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阿波罗计划范文 阿波罗计划中包括11次载人任务,从阿波罗7号一直到阿波罗17号,全部从佛罗里达州的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 阿波罗4号到阿波罗6号都是无人测试飞行(正式地讲没有阿波罗2号和阿波罗3号)。 1967年9月,位于休斯敦的载人航天中心提出了一系列任务以完成登月任务。 七个任务类型被提出,每个类型都对特定的航天器和任务进行测试;每一个任务类型的执行都需要前一类型的成功完成。 这些任务类型分别是?A-无人指令/服务舱测试?B-无人登月舱测试?C-载人近地轨道指令/服务舱飞行?D-载人近地轨道指令/服务舱和登月舱飞行?E-载人指令/服务舱和登月舱绕地球进行椭圆轨道飞行,远地点7400千米?F-载人月球轨道指令/服务舱和登月舱飞行?G-载人登月之后又增加了H任务,月表停留时间被加长;最后的J任务中,登月舱在月球表面停留三天。 被取消的阿波罗18号至20号都是J任务。 最遥远的设想甚至还包括了I任务,有相当大的科学研究比例。 当预算缩减成为现实时,这些科学研究项目被放到了J任务里。 阿波罗1号主条目阿波罗1号阿波罗1号成员,左起格里森、怀特、查菲阿波罗1号是美国第一次由三名宇航员执行的太空任务。 计划中将于1967年2月21日发射的阿波罗1号于1月27日进行一次例行测试时,指令舱突然发生了大火,三名宇航员维吉尔格里森、爱德华怀特和罗杰查菲15秒内全部不幸遇难。 当时土星IB火箭并没有注入推进剂,所以火箭本身并不会着火,阿波罗指令舱也不会从外部着火,也没有人想到航天器会在地面着火;所有的灭火装置或者被拆除或者被移走,而大火却突然发生了。 事后,一个专门小组对这场事故作了详尽的调查,但没有弄清着火的确切原因。 他们对事故做了鉴定,起火的最可能原因是指令舱内的导线发生短路,而阿波罗指令舱内使用的百分之百氧气又使火势加剧。 另一个导致宇航员死亡的因素是宇航员进入座舱的舱门需要九十秒钟才能打开。 这场火灾导致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重新评价阿波罗航天器舱内所使用的材料,并对指令舱进行了大规模的修改。 这次任务的名称原本是AS-204,但任务后三位宇航员的遗孀认为航空航天局应该保留“阿波罗1号”的名称,希望人们不要忘记这次事故。 阿波罗7号主条目阿波罗7号阿波罗7号成员,左起埃斯利、施艾拉、康尼翰阿波罗7号是阿波罗计划中首次发射的载人任务,发射于1968年10月11日。 整个任务全长十一天,也是美国首次成功的三人航天任务。 由于本次任务不需要登月舱,土星IB火箭作为运载火箭被首次使用,而不是其他阿波罗任务所使用的推力更强的土星5号。 阿波罗1号悲剧性的大火对美国航天事业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大火之后,指令舱很多地方都被修改以确保安全,飞行中很多安全隐患也被加以防范。 阿波罗7号的成功重新使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对载人航天事业以及在1970年之前登月恢复了信心。 阿波罗7号完成了首次美国太空电视直播,也是整个计划的载人任务中唯一在肯尼迪航天中心的34号发射台发射的;后续的任务都在附近的39号发射台发射。 完成此次任务后,瓦尔特施艾拉成为了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在水星、双子星座以及阿波罗三项航天计划中均执行过任务的宇航员。 阿波罗8号主条目阿波罗8号阿波罗8号成员,左起洛威尔、安德斯、博尔曼阿波罗8号是阿波罗计划中第二次载人飞行。 阿波罗8号是人类第一次离开近地轨道,并绕月球航行的太空任务。 阿波罗8号同时还是土星5号的第一次载人发射。 原计划中,阿波罗8号应该首次使用登月舱(LM)。 但当第一个登月舱模型1968年6月被运到卡纳维尔角时出现了上百个问题。 登月舱的主要承包商格鲁曼飞机工程公司预测登月舱最早要到1969年2月才能作好发射准备。 阿波罗太空船办公室主任乔治洛(George Low)于8月份提出了一个解决办法宇航局可以在1968年12月进行一次只携带指令/服务舱的任务,但不是重复阿波罗7号在近地轨道飞行,而是将指令/服务舱一直开到月球。 这是允许航空航天局测试原本要等到阿波罗10号才能测试的程序。 这次计划的改变也有中央情报局担心苏联于12月先于美国进行载人环绕月球飞行,以使美国在太空竞赛中再次落后的原因。 由于任务的突然决定,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只针对阿波罗8号作了几个月的准备。 计划中的包括的硬件只被使用了几次土星5号此前只发射过两次,而阿波罗计划中也只执行了一次载人任务。 但是,阿波罗8号任务的成功为完成约翰肯尼迪在60年代登月的计划铺平了道路。 在1968年12月21日发射后,飞船在太空中航行了三天才到达月球,并围绕月球轨道飞行了20小时,拍摄了大量的月球照片,以及第一张“地出”。 在三位宇航员眼里,月球是“广阔,寂寞,又有些难以接近的星体,或者说是广阔的空虚”;在平安夜时他们在月球轨道中向地球作了电视直播。 这次直播创造了当时的收视纪录,也是历史上观众最多的电视直播之一。 阿波罗9号主条目阿波罗9号阿波罗9号成员,左起麦克迪维特、斯科特、施威卡特由于登月舱的进度比预计延迟了几个月,首次使用登月舱的C任务直到1969年初才执行。 阿波罗9号于1969年3月3日发射。 十天的任务中,登月舱在地球轨道中正常运行,证明了其独自飞行的能力并重新与指令/服务舱对接。 从这次任务开始,宇航员们开始为航天器命名;登月舱因其外形被称作“蜘蛛”,而指令舱被运到航天中心时的塑料包装使宇航员们想到了“水果糖”(Gumdrop)。 任务期间,大卫斯科特和拉塞尔施威卡特进行了第一次双人舱外活动;施威卡特检查了宇航服独立的生命支持系统(之前的宇航服都有系绳与太空舱连接)。 之后,指令长詹姆斯麦克迪维特和施威卡特一道驾驶登月舱与指令舱分离,在分离和重新对接时分别测试了登月舱降落部分和起飞部分的推进器。 阿波罗10号主条目阿波罗10号阿波罗10号成员,左起塞尔南、斯塔福德、杨阿波罗9号在地球轨道中测试了登月舱后,阿波罗10号将登月舱带到了月球轨道。 本次任务是阿波罗计划中第一次(也是唯一)的载人土星5号在39B发射台发射。 阿波罗10号于1969年5月18日发射,在测试中,登月舱离月球表面仅15.6千米。 截止xx年(xx年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阿波罗10号在1969年5月26日从月球返回地球途中创造了载人航天器的速度记录39,897千米/小时(11.08千米/秒)。 阿波罗10号的指令舱目前在伦敦的科学博物馆展览。 登月舱的起飞部分目前在环绕太阳的轨道上飞行,它是阿波罗计划所使用的登月舱中唯一仍然完整的起飞部分(阿波罗5号、9号以及13号的登月舱起飞部分在地球大气层中被烧光了;阿波罗11号的登月舱起飞部分留在了月球轨道,最终坠落在了月球表面;阿波罗12号、14号、15号、16号及17号的登月舱起飞部分都按计划坠落在了月球表面)。 阿波罗10号完成了所有测试登月舱和指令舱表现以及检查细节的飞行目标,为阿波罗11号不到两个月后的成功登月铺平了道路。 阿波罗11号主条目阿波罗11号阿波罗11号成员,左起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1969年7月20日,奥尔德林在月球上,阿姆斯特朗拍摄阿波罗11号是阿波罗计划中的第五次载人任务,发射于1969年7月16日。 7月20日,尼尔阿姆斯特朗与巴兹奥尔德林成为了首次踏上月球的人类。 阿波罗11号降落在月表静海附近,被阿姆斯特朗称为“静海基地”(阿姆斯特朗在降落后向指挥中心报告“休斯顿,这里是静海基地。 鹰着陆成功。 )。 阿波罗11号登月的准确时间是1969年7月20日下午4时17分43秒(休斯顿时间)。 1969年7月21日凌晨2点56分(UTC),阿姆斯特朗的左脚踏上了月球,并说这是一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 (Thats onesmall stepfor aman,one giantleap formankind.)两人在月球表面活动了两个半小时,使用钻探取得了月芯标本,拍摄了一些照片,也采集了22千克的月表岩石标本。 从60年代初期开始,“太空竞赛”的胜利“标准”被定义为率先登月。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阿波罗11号的成功标志着美国在太空竞赛中的胜利。 同样,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在1969年7月登月,也完成了肯尼迪总统1961年5月25日宣布美国会在1970年之前将宇航员送上月球并成功返回的承诺。 阿波罗12号主条目阿波罗12号阿波罗12号成员,左起康拉德、高尔登、宾阿波罗11号后不到四个月,阿波罗12号再次踏上了登月的旅程。 按照宇航员的轮换制度,如果没有添加阿波罗8号,皮特康拉德的团队将会执行首次登月任务。 发射后,阿波罗12号被两次闪电击中,航天器一度很不稳定。 由于地面指挥中心和三位宇航员(尤其是艾伦宾)的冷静处理,一切恢复正常,但指挥人员仍一度担心指令舱顶部的降落伞遭到损坏;如果主降落伞真的无法使用,返回时航天器将像陨石一般坠入海中。 1969年11月19日,阿波罗12号成功登月。 前一次任务对降落点的要求不高,但阿波罗12号有一个准确的降落点,康拉德也轻松完成了任务。 踏上月球后,身材矮小的康拉德16叫道太好了!天哪,这也许对尼尔(即阿姆斯特朗)是一小步,但对我却是一大步呢。 (Whoopie!Man,that mayhave beena smallone forNeil,but thats a long onefor me.)计划中阿波罗12号将首次使用彩色摄像机向地球进行实况转播,但由于宾的失误,摄像机没能使用。 阿波罗13号主条目阿波罗13号阿波罗13号成员,左起洛威尔、斯威格特、海斯阿波罗13号是阿波罗计划中的第七次载人任务,发射于1970年4月11日。 阿波罗13号在计划中是第3次登月的任务,但是由于飞船在抵达月球前发生的氧气罐爆炸,电力和氧气均大量损失,所以登月计划被放弃,三名宇航员最终成功返回地球。 发射前两天,指令舱驾驶员肯马丁利因风疹被杰克斯威格特替换,这是阿波罗计划中唯一一次使用替补宇航员。 爆炸后,马丁利在返回救援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阿波罗13号是人类航天史上首次在地球轨道外放弃的任务,由于未进入月球轨道(仅绕过月球以利用月球引力加速返回地球),三位宇航员创造了人类太空飞行高度记录。 阿波罗13号在发生爆炸的时候曾经对休斯顿指挥中心回报了一句非常有名的话“休斯顿,我们出问题了(Houston,we havea problem)”。 这句话后来不断地被各种星际任务相关的电视节目与电影使用,变成了整个任务里面最有名的一句话。 不过,上述的这句通常被引用的句子其实不太正确。 当时讲出来的真正句子应该是“好,休斯顿,我们这里已经出问题了(Okay,Houston,weve hada problemhere)”,出自斯威格特之口。 稍后洛威尔则回报了一句类似的话“休斯顿,我们已经出问题了(Houston,weve hada problem)”。 阿波罗13号被称之为一次“成功的失败”,三位宇航员以及地面指挥人员的英勇事迹后来被搬上银幕阿波罗13号。 阿波罗14号主条目阿波罗14号阿波罗14号成员,左起罗萨、谢泼德、米切尔阿波罗13号的事故之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对登月计划的信心被产生了动摇;洛威尔在返回地球途中甚至说阿波罗13号“将是很长时间内的最后一次月球任务”。 阿波罗14号的三位宇航员拯救了阿波罗计划。 原计划中艾伦谢泼德的团队将执行阿波罗13号,虽然他因为身体问题已停飞多年后;但迪克斯雷顿出于保险起见,将谢泼德放到了下一次的任务。 1971年1月31日,阿波罗14号成功发射,登月点仍是13号的弗拉毛罗高地。 踏上月球后,谢泼德的第一句话是路途十分遥远,但我们还是到了。 (And its beenalongway,but were here.)谢泼德当时已经四十八岁,成为了登月宇航员中年龄最大的一位,也是“水星计划7人”中唯一登月的成员。 他和搭档艾德加米切尔在月球进行了两次月表行走。 阿波罗15号主条目阿波罗15号阿波罗15号成员,左起斯科特、沃尔登、艾尔文1971年7月31日,艾尔文在使用月球车阿波罗15号是阿波罗计划中的第九次载人任务,是历史上第四次成功登月的载人登月任务。 本次任务还是阿波罗计划中首次J任务与前几次登月相比在月球上停留更久,进行三次较长的月表行走,科学研究的比例也更大。 指令长大卫斯科特和登月舱驾驶员詹姆斯艾尔文在月球表面的哈德利溪和亚平宁山脉停留了66小时54分钟,在登月舱外的时间总长为18小时35分钟。 两位宇航员驾驶的历史上第一辆月球车使他们在月球上穿越的距离比前几次任务遥远了很多。 他们一共收集了约77千克的月球岩石标本。 斯科特和艾尔文在月球表面期间,指令舱驾驶员阿尔弗莱德沃尔登留在指令舱中环绕月球,使用全景相机、加玛射线光分计、绘图相机、激光高度、质谱以及任务后发射的子卫星等等科学仪器对月球表面环境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阿波罗15号的一些纪录包括送入地球和月球轨道有效载荷最大;航天器首次携带科学仪器模块;首次使用月球车;首次使用月表导航设备;首次在月球轨道投放子卫星;首次在返回地球途中进行舱外活动。 阿波罗16号主条目阿波罗16号阿波罗16号成员,左起马丁利、杨、杜克阿波罗16号于1972年4月16日发射,登月点是笛卡尔高地。 4月20日,航天器进入月球轨道,登月舱与指令舱分离后,指令舱的服务推进系统(Service PropulsionSystem,SPS)曾出现问题,指挥中心曾想到取消登月计划的可能性;但考虑到问题不大,早已分离的登月舱也已经在降低高度准备登月,登月得以顺利进行。 但为了保险起见,月表任务完成后,登月舱与指令舱重新对接后环绕月球一天的计划被取消。 约翰杨和查尔斯杜克在月球表面的三天中收集了94.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民房或小院出售合同范本
- 桂林小升初劳动合同范本
- 树苗赠送合同协议书模板
- 用电协议去哪里签订合同
- 盒饭供应合同协议书范本
- 氧化铝技术转让协议合同
- 施工合同安全生产协议书
- 拆除窗户合同协议书模板
- 木制材料加工合同协议书
- 旅行社住房协议合同范本
- 2025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含进度表)
- 纪委遴选笔试真题及答案详解
- 2025家庭保姆雇佣合同范本
- 危重患者血糖管理专家共识解读
- 工程缺陷责任期终止证书版本
- GB/T 45356-2025无压埋地排污、排水用聚丙烯(PP)管道系统
- 石墨产品的国际市场推广策略
- ktv店长合同范本
- 科技辅导员培训课件
- 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工作计划
- 电子政务教程(第三版)课件全套 赵国俊 第1-12章 电子政务概要-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基础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