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年界首一中高一地理期中考试试题.doc_第1页
2012—2013年界首一中高一地理期中考试试题.doc_第2页
2012—2013年界首一中高一地理期中考试试题.doc_第3页
2012—2013年界首一中高一地理期中考试试题.doc_第4页
2012—2013年界首一中高一地理期中考试试题.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22013年界首一中高一地理期中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相应的方框内填涂(本部分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图11右图为“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随时间变化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时不会出现用地紧张的局面 B时人口达到峰值, C时人口变化幅度最小,人口总量稳定 D时人口总数达到最小值,劳动力短缺现象严重读下面某四国人口构成示意图,回答23题。2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是()ABCD3最可能属于发达国家的是()A B CD为缓解停车难问题,北京市朝阳区采取“错峰停车”措施,鼓励各社会单位将停车位夜间或双休日向周边社区市民开放。图12为“朝阳区某功能区不同时段人口流动状况示意图”。据此完成45题。4该功能区属于A商业区 B住宅区 C工业区D行政区5“错峰停车”主要利用了该功能区与相邻功能区A地租水平的差异B人口密度的差异C汽车拥有量的差异D人口流动状况的差异读甲、乙、丙、丁四地的人口统计图。回答67题6人口自然增长率从低到高排列正确的是A甲、乙、丙、丁B丁、丙、乙、甲C甲、丙、乙、丁D丁、乙、丙、甲7甲地可能存在的主要人口问题是A教育压力大B人口老龄化C劳动力不足D死亡率高图3为某城市外来常住人口统计图,读图完成89题。8该城市2005年外来常住人口总数量最多的地区是 A中心城区 B东、北部郊区 C西、南部郊区 D不确定9图示期间影响外来常住人口增长幅度的主要因素是 A交通 B人口出生率 C地价 D环境质量环境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1850年,清朝的人口为4.3亿。当时的学者汪士铎惊呼:“人多之害,山顶已植黍稷,江中已有洲田,川中已辟老林,苗洞已开深菁,犹不足养”而今天的中国,不但养活了13亿人,人们的生活水平比那个时代还提高了许多。据此回答1011题。10以上材料表明,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是 ( )A.地区对外开放程度 B.人口的生活与文化消费水平C.科技发展水平 D.蕴藏的资源数量11随着人口不断增加,我国必须进行人口合理容量的估计,其主要意义在于 () A.限制高消费现象的产生 B.规划农业生产的发展规模 C.制定科学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 D.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图13读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图(图中黑圆圈代表城市等级),回答1213题。12.下列有关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由甲图到乙图变化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此过程称为城市化 B在此过程中社会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C此过程中城市人口数量增加 D此过程中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13.有关a、b 、c、d四类城市等级体系和服务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a城市等级最高,数目最多,服务范围最大Bb比d的城市等级高,服务种类多,服务范围大Cc等级的城市之间距离比b等级的城市之间距离远Dd等级城市等级最低,但服务种类最多近年来,苏州市沿江地带形成以冶金、能源、纺织、化工、粮油等基础产业为主的产业群体。图14中的、示意苏州市城市化、工业化发展走廊。完成14题。14.正确表述图中城市等级或服务范围的是重工业区旅游区 c文化区b住宅区d轻工业区aA.苏州市有4个城镇等级 B.昆山服务范围最广C.常熟、张家港、太仓的服务范围层层嵌套D.苏通大桥建成通车后,苏州市的服务范围扩大读“某大城市功能区分布简图”,完成910题。15该城市空间结构模式属于A同心圆模式B扇形模式 C多核心模式 D条带状模式 16若在该城建立一幢集零售、娱乐、餐饮、办公于一体的高层楼房,应布局在Aa Bb Cc Dd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大城市郊区土地利用示意图。林地果园村庄菜地花圃稻田鱼塘海 17影响当地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气候 B水源 C地形 D土壤18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郊区的农业结构将发生变化。下列土地利用类型在该地农业用地中的比重最可能降低的是A稻田 B鱼塘 C果园 D菜地花圃下图为人口迁移示意图。据此回答1920题:人口迁出甲地人口迁入乙地19若此图表示近现代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可能表示A从北美迁往拉美 B从亚洲迁往拉美 C从非洲迁往西亚 D从欧洲迁往亚洲 20下列因素中,有利于人口从甲地迁至乙地的是A乙地较低的工资待遇 B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C家庭成员甲乙两地分居 D甲地优美的环境21关于美国和澳大利亚在农业方面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美国是世界上主要的商品谷物生产国,澳大利亚不是。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很突出。两国都是世界主要的小麦、羊毛出口国两国主要的商品农业区都是地广人稀的地区A B C D22影响乳畜业的两个最重要的因素是( )A市场和饲料供应 B市场和机械化水平 C交通稍气候条件 D劳动力和饲料供应232012年以来,我国农产品市场上继“蒜你狠”“豆你玩”又出现“向钱葱”(价格较高)的现象,这对农业生产的直接影响是 ( )A大蒜、绿豆等农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 B促进农业种植技术水平的快速提升C促进农业结构合理调整 D促进产业结构合理调整图十是“某城市建设前后水量平衡示意图”,读图完成2425题。24.城市建设导致了当地 A.地下水位上升 B.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减慢 C.蒸发量增加 D.汛期洪峰流量加大图十25.城市建设后,地面径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生活用水量增加 B.植被覆盖率增加 C.降水下渗量减少 D.城市热岛效应图9假定城镇是唯一市场,城镇周围是条件均一的平原,种植农作物的收益只与市场价格、生产成本和运费有关,其关系表达式为:收益=市场价格生产成本运费。单位面积甲、乙、丙农作物,其市场价格分别为600元、1000元、1400元,生产成本分别为200元、400元、600元,运费与距离成正比。图9是这三种农作物收益随距城镇(市场)的距离变化示意图。据此回答2628题。26X、Y、Z线代表的农作物依次是A甲、乙、丙B乙、丙、甲C丙、乙、甲 D丙、甲、乙27在距城镇OJ范围内,为取得最佳综合经济效益,种植这三种农作物的界线应该是AE、FBE、HCF、G DF、H28与其它两作物相比较,单位面积作物ZA单位距离的运费最低B单位距离运费最高C随距城镇距离增大收益递减最快D总是收益最低 下图是我国城市化发展阶段示意图,读图回答2930题。29阶段I中,我国城市化进程正处于 ( ) A初期阶段 B中期阶段 C逆城市化 D后期阶段30阶段中,城市中心人口密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有 ( ) 交通不便 地价上涨 污染严重 远离商业中心 A B C D二综合题( 共40分)31(7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此图是 (国家)的局部图,A地是 港。 (2)该地区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该地区发展此种地域类型的区位条件是 、 、 。(3)该国除了此种农业类型外,还有 农业地域类型。 32(11分)阅读下列有关江苏省城市化发展的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改革开放以前,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受严格的户籍制度影响,江苏省城市人口的增长主要来源于自然增长,城乡之间的人口流动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图14中图1表示这一时期江苏省城市化进程。材料2:1978年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江苏省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最快、最具活力的省区之一。20世纪80年代苏南地区的乡镇企业迅猛发展,被誉为“苏南模式”。十一五期间江苏省城市化水平以每年超过1个百分点的速度递增,到2010年底已达到57%。图14中图2表示这一时期江苏省城市化进程。图14材料3:图15是20世纪末江苏省小城镇分布示意图。图15(1)改革开放以前,江苏省城市化发展的总趋势是怎样的?改革开放以后,江苏省城市化发展表现出的主要特点是什么?(4分)(2)江苏省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对地理环境会产生怎样的影响?(4分)(3)在江苏省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减轻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3分)33.(11分)下图甲乙两区域图中的阴影代表三种不同的农业地域类型,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阴影部分分别属于三种农业地域类型,其中A属于 ,B、D同属于 。(2分)(2)A地区发展该 农业的有利气候条件是什么?该农业生产有什么特点?(5分)(3)C地区发展乳畜业的原因是什么?(4分)34.下图为某城市示意图,城市人口56万。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1分)(1)图中B-C-D一线的地租变化曲线正确的是( )(2)若该市是我国某城市,目前城市等级为 ,20年后城市人口预计达113万。根据图中信息简述促进该城市发展的条件有哪些? 、 。(3)ABCD四地中,最有可能发展为商业中心的是 地。原因是什么? 、 。(4)A、D两地居民区中,为高级住宅区的是 地,判断理由是 ,为低级住宅区的是 地,判断理由是 。1-5BABBD 6-10DABCC 11-15CDBDB 16-20ACACC 21-25DAADC 26-30 CBABB 31、(1)阿根廷 布宜诺斯艾利斯 (2)大牧场放牧业 优良的天然草场 地广人稀,土地的租金低 距离海港近 (3)商品谷物32. 答案:(1)发展缓慢(或略有下降、停滞等)(1分)。发展迅速;城市化水平较高;地区发展不平衡,苏南地区小城镇密度高于苏北。(3分) (3)环境污染加剧,如空气质量下降、水质下降、噪声污染等;土地(耕地)资源锐减、土地质量下降;交通拥堵、居住条件差等(从资源、环境、人类生活等角度分析,任答4点即得4分)。(4)加强对城市的科学规划;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人类各种活动对城市环境的污染;使城市景观尽可能地与山、河、湖、海、植被等景观保持协调,建立良性循环;建立卫星城市,开发新区;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等(从规划、节能、节水、绿化、防治污染等角度分析,任答4点即得4分)。33(9分)(1)水稻种植业 商品谷物农业(4分) (2)雨热同期或夏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