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良好的提问习惯.doc_第1页
培养学生良好的提问习惯.doc_第2页
培养学生良好的提问习惯.doc_第3页
培养学生良好的提问习惯.doc_第4页
培养学生良好的提问习惯.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培养学生良好的提问习惯教师提出问题,启迪学生思维,是启发式教学的主要手段,也是联系师生双边活动的一条重要纽带。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谈到问的重要性时,曾风趣地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古人也曾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这正说明“疑”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学生质疑提问是积极主动获取知识,寻根究底探索真理的重要表现。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提问能力是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教学实践使我懂得要想让学生学的主动,积极必须培养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乐于提问的能力。一、 创设良好轻松的课堂氛围让每个学生都有心理安全感,都敢于提问。心理学研究证明,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思维处于最佳状态,因此教师要善于制造和谐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问时教师说一声“请”,学生回答时,教师面带微笑,并热情鼓励;对回答正确的学生,教师及时加以表扬和肯定,对回答错误的学生也礼貌相待不加以喝斥这样能使学生产生一种惬意的顺向心理,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得知识。爱因斯坦说过:“我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只不过是喜欢寻根问低的追求问题罢了。”这句话一语道破创新的真谛:好奇心、问题意识和锲而不舍的探求是成功的前提。强烈的好奇心是发现问题的一个来源。其实问题意识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当小孩开始学会说话以后,说的最多的就是问题:“这是什么?那是什么?”无穷无尽的问题。当你回答了他的问题,他接下来就是新的问题“为什么?”好奇、好问是儿童的一大特点。但是,在阅读教学中为什么学生特别是高年级学生很少主动质疑提问呢?从心理学上讲,由于学生年龄增长,知识增多,他们想使提出的问题有价值。能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赞赏,生怕提的不好会被别人笑话,因而羞于提问。从教学上讲,是由于教师思想没有解放,怕被学生提出的问题难倒或怕乱提问题延误教学时间,打乱教学计划 ,因而没有创造提问的条件。那么,怎样使学生课堂上敢于提问,变学习被动为主动呢?要打开学生的心门,走进学生的心灵,必得有两串钥匙,一串钥匙挂着“尊重”、“保护”、“关爱”,一串钥匙挂着“唤醒”、“勉励”、“发展”。在课堂教学中,要营造出一种宽容的环境,给学生自由表现的机会,用老师的爱给学生自由创造的天地,使学生获得“心里安全”和“心里自由”,让学生敢于接近你,乐于接近你,把你当作他生活中的朋友,学习中的向导,真正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1、要树立教育民主化的思想。教育民主化就是在教学中革除一切不平等地对待学生的现象,为提高学生的民主意识和参与能力,发扬学生的主体作用,创造良好的环境。例:学完琥珀一文,一个学生问:小苍蝇在太阳光里飞舞,发出嗡嗡的叫声,是苍蝇的叫声吗?这个问题虽然与理解文章内容和写法没关系,但我还是鼓励学生回答。当时有一位学生回答:这不是苍蝇的叫声,是苍蝇在飞行时翅膀与空气摩擦的声音。这位学生是怎么知道的呢?他说是在中国少年报上看到的。我对这两位同学都给予了表扬。这样有效的调动了学生质疑的积极性。学生解除了思想负担和心理障碍,大胆而自由的思考,提问,讨论,触发起学习的灵感。2、要给学生充分读书,思考,提问的时间。课堂上提不出问题,不是没有问题,而是没有更好的阅读思考,只有多读多思,才能产生问题,提炼出有价值的问题。课堂上我尽量精炼讲解,挤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读书,思考,提问。如:学习草船借箭后,有学生问:“如果第二天没有大雾,诸葛亮会怎么办?”学生讨论热烈,各抒己见。就这样,学生的提问能力不仅得到了培养,更重要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了训练和加强。3、鼓励提问。通过提问给学生以主动尝试和领悟新知识的机会,使他们体味到独自获取新知识的乐趣,为了激发学生的提问热情,在自读课文前我亮出打分标准,只要能提出问题都能及格,问题有深度就给打满分。例:学习种子的力量后,有学生提出课文题目应改为种子和小草,因为文章是借种子和小草的力量来说明生命力是不可抗拒。这个问题很有深度,于是我给他打了满分,当时学生高兴的样子不亚于考试得第一。二、使学生会问德国著名教育学家第斯多惠非常重视教人以方法,他曾尖锐地指出:“一个差的老师奉献真理,一个好的老师则教人去发现真理。”因此我非常重视学生质疑方法的指导。1、整体思考,把握提问。每教一篇文章,我都启发学生带着“这篇文章写的是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等几个问题进行阅读。读文章一开始就接触题目,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要通过题目,诱导学生想一想这篇文章是写人、记事,写景,状物,还是说明一个道理。如读小音乐家扬科一文使学生想到:这是写人的文章,扬科不会唱歌,不会弹琴,为什么称他是音乐家呢?然后带着疑问进行阅读。这样,从整体入手,引导学生读书求知,设疑提问,有利于学生感知课文主要内容,提高了阅读效率。2、重点突破,构思提问。重点语句是深入理解文章内容的关键。捕捉重点,构思提问,可以起到抓住一点提契全文的作用。如读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我引导学生抓住“我们爬在地上必须纹丝不动呢?这说明什么?这些问题是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钥匙,不仅可以取代教师的分析,而且帮助学生进一步抓住文章中心,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3、疑难探索,设置提问。教学中,学生或多或少都会遇到疑难问题,我抓住疑难,启发学生自我设问。如凡卡一文以梦结尾是理解的难点,我启发学生这样设问:“这是什么样的梦?凡卡为什么会做这样的梦?这说明什么?通过自己设问,释疑,从而弄懂了以梦做结尾的作用。这种方式,有利于学生活跃思维,培养寻根究底的探索精神。4、提示矛盾,引导提问。在阅读、中产生的疑问,有的是课文内在矛盾引起的。我及时引导提出这种矛盾,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读十里长街送总理中的一句:“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他双手拄着拐杖,背靠一棵洋槐树,焦急而又耐心的等待着。”我引导学生提问:“为什么用焦急和耐心这两个意思相反的词来描写老奶奶的心情?我适当点拨,让学生开展讨论,自寻答案。三、积极评价,及时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让每个学生都乐于提问教师应善于捕捉学生星星点点的智慧火花,不失时机地给予积极评价,使学生时时有一种愉悦的心理体验,感受到思维劳动本身的乐趣。教师对于学生提问的积极评价方式应是多种多样的。最常见也最容易产生积极效果的,当数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真诚赞扬。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自己在课堂上的一颦一笑,一个动作,一个手势,往往都能对学生产生作用。教师可在学生的作业本上画上五角星,一段时间后比一比,谁的五角星多。教师还可在班上设立“智慧之星”、“问题之星”,对爱提问题的学生进行奖励。此外,教师还可在家长面前表扬他的孩子敢问、会问,这也能有效地激发学生提问的积极性。 学生的问题往往只停留在知识的表层,甚至是很幼稚的,对此,教师千万不能有丝毫不悦的表示,哪怕是一个小小的动作和一闪即逝的眼神。如学习新型玻璃一课时,有学生问:“到哪儿能买到这种新型玻璃?”这完全出自学生学懂课文后对新型玻璃的向往,是真情的流露。这时,教师应给予积极的肯定和解答。又如教小壁虎借尾巴一课时,有学生问:“为什么大家都不把尾巴借给小壁虎?”教师就应鼓励学生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想,自己解决。还有学生提出“蝇子是什么?是不是苍蝇?”对此,教师可提供有关信息,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可以通过查阅词典等工具书来解决问题。 要让学生乐于提问,教师就应保证学生的提问空间,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机会发表自己的意见。在预习时,让学生把问题写在练习本上,开始上课时让学生提出;在课中,鼓励学生随时提问;教学内容结束,留一段时间让学生提问;下课后,鼓励学生继续提问。这样,为学生提问保证了足够的时间,提问的形式既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保证了人人都有更多的提问机会,从而及时保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激发他们提问的兴趣,使每个学生都能展示自己的聪明而乐于提问。与此同时,要避免为提问而提问的现象,教育学生要实事求是,有疑而问,尤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尝试解决而不能解决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探究精神。 四、教师示范,提示思路和方法,让每个学生善于提问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教材的特点,精心设计自己的提问,吸引学生积极思考,热烈讨论,并诱发学生产生一种想要自己提问供大家讨论的欲望。教师自己首先要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提问,在发现问题的方法方面为学生起示范作用。在每一堂课中,教师的提问要向学生展示发现问题的思维过程,使学生受到启迪,感到有方法可循。 例如:燕子一课最后一节有一句话“嫩蓝的天空,几痕细线连于电杆之间”提问前,教师先把句子读一遍,接着说:“细线一般用几根、几条,这儿怎么写几痕细线呢?”这一提问,向学生展示了发现问题的思维过程和方法(认真读句,咬文嚼字、类比探究等等),学生通过教师的启发和示范,自己提问的欲望和兴趣往往会油然而生。 学生在读书过程中,会遇到一些不懂、难懂的问题,教师在指导阅读中要加以引导,让学生发现问题,尝试提问。具体方法有:围绕课题提问启疑;课文难点处设疑,课文重点处引疑;找矛盾、提问题;定范围、提问题(教师在课文中定一个范围,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调动情感因素,暗示有疑等等。 如学习金色的细雨一课,有学生问:“课文金色的细雨已经从空中洒落。哦,原来是飞机在撒播树种。为什么第一句用洒,第二句用撒?”通过认真阅读、对比,联系课文内容,学生悟出第一句写雨洒下来,第二句是写撒树种,两个“s”的用法不一样。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从仔细观察中发现问题、提出疑问,进而独立思考,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亲身感受到了质疑和独立思维的乐趣,进而培养了独立思维能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我们要鼓励学生多提问,养成爱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