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汉语史的分期问题(郭锡良,北京大学中文系)摘 要:文章在对汉语史分期问题系统论述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分期意见,认为王力先生设立过渡阶段的方案是正确的,另外应该增加远古、近古两个时期。关键词:汉语史;过渡阶段;远古期;近古期一 引言汉语史是研究汉语的历史发展过程及其内部发展规律的科学。在历史科学中分期是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因为任何事物的长期发展都必然形成发展过程的不同阶段,不分期就很难说明客观事物发展过程的全貌及其规律。汉语在它的发展过程中也是有阶段性的,分期可以使我们正确认识汉语发展过程的全貌及其规律。如果不能科学地解决汉语史的分期问题,实际上就是没有弄清楚汉语是怎样发展的,研究将只能停留在表面,哪谈得上发现汉语的内部发展规律。但是在学术界对于汉语史分期的重要性并非已经取得一致的认识,在怎样分期,即根据什么标准分期和分成多少期等问题上,意见更是大有不同。怎样分期呢?这是一个相当困难的问题。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社会的发展推动着语言的发展,社会的分化、统一影响着语言的分化、统一。研究汉语史的分期当然应该联系汉民族的发展历史,应该注意中国社会发展对汉语发展的影响。但是社会发展只是语言发展的外在条件,而语言发展的方向和变化形式却是由语言的内部发展规律决定的,因此,汉语史的分期首先只能以汉语的语音、语法、词汇三方面的变化状态作为依据。古人的语言主要靠书面语保存下来,汉语的书面语已经有三千多年历史,先秦就形成了“雅言”“通语”,也就是汉语的文学语言。汉语史的研究对象应该是这种文学语言,我们要考察各个时代的文学语言在语音系统、语法系统、词汇系统方面的发展变化,据此来给汉语史分期。 本文2013年7月23日于蓝旗营完成初稿,8月17日于蓝旗营修改定稿。初稿承张猛、华学诚、孙玉文三教授提供意见,多有采纳;孙玉文还提供了去年出版的简明德语史。在此深表谢意。东汉以后汉语书面语分成文言、白话两个系统;我们重视白话资料,因为它更反映当时的口语。但是我们必须以这些书面语为主(包括文言),并结合现代汉语方言、中外借词对音、诗文押韵、汉字应用等其他材料,从文学语言的角度来考察汉语语音、语法、词汇的发展,才能弄清汉语发展的全过程。正如王力先生在汉语史教学一年的经验和教训中所指出的:“我们并不重视俗文学里昙花一现的东西。无论语音方面,语法方面,词汇方面,如果不能说明文学语言的发展的情况的,就不能认为汉语上史的主要对象。”二 汉语史的两种分期意见王力先生是汉语史研究的开创者,1954年他在北京大学开设了一门从未有的新课“汉语史”。此后四年之中,王力先生全力以赴,不但综合了我国传统小学、当代汉学(包括中、外学者)的学术成果和个人二三十年的研究心得,还参考了当时条件下所能找到的苏联有关语言史的教学大纲和教材(俄语历史语法和教学大纲、俄译本的英语史和法语史教学大纲等),完成了汉语史稿这部开山之作,并于1957年3月至1958年6月分成上、中、下三册由科学出版社先后出版。汉语史稿上册第一章设有专节汉语史的分期,讨论了分期的重要性、分期的标准,提出了分期的“初步意见”,把汉语史的发展分为上古、中古、近代、现代四个时期:(一)公元三世纪以前(五胡乱华以前)为上古期。(三、四世纪为过渡阶段。)(二)公元四世纪到十二世纪(南宋前半)为中古期。(十二、十三世纪为过渡阶段。)(三)公元十三世纪到十九世纪(鸦片战争)为近代。(自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为过渡阶段。)(四)二十世纪(五四运动以后)为现代。一直以来,汉语史研究者大多采取王力先生的分期观点,但是从上个世纪末起也有研究者是持古代和近代两分的看法。这其实是从五四时期文白之争延续下来的。黎锦熙先生在上个世纪20年代末发表的中国近代语研究法(参见黎锦熙语言学论文集)中就把“宋元至清末约九百年间”算作近代汉语,并说:“此一大段实为从古语到现代语之过渡时期,且为现今标准的国语之基础。”4不过,影响最深远的论述还是吕叔湘先生在近代汉语指代词序中的一段话。他说:秦以前的书面语和口语的距离估计不至于太大,但汉魏以后逐渐形成一种相当固定的书面语,即后来所说的“文言”。虽然在某些类型的文章中会出现少量口语成分,但是以口语为主体的“白话”篇章,如敦煌文献和禅宗语录,却要到晚唐五代才开始出现 ,并且一直要到不久之前才取代“文言”的书面汉语的地位。根据这个情况,以晚唐五代为界,把汉语的历史分成古代汉语和近代汉语两个大的阶段是比较合适的。至于现代汉语,那只是近代汉语内部的一个分期,不能跟古代汉语和近代汉语鼎足三分。 这仍是从五四时期文白之争来讨论问题的,不能认为是汉语史的严格历史分期。王力先生明确指出,汉语史的分期不能“以文体的转变为标准”,“文上-体的转变不等于全民语言的转变”。我们觉得,“以晚唐五代为界”划分文言、白话两种书面语,不无道理;可是由于两种书面语的发展同口语的关系复杂,“以晚唐五代为界”来把汉语分成“古代”“近代”两个时期,实在是难以解释清楚汉语语言系统的历史发展过程。应该指出,给语言史分期,总得把语音、语法、词汇三方面联系起来考虑。汉语语音史先秦有诗经音系,隋唐有切韵音系,元代有中原音韵音系,三个音系将其两分,怎么切分呢?至于汉语口语语法的历史发展过程以晚唐五代作为分期界限,也是缺乏根据的。比如,现代汉语判断句需用系词“是”和处置式“把”字句的确立都是在六朝或隋唐时期,而不是晚唐五代。又如,现代汉语表示情貌的形尾“了”“着”的确立是在宋代,而不是晚唐五代(参看王力汉语语法史)。再说,汉语词汇系统在晚唐五代前后也变化不大,不足以划分为两个阶段。总之,这个两分意见看来是不宜奉为圭臬的。我们不妨再参看几种外语史:(一)英语史通常分为三个时期四个阶段(参看李赋宁英语史和秦秀白英语简史):(1)古英语时期:从公元450年至1150年;(2)中古英语时期:从公元1150年至1450年;(3)现代英语时期(分两个阶段):a从公元1450年至1750年为早期现代英语时期,正好也是文艺复兴时期;b从公元1750年至今为现代英语时期。(二)俄语史一般分为四个时期(参看车尔内赫俄语历史语法“导言”第6节和阿列克先柯俄语语法史“导言”):(1)共同斯拉夫语时期,公元一世纪至六世纪。公元一世纪出现在东欧平原的斯拉夫安特人,还处在氏族部落社会,他们不断发展,占据了东欧广阔的土地,有共同语言;六世纪后分为西斯拉夫部落、南斯拉夫部落、东斯拉夫部落,语言也逐渐分化。(2)东斯拉夫语时期,公元七世纪至十二世纪。公元七世纪作为东斯拉夫人共同体的罗斯人,九世纪建立了基辅罗斯公国。基辅罗斯公国的发展在东斯拉夫人的历史进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三个斯拉夫族的文化摇篮,也是这三个语言的共同来源。(3)古俄语时期,公元十二世纪至十七世纪。公元十一世纪基辅罗斯公国瓦解,大小封建公国林立,公元1147年莫斯科城建立,莫斯科公国日益强盛,完成了统一俄罗斯的事业,形成了统一的古俄罗斯语。(4)现代俄语时期,公元十八世纪以后。公元十七世纪初罗曼诺夫王朝建立,彼得一世的改革推进了俄国的发展,十八世纪在俄语中也产生了许多新现象,奠定了现代俄语的基础。(三)德语史分为六个时期(阶段)(参看约阿希姆席尔特简明德语史):(1)早期中古德语(5世纪11世纪中叶); (2)中期中古德语(11世纪中叶13世纪中叶); (3)晚期中古德语(13世纪中叶15世纪末); (4)早期近代德语(15世纪末18世纪末); (5)近代德语(18世纪末20世纪中叶); (6)现代德语(从20世纪中叶起)。简明德语史在叙述分期之前还专列一章,讨论了德语的史前史,介绍了北欧日尔曼部落及其语言状况。比照英语史、俄语史和德语史,它们都从公元以后讨论起,还分为四个时期(阶段)到六个时期(阶段);汉语史从殷商时代讨论起,时间长了一倍以上,如果只分古代、近代两段,显然欠妥。三 先秦汉语和近代汉语的分期问题王力先生上世纪50年代提出他的分期时,明确指出:由于研究还不充分,“现在只能提出一个初步上意见”。因此,60年代初,我们在汉语史课程的教学中,就开始对分期问题有了一些想法。首先,对比甲骨刻辞和周秦典籍的语言,我们深感二者的语法系统和词汇系统差别很大,所以当时在讲稿中作了一些陈述。“文革”后又写了十多篇先秦语法史论文,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一)甲骨刻辞没有句尾语气词、疑问代词、状态形容词,没有表示判断的名词谓语句和特指问句(参看拙作先秦语气词新探远古汉语的词类系统远古汉语的句法结构,载汉语史论集,下同)。(二)甲骨刻辞指示代词只有“兹、之”两个不分远近的泛指代词,跟先秦典籍相比,不只是少了“其、此、斯、是、彼、夫、他(它)、莫、尔、若、然”等十几个指示代词,而且从体系上看,一个是单一的一类泛指代词体系,另一个是复杂的五类指示代词体系(包括:1、泛指和特指;2、近指和中指;3、远指;4、无定;5、谓词性指代)(参看试论上古汉语指示代词的体系)。(三)甲骨刻辞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等词类也不只是数量的变化,而是在结合关系和句法功能上也多有变化发展(参看远古汉语词类系统)。(四)甲骨刻辞基本上只有单音节词,西周出现复音词,春秋、战国时代复音词占了词汇总量的百分之二十。这对语法系统的影响是巨大的。复音词的构词法、结合关系和句法功能都与单音词有差异,涉及语法系统的诸多方面(参看先秦汉语构词法的发展)。总之,甲骨刻辞与周秦典籍之间词汇、语法的变化之大,是之后任何时候都无法相比的。后来杨逢彬(2003)发表的殷墟甲骨刻辞词类研究有更多可供对比、具有参考价值的材料和分析。至于音系面貌,两者之间的差别也不小,我在上世纪80年代发表的殷商时代音系初探中有所分析、探讨。因此,我们将殷商时代的甲骨刻辞从上古汉语中切分出去,定为远古汉语。1960年我与唐作藩先生第一次合讲汉语史课时,曾把这个意见写进讲稿,后被印成讲义散发;1996年讲义被人抄袭,由济南出版社以汉语史名义出版。这一抄袭行为遭到了学术界应有的批评。其次,王力先生提出“公元十三世纪到十九世纪(鸦片战争)为近代”,我们也有疑虑,认为似可分为两期:(一)十三世纪至十四世纪(南宋后半、元)为近古期,周德清的中原音韵音系和动词形尾“了”“着”的确立是近古时期的语言变化标志。(二)十四世纪至十七世纪(明、清前期)为近代期,徐孝的等韵图经音系和用“拿”“捉”表示处置式、用“吃”“教”表示被动式的出现是近代时期的语言变化标志。我们看到,从南宋后期到鸦片战争七八百年间,元、明之间音系的变化不小。拿等韵图经同中原音韵比较:声母由25个减少为20个;韵母由19部减少为15部,3个-m尾韵部消失了;声调也有差异,入声消失后转入其他声调,两者的区别也很大(参看王力汉语语音史)。语法系统、词汇面貌也有一些变化。总之,分为两个时期是比较适宜的。把远古、上古分开,近古、近代也拆分为二,这当然是我个人的想法,也只能是“提出一个初步意见”。四 社会发展与汉语史分期有人把上古期、中古期、近代期再按朝代分为上古前期、上古中期、上古后期、中古前期、中古中期、中古后期、近代前期、近代中期、近代后期。这是依据王力先生的分期作了一些变动,也应该是“一个初步意见”。其中“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 阶段,王力先生定为近代至现代的“过渡阶段”,而这里却划作“近代后期”。我认为,恐怕还是王力先生的处理更妥当,定作“近代后期”是不容易说清楚汉语发展的。王力先生四个时期之间都设有“过渡阶段”,这是很有讲究的。因为语言的发展是渐进的、缓慢的,新、旧形式的并存时间可能很长,旧形式被替代而确立新形式需要时间,这就是设立过渡阶段的客观需要。总的来看,汉语史的分期同中华大地、中华民族的社会发展、民族融合是息息相关的。殷商时代(公元前十四世纪前十一世纪)政治、经济、文化远比春秋、战国时代(公元前八世纪前三世纪)落后,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最迅速、变化最巨大的黄金时代,反映到语言上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这就是分为远古、上古两个时期的客观现实。西周(公元前十一世纪前八世纪)不妨看作汉语远古时期到上古时期的过渡阶段。汉魏以后,战乱频仍,匈奴、鲜卑、羯、氐、羌入主中原,民族融合,民众远道迁徙,都给汉语带来了重大影响,促进了汉语中古时期的确立。王力先生定“三、四世纪”为汉语上古期和中古期的过渡阶段,正是看到了南北朝语言融合这一事实。有人据佛经译文的出现把东汉也算作中古汉语,则是完全缺乏说服力的。王力先生把“十二、十三世纪”定为汉语中古期和近代期的过渡阶段,这也是对宋代南北分治影响汉语状况的关注。后晋石敬瑭把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后,今天的北京成了辽代的南方重镇(五京之一的“南京”),也是金代的燕京、“中都”。三百何时候都多得多。正如王力先生指出的:“佛教词汇年间(936-1234)从东北地区到北京,契丹人(辽)、的输入中国,在历史上算是一件大事,但是,比起西下女真人(金)同汉人长期杂居,人口不断流动,逐洋词汇的输入,那就要差千百倍。”汉语吸收西方哲学、政治、经济、文学、科学方面的名词术渐融合汉化,给汉语带来了重大影响。正如马克思、语,从明末清初就已开始,后来逐渐加快,戊戌变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的:在民族大法以后,进度相当迅速。王力先生还指出:“现在在迁移后的时期中,一篇政治论文里,新词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国际贸易结算与风险控制服务合同
- 2025版宿舍管理员绿色节能技术应用服务合同
- 2025版机场候机厅软装设计施工合同
- 2025年度吊装工程合同范本(含吊装设备维护与保养)
- 2025年度事业单位实习生实习合同
- 2025版绿色环保住宅区绿化施工与维护合同
- 2025版数据中心通风系统升级改造合同
- 2025年度男方外遇婚姻解除协议书范本
- 2025年度房产按揭贷款与装修贷优惠利率合同
- 2025年清洁服务人员安全培训及管理合同范本
- 2025全国交管12123驾驶证学法减分考试题库与答案
- 《免除烦恼》课件
- 《非权力影响力》课件
- 2025年江西南昌市西湖城市建设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型数字化教材开发研究
- 文学传播学概论课件
- 第3单元主题活动三《创意玩具DIY》(课件)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
- 商务英语词汇大全
- 麻醉质量控制专家共识
- 反走私课件完整版本
- 2024-2025学年小学劳动一年级上册人教版《劳动教育》教学设计合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