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2014年中考模拟试题分析.doc_第1页
大连市2014年中考模拟试题分析.doc_第2页
大连市2014年中考模拟试题分析.doc_第3页
大连市2014年中考模拟试题分析.doc_第4页
大连市2014年中考模拟试题分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连市2014年中考一模试题分析语文一、试卷分析试题特点及意图2014年大连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遵照语文课标与24年中考语文考试说明的精神和要求,体现了大连市一贯的中考命题原则:稳中求变,变中求新(稳)。试题的题型、题量、试卷结构、知识和能力考点,与13年基本一致。虽然,表面的题量由过去的24题减为23题,实际上是与往年持平。试卷题型简单,覆盖面较广。个别题型有所调整。1注重引导课堂教学,加大回归教材的引导力度。 如4题的默写、5题的名著阅读、课内文言文阅读。2坚持能力立意,注重考查学生的理解与运用能力、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新知识的能力。如3题的修改文字、5题的名著阅读、现代文阅读。 3注重了语文积累的考查,引导读书。如积累与运用中的拼音、识字、写字、优秀诗文的识记、理解,古诗文常见实词、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及用法及名著阅读。4作文命题回归朴实,限而有度。其一,保证了最基本的命题原则,引导学生关注自我,关注学生心灵的成长,督促学生不断反思,写出真情实感。其二,继续了近几年方向性引导:首先写好“内容充实”的记叙性文章,改变华而不实的一类文风。在此基础上,允许考生发挥特长,文体不限。其三,题目选材范围相对缩小,文题一“提醒自己”和文题二:以“坐得住”为话题作文,很好地做到了“限而未限”,旨在继续强力扭转“一个素材用三年”的现象,强化作文教与学注重平日之功。 二、考试情况分析(一)成绩统计情况从目前的统计数据来看,全市平均分7502;及格率815%;优秀率020%。同全市其他县市区的成绩比较,明显落后,差距较大。区县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中山111940.98沙河口111.4793.70.81甘井子105.5387.620.22旅顺92.57671金州102.6684.950.02普兰店87.73我们的特殊在于没有进行统一批卷,在以下因素并没有包含在内,如:批卷的方式、标准的把握、成绩的统计等等。(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优势1、现代文阅读较好。读懂文章的学生较多。语感有所增强。2、课内文言文掌握比较扎实。得分率较高。3、名著阅读的掌握情况好于往年。不足1、语言积累不足,基础知识有缺漏,如关联词语的修改、成语的修改、默写。2、审题能力不强。很多学生不是不理解,而是跑题作答。3、作文素材陈旧,迁移能力较弱,生搬硬套、模式化的倾向依然严重。三、典型题例分析(一)积累与运用这一板块依然考查写字、字音、字形的识记、诗文积累、名著阅读情况。唯一变化的是将病句修改和语言运用综合在一起,进行考查,删除了信息提炼和概括一题。这是“稳中求变”的变化点。1、典型题3.按要求修改下面文字。考虑到知识和能力的覆盖面,因为后面的现代文阅读改为了说明文的阅读,所以信息提炼题就成为重复考察点,就必须变化。变为语句通顺的考查和成语运用的考查。因为,初中阶段语言运用的原则就是:正确、通顺、连贯、流畅,具体的体现就是3题的(2)和(3)题。这两小题虽然是新的题型,但从内容和考察点而言,应该不难,不能对学生构成什么威胁,但遗憾的是,学生的回答不尽如人意。“安然无恙”改成“安之若素”、“相安无事”,还有部分学生就是想不起来恰当的成语。(1)中关联词语的修改,个别学生也出现了问题,把“如果”改为“只有”。4.默写填空。(5)很多学生答得不是“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而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没有注意到题干中的“实写”和“惊人力量”“宏伟气象”的字样。5名著阅读。根据对联信息概括情节,是新题型,但考查点依然不变,情节和人物形象。但对于情节和人物的考查,加大了难度,即情节人物的背后是什么,考查的是到底是否真读,名著精髓的东西是什么?学生的回答中,对于提斧杀人、砍旗扯诏的具体情节叙述不准外,还有对“自省”内涵的把握不准或干脆忽视。2、问题症结及对策对于基础知识夯实不牢,语言积累薄弱的问题,需要在下一环节的复习中,加大力度训练。(1) 病句修改训练中,要把复句关联词语的运用补充上来,要教会学生“还原”。(2) 成语的掌握从训练语感入手,不必强化量的积累。(3) 默写要强化审题,要做到:看题目,想作者,忆全诗。(4)立足教材导读,梳理名著内容,关注情节、人物性格。要做到对号入座,仔细记忆。杜绝似是而非。不可放弃。名著范围:水浒、骆驼祥子、童年、简爱、钢铁、海底、格列佛(二)古诗文阅读。这一板块没有大的变化,考查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重点考查考试说明范围内的古实词、虚词词义的理解、句子的翻译、文意的把握和简单写法的理解、古诗文的欣赏。1、典型题 1.课内文言文鱼我所欲也取材九年级,从文意理解上看难度较大,但考点较为简单。因为要照顾到文体的覆盖面,因此,这篇议论性文章(哲理性散文)的选择也就在情理之中。在普遍得分的基础上,依然有少部分学生在“得”字的翻译和句子的翻译上栽了跟头。通假词的语境意思关注不够,句子的翻译没有注意到省略的成分的及时补充。2.课外文言文取材于荀子,因为诸子百家的散文都比较难,所以给学生造成了一定的阅读障碍。又因为没有适当的注释,导致大部分学生仅靠推测能力也读不懂文段。9题的一词多义,由一词改为多次,形式的变化增加了难度,对于学困生来说更是增加了负担。10题的断句,受过去的考试影响,很多学生仅断3处。11题的句子翻译,把“吾子”译为“我的儿子”的大有人在。12题差不多是全军覆灭。对于统治者的为政之道应该包含哪些内容,学生没有这方面的认识,也没有相应的词语。能答到“善待百姓”就已经很不错了。3.古诗词选取一首律诗,考查学生诗词基本的欣赏能力:意象及意境的描绘和诗歌情感的体会。学生对“烟村”一词“烟”中的另一个意思“雾”不了解,导致描写不当。2、问题症结与对策古诗文阅读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主要是:词语掌握不牢;文意的把握上缺乏一定的思辨能力;诗词意境的再现能力不强。(1) 强化课内重点篇目的训练,夯实基础知识。(2) 汇总各种句子类型,强化句子的翻译。(3) 训练课外文言文语感,加强由课内到课外文言文的迁移训练。(4) 古诗词的赏析训练要学会融会贯通,举一反三。(三)现代文阅读两篇文章的文体,一是说明文,一是记叙性散文。两篇文章皆文质兼美,篇幅长度适中,千字左右,内容贴近生活,思想积极健康。试题题型不变,答案简约明确。1、典型题例:1. 说明文阅读说说马儿们的那些事儿,马年说马,对于学生来说,文章有一定的趣味性,浅显易懂。但在内容的概括即信息的提炼上以及部分内容的阐释上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失误。甚至在说明方法作用的推断上也少见地出现了失分现象。2. 记叙性文章阅读文章符合名家名篇的要求,虽然内容距离学生的生活较远,但意旨亲切,情感真挚。学生阅读起来毫无障碍。因此,设计内容的题学生普遍理解较为准确,但得分不高,原因在于,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较差,要么啰里啰嗦,要么语焉不详,达不到点子上。有的学生干脆超出答题格,一行并作两行,唯恐遗漏答题点。扩写题,更是大多数学生失分较多的一道题。很多学生不知何为扩写,误当成续写;要么在原地打转,没有想象,要么另起炉灶,离题万里。2、问题症结与对策现代文阅读是中考试卷中的重头戏,马虎不得。但学生恰恰在此马失前蹄。因为文章文意的好懂,造成了部分学生阅读时马马虎虎,浅尝辄止,自以为是。阅读的精确度不高。既读不进去,又读不出来。学生答题时的语言表述能力亟待提高。(1)加强学生通读、精读文章的训练。重点抓文章思路进行整体感知的训练。方法训练,一是:标注段落、勾画中心句、过渡句,抒情议论句及关键性词语;二是找到题干中句子在原文中的位置,瞻前顾后,认真比对,抓住题干中关键词语;三是答案必须分点陈述,加工,使答案的表述明朗化,条理化,更加准确、全面、简约,切合题目要求。(2)加强说明文阅读训练。关注难点,如局部内容的阐释、说明方法作用的理解。(3)加强答题的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训练对中取优、简约、精确的表述方法。(4)加强扩写的训练,给学生扩写的方法和技巧。一模小作文柔和的灯光洒在父亲疲惫的脸上,映出了岁月的无情,母亲倚靠在锈迹斑斑的桌旁,目光似潭水般温柔地望着父亲,充满了疼惜,看着父亲吃饭,露出了圣母般幸福的笑容。我们则像小猫一样安静地依偎母亲身边,温馨在此刻溢满了整个屋子。劳累了一天的父亲大口吃着饭,时不时地讲一些工作时的事情。孩子们围坐在父亲身边,瞪大眼睛,饶有兴趣地看着丈夫,偶尔叮嘱几句。这一切在昏黄的灯光下显得如此温暖,充满了加点温馨。工作了一天的父亲回到了家,妻子坐在旁边,孩子们围在四周。一盏小灯照着,发出微弱的橘黄色的光芒。父亲手捧着大碗,囫囵吞枣吃着妻子留给她的食物,享受着家人的爱。虽然默默无声,但充满温馨。妻子望着丈夫对他说:“你今天工作累不累呀?”丈夫说:“只要让你过上更好的生活,我再怎么累也没关系!”妻子很心疼她的丈夫,她站起来为她的男人捶肩揉背。孩子们见此情景也纷纷来为他爸爸按摩。丈夫的脸上露出了温馨的笑容。母亲看到父亲那张疲惫的脸,便叫我们去给父亲捶背。拳头便像雨点一样打在父亲背上。母亲连忙叫住我们:“轻点!要是把你们的爹打坏了可怎么办啊!你们爹就好像是我们家这艘船的帆,他倒了,我们也就沉了。我们便放慢了捶背的速度。(四)作文形式依然是二选一,一个是命题作文,一个是话题作文。两个作文题都较好地体现了命题原则,引导学生关注自我、社会、人生,让学生有话可说,写出真情实感。因此,较为接地气。提醒自己,没有提出语,同去年的中考一模一样,是裸题,文题简约,对学生的思维没有限制。文题既有限定性又有开放性。限定性在于“提醒自己”的主语一定是“我”,不应该是其他人或者其他事物;开发性在于什么人、什么事、什么景、什么物促使我提醒自己没有限定,提醒自己应该做什么或者怎么做也没有限定。坐得住的立意对于初中生而言较为集中,坚持、勤奋、静气、爱好,取材容易。两题都关注学生心灵的成长,关注学生思维深度,注意展现出学生内心世界的变化历程,促动学生不断反思自己,让学生的思维展现理性的光辉。但学生的作文依然是语文中考中的弱项,是制约我们语文分数的瓶颈所在。主要的问题:一是作文素材陈旧,考试失败是的温暖话语,母亲半夜的送牛奶,母亲的白发,老师的鼓励等等;二是迁移生硬,照搬照套痕迹明显,点题突然,结尾画蛇添足;三是详略不当;四是议论不足;五是无病呻吟,语言华而不实,言之无物。问题症结与对策:1、 加强新鲜素材的积累。挖掘自己感受深刻的事件。2、 加强迁移能力的训练。对于中下等生,要交给他们开头结尾的招式。3、 树立教材,归纳写作训练点。归纳成三大类:自己对自己;他人对自己;自己对他人。建立试题立意点:理解、宽容、坚持、梦想、爱好、成长、励志、亲情、孝心、诚实、环保、挫折、财富等等。4、 重视书写。四、下一步复习建议下一步复习,积累与运用要常抓不懈;古诗文阅读要立足课内,放眼课外;现代文阅读要提高筛选信息,提高思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更重要的是,要以一模为中考的参照,但不要完全囿于一模的题型,要学会适当拓宽加深,要融会变通。古诗词还可怎么考?说明文的顺序明白么?名著一定是对联形式吗?1、还学生“朗读、细读、精读”的时间,自主深入阅读、深入学习的时间,立足培养语感。2、以知识教学为基础,强化思维的引导,提升思维品质,以能力培养为重点。思维培养的策略:(1)在比较中训练思维。(2)逆向思维训练。(3)发散思维训练。(4)想象思维训练。3、明确作文评价标准,加强作文指导与练习,侧重对生活的观察与感悟,侧重素材的积累。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