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三要素.doc_第1页
课堂教学三要素.doc_第2页
课堂教学三要素.doc_第3页
课堂教学三要素.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堂教学三要素获取写作素材、激发写作情绪和随机心理诱导,是写作课堂教学的三要素。一、获取写作素材毛泽东曾谆谆告诫我们,文学家、艺术家应该“深入生活”,到生活的第一线去,去观察、分析、研究一切人。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生活的赐予,才能进行最基本的创作活动。学生的写作也是一种广义的创作活动,因此,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摄取生活、感悟生活,从生活中获得写作素材,也就成了非常重要的教学工作。有人说,今天学生的生活太单调了,每天吃饭、睡觉、上学、放学,摄取不到有意义的生活素材,所以也就写不出文章来。其实,今天的学生不是没有生活,而是没有学会在看来平淡的生活中发掘出情趣和意义;不是生活不够丰富,而是他们不会在看来单调的生活中体验生活带给他们的启示与波澜;也不是生活太单调,而是教师没有教会学生采撷生活浪花的方法。因此,应该在帮助学生摄取生活素材上面做文章,在诱导学生关心和热爱生活上下工夫。另外,教师的命题也必须从生活中来,千万不能从概念、从政治说教、从想当然来。我们应该设法了解学生的生活,想他们所想,爱他们所爱,这样命题才能贴近他们的生活,才不会把他们吓倒。二、激发写作情绪如果说生活是写作的源泉,那么,激情就是驱使学生进行写作的酵母。教师的课堂写作教学,除了帮助学生学会摄取生活素材、教他们一定的写作规范和技巧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内容,那就是必须想方设法激起学生的写作激情。因为感情、热情、激情、爱情,都是激发写作欲望的最基本的心理因素。很多时候,感情的产生是接受了外界刺激的结果。教学生进行写作时,教师除了应该教给他们摄取生活素材的本领外,还应该在他们的前写作阶段或者写作当中,设计一些环节来调动他们的情绪,使他们能够“情动于中”,而不是完全“无动于衷”。文章生成前的情感激发是进行写作教学的重要指向。语言文字是文章的物质构成,但是这一物质构成是应该在后的,而情感的激荡却是应该在先的,或者至少两者是同时进行的。语言文字属于“硬件”,而情感激荡则是“软件”。所以,单纯着力于语言文字的斟酌推敲,放弃了情感激荡在写作教学中的诱导和训练,是一种写作教学的短视行为。在写作教学中,我们应花费一定程度的气力在推动学生的情感波澜上。在此,花费气力并不与花费时间成正比。也许,激起学生的感情波澜,引起学生的思维震荡只需要几分钟,甚至于只要几句“挑逗”的话,或找到一个大可发掘的题目即可。当然,施教者必须在这“几分钟”的设计、“几句话”的构思和某个有新意的题目的创设上下工夫。因此,写作教学应该有三个组成部分:思维训练、情感诱导和语言文字创作。通过这些环节,把思、听、说、读、写、动六个方面糅合在一起。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开发学生的写作潜能,除了在课堂上让学生们获得写作素材,调动他们的创作情绪以外,教师的积极诱导也是十分重要的。三、随机心理诱导在诸多的教学方法中,“诱导”的方法是最为重要的一环。在课堂写作教学中,我们不是将单纯的、结论性的写作知识直接地传递给学生,而是通过教师自身的行为方式,通过变换课堂教学形式,通过利用时间的煎逼、运用竞争的心理或者利用各种随机的方法和手段进行心理诱导,“诱使”学生产生知识的迁移。也就是利用各种方法,启发、暗示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结构去推理、繁衍、生产其他的写作结论,获取未知的信息,以便使学生达成举一反三、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学习效果。这种课堂教学方法,我们称之为随机心理诱导。诱导的教育方式,在某种程度上比现成知识的传递性教育有着积极得多的意义。因为它立足于学生自己的感悟和自学,立足于学生对原有知识和技能的熟练运用以及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的生成。从这种意义上看,诱导是一种能激发学生潜能的教学方法。正是建构在诱导的理论基础上,我们认为,积极而富有个性的作文,其写作行为的最后完成,在很大的程度上并不靠教师教导,更多的是写作主体知识迁移和情绪体验的结果。教师的随机心理诱导,主要关注点有以下几个方面。(一)课堂行为的心理调度写作者的心理状态和写作活动的成功与否有直接的关系。作为教师,就有一项向学生进行心理诱导的任务,让学生逐渐放松紧张的心理状态,从容地去进行创造。有的时候,教师一个不留意的眼神、一个微小的动作,都会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起到或激发或抑制的作用。譬如,作文题已出,学生已经写作有十多分钟了,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只要轻轻地说一句:“啊!这个同学已经写了五六行了。”这句看似不关痛痒的话,就可能在学生心中产生波澜:有的会心生焦急,欲迎头赶上;有的会因为自己已经达到或超过这个水平而胸有成竹,从容不迫。许多教师都希望学生能够对自己所教授的知识和理论进行课堂讨论,因为积极的讨论确实是洞开认知大门的钥匙。但是,要真正地而不是形式化地进行讨论,仍需要教师的适当诱导。其实,这种氛围并不难创造,创造这种氛围的根本措施,就是教师适时“挑拨离间”。在写作课快结束时,必定会有不少学生已经完成了作品。“挑拨离间”的最简单易行的方法,就是先请一个学生读读他自己的作品,然后请另一学生进行口头评论当然,最好是请一个能说会道的学生。无论他评论得如何,都可以再问一个学生:“你觉得这位同学的评论如何?”或问:“你同意他的观点吗?”也可以问被评论的同学:“你同意刚才那位同学对你的文章的批评吗?”或者甚至于可以说:“某某同学,你就心甘情愿地接受他的批评吗?你难道没有自己的想法吗?你是不是可以反驳他?”也许,被批评的同学本来就有点儿不服气,也许,被批评的同学本来倒没有想什么,但不管怎样,被教师这么一提醒,这位同学的“不平之气”即刻就冒了出来。而只要有了“不平之气”,事情就好办了不平则鸣嘛。(二)促使学生形成竞争心理并进入竞争状态写作不过是把语言变成文字实体的一个过程,因此,这一过程有与语言相类似的大脑“兴奋抑制”机制。何时语言发达、顺畅,何时语言枯竭、断裂,正是写作课需要寻找的关键点。生活的种种实践告诉我们,竞争常常会使人变得兴奋起来,从而使人们思维敏捷、语词丰富;竞争又能使平静的人拍案而起、感情激奋。当人们心平气和地步入体育场去观看比赛时,何曾会想到几分钟后自己会突然变得大喊大叫、捶胸顿足起来。激烈的竞争,能最大限度地吸引参与者的注意力,使他们的神经处于极度的紧张之中,以至于激发出创造的精神动力。在写作课中,我们如果选择了竞赛的形式,就能把学生带入到竞争的环境之中;而学生一旦有了一比高下、一决雌雄的竞争心态,那么,写作活动的成功,特别是成功地写作带有议论性质的作文,也就不远了。(三)时间的煎逼是创造性思维的生成契机在课堂写作教学中,时间是个常数,是固定不变的;但是,如何应用好、安排好它,却是一种科学。安排得好,可以事半功倍;否则,即使花了大量的时间,也很难得到相应的效果。按照常理,写作的时间越长,就越应该悠哉游哉:从容地收集资料,打好草稿,文章一定写得更好;而写作时间短,则会出现毛糙和草率的行为。然而,多年的实践告诉我们,这种情况不是绝对的。如果说,对“我要写”的作家来说,时间充裕也许会把文章写得精而又精的话,那么,在“要我写”的写作课堂教学的情况下,时间和文章的质量并非都成正比。有时候,文章是可以“逼”出来的。“逼”,由于刻不容缓,学生心无旁骛,反倒有可能打开思路;“逼”,无暇深思熟虑,需要反应快速、思维敏捷、落笔准确。“逼”,实际上就是“背水一战”:想,也得想;不想,也得想;写,也得写;不写,也得写!正是这种似乎是没有退路的现实条件,往往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极度的紧张之中,他们必须在“纷纷”的思绪中,尽快找出一条最为简便的途径来,从而“置之死地而后生”。因此,时间的煎逼常常被写作教师运用为一种创造精神的生成契机、一种良好的写作状态和一种有效的写作诱导手段。“煎逼”的形式,非但是诱导创造性思维的极好方法,也是适应于快节奏的现实生活的需要。课堂写作顺理成章地为课堂中的“煎逼”思考、“逼”写文章打开了通路。(四)选题的“诱导”功能题目,是一篇文章中最醒目、最吸引人的部分。打开报纸,读者总是挑最醒目的标题看。就是看电影、看电视节目,也无不以题目为先导。题目、书名、电影名会起人们的关注,似乎是一目了然的事。那么,一个好的、吸引人的题目,在还未曾写出相应的文章之前,能否给写作者以兴奋,从而写出较好的文章来呢?答案也应该是肯定的。好的选题在某种意义上说,已经决定了作文的主题和题材、结构和手法等写作的要素。如果说,一个好的选题将给作者提供一个广阔的、有潜力可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