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宿制学生自卑心理个案分析及辅导.doc_第1页
寄宿制学生自卑心理个案分析及辅导.doc_第2页
寄宿制学生自卑心理个案分析及辅导.doc_第3页
寄宿制学生自卑心理个案分析及辅导.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寄宿制学生自卑心理个案分析及辅导策略高中生正处于人生的重要转折时期,自我意识日益强化,个性日趋完善,他们渴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从中得到激励与自信。对于寄宿制高中生而言,要面对的人际关系尤为突出,但由于每个人对人际关系的认识和态度不同,个人性格、人际关系倾向、社交能力的不同,在寄宿生活中,对人际关系的处理便有不同及好坏之分。调查发现,寄宿生活增加了中学生交往的频率,满足了中学生交往的需要,提高了中学生交往的独立性和主动性,促进了中学生情感和情绪的稳定和发展,增进了中学生的宽容和理解力,促进了中学生角色的定位和交往的自如性,增进了亲子交流,师生关系更为平等和友善。与此同时,寄宿生活也会相应减少学生活动的空间及与外界的直接接触,使有的高中生的心理经常出现矛盾冲突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情绪化与理智感的矛盾、闭锁心理与交往需要的矛盾,性需求与规范约束间的矛盾等,这些矛盾冲突极易产生心理及行为偏差。其中,因自我概念失当而引起的自卑心理在寄宿制学生中表现尤为突出。1、案例及分析。 学生刘华(化名),女,来自农村,父母务农,靠打点零工维持生计。哥哥为了保证妹妹上学,已经辍学去了南方打工。上高中也是在几位亲戚的资助下才得以继续上学。该生相貌一般,不出众,性格忧郁、敏感。班上有位男生是她初中时的同学,对她家情况了解一些,比较关心她,经常和她探讨学习、作业,放假时两人一起回家。这让缺少家庭温暖的感受到了来自异性的关心和爱护,她真切地渴望能得到这份关爱。可是,同班女孩子经常在她面前夸那男生长得帅气。于是,她开始失去自信,经常照镜子。看着镜子里自己平常的相貌,女孩就灰心丧气了,原来和那位男生在一起时的快乐也消失了,只感觉周围有无数双眼晴在看着他们,议论他们。刘华整夜整夜地失眠:“我为什么长得这么丑,这么笨?”于是她不再和那个男孩交往,从此变得更加孤僻,在班级里没有朋友,同学叫她到家里玩或一起上街,她都不敢去,因为她觉得同学家庭条件比她好,很有钱。她总觉得自己长得不漂亮,总是低着头,匆匆从旁边走过。2、产生自卑心理的原因。 自卑通常是因为过多地自我否定而产生的自惭形秽的情绪体验。自卑感的产生主要来源于心理上消极的自我暗示。有自卑倾向的人常常把失败归因于自己无能或倒霉的命运,而把成功归因于侥幸,有这种心态的人时常会孤独寂寞,离群索居,灰心丧气,以至于在为人处事诸方面丧失掉勇气和信心。自卑心理是高中学生比较常见的一种心理问题,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对自我的认识不客观、不正确造成的。自卑有时会给一个人带来莫大的痛苦,给人的心灵刻下深深的创伤。由于自卑,常常使当事人无法正确地审视自己,总觉得别人看不起自己,甚至连自己也看不起自己,从而使当事人容易形成诸如胆小、羞怯、内向、沉默寡言、自暴自弃等一系列不利于自我发展的个性。在自卑心理的作用下,遇到困难、挫折时人们容易出现焦虑、泄气、绝望、颓丧的情感反应。一个人如果长期被过重的自卑心理所笼罩、支配,就会失去自信,影响自身潜能的发挥,经常处于郁郁寡欢之中,一遇到竞争就甘拜下风,不战而退,失去应有的勇气,使许多成功的机会失之交臂。因此这类学生是很值得我们关注的,应帮助他们尽快走出自卑的阴影,树立健康自信的心态。造成自卑心理的原因有多种,例如:性格的差异、身材相貌、家庭环境、智力水平、单亲家庭,成功与失败的体会等。总结为三个方面:(1)家庭因素: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孩子的影响是很大的,如果父母对孩子期望过高,总是对孩子的表现不满意,孩子处处得到的都是批评,不管怎么做也达不到父母的标准,这样就容易形成自卑心理;另一方面,如果家庭经济条件很差,无法满足孩子在物质上的要求,使孩子总觉得低人一等,也容易产生自卑心理。(2)生理因素:由于先天或后天的原因,有些学生常因个子矮、过胖、智商不高、五官或身体有残缺等,限制了自己天性的发挥,影响人际交往、学习和工作,于是感到精神压力重重,自怨自艾、轻视自己,不敢与人主动交往或接受友谊。(3)性格因素:有些学生本身的性格比较内向,很多没做过的事情都不敢去尝试,不敢主动与人交往,上课不敢回答问题等,久而久之使其在人际交往等其它方面的能力不如别人,朋友很少,会使其产生什么都不如别人的想法,于是自卑心理就容易产生或加重。3、相关辅导策略的运用。(1)倾听。让刘华有诉说、宣泄的机会。老师以恳诚的态度,关切的表情,微微前倾的坐姿鼓励她把自己的经历和感受表达出来,从中深入刘华的内心世界。在面谈中,刘华主动倾诉:她觉得在班级没意思,因为她的家庭,同学的冷眼等。(2)同感。即感同身受,即对学生的内心世界有准确以至有如亲历般的了解,感受当事人的内心世界,如同感受自己的一样。“你现在真的活得很累,我非常理解你此刻的苦闷心情。我想如果我面临你现在的处境,我也会感到很不好受的。”在谈话过程中,老师用温柔而关爱的语气,体现出亲切感,让刘华感到她和老师是平等的,人越是在比自己成熟的人面前获得尊重,就越容易消除个人的自卑感,这既是人际交往中的一个常规,也是许多人没有充分意识到的一个秘密武器,老师的同感,能够使刘华确信自己也会有能力去克服当前的困难,使她在不知不觉中建立信心。(3)调整认知方向。自我形象定位偏低的学生常常存在一个认知方式上的通病:总拿自己的弱势与别人的强项作比较,这样比较的结果是原来明明并非弱势的自身条件也从视野中消失了,余下的就只是令自己伤心叹息的“无能”与不幸,这是一种“消极定向注意”的认知特征。与同学比相貌,比家境的结果使刘华陷入不能自拔的自卑境地,因此,有必要让她改变比较的方式,重拾信心,这是辅导的关键。可以采用与不合理信念辩论的方法来帮助她意识到,主动与男生保持距离并不代表自己一无是处,别人经济条件好,也并不意味着会因此而看不起你。(4)学会自我激励。自卑的人一般都比较敏感脆弱,经不起挫折的打击。因此可以提醒学生:要善于自我满足,知足常乐。在学习上,目标不要定得太高。适宜的目标,可以使你获得成功,这对自己来说是一种最好的激励,有利于提高自己的自信心。之后,可以适当调整目标,争取第二次、第三次成功。在不断成功的激励中,不断增强自信心。(5)改善班级心理环境。刘华的心灵非常脆弱,她的自卑感是深刻而持久的。因此,不能马上提出改善周围同学关系的要求,而应当更多地设法改善她的成长环境,让她尽量少受一些刺激,让她孤独感与自卑感减少一些。在班级内部,要努力营造关心互助的氛围,把刘华囊括在这种氛围中,课余时间,有意识地让一些同学主动找刘华玩,和她说说话,这样刘华的情绪慢慢会趋于稳定,心情会开朗起来,行为上也会随之出现向积极方面转化的迹象。通过以上辅导策略的运用,使该同学明白所有问题的症结都在自己,需要积极努力调整自我。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刘华有了很大的改变,课内课外表现积极,与同学相处得也十分融洽,逐步摆脱了自卑的心理。高中阶段是整个人生的十分关键的时期,学生心理和生理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在这个时期进行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寄宿制高中生而言,这点尤为重要。那么良好的人际关系既是心理健康的条件,又是心理健康的表现。对于寄宿制高中生而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