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武邑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检考试(语文).doc_第1页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检考试(语文).doc_第2页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检考试(语文).doc_第3页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检考试(语文).doc_第4页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检考试(语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检考试语 文第I卷 (阅读题 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唐诗的意象中国古典诗歌是极其精炼的语言艺术,言约而意丰是历代诗人共同的追求目标。刘勰云:“规范本体谓之镕,剪裁浮词谓之裁。裁则芜秽不生,镕则纲领昭畅一意两出,义之骈枝也;同辞重句,文之肬赘也。”又云:“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这个原则虽然对各种文体都适用,但显然对于篇幅有限的诗体更为重要。而古典诗歌的篇幅相当有限,作者又希望在有限的篇幅内承载更多的意蕴,所以不能容忍芜辞赘句的存在。从意象的角度来思考这种原则,显然会导出对于意象密度的追求。何谓“意象”?“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假如同样长短的诗句或诗篇中包含的意象或多或少,也就是意象的密度或密或疏,前者所承载的意蕴更加丰富,或者说所传达的信息量更大,如此更可能达到言约意丰的效果。但是,是不是意象密集的诗一定是好诗呢?或者说,是不是意象密度越大的诗就越好呢?下面以五律为例做些分析。“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雨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这是一首千古传诵的名篇,后人的赞扬之词甚多。但是它也招致了一些非议,有人就说:“水声、飞泉、树松桃竹语皆犯重。”其实正是指此诗意象过于密集。那么,为什么意象过于密集也会是一种缺点呢?简单地说,原因在于意象过密会妨碍诗歌意脉的流动,从而显得堆垛、板滞。从上述论述可以得出两个貌似互相矛盾的结论:对于诗句来说,意象密集往往会产生精警的名句;对于诗篇来说,意象密集则是利弊参半的,有些作品因意象密集而见胜,有些作品却因意象过密而受损。这又是什么原因呢?原因在于人们对于名句和名篇的要求有所不同。一般说来,凡是万口传诵的名句都具备某种独立的价值,也就是说,即使把名句从原诗中彻底剥离出来,它们的价值也几乎不受损伤。由此可见,虽然不能说所有的名句都是意象密集的,但是意象密集肯定是构成名句的重要条件。因为名句的篇幅仅有寥寥数字,如果意象的密度太低,那就包蕴不了多少意义,要想成为具有独立价值的名句也就难上加难了。可以看出,唐代诗人对意象的密度是相当留意的。唐诗名句的意象密度大多较高,这是唐代诗人写诗时精雕细琢的自然结果。唐诗名篇的意象则以疏密相济为普遍规律,唐代的优秀诗人有意无意地把一篇作品内的意象密度控制在比较合理的程度,从而写出许多疏密有致的佳作。(摘编自莫砺锋论唐诗意象的密度)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刘勰强调语言要简洁,指出写作需字斟句酌,才能达到精炼。B对于诗篇来说,意象密集则利弊参半,有些作因意象密集而见胜少,有些作品却因意象过密而受损,这需要作者把握一个合理的度。C诗篇或诗篇包含的意象越密集,所承载的意蕴越丰富,更能达到言简意丰的效果。D唐代的优秀诗人对意象的密度相当留意,把诗歌意象控制在比较合理的程度,从而写出许多优秀的诗篇。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意象”就是主观的“义”和客观的“象”的结合,也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B意象过密会妨碍诗歌意脉的流动,从而显得堆垛、板滞,所以意象密集的诗都不是好诗,所以意象密集的诗都不是好诗,而且密度过大甚至是诗的一种缺点。C李白的访戴天山道士不遇虽然是一首千古传颂的名篇,后人的赞扬之词甚多,但是这首诗也因为在写景时意象过于密集招致了一些非议。D意象密集往往会产生精警的名句,凡是万口传诵的名句都具备某种独立的价值,即使把名句从原诗中彻底剥离出来,它们的价值也几乎不受损伤。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唐诗是极其精炼的语言艺术,言约而意丰是诗人共同的追求目标,因此唐诗很少有泼墨如水的长篇巨制。B如果古典诗词的篇幅不是有限的,作者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情感的需要来选择意象,表达意蕴,对遣词造句也可以不做要求。C名句篇幅有限,意象密度太低就包蕴不了多少意义,要想成为具有独立价值的名句,加大诗歌意象密度无疑是必要的创作手段之一。D整首诗的意象要“疏密相济”,恰到好处,唐代的优秀诗人都懂得这个道理,他们在创作实践中很好地贯彻了这种精神。(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史学巨擘朱希祖刘宜庆史学巨擘朱希祖,一生有诸多身份,史学家是其根本,其史学研究范围很广,成果也非常丰富,在许多领域有开创之功。朱希祖1919年任北京大学中国文学系代理主任,教授中国文学史。不久兼任史学系主任,写成中国史学通论一书及许多史论。朱希祖任北京大学史学系主任,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史学系主任。他还发起成立了中国史学会,是中国现代史学的开创人。朱希祖在担任北京大学史学系主任期间,制定了中国最早的现代大学史学课程体系,使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朱希祖是历史学科的开创者,他率先引进了西方治史的方法,以科学的考证,呈现历史。他认为历史学是一种社会科学,必须用科学的方法从事研究。研究历史必先通政治、经济、法律、社会等科学,考证史事须以原始史料与实物为依据,决不可轻信坊间辗转复制的材料。1920年1月20日,朱希祖对北大历史学的学生讲话,后以史学绪论发表在晨报上,这次谈话的要点有三:学历史要持主动的态度,拿科学方法研究,而加以精密的考据,为吾国史学界开一新纪元。其次、编国史没什么价值,有价值者为编民史。盖以民史没有什么忌讳,直辞去说,于社会情状、民生苦乐,无不可以极力描写。希望大家将来编纂一部有价值的民史。第三、研究史学的目的,是为了关注将来。将来社会的善恶,全源于现在;现在的善恶,也不是突然而来的,是源于历史的。故现在是过去同将来之枢纽,是占一极重要之位置。朱希祖是我国著名的史学家,也是大藏书家。“不与人物接,不与山海游。终身伏几案,天地一书囚。”这首带有自嘲意味的自题,可谓朱希祖为书奔走一生的写照。朱希祖藏书,大约开始于留学日本时期。当时朱希祖的恩师章太炎鼓吹革命,倡导反清,热衷于收集并翻印明末抗清志士的文集。朱希祖受其影响,“始留意于晚明史籍”,并以南明史为研究方向。朱希祖在这时开始购书,几十年日积月累,涓涓细流汇聚成书的海洋。至1937年,朱希祖的个人藏书已达到惊人的二十五万余册,相当于一个小型图书馆了,而其中抄、稿本和古本方志、笔记、杂著等珍本善本多达七百余种。其中不乏善本,如山书、鸭江行部志,宋版周礼,明抄宋本水经注等,均为海内孤本。他素有“读书藏书家”之称。在朱希祖的藏书中,南明史是一个重要的类别,这是朱希祖治史的研究方向。1934年2月,朱希祖应中央大学校长罗家伦之聘,来南京就任史学系主任,他的七百六十多包善本,辗转运到南京的住宅。抗战爆发后,朱希祖为他的藏书免遭厄运而多方奔走。朱希祖的奔波和操劳,为国家保存了一脉书香。1931年,日本人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东北,欲吞并中国。在战争的阴云下,朱希祖开始了对六朝陵墓进行调查。为何要调查六朝古墓?朱希祖在其日后完成的六朝陵墓调查报告的序言中说得很清楚,是“杜外人之觊觎,扬先哲之耿光”。足迹所到,西至安徽太平,东至丹阳经山,南至江宁秣陵,北至长江。举凡史乘记载,野老传闻,无不按图索骥,遍加访问。他用现代考古方法对南京地区文物进行考古,发现了齐宣帝永安陵、齐高帝秦安陵、齐武帝景安陵等十三处六朝古墓。其六朝陵墓调查报告为后人研究六朝陵墓、石刻打下坚实基础,大多数观点沿用至今。抗日战争既起,朱希祖尝论“藉历史以说明国家之绵延,鼓励民族之复兴”,认为“亡史之罪,甚于亡国”,主张政府当开馆修史。1940年2月,国民政府接受朱希祖关于筹办档案管理总库和国史馆的提议,于重庆歌乐山设立国史馆筹备委员会,并聘请朱希祖为总干事。1944年7月5日,朱希祖病逝,享年六十有六。一代史学家遽归道山,“及身未见中原定”,他没有支撑到山河重光、抗战胜利的那一天。朱希祖的丧事“极一时之哀荣”。国民政府在中央图书馆为其举行了隆重的公祭仪式,各届赠送挽联三百余幅,学界名流及官员出席者三百余人,这在抗战时期的重庆,实属罕见。 (选自名人传记2014年第7期,有删改)相关链接谢国桢说:“朱氏一生搜集明季稗乘,用力甚勤,多所创获,给后人以启迪之功。”朱希祖致力于南明史料收集达三十多年,收藏的抄本秘籍无人能比,发表了南明史籍题跋七十多篇,1961年中华书局以此整理出版为明季史料题跋。(丹枫朱希祖与南明史研究)从现代史学观念出发,朱希祖研习南明史,十分重视文献史料与实物史料的结合,其所作明季史料题跋便明显反映了这一特点。(韩燕飞抗战时期的南明史研究)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3分)A朱希祖一生有诸多身份,他在史学研究方面成绩卓然,他涉猎广泛,政治、经济、法律、社会等科学无所不通。B朱希祖大约于日本留学期间开始藏书,并且把南明史作为主要的藏书类别,是恩师章太炎为他确立的研究方向。C朱希祖对六朝陵墓进行按图索骥的实地调查,实践了他北大时期形成的重视文献史料与实物史料结合的史学观。D朱希祖因病逝世,抱憾而终,他的学术成就和人格魅力得到了社会的高度肯定,他对我国史学研究有较大影响。5结合文本,简要说说“史学巨擘”朱希祖的开创之功体现在哪些方面。(4分)61920年,朱希祖在对北大历史学的学生讲话时认为编国史没有什么价值,而在1940年又提议国民政府筹办国史馆,这样的转变是否矛盾?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5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毛猴的大树徐国平出事那天上午,全村的人正兴高采烈地挤在村委大院,个个蘸着唾沫,起劲地点着分到手的钞票。谁也没注意到毛猴。其实,毛猴一早就从大喇叭里听到消息,开发商要发放树木补偿款。他却没有一丝兴奋,也没像老婆那样急三火四地撅着屁股朝村委跑。毛猴慢吞吞地扒拉了几口早饭,就耷拉着脑袋出了家门。村外已变得十分旷阔,没有了在晨风中梳理绿云的的大树,没有了鸟儿的啼鸣,整个村野像是被掏空了心脏,干瘦苍凉。毒辣辣的日头,一时晃得毛猴有些头晕眼花,双腿发软。最近这些日子,他总是一副病怏怏的样子。毛猴的这种心态,是从村外那些大树被伐倒后出现的。毛猴很小就离不开大树。他生就一副瘦小骨肉,伙伴们小瞧他,就连村里的小猫小狗都欺负他。有一回放学,一条恶狗死劲地撵他,他吓得哭爹喊娘,没命地逃,伙伴们一旁看笑话。最后,他见路边一棵大树,被逼无奈,使出吃奶的力气,手脚并用噌噌爬上了树梢。恶狗徒劳地围着大树汪汪叫了几声离去。眼瞧着树下一个个扯着鸭脖目瞪口呆的伙伴,毛猴突然产生了一种至高无上的兴奋。还有一次,毛猴骑在树头上,咔嚓一下把树梢压折了,整个人从十几米高的大树摔下。伙伴吓个半死,毛猴却从土窝窝里爬起,竟然筋骨无伤。那时,村外四周大树极多。当地有个风俗,伐树前要在最高的的树梢上挂一块红布,然后用锯斧解下树头。毛猴便有了用武之地,一年四季总有人请,好吃好喝,另有赚头。没想到会爬树也是挣饭吃的一行。邻村一老木匠还托媒上门,把小闺女嫁给了毛猴。毛猴整天乐呵呵的。毛猴爬树最喜上面有鸟窝的树。每到树顶,他就先把手伸到鸟窝里,摸摸是不是有鸟蛋,若有,就把那蛋在门牙上一碰,仰脖子喝干。他说鸟采五粮之精杂草之华,饮天之露,喝了它们的蛋长寿呢。他更喜欢登高后的眺远,白云在上,鸟雀比肩,纵横的河流在下,连土地上高大的房子都显得矮小了,自己就有了冲天豪情。后来,大树越来越少。一年当中很少再有人请他爬树了。一想到站在树梢上的快意,他就激动得心颤,他想就是没有人请,自己也得找棵大树爬上去,掏几个鸟蛋,亮亮腔,活动活动身子骨。只是,出了门,一连走了几十里地,都看不到一颗直刺云天的大树。他沮丧极了。打那以后,毛猴就疯了似的买树苗,然后,没日没黑地在自家地里挖坑栽树。恨不得一夜间,那些树苗能长成参天大树。正当树苗碗口粗,村里所有的地,却被乡政府卖给了开发商。自然,那片树苗要补偿大笔钱。毛猴老婆的嘴都笑裂了,拿毛猴当财神一样供着。村人自然眼馋,纷纷也在各家地里,杂七乱八插了一地树苗。毛猴却很气恼,连着骂了几天几夜开发商的娘。毛猴想着想着,就一跺脚搭上了一辆进城送民工的三轮车。劳务市场上,来招人的包工头问毛猴,有啥特长,毛猴说,会爬树。一阵哄笑后,包工头便带着毛猴来到一个建筑工地,安排他干架子工。这活儿跟爬树一样,毛猴毫不怯生,一攀上架子,浑身顿时就来了精神。半晌,天空有些灰蒙蒙的。毛猴感到有些压抑,便摘下安全帽。可偏在这时,发生点意外,随着吧嗒一声,安全帽上遍是蛋汁和碎壳,竟是个鸟蛋,蛋汁也迸溅了他一脸。毛猴一惊,忙仰脸往天上看,只见一群鸟儿在他头上飞过。他纳闷不解,这鸟怎么飞着飞着就下起蛋来。随后,他环视了一下脚下的城市,光秃秃的竟然没有一颗大树,更没见到一个鸟窝。毛猴不由得为这群无处栖身的鸟儿,仰天长叹。猝然,一只鸟儿盘旋着又朝他头顶飞来,一声凄厉的啼鸣过后,就见一枚鸟蛋,清楚无比地坠下。毛猴惊喜万分,慌忙侧身举起安全帽。就在他全神贯注接住那个鸟蛋时,熟料,自己的整个身子却离开了脚手架。一瞬间,他感到自己像一只折断了翅膀的大鸟,急速地向下坠落着。这种感觉好久没有了,就像先前自己从一棵大树上落下来一样。只是,当他轰然落地,骨碎筋断,才感到再也没有先前那么幸运了。透过模糊的视觉,他最后望了一眼身边的安全帽,那枚鸟蛋在里面竟然安然无恙。毛猴微笑了一下,闭上了眼。 (选自短篇小说,有删改)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两项是(4分)A主人公以毛猴命名,生动贴切,很形象地体现了他古灵精怪、攀爬技艺高超的特征,表现出他强烈的环保意识。B毛猴爬上大树之后的所见所闻使其产生了强烈的自豪感,从而进一步反衬出他内心深处无法回避的自卑。C因妻子的贪婪和不理解与村民们的短视,毛猴一怒离开了这个给他留下无尽伤痛的村子,头也不回地搭上了进城务工的三轮车。D小说以插叙的手法,介绍了毛猴与大树的渊源,补充了相关的具体内容,既使得文章结构富于变化,也丰富了人物形象。E结尾处鸟儿凄厉的啼鸣和毛猴的死去,给小说所笼罩的沉痛气氛,即便那最后的一下微笑也难以化开。8请简要概括毛猴的形象。(4分)9小说两次写到毛猴从高处坠落,有何区别?请从这个角度探究小说的内涵。(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19分)刘子玄,名知己,以玄宗讳嫌,故以字行。年十二,其父为授古文尚书,业不进,父怒,楚督之。及闻为诸兄讲春秋左氏,冒往听,退辄辨析所疑, 叹曰:“书如是,儿何怠!”父奇其意,许授左氏。逾年,遂通览群史。与兄知柔俱以善文词知名。擢进士第,调获嘉主簿。武后证圣初,诏九品以上陈得失。 子玄上书,讥“每岁一赦,或一岁再赦,小人之幸,君子之不幸”。又言:“君不虚授,臣不虚受。妄受不为忠,妄施不为惠。今群臣无功,遭遇辄迁,至都下有 车载斗量,杷椎碗脱之谚。”又谓:“刺史非三载以上不可徙,宜课功殿,明赏罚。”后嘉其直,不能用也。时吏横酷淫及善人公卿被诛死者踵相及子玄悼士无良而甘于祸作思慎赋以刺时。苏味道、李峤见而叹曰:“陆机豪士所不及也。”累迁凤阁舍人,兼修国史。中宗时,擢太子率更令。介直自守,累岁不迁。会天子西还,子玄自乞留东都。三年,或言子玄身史臣而私著述,驿召至京,领史事。迁秘书少监。时宰相韦巨源、纪处讷、杨再思、宗楚客、萧至忠皆领监修,子玄病长官多,意尚不一,又仕偃蹇,乃奏记求罢去。始, 子玄修武后实录,有所改正,而武三思等不听。自以为见用于时而志不遂,乃著史通内外四十九篇,讥评今古。徐坚读之,叹曰:“为史氏者宜置此坐右 也。”子玄内负有所未尽,乃委国史于吴兢,别撰刘氏家史及谱考。上推汉为陆终苗裔,非尧后;彭城丛亭里诸刘,出楚孝王嚣曾孙居巢侯般,不承元王。 按据明审,议者高其博。开元初,迁左散骑常侍。尝议孝经郑氏学非康成注,举十二条左证其谬,当以古文为正;易无子夏传,老子书无河上公注,请 存王弼学。宰相宋璟等不然其论,奏与诸儒质辩。博士司马贞等阿意,共黜其言。诏可。会子贶为太乐令,抵罪,子玄请于执政,玄宗怒,贬安州别驾。卒,年六十 一。子玄领国史且三十年,官虽徙,职常如旧。礼部尚书郑惟忠尝问:“自古文士多,史才少,何耶?”对曰:“史有三长:才、学、识。世罕兼之,故史者少。夫 有学无才,犹愚贾操金,不能殖货;有才无学,犹巧匠无楩楠斧斤,弗能成室。善恶必书,使骄君贼臣知惧,此为无可加者。”时以为笃论。子玄善持论,辩据明 锐,视诸儒皆出其下,朝有论著辄豫。殁后,帝诏河南(府)就家写史通,读之称善。追赠工部尚书,谥曰文。 (节选自新唐书刘知几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时吏横酷/淫及善人公卿/被诛死者踵相及/子玄悼士无良而甘于祸/作思慎赋/ 以刺时B时吏横酷淫及善人/公卿被诛死者踵相及/子玄悼士无良而甘于祸/作思慎赋 以刺时C时吏横酷/淫及善人公卿/被诛死者踵相及/子玄悼/士无良而甘于祸/作思慎赋以刺时D时吏横酷/淫及善人/公卿被诛死者踵相及/子玄悼/士无良而甘于祸/作思慎赋/ 以刺时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讳嫌”就是避讳,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是古代避讳的总原则。如东汉为避光武帝刘秀讳,改“秀才”为“茂才”。B擢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但是唐宋时的“进士”有别于明清时的“进士”。C礼部是古代官署“六部”(吏、户、礼、兵、刑、工)之一,管理全国学校事务、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等事宜。D“谥”即谥号,是古代对君、侯、臣等有一定地位的人在其死后追封的称号,用以表彰其功绩或品德,谥号只能由朝廷授予。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刘知几少年时学业一般,曾因学古文尚书不佳而受到父亲的杖责,等听到父亲为哥哥们讲的左传后,他才有所醒悟,决心不再懈怠,一年后,就通读诸史。B刘知己敢于直言。他曾上书直陈朝廷滥用官员的弊端,受到武后的赞赏和重用;他又写了针砭时弊的文章思慎赋,苏味道、李峤认为超过了西晋陆机的豪士。C刘知己治学严谨广博。他修正武后实录,考证刘氏宗谱,质疑考经老子等书的版本,提出很多独到的观点;他的史通一书,被徐坚视为史著的样版。D刘知己虽然官职多变,但一直修治史学,做了将近三十年史官。他认为做史官的人必须才、学、识俱兼,缺一不可,同时,修史之人还要有敢于秉笔直书的勇气。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子玄病长官多,意尚不一,又仕偃蹇,乃奏记求罢去。(2)宰相宋璟等不然其论,奏与诸儒质辩。博士司马贞等阿意,共黜其言。(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415题。寻隐者韦九山人于东溪草堂朱湾寻得仙源访隐沦,渐来深处渐无尘。初行竹里唯通马,直到花间始见人。四面云山谁作主,数家烟火自为邻。路傍樵客何须问,朝市如今不是秦。注释:隐沦:泛指神仙。如今不是秦:语出晋陶渊明桃花源记“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14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首联紧承题意,点名入山寻访隐者。诗人将“隐者”与“隐沦”作对比,把隐者隐居的东溪形容为仙源,流露出他对韦九山人的崇敬之情。B颔联“唯”“始”两个副词用得贴切,既表明诗人一路前行的状态,更惟妙惟肖地传达了那种乍惊还喜的心情。从章法上看,此联照应了上联中的“仙源”一词。C“四面云山谁作主,数家烟火自为邻”巧用设问,一问一答,紧密呼应。“人”的出现给山色增添了几分盎然的生气。D尾联以议论作结,标举承平而隐的风尚。“朝市”泛指尘世。韦九山人为了逃避世俗烦恼以及无法人世的困惑,隐逸山林,实为避祸之举。E全诗语言自然清新,诗脉婉转流畅,意境淡远悠长。诗人通过对隐者东溪草堂的描绘,表现了自己与众不同的超脱情怀。15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进行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16请根据要求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雁门太守行中“ , ”两句,既渲染了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又借助日光显示了守军的威武雄壮。(2)江城子密州出猎中,“ , ”两句含蓄地表达了苏轼渴望被重新任用的心情。(3)陆游游山西村中表达诗人豁然开朗的人生境界的句子是“ ”。第II卷 表达题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17下列各句中加线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组是(3分)“徒步三千,流亡万里”,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硕果仅存的一次悲壮的师生长征,堪称我国教育史上一次可歌可泣的文化长征。要形成良好风气,赢得群众信赖,党员领导干部必须转变认识,率先垂范,这样上行下效,社会风气才能从根本上好转。从南极洲的血色瀑布到毛里求斯近海的“水下旋涡”,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既古老又充满生机,有着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自然景观。当年他对我的帮助让我一直耿耿于怀。三十年前,在我身无分文准备外出闯荡的时候,他资助了我5元钱,而这改变了我的人生。杜甫写景的作品不多,而全诗都写景的更是鹤立鸡群,在他西行途中,却被太白山的美景所吸引,写下了喜达行在所三首。前三季度五500余只可比债基净值平均增长168%,这一成绩与前两年相比有较大幅度下降,但在“资产荒”背景下,整体表现仍然可圈可点。ABCD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在中国空军首位歼10女飞行员余旭烈士“回家”的日子,全国各地32万群众从四面八方自发赶到余旭的家乡四川省崇州市,来送别这位女飞行员最后一程。B据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展开的一项调查显示,642%的受访者反映自己身边存在“咆哮妈妈”,妈妈们歇斯底里的批评,对孩子造成的伤害非常严重。C随着政策环境日益优化,电子信息快速提升,跨境电商发展势头迅猛,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活跃、市场潜力最大的跨境电子商务市场。D由于秦岭在生态环境方面存在突出问题,昨日位于秦岭山麓的陕西省六个县市政府的领导被陕西省环境保护厅、陕西省国土资源厅集中约谈。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历史是讲真实的,山海经一般被视为荒诞不经, 司马迁史记都不敢采用。 山海经里头平实的山川地理内容应归于史部, 其中神话故事却显然有悖信史, 清人编四库全书, 言其“侈谈神怪,百无一真,是直小说之祖耳”,将其改列于子部小说家类。这个死结直到“五四”以后 大致解开。A因为如果那么/则就B连虽然但所以/才C连因为所以/则才D因为虽然但所以/就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禁烟花爆竹”的争论年年岁岁来一次。总的来说,对烟花爆竹的显性危害 。一般来说,燃放烟花爆竹有两点危害: ,每年春节期间各大城市都有不少人因此意外受伤;二是燃放烟花爆竹造成空气污染和噪音污染,弥漫的烟雾,震耳的声响,我们每个人都有切肤之痛。不过, ,需要政府领导,多方配合,假以时日方能见效。21“梦想”在困难时分更加可贵;时代背景、生活经历不同,梦想的内容也因人而异。请在下列所给的人物中任选两个,仿照画线语句续写两句话,与原句构成排比。(6分) 里约奥运率女排夺冠的郎平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 勇救学生的最美教师张丽莉 成功研发青蒿素的屠呦呦 亲历种族歧视的痛苦,马丁路德金的梦想是让黑人拥有自由,渴盼不同的种族能平等相处; ;_; _。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2015年10月30日,李云迪在韩国首尔艺术中心的演出中表演失误。担任客座钢琴师的他,在演奏肖邦第一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时,突然忘记要弹什么。韩国媒体称,最后李云迪只好停下来重弹,不过台下许多观众仍给予掌声鼓励,但李云迪被指演奏后急着走回后台,后来也没出来谢幕,有不少观众不满他的态度,演奏结束后还有人要求退票。随后,李云迪在微博上道歉,坦言是因为舟车劳顿导致。舆论继续发酵,有网友指责这是李云迪在娱乐圈过分“浸染”,荒废钢琴事业之故,证据是他担任肖邦钢琴大赛评委期间还请假参加黄晓明的大婚,随后又随黄晓明参加湖南卫视的两档真人秀节目。但也有网友认为,音乐会上演奏者出现失误的事时有发生,不必过度解读。如何看待“李云迪的失误”?李云迪道歉对你有什么启发?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问题,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语文参考答案1C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语句能力。C项原文出现在第二段,文中说“假如同样长短的诗句或诗篇包含的意象或多或少”,在此条件下进行比较得出的相对结论,并非说意象越多越好。2B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内容的归纳能力。B项对应原文第三段,“意象过密会妨碍诗歌意脉的流动,从而显得堆垛、板滞,所以意象密集的诗都不是好诗”说法过于绝对。3B 【解析】本题考查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的能力。B项对应原文第一段。依据文章作者观点推断,不论篇幅是否有限,都不应容忍芜辞赘句的存在。4(1)D【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A项原文“他认为历史学是一种社会科学,必须用科学的方法从事研究。研究历史必先通政治、经济、法律、社会等科学。” 仅是认为,是否做到,无从知晓。B项,“其导师章太炎为他确立的研究方向”与原文不符,原文是“受其影响”。C项,“文献史料与实物史料结合的史学观”北大时期开始有,尚未完全形成。5团队建设方面,朱希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史学系主任,他还发起成立了中国史学会,是现代史学的开创人。学科建设方面,他担任北京大学史学系主任期间,制定了中国最早的现代大学史学课程体系,使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研究方法方面,他率先引进了西方的史学研究方法,以科学的考证,呈现历史;用科学的方法从事研究,考证史事须以原始史料与实物为依据。研究成果方面,他用现代考古方法,发现了十三处六朝古墓,他对六朝古墓、石刻以及南明史的研究对后来影响非常大。6不矛盾(1分)。1920年,朱希祖认为编国史没有价值并非否定国史存在的必要,而是想引导史学初学者关注社会情状、民生苦乐,这体现了作为史学家的现实责任与历史担当(1分)。而且,从当时严酷的社会现实出发,编民史可以直辞记录,能起到信史的作用和价值。(1分)1940年,正值日本侵华期间,国土沦丧、国难当头,国家面临灭亡的危机,(1分)此时尤需借助对国史的研究来继承提振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1分)朱希祖认为,在史学研究中,现在是联接过去与将来的纽带(1分),所以,朱希祖的史学研究是有着深刻的社会意义的(1分),这也是朱希祖史学思想的重要内涵,这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因此是不矛盾的。(1分)7DE(A主人公以毛猴命名主要是突出毛猴与树的密切关系B强烈地自豪感是突出毛猴对树的依赖,并非为了反衬出他内心深处无法回避的自卑。C毛猴离开村子是因为大树的消失;每项2分,错误项不得分。)8身形瘦小(弱),小时候经常受人欺负。爬树本领高超,因此改善了生活,并乐此不疲。深爱大树,非常怀念村落原有的健康生态,并积极努力尝试恢复。痛恨开发商毁坏村落生态的行为,不为金钱诱惑。(每点1分,答出大意即可)9前一次坠落因为柔软的土窝窝安然无恙,后一次坠落因为坚硬的水泥地失去了生命。繁茂的大树、温软的土窝窝这些村落的原生态是毛猴精神家园的支柱,有了它们,毛猴才是鲜活的;而高耸的钢筋混凝土建筑和遍及脚下的水泥地冰凉生硬,它们不是毛猴能够生活的地方。毛猴的死并非纯属偶然,村落被破坏,使得他失去了生活的乐趣,失去了精神的归宿。即便毛猴没有摔死,他也不再是以前的那个坐在大树顶上远眺呼啸的毛猴了。我们应该重视对村落自然生态的保护,不能为了眼前的利益而肆意破坏祖辈们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第一点2分,其余任意答出两点4分,答出大意即可)10B11DD项,谥号,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评定褒贬,而给予一个寓含善意评价、带有评判性质的称 号。后期,赐谥权高度集中于皇帝手中,要取决于“圣裁”。帝王的谥号一般是由礼官议定经继位的帝王认可后予以宣布,臣下的谥号则由朝廷赐予。12B13(1)刘子玄忧虑主管修史的官太多,(他们的)意见主张各不相同,加上自己仕途不顺,于是上奏请求离职。(5分。“病”“长”“尚”“罢去”各1分,语句通顺1分 )(2)宰相宋璟等人不赞成他的主张,上奏要求让儒生们提出辩驳。博士司马贞等人阿附宋璟意图,一起废除他的观点。(5分。“然”“质辩”“阿”“黜”各1分,语句通顺1分 )【参考译文】刘子玄,名知几,因为避玄宗的名讳,所以就用他的字来代替。十二岁时,父亲给他讲授古文尚书,学业不见长进,父亲恼怒,用小杖责打来督促他。后 来听说父亲要给兄长们讲授春秋左氏传,刘子玄混在里面去听,回来后就剖析疑难的问题,感叹说:“古文尚书要是像这样,我怎么会懈怠呢!”父亲对他 的想法感到很惊异,答应给他讲授春秋左氏传。过了一年,刘子玄就通览了各种史书。他以擅长文词知名。后来考中进士。武后证圣初年,下诏令让九品以上的官员陈述朝廷政事得失。刘子玄上书说:“君主不应轻易地授予官职,大臣不应轻易地接受官职。臣子随便地接受官职不 是忠诚,君王任意地授予官职不是施恩。如今群臣没有功劳,碰到机遇就能升迁,以致京城中有车载斗量,杷椎碗脱(形容数量多)的谚语。”又说:“刺史任 职不是三年以上的不可以转任,应当考核政绩的优劣,明确奖惩。”武后称赞他的直率,但没有采纳他的建议。当时,酷吏横行,祸及善良的人,公卿被诛杀的接连 不断。刘子玄为士人没有良知并甘心于这种祸乱之状而感到哀伤,写了思慎赋来讽议时事。几度升迁做到了凤阁舍人,兼修国史。中宗时,提拔为太子率更令,以耿介正直要求自己,多年没有升迁。适逢天子西回长安,刘子玄自己请求留在东都。三 年,有人上书说刘子玄身为国家的史臣却私自著述,朝廷派人从驿路征召他到京师,担任写史的事务,迁任秘书少监。当时宰相韦巨源、纪处讷、杨再思、宗楚客、 萧至忠都兼任监修,刘子玄苦于长官太多,想法、观点不统一,加之仕途不顺利,于是奏记请求离职,并借机向萧至忠上书,对他讲了著史的“五不可”。又说: “朝廷虽重用史官的才能,却没有给予史官相应优厚的礼遇。萧至忠看过之后,感叹爱惜他的才华,没有准许他离职。宗楚客等人憎恶刘子玄的批评直率严厉,对史 官们说:“这个人作书,想把我们置于何地?”当初,刘子玄编修武后实录,有所改正,而武三思等人不采纳。刘子玄以为自己虽被朝廷任用,但自己的意愿却不能实现,于是著史通,来讥刺品评古今的史书。徐坚读史通后,感叹道:“写史的人应当把这本书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开元初年,刘子玄调任左散骑常侍。正赶上他的儿子任太乐令,犯事被治罪,刘子玄向宰相求情,玄宗发怒,把刘子玄贬到安州作别驾。在安州去世,享年六 十一岁。刘子玄善于提出新的见解,论辩考据清晰敏锐,认为当时的那些文士们都不如自己,朝廷有所论著他总要参与修撰。在他去世后,玄宗阅读史通,称赞 写得好。追赠他为工部尚书,谥号为文。14AD (选A得3分, 选D得2分,共5分,选BCE不得分。) 解析:A本题考查对诗歌句意和表达技巧鉴赏能力。“诗人将隐者与 隐沦作对比”说法错误。诗人以“隐沦”指代韦九山人。D本题考查对诗歌主旨和内容的分析能力。“韦九山人为了逃避世俗烦恼以及无法入世的困惑,隐逸山林,实为避祸之举”说法与“标举承平而隐的风尚”前后矛盾。尘世之中尚为承平之世,不是秦末乱世,韦九山人隐逸山林不是避祸之举,而是天性使然。 15(共6分,其中答出情感给2分,分析每点给1分,意思对即可。)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厌倦朝市、向往归隐的心情。(或对污浊尘世的厌弃,对远离尘世的隐居生活的喜爱。)(2分)(1)首联“无尘”二字写出了诗人对于幽静安宁的山林的欣赏,也透露出作者对污浊尘世的厌弃。(1分)(2)颔联“唯通马”足见深山之僻野幽邃,“始见人”则更进一步表现了曲径通幽的意境,紧扣诗题中的“隐”。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1分)(3)颈联描写了一个四面云山、寥阔寂静、远离尘俗的美好境地,宛若到了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表现作者对幽静僻远的自然环境的喜爱。(1分)(4)尾联虽以议论作结,但作者对韦九山人隐逸山林天性使然的崇敬之情溢于言表。(1分)16略17(3分)D解析:硕果仅存:比喻经过淘汰,留存下来的稀少可贵的人或物。上行下效:上面或上辈的人怎么做,下面的人就学着那样做(多指不好的事)。叹为观止:指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耿耿于怀:事情(多为令人牵挂或不愉快的)在心里,难以排解。鹤立鸡群:像鹤站在鸡群中一样。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可圈可点:指文章精彩,值得加以圈点,也引申为事物值得称赞。18A解析:B项,句式杂糅,“据调查”或“调查显示”;C项搭配不当,“提升”改为“发展”;D项,“六个”有歧义,修饰“县市”还是领导。19B解析:用排除法。处后有与之照应的“都”,应为“连”;句中有“应”,句中有“却”,之间应为转折关系;是在上面基础上的推论;是紧接陈述前句的,无需关联词;照应本句中“直到”。20大家都有了清楚的认识 一是对人造成意外伤害 全面禁止烟花爆竹不是容易的事。21身处鲜有支持的险境,郎平的梦想是让女排重塑辉煌,期盼五星红旗再次升起在国际赛场; 根植贫瘠的教育背景,莫言的梦想是用纸笔讲述故事,希冀文学的力量能唤醒灵魂; 面对收入微薄的窘境,张丽莉的梦想是让学生平安成长,唯愿一切危险远离祖国的花朵; 直面条件艰苦的挑战,屠呦呦的梦想是用青蒿素缓解病痛,希望每一个生命都能充分享受健康。 (体现“困难”1分,格式1分,对“梦想”的表述1分,2句6分)22【立意参考】 李云迪作为著名的钢琴家,在如此重要的音乐会上,弹奏他的成名曲,出现严重的失误。由表及里地思考,此事可以给我们这样几方面启示:1敬畏事业是重要的职业道德。“舟车劳顿”如果影响演出质量,为什么不能避免?既然准备工作没做好,为什么要仓促上台?说到底是不珍惜自己事业上的荣誉罢了,是对自己的事业缺乏一颗珍重、敬畏之心。2业精于勤而荒于嬉。“业精于勤而荒于嬉”的例子比比皆是,台上的精彩演绎离不开台下的刻苦磨炼。作为一名职业钢琴家,在演奏中出现问题,是需要进行反思的:真的是因为路途劳累,还是因为心思早已不再纯粹?娱乐与艺术究竟如何平衡?3找准自己的角色,演好人生的戏码。钢琴家和娱乐明星,并没有贵贱之分。人生的职业选择是没有对错的,一切顺乎天性。我们不能因为李云迪曾经在钢琴演奏上表现出天赋,就强求人家只能弹钢琴,不允许人家转型去做娱乐明星。问题只在于,李云迪本人应明白自己想要什么,不能脚踏两条船。首尔音乐会的失败,更深层的原因在于李云迪迷失了自己。4对于他人的失误,要适度包容。我们也可以站在旁观者的角度,申发自己的观点,如宽容、理性的舆论环境,才是人才健康成长的沃土;捧杀固然不行,棒杀也不应该。【素材链接】1周杰伦忘词2011年1月,周杰伦在广州演出,自弹自唱烟花易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