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年级十二月月考历史试卷.doc_第1页
高二年级十二月月考历史试卷.doc_第2页
高二年级十二月月考历史试卷.doc_第3页
高二年级十二月月考历史试卷.doc_第4页
高二年级十二月月考历史试卷.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二年级十二月月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梭伦改革前,主要维护贵族寡头政治,反对社会变革的派别是( ) A.“山地派”B.“平原派”C.“海岸派”D.“六一汉”2.梭伦改革中有利于限制贵族特权的措施有()分布“解负令”确立财产等级制度重新确立公民大会的最高权力机关的地位设立公民陪审法庭 A.B.C.D.3.巴黎卢浮宫博物藏有一块古雅典公共帐目碑,它上面刻录有管理雅典卫城祭祀活动的十名司库官组织节庆所支出的款项。根据梭伦的立法,有权担任司库官职的是()第一等级第二等级第三等级第四等级 A.B.C.D.4.为鼓励有技术的外国手工业者迁居雅典,梭伦采取的优惠政策是() A.改革币制与度量衡制B.授予移居者雅典公民权C.免收各种税费D.保证移居者的生活稳定5.商鞅变法中提到“燔诗书而明法令”,这一措施的实质是() A.宣传法家思想B.以法治国C.富国强兵D.思想文化上的专制6.世人对秦人有“薄恩礼,好生分”的印象,这与商鞅变法哪一季有关() A.奖励军功B.奖励农耕C.燔烧诗书D.什伍连坐、告奸制度7.最能体现出商鞅变法性质的措施是() A.改变了“刑不上大夫”的传统B.重农抑商,奖励耕织C.废除“世卿世禄制”D.废井田、开阡陌,从根本上确立土地私有制8.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在基层推行了宗主督护制。该制度产生的危害有()严重影响封建国家的赋税收入和徭役征发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地方官吏对农民的掠夺各地宗主构成了地方割据势力的基础激化了鲜卑贵族与汉族大地方之间的矛盾 A.B.C.D.9.据史书记载,北魏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受,探其精奥”。这表明孝文帝() A.摒弃了鲜卑贵族的传统习俗B.注重了对汉文化的研习C.改革了本族传统教育方式D.重视推广先进的文化10.对北魏孝文帝“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诏令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上朝议事不准说鲜卑话B.罢免不会说汉话的官员C.提倡鲜卑人说汉话D.在朝廷上不说汉话者免官11.某同学在学习11世纪初的北宋史时画了一幅漫画,漫画中的“我们”是指() A.辽国B.西夏C.金国D.元政权12.从可操作性的角度来看,王安石变法的下列措施,在当时很难真正实行的是() A.募役法B.农田水利法C.方田均税法D.保甲法13.王安石变法中“市易法”规定:由政府拨出巨款设“市易务”,平价收购不易脱售的货物,等到市场缺货时再卖出。商贩可向市易务交纳抵押品或成批赊购货物,半年出息一分。对“市易法”的看法正确的有()这是利用封建权力干预经济它限制大商人控制操纵市场它能稳定物价和调节市场政府能增加国库收入 A.B.C.D.14.“教阅保甲、公私劳费,而无所用之敛免役钱,宽富而困贫,以养浮浪之人,使农民失业,穷愁无造”这些言论实际上代表了() A.农民利益B.贫民利益C.士族利益D.大官僚大地主利益15.教皇英诺森三世(1198-1216年在位)认为基督交给教皇治理的不仅仅是教会而是全世界,并自称是“万王之王,万主之主”。下列相关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英诺森三世在极力地维护教会的权力B.英诺森三世认为教权高于王权C.英诺森三世把教皇权力推崇到了极点D.英诺森三世时教权已全面衰落16.西欧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体现的矛盾有()资产阶级与教权的矛盾王权与教权的矛盾地方割据势力与中央集权的矛盾罗马教会内部的矛盾 A.B.C.D.17.马丁路德说:“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的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该材料反映了马丁路德() A.倡导人的解决B.否定基督教C.宣传圣经精神D.否定教皇地位18.亨利八世宗教改革不同于加尔文宗教改革的是()领导宗教改革的是国王教义方面保留的了天主教教制、基本教义和仪式没收教会财产,归王室所有否定教皇是最高领袖 A.B.C.D.19.加尔文认为,上帝自创世纪以来,就把人分为“选民”和“弃民”,前者注定得救,后才注定沉沦。这种学说实质上反映了() A.封建贵族的世袭思想B.封建社会的等级思想C.人文主义思想D.原始积累时期的资产阶级思想20.“它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却恢复了信仰的权威。它把僧侣变成了俗人,但又把俗人变成了僧侣。”以上材料反映的思想是() A.因行称义B.因信称义C.“人非工具”D.理性至上年份外贸总额180026.91823211.141838350021.观察埃及外贸总额对比表(单位:万英镑),该表反映出()埃及的外贸总额不断增加阿里改革促进了埃及经济的发展列强对埃及的控制加快了近代化的速度埃及已成为世界贸易的重要国家 A.B.C.D.22.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和中国洋务运动的相同点不包括() A.都创办了军事工业B.都创办了民用工业C.都改革了政治体制D.都建立新式海军23.关于埃及帕夏的说法,正确的是()奥斯曼素丹向埃及派遣的总督18世纪末,帕夏是埃及名义上的最高长官拿破仑入侵埃及时逃跑,后被迎回穆罕默德阿里曾担任过埃及此职 A.B.C.D.24.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期,英国入侵埃及不同于法国入埃及的特点是() A.侵占埃及,建立殖民统治B.往往联合斯曼帝国和扶植马木路克势力侵略C.进行科学文化侵略D.镇压人民起义25.穆罕默德阿里统治时期新的封主不包括() A.王公贵族B.地方豪绅C.政府官吏D.长老阶层26.下列不符合穆罕默德阿里土地制度改革内容的是() A.取消了包税人的免税地B.规定宗教地产永久享有免锐权C.将一部分土地分配给其政权的统治基础D.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度27.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后,真正掌握国家实权的是() A.穆罕默德阿里B.咨议会C.国务会议D.宗教长老28.英国外交大臣麦斯顿说:“英国宁愿在通往印度的路上与奥斯曼帝国打交道,决不同一个积极有为的阿拉伯君主发生关系。”麦斯顿这样说的原因有()穆罕默德阿里政权的强大和扩张危及英国的利益腐朽没落的奥斯曼帝国比穆罕默德阿里政权更符合英国的利益奥斯曼帝国与英国有共同的利益穆罕默德阿里才艺过高 A.B.C.D.29.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表现在()发展工业面临资源金匮乏和管理不善的困境对外扩张和强制参军给人民带来苦难人民的反抗和斗争破坏了工农生产残酷镇压和对外扩张导致劳动力不足埃及出现数百年未统一之局面埃及逐渐摆脱奥斯曼帝国的殖民统治 A.B.C.D.30.拿破仑殖民统治措施和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在客观上起的相同作用是()A.抵御了欧洲列强的殖民入侵B.维护了埃及的民族独立C.推动了埃及的社会变革及近代化D.使埃及成为地跨亚非三洲的“帝国”二、非选择题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中国古代的战国时期与古希腊雅典城邦都发生了国家建立早期的社会改革运动。战国变法至秦的统一,建立了中央集权君主专制的政治体制。而古希腊雅典城邦的国家完成了民主政体的改革历程。两者都对此后漫长的社会发展历程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公元前594年,雅典梭伦改革颁布“解负令”,取消公私债务,恢复债奴的公民身份,永远禁止把雅典公民沦为奴隶。商鞅变法设立军功爵制度,按照爵位高低可以享受各种政治、经济特权,包括占有耕地、住宅、奴隶。雅典梭伦改革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发展工商业经济,保护新兴工商业者的政策措施。而战国时期变法则采取严厉的抑商政策,更为残酷的是立法将工商业者沦为奴隶。梭伦改革将人民按财产分为四个等级,各自拥有不同的政治权利;克利斯提尼改革将全国划为十个地区,其重新划分选区的目的在于抽掉一些贵族势力的基础,“以便让多数的人可以参加到政府中来”。而商鞅变法推行什伍连坐制度,还规定轻罪重罚,禁止儒家学说传播,目的是加强君主的权力,推行集权制。请回答:(1)依据材料归纳比较战国时期的变法与古希腊社会改革的不同之处(不得摘抄原文)。(4分)(2)有人认为梭伦改革是“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维护和调和矛盾双方的利益,而商鞅是手持两头长矛,一头刺向奴隶主贵族,一头刺向广大人民。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商鞅居变法的哪些措施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哪些措施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4分)(3)这些改革使各自的社会逐渐形成了怎样的政治体制?(2分)2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太宗永兴中,频有水旱,诏简宫人非所当御及非执作技巧,自余出赐鳏民。神瑞二年(415年),又不熟,京畿之内,路有行馑。帝以饥将迁都于邺魏书食货志材料二(北魏孝文帝太和)九年(485年),下诏均给天下民田(即均田令):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不种树者为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奴婢依良。丁牛一头受田三十亩,限四牛。所受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以供耕作及还受之盈缩。诸民年及课则受田,老免及身没则还田。诸桑男皆为世业,身终不还,恒从见口。有盈者无受无还,不足者受种如法。盈者得卖其盈,不足者得买所不足。不得卖其分,亦不得买过所足。诸宰民之官,各随地给公田,刺史十五顷,太守十顷,治中、别驾各八顷,县令、郡丞六顷。更代相付。卖者坐(处罚)如律。魏书食货志材料三初,百姓咸以为不若循常,豪富并兼者尤弗愿也。事施行后,计省昔十有余倍。于是海内安之。魏书食货志请回答:(1)孝文帝颁布的均田令中,“均”的含义主要有两种解释,一是均匀、公平,二是皆、都、全部。根据材料一、二,你认为哪一种解释更恰当?说明“均田”的含义。(3分)(2)均田令对土地的分配是如何规定的?根据材料加以概括提炼并逐条列出(不得摘抄原文)。(3分)(3)均田令的性质是什么?联系其背景和内容,分析其全面推行的原因。(4分)25.北宋年间,面对严峻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以王安石为首的有识之士在范仲淹“精贡举”的基础上,为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就如何选拔、培养国家急需人才,展开激烈的争论。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范仲淹)国家专以词赋取进士求有才有识者,十无一二。况天下危困乏人如此,固当教以经济之业,取以经济之才,庶可救其不逮。(南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百四十三材料二(苏轼)自唐至今,以诗赋为名臣不可胜数,何负于天下,而必欲废之?(王安石)今人材乏少,且其学术不一朝廷欲有所为,议论纷然,莫肯承听,此盖朝廷不能一道德故也。故一道德,则修学校,欲修学校,则贡举法不可不变。今以少壮时正当讲求天下正理,乃闭门学作诗赋,及其入官,世事皆无所习,此乃科法败坏人才。(司马光)神宗罢赋、诗及诸科,专用经、义、论、策,此乃复先王令典,百世不易之法。但安石以一家私学,欲盖掩先儒,令天下学官讲解。及科场程式,同己者取,异己者黜。(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三十一请回答:(1)据村头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范仲淹、苏轼、王安石、司马光对科举考试内容分别提出了怎样的主张?(4分)(2)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二中司马光所说“以一家私学,欲盖掩先儒”指的是什么?它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4分)(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王安石兴学校、变科举的主要目的是什么?(2分)2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天主教会把从商业贸易和发财致富说成堕落行为,这种轻商思想与当时商品货币关系蓬勃发展的趋势背道而驰。材料二许多修道院与公共妓院无甚差别。伊拉斯谟材料三16世纪初,罗马教廷每年从德国榨取的财富达30万古尔登,这个数目等于1497年德皇所征税额的21倍。材料四天主教会宣称,人若要得救,必须以教会为中介。(教会)声称只要购买赎罪卷,上帝就可以赦免他本人及其亲属的罪。材料五英王为英国教会唯一的、至高无上的首脑,保留天主教的基本教义和仪式。解散修道院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三,概括宗教改革运动的起因。(3分)(2)针对材料四,马丁路德做了什么事?提出了怎样的主张?(4分)(3)材料五出自什么文件?该文件的颁布有何意义?(3分)高二年级十二月月考历史答卷23.(1)_(2)_(3)_24.(1)_(2)_(3)_25.(1)_(2)_(3)_26.(1)_(2)_(3)_历史参考答案1-5 BAABD 6-10 DDABB 11-15 ACDDD 16-20 BDBDB 21-25 ACDBD 26-30 BADAC31.(1)奴隶问题:古希腊禁止把雅典公民沦为奴隶;战国变法强化了对奴隶的控制,使奴隶的数量增加。工商业方面:古希腊鼓励发展工商业;战国的变法则重农抑商。人民权利问题:雅典改革打击贵族势力,扩大民主的基础,让更多的人享有民主的权利;而战国时期的变法则加强对人民的控制,加强君主集权。(2)打击奴隶主贵族:废井田,开阡陌;废除世卿禄制,奖励军工;废分封,行县制。控制人民:户籍制度;连坐制;燔书而明法令。(3)中国形成中央集权君主专制的政治体制;雅典城邦国家形成民主政体。32.(1)第二种。含义:凡有劳动能力的人以及部分耕牛都可以分得土地。(2)规定:15岁以上男子和妇女可领土地;土地分露田和桑田两种;农民、奴隶、官吏均受田,因轮耕而加倍受田。(3)性质:封建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原因:在均田制推行之前,北魏农业生产凋敝、人民生活困苦,实施改革方案符合北方生产力发展要求;它的推行,大大减轻了农民负担,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它较好地协调了各方面的利益,有利于缓和社会矜持 官吏可以获得公田,地主原有土地不变, 统治阶级利益得到保障;大量流民得以安居农耕;它规定农民要承担一定的徭役杂税,这就保证了政府财政收入和劳役需求,促进了北魏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任答四点即可)3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