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0年南靖中考语文质量分析2010年漳州市中考仍是“两考合一”,这样,中考试卷既要服务于考生,确保“8:1:1”的“8”即“基础性”准确到位,又要服务于升学考,精心设计“1”与“1”的内容,使试题有一定的区分度,有利于我市高中阶段的招生,以便高一级学校招收到真正优秀的生源。一、试卷结构与特点1. 试卷结构试卷分为积累与运用(背诵默写10分;名著阅读、语文实践活动、口语交际15分,不均分)、阅读能力(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写作能力三个部分,所占分值分别为25分、55分、70分。总分值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全卷扣除“积累与运用”的部分内容及文言文甲段阅读外,命题材料基本上取自课外,客观选择题的总分值5分,在试卷中的比例低于10。整份试卷注重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考查,正确处理知识与能力的关系,以能力为核心,重视提升学生的文化积累与语文素养。2. 试卷特点第一、体现课改革新理念,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强化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关系的交融、整合,关注学生的文学修养、学习策略、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是我们今年语文考试命题的基本原则。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和“评价建议”中都单列了“综合性学习”,这是语文课程标准的“亮点”,凸显了语文学科作为母语学科注重实践、综合的特性。今年的综合性学习题目所设情境图文兼备,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侧重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综合能力以及提炼信息的能力;所选材料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体现出语文学科的人文特性。让学生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教育。综合性学习题目的设计基本达到了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的目的。在阅读的选材上重视选文的思想性、时代性及浓郁的地方特色,讲求选文的文质兼美,让学生在考试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爱国、爱乡”的教育。比如:口语交际、文言文阅读及现代文阅读丹青耀眼,翰墨飘香、那一条紫花布帘等,在题目的命制上,增加主观题的比例,命制一些主观性较强的题目,极大地调动学生解答的积极性。这些题目指导了课改的方向,告诉学生生活即语文,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自然和关注自我。第二、重视文化积淀,走进名著经典。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能力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语言积累题目备受青睐,是总结我国传统教育的经验,分析当前语文教学成效不高等原因之后作出的选择。因此,对教科书中要求背诵的句、段、篇,一定要熟记成诵。而且还应该做到不写错别字、不错用标点。同时还要按照新大纲要求,阅读文学名著,摘抄诗文名句。需要指出的是,对名句的积累学习要能够理解其意思,准确得体地运用。做到对内容类似的诗文名句有意识地进行归类,进行比较式的学习记忆。经典名著阅读是加强学生文化积淀。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名著考查也是福建语文中考改革的“亮点”。今年漳州的名著考查与去年中考一样,着眼在考学生是否“读书”,设题努力做到真正考“是否读书”,而非考基本文学常识;考查范围广,涉及七部名著。本份试卷体现出较高的文化品位。综合性学习中对玉文化的探究,彰显了中华深厚的文化底蕴;对于今年中考阅读的材料,也大多选取了经典美文,如甲、乙两段文言文阅读和两篇现代文阅读。通过阅读,可以让学生真正受到美的熏陶,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全面地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对学生的课外阅读产生了积极良好的影响。第三、弘扬民俗风情,突出地方特色。课程标准明确地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因此在命题中,我们十分注意突出地方特色,把学生的目光吸引到关注家乡的变化,关注家乡的历史、人文,关注家乡的民俗风情等方面,甚至设置参与家乡建设活动类的试题来引起学生广泛的关注。如积累与运用的第2题在世博中引入家乡艺术木偶头雕刻,有助于学生了解漳州,培养爱国爱乡的感情;说明文选取了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丹青耀眼,翰墨飘香,在命题时,设置了让学生讨论漳州民间文化艺术的活动类的试题,如第14题:阅读下面链接材料,结合第段内容,谈谈如何弘扬漳州民间文化艺术。(4分)材料一: 5月27日,南靖实验小学举办“土楼情缘”师生书画展,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自觉保护人类遗产的美好情感。材料二:芗城区巷口中心小学、西桥小学和东铺头中心小学先后成立了布袋木偶戏、锦歌及大鼓凉伞表演等兴趣小组,弘扬漳州文化艺术。今年以来,在漳州市教育局的倡导下,各中小学大力开展“闽南文化进校园”活动,获得社会各界的好评。这类试题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有助于确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理念。第四、紧扣时代脉搏,关注社会生活。 课标提出,要“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命题中我们注意紧扣时代脉搏,发挥材料的导向作用,引导学生走出校园去关注社会生活。如积累与运用第1题的第(6)小题,设置了胡锦涛总书记关注玉树灾区人民生活的题型,第2题设置了上海世博与漳州文化艺术的内容,体现了近期的社会重点时事。第2题、第14题体现了当前保护非文化遗产的时代热点问题。第20题第(1)小题:“你让我如此美丽”;第(2)小题以“走过 ”为题写作文,这两题作文题将学生的目光由封闭的课堂引向广泛的社会,引导其关注自然、关注人生、关注社会、关注自我,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第五、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调动学生创新意识。注重考试的育人功能,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是我们今年中考命题考虑的重要内容。积累与运用第1题的第(6)小题、第2题,体现了近期的社会重点时事,意在培养学生关注社会;阅读能力第9题要求学生从劝说、听从建议等方面谈谈感想,在当前大力构造和谐的社会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给学生很好的人生教育。课标倡导“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命题中,注重学生语言的积累和运用,注重学生的阅读理解,注重学生对文本的阅读体验和感悟,注重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评价,注重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形象、情感、语言的领悟程度,注重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注重对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过程与方法”的引导,给学生提供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放飞心灵、张扬个性的平台。如:第14题,阅读下面链接材料,结合第段内容,谈谈如何弘扬漳州民间文化艺术。(4分)材料一: 5月27日,南靖实验小学举办“土楼情缘”师生书画展,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自觉保护人类遗产的美好情感。材料二:芗城区巷口中心小学、西桥小学和东铺头中心小学先后成立了布袋木偶戏、锦歌及大鼓凉伞表演等兴趣小组,弘扬漳州文化艺术。今年以来,在漳州市教育局的倡导下,各中小学大力开展“闽南文化进校园”活动,获得社会各界的好评。第24题,文中第段写到“没有人打扰我思绪的漫游”,请结合上文,展开你想像的翅膀,把“我”思绪漫游的内容描写出来。第六、题目呈现方式活泼,亲切自然。语文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我市中考试卷从形式到内容等方面都比较注重强化语文学科人文性的特点,使试卷透露出浓浓的人文关怀。在命题过程中,我们尽可能使用一些温馨的提示语,所用话语充满温情,拉近试题与学生的距离,从而营造轻松的试卷氛围。整份试卷设题都采用了第二人称你,形成了学生与命题者对话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被尊重,让学生对答题充满了信心。如:卷首设计友情提示语,“积累运用”第1题“七选五”,评卷时挑选考生回答最好的五道题计分;作文两题任选一题,且文体不限,这些不仅是起码的人性关怀,更是对考生个体差异的尊重,是一种人文情怀的体现。综合性学习图文并茂,形式唯美,令人赏心悦目。材料一:中华玉文化源远流长,至今已有7000年以上的历史,是中国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中华玉温润玲珑,以优美的造型、瑰丽的色彩闻名于世。材料二:一组玉雕图。白玉龙钮押红山文化玉神像 玉饰纹卧虎 材料三:古往今来,玉是美的化身,象征高洁、坚贞的精神。“玉骨冰肌”、“锦衣玉食”,人们用玉字组词,表达喜爱的事物;“怀瑾握瑜兮,穷不知所示”,屈原将玉比作美德,用玉抒写贞操和志气阅读选文都选取了具有浓厚文化内涵的时文、美文。丹青耀眼,翰墨飘香、那一条紫花布帘和甲、乙两段文言文阅读都带有很强的人文色彩;在题干的设置同样体现人文情怀,或运用着重号,如第1、3、6、18题;或括号中的文字说明,如第3、4、19题。旨在提醒考生、暗示考生要认真审题。作文方面,命题注意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扩展学生视野。二选一的作文形式给学生提供较广阔的发挥空间,有利于学生的个性表达并抒发真情实感;在选题上注意体现写作内容的人文性;通过字体变化提醒学生看清题意,人文色彩浓厚。所有这些,对于激发考生的自信心,取得好成绩,有一定的作用。总之,2010年中考语文命题,无论从材料的选择,命题的角度,还是试题的导向等方面,都能够体现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兼顾不同层次学习水平的学生,在内容上突出对学生素养的检测,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实际的运用中生动活泼地学习语文,突出语文学科的本色和个性。二、考试成绩(一) 2010年漳州市中考语文三率综合比评价表县区实考数优秀数优秀率名次平均率名次及格数及格率名次三率综合比名次市直18121307.17168.411144679.80151.791芗城1417302.12651.57972551.16834.959龙海88171691.92755.446505557.33438.234长泰1854472.54557.324116062.57340.813漳浦85582552.98450.2911441851.62734.968华安1249120.961153.28859147.321133.8511东山2517230.911254.387138354.95536.756云霄45941583.44350.4410229249.89934.5910平和5574751.351047.8012254645.681231.6112诏安57281031.80855.455282649.341035.537南靖32952156.53260.482216565.71244.242龙文836131.56957.58343652.15637.105说明:1、实考数=辖区报名数(含借读生)-缺考数-语文为零分的考生数-往届生数。 2、优秀率=卷面分85%以上人数实考数100;平均率=考生语文分数之和(卷面分实考数);及格率=卷面分在60%以上人数实考数100。 3、三率综合比=(优秀率+平均率+及格率)3; 4、漳州实验、漳州立人、漳州双语、竹林学校、崇文学校、光华学校、安山文武学校等面向全市招生的学校只统计到全市,不纳入市直和县(市、区)统计,玉兰学校归芗城统计。(二)考生成绩具体分布情况列表及图示分数段150-141140-131130-121120-111110-101100-9190-8180-7170-6160-5150-4140-3130-2120-1110-0人数1183445337717766564215189407931872309131279486816814905(三)各题得分情况统计表题号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12、3、4二三四满分值101518172070最高分101518172070最低分000000平均分5.236.97.858.28.345.85得分率52.3%46%43.6%48.2%41.5%65.5%三、考生答题情况分析第一板块:积累与运用1. 背诵默写。本题侧重名句的考查,难度不高,绝大多数考生能按要求默写出诗文名句,但本题得满分的考生并不多。失分主要在相当一部分考生复习期间背诵书写没有落实到位,前后句子颠倒,甚至放空;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书写不规范,错别字较多,很多考生会背不会写,主要集中在“骚”、“榆”、“寥”、“郎”、“深”、“厦”、“俱”等字书写错误,其中较大比例的考生因“俱”、“厦”少一横而失分,这个问题每年中考都存在,但还是没有很好解决;一小部分考生字迹模糊,难以辨认,以致失分。2. 口语交际。本题是对社会热点以及地域文化的考查,同时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往的能力。分值3分,得分率较高,得2-3分的约占90%。失分的原因主要在于:语言表述或不得体(比如没有称呼,语气生硬),或不流畅,或答案与人物无关:比如“漳州是一个很有特色的地方,欢迎大家来游玩”。3. 名著阅读。本题主要考查名著中主要人物、经典情节,涉及面广,既注重了人文关怀,也达到鼓励学生深入阅读名著的目的。第(1)题2分,得分率约80%,第(2)题4分,得满分的约占5%,得2.5-3.5分的约占30%,得1-2分的约占50%,不得分的约占15%。失分的主要原因在于学生没有深入阅读名著,不能用流畅的语言完整地写出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甚至没有看过名著,胡言乱语,看到“虎落平阳被犬欺”就回答“林冲打老虎”或“被狗欺负”,看到“野猪林”就写“林冲被野猪追赶,与野猪搏斗”,还有很大部分干脆空白,因而得0分的也不少。从考生的答题情况可以看出,一部分基础较差的考生不能理解第(2)题题干“虎落平阳被犬欺”的意思,以至于答案胡编乱造,这是本道题得分率较低的其中一个原因。今后,题干的设置应该更浅显直白,让学生能马上明白命题的意图,明确答题的方向,避免设置审题的障碍。4. 综合探究。中华玉文化悠久历史,底蕴深厚,本题综合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成语的积累以及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第(1)题2分,满分人数约占30%,得1分人数约占68%,不得分的约占2%,失分在于答题不完整,不会提炼信息;第(2)题2分,满分人数约占40%,失分在于错别字多,成语积累量少;第(3)题2分,难度稍大,满分人数约占20%,得1-2分的约占25%,不得分的约占55%,失分在于对联未能结合材料内容,或者抄写原材料的句子,对仗不工整同样也有一大部分放空不作答。第二板块:阅读能力1. 文言文比较阅读。今年中考文言文仍采用甲乙两个文段比较阅读的方式,甲文是选自课文公输,乙文选自战国策,形式上保持了我市中考传统,既考查学生对课内文言文的掌握情况,又考查学生对课外文言文延伸阅读的能力。甲文虽是课内自读课文,但乙文内容涉及“鹬蚌相争”的故事学生较为熟悉,阅读难度只能是中等水平。题目共设有五道题,分值满分为18分,具体情况如下:第5题是加点字词解释,共4小题,分值为4分;第6小题是比较选择题,分值为3分;第7题是句子翻译,共2小题,分值为4分;第8小题是简答题,内容涉及对甲乙两文的内容理解,分值为4分;第9小题也是简答题,内容涉及学生对文段的感想,分值为3分。应该说这些题目的形式都是以往中考中传统的考查方式,学生都较为熟悉,不会给学生带来审题的困惑,综合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字词、句子及内容的理解。试题难度由易到难,符合学生的思维过程,第5、6题及第7题的第(1)小题课文中都能找到原型,难度不大,只有第7题翻译第(2)小题的“得”字易被忽略,其实课文桃花源记中也有这个字的相同解释,第8、9题得满分稍难,有一定的区分度。整体试题难度属于中等水平。考生整体平均分为7.85分(含零分卷),得分率为43.6%,低于预期,总体上说考生的答题情况并不理想,集中表现为对课内选文甲文不熟悉,对课外选文的理解有限,不知道甲乙两文在对比什么,导致答题内容不明确。具体情况如下:第5、6题,考生答得较好,得分较高,但“起”字许多考生解释不准确,易把介词“于”翻译进去,“曝”字的解释错误率很高;第7题的第1小题得分较高,第2小题失分严重,主要表现为句子整体翻译还较通顺,但重点字词的翻译不到位,造成不必要的失分,第2小题“得”字能翻译出来的考生十分有限;第8题得分情况很不理想,远远低于预期,考生审题不清,没能抓住题干所问,他们抓住题干后半句做选文内容分析,却忽略了题干前半句从劝说方法这一角度切入,导致考生答题不准确,还有大量考生不懂得抓住材料对比进行分析;第9题十分严重,究其原因是考生对选文内容理解有限,不能抓住两选文的主体进行结合,联系实际,大都抓住皮毛,看到战争就维护世界和平,无法把握住从劝说方式、交际、自身修为等角度切入,抓不住重点,导致失分。2. 说明文阅读。本段材料具有浓厚的漳州乡土气息,突出地域文化,有利于开发富有地方特色的语文课程,有利于引导学生热爱周围的人、事、物,热爱漳州。从试题的安排上看,体现了能力层次的考查,包括归纳概括能力、筛选信息能力、判断说明方法的能力、感受语言能力和综合探究能力,覆盖面广。本部分共设置了五个小题,总分值17分。第10题3分,得分多在2分,满分人数较少,原因是大部分学生对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把握不准确,认识模糊,概括能力不强;第11题2分,多数学生得1分,学生答题时能提及“生动形象,引起读者阅读兴趣”,但多数考生未能判断出其中的修辞方法及题目与说明对象之间的关系;第12题4分,考查学生对文本信息的筛选和归纳能力,答题情况相对较好,大部分考生可得满分;第13题4分,得分在2-3分之间的居多,说明方法的判断比较理想,但分析作用不够规范,不能扣紧文本内容进行分析,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将说明方法和修辞手法、论证方法混淆,或不注意审题,有的只举例不分析作用,有的不举例,分析作用泛泛而谈;第14题4分,多数学生得2分,满分者甚少,主要原因在于角度单一,措施不具体,内容空泛,有的甚至搬抄材料一、材料二的内容。3. 记叙文阅读本题选文那一条紫花布帘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抒情散文,具有浓郁的抒情味道,温情洋溢。选文围绕居室描写了难忘的过去,描写了温馨的日子,如一谭幽深的碧水,沁润着读者的心境,让人读出了幽静,读出了生活,读出了美!本大题共设计了5道题目,分别从分析综合,概括要点、理解关键词句、把我作者感情、品味语言和感受作品获得自己独特体验等方面进行命题,符合新课标中“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和“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的精神,能够考查学生的理解概括、语言品味、欣赏分析、想像等能力,题目设计较好,考查全面。第15题考查学生的理解概括能力,属于基本能力层级的考查,题干表述简洁准确。第16题考查学生理解关键句的能力,所需理解的句子并不复杂难懂。第17题考查学生把握作者感情的能力,要求学生整体感知作品并且能够注意对关键词句和细节进行分析,难度不大。只要学生能够深入阅读,联系上下文分析,要完整作答还是相对容易的。第18题考查学生品味语言的能力,是对阅读材料的欣赏和评说,需要学生在理解和分析的基础上个性化的表达,难度较大。但题干的设计充分做到了人性化,“任选一句”、“自选角度”让学生有充分的发挥空间,有话可说。第19题可以说是一道较为综合的考查题,既考查了学生感受作品的能力,也考查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题干表述清楚明确,同时帮学生准确定位到从第4段开始思考,减少了学生的审题障碍,很人性化。总的来说,整道题目的设计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基础考查与能力运用相得益彰,充分考虑了学生的阅读习惯,符合学生“整体把握,语言品味,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的学习规律。对于从中考命题指导日常教学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当然,从原文来看,文中所抒发的感情和作品的视野还略显狭窄,不够大气,更多是表达“自我”,还缺少“他我”“大我”的存在,这样的内容,又因为是抒情性散文,对学生特别是农村学生来说,阅读障碍较大,容易让他们产生畏难情绪,从而放弃解答题目。如何命制出文质兼美,又能贴近学生的心灵,让他们产生阅读的兴趣的选文应该是命题者不断追求的。本题的全市平均得分为8.3分,得分率仅有41.5%,其中零分卷几乎占到25%,学生整体的答题情况较差。当然这并不奇怪,记叙文阅读历来是考生最容易失分的部分,原因是多方面的,对教师而言,记叙文命题点较多,题目设计灵活,复习难度较大,对学生而言记叙文文意的把握也是一个难点。第15题平均分1.3分。对于概括散文的内容,难度较大。部分学生概括能力较强,能分点概括且较全面,但大部分的学生还只是抄录原文句子,字数较多,没有概括,更少学生能够点出参考答案所提供的中心词。很多学生只答居室里面的物什,不答居室之事。第16题平均分1.1分。大部分学生能较好地说出书之多,但对于书的内容则无法辨析。有很多学生偏离了题意,着重从感情上进行分析,而不是从内容上。第17题平均分1.8分。第(1)小题,学生普遍能够说出妈妈对我的爱,但“我”对妈妈的感激之情体现不够好。第(2)小题,绝大部分都能说出“舍不得”“留恋”等,但有相当部分学生把原句重抄一遍。第18题平均分2.1分。此类型题目难度较大,但因为平时训练充分、得分较高。只是不少学生混淆了文体,竟然从说明方法或议论方法作答,令人啼笑皆非。第19题平均分2分。题目要求“描写”“想像”,只有少数学生能从上下文的相关关键词展开想象,多数学生用错了表达方式,真是脱离上下文语境,胡乱想象,不着边际,或者没有想像只是就原文的句子发挥。总体而言,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审题不清。如15题要求“概括”,19题要求“描写”“想象”,但很多学生对这些要求置之不顾,一味摘抄原文句子。二是理解不全面。如16题很多学生只是回答出书之多,但有哪些类型的书籍却没有提到,造成失分,第17题的第(1)小题,只答出“爱”而没有指出“感激”等。三是态度不够端正。这是最大的问题,从阅卷的整理情况下,空白卷数量之大令人震惊,只得1分的卷子也是比比皆是。从中可以看出学生根本就是放弃了作答,比如18题,只要学生有抄原文的句子就可以给分,但他们连抄都不愿意!当然这其中也有部分学生畏难情绪严重,文章只看一眼就觉得自己不会,于是就不想作答了。第三板块:作文部分今年中考作文设计两道题目供考生选择,题目一:你让我如此美丽是命题形式,题目二:走过 是半命题形式,由考生自主补题。两道题目不设障碍,贴近考生生活,能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抒,给学生提供了广阔写作空间,引导考生密切关注自我发展,捕捉精彩感人的生活素材,尽情张扬个性风采,符合考生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当然,两篇作文在兼顾不同层次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抒,写作题材宽泛的同时,不免产生一部分假、空、套的作品,这部分作文评卷老师如果不能准确辨析,就极易违背评卷的公平公正的原则,所以这种矛盾也是今后命题需要努力解决的问题。从评卷过程中看,考生选择走过 所占比例略高于你让我如此美丽,选择记叙文体的比例高于议论文体(反思这样的结果也在于两篇作文的命制抒情色彩更浓厚些,更偏向于写记叙文);评分集中于二类卷,一类卷、三类卷次之,高分作文比例偏少,有不少的零分作文,影响了平均分;大部分考生能联系生活实际,结合社会现实,展开联想和想像,说真话,诉真情。本次作文总体呈现以下优点:一是拟题角度丰富、新颖独特。如题目“走过那一路风雨”、“走过亲情流淌了小河”、“走过花季雨季”、“走过历史的天空”、新颖独特的题目展示了一定的作文能力,能吸引阅卷教师。二是选材捕捉生活、关注成长,内容丰富多彩。有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也有对现在生活的描述,还有对将来的展望;有的考生写家庭生活,展人间真情;有的考生写个性风采的张扬,抒自我独特感受;有的考生写关注自我的发展,写出自己的人生感悟等,如走过成长的伤痛。更有一部分考生能以中学生特有的眼光去捕捉生活的精彩瞬间,如王家岭矿难大营救,散发出浓厚的人性的光芒,展示了鲜明的时代气息。三是是不乏构思精巧、语言精美的佳作。如走过中考:“回想这段岁月,自己想像只小鹿那样优雅,却又像老鼠过得那样匆忙”,“我们很累,跑在校园的小径上,望见头顶的星星眨着慵懒的眼睛,听见远处公鸡清朗的打鸣声;我们很忙,忙着上课,忙着做笔记,忙着应付大大小小、接踵而来的考试” 语言多用修辞,或整齐、或长短不一,形式灵活,描绘细腻,富于表现力、感染力,颇有文采。四是写作形式上的不拘一格。既有常用文体,也有小小说、童话、寓言、书信、日记等文体,还有排比式、小标题式、镜头剪辑式等结构样式的运用,使文章思路更清晰,结构更合理。五是立意积极健康,不乏立意深刻、追求创新之作。但是,本次作文的平均分较低,只有45.85,究其原因,考生作文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语文基本功不够扎实,卷面不整洁、书写不规范、错别字频现、语句不够流畅、通篇没有标点符号、语言表现力不够强等。二是作文平铺直叙,抓不住情节重点,详略不当,材料与中心不一致,缺乏真情实感和细腻传神的描写。三是写作技能低下,忽视了命题的核心,抓不住题目关键词,未能扣准命题真意。如你让我如此美丽,只强调“你让我”,却忽略了“我如此美丽”,导致偏离题旨,变成了“你让我快乐”、“你让我振作”等。四是选材陈旧,主题老套,内容单调。如写母爱、老师、书籍居多,写母爱多是“作饭、唠叨”,写老师多是“严厉、送医院”,写书籍多是钢铁怎样炼成的等。五是材料堆砌,没有层次感,内在逻辑混乱,这主要表现在议论文写作上,有的考生把几个名人事例随意摆放、堆叠,没有紧扣论点做必要的分析、迁联;六是抄袭本份试卷阅读材料,应付了事,态度极为不端正,还有不少考生背诵范文来应付,生搬硬套。四、教学建议 1、夯实基础,重视积累,提高语言应用能力。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语文教学的目标,但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过分强调语文的人文性而忽视语文的工具性,以至在教学中忽视“双基”的落实,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是语文教学重要任务之一,两者必须并重齐抓。从某种意义上讲,语文知识是语文能力形成的前提条件,基础知识的缺位,不可避免地会造成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贫弱。如:学生在答题中屡屡出现的错别字,古诗词默写错误,基本的文学常识缺乏,写作中语言表达贫乏、事例俗旧老套等,都说明了我们忽视了积累,轻视了“双基”训练。因此,语文教学要重视学生知识的积累和良好习惯的养成,从写字规范、减少错别字抓起,从提高语言应用能力抓起,让学生学会正确工整写字,学会遣词造句,学会语言得体,学会文从字顺。这对提高学生的作文成绩也是至关重要的。近年来,随着计算机辅助阅卷的开展,对学生的书写能力已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紧扣教材,拓展延伸,增强阅读和解题能力。纵观这些年来漳州的中考语文试卷,现代文的阅读材料均取自课外。因而一部分老师产生了“重课外、轻课内”的教学观念和复习理念,我们要切实转变这种错误思想。课内现代文不考不等于不用教,而是要教得更加扎实,要学得透彻,学得扎实,要更具有指导性。比如教学百合花,要探讨题目的作用,“我”在文中作用,细节描写的作用教学故乡,要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景物描写的作用,文中的炼字(如“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中“横”的表达效果)教读课内说明文,要让学生掌握文中说明的内容,说明顺序,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说明方法及其作用教读议论文,要让学生掌握中心论点,论证方法及其作用教读文言文,要让学生确实掌握文中关键的字词和句子,学会拓展迁移。以上这些题型,都是中考阅读题中常见的,我们要做的是通过课文这些例子,让学生掌握阅读、答题的方法与技巧,用学过的知识解决新遇到的阅读材料中的问题,要能够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同时也要反对那种把语文课变为习题课,把语文学习变为大海捞针式的阅读训练解题训练的做法。3、开阔视野,培养兴趣,加强课外阅读指导。近年来,中考越来越多的命题材料取自课外,课外阅读就显得尤为重要。没有广泛的阅读,培养不了良好的阅读能力。要加大阅读量,积累语言材料,培养语感,拓宽知识面,特别是语文课程标准建议的课外阅读篇目和内容,坚持“名著欣赏”的指导,通过各种形式交流阅读的成果,如课前五分钟讲述名著,培养阅读兴趣,变“要我读”为“我要读”。要培养深入文本,对于名著中的重点章节,仔细阅读,涵泳其中,反复品味的精读习惯,切实纠正一些学生由于信息泛滥所带来的读书时注意力不集中,走马观花,断章取义等不良习惯。在现代文阅读教学中,要少一点题海战,多一点精讲精练;少一点答案的生搬硬套,多一点过程的引导和方法的指导,注意培养学生审题能力,抓住关键词,推敲关键词,理解题干,准确回答问题。要教会学生仔细审题,在动笔做题的之前,首先必须弄清楚“我要做什么”,“题干要我做什么”。要指导学生学会读书,学会提炼、归纳,学会思辨、想象,学会积累、运用。要锻炼学生的思维,比如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炼油装置操作初级知识面试要点与模拟题
- 2025年电子商务运营初级面试题与答案解析
- 消防考试题及答案
- 2023年度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之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法规考前冲刺练习试题及完整答案详解【必刷】
- 医疗器械GCP知识考核试题(含答案)
- 2025年煤矿职业卫生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义务教育劳动新课程(2022版)标准试题含答案
- (新)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预防培训考试题(附答案)
- 2025年公司企业5S管理培训测试题(附答案)
- 玻璃外墙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传动部件行业当前市场规模及未来五到十年发展趋势报告
- 2025年重庆市机关事业单位工勤人员技术等级考试(汽车驾驶员·技师、高级技师)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5套)
- 2025年造价工程师-水运工程造价工程师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典型题)
- 2025年巴中辅警考试题库(含答案)
- 锚杆工程验收标准及记录表范本
- 2025年继续教育公需课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火电电力职业技能鉴定考试-电网调度自动化运行值班员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
- 物业经理竞聘汇报
- 2024版房建市政工程生产安全重大事故隐患检查手册
- 华为大学管理办法
- 2025年秋期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小学语文教学计划+教学进度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