二 我国煤矿安全的技术对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