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上主要不文明调查研究.doc_第1页
社会上主要不文明调查研究.doc_第2页
社会上主要不文明调查研究.doc_第3页
社会上主要不文明调查研究.doc_第4页
社会上主要不文明调查研究.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社会上主要不文明调查研究一、前言: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素来是一个温文尔雅,落落大方,见义勇为,谦恭礼让的文明礼仪之邦。华夏儿女的举手投足、音容笑貌,无不体现一个人的气质与素养。在现代文明社会里,懂礼貌这种美德是应当更加大力弘扬。在学校里,老师常常教导我们要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小公民,然而遗憾的是在我们这个美丽和谐的社会里,还是有这么几个不和谐的音符在跳动,比如在公众面前挠耳挖鼻,甚至吐痰,听他人讲话时东张西望,不屑一顾,上公交车时蜂拥而上,为争抢座位甚至大动干戈,在公共场所随地乱扔垃圾的现象随处可见。中国自古都以礼仪之邦享誉界,要是让外国人看到眼前的这一幕,那他们对我们的国家将会有一个怎样的评价呢?什么是文明现象呢,我们曾有这样的定义:语言雅而谦逊,保护居住环境,讲究公共卫士,乘车排队,尊老爱幼,不折断花草,对待公共设施不乱涂,乱画,主动帮助老人,不随地吐痰。不仅如此,在我国从古至今文明现象一直都广为流传,古代圣人孔子就说过;不学礼,无立,就是不学礼仪,就不能在社会中立足。这也意味着文明礼仪在我们社会及国家的重要性。但也有人这样定义它;文明是路上相逢时的微笑,是当同学有难时的热情帮助,是平时与人相处时的真诚,是见到师长时的一句问候,是不小心撞到他人时的一句对不起,是将垃圾扔进垃圾桶的举动,是看到有人随地吐痰的积极遏制。也许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定义,只要我们明白:它是一种品质,一种修养,一种美德,一种被大家广为推崇的行为就对了。二、摘要: 我们每个人都是文明志愿者,都是文明城市的一盏明灯,以身作则,让文明先行,将我们城市的名片擦得更靓,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然而我们身边却时常出现一些不文明的现象随地吐痰,乱丢垃圾,公共场合大声喧哗,脏话连篇,公共场所吸烟,破坏公物,践踏草坪 破坏环境,浪费水资源,浪费电资源,乱贴小广告等等一些不文明现象已严重影响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三、主要调查内容:公共交通、环境卫生、秩序礼仪、窗口行业等公共交通:机动车违章停车;机动车不按交通灯通行;行人和自行车不按交通灯通行或走机动车道;向车外抛掷废弃物;交警执勤站(岗)在交通高峰期没有交警站岗执勤、警容不严整,用语不文明、没有及时处理办结事故等。环境卫生:乱扔垃圾杂物、随地吐痰、吐香口胶;乱贴乱涂乱画小广告;集贸市场、商业大街、公园(广场)违规违章占道经营,门前卫生状况差等。秩序礼仪:上落公交车争先恐后、不守秩序;发生吵架、斗殴等不文明行为;在需要安静的场所大声喧哗;禁烟区吸烟;损坏道路、公园、广场等公共场所的公用电话、邮箱、报栏、座椅、窨井盖、垃圾箱等公共设施等。窗口行业:医院挂号、收费、发药等服务窗口排队等候超过15分钟;在服务窗口不自觉排队;服务窗口工作人员态度不理不睬、用语不文明;重点复杂区域没有警察定点站点等。四、调查问卷结果统计与分析1、从调查反馈的信息可知,有下列一些不文明行为最为常见:数据显示154名被访问者中114人经常见到“中国式“过马路,比例高达91.6%,在公共场所吸烟占80.6%,随处张贴小广告的行为占87%,经常看到在公共场合说脏话占71.4%,64%的人经常看到有人践踏草坪,经常见到不给老人让座的占61%,经常看到有人在公共场合吐痰的占60.4%2、关于身边存在不文明行为的原因:57%的人认为是部分市民个人素质差,24。7%的人认为是文明宣传不够,11%的人认为是惩罚力度不够;3、当看到不文明行为,上前阻止的人占7.14%,会觉得这样不对,但不好提意见的占76%,与自己无关,做好自己的占13.64%,觉得不文明行为挺正常的占3.25%;4、认为不文明行为对生活造成影响的占48%,认为有影响但无所谓的占47%,而5%的人认为没感觉;5、认为创建社会文明应着重从哪些方面加强努力的排序为:公民自身提高个人修养,完善制度,有关部门开展有关文明的宣传,通过网络媒体大力宣传文明模范行为;五、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1.社会环境因素(1)我国传统文化植根于小农经济、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痕迹明显,公共精神的长期缺失,是造成公共意识欠缺的重要方面。(2)我国的有关公共场所的文明政策和新闻媒体的宣传力度不足,使得很多人未能对于自身行为形成一个系统的认识,不能明确认识到自己行为的不文明。(3)监管惩处不力。对于生活中经常出现的不文明行为,社会监督不够,“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想较为流行久而久之,个别有不文明行为的市民产生了无所谓的态度;加之,在人性化、法制化的大背景下,没有与市场经济相匹配的监管手段,惩处力度较软,对一些违规行为缺乏震憾作用,致使“顽症”得不到根除。(4)公共管理和公共设施不足以满足需求。包括城管和环卫人员不足,城市基础设施不完善,环卫基础设施及装备落后等。当管理混乱和公共设施不足时,可能会使人们被动发生不文明行为,没有共同维护环境的意识。就如某些小景区垃圾箱极少,而且景区周边卫生环境没有相关部门的保护,使人们的不文明行为更多。2.个人因素(1)关于公共场所的文明礼仪接受不充分。(2)从众心理。由于很多人对于一些行为的认识不足,对不文明行为的容忍度过高,从而形成一种意识里认为不文明行为没什么,各地都是这样的。(3)行为模仿。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会受其他人的影响而仿效与之趋同或相似,所以在没有可参照的行为规范时,人们常常会模仿其他人的行为。当有不文明行为出现时,会对周边的产生影响。(4)由于经济的发展和生活的快节奏,使人们之间的交流减少。当面对不文明行为时,不能勇于说:“不”。(5)自我约束力差。六、针对社会上不文明现象的对策1.加强宣传教育。可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大众传媒揭露不良陋习,弘扬文明行为;充分运用文学、摄影、卡通、漫画等艺术形式,特别是加大公益广告的制作和播放力度,生动活泼地鞭挞不文明行为,促进全体公民的文明素质提高。2.制订相关规范。针对公共场所中人们的各种陋习,可由中央文明办和国家旅游局等单位联合制订“中国公民公共场所文明行为规范”,并出台专门文件规范公民旅游文明行为。3.创造温馨环境。各相关部门可共同创造温馨美好的环境,让每个人身在其中感受文明的氛围,使文明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和行为规范。4.加强监督管理。建立“不文明行为曝光台”,对一些影响大的具有典型代表的不文明行为,可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进行曝光。设立不文明行为的举报热线和信箱,鼓励个人或单位对不文明行为进行举报。5.推广文明礼仪知识。在全社会广泛开展公民文明礼仪知识的推广和教育。学校应对学生做好礼仪的示范和引导。媒体上多刊登、介绍国外风俗习惯的小知识。6.评选文明形象大使,并公开宣传、表彰。可每年开展评选公共场所文明形象大使,并进行公开的宣传和表彰。7.把公共场所的文明相关内容深入到中小学课堂。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把公共场所的文明有关内容加入到中小学生课堂教育及课外教育教材之中。8.公共场所设置警示牌或宣传画。公共场所可设置引人注目的标语牌、宣传画和公益广告,使文明行为潜移默化、深入人心。9.加强公共场所的文明督查。在公共场所可建立游客文明行为监督岗和纠察巡逻队,随时随地纠正和制止人们的不文明行为。10.合理设置便民的卫生设施。公共场所内各项便民设施如垃圾桶等的设置要合理、科学。可设计成卡通状、景物状,与公共场所融为一体,增强其观赏性。11.党员干部率先作表率。党员干部、国家公职人员是社会的中坚,同样要在公共场所文明方面做出榜样,起到表率作用。12.制作公共场所文明宣传片。可制作一部约10分钟的高质量的公共场所文明宣传片,在飞机、列车、汽车、轮船及景区景点滚动播出,让人们随时随地都能接受到文明的教育。13.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文明从学校抓起,从家庭抓起,把道德建设、文明建设作为重要教学内容。提高自身修养,在日常小事中提高自己的约束力。14.建立奖惩制度。对公共场所文明行为中做得好的典型要进行宣传和表彰,并给予一定的奖励。对出现恶劣不文明行为的团体或个人要进行通报批评及惩罚。七、总结 可以说:中国民族性变迁在实际地发生着;这个变迁经常是从“身边”开始;“身边文明”与“身边不文明”同时存在着;“身边不文明”更值得重视;社会文明将随着公民社会之完善与成熟而占据重要位置。在一个人口众多、社会资源配置不太合理的大国里,要求人人事事都没有“身边不文明”表现,是不可能的。但是,有一条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尊重不同国度生活规则的“尊严线”是必须恪守的,不因“身边不文明”而丧失人格尊严和民族尊严;公共参与是社会文明水平提高的综合性要素,是应当着力倡导的人性的呼喊。 对于国人的公共毛病,我们不可以说,这是中国人与生俱有、改不掉的“生性”,但又可以说也应当说,这是中国人的社会生活长期不够全面、不够健康甚至有某种畸形,进而影响着精神生活的不够全面、不够健康甚至畸形;长期缺乏良好的价值导向和社会教育也影响人们的社会文明素养不足;而我国不到1/4世纪赢得的快速发展给人们带来的某种生活富有、职业流动领域迅速扩大、旅游观光机会迅速增多,从农村到城市、从国内流动到国外发展,这对于我们,是新颖的,又是缺乏应对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