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峰学校小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现状调查与探因.doc_第1页
韶峰学校小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现状调查与探因.doc_第2页
韶峰学校小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现状调查与探因.doc_第3页
韶峰学校小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现状调查与探因.doc_第4页
韶峰学校小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现状调查与探因.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韶峰学校小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现状调查与探因棋梓镇韶峰学校 陈素平我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大国,13亿人口中农民占有9亿。农村的和谐发展值得关注,农村的基础教育更需要被关注、关心。目前,农村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往往不知道自己要学什么,为什么学和怎样学,学习缺少方向,缺少动力,缺少方法。这样的状况到底有多普遍,形成的原因究竟有哪些,从事农村小学数学教育的工作者,有必要也应该在调查中摸清现状,在现状中思考成因,以促进农村小学生主动发展、全面发展、和谐发展。我们以新课程的理念为指导,以自主、合作、探究为特征,针对农村小学生年龄特点,从学生学习的动机、方法、学习行为表现等方面,设计调查样卷。样卷共三十个调查项目,每个项目三个选项和一个补充项(让学生补充自己的想法),接着对照抽样要求,共发出样卷400份,收回393份。归纳出农村小学数学学习方式的四种突出表现。突出表现1 被动学习,懒于接受调查从以下角度来考察学生的学习是否主动,能否制订学习计划;能否及时总结学习情况,评价自己的学习行为;能否质疑并进行探索。调查的结果如下:喜欢数学的学生仅占67.18;只有17名同学明确表示制订学习计划进行学习;及时总结反思学习情况只占5.34;23.66的学生选择的质疑限于“向别人(教师)请教”;近五分之一的学生学习任务依赖教师和家长督促完成(如80.41的学生选择能及时完成课堂作业,与教师及时检查有关),甚至有因“害怕惩罚”而勉强完成学习任务。突出表现2 合作交流,流于形式从调查样卷中,发现75.57的学生都选择了“喜欢合作学习”:有52.16的学生喜欢发言;39.95的学生经常发言;20.1的学生当旁观者;只有52.42的学生认为小组合作应是“指定一名学生为代表,其余人帮助他组织材料,参与全班交流,组内轮流充当角色”。再联系我们经常看到的一些课堂现象:教师布置任务,学生回头,四人小组说说议议,每人说些什么,谁也听不清。有时小组合作,学生轮流把书上现成的结论说一遍,全班交流重复着同样的结论;学生活动时,教师立于讲台,左顾右盼,不知道该做什么,有的老师倘佯于课桌之间,闲庭信步,很少参与.这样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忽视实质,缺乏实效。突出表现3 动手实践,限于验证当问及:“是否会找一些材料摆一摆,拼一拼,验证书上的结论”时,选择“会的”只占12.47;四分之一以上的学生“根本没做过”;一半以上的学生比较中性地回答“有时会”。其实,身处农村的数学教师都清楚,学生的“有时会”的次数屈指可数,课外能验证的学生更是凤毛麟角。突出表现4 自主探索,懒于思考这一指标主要是针对小学生的实际调查:能否提前预习,提出问题;怎样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难题。30.28的学生表示能提前看书(仅限于把书翻一翻,根本产生不了问题);39.44的学生表现遇到难题向别人(老师)请教;40.76的学生表示遇到难题会“凭借自己的能力刻苦钻研”;11.7的学生除了完成作业“根本不会”再进行其他的学习活动。在整个调查中,表示能亲历学习过程产生问题,并自主探究者寥若晨星。针对农村小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突出表现,我们采取问卷、听课、座谈、调阅有关资料等形式,对相关乡镇46名小学数学教师进行了抽样调查,发现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有四个主要特征。主要特征1 重结论,轻过程调查中发现:46名教师在回答“教学中给学生提供充足地参与交流的学习时间和空间是否有必要”时,认为“视教学内容而定”的占45.7;认为“没有必要”的占41.3;认为“没有想过”的占13。座谈中了解:这部分教师认为一堂课只有40分钟,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知识即使可行,在对象上也能是优等生,在时间上却难以完成任务。主要特征2 重灌输,轻思考在调查“创设什么样的课堂氛围”时,选择“民主和谐”的占23.9;选择“顺其自然”的占2.2。在回答“学生的课堂作业什么时间完成”时,“当堂”的占17.4;“课间”的占17.4;“挤占艺体常识课时间”的占65.2。在调查“课堂是否有质疑环节”时,“经常有”的占10.9;“偶尔有”的占19.5;“从来没有”的占69.6。主要特征3 重共性,轻个体在调查“教学中是否有过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创设不同的情境让学生都能尝到成功的乐趣”时,“经常有”的占21.7;“偶尔有”的占34.9;“没有考虑过”的占43.4。在回答“备课是否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来设计不同的作业”时,“按统一要求圈题”的占58.7;“能够关注学情”的占28.2;“没有想过”的占13.1。主要特征4 重做题,轻实践调查中发现:“安排过学生动手实践”的占15.2;认为“让学生动手操作麻烦”的占39.1;认为“做题等同于实践”的占45.7;在一次次调研翻看学生的课本时,某些所谓重点题目作了许多必做的记号,有的题目竟重复做过十余遍,令人触目惊心。围绕教与学的现状,通过分析,查找出四个根本原因。基本原因1 陈旧观念作梗可以毫不讳言地说:学生的被动学习是教师逼出来的。先进理念的“春风”一时难度“玉门关”,许多教师从自身经验出发,认为自己小时候一直这样学习,现在也小有成就,于是敝帚自珍,积重难返,习惯于原来的教学模式、教学方式,一代一代教师教学时重复着“昨天的故事”。有些教师也曾萌发过改变教学行为的念头,但在具体实施中,表象上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情趣高涨,敞开心扉,大胆发言,而实质上却与新课程改革所要求的教学质量差距较大。现象上热闹,抹杀了真实的效应,成了装点门面的无效学习,同时,也因自身探索不够,缺乏适时、适度的专业引领,观念未易而举步惟艰,最终重蹈“灌输”的覆辙。基本原因2 应试痕迹犹存小学生认知水平、意志力、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尚处于发展阶段,很难自主地去探究“深藏的奥秘”,体验迎接挑战后的快乐。被动的听讲、记忆、模仿、练习依然是农村学生数学学习所采用的最主要的学习方式。这些学习方式可以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较多的机械的知识,有利于教师教学成绩的阶段评价,而这项评价的优劣与否又直接与教师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许多教师明知不可为而大量为之。蜂拥而来的便是机械的、单一的、重复的练习:练出速度、练出技巧,练出成绩。会者做,不会者也得做,苦了学生,也苦了老师自己。基本原因3 人文关怀缺失“问题”的缺失会使探究学习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谁“偷”了学生的问题?是我们“好心”的老师:该讲的讲了,不该讲的也讲了,学生能够通过独立思考得出的结论,能够通过小组合作探索得出的知识,也一古脑的倒给学生,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尤其是一些“负责任”的老教师连学生在作业中可能再现的错误也一一列出来,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把错误消灭在萌芽之中,学生根本没有经历知识形成过程,产生的疑问和困惑也被消除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创造的热情就被教师这些实实在在的行为浇灭。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