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语文语法知识练习.doc_第1页
初二语文语法知识练习.doc_第2页
初二语文语法知识练习.doc_第3页
初二语文语法知识练习.doc_第4页
初二语文语法知识练习.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二语文语法知识练习词性、短语1、找出词性完全相同的一组( )A宝贵 光荣 骄傲 战友B制造 报答 提高 寻求C角色 语文 经常 兴趣D非常 偶尔 清楚 风景2对加点词的词性判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为了发展教育事业,十分需要人们了解,关心和重视它。A名词 动词 连词B名词 形容词 介词C代词 副词 介词D动词 动词 介词3与“为了祖国,前进!”中加点词的词性相同的一项是( )A因为人多,屋子里很热B小青在上海C我们按照程序严格把关D我和你一起走4下面句中加点词的词性完全相同的一项()A他在学校里他在阅览室学习B这座房子朝南他朝北走去了C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应该一起抓张健和李升一同到北京去了D运动会上,他得到了百米冠军他的字写得很工整5下面各组中加点词词性相同的一项是()A 这朦胧的月光,实在照不了多远 月色便朦胧在水气里B掌握法律武器,增强禁毒意识朋友,你是否意识到你在幸福之中呢?C工作随便,学习松懈刚才出力摇船犹如龙船似的那股劲儿,现在在每个人的身体里松懈下来了D酒香不怕巷子深这本书的内容很深,可真难懂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与“老师正和小红谈话”中“和”的词性相同的是( )A他早点吃的是牛奶和面包B范进向他作揖,坐下C我从此便整天的站在柜台里,专管我的职务7下列词语中,与“卧薪尝胆”结构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偃旗息鼓 惩前毖后温故知新 巧妙绝伦B尊师重教 惟妙惟肖赴汤蹈火 心旷神怡C趋吉避凶 理屈词穷潜滋暗长 随机应变D走马观花 饮水思源扬眉吐气 粉身碎骨8选出下列短语在结构分类正确的一项()山川大地声音响亮经济特区渐渐消散顾全大局雄伟壮丽结构坚固竞选州长A/ / B/ / / C/ / / D/ / / 9 全是主谓短语的一项是()A亚洲西部 前功尽弃 种类繁多B知识贫乏 经验不足 参加会议C起草方案 朝晖夕阴 洗得干净D工作繁忙 须发花白 意志坚强10 短语结构类型不相同的一项是( )A我的老师 人类的语言 济南的冬天B竞选州长 记一辆纺车 纪念白求恩C蚊子和狮子 怀疑与学习 想和做D范进中举 曹刿论战 最后一课11加点短语的结构与“品德高尚”相同的一项是( )A怀疑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B沙漠地区空气干燥C保尔缓缓摘下军帽D他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12下列课文标题都是偏正短语的一组是()A北京立交桥 最后一课愚公移山B天上的街市 谈骨气曹刿论战C七根火柴 苏州园林雄伟的人民大会堂D听潮驿路梨花谁是最可爱的人13下列短语中与其他三项结构类型不同的是()A放了一天假B丢了一本书C生活一辈子D贴着一幅画14下列短语中是偏正短语的一项是( )A他在蒙大拿的时候B有剩下的一堆豆C闪出一幅奇异的图画D躲藏在悬崖底下15下列短语是动宾短语的一项是( )A消失在云雾中B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C修水库D修了三年16短语结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德高望重来势汹汹相提并论声名狼藉究形尽相无精打采不知所措 甘拜下风A/ / B/ / C/ / D/ / 答案1. B 2. A 3. C 4. C 5. D 6. B 7. B 8. D 9. D 10. D 11. B 12. C 13. C 14. A 15. C 16. B3)判断加点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词性1、这朦胧的桔红的光,实在照不了多远。( )2、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 )3、月色给大地带来一片朦胧。( )4、隔着云看太阳,就像隔了一层毛玻璃,朦胧不清。( )5、我们很快就要在全国胜利了。( )6、这个胜利将冲破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 )7、这道题老师讲得很明白。( )8、你明白其中的道理吗?( )9、我们应该有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 )10.革命队伍必须严肃纪律。( )11、“精兵简政”是条好意见。( ) 12.队员们精疲力尽。( )13.过日子要精打细算。( ) 14.输得精光。( )15、把住质量关。( )把书拿来。( )拿把菜刀来。( )16、开了一朵花( )花了很多钱。( )17、你要端正学习态度。( )他坐得很端正。( )18、大家选我当代表。( )这代表大多数同志的看法。( )2、判断下列短语类型雄伟壮丽 果子成熟 举动稳重 调查研究 打量一番 更加坚强完全相信 提高质量 抱起来 打下基础 十分艰巨 站出来6短语结构类型不相同的一项是()A我的老师人类的语言济南的冬天B竞选州长记一辆纺车纪念白求恩C蚊子和狮子怀疑与学习想和做D范进中举曹刿论战最后一课分虚词、实词两类。 实词有: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虚词有: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 名词 一、名词的意义: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叫名词。 二、名词的分类: (一) 表示人:老师、学生、作家、工人、鲁迅 (二) 具体事物:天、地、花、草、天空、海洋 (三) 抽象概念:方法、科学、法律、事业 (四) 处所:北京、青岛、黄河、长江、三味书屋 (五) 方位:东、西、南、北、上、下、前、后、左、右、里、外、内、中、间、旁、以前、以南、之下、之后、东边、西面、里头。 (六) 时间:早晨、正午、晚上、半夜、上午、白天、夏天、立秋、今天、星期二 动词 一、动词的定义: 表示人或者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叫动词。 二、动词的分类: 1. 动作行为:穿、跳、走、纪念、朗诵。 2. 存在变化:有、增加、缩小、扩大、发生。 3. 心理活动:想、懊悔、喜欢、担心。 4. 可能意愿:应该、应当、能够、愿意、必须、敢、肯、会、能、要、可以。 5. 趋向:上、下、来、去、上去、下去、进来、进去、起来、上来。 6. 判断:是、就是、正是 7. 使令:使、让、派、请、叫、要求、命令、推举、允许、鼓动、鼓励。 形容词 一、形容词的定义: 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或状态的词叫形容词。 二、形容词的分类: 1. 形状:大、小、高、圆、长、短、高大、肥胖。 2. 性质:好、坏、镇定、勇敢、乐观、伟大、优秀 3. 状态:愉快、慌张、急躁、迅速、朦胧、桔红 数词 一、数词的意义:表示数目的词叫数词。 二、数词的分类: 1. 基数(确数)一、二、千、万、亿 2. 序数:第一、三叔、三年级、六楼、初五、老三。 3. 分数:三分之一、九成 4. 倍数:三倍、十倍、翻一番 5. 概数:十几概数、十余人、三十多岁、两三个、成千上万、很多人 量词 一、量词的意义:表示人、事物或行为的单位的词。 二、量词的分类: 1. 无量(表示人或事物单位的词) (1)个体:个、位、尺、只、台、条 (2)集体:批、帮、群、套、双、副、对、类 (3)不定量:些、点 (4)度量衡:丈、尺、里、亩 2.动量(表示动作行为的单位) 次、回、下、趟、遍、阵、场、遭、焉 动量词也可以借用跟动作有关的事物的名词。如:画一笔、切一刀、工作一星期、学习一下午、踢一脚、送一车 说明:在现代汉语中,数词本身只表示抽象的数的概念,在计算事物或动作的数量时,数词的后面必须加上量词。数词跟量词连用就是数量词。 代词 一、代词的意义:代替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短语和句子的词叫做代词。 二、代词的分类 1.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的名称) 大家、人家、你、我、他们、我们、自己 2.疑问代词(用来提出问题) 谁、什么、怎样、哪、哪里 3.指示代词(用来区别人或事物) 这、那、这里、那里、这么、那么、每、各 副词 一、副词的意义: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边,表示程度、范围、时间、语气、然否等得词叫副词。 1.他终于来了。(程度) 2.我们都参加了保险。(范围) 3.老汉心里格外高兴。(程度) 4.我们一定能学好汉语。(然否肯定) 5.他没有完成作业。(然否否定) 6.这本书大约四百页。(然否不定) 7.我就不相信鬼话。(语气) 8.他又唱又跳。(关联) 二、副词的分类: 1.时间(动作行为的时间、频率) 已经、正在、将要、快要、马上、顿时、不久、忽然、一时、终于、常常、往往、再三、向来、始终、永远、猛地、一旦、暂时、渐渐、赶紧、恰巧、仍旧、曾、才、在、将、就、先、再 2.范围 都、全、总、只、仅、全部、总共、统统、只好、仅仅 3.程度 很、最、太、更、还、非常、十分、格外、稍 4.然否 (1)肯定:必、必定、一定、准 (2)否定:不、没有、甭、未必 (3)不定:也许、或许、大概、大约 5.语气:可、偏偏、索性、简直、原来、反正、居然、难道、究竟、是 6. 关联:又、也、再、还、才 三、副词“白、怪、老、净”与形容词的区别。 “白、怪、老、净”同名词组合是形容词,同动词和形容词组合是副词。 白布白跑一趟 怪事怪好看 形容词净水副词身上净是土 老人老说不完 连词 一、连词的意义:能够把两个词或比词大的单位连接起来的词叫连词。 二、连词的分类: 1. 并列:和、跟、同、及、与、并、并且、而 2. 递进:并、并且、而且、况且、不但而且、不仅并且 3. 选择:或、或者、或是、不是就是、要么要么、是不是 4. 转折:但、但是、可是、然而、而、不过、虽然但是 5. 假设:如果、假设、假若、倘若、要是、只要、即使、倘使、要不是 6. 条件:只有、除非、无论、不论 7. 因果:因为、所以、因此、以致 三、指出下列各句中的连词并说明关系。 1.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2.李红不但勤劳,而且勇敢。 3.你要么参加数学小组,要么参加语文小组。 4.他虽然发高烧,但是仍然按时上课。 5.如果明天下大雨,运动会就不开了。 6.在我国,无论是谁,都必须遵纪守法。 7.因为他学习刻苦,所以他的考试成绩较前有很大提高。 助词 一、助词的意义:附着在词、短语或者句子上,表示一些附加意义的词叫助词。 二、助词的分类: 1.结构助词 (1)的、地、得、所 我们的祖国欣欣向荣。 一个老女人慢慢地倒下了。 我要认真地学汉语。 脸烫得像刀割一样。 这是闰土的父亲所传授的方法。 (2)“的”字短语:“的”附着在词或短语后面,合起来表示人或者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一个名词,这种短语叫做“的”字短语。 (3)“所”字短语:所和后面的动词和起来组成的短语叫做“所”字短语.其作用和“的”字短语相同。 .我们要爱人民之所爱。.我们要想人民之所想。 2.动态助词 着了过 (1)“着”表示动作,变化正在进行。如:他在笑。他在看着。 (2)“了”表示动作、变化已经完成。如:这本书,他看了。他已经走了。 (3)“过”表示动作、变化已经过去。如:我去过。他昨天到我家来过。 3.语气助词。 附着在句子末尾,表示说话语气的词叫语气词。主要有:“的、了、呢、吗、吧、啊”等几个。 语气助词能表示陈述、疑问、祈使和感叹的语气。 (1) 你这样做是不行的。(陈述)(2)我原先不喜欢学汉语,现在喜欢了。(陈述) (3)你喜欢文学吗?(疑问)咱们唱哪支歌啊?(疑问)(4)你再给我讲个故事吧!(祈使) (5)我不能讲了,就要开会了。(祈使)(6)时间过的真快啊!(感叹) (7)今天的少年儿童多幸福啊!(感叹) 叹词 一、叹词的意义:表示强烈感情或招呼、应答声音的词叫叹词。有:啊、哎、唉、呸、嗯、喂、哈哈 叹词是一种特殊的虚词,它永远不跟别的词发生关系,总是单独用在句子的前面,后面或中间。如:1.喂!你在哪里?2.咱们工人有力量。3.你也有今天,哼! 拟声词 一、拟声词的意义:模拟事物、动作声音的次叫拟声词。拟声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很灵活,可以用在句首,也可以用在句中或句末。 如:1.砰,叛徒应声倒下了。2.他身上冒着呼呼的火苗。3.敌人吓的心里直扑腾。 练习:指出下列词的词性: 非常()这里()前后()小()哪里()终于()第五()已经()不()赋予()轰隆()得()大()忽然()简直()才()半夜()除了()很多()勇敢()思想() 啊()或许()只好()二万()迅速()进来()仅仅() 立刻()热爱()十几棵()喜欢()立刻()十几棵()大约()次()哗啦()下去()斟酌()怎样()起来()晚上()亩()前面()或者()对于()跟我学()是()三百()美丽()叮当()夏天()鲁迅()我们()批评()的()吧()平坦()有()变化()十分()自己()聪明()从()专家()扩大()缓慢()应该()按照()回来()喂()马上()消失()飞机()许多()简直()1什么是句子句子是由词或词组构成的,是具有一定语调并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语言运用单位。根据用途和语气,句子可以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根据结构可分为单句和复句。2句子成分的名称及符号名称: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符号: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句子的基本成分是:主语、谓语、宾语。补充成分是:定语、状语、补语。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之间可用划开。3.(1)划分句子成分,首先要研究主语、谓语、宾语。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指明说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物”。谓语:是陈述主语,说明主语的,说明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宾语: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人或事物,回答“谁”或“什么”一类问题。句子一般有两种情况:写人、写物(写事、写物)。分析句子时,首先判断是“写人”还是“写物”。写人格式:“谁”“干什么”(主语)(谓语)(宾语)例:杨亚写字主谓宾注意:处理复杂的单句时,要抓主干。例:一中的杨亚在课桌上写着毛笔字。主谓宾写物格式:“什么事”或“什么物”“怎么样”(主语)(谓语、宾语)例:猫捉鱼主谓宾例:一只小猫在盆边捉了一条大鱼主谓宾注意:“是”为典型的动词,一般是“谓语”。例如:他是学生主谓宾(2)划分句子成分,还要抓住枝干(定语、状语、补语)定语:在句子中起着修饰、限制主语或宾语中心语的作用。状语:修饰、限制谓语中心语,一般在谓语中心语前面,有的在句子最前面,交待时间、地点、范围、情况等。补语:对谓语中心语起补充说明作用,一般放在谓语中心语之后。例:画眉唱歌这是一个把主语中心语、谓语中心语、宾语中心语单提出的句子。原句是“两只美丽的画眉高兴地唱一首歌。”(两只美丽的)画眉“两只美丽”是“画眉”主语中心语的修饰部分,叫“定语”。高兴地唱谓语中心语“唱”前边的修饰、限制成分“高兴”为“状语”。(一首)歌宾语中心语“歌”前的修饰、限制部分“一首”为“定语”。歌唱得好修饰、限制谓语中心语“唱”,并放在它后面的部分“好”为“补语”。4划分句子的口诀:(1)句子成分要划对,(2)纵观全局找主谓。(3)主前定状谓后补,(4)谓前只有状地位。(5)“的”定“地”状“得”后补,(6)宾语只受谓支配。示例及练习部分1、鲁班是我国古代春秋时期一位著名的建筑工匠。答案:(鲁班)主语(是)谓语(我国古代春秋时期一位著名的建筑)定语(工匠)宾语。2、那个时候的社会生产力还十分落后。答案:(那个时候的)(社会)定语(生产力)主语(还)(十分)状语(落后)谓语。3、鲁班接受了一项大的建筑工程任务。答案:(鲁班)主语(接受)谓语(了)状语(一项大的建筑工程)定语(任务)宾语。4、鲁班从中得到启发。答案:(鲁班)主语(从中)状语(得到)谓语(启发)宾语。5、蔡伦出生在一个贫苦的铁匠家里。答案:(蔡伦)主语(出生)谓语(在一个贫苦的铁匠家里)补语.练习:1、他非常诚恳的征求大家的意见。2、秋天比春天更富有欣欣向荣的景象。3、张思德同志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4、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5、在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过着朴素的生活。6、峰峦刚刚从黑夜中显露出一片灰蒙蒙的轮廓。7、淡淡的朝阳刚把树梢照亮。8、豆大的汗珠不停的从脸上直往下落。9、他踉踉跄跄地从外地赶回久别的家乡。10、我们村里的农民往冻土上铺了一层麦秸。11、已经上了岸的勇士乘机俯身冲了上去。12、小学校显得那样幽静而又神秘。13、心里突然感到万分沉重。14、他推开门走进去站在桌子前。15、连长命令我们马上休息。16、祥林嫂叫阿毛坐在门槛上剥豆。利用语法结构分析处理病句问题碰到一个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找出它的主干,不仅有助于弄清句子的基本结构,准确理解它所表达的意思,而且有助于检查句子的结构和句子成分的搭配有没有毛病。例如:(1)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支持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这一理论,提供了另一个强有力的证据。(2)今天的青年担负着在本世纪把我国建成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分析:把第一句的所有定语、状语都压缩掉,剩下的主干是“发现提供证据”,可以看出,这个句子的结构是完整的,句子成分的搭配是合理的;第二句的主干则是“青年担负建成强国”,很显然,句子的结构是不完整的,谓语中心语“担负”和“建成强国”不搭配,“担负”后边一般要有“任务”“使命”“责任”等词语作宾语或宾语中心语。这个句子缺少这类词语,因此使人觉得话没有说完全。病句中的搭配不当主谓搭配不当:江西贵溪县一头原本默默耕田的母牛,最近因勇斗野猪救主人而被广为流传。(人民日报1993年6月11日)蚂蚁治疗类风湿专科门诊开诊不久小小蚂蚁的神效开始走向世界。(生活与健康报1991年1月29日)冬季天寒,乘客迅猛增大。(北京交通安全1990年10月15日)分析:上面三个病句都犯了主谓搭配不当的毛病。此类病句可用缩句去来检测。如病句一紧缩后的句子主干为:母牛被流传。这明显不对,被广为流传的应是母牛的故事。病句二也可缩减为:神效走向世界。“神效”只能震动或传遍世界,用“走向”来搭配不妥。病句三的错吴更加明显,“乘客”不能增大,增大的是乘客的数量,所以在“乘客”后加上“流量”二字即可。动宾搭配不当:动词与它所带的宾语之间的关系表现为施动者与受动者之间的种种复杂关系。通常的动宾搭配不当有以下几种情况:(l)一动词带一宾语:广东湛江市举行首届教育艺术节。(戏剧电影报1995年2月)据广州中心气象台资料显示:广州市创1984年以来广州春节的最高气温。(新民晚报1999年2月18日)前一句应把“举行”改为“举办”,后一句中“创”与“气温”明显不搭配。现代汉语词典中中“创”解释为:开始(做);(初次)做。对象必须跟“做”联系上,气温是客观的,不能“做”,改为“创1984年以来广州春行的气温最高记录”,句子就通顺了。(2)一动词带多个宾语:在娘娘庙前感受了旺盛的香火和虔诚的气氛。(北京青年报1990年2月20日)他们之所以激动,是因为他们终于看到了他们经历过的、听说过的、想象过的感受和状态。(文汇报1995年3月17日)这两句中作宾语的名词短语只有一个可以和该动词搭配。病句一中“感受气氛”是正确的,但绝不能“感受香火”,应改为:在娘娘庙前目睹了旺盛的香火,感受了虔诚的气氛。后一个病句依此类推可改为:他们之所以激动,是因为他们终于感受到了他们经历过的、听说过的、想象过的心情,看到了他们经历过的、听说过的、想象过的状态。定中搭配不当:这里大有藏龙卧虎的人才啊!(青年报1991年2月1日)定语“藏龙卧虎”与中心语“人才”搭配不当。“龙”、“虎嘟比喻人才,再去修饰“人才”便重复了;且“藏”、“卧”含“有”之意,与谓语重复。整句可改为:这里真是藏龙卧虎之地啊!状中搭配不当:人们众口一辞地认为(北京广播电视报1990年3月6日)“众口一辞”与“认为”搭配不当。“众口一辞”显然是形容人们说话,这里却用来修饰“认为“这一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不妥。很简单,将全句改为:人们众口一辞地说搭配不当训练:1本世纪初,是我国实现进入WTO的目标。(“本世纪初是目标”是主谓搭配不当。应改为“进入WTO是我国本世纪初要实现的目标”。)2中国人民的解放在民族关系起了基本的变化。(“中国人民的解放”没有“起变化”。“起变化”的是“民族关系”。正确的表达应是个兼语句要改“在”为“使”)3我觉得这个答复,和对这些问题的调查处理,都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应该把“是”改做“表现出”。)4我国棉花的生产,过去不能自给。(不能自给的是“棉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