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我的课堂,读书交流稿.doc_第1页
爱上我的课堂,读书交流稿.doc_第2页
爱上我的课堂,读书交流稿.doc_第3页
爱上我的课堂,读书交流稿.doc_第4页
爱上我的课堂,读书交流稿.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爱上我的课堂:一位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反思日志以日记的形式、散文随笔的创作手法记录了作者执教小学四、五、六三个年级三年来的数学教学生涯感悟。日志内容涉及个人课堂教学反思、培训学习收获、个人思考等,有成功的喜悦亦有受挫折的低落,真实可感。作为一本真实的教师手记,可以引起一线数学教师共鸣,也能让家长更好地触摸与理解小学高段数学的学习状况。目录序一 做小的东西得大的收获序二 教学之道本在家常四年级第一学期2009年9月9月1日崭新的三年,我来啦9月3日大数,读、读、读9月7日一串教学印迹9月8曰读写法练习课9月10日调整难度来教学9月11日不断强化难点、重点内容9月16日课堂是宁静美好的心灵港湾9月17日根据不同班情,采取不同教学方式9月18日会用计算器了9月23日第一次过关练习9月24日坚持自己的守护9月25日对无限性的感知9月27日学习量角2009年10月10月10日“想象力”要加油了10月14日算乘法小练10月16日有甜蜜,有抱怨10月19日我该作检讨10月20我们的表现好吗?10月22日开始“听写布置”作业10月26日由仿到悟,几何直观有效归纳和应用积变化的规律10月27日说得好,做得差10月29日超级乐观的孩子们2009年11月11月6日充满童趣的孩子们11月9日今天学画垂线和平行线11月10日计算过关错例分析11月11日别样“光棍节”11月12日这一课,堪比满汉全席11月20日鸡兔同笼,到底要教给孩子什么?11月23日一个人先乐呵11月25日基础不可不实11月26 日 感谢感谢!欢呼雀跃!2009年12月12月3日答题过程很重要12月7日给自己也减负12月9日感慨分数的珍贵12月10日今天学统计12月11日一起来“烙饼”12月14日今天学统筹12月18日错题随感2010年1月1月4日近期错题收集1月6日转移“心疼”1月12日再次查漏补缺1月18日狂欢的冲动1月22日充实的一天1月25日忙“新”1月26日信息量一大就难了1月27日“冲啊”四年级第二学期2010年3月3月1日走入新学期3月3日简算思考一:序列调整3月4日简算思考二:全方位沟通3月6日简算思考三:迁移促内化3月9日连线成网,把握运算律概念本质3月16日简算思考四:错例反思3月25日简算思考五:简算的评价3月26日第三单元“简便计算”单元错例分析3月29日发现作高好办法3月30日作高练习2010年4月4月1日给三角形分类4月6日教学巧埋种4月7日当了回灭绝师太4月1 2日喜悦之情4月13日培训时间临近4月16日植树问题4月19日听公开课有感2010年5月5月5日数位扩张5月11日新鲜的体验5月12日再遇丁杭樱5月13日潘红娟风暴5月18日聆听郑仁东校长的讲座5月19日触摸浙大附小的数学文化5月20日走进竞舟小学5月21日课前心情复杂5月24日今天我上课5月25日要把孩子越教越聪明5月26日这就是幸福5月27日观赛课之拙评2010年6月6月2日入校实践最后一天6月4日从“分数的定义”反思专业素养不足6月7日感受认真的美好6月8日牵手汪培新6月10日幽默与智慧并存的俞正强6月11日拷问当前教育6月12日魅力“泰斗”吴卫东6月17日省教研员斯苗儿6月18日心有大数学的唐彩斌6月22日两日散记6月23日喝了一碗心灵鸡汤6月24日走进学困生的世界6月25日笑识章宏俊6月28日有理想、有数学才是生活6月29日终于见到朱乐平6月30日打开你的数学思维2010年7月7月1日对比,拓宽视野7月2日结束培训之旅五年级第一学期2010年9月9月1日五年级了9月2日家常课,直切重点9月3日小数乘法新授9月7日参加上课培训9月10日通过迁移学简便计算9月13日复习也开心9月14日口算大练兵9月17日尚田一行之收获9月20日 有助教的日子9月21日 爱添麻烦的“0”9月26日 对症的“行为投入”会助推计算方法的掌握9月27日积极的“情感投入”助益学习目的的理解9月28日多元的“认知投入”会助力计算方法的掌握9月29日“解决问题”带来的冲击9月30日学习循环小数2010年11月11月1日“66”是36!11月3日“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真要命11月4日数量关系要多分析11月5日辛苦,总有收获的那一刻11月8日平衡11月15日如何让x变成“孤家寡人”11月19日解方程中的脱衣服11月22日不用教却要做的练习11月23日前方有陷阱11月25日双x,要先合并再解决问题11月29日我为方程狂11月30日求解路径要一致2010年12月12月1日孩子之间的学习差距越来越大12月6日平行四边形面积一课重点是“转化”12月12日倍拼法怎么教?12月13日孩子解题是否灵活,教给他们何种策略是关键12月17日同门兄弟12月21日过关前渗透一下并无妨12月24日悠悠然的日子12月29日准备杀尾2011年1月1月4日学习密铺问题1月5日“缉凶”有收获1月6日今天开始期末复习1月11日“不可能!”的背后是轻视细节1月18日数形结合是救命稻草1月19日构思寒假作业五年级第二学期2011年2月2月19日又是一个新学期的开始2月21日课堂上不应有孩子受挫2月22日对比中凸显核心问题2011年3月3月1日 因数、倍数概念引入需要借助直观吗?3月2日规避不如辨析3月3日2、3、5的倍数特征,你问为什么了吗?3月5日寻找命题套路3月7日难点一步步攻克3月9日感受数学听课周(一)3月10日感受数学听课周(二)3月14日分数意义数学思考3月16日借助数量关系理解分数意义3月17日区分真假分数靠数轴3月18日化整是基础3月22日立足现有经验,沟通性质内联3月28日从“顶”到“抛弃”短除法3月29日直入主题学约分3月30日精力优化3月31日孩子放开了我的教学视“限”2011年4月4月7日 35分钟的课堂真紧张4月11日追寻宁静4月14日学数学有时也需要背诵式“死记”4月15日学生的起点在哪里?4月22日空间观念需要积累、需要想象4月25日期中复习4月27日一方润泽的课堂2011年5月5月3日针对学情上新课5月10日对比,是发现特点的最佳手段5月11日补0,是为了什么?5月17日复式折线统计图重在理解其优点5月18日“电话”拨通“烙饼”5月19日找次品,为什么要尽可能均分3份?5月24日不该遏制求知欲5月26日观察,想象,迁移建立体积观念5月30日遇到难题,装傻是个好办法2011年6月6月3日再逢袁晓萍6月20日“舍”之痛六年级第一学期2011年9月9月6日分数乘整数,我教什么?9月8日明天,练,练,练9月15日画线段图是学习分数乘除法的好办法9月19日判断有助于概念形成9月21日唆也是手段9月23日分数除法的难点2011年10月10月9日认识比,比就是分数10月10日割裂求比值和化简比10月12日多问“我有什么收获”10月27幸福源于自己的体验10月28杭城听课受益匪浅2011年11月11月4日 探析百分数内涵11月14日只教一种方法11月16日思考成功榜11月28日平实的日子11月30 感激,反省2011年12月12月9日表面积和天气一样冷12月13日少了那声“啊?!”12月15日3倍关系12月21日评录像课的收获12月30日孩子,如果你是没吸饱的海绵该多好啊!六年级第二学期2012年2月2月7日新学期的课前准备2月15日比例的意义值得花一课时2月24日明明很慢,怎么还是觉得急?2012年3月3月4日概览后的解答3月5日错要说出来3月6日“小心”煮了锅夹生饭3月8日 扒去旧衣关注新知重点3月14日毕业总复习当新授课教学3月20日测试课3月27 有感于“不同层次的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3月29日练习题预估3月30日预估水平一流2012年4月4月11日结束基本功竞赛4月12日教学失策4月17日钻题,具有可持续发展力4月18日抓住基本模型解决空间知识问题4月19日复习教研活动,且听且思4月20日培养空间观念,解读概念先行4月27日虽不能至,心向往之4月30日激发已有经验,激活新知重点2012年5月5月2日精确到50,黔驴技穷5月7日“一题多用”的思考5月17日读与思并行5月18日难度可不一样了5月21日坚持画图5月22日利用草图解决图形面积问题5月24日作图解决求立体图形体积难题5月28日近聆胡惠闵5月31日探讨复习妙招2012年6月6月9日絮叨复习6月13日难题的探究重在平日6月15日如愿完成复习计划6月21日阅读扫尾6月25日一轮结束后记作者简介刘善娜,奉化市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奉化市教坛新秀一等奖获得者。1999年毕业于浙江省奉化师范,现任教于奉化市实验小学。从教十余年,获得过奉化市现场教学设计比赛一等奖、奉化市小学数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等荣誉。在省级以上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案例共计二十余篇。内容试读早上翻看孩子们过关卷的订正情况时,看到有位家长在卷子上写道:希望老师能告知本次过关全对几人,9599分几人以便家长了解孩子在班级中处于哪个水平。这种做法我以前也用过。后来,因为一个眼神,我改变了做法。那次班里一个数学成绩一直不理想的孩子得了91分,他兴奋得手舞足蹈,其实,是因为过关题相对简单。在“嚓嚓”写上各得分区间的人数后,他还是倒数第二。孩子沮丧的眼神,瞬间震动了我。我马上告诉孩子们,写在黑板上的数据不必抄在卷子上。此后,我再也没写过。难得有个理想的过关分数,何必再告诉他是倒数第二?家长又何必在意排名的先后?只要知道自己的孩子已经掌握了这一方面的知识,就可以了吧?小学,哪有那么多的名次可言?让孩子快乐成长,不是彼此共同的目标吗?我不希望测试后开怀大笑的只有那些全对过关的孩子。但是遇到过关卷偏难,为防有些家长因不熟悉情况苛责孩子,我会有选择地书写一下最高分或者过关人数。但这毕竟只是我个人的想法,还是有很多家长希望知道自己孩子在班级中的名次。对于这一点,我也不敢说自己做的一定是对的,我也会自问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否过于呵护,是否符合现行教育的规律,符合教育的原则。只是,不管是与否,我知道自己在守护什么,我想坚持我的守护。9月25日对无限性的感知“直线、射线和角”是第二单元“角的度量”起始课。有关线段、角的知识,在第一学段已经学过了,但当时的学习是初步的,属于直观的认识,本课内容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对这些内容加以概括和提高,加深对图形本质特征的认识,对图形之间内在联系的认识。如在以前直观描述直线的基础上进一步描述直线是可以无限延伸的,使学生较好地理解线段、直线和射儿童空间观念形成会呈现一些明显的心理特征,如对直观的依赖较大,容易感知图形的外显性较强的因素。如果图形的外显性较强的因素与图形本质特性一致就能促进图形概念的抽象,反之就可能会干扰图形概念的抽象。在以往的直线和射线教学过程中,我们习惯于边说边演示:一条直直的线,它的两端无限延伸所形成的图形叫直线,从它的一端向另一端方向无限延伸所形成的图形叫射线。此时学生耳朵接受的语言信息和眼睛接受的图例信息往往是不一致的。由于图例信息比较具体、直观和形象,它的外显性较强的因素一条有限长度的线段,容易被小学生接受,并直接干扰了用语言揭示的直线、射线概念的本质无限性。即使教师反复强调“无限延长”,学生还是会借助黑板上显示的图例来认识射线和直线它们只是从线段的一端或两端向外延长一点或再延长一点。即使学生能从各种图例中辨析出射线、直线图例,这也只能说明学生对直线、射线的名称与图例建立了联结。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的关于直线、射线的表象,实质只是直线、射线图例的表象,而非真正意义上直线、射线的表象。而课堂实践又表明学生已具有想象直线和射线形状的基础能力,因此,本课教学可以让学生在一定的简单的直观经验支撑下逐步经历“感知一表象一想象,过程,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逐步掌握直线、射线的无限性。学生在感知了简单的直观表象后,我让他们把想象的图形画出来。学生在操作中发现再大的纸也无法画出想象中的图形全部,让学生从“画不完”的现象中,在自我寻求中逐渐理解和接受一种数学规定用一种有限性的“直线、射线画法来表达具有无限性的直线、射线。将纯抽象概念与表不抽象概念的图例建立联系,适时降低了图例的有限性对直线、射线的本质无限件的负面影响。爱教育,从爱课堂开始-读刘善娜老师爱上我的课堂有感 爱上我的课堂是一本关于数学教学方面的书,是一次到林良富校长办公室与他交流自己的书稿时,他把这本书推荐给我看,让我也从书中得到一些启发。这些天翻阅此书后,除了让我对本书的作者刘善娜老师敬佩之余,也让我知道:数学不仅仅是数学,更多的是一种数学教育思想;数学教学不仅仅是教会学生解题,更多的是培养孩子对数学的兴趣;精彩的课堂源于课堂之外的修炼与反思。这本书从另一个角度告诉每一个教育者:爱教育,从爱课堂开始。让自己爱上自己的课堂 封面上的一段推荐语写道:“用1000个日日夜夜见证一段教师成长之路,用226篇教学日志记录教学相长之旅,这里有教学方法,有教学智慧,更有对教学的浓浓之情。”这些数字让我震撼,它背后承载的是刘老师对数学课堂的执着、热爱与坚持。而当你真正读着书中的文字时,更多的却透露出一个数学教师对课堂的尊重和敬畏。 作为一线教师,每天面对最多的就是自己的课堂,自己的学生。当我们走进课堂之前,我们是否思考过:我的这节课学生能学到些什么?学生是否会喜欢这节课?这节课在教学中学生会遇到哪些问题?我和学生会用怎样的方法解决?等等。这些看似不太重要的问题我们却常常忽略了,只觉得我只要把教学任务完成了就行。尤其是教书多年后,潜意识里总觉得凭经验上课完全没有为题,其实不然,因为我们面对的是变化着的学生。有时候也在上完课后,反思这节课上得实在不咋地,但课已经结束了,总不能再上一次吧。可以想象,这样连自己对自己的课堂都不怎么满意,学生怎么会喜欢呢? 显然,这一点刘老师做到了。诸如“鸡兔同笼,到底要教给孩子什么?”“信息量一大就难了”“课前心情复杂”“再次查缺补漏”等等案例可以看得出,她把每一节课当做一件工艺品,认真雕琢,努力在学生面前呈现最美的姿态。即使有遗憾也是完美的,因为她爱自己的课堂,用心经营自己的课堂。让学生爱上自己的课堂 如何让学生爱上自己的课堂?这涉及到教学方法和教学智慧问题。在看这本书的同时,有时候我也假设自己就是学生坐在刘老师的课堂上听某个知识点的讲解,会有怎样的感受?书中的每一个案例都是刘老师认真实践和反思的结晶。我从中真切地感受到刘老师过硬的专业知识,而且她还能将专业的知识深入浅出地教授给孩子们。大家都说,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也就是说教师必须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才能把课教好教活,尤其是让学生喜欢看起来相对枯燥的数学课,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比如“爱天麻烦的0”“解方程中的脱衣服”等就很有代表性。 我也感受到刘老师钻研教材、处理教材的能力。一个优秀的数学教师,就应该具有根据教材灵活组织练习的能力, 哪些知识学生掌握起来有困难,可以突出重点难点的有针对性地练习,才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进一步巩固掌握,尽量拓展数学经验和方法解决更多的数学问题。这在“一起来烙饼”的案例中就体现得很明显,让我印象深刻。刘老师不停留在“一锅最多放两个饼,一饼要烙两面”的特定条件下,烙饼问题的关键是立足于“通过图形、符号等多样的个性的方式呈现烙饼过程,在符号表达的过程中找到合理安排的策略”这一经验的形成,让学生除了会答题外,还能利用已有经验去解决“一锅三饼”甚至“一锅多饼”的问题。 我还感受到刘老师高超的课堂教学能力和她对学生的爱。我可以想象当孩子们在听刘老师讲课的时候,一定是轻松愉悦的享受。因为她在教学的过程中融入了自己对每一个学生的关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